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78年美國矽谷的GDP是多少
具體的沒有搜到統計數據,但是根據14年佔比來看,舊金山灣區產值佔全美的5.8%,矽谷占灣區的90%多
『貳』 矽谷能佔美國GDP百分之四十嗎
怎麼可能,全球任何地區也不可能這么高的產值,美國GDP快20萬億,加州也僅佔美國15%左右,矽谷的互聯網產業也只是其中一小小部分,矽谷兩百萬左右人口人均GDP10幾萬總GDP也就2500億3000不到,最多也就佔美國總GDP 1.5%不到吧?
當然因為高新技術企業不少對美國GDP貢獻可能得翻一兩倍
『叄』 在舊金山灣區,以港口經濟為主的城市是哪裡
關於舊金山灣區,應該了解:
1、舊金山灣區,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一個大都會區,總人口超過760萬,位於沙加緬度河下游出海口的舊金山灣四周,其中包括多個大小城市,最主要的城市包括舊金山半島上的舊金山,東部的奧克蘭,以及南部的聖荷西(San Jose)等, 世界著名高科技研發基地矽谷即位於灣區南部 。
2、舊金山灣區是加州第二大都會區(人口及面積)、僅次於大洛杉磯地區 ,擁有眾多美國國家公園等自然景觀、是世界旅遊勝地 。
3、灣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研發中心之一,象徵著21世紀科技精神 ,擁有全美第二多的世界500強企業(僅次於紐約) ,是美國西海岸最重要的金融中心;2015年舊金山灣區總GDP高達7855億美金,超越紐約市,僅次於世界18個國家 。
4、舊金山灣區還是世界最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之一,擁有的世界著名高等學府包括公立型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私立型的斯坦福大學,以及世界頂級醫學中心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肆』 美國各個州的經濟都很發達嗎
美國各個州的經濟並非都很發達。
在全國各地區,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專紐約市是屬金融、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洛杉磯是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中西部是製造業和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葯研究、旅遊業和建材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的吸引製造業的投資。
(4)舊金山灣區GDP2019擴展閱讀:
美國的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
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伍』 根據2015年的統計,美國舊金山灣區GDP總量為多少全球排名多少
據報道,截至27日,全國31省區已全部公布2015年經濟數據,那麼,全國最富專裕的3個省份也出爐了。其中廣東屬位居首位,其次是江蘇,山東居於第三多年來,盤踞「31省區GDP排行榜」前三名的是廣東、江蘇、山東。據此前廣東省、山東省統計局數據,2015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達7.28萬億元,連續27年穩居全國各省市第一;江蘇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僅次於廣東省,穩居全國第二江,江蘇和廣東的差距逐步縮小。2015年,山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002.3億元,躋身「6萬億俱樂部」,在江蘇之後。
『陸』 世界三大灣區
紐約灣區:
2015年CSA統計大概紐約灣區內居民達2370萬,尚不及上海一個城市,2016年BEA統計但GDP總量達16575億美金 。
舊金山灣區:
舊金山灣區,是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一個大都會區,陸地面積18040平方公里,人口超過760萬。 主要城市包括舊金山半島上的舊金山、東部的奧克蘭和南部的聖荷西等,世界著名的高科技研發基地矽谷即位於灣區南部,舊金山灣區是加州第二大都市圈、人口僅次於大洛杉磯地區,也是世界著名旅遊勝地,擁有許多美國國家公園等自然景觀。 灣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中心之一和美國西海岸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截止至2018年共有33家世界500強企業總部設立於此(全美第三,僅次於紐約、芝加哥)。 2017年,灣區總GDP超過7800億美元,相當於GDP世界排名第18名的國家。
