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中國四十年人均GDP增長幾倍

中國四十年人均GDP增長幾倍

發布時間:2021-03-10 10:35:29

1. 中國的人均GDP到底要還要過多少年才能超過美國呢,我說的人均GDP,是的話,老百姓錢可能會多

人均GDP不能代表老百姓富裕有很多錢,人均GDP也不能表明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他只是一個經濟數值。未來很可能用全新的量化指標來取代它。GDP只是數字不必太認真,民生、生產力、環境、服務、制度、國民素質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2012年中國的GDP是82340億美元;美國是162350億美元。2009-202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平均值假定為8.2%,到2020年,中國為145000億美元;美國這一階段經濟增長速度假定為2.3%,那麼2020年,為245000億美元。(包含美國每年2.3%假定的通貨膨脹);自2021-205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假定為6.5%,包含通脹和匯率因素,中國2050年的GDP為458000億美元,如果為7.3%那麼將達到565000億美元;美國此階段經濟增長假定為1.8%的話,包含通脹2050年達到367000億美元,假定為2.4%的增長率那麼為432300億美元。也就是說未來四十年內中國的經濟總量按照正常發展將會超過美國,如果正常發展的話,到2022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必定會超過美國。估計到2050年中國的人均產值達到美國的33.5%-44.5%之間。到2075年中國的人均GDP樂觀的估計會達到美國的三分之二。到2100年估計會達到其90%。到2120年完全有把握超過美國。但是那一切都是假設,按照兩國不發生大規模戰爭、內亂和劇烈的社會變革,本世紀內中國人均將會大大接近美國,所以超過美國可能性較小。如果美國陷入資本主義長期的經濟危機,中國在百年之內人均超過美國的可能性有,但是不大。但是,請你記住歷史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中國未來五十年內發展會有變數,美國也有很大的變數。不可以這樣推測。
也許六七十年年後,美國將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呢?資本主義制度在半個世紀內必將走向衰亡。22世紀將是全世界的社會主義時代。

2. 中國的人均GDP,何時才能超過美國

中國的人均GDP,在2035年前後可能超過美國。

2018年中國的人均國民總收入已經達到了9732美元。一時間很多網友調侃「又被平均了」。實際上這些網友們都誤解了,人均國民總收入,是GNI,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GNP(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即便達到或超過全球平均水平,但中國人均GDP與發達國家還相差很大。比如,2018年美國的人均GDP高達6.26萬美元,能進入全球前十。德國的人均GDP也高達4.82萬美元,接近咱們目前水平的5倍。

3. 中國歷年GDP及人均GDP一覽和與52年不變價是多少人民幣和美元

中國 由1952年不變價可見:1978--1952的27年中GDP增長.72倍;
2005--1979的27年中增長11.16倍。如果由美元算:1978--1952為
6.10倍;2005--1979的27中只有增長2.11倍。如果用當年值算:
人民為 1978--1952為5.37倍、2005--1979為45.52倍;用美元則為
1978--1952為6.95倍、2005--1979為8.61倍。改開沒有明顯增長。
可見物價和匯率對GDP影響很大。每十年算:1952不變價算:
第一十年 1961-1952十年增1.49倍、 第二十年1971--1962增2.28、
第三十年1981--1972增1.73、第四十年1991--1982增2.52、
第五十年2001--1992增2.34; 用美元分別為:
1.34、 2.13、 2.18、 0.84、1.56。因匯率關系,78年後的81、
85、86、90、91、94六年出現負增長。使91--82十年負增長。
從表上看是80--97十七年零增長。因80匯率1.49、而96是8.31。
在國際上是吃虧還是便宜?用人民幣大眨值來開放?翻二翻
沒實現! 所以下述名義增長速度是考慮當年民幣值而不理國內物價增長和人民幣國外貶值來算的:
1953-2013年,中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11.7%;
1953-2013年,中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8.2%;
1953-201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2%;
1953-2013年,中國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9.8%。

分階段來看,改革開放前(1953-1977年):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6.4%;
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5.9%;
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5%;
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7.2%。

改革開放後至今(1978-2013):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15.5%;
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9.8%;
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1%;
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11.6%。

