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8年GDP是多少
2018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0.0309萬億元,經濟總量再創新高,穩居世界第二位。
❷ 宏觀經濟學:關於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佔GDP比重的問題
.一樓的答案是完全錯誤的,這是一道宏觀經濟學問題,不能用簡單地用數學的思維來分析計算回,本題涉及到宏答觀經濟學的專有名詞,因此一樓的理解是錯誤的。
正確答案應該是會變動,且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增加。
原因是,比重是按當年價格進行計算,而增長率則是按不變價格進行計算的。
隨著經濟增長,製造業即第二產業的價格不斷下跌,服務業即第三產業的價格不斷上升。即第二產業的當年價格低於不變價格,而第三產業的當年價格高於不變價格。因此增長率相同,第三產業的比重更大。
❸ 近年來吉林經濟發展比較緩慢,那麼它下轄的地級市分別是幾線城市
1、吉林省的GDP數據不全面吉林省地處東北,2018年實現GDP1.51萬億,實際增長4.5%,但是名義GDP卻是負數,因為2017年的 GDP是1.53萬億,東北三省這幾年的經濟形勢很不好,統計局每次發布數據公告都是遮遮掩掩,省的統計公報還好一點,基本和其他省份公報的數據是一致的全面,但是到了各個地級市,這個數據就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筆者統計了很多,最後邏輯上都前後無法理解,所以就放棄了統計一個全面的數據,改而只說GDP數據,而在2018年的時候大部分的地級市已經不再公布具體的GDP數值,而是只公布實際增速,所以看起來經濟還是在增長的,但是實際情況卻大不一樣,不少地級市的名義GDP已經縮水很嚴重了。
總結:吉林省轄區的9個地級城市,有五個城市是位於五線城市的,當然這個城市分級並非是國家公布的分級,國家也從未公布過城市的分級,本文中的城市分級是來自於一份關於城市商業綜合實力的城市分級報告,僅僅只是當做一個參考。
❹ 吉林市最近幾年來有什麼較好的發展趨勢呢
吉林市最近幾年旅遊產業搞得很好,帶動了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城市基礎建設。
❺ 吉林省2017年城市排名
2017年吉林總量15288.9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較2016年下降1.6個百分點。據悉,2017年吉林GDP增長目標為7%左右,GDP增速距離目標還差1.7個百分點。2017年黑龍江GDP總量16199.9億元,同比增長6.4%,增速較2016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
2017年吉林省城市GDP排名如下圖:
2017年吉林省經濟排名:
【Top01】長春市 6530.03億元
長春是近海沿邊開放城市,享受國家沿海開放城市有關優惠政策。根據國務院批復,長吉圖開放開發先導區以長春市、吉林市和圖們江一帶為核心,橫貫中蒙大通道,向外輻射東北經濟區、大圖們江經濟圈和東北亞經濟區。
【Top02】吉林市 2302.82億元
吉林市資源豐富,物產豐饒。吉林市東部山區素有「林海」之稱。也是聞名中外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的故鄉,其中人參和鹿茸產量居全國之首。
【Top03】松原市 1648.40億元
松原市位於吉林省中西部,素有「糧倉、林海、肉庫、魚鄉」 之美譽。享有「跨國公司眼中最具投資潛力的中國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魅力中小城市200強,中國東北十大魅力城市等殊榮 。
【Top04】四平市 1230.32億元
四平是吉林、黑龍江及內蒙古東部地區通向沿海口岸和環渤海經濟圈最近的城市和必經之路,是東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和物流節點城市,是吉林省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主要支點城市。四平也被譽為吉林省的「南大門」,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20強、第五批中國金融生態城市、全國首批成長型創業之城,東北三大糧倉之一。
【Top05】遼源市 722.11億元
遼源歷史比較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國內襪業也是最大項目的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在遼源正式開工建設,成為「中國棉襪之鄉」。以其濃郁的東北黑土地文化,亦享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剪紙)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二人轉)之鄉,中國農民畫之鄉,中國琵琶之鄉等美譽。
【Top06】延邊州 927.58億元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中國吉林省下轄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通常簡稱延邊州或延邊,延邊是滿族及其祖先肅慎人的發祥地、清朝的「龍興之地」,是中國最大的朝鮮族聚集地。
【Top07】通化市 909.49億元
通化市是吉林省東南部中心城市,是東北東部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享有「中國醫葯城」、「中國葡萄酒城」、「中國鋼鐵城」美譽。
【Top08】白城市 708.77億元
白城市是國家級大型商品糧基地市,是全國節水型井灌區建設示範市,被列為全國農業四大開發區之一和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區。有比較豐富的石油資源、風力資源以及多種礦產資產。
【Top09】白山市 705.33億元
白山市是東北東部重要的節點城市和吉林省東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白山市境內著名旅遊景點主要有長白山天池、楊靖宇將軍陵園。
