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1990為基期gdp以及人均實際收入的不變價處理
gdp
以下按1990年價格計算
1990 18547.9
1991 20250.4
1992 23134.2
1993 26364.7
1994 29813.4
1995 33070.5
1996 36380.4
1997 39762.7
1998 42877.4
1999 46144.6
2000 50035.2
國內生產總值指數
2001 108.3 54188.1
2002 109.1 59119.2
2003 110.0 65031.2
2004 110.1 71599.3
2005 111.3 79690.0
2006 112.7 89810.7
2007 114.2 102563.8
2008 109.6 112410.0
2009 109.2 122751.6
2010 110.4 135517.8
2011 109.3 148121.0
2000年前是統計年鑒里的,2000年後是我自己算的,有些誤差不會很大。
2. 日本1950年至1990每年的GDP和人均GDP各是多少。(美元計算)
90年我們人均GDP只有343.7美元,
1991年中國人均GDP為1450美元
1994年中國人均GDP為2100美元
2000年中國人均GDP摺合美元為856美元
2003年人均GDP為1087美元
2004年中國人均GDP為1490美元。「
2005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703美元。
2006年是2017.6美元
07年中國 總 30100 人均 2280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單位:%
國家和地區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世 界 2.7 0.3 0.6 1.5 2.9 2.4
低收入國家 1.9 2.7 1.5 5.1 5.5 5.6
最不發達國家 1.8 2.7 2.1 2.7 3.7 3.7
重債窮國 0.6 1.9 0.6 1.2 2.7 2.5
中等收入國家 4.6 2 2.7 4.2 6.3 5.4
下中等收入國家 5 3.8 4.8 4.9 6.6 5.9
上中等收入國家 4.1 -0.2 0.1 3.3 6.1 5
中、低收入國家 3.9 1.8 2.3 4 5.9 5.2
東亞和太平洋 6.6 5.7 6.9 7.9 8.1 7.8
歐洲和中亞 7 2 4.7 5.8 7.1 5.9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2.4 -1.1 -2.2 0.6 4.5 3.1
中東和北非 1.3 1.4 1.9 1 3.7 2.8
南 亞 2.4 2.9 1.8 5.7 6.2 6.4
撒哈拉以南非洲 0.8 1.1 1 1.7 2.9 3.1
高收入國家 2.8 0.4 0.7 1.4 2.6 2.1
非經合組織成員國 4.4 -1.7 0.6 2.7 4.6 3.9
經合組織成員國 2.8 0.6 0.8 1.4 2.6 2.1
歐元區 3.3 1.5 0.5 0.2 1.6 0.9
中 國 7.6 7.5 8.4 9.3 9.4 9.2
中國香港 9.2 -0.3 0.9 3 7.3 6.3
中國澳門 2.8 0.7 9.2 14.2 27 7.2
孟加拉國 3.9 3.2 2.4 3.3 4.3 3.5
印 度 2.3 3.6 2 6.7 7 7.1
印度尼西亞 3.5 2.5 3 3.3 3.6 4.2
伊 朗 3.5 2 7.3 3.7 3.8 4.9
以 色 列 4.9 -2.6 -3.1 -0.1 2.8 3.5
日 本 2.2 … -0.5 1.2 2.5 2.5
哈薩克 10.1 13.7 9.8 8.9 8.8 8.4
韓 國 7.6 3.1 6.4 2.6 4.2 3.5
馬來西亞 6.4 -1.8 2.3 3.4 5.2 3.4
蒙 古 0.2 0.1 2.8 4.2 9.2 4.6