東京灣區:
東京灣行政級別相當於中國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依託東京灣建設而成的東京灣區,包括「一都三縣」,分別是東京都、琦玉縣、千葉縣和神奈川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城市基礎設施最為完善的第一大都市圈,城市化率超過80%
東京灣區面積約為1.3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5%。2016年名義GDP 1.7萬億美元,高於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位於全球灣區之首。人口3643萬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30%,是他們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產業中心
『柒』 美國的經濟
美國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美國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20世紀90年代,以信息、生物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受此推動,美經濟經歷了長達十年的增長期。在美國各地區,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洛杉磯是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中西部是製造業和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葯研究、旅遊業和建材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地吸引製造業的投資。
美國2001年美國經濟在經歷長達十年的增長後陷入短暫衰退,之後進入新一輪繁榮期。2007年美國經濟下行因素增多,7月次級房貸危機全面爆發。2008年9月,隨著雷曼兄弟等多家金融機構接連破產、被兼並或由政府接管,美國次貸危機迅速升級演變成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金融系統損失重大,信貸市場迅速萎縮,實體經濟深度衰退,市場信心受到嚴重影響。奧巴馬政府上台後實施大規模刺激經濟計劃,2009年下半年起美國經濟金融形勢開始好轉,國內生產總值恢復增長。2010年美國經濟繼續復甦,全年GDP增長率達3.0%,經濟總量基本恢復至危機前的水平。2011年美國經濟繼續保持溫和復甦勢頭,四個季度經濟增速分別為0.1%、2.5%、1.3%和4.1%,全年經濟增長率為1.8%。2012年以來,美國經濟繼續保持溫和增長,工業生產、商品零售、居民收入、房地產價格等均有所回升,但經濟增勢總體低於市場預期。第一、二、三季度GDP增長率分別為2.0%、1.3%和3.1%,12月失業率為7.8%,已連續四個月低於8%。2013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6.8萬億美元,居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名。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3,142.89美元,居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0名。 20世紀60至70年代,美國政府奉行「凱恩斯主義」的赤字財政政策,大幅增加社會福利和軍事支出。80年代,里根政府一方面減免稅收,另一方面擴大政府支出特別是軍費開支,導致美聯邦財政赤字急劇擴張。1992年,美聯邦財政赤字達2904億美元,占當年美國內生產總值的4.9%。1993年柯林頓政府上台後將「減赤」作為施政重點之一。90年代美國經濟持續增長使稅收收入大幅增加,同時柯林頓政府加強了稅收征管,美聯邦財政於1998財年轉虧為盈,出現692億美元的盈餘。布希政府期間,一方面通過減稅刺激經濟復甦,另一方面大幅增加反恐及軍費開支,從2002財年起美聯邦財政重現赤字。奧巴馬政府就任後,為擺脫經濟危機,推出大規模刺激經濟計劃和金融援助措施,2010、2011、2012財年美聯邦財政赤字分別高達1.29萬億美元、1.3萬億美元和1.1萬億美元。
2006年起,美國房市陷入衰退,而房貸利率上升,次級房貸違約率大幅上升。次級房貸是指金融機構向信用記錄較差、還款能力較弱的客戶發放的高息房貸。2007年3月起,30多家大型房貸機構因次貸違約率過高申請破產,大量購買次貸債券的其他金融機構隨即遭受巨額損失。7、8月間,美國股市、債市大幅震盪,次貸危機全面爆發。2008年3、4月間,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被強制收購為標志,美國次貸危機由房地產領域的局部性危機驟然升級為影響美國金融體系正常運轉的系統性危機。