(5)吉林市2018年第三產業佔gdp擴展閱讀:
2017年,吉林全省經濟頂住下行壓力,經濟運行態勢基本平穩。全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288.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429.21億元、7012.85億元和6846.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3.9%和7.5%。三次產業比重為9.3∶45.9∶44.8。第一產業比重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首次降到10%以下;第二產業比重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升2.3個百分點。
參考資料:吉林統計信息網
❻ 我國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是在哪一年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的
中國第一產業增加值58332億元,比上年增長4.1%,佔比;第二產業增加值271392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306739億元,增長8.1%。美國三次產業GDP比重尚未發布。不過2008年的情況是:一/二/三分別佔1.1/20/78.9,2011年的情況是:1.2/19.2/79.6,由於美國近幾年經濟一直沒什麼起色,這一趨勢合理外推到2014年,應當是1.3/18.4/80.3。美國2014年的GDP總量是174183.27億美元,據此估計美國三次產業各為2264.38、32049.72、139869.17億美元。仍有不清楚的,可以採納後追問。
❼ 2018中國三大產業的比重是多少
2018年三大產業佔GDP比重詳情如下:
總體來看,我國三大產業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最重,成為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對經濟的主導作用也在日漸增強。
❽ 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第三產業應佔GDP的比例是多少
?????????,這是什麼問題????搞不懂,沒有邏輯,統計年鑒只有統計回數據,沒有答規范的應該是多少啊?你想算個最優的比例嗎?那就參考發達國家的比列吧,比如找到美國的資料,然後對比中國哪些不足,急需提高或加強?不過結論很顯然,第三產業佔比重少?恩格爾系數擺在著嗎?不用算!不過恩格爾系數得到的可能只是第二、三產業占支配收入的比重,不知道第三單獨的比列。不過可以推算。
❾ 第三產業的產值佔全地區GDP的比重是什麼相對指標
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增加值和就業比重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而目前中國的這兩個指標卻很低(如表1和表2所示)。表1一些國家的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中國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2001年1998年1997年2000年1997年1997年1997年1997年1997年33.651.661.174.571.671.569.970.870.6資料來源:中國的數據來自2002年《中國統計年鑒》,美國的數據來自美國經濟分析局網站,其餘的數據來自OECD組織。註:本文中所有的增加值都用當年價計算。表2一些國家的第三產業就業比重(%)中國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2001年2000年2000年2000年2000年2000年2000年2000年1999年27.761.163.176.674.17462.672.873.6資料來源:2002年《中國統計年鑒》。美國作為目前世界上第一經濟強國,同時又是典型的市場經濟國家,其經濟結構的演進歷史對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本文分析了1948~2000年間美國第三產業及其內部各行業增加值和就業的演變規律(註:本文的數據除特別說明的之外,均來自美國經濟分析局的網站http://www.bea.doc.gov。),以期能對中國今後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一、增加值的結構變動分析表3給出了1948~2000年間美國GDP的三大產業構成以及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增加值構成的變動情況。表中數據顯示,盡管早在1948年,美國第三產業比重就已經超過第一、第二產業之和,達到了53.96%,但是在隨後的52年間仍然保持了增長趨勢,到2000年達到了74.45%,平均每年增加0.4個百分點。同時,第一、二產業的比重繼續保持下降趨勢,分別從8.89%和37.14%下降到了1.37%和24.19%,說明二戰以來美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第三產業起了第一推動力的作用。