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瑞典的人均gdp不如美國,但是福利卻好於美國
瑞典福利好是世界出名的,一度影響了瑞典的經濟發展。
包括瑞典,丹麥,芬蘭,冰島在內的北歐國家,一直是西方國家中,社會福利最好的國家,被經濟學上稱為「北歐病」。意思是社會福利負擔太重,導致稅收負擔過重,老百姓不願意就業躺著吃低保,資本家不願意承擔稅收資本外逃等等。
「北歐病」本來是貶義,是里根主義和撒切爾主義最喜歡用的詞。但是現在看來,北歐不但沒病,而且經濟發展好於西方總體,比美國更強。
北歐諸國除了冰島外,經濟平穩偏好,社會運行穩定。相反,西歐本來社會福利制度比較健全。後來經過里根主義和撒切爾主義這么一鬧騰,社會福利水平明顯下降。里根主義和撒切爾主義其實信奉奧地利經濟學派,是哈耶克(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為代表的極右思想,主要政策是削奪公共開支,給富人免稅,來提高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現代西方主要資本主義主義國家特別是西歐國家普遍信奉里根主義,但是不說在明面上。因為里根和撒切爾特別猖獗,不但敢做而且敢說,所以被冠以他們的名義。
其次,美國政黨結構使然。美國工黨或共產黨,社會黨等左翼黨從來都沒有佔領過政壇話語權。美國輪流執政兩大黨,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是右翼黨,往往是比誰比誰更右一點,就容易執政。所以美國的社會福利是現代國家裡面最差的,不但比北歐差,比西歐也差一大截,比日韓等新興資本主義國家也差一大截,一直為世人所詬病,美國的社會福利,大多要靠慈善制度補助,沒有發達的慈善制度,美國福利狀況還要糟糕。這次奧巴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比西方國家普遍落後數十年,差點還落在中國後面(要不是中國醫改失敗的話)。就是因為美國左翼力量太薄弱,在政府當中長期缺乏代言人導致。
『貳』 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哪裡
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盧森堡。
截止2017年盧森堡人均GDP為10.4萬美元,盧森堡GDP為624.04億美元。盧森堡是一個高度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富有國家,歐盟和北約創始成員國,擁有歐盟多個下設機構,如歐洲法院、歐洲審計院及歐洲投資銀行,被稱為繼布魯塞爾和斯特拉斯堡之後歐盟「第三首都」。
盧森堡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人均GDP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它的國土面積只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縣,因此被人稱為「袖珍國家」,是世界上僅存在的唯一大公國。該國自然資源相對貧乏,主要的三大經濟產業是鋼鐵工業、金融和衛星通訊。
但是它的金融業相當發達,僅次於美國,是世界第二、歐洲最大的基金管理中心。盧森堡擁有世界最大的鋼鐵集團——阿塞洛爾—米塔爾集團;世界第二大衛星運營商——歐洲衛星公司。
(2)瑞典人均gdp擴展閱讀:
盧森堡的金融業非常發達,特別是其首都盧森堡市,是歐洲重要的金融投資中心,在全球范圍內都能排到第八。同時盧森堡也是僅次於美國的基金管理中心,處於世界第二,截止2012年的數據,盧森堡共管理基金3867支,總金額接近2.22萬億歐元,令人咋舌。
盧森堡在航空運輸業也頗有建樹,著名的盧森堡貨運航空公司是歐洲最大,世界第十大的全貨運航空公司,占據全球市場4%的份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瑞士
『叄』 瑞典人均GDP全世界第一
2009年不是瑞典,可能前年是吧:
最新出爐2009年世界人均GDP排名
單位貨幣(美元)30000美元以上的為絕對發達國家
1 Luxembourg 113043 盧森堡【歐盟的綠色心臟】
2 Norway 95061 挪威
3 Qatar 93204 卡達
4 Switzerland 67384 瑞士
5 Denmark 62625 丹麥
6 Ireland 61809 愛爾蘭
7 Iceland 55462 冰島
8 United Arab Emirates 54606 阿聯酋
