1. 中國2017年人均gdp是多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全年人均GDP為59660元,與上一年相比增長6.3%。如果以美元計價,2017年中國全年人均GDP為8836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人均GDP計算方法: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即GDP總額,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通常為一年)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人均GDP_網路
2. 惠州市和東莞市2017年GDP和人均GDp各多少
2017年,惠州GDP3830.58億元,人均GDP8.02萬元;東莞GDP7582.12億元,人均GDP9.12萬元。
數據來源:
東江時報網頁鏈接
東莞陽光網訊網頁鏈接
「昨日,市統計局發布了惠州2017年「經濟成績單」,數據顯示2017年惠州全市經濟運行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其中,人均GDP為8.02萬元,增長7.4%,首次邁入8萬元大關。」
「據省統計局核定,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830.58億元「
「東莞市統計局發布了《2017年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初步核算,2017年東莞生產總值(GDP)7582.12億元,比上年增長8.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1329元,增長7.5%。」
3. 深圳已經超越香港,與北上廣相比,深圳處於什麼地位
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國內的許多城市建設的越來越好,一些城市甚至成為了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都市,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北上廣深。而在北上廣深這幾座城市中,深圳是最年輕的,其經濟已經超過了香港,那麼與北上廣相比,深圳處於什麼樣的地位?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第一:深圳的發展現狀1979年深圳市成立,1980年成為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新興移民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被譽為“中國矽谷”。深圳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外貿出口、海洋運輸、創意文化等多方面佔有重要地位,也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肩負著試驗和示範的重要使命。2019年12月,位列2019中國城市創意指數榜第三名。2019年12月,榮登年度中國城市品牌前10強。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
綜上所述,目前深圳的地位在北上廣深中排名第三,但是在未來,深圳極有可能會超越上海的北京,成為國內當之無愧的一哥。
4. 廣東2017年人均gdp是多少
一、廣東2017年人均gdp,從官方的目標來看是預計想達到10萬到15萬的樣子,但從目前的經濟及增速來看,達到10萬的概率相對低一些。最有可能是8萬左右的樣子。應該差不多。
二、從2008年來看是三萬左右的樣子。2011年 是50807元,而到了2014年首次破一萬美元,即6萬多的樣子。官方的目標是相對樂觀一些的,但8萬左右相對更接近實際一些。
望能幫到您!!!
如對您有用,請【採納一下下啦】,給個【贊同】表示鼓勵啦!!!么么噠..謝謝!!!
5. 深圳分幾個區,哪裡是市中心,哪裡比較繁華
深圳一共有9個行政區和1個功能區,9個行政區分別是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寶回安區、龍崗答區、鹽田區、光明新區、坪山新區、龍華新區。1個功能區是大鵬新區。
深圳市中心在福田區,羅湖,南山,福田這幾個區最繁華。福田區位於深圳中部,東起紅嶺路與羅湖區相連,西至僑城東路、海園一路與南山區相接,南臨深圳河、深圳灣與香港新界的米埔、元朗區隔河相望,北至白眉石、大腦殼、黃竹園等山脊與龍華區民治街道毗鄰。
深圳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廣東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是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國家物流樞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深圳水陸空鐵口岸俱全,是中國擁有口岸數量最多、出入境人員最多、車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
深圳全市下轄9個區,總面積1997.4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927.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02.66萬人,城鎮人口1302.66萬人,城鎮化率100%,是中國第一個全部城鎮化的城市。
6. 2017中國人均GDP有多少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9%。全年人均GDP為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
如果以美元計價,2017年中國全年人均GDP為8836美元。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中國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和2012年分別為5577美元和6264美元,2013年為6995美元,2014年為7595美元,2015年為8016美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
拓展資料
2017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2]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468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34623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增長8.0%。
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9%,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0.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1.6%。
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8%,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為32.1%,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為9.1%。
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全年國民總收入[3]825016億元,比上年增長7.0%。
7. 台灣的經濟發達嗎
台灣是發達地區
經濟發展情況
台灣被世界銀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等機構認定為發達經濟體, 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按國際匯率計算,2014年台灣GDP5170.19億美元,為世界第25大經濟體,居中國省級行政區第6名; 人均GDP22002美元,居世界第39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14年台灣GDP9770.88億美元,為世界第20大經濟體,人均GDP40581美元,居世界第17名。 外匯儲備居全球第五。 2013年人類發展指數為0.882,居世界第21名,處於極高人類發展水平。
台灣經濟於1960年代開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系,現今當局逐步減少對投資和對外貿易的干預,一些大型「國有銀行」和「國營企業」陸續被私有化。國際貿易是台灣的經濟命脈, 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伙
伴、進出口貿易第一地區,其次為美國和日本。不同於鄰近的韓國和日本,台灣經濟以中小型企業而非大型企業集團為主。 台灣電子信息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地位舉足輕重,全球大多數電腦電子零組件都在台灣生產。高新技術產業已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農業佔GDP的比重從1952年的35%降至2%,服務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合計比例過半。
為降低生產成本,台灣許多製造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中國大陸和東南亞,也造成產業空洞化的問題。台灣已投資大陸超過1500億美元, 在大陸有8萬多家台資企業,常住大陸的台商及眷屬已超過1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