2008年9月以後,隨著雷曼兄弟、美國國際集團等多家重量級金融機構短時間內集中破產、被兼並或由政府接管,次貸危機迅速演變成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美國五大投資銀行一家破產,兩家被收購,兩家轉型,花旗等大型銀行也蒙受重大損失;大批對沖基金遭到毀滅性打擊;股票市場深度下挫,信貸融資市場迅速萎縮,市場功能和信心受到嚴重影響。由於美國金融市場的全球化,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政府投資機構、商業銀行等都大量持有美國次貸衍生金融資產。美國金融體系和市場劇變引發了全球范圍的連鎖反應,其資產損失、流動性風險、償付風險也迅速向全球其他經濟體擴散。奧巴馬政府就任後,實施了大規模金融救市計劃,2009年下半年起美金融體系逐步恢復穩定。
2010年7月,奧巴馬政府簽署《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開啟美國自「大蕭條」以來最嚴厲的金融監管改革。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進口國和第三大出口國。2010年3月,奧巴馬簽署行政法令《國家出口倡議》,加大對美國出口企業的支持力度。美國主要出口商品為:化工產品、機械、汽車、飛機、電子信息設備、武器、食品、葯品、飲料等。主要進口商品是:食品、服裝、電子器材、機械、鋼材、紡織品、石油、天然橡膠以及錫、鉻等金屬。
2011年美國前五大貨物貿易夥伴為加拿大、中國、墨西哥、日本和德國。美國前五大貨物出口市場為加拿大、墨西哥、中國、日本和英國。美國前五大貨物進口市場為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德國。美國商品和服務貿易總額為4.77萬億美元,較2010年增長14.2%;其中出口額2.11萬億美元,同比增加14.6%;進口額2.67萬億美元,同比增加14.0%;逆差5600億美元,同比增加12.0%。按中方統計,2011年中美貨物貿易額達4466.5億美元,同比增長15.9%。其中中國對美出口3245億美元,同比增長14.5%;中國自美進口1222億美元,同比增長19.6%。中方順差2023億美元,同比增長11.6%。中美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是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第六大進口來源地。
『捌』 美國的經濟劃分
西海岸抄 美國舊金山 矽谷在那 經濟襲發展快 人均生活水平高 消費能力強 人均生活費高 科技區在矽谷 工業區在沿海和五大湖 能進入世界五百強的企業聚集在東邊 那邊是科技園的聚集區 高新技術產業發達 發展潛力大
『玖』 美國的經濟情況
美國經濟
美國華爾街根據目前的統計顯示,美國人民已經達到世界很高的生活水準。美國經濟制度曾經多次受到責難,可是它的確刺激人們開發土地上的資源,並且鼓勵他們去尋找更新更好的途徑。 少數公司控制了殖民時代帝國的大多數企業。其中多半是家庭公司,由父子共同經營。直到今日,小型企業仍然在美國經濟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美國經濟
工業
在美國工業中,製造業佔了全國生產總額的四分之三,每年為國家爭取了4,800億美元左右的收入。這個數目反映出美國製造業的價值,其中還不包括原料費、補給費、及燃料費等費用。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生產國,其工廠每年所生產的貨品價值,比世界第二大生產國美國華爾街日本多出了將近500億美元。就工業基本金屬鋼鐵來說,美國產量佔世界五分之一;汽車產量佔世界四分之一,肉類產量也佔世界五分之一,並且生產佔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鋁。在乳酪、衣服、化學品、紙張、紙板、紡織品及其他許多製造品上,美國都居世界上的領導地位。在印刷業與出版業上,美國也是首屈一指的國家。其最大的生產工業首推機械製造,其次是食品製造業。其他佔領導地位的製造工業包括運輸裝備、化學品、電器與電子器材、基本金屬、印刷業、出版業、紙張製造業以及金屬產品製造業等。縱觀美國經濟史,是一個從成功的殖民地經濟於20世紀過渡到世界最大的工業國的歷程。 美國的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在全國各地區,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洛杉磯是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中西部是美國經濟製造業和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葯研究、旅遊業和建材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的吸引製造業的投資。
美國的服務業