9 Sweden 52789 瑞典
10 Netherlands 52019荷蘭
11 Finland 51989芬蘭
12 Austria 50098奧地利
13 Australia 47400 澳大利亞
14 Belgium 47107 比利時
15 United States 46859 美國
16 France 46015 法國
17 Kuwait 45920 科威特
18 Canada 45428 加拿大
19 Germany 44660 德國
20 United Kingdom 43785 英國
21 Italy 38996 義大利
22 Singapore 38972 新加坡
23 Japan 38559日本
24 Brunei Darussalam 37053 汶萊
25 Spain 35331 西班牙
26 Cyprus 32772 塞普勒斯
27 Greece 32004 希臘
28 Hong Kong, PRC 30755中國香港
29 New Zealand 30049 紐西蘭
--------------------------30000到20000美元 為中等發達國家--------
30 Israel 28365 以色列
31Bahrain 27247 巴林
32 Slovenia 27148 斯洛維尼亞
33 Portugal 22997葡萄牙
34 The Bahamas 22156 巴哈馬
35 Czech Republic 21027 捷克
36 Malta 20202 馬爾他
『肆』 瑞典1970年以來人均gdp數據
自1994年以來,瑞典經濟穩步、健康發展,GDP年均增長率約3%。2007年瑞典GDP增長2.6%,總量2.7萬億克朗(約4150億美元),人均約45200美元。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GDP下降了0.2%,特別是2008年第4季度,瑞典GDP同比下降4.9%。
『伍』 哪些國家適合生活,幸福指數靠前
全世界最適合居住的國家有以下幾個:
1.瑞典 全球幸福指數前十,擁有絕佳的社保制度 ,瑞典環境優美,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據說這里是養育孩子的絕佳地點。這里的人們幸福感極強,每年的幸福指數均排在全球前十。在瑞典,每個人都擁有一套「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障體系。
2.美國 擁有無限可能的機遇,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對於勤奮向上的人來說,只要你願意積極生活,這里都能為你提供無限可能的機會。在這里,你不用害怕失業,美國的社會福利和保障很健全,並且還有理想優越的創業環境。
3.德國 再也不愁高房價,德國是繼美、俄後全球第三大移民國,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具有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在德國,穩定的房價使得很多人可以輕松的擁有屬於自己的花園別墅;小孩從小學到大學念書都無需交學費。
4.丹麥 最幸福的地方,丹麥因經濟發達,福利較高,貧富差距極小,被人們評為「最幸福的國家」。說起丹麥,我們總是忍不住要去尋找夢中的安徒生童話,這里,就是你的童年。
5.澳大利亞 特別適合居住,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大國,是世界上社會福利健全的國家之一,移民到澳洲都可享受優厚的社會福利。全球10個適合居住的城市中,就有4個在澳大利亞,並且移民審核標准相對寬松,一人申請,全家暢享澳洲生活。
(5)瑞典人均gdp擴展閱讀:
全球最宜居城市是經濟學家信息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通過對全球140個城市進行的調查,根據治安、基礎建設、醫療水平、文化與環境及教育等指標進行評估評選出來的結果,每年進行2次調查。
2018年8月14日,英國《經濟學人》公布了2018年全球宜居城巿排名,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第一次打敗全球最宜居城市澳大利亞墨爾本榮登榜首,其他進入前10名的宜居城市依次為大阪、卡爾加里、悉尼、溫哥華、多倫多、東京、哥本哈根和阿德萊德。
『陸』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領土面積
亞塞拜然國土,為什麼被亞美尼亞一分為二?