緬 甸 8.5 9.9 10.7 12.5 1.9 3.9
巴基斯坦 1.8 -0.6 0.8 2.5 3.9 5.2
菲 律 賓 3.9 -0.2 2.5 2.6 4.1 3.3
新 加 坡 8.2 -5 3 2.6 7.3 3.7
斯里蘭卡 4.3 1.8 2.5 4.7 4.5 4.4
泰 國 3.7 1.2 4.4 6.1 5.3 3.6
土 耳 其 5.6 -9 6.2 4.2 7.4 6
越 南 5.4 5.6 5.8 6.2 6.6 7.4
埃 及 3.4 1.5 1.2 1.1 2.2 2.9
奈及利亞 1.8 0.7 -0.7 8.3 3.7 4.7
南 非 1.6 0.9 2.5 1.9 5.2 5.6
加 拿 大 4.3 0.8 2.5 1.1 1.8 2
墨 西 哥 5.1 -1.2 -0.2 0.4 3.1 1.9
美 國 2.5 -0.3 0.8 2.2 3.2 2.5
阿 根 廷 -1.8 -5.4 -11.8 7.8 7.9 8.2
巴 西 2.8 -0.1 0.5 -0.8 3.5 0.9
委內瑞拉 1.8 1.5 -10.5 -9.3 15.8 7.5
白俄羅斯 6.1 5.1 5.5 7.6 12 9.8
保加利亞 7.3 6.1 5.4 5.1 6.5 5.8
捷 克 4 3.1 1.7 3.2 4.5 6.2
法 國 3.6 1.5 0.5 0.1 1.7 0.9
德 國 3.1 1 -0.1 … 1.6 0.9
意 大 利 2.9 1.7 0.4 0.3 1.4 0.2
荷 蘭 2.7 0.7 -0.1 -1.3 1.1 0.8
波 蘭 4.2 2.2 1.5 3.9 5.3 3.3
羅馬尼亞 2.2 7.2 6.7 5.5 8.7 4.4
俄羅斯聯邦 10 5.3 5.2 7.9 7.7 6.9
西 班 牙 3.6 2.9 1.4 1.1 1.4 1.7
烏 克 蘭 7 10.3 6.2 10.3 13 3.3
英 國 2.1 2.7 2.1 1.7 2.6 1.2
澳大利亞 0.8 2.5 2 2.6 1.8 1.5
新 西 蘭 1.7 2.9 3.1 1.8 3.1 0.7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資料庫。
3. 東德「精銳」人民軍,1990年德國統一後,他們被如何安置的
1950年隨著蘇聯和美國的關系開始緊張起來,作為二者對抗最前線的東德國和西德國迎來了重新武裝的日子,美國、蘇聯都希望自己所控制的德國可以變成殺人不見血的利刃。
4. 東德17萬「精銳」人民軍,1990年德國統一後,他們被如何安置的呢
但因為在德國統一之前和美蘇英法達成的協議規定統一之後的德國軍隊總數不能超過37萬人,而統一之時光西德國防軍的人員就已經超過了40萬人,所以統一之後的德國國防軍肯定用不了這么多裝備。而且國家人民軍的裝備都是蘇聯制式,和西德國防軍的裝備差異很大,在東德最後幾年的亂局中保養也不太好,所以西德國防軍最後基本上將國家人民軍的所有裝備都予以銷毀或出售,主戰武器中基本只留下了米格29機群,另外還保留了少量的步兵戰車和運輸直升機。
5. 美國90年代GDP與人均GDP
美國90年代GDP與人均GDP如下:
美國1990-2000年GDP在,87153——121782億美元之間。
美國1990-2000年人專均GDP在,23185——35237美元之間。
詳細列表如屬下:
6. 1990年德國統一時西德的人口是多少東德人口是多少
西德 63,254,000 東德16,629,750(至1989)
希望對你有幫助。~
7. 1990-1999年揚州市GDP和人均GDP各市多少
綜合
1-7主要年份地區生產總值
後面有鏈接,你找下人口的主要年份的,除下就ok了!!O(∩_∩)O哈哈~
8. 現在東德人的生活水平怎麼樣
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被阻隔數十年之久的德意志民族再度牽手,整個德國一度陷入極其興奮的狀態。這一備受世界矚目的事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標志著冷戰的結束與德國的再統一。如今,統一之後出生的一代已然長大,東西德分裂四十多年的歷史傷痕是否已經癒合?