占最大比重,全國四分之三的勞力從事服務業。美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了黃金、石油和鈾,然而許多能源的供應都依賴於外國進口。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了玉米、小麥、糖和煙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區驚人的農業產量使其被譽為「世界糧倉」。美國工業產品主要包括了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美國也有發達的旅遊業,排名世界第三。美國也是飛機、鋼鐵、軍火和電子器材的主要輸出國。 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毗鄰的加拿大(19%),中國(12%)、墨西哥(11%)和日本(8%)緊隨其後,每天大約有價值高達11億美元的產品流經美加的國界。美國經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經濟體。美國經濟高度發達,全球多個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而美國的證券市場被認為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雖然美國的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但財富相對集中,與西歐相比,40%的人口相對更為貧困,而前20%的人則更富裕。自1975年以來,社會流動程度較低,勞動力市場兩極化,經濟增長的成果流向收入較高的20%的家庭,這種差距是因為相對而言更高的經濟自由所產生的。不過,如同基尼系數顯示的,美國的家庭平均收入仍遠高於絕大多數的工業化國家。而且在聯合國發表的《2006年人類發展報告》當中的美國的人類發展指數中,美國最窮的20%的人的人類發展指數也與自稱「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共產主義國家古巴的人類發展指數相同。 自從1980年代隆納·里根的總統任期以來,美國增加了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運用,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減少福利制度的規模,拋棄了自經濟大恐慌以來長期實行的、偏向干涉主義的凱恩斯派經濟政策。也因此,美國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務比其他工業化國家都要少,降低國內的稅賦,並更依賴於自由市場和私營的慈善機構上。 美國工業品製造以加州為首。其次為紐約州、俄亥俄州、伊利諾州、賓州以及密執安等製造業中心。 美國第一個工業製造中心是沿著新英格蘭地區河流發展的。來自湍急的河流與瀑布的水力推動工廠的機器。自從煤變成動力的主要來源後,許多的工廠遷移到賓州或其他州的產煤地區。大的工業城市如伯明罕、克利夫蘭與匹茲堡都是因產煤而興盛。等到石油和電力成為重要能源後,有些工業就不再設於產煤區了。只要在人力或原料充足的地方,都可以設立工廠。 運輸功能同樣也能影響工業區設立的位置。芝加哥之所以能成為美國首要的工業中心,部分原因就在於它位於密執安湖的頂端,並且在美國大陸的交叉口。紐約市傑出的運輸功能,優良的港口,使它成為美國第一大城和製造中心。大湖區也使得水牛城、底特律、密爾瓦基成為重要的工業中心。 1800年兩個大發展引起工業上的革命。一是工作母機的發明,二是個別零件的使用。直到20世紀,美國工業一直沒有將這兩個發展與生產線聯想在一塊兒。當想到時,低成本大量生產的新紀元便開始了。亨利·福特是首先從事大量生產的冒險者。大量生產使得美國成為世界上的工業巨國,並且提高美國的生活水準。 自動化對美國工業的重要性正在不斷地增加中。今日,許多工業都採用自動控制的機器。自動化生產可以減少勞動人手的需求量,卻使受過高級訓練的技工與工程師的地位更加重要。自動化生產增加產量,可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例如被機器取代的工人就必須再接受其他職業方面的訓練,否則便會有失業的威脅。 工業界對於發展新產品和發展更優良的技術總是充滿興趣,為了達到這些目的,於是美國公開設立1萬間以上實驗室。這些實驗室聘請將近38萬名科學家與工程師,每年花費在科學研究上的經費亦高達250億美元。工業研究是美國研究計劃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分別由政府、大學、學院,以及私人財團支持。
農業