中國青年網
10月21日 · 中國青年網官方賬號
亞塞拜然的飛地
從2020年9月底始,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因為「納卡地區歸屬問題」爆發了武裝沖突,使得這兩個不起眼的外高加索國家成了世人關注的焦點。
國際上普遍承認納卡是亞塞拜然領土,但納卡實際上是獨立狀態(亞美尼亞支持),亞塞拜然無法行使管轄權
細看外高加索地區的地圖,亞塞拜然的國土被亞美尼亞分成了彼此不相連的兩部分,這部分飛地叫做「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面積5500多平方公里,45萬人中有99%是亞塞拜然人。
亞塞拜然被亞美尼亞分成的兩部分
因納卡問題,亞阿兩國在脫離蘇聯後爆發過戰爭。雖然在1994年達成停火協議,但兩國依然處於敵對狀態。雙方在邊境線實行封鎖,納希切萬與亞塞拜然的本土的聯系變得十分困難,最好的途徑就是舍近求遠從伊朗通過。
那麼,亞塞拜然的納希切萬地區為什麼會遠離亞塞拜然本土呢?這塊被死敵隔開的飛地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緊張的納卡局勢
一、亞阿民族的反復爭奪
在今天,納希切萬地區的居民雖然以亞塞拜然人為主,但亞美尼亞人卻更早在這里定居並建立政權。
亞美尼亞人是高加索地區的古老民族。公元前190年,他們曾在高加索山南麓建立從裏海西岸延伸到地中海東岸的「亞美尼亞王國」,今天的納卡地區和納希切萬地區也在亞美尼亞王國境內。
鼎盛時期的亞美尼亞王國
高加索山脈海拔高,是一個天然屏障,戰略位置重要。亞美尼亞王國成立以後就面臨著周邊列強的覬覦,尤其是伊朗的波斯薩珊王朝。自公元224年建立起政權後,他們不斷通過對外征服的方式,佔領了伊朗高原、中亞以及阿拉伯海部分地區。
與薩珊波斯相比,亞美尼亞的實力弱小,在戰爭中屢屢處於被動地位。公元3世紀後期,亞美尼亞逐漸被波斯人征服,成為波斯的附庸。
薩珊王朝時期(公元224-651年)的波斯帝國
為了鞏固波斯人的統治地位,波斯人強制這里的亞美尼亞人皈依拜火教(當時波斯人信仰的宗教),公元301年,亞美尼亞人為了抵抗波斯人拜火教,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信仰基督教的國家,並早於羅馬帝國。
連連的對外戰爭讓波斯內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削弱了波斯人在周邊的統治。亞美尼亞隨後又逐漸被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蒙古人以及後崛起的突厥人征服。尤其是阿拉伯人,他們所到之處都帶著伊斯蘭教傳播。波斯人、西遷的突厥人都在阿拉伯人的影響下皈依了伊斯蘭教。
此後,突厥人的一支在高加索山南部裏海平原沿岸定居,這支西遷的突厥部落皈依伊斯蘭教,在文化上接受了波斯文化,形成了新的民族—亞塞拜然人。
現代亞塞拜然族的分布
在阿拉伯帝國的強勢影響下,大部分外高加索地區的民族皈依了伊斯蘭教,但亞美尼亞人卻拒絕皈依,並宣誓效忠於東羅馬帝國。
為此,大批亞美尼亞貴族遭到了阿拉伯帝國的清算。一些亞美尼亞貴族逃到了東羅馬帝國境內。後來隨著阿拉伯帝國的衰落,納希切萬地區伊斯蘭化的波斯薩法維王朝佔領,波斯大力推行伊斯蘭教。
波斯薩菲王朝(1501年-1736年)的最大范圍
納希切萬地區的地形以山地為主,擁有豐富岩鹽等礦產資源。為了獨霸這里的資源,波斯將亞美尼亞人驅逐至高原地區。
亞美尼亞人的大量外逃,納希切萬地區出現了人口的空缺。從16世紀開始,波斯鼓勵與其文化相近的亞塞拜然人遷入,改變了納希切萬的人口結構,亞塞拜然人逐漸成為了當地的主要民族。
二、亞塞拜然民族的分離
亞塞拜然因為實力薄弱,選擇了與自己語言、文化相近的波斯作為依靠。然而,沙俄的入侵導致了亞塞拜然民族南北分裂,也導致了沙俄境內亞塞拜然民族分離。
從17世紀完成國家統一後,沙俄就開始對外擴張,尋找溫暖的出海口和山脈作為保衛國家的屏障。大北方戰爭擊敗瑞典奪得北方出海口後,俄國又把目標放在南方的黑海和裏海沿岸。
大北方戰爭,俄國佔領了北方沿海
在當時,這一地區的主權歸波斯所有,薩法維王朝後期的統治者推行什葉派的政策,使得波斯國內的矛盾日趨尖銳。此後波斯經歷了王朝變更,但教派沖突反而使得國力愈加衰弱。
這給了沙俄可乘之機,他們不斷集中兵力南下,兩國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