表3美國GDP及第三產業增加值內部構成(%)附圖註:A表示佔GDP比重、B表示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在第三產業內部,交通和通訊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比重保持下降趨勢,從1948年的13.35%下降到了2000年的8.1%,而其佔GDP的比重52年下降微弱,僅下降一個百分點,這表明,雖然交通和通訊業對第三產業發展的推動力在下降,但其發展速度與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幾乎保持著同步性;批發和零售業在整個GDP和第三產業中的比重均保持了下降趨勢,分別從1948年的17.96%和33.29%下降到了2000年的15.88%和21.33%,這說明批發和零售業對整個GDP和第三產業比重增長的推動力在下降,金融和保險業發展迅速,其增加值佔GDP和第三產業的比重均保持上升趨勢,分別從1948年的2.45%和4.45%上升到了2000年的8.31%和11.16%,成為GDP和第三產業增長的一個主要推動力;同時房地產業的比重也在上升,分別從7.32%和13.57%上升到了11.31%和15.19%,成為GDP和第三產業增長的另一個推動力;而在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中,佔GDP和第三產業比重上升最快的是社會服務業,分別從1948年的8.13%和15.07%上升到了21.92%和29.44%,成為GDP和第三產業增長的第一推動力;與1948年相比較,2000年政府服務所提供的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略有上升,而占第三產業的比重則有所下降,但是從52年間的過程中則難以判斷出其發展趨勢。以上的分析表明,1948年以來,美國的第三產業比重保持了不斷增長的趨勢,而第三產業比重的增加主要是由社會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和房地產業推動的,而傳統的批發零售和交通通訊業對第三產業比重增長的推動力在減弱。二、就業結構的變動分析表4給出了1948~2000年間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以及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就業結構的變動情況。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二戰後的52年間,美國就業的行業結構與增加值的行業構成保持了相似的變化趨勢。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持續上升,從1948年的52.85%上升到了2000年的76.63%,同時,第一、二產業的就業比重保持下降趨勢,分別從11.38%和35.78%下降到2.47%和20.89%。另外從絕對數來看,1948~2000年間,美國凈增就業人員7.7千萬,而第三產業新增就業人員則達到了7.3千萬,占整個國民經濟新增就業人員的95%,也就是說,二戰以來,美國新增就業人員幾乎全部流向了第三產業。再看第三產業內部就業結構。從表4可以看出,交通和通訊業的就業比重總體上保持下降趨勢,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從1948年的6.49%下降到2000年的4.55%,而占第三產業的比重則從12.28%下降到5.94%,這表明,雖然交通和通訊業一直是解決就業的一個主要部門,但其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在下降;批發和零售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就業比重表現出了上升趨勢,但上升趨勢比較微弱,從1948年的18.36%上升到了2000年的21.08%,而其占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則表現出了下降趨勢,從1948年的34.74%下降到了2000年的27.51%,這表明批發和零售業吸納新增勞動力的能力增長乏力,但仍然是解決就業的主力軍;金融和保險業就業比重保持了上升趨勢,占整個國民經濟和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分別從1948年的2.15%和4.07%上升到了2000年的4.5%和5.87%,成為吸納新增勞動力的另一渠道;房地產業的就業比重在這52年間的變化趨勢不太明顯,在整個國民經濟和第三產業中的就業比重分別在1.16%和1.77%上下波動。令人注目的是社會服務業,其占整個國民經濟和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分別從1948年的13.23%和25.03%上升到了31.09%和40.57%,成為吸納新增勞動力增長最快的行業,最終其占整個國民經濟的就業量超過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之和。最後是政府部門,其占國民經濟和第三產業的就業都是先升後降。52年間的平均比重分別為15.76%和24.36%。表4美國三大產業就業比重及第三產業內部就業結構(%)附圖註:A表示佔全社會就業比重,B表示占第三產業就業比重。為了進一步分析各行業對新增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下面引入就業產值彈性這一分析工具。就業產值彈性表示某一行業就業量變化對產值變化的靈敏度,它可以用來反映某一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對勞動力的吸納程度,即該行業的產值每變動百分之一,勞動力相應變動的百分比,如果用Ee表示就業產值彈性,用Y表示產值,用L表示勞動力,則就業產值彈性可以表示為:附圖Ee的大小可以用對數線性模型進行測度。令L=β[,0]Y[β1],對該等式兩邊同時求自然對數可以得到一個對參數線性的等式:1nL=1nβ[,0]+β[,1]1nY對上式進行回歸,可以求出β[,1]的值,而β[,1]的大小可以用來表示Ee。本文利用1948~2000年間各年美國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以及製造業和農林漁業的增加值(Y)和就業人數(L)對它們的就業產值彈性進行了測算,測算的結果如表5所示。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的就業產值彈性大於製造業和農林漁業,其中尤以社會服務、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的就業產值彈性最大,這表明,隨著增加值的不斷增長,這些行業對勞動力保持著較強的吸納能力。