從最近公布的數據來看,目前尚不能對這個問題做出積極的回答。
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德國政府在統一之後雖然在東部建設中投入了巨資,例如修建住房、高速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提高人們的工資和退休金。但是,東部並沒有像科爾總理許諾的那樣成為「繁榮之地」。東部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雖然翻了兩番,但仍比西部低30%。東部的平均工資比西部低19%。東部的養老金比西部低7.8%。東部人均繳納的稅款是每人937歐元,遠低於西部的1837歐元。東部比西部高的,可能只有失業率——目前東部的失業率是10.3%,盡管已是自統一以來的最低值,但仍高於西部的6%。不僅如此,因為大量人口流向西部,東部人口數量自統一以來已經減少11%。近年來,東部在經濟上追趕西部的步伐越來越慢,近乎陷入停滯,追上西部的希望變得更加渺茫。
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自然會影響到人們的認知。有意思的是,因為受到歷史遺產的影響,東西德人對統一進程的認知和感受有所不同,在有些方面甚至截然對立。根據民意調查機構(infratest dimap)今年9月24日公布的調查結果,認為德國統一利大於弊的原西德地區民眾(以下簡稱「西德人」)僅為48%,26%的人甚至認為德國統一弊大於利。與「西德人」相對消極的評價相比,原東德地區民眾(以下簡稱「東德人」)對德國統一的評價顯得較為積極,75%的人認為德國統一的利大於弊。盡管如此,不少「東德人」仍表現出明顯的「懷舊情結」,覺得原東德在許多方面做得比今日的聯邦德國更好。例如,78%的人覺得原東德的學校體制更好。75%的人認為原東德的社會保障更好。超過五分之三的人認為原東德在男女平等、醫療保障方面做得更好。甚至還有近五分之一的「東德人」覺得原東德的政治體制更加優越。而在1995年,持這一看法的受訪者比例僅為6%。
這一調查反映出的兩個問題,值得人們進一步思考。第一,為什麼「西德人」對德國統一的評價那麼保守和消極?第二,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東德人」懷念原東德?當年無情拋棄這個「專制國家」的不正是他們自己嗎?
「西德人」對統一的消極評價,可能與德國耗費巨資建設東部、並且讓他們掏腰包有關。根據柏林自由大學教授施羅德的計算,在1990年至2014年間,建設東部花費了納稅人大約兩萬億歐元。這近乎是個天文數字。因為政府原有的財政收入不足以支撐東部建設,所以,德國政府在統一之後違背了科爾總理當初不加稅的承諾,開始額外徵收一種「團結稅」(最初占個人收入所得的7.5%,後改為5.5%),並計劃一直徵收到2019年。雖說團結稅是面向全國徵收的,但是,因為西德人口佔多數,而且只有收入超過一定水平才需要繳納(目前是持1級稅卡每月收入超過1444歐元或者持3級稅卡每月收入超過2726歐元才須繳納),因此,這項稅負主要還是落在了「西德人」的肩上。這讓不少「西德人」認為是他們在為德國統一埋單,雖然從道義上難以推卻,但也難免會心存不滿。2013年9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86%的西德人希望廢除團結稅。
德國政府計劃到2019年將東部的養老金提高到西部水平,為此每年需增加45億歐元的投入。「西德人」覺得,政府這樣做不公平,是在拿他們的錢補貼「東德人」,因為「東德人」繳納的養老金遠比「西德人」少,最終拿到的養老金卻和他們一樣多。
此外,德國政府專門針對東部的資助,也讓西部的政府和民眾感到不公,因為西部同樣也有經濟發展薄弱的地區,但卻沒有得到同樣的資助。每當政府遇到財政危機,開始討論增稅或削減社會福利時,「西德人」的不滿情緒就會上升,並把這筆賬算到「東德人」的頭上。
令人尷尬的是,當「西德人」以金主的心態強調自己對統一的貢獻時,「東德人」因為對統一的期待落空而陷入失望之中。當「西德人」因為要為統一埋單而心有不滿時,「東德人」也在抱怨自己成了聯邦德國的「二等公民」,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這種認知差異,成為東西部德國人相互之間存在偏見、互相不滿的一個根源。根據阿倫斯巴赫今年10月1日公布的調查結果,67%的「東德人」認為「西德人」傲慢,51%的「西德人」認為「東德人」不知足。人們甚至還發明了專門的綽號來調侃對方,如「自以為是的西德佬」(Besserwessis)和「牢騷滿腹的東德佬」(Jammerossis)。雖然這被視為是偏見或定型觀念,不過,倒也能恰如其分地刻畫出部分德國民眾的心態。這說明,現實中的柏林牆雖然已被推倒25年了,但人們心中的柏林牆尚未消失。