俄國波斯戰爭
19世紀初,俄波戰爭爆發,以沙俄的勝利而告終。沙俄在此地的擴張引起了西方列強的不安。為了防止沙俄獨霸中東,英國不斷出兵干預沙俄的行動。
俄國從波斯手中奪得埃里溫(亞美尼亞首都)
在英國的干預下,沙俄於1828年和波斯簽訂《土克曼恰伊條約》,將波斯北部、高加索以南地區割讓給俄國,包括亞塞拜然地區北部以及亞美尼亞地區。
條約簽訂不僅僅使得亞塞拜然陷入南北分裂的局面,也導致北亞塞拜然人陷入了分離的境地。
波斯帝國割讓給俄國的地盤(數字為割讓給的年份)
沙俄鼓勵同樣是基督教信仰的亞美尼亞人回遷至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納希切萬地區以及納卡等地區。大量亞美尼亞人的「回歸」使得兩地的人口結構出現了改變。
納卡地區的亞塞拜然人大量外逃到東邊的平原地區,亞美尼亞人取代了亞塞拜然人,成為了納卡地區的主要民族。
而納希切萬地區因為地處深山地區,這里的亞美尼亞族和亞塞拜然族人口比重變得十分接近。1905年,亞美尼亞人占該地區人口的45%,亞塞拜然人佔55%。兩個民族因信仰、土地之間的矛盾愈加尖銳。
三、劃分亞塞拜然
1914年,一戰爆發,沙俄參與了協約國一方,與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作戰。沙俄陷入戰爭的泥潭無法自拔,無暇顧及外高加索地區。
1917年11月,處於矛盾焦點的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當時的蘇維埃政權面臨著內外交困的境地。為了退出戰爭,沙俄與德國、奧斯曼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承認外高加索三國(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喬治亞)獨立。
《布列斯特和約》簽訂現場
由於兩個民族在納希切萬的人口比重相當接近,獨立後的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為了爭奪納希切萬地區的主權爆發了沖突。
1918年6月,奧斯曼帝國趁俄國無暇顧及之際,趁機佔領了納希切萬。奧斯曼帝國不僅僅對信仰異教的亞美尼亞人進行種族屠殺,還鼓勵信仰伊斯蘭教的亞塞拜然人對亞美尼亞人進行清算。
亞美尼亞大屠殺
在奧斯曼帝國和亞塞拜然的雙面夾擊下,亞美尼亞人不得不被迫離開納希切萬地區。到1920年,這里的亞美尼亞人比例從45%下降到了10%,亞塞拜然人的比例則從55%上升至85%,成為了這里的主要民族。
在同盟國敗局已定的情況下,蘇俄通過幫助外高加索三國建立蘇維埃政權的方式,逐步控制了外高加索三國。1922年,外高加索三國以加盟共和國的身份加入蘇維埃聯盟。
因為歷史緣故,外高加索的民族情況為大雜居,小聚居。而且該地區又位於蘇聯南部邊陲,靠近土耳其(奧斯曼帝國解體後的主體)。如何對該地區進行劃分就顯得尤為重要,事關蘇維埃政權的國家安全。
1957年-1991年蘇聯時期的外高加索行政區劃
因為亞美尼亞人和亞塞拜然人的矛盾深刻,兩個民族的聚居地犬牙交錯,被相互分割。特別是在兩個地區,一個是納卡地區,當地居民中,亞美尼亞人的比例為75%。另一個是納希切萬,當地居民以亞塞拜然人為主。
為了維護南部邊疆的安定,蘇維埃當局根據民族自決的原則於1920年建立起納希切萬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並宣布其與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存在特殊緊密聯系。
根據公投結果,90%的納希切萬人希望同亞塞拜然合並。1921年3月,蘇維埃當局和亞塞拜然簽訂《莫斯科條約》,正式承認納希切萬是亞塞拜然的領土。
納希切萬蘇維埃的國旗
然而,亞美尼亞人卻沒有那麼幸運。最初,根據民族自決原則,亞美尼亞獲得了納卡地區的所有權。然而,蘇聯的南部邊疆一直面臨著宿敵土耳其的威脅。
出於安撫土耳其以及整個伊斯蘭世界的需要,蘇維埃當局把原本按照民族自決原則劃給亞美尼亞的納卡地區劃給了亞塞拜然。這一劃分引起了亞美尼亞人的強烈不滿,它為蘇聯解體後的沖突埋下了隱患。
四、亞塞拜然一分為二