美國是世界上重要的農業國家之一。美國的農場每年生產價值900億美元的農產品。美國的農夫生產了佔世界50%的玉米,20%的燕麥,以及15%的雞肉、豬肉、棉花、菸草和小麥。 1850年,美國差不多有五分之三的工作人口是以農為生。今日,只有5%(約425萬)的人仍務農。國內絕大多數的家畜及糧食作物與工業作物都靠他們生產,同時也供應出口。 機器與科學耕種方法的大量使用,使得人力的需要更加節省。1820年,一個美國農民耕種出來的糧食只能供給4個人;今天,一個農民所耕種出來的糧食可以養活56個人。美國的農民利用牽引機、播種機、耕耘機、收割機以及其他的機器從事農作,這些設備只需很少的人便能經營一個很大的農場。現代耕種法包括改良肥料、有抗病力植物、作物輪耕與家畜的科學飼養餵食法等。作物生產過剩,尋找市場成為重要的課題。 美國約有90%的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其他的人則租用別人的土地耕種。美國農場規模相當大,在七十年代中期每個農場的平均面積440畝。而當農場變得愈來愈機械化時,農場土地的面積也就不斷地增加。 三十年代經濟大恐慌期間,美國聯邦政府頒布一連串的法令以保護農民、防止低價、管制過剩穀物以及鼓勵水土保持。這些目標直到今日還是聯邦農業計劃中的重要部分。 美國土地上穀物的耕種面積約達33,600萬畝。穀物種類與耕種方式,則依各地不同的氣候與土壤而有所改變。在落磯山以及新英格蘭,農民們首先栽種穀物以便養家活口。然後,小型的農場也生產一些日常用品與家禽供應鄰近的城市。但是在加州南部,農民們發現那兒的土壤、氣候、平坦的陸地與沿海平原都適宜栽培菸草及棉花,這些作物的栽培形成一片片有系統的耕地與農場。在中西部,拓荒者們發現寬廣、肥沃的土地適合多種穀物與牧草,今日,這塊僅佔美國面積五分之一的土地上,卻包括美國60%穀物耕地。 無論就種植面積或經濟利益來說,玉米都是美國最重要的作物。其他的重要作物,依次分別是小麥、大豆、菸草、棉花、甜菜、花生、甘蔗、橘子、大麥、蘋果、葡萄以及許多其他的作物。 美國四分之一以上的面積都是牧場及草原。西部11州的面積約達10,600萬畝的公有土地分成許多牧草區,私人的牧場主人經內政部許可,可以使用這些牧草區。 乳牛與肉牛是美國農場里最重要的家畜。中西部的農場及西部大丘陵區是飼養肉牛最多的地方;美國的乳牛帶則由美國南部,從新英格蘭向明尼蘇達州伸展。大部分的豬飼養於中西部的玉米帶。在美國,幾乎每一個農夫都養有雞群,以補充家中的肉類與蛋。不過也有一些農夫特別飼養大群的肉用雞或蛋用雞。
礦業
美國每年的礦產總值約可達到600億美元,其中石油產量的價值幾乎佔全部礦產價值的40%。煤是價值僅次於石油的礦產,天然氣則居第3位。美國年產佔世界18%的天然煤與石油,還有佔世界45%的天然氣。 美國工業界對礦產的需要量日漸迫切,對采礦業來說是一連串的挑戰——他們必須去發掘新的礦藏。探勘者一度曾以十字鎬與鏟子找出礦脈。然而今日,采礦公司與鑽探公司聘請受過高級訓練的工程師與地質學家,尋找新的礦脈。這些專家們也嘗試,以新的辦法由那些一度被認為無用的低含量礦石中,提煉出礦物。 石油工業是以科學方法從事探勘最好的例證。從1900年開始,專家們就不斷預言,美國將會很快地在幾年中消耗完國內石油的存量。然而直到今日,新油田還是不斷地被發掘出來。工程師們也發明了一種抽取石油的新方法,因此許多已經被棄置的油田又再度運作。無論如何,今日美國的石油用量使她必須由國外進口大量石油。專家們認為,研究更好的技術與作更多的勘察,是減少石油進口所必須做的。 美國的采礦業對改善礦坑內工作環培所作的貢獻相當大。同時,它也增加礦石的產量。 只有蘇聯與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產量超過美國。德克薩斯州是美國主要的石油生產地,占國內石油產量的40%與世界產量的6%。路易斯安那與加利福尼亞是僅次於德克薩斯州的石油生產地。美國同時也是世界上天然氣產量最大的國家。德克薩斯州所生產的天然氣約占國內總產量的40%,儲量則佔全國的30%。 只有蘇聯的煤產量大於美國。美國境內最大的煤礦脈分布在伊利諾州、蒙大拿州、西佛吉尼亞州及懷俄明州。密西西比河東部8省的煤礦產量約佔全國產量的78%。賓州是美國境內唯一蘊藏有無煙煤的地方。 美國境內五分之四以上的鐵礦均產自大湖區的密執安湖、明尼蘇達州和威斯康星州。這些軟礦石經船運和鐵路送到芝加哥、匹茲堡這些鋼鐵中心。美國所使用的鐵砂有三分之一是進口的。 美國的產銅量居世界第一。主產於亞利桑那州,產量幾乎佔美國總產量的一半。猶他州是美國第二大銅產地,產量約佔美國總產量的七分之一。 鋁是由一種叫做鐵礬土產量的90%。此外,亞拉巴馬州與喬治亞州也有鐵礬土礦。 鋅與鉛常常在同一礦區中。美國是世界上首要的產鋅國。紐約州是美國最大的產鋅州。密蘇里州是最主要的產鉛州。 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蒙大拿州、內華達州、南達科他州與猶他州蘊藏美國絕大部分的金礦。而美國主要的產銀州是亞利桑那州、愛達荷州、蒙大拿州與猶他州。
貿易