說到「東德人」的懷舊心理,人們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每當現實境遇不佳時,人們就喜歡回憶起以往的「幸福時光」。這是人之常情,「東德人」也不例外。東德曾是社會主義陣營中經濟發展水平最好的國家,被原蘇聯國家領導人赫魯曉夫稱作是「社會主義的櫥窗」。雖說落後於西德,但「東德人」推倒柏林牆,並不完全是因為走投無路,而是出於對更美好生活的渴望。
統一之後,東德民眾受到規模浩大的社會轉軌的沖擊。在政治上,原東德的國家機器被改組,黨政機關被解散,近百萬公務人員被解聘,包括高校里的馬列主義研究人員。與此同時,大量西部官員在東部掌權。在經濟上,國營企業被私有化,大量工廠被西部企業收購或者關閉。在社會文化方面,以往的意識形態遭到否定,西部的價值觀成為正統。「東德人」的生活可以說遭遇到全面的沖擊,社會問題也接踵而至:失業率上升,生育率下降,人口流失,社會治安惡化,等等。轉型初期的陣痛,讓不少「東德人」感到自己成了德國統一的輸家。這種歷史記憶深深地刻在了人們的腦海之中。
如今,東德人逐漸認識到,想要完全追上西德已不現實。他們同時也認識到,西德的制度並非樣樣都比原東德好。這讓不少「東德人」感到失落。「西德人」在物質和道德方面的優越感,也常常讓「東德人」感到生氣和反感。此時,當初對原東德政府的不滿已經淡去,人們更多的是懷念原東德時期那種穩定而簡單的生活、有保障的工作和住房、免費的教育和醫療。雖然當時自由受到限制,但是生活卻很安穩。懷舊總是難免會帶上一種「玫瑰色」,這也是人之常情。更何況,「東德人」的懷舊不僅僅是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同時也是對當前生活現實的一種抗議,還有維系自我認同與尊嚴的心理夾雜在裡面。「東德人」的懷舊現象早已被人注意到,人們還為此發明了一個新單詞「Ostalgie」,由東部(Ost)和懷舊(Nostalgie)兩片語合而成。
無論是「西德人」對統一的不滿,還是「東德人」的失望與懷舊,都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的得失,而沒看到完整的畫面。德國統一雖然耗費巨資,但卻不是一筆賠本買賣——它讓德國重新成為一個完整的獨立主權國家,成為歐洲和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雖然「東德人」對統一的期待沒有完全實現,但是,東部的發展和進步卻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默克爾總理在紀念德國統一20周年時曾說,「統一尚未完成」,這句話在今天仍然不過時。東部的社會經濟發展仍然落後於西部,兩地人的心理隔閡仍未消除。德國的經驗表明,實現政治上的統一已屬不易,在經濟上融為一體更加艱難,但最難的,恐怕還是精神和心理層面的統一。德國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長期分裂的歷史傷痕仍未癒合,而且,要彌合東西部德國之間的鴻溝,要走的路還很長。
9. 中國從1990年到2019年人均GDP為多少
2018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突破90萬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中國人均GDP也達到約1萬美元。中國又向高收入國家行列邁近了一步。
按照世界銀行2015年的標准,人均GDP低於1045美元為低收入國家,在1045至4125美元之間為中低等收入國家,在4126至12735美元之間為中高等收入國家,高於12736美元為高收入國家。根據測算,2018年中國人均GDP約為9780美元左右,已處於中高等收入國家行列的偏高水平。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測算,2018年中國人均GDP約為9777美元,從2001年的1000美元到2019年的近10000美元,這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縮影,顯示出中國民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10. 求1990-1995年中國人均GDP!
1989 16992.3 1519
1990 18667.8 1644
1991 21781.5 1893
1992 26923.5 2311
1993 35333.9 2998
1994 48197.9 4044
1995 60793.7 5046
1996 71176.6 5846
前面是人民幣 後面是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