憑借蘇聯時期強大的政治權力,亞阿之間的矛盾得到了暫時地擱置,兩國之間的人員流動相對自由。納希切萬地區地處巴庫-埃里溫以及連通莫斯科到德黑蘭的鐵路樞紐優勢,加上本地豐富的礦產資源,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然而,納希切萬地區的春天卻在20世紀80年代末戛然而止。隨著80年代中後期蘇聯經濟增長緩慢。經過幾代領導人的改革,都沒能改變蘇聯經濟不景氣的現狀,引發了社會危機。
一些原本被壓制的民族矛盾被點燃並釀成了軍事沖突,尤其在納卡歸屬問題上。此時的蘇聯已經無力處理這里的矛盾。
亞塞拜然被一分為二
1991年12月,蘇聯解體,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相繼獨立。納希切萬地區雖然同亞塞拜然本土並不相鄰,但該地的居民以亞塞拜然人為主,成為了亞塞拜然的飛地。
1992年2月,兩國因為納卡問題爆發戰爭,直到1994年5月才在俄羅斯等外國勢力的調停下實現暫時的停火,但這並未改變亞阿之間的對立關系。
納卡戰爭
納希切萬通往亞塞拜然本土的最近距離是途經亞美尼亞。亞阿沖突導致了國境線彼此關閉,這就使得納希切萬地區要想通往亞塞拜然本土,只能通過伊朗。
納卡戰爭後,亞塞拜然已經失去了對納卡地區的控制,納卡當地的亞美尼亞人成立「納卡共和國」。它的成立不僅僅破壞了亞塞拜然的主權,更使得亞塞拜然已經無力打通從本土到納希切萬的直線通道。
納希切萬前往亞塞拜然首都,需要繞行伊朗
納希切萬與亞塞拜然本土相互分離狀況,嚴重損害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大部分納希切萬的居民被迫外出去土耳其或伊朗謀生,而非前往亞塞拜然本土,這使得亞塞拜然隨時面臨著國家再度分裂的局面。
現在,因納卡地區的主權問題,亞阿之間的心結依然難以解開,納希切萬飛地同亞塞拜然隔絕的狀態,短時間內看是無解的。
『柒』 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及風俗
一、地理位置
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7.54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從地圖上來看,俄羅斯所在的緯度跨度是比較大的,南北跨越了30個緯度,而東西方向的經度上更是跨越了150度。在南邊,俄羅斯與中國、蒙古、哈薩克等國家相鄰,在西邊又同芬蘭、烏克蘭等國家相鄰。從地形上來說,俄羅斯國內平原、高原各種地形比較多。
俄羅斯國家地跨歐亞兩個大洲,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大陸的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俄羅斯的經緯度位置是位於30°~180°E,50°~80°N。
二、風俗
1、社交禮儀在人際交往中,俄羅斯人素來以熱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稱於世。在交際場合,俄羅斯人慣於和初次會面的人行握手禮。但對於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別重逢時,他們則大多要與對方熱情擁抱。
在迎接貴賓之時,俄羅斯人通常會向對方獻上「麵包和鹽」。這是給予對方的一種極高的禮遇,來賓必須對其欣然笑納。 在稱呼方面,在正式場合,他們也採用「先生」、「小姐」、「夫人」之類的稱呼。在俄羅斯,人們非常看重人的社會地位。因此對有職務、學銜、軍銜的人,最好以其職務、學銜、軍銜相稱。
依照俄羅斯民俗,在用姓名稱呼俄羅斯人時,可按彼此之間的不同關系,具體採用不同的方法。只有與初次見面之人打交道時,或是在極為正規的場合,才有必要將俄羅斯人的姓名的三個部分連在一道稱呼。
2、服飾禮儀俄羅斯大都講究儀表,注重服飾。在俄羅斯民間,已婚婦女必須戴頭巾,並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姑娘則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 在城市裡,俄羅斯目前多穿西裝或套裙,俄羅斯婦女往往還要穿一條連衣裙。 前去拜訪俄羅斯人時,進門之後務請立即自覺地脫下外套、手套和帽子,並且摘下墨鏡。這是一種禮貌。
3、餐飲禮儀在飲食習慣上,俄羅斯人講究量大實惠,油大味厚。他們喜歡酸、辣、鹹味,偏愛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愛吃冷盤。總的講起來,他們的食物在製作上較為粗糙一些。 一般而論,俄羅斯以麵食為主,他們很愛吃用黑麥烤制的黑麵包。除黑麵包之外,俄羅斯人大名遠揚的特色食品還有魚子醬、酸黃瓜、酸牛奶,等等。
