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致人均gdp上升的原因,產生了什麼影響,有多大同時對某地區的經濟
我#威 new206
2. 中國人均GDP靠後的原因是什麼
根源在於國人來的思想迂腐 給再好自的政策再好的機會他們也不相信會是真的 他們只記得一句套話;天上不會掉韭菜餅 要麼就是天下沒有免費的晚餐 你說就這樣再過一萬年GDP還是靠後 。別總拿人口當借口 日本的人口密度比中國還大 為何日本人均GDP那麼高?這就是思想差距和地方政府的執行力不夠。
3. 什麼影響人均GDP
影響人均GDP,很簡單的吧..
第一是GDP總量,總量越大,分母也越大,自然人均GDP越大,反之亦然;
第二就是總人口,人口越多,分子也越大,人均GDP的值也就越小,反之亦然。
4. 各國收入水平和人均GDP存在差異有哪些原因
各國收入水平和人均GDP存在差異的原因主要是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以及各地的經濟發展基礎。
5. 什麼是人均gdp 人均gdp的意義作用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人均GDP的意義:
一、除資源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人均GDP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定國家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較而論,人均GDP雖不能正確反映中日兩國綜合國力,但確實表明日本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和人口壽命以及環境和生態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要高於中國,尤其是日本城鄉發展的相對均衡以及農村農業基本上「水旱無憂」的抗災能力與抗災水平,更是讓中國望塵莫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村農業的滯後發展恰恰拖了我國人均GDP的後腿,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最終也深刻影響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以閻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盧森堡等經濟體為例,盡管它們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能與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但是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指標而言,盧森堡等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及其城鄉均衡發展程度卻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二、人均GDP本身具有社會公平和平等的含義。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三、人均GDP與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內在聯系。據亨廷頓分析,在一定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社會安定、社會和諧成正比。發展理論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認定為工業化起飛階段,4000-6000美元為工業化中期。工業化起飛後,相對於傳統社會,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達到4000-6000美元時,一些現代化進程中國家往往進入高危階段。但人均GDP一旦達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後,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進入一種新的社會穩定狀態。閻文提到人均GDP在3萬美元以上的法國和義大利似乎並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個國家更穩定,顯然混淆了國家基本政治穩定與領導更換政府更迭之間的巨大差別。不論左派還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見,應該承認,包括西歐國家在內的這種民主政治條件下的某些不穩定表現,與轉型社會民主化進程中的社會不穩定,存在本質不同。
6. 各國收入水平和人均GDP存在巨大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各國收入水平和人均GDP存在巨大差異,是因為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的差異。發展中國家以農業為主,發達國家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所以導致收入上存在差異。
7. 到底什麼叫人均GDP,這個統計有何意義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人均GDP的意義:
一、除資源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人均GDP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定國家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較而論,人均GDP雖不能正確反映中日兩國綜合國力,但確實表明日本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和人口壽命以及環境和生態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要高於中國,尤其是日本城鄉發展的相對均衡以及農村農業基本上「水旱無憂」的抗災能力與抗災水平,更是讓中國望塵莫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村農業的滯後發展恰恰拖了我國人均GDP的後腿,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最終也深刻影響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以閻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盧森堡等經濟體為例,盡管它們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能與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但是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指標而言,盧森堡等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及其城鄉均衡發展程度卻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二、人均GDP本身具有社會公平和平等的含義。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三、人均GDP與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內在聯系。據亨廷頓分析,在一定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社會安定、社會和諧成正比。發展理論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認定為工業化起飛階段,4000-6000美元為工業化中期。工業化起飛後,相對於傳統社會,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達到4000-6000美元時,一些現代化進程中國家往往進入高危階段。但人均GDP一旦達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後,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進入一種新的社會穩定狀態。閻文提到人均GDP在3萬美元以上的法國和義大利似乎並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個國家更穩定,顯然混淆了國家基本政治穩定與領導更換政府更迭之間的巨大差別。不論左派還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見,應該承認,包括西歐國家在內的這種民主政治條件下的某些不穩定表現,與轉型社會民主化進程中的社會不穩定,存在本質不同。
8. 人口增長率如何影響人均GDP的水平 宏觀經濟學習題
人均GDP=GDP÷總人口數量
因為GDP總量是分式的分子,只有分子大了,作為分式值的人版均GDP才有可能在分權母不變或分母增加的同時仍然增加,也就是說,人均GDP的增長必須建立在國民經濟總量擴張的基礎之上。因此,為實現我國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GDP總量的增長就要比人口增長更快。據有關的統計資料,我國2000年GDP為95933億元,人均GDP為7078元,按當年價折算約為856美元,要實現人均GDP比2000年翻兩番,達到3500美元左右,那麼,在人口總量不變的前提下,GDP至少要達到每年7.29%左右的增長速度。
第二、人口數量的控制。要實現人均GDP的增長和翻番,不僅需要考慮經濟增長的因素,還要考慮人口增長的因素,必須要控制人口數量的增加。前面談到了「人均GDP=GDP÷總人口數量」的公式,人口是分式的分母,只有分式的分母小了,作為分式值的人均GDP才有可能在GDP總量這個分子增加的同時實現增加,就是說,只有人口數量保持相對穩定,或者人口數量的增長速度小於GDP總量的增長速度,人均GDP才會在GDP總量增長的前提下穩定增長。
9. 北京人均GDP約2.4萬美元,影響著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城市經濟發展的因素有教育科研水平、城市人才引進策略、地理位置等等
北京市的科研教育水平吸引了外來人員,給城市經濟帶來了新活力。提到北京,它除了是中國的首都,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之外,北京還有著在中國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清華、北大兩所中國頂級高校,根據有關數據表明,北京共有高等學校數量174所,研究生培養機構147所,北京市佔全國高校數量的百分之十左右,有著全國最多的985211高校,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大學坐落於北京,毋庸置疑,北京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水平名列全國第一。並且北京高校用於科研的經費投入遠大於其他普通高校,實驗設施也向國家前列水平靠齊,有著高端的科研教育水平,吸引了高知識分子,高技術水平人員來北京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北京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
目前北京人均GDP約2.4萬美元,相信未來,這個數字會更高!
10. 人均GDP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改變(上升、下降)
主要是政策
這也是中國的主要經濟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