分五年計劃來看
一五計劃(1953-1957):名義GDP年均增速9.5%,實際年均增速9.2%,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2%,美元GDP年均增速6.1%;
二五計劃(1958-1962):名義GDP年均增速1.5%,實際年均增速-2.0%,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6%,美元GDP年均增速2.6%;
調整鞏固(1963-1965):名義GDP年均增速14.3%,實際年均增速15.1%,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7%,美元GDP年均增速14.3%;
三五計劃(1966-1970):名義GDP年均增速5.7%,實際年均增速6.9%,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2%,美元GDP年均增速5.7%;
四五計劃(1971-1975):名義GDP年均增速5.9%,實際年均增速5.9%,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0%,美元GDP年均增速10.7%;
五五計劃(1976-1980):名義GDP年均增速8.6%,實際年均增速6.5%,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9%,美元GDP年均增速14.8%;
六五計劃(1981-1985):名義GDP年均增速14.7%,實際年均增速10.7%,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6%,美元GDP年均增速0.1%;
七五計劃(1986-1990):名義GDP年均增速15.7%,實際年均增速7.9%,平減指數年均變化7.2%,美元GDP年均增速4.9%;
八五計劃(1991-1995):名義GDP年均增速26.6%,實際年均增速12.3%,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2.8%,美元GDP年均增速13.3%;
九五計劃(1996-2000):名義GDP年均增速10.3%,實際年均增速8.6%,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5%,美元GDP年均增速10.5%;
十五計劃(2001-2005):名義GDP年均增速13.3%,實際年均增速9.8%,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2%,美元GDP年均增速13.5%;

十一五規劃(2006-2010):
名義GDP年均增速16.8%,實際年均增速11.2%,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0%,美元GDP年均增速21.3%;

十二五規劃(2011-2015)前三年:
名義GDP年均增速12.3%,實際年均增速8.2%,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8%,美元GDP年均增速15.7%。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前後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前(1978-1992):
名義GDP年均增速15.2%,實際年均增速9.5%,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2%,美元GDP年均增速7.1%。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中(1993-2013):
名義GDP年均增速15.6%,實際年均增速10.0%,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1%,美元GDP年均增速15.0%。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後
加入世貿組織前(1978-2000):
名義GDP年均增速16.1%,實際年均增速9.7%,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8%,美元GDP年均增速8.7%。

加入世貿組織後(2001-2013):
名義GDP年均增速14.4%,實際年均增速10.0%,平減指數年均變化4.0%,美元GDP年均增速17.0%。

4. 2020年的中國人均GDP能達至多少是怎樣的一個社會層次

新中國從1949年到2003年走過了54年輝煌歷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奮發圖強,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努力克服前進中的艱難險阻,取得了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社會商品極大豐富,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人民生活總體水平顯著提高,對外經濟日益活躍,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輝煌成就。我們已經把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貧窮落後、深受外國列強欺凌的舊中國改造建設成了屹立在世界東方、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初步實現了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的百年來的夢想。 縱向比較,新中國比舊中國國力大大增強,今非昔比 國內生產總值從1949年408億元增長到1978年3624.1億元和2002年102398億元,扣除物價因素,增長65.5倍,年平均增長8.3%,其中改革前後分別年增長7.4%和9.35%;按當年匯率計算,GDP從1949年194.3億美元增長到1978年2157億美元和2002年12371億美元;將2002年與舊中國最高年(一般指1936年)相比較,比舊中國75.8億美元高出162.2倍;據測算,2002年一天創造GDP達280.5億元,合33.89億美元,相當於1949年全年GDP408億元的68.8%,相當於1936年全年GNP75.8億美元的44.7%;一天產量超過1949年全年產量的還有鋼(49.7 15.8萬噸)、水泥(198.6 66萬噸)、硫酸(8.36 4萬噸)、生鐵(46.8 25萬噸),原油一天產量45.8萬噸,比1949年全年產量12萬噸增長2.82倍,比1943年全年產量32萬噸增長43.1%等。2002年一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為43201.6億元,為改革開放前29年投資總和7722.8億元的5.59倍。現工業一年吃掉2.4億噸鋼材,超過美、日兩國年產量的總和。現每年建築工地澆灌的水泥相當於全球年產量的40%,世界年產玻璃的30%鑲在了中國的高樓大廈上。在1982年以前每年新增財政收入100億元十分困難,但近兩年分別新增2990.8億元和2527.9億元。從以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新中國所取得的經濟建設成就,比國民黨統治的舊中國最好年份要高出上百倍,比歷代封建王朝要強千百倍、上萬倍。由此說,中國共產黨執政54年,是中國歷史上經濟增長最快、國力最強、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時期。新中國與舊中國相比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生產力獲得飛速發展。舊貌換新貌,真是今非昔比。 橫向比較,中國比世界強國增速遙遙領先,強國富民 1950 2002年,中國GDP增長65.5倍、年增長8.3%,比同期美國增長4.75倍、年增長3.35%,比日本增長21.9倍、年增長6.05%,比英國增長2.46倍、年增長2.35%,比蘇俄增長6.741倍、年增長3.95%,(1990年以前為蘇聯,年增6.05%,在此以後為俄羅斯,年增 3%),比澳大利亞增長6.762倍、年增4.0%(1950 2001),比德國增長5.075倍、年增3.55%(1951 2002),比法國增長5.266倍、年增3.6%(1951 2002年),比義大利增長5.568倍、年增3.7%,比加拿大增長5.879倍、年增3.85%(1951 2001年),比印度增長11.305倍、年增4.95%,要高出43.6倍和2.25個百分點(日本) 63.04倍和5.95個百分點(英國)。比亞洲所謂新興國家和地區的GDP增速也要快。比韓國1956 2001年增長23.055倍、年增速7.15%,比新加坡1961 2001年增長21.917倍、年增長7.95%,比印尼1961 2001年增長8.1倍、年增速5.55%及我國台灣省1953 2002年增長43.44倍、年增速7.9%,仍然要高出0.35(新加坡) 2.75(印尼)個百分點,即增速快了4.4% 49.5%。按匯率法測算,中國GDP已從1949年194.3億美元增到1978年2157億美元和2002年12371億美元,經濟總量列世界位次從1949年的第13位上升到1978年的第8位和2001年以後的第6位,已高於義大利,列在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之後,成為世界第6大經濟強國。據世界銀行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GDP已從2000年50194億美元(比按匯率法測算高出3.648倍)增到2002年587