美國具有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量,而國內貿易量又比國際貿易量高出許多。將近1,800萬的美國人是以批發業或零售業營生,操縱這些貿易的商人上自批發商、百貨公司,下至地方雜貨店。美國每一個地區都生產該地最需要的產品,銷售剩餘的物資才再運到其他需要的地區去銷售。美國每年的國內貿易額,批發上約達5,800億美元。而零售方面則達6,450億美元之多。 七十年代中期,美國每年由國外輸入價值1,200億美元的貨品,輸出價值1,150億美元的貨品。美國最重要的貿易對象毫無疑問是加拿大。美國將五分之一的輸出品運到加拿大,而加拿大也以五分之一的輸出品回報美國。美國其他的貿易對象依次為日本、西德和英國。美國也與中國、巴西、法國、印度、義大利、墨西哥、委內瑞拉及其他諸國有貿易關系。 美國首要的輸出品包括機械、通訊器材、食品、野生動物、加工品及原料(如棉花、大豆、礦石等)。主要輸入品則為燃料、機械、通訊設備以及加工品。縱觀美國經濟史,是一個從成功的殖民地經濟於20世紀過渡到世界最大的工業國的歷程。 美國的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在全國各地區,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洛杉磯是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中西部是製造業和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葯研究、旅遊業和建材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的吸引製造業的投資。 美國的服務業占最大比重,全國四分之三的勞力從事服務業。美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了黃金、石油和鈾,然而許多能源的供應都依賴於外國進口。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了玉米、小麥、糖和煙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區驚人的農業產量使其被譽為「世界糧倉」。美國工業產品主要包括了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美國也有發達的旅遊業,排名世界第三。美國也是飛機、鋼鐵、軍火和電子器材的主要輸出國。 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毗鄰的加拿大(19%),中國(12%)、墨西哥(11%)和日本(8%)緊隨其後,每天大約有價值高達11億美元的產品流經美加的國界。美國經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經濟體。美國經濟高度發達,全球多個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而美國的證券市場被認為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雖然美國的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但財富相對集中,與西歐相比,40%的人口相對更為貧困,而前20%的人則更富裕。自1975年以來,社會流動程度較低,勞動力市場兩極化,經濟增長的成果流向收入較高的20%的家庭,這種差距是因為相對而言更高的經濟自由所產生的。不過,如同基尼系數顯示的,美國的家庭平均收入仍遠高於絕大多數的工業化國家。而且在聯合國發表的《2006年人類發展報告》當中的美國的人類發展指數中,美國最窮的20%的人的人類發展指數也與自稱「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共產主義國家古巴的人類發展指數相同。 自從1980年代隆納·里根的總統任期以來,美國增加了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運用,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減少福利制度的規模,拋棄了自經濟大恐慌以來長期實行的、偏向干涉主義的凱恩斯派經濟政策。也因此,美國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務比其他工業化國家都要少,降低國內的稅賦,並更依賴於自由市場和私營的慈善機構上。
面臨問題
美國經濟現在不會出現有那種臨屆點式的一次性大崩潰,不過溫水煮青蛙式的衰退已經是不爭事實,未來幾年較可能出現情況是國家經濟負成長,或低於3-5%的成長率,就業機會低,人民不滿政府,貧富差距嚴重。。。而且還有醫保、社保(大眾福利)等大山似的難題要解決。
先進國因為少子化,過了2-30年國家會面臨老齡化問題,隨著退休人口增加,政府早前2-30年推出的健康保障、經濟保障政策將不足以應付未來大面積人口老化的巨大需求,國家就不斷借貸來應付今日之需,債務如雪球就越滾越大,不過因美國是個高度完善成熟體系,要出現那種海嘯式摧毀是不大現實的,政府會不斷進行補救來避免經濟崩潰(政治會因為利益牽制關系,最多隻能不斷出現當前應急經濟措施,很難出現推倒式大改革)
副作用就是日本般那樣,經濟成長放緩,即使過了20年後還是死氣沉沉,如在泥潭般淹不死不過也叫你不能喘口氣,錢這里進,那邊出。。。雖說日本是發達先進國,不過因為就業、壓力、社會壓抑等因素,這幾十年來幸福指數都不高,年輕人得過且過態度消極,無活力沖勁等正面態度去面對未來,這種惡性循環至今還在延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