表5就業產值彈性的回歸結果β[,1]標准誤t統計量P值判定系數社會服務0.3686090.003556103.6455.55E-610.995金融保險0.3248610.00793940.918851.13E-400.97房地產0.3204510.00881736.345293.93E-380.963批發零售0.2798760.002696103.79775.15E-610.995政府服務0.2228510.0100222.240786.58E-280.907交通通訊0.130950.00851715.375028.68E-210.823製造業0.0561940.0085896.5422442.88E-080.456農林牧漁-0.255180.033858-7.53677.75E-100.527註:表中5.55E-61表示5.55乘以10的(-61)次冪,下同。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948~2000年間第三產業幾乎吸納了美國全部的新增勞動力。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中,吸納新增勞動力能力比較強的行業為社會服務、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傳統的批發零售業的吸納能力雖然不及社會服務、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但是由於其基數比較大,仍然是解決就業的主要行業。三、對社會服務業內部結構的分析從前文對美國第三產業內部產值和就業結構的分析可以看出,社會服務業無論是對增加值的貢獻,還是對新增勞動力的吸納能力,都是增長最快的。到2000年,其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了21.92%,而就業人數則達到了31.09%。如果從絕對值來看,1948~2000年間,美國的GDP和就業人員分別凈增96284.96億美元和7.7千萬,而社會服務業的增加值和就業人員則分別凈增21444.16億美元和3.4千萬,對GDP和就業增長的貢獻份額分別達到了22.27%和44.57%。如果說1948年以來,美國新增勞動力絕大部分在第三產業中就業,那麼第三產業吸納的新增勞動力則有將近50%是在社會服務業中就業。可見,社會服務業對美國第三產業,乃至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社會服務業是一個籠統的概念,裡麵包括許多部門,因此,有必要對社會服務業的內部結構變動再加以分析。表6給出了1948~2000年間美國社會服務業內部增加值和就業結構的變動情況,從表中可以看出,在社會服務業內部各行業中,工商服務業、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和各種專業服務對整個社會服務業的發展起了決定作用。三者在社會服務業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從1948年的7.47%、18.99%和4.94%上升到了2000年的26.41%、25.26%和14.15%。而就業比重則分別從1948年的4.96%、14.69%和3.33%上升到了2000年的24.29%、23.22%和10.2%。到2000年,三者合計佔到了社會服務業增加值的65.82%和就業人數的57.71%。在這52年間,三者對整個社會服務業增加值和就業增長的貢獻份額分別達到了66.71%和65.50%。增加值和就業比重表現出上升趨勢的還有社會福利業,但其在整個社會服務業中的比重較小。其餘各行業中,旅店業、個人生活服務業、各種修理服務業、電影業、娛樂服務業、會員組織和私人家庭勞務的增加值和就業比重均呈現下降趨勢,而汽車服務業、法律服務業和教育服務業則呈波動狀態。表6美國社會服務業內部增加值及就業構成(%)附圖註:A表示增加值比重,B表示就業比重,「…」表示數據不詳。四、簡單的小結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結論:在1948~2000年間,美國的GDP增長和新增勞動力的就業主要是由第三產業來推動的。具體到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GDP的增長以及第三產業比重的提高主要是由社會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和房地產業來推動的,而傳統的批發零售和交通通訊業的推動力在減弱;社會服務、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對新增勞動力保持了比較強的吸收能力,傳統的批發零售業對新增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在下降,但由於其基數較大,仍然是解決就業的主要行業。社會服務業的迅速發展主要是由工商服務業、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和各種專業服務業來推動的。搜的謝謝
❿ 第三產業產值達到GDP佔比51%的意義
今年第三季度結束的時候,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的經濟現狀,第三內產業的產值達到了51.6%。相比之容下,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產值一般要佔到60%到70%。
從各國經濟發展史來看,到了第三產業占優勢的時代,GDP增速能維持3%已經是很了不起了,很多國家還停留在3%以下。中國在這個階段應該注意到,未來的關鍵還是在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不要追求數量性的擴張,因為結構調整比總量要重要。
當下,中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繼續推進工業化並重,這是最重要的變革。為什麼並重?因為中國並沒有實現工業化,一個國家實現工業化主要看高端的、成套裝備的製造能力,而中國離這個距離還遠。我們強調繼續實現工業化,正是要把中國經濟推上新台階。
在這個過程中,第三產業也要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主要是靠消費者。消費者進行消費有兩個前提,第一是消費者有足夠的收入,這樣才能擴大消費,這就叫做消費能力。二是要有消費意願,這就要考慮怎麼讓消費者願意在國內購買,跑到國外買對中國的經濟影響沒有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