5. 請問1978年至2014年間中國人均GDP的年增長率

人均GDP數據來源是中國知網自有的資料庫,原數據是來自對各種年鑒的統計;增長率是我自己算的。2013的GDP我沒有統計,國統局沒有官方認證,你可以稍等一下等數據正式發布後自己計算。

6. 我想要1978年到2012年中國人均GDP的增長數據(美元)

2012年,大陸地區人均GDP達到6,086美元回

年份答 2010 2009 2008 2005 2000 1995 1990 1985 1980 1978

人均4,434 3,749 2,894 1,732 949 604 344 292 309 226

7. 1978-2008中國的GDP增長率是多少

一是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已基本形成。農村的人民公社已被家庭經營所取代,農民獲得了經營自主權,農村的中小企業(以前為鄉鎮企業)獲得了長足發展。大部分國有企業進行了公司制改造,有的已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各種非國有企業和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迅速,其中僅個體私營企業創造產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就已佔到1/3以上。各種形式的外資企業大量引進,中國已成為跨國公司雲集之地。 二是市場價格機制開始發揮基礎性作用。經過持續不斷的價格改革,我們已將原來計劃價格「一統江山」的局面改革為市場價格起主導作用。目前,除了利率、電價、油價、水價等金融、能源和城市公用事業領域的價格仍由國家計劃控制外,絕大部分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已由市場競爭決定。除了在通貨膨脹嚴重時政府採取一些臨時性價格管制措施外,大部分時候都由市場供求決定價格。 三是產品和要素市場體系基本形成。農村的集貿市場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非常活躍,城市的各種商貿市場現已非常發達。目前除了土地要素市場、資金要素市場、產權交易市場尚未完全形成外,其餘要素市場(如勞動力、人才、技術、信息等)已基本形成。綜合國內學者研究測算結果,我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已經超過70%。 四是主要依靠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體系正在形成。在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經濟時期,我國的經濟主要依靠國家計劃進行調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只能起到輔助性作用,特別是貨幣政策更是非常欠缺。經過30年的不斷改革,原來的國家指令性計劃已被現在的指導性計劃和規劃所取代,原來的國家計委已改為國家發改委,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越來越強。同時,我們還積累了越來越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 五是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體制初步形成。在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只承認勞動創造價值,只允許勞動參與價值的分配。在經過不斷的思想解放後,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後,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各種非勞動要素也可以參與價值的分配,強調要建立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體制。在實踐中,各地早已允許資本、技術專利、管理等非勞動要素參與分配。 (二) 一是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發展。從1978年到2006年,中國GDP增長了57.8倍,年均增長9.7%,遠遠高於同時期世界經濟平均3%左右的增長速度,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四。人均GDP增長了42倍。貨物進出口總額從1978年的206億美元,增長到2006年的1.76萬億美元,增長了85倍,躍居世界第三位。國家外匯儲備超過1萬億美元,上升為世界第一。 二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從1978年到2006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4倍 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增長了27倍。絕對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2000多萬,貧困發生率從30%降至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范圍已覆蓋4億多農民。人民生活實現了由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三是提升了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2003年和2005年,先後兩次成功發射載人宇宙飛船,2007年「嫦娥一號」探月工程取得成功。2008年北京將舉辦奧運會,2010年上海將舉辦世博會。所有這些都要靠改革帶來的經濟成就來支撐。 17236希望對你有幫助!

求採納

8. 中國人均收入35年增加22倍,這是否代表經濟崛起

中國人均收入35年來增長了22倍,可以說算是一個經濟崛起的表現,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經濟增長背後所帶來的隱患,同樣有很多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注意,經濟收入雖然高了,但是人們的生活水平並沒有像22倍改變那麼誇張。

一個經濟系統之內所能提供的經濟資源是有限的,雖然會隨著時間的發展生產的增加,而帶來經濟總量上的增加,但是畢竟仍然存在著二八定律,也就是20%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也就是說80%的人才能去瓜分那20%的財富,這種收入不均衡不是我們所想要的經營結果,不過這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時間來調整。

閱讀全文

與中國四十年人均GDP增長幾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