吃水果時,他們多不削皮。 在飲料方面,俄羅斯人很能喝冷飲。具有該國特色的烈酒伏特加,是他們最愛喝的酒。 此外,他們還喜歡喝一種叫「格瓦斯」的飲料。 用餐之時,俄羅斯人多用刀叉。他們忌諱用餐發出聲響,並且不能用匙直接飲茶,或讓其直立於杯中。通常,他們吃飯時只用盤子,而不用碗。 參加俄羅斯人的宴請時,宜對其菜餚加以稱道,並且盡量多吃一些,俄羅斯人將手放在喉部,一般表示已經吃飽。
俄羅斯的氣候特點
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北極圈以北屬於寒帶氣候。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8℃~-10℃ ,7月平均溫度為11-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亞地區緯度較高,冬季嚴寒而漫長,但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和濕度適宜,利於針葉林生長。
位於俄東北部的奧伊米亞康村,是世界上最冷的定居點之一,1月平均溫度-50℃,歷史最低值-71.2℃。
從西到東大陸性氣候逐漸加強;北冰洋沿岸屬苔原氣候(寒帶氣候)或稱(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屬溫帶季風氣候。從北到南依次為極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帶和半荒漠帶。
『捌』 分別分析日本,美國,英國,法國,瑞典,1880-1985財政支出佔GDP比重上升原因
第一,經濟增長,則政府規模增長。在許多經典的公共經濟學教科書中,都有關於OECD國家自19世紀以來政府支出佔GNP或GDP比重變化的系列數據,它們很直觀地說明了政府規模隨經濟增長而擴張的事實。如,1880、1929、1960、1985、1996五個年度,美國政府支出比率分別是8%、10%、28%、37%、33.7%。(資料來源:世界銀行,《1991年世界發展報告:發展的挑戰》,第190頁;方福前,2000:172)
第二,市場經濟模式不同,政府規模有差異,並且政府規模隨市場經濟模式變化而調整。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1991年把成功的市場經濟分為三種模式:美國的消費者導向型、法國和日本的行政管理導向型、德國和北歐的社會市場。一方面,模式不同意味著政府幹預市場的深度、方式即政府職能存在差異,因此導致政府規模有別。以美國、法國、瑞典為例,1985年,三國政府財政支出比率分別為37%、52%、65%。另一方面,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各國都減少了政府對政府幹預的程度、對原有模式進行了調整,因此政府規模縮小。如1996年上述三國政府支出比率分別為33.7%、51.6%、62%。(資料來源:世界銀行,《1991年世界發展報告:發展的挑戰》,第190頁;方福前,2000:172)
第三,在經濟持續增長過程中,社會性支出在政府支出結構中的比重的上漲速度快於政府支出中的其他部分;發達國家的社會性支出己成為政府支出中比重最高的。一般把政府支出分為三部分,即:以行政管理支出、國防支出為主的維持性支出;以政府投資為主的經濟性支出;以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為主的社會性支出。三大支出的變化軌跡是,隨著經濟增長,維持性支出、經濟性支出的比重呈遞減趨勢,而社會性支出快速遞增。如1983—1993年間,高收入國家(1992年人均GNP8336美元以上),維持性、經濟性、社會性支出占政府總支出的比重分別為26.2%、14%、49.5%;中等收入國家(1992人均GNP676~8355美元之間)相應數據分別為28.3%、20.4%、42.1%;低收入國家(1992人均GNP675美元以下)相應數據分別為37.7%、22.2%、27.5%。(趙志耘,2002:164)。
第四,政府就業人數增減及構成變化情況,基本符合從政府財政支出比率出發發現的政府規模的變化規律。其中,以下三個趨勢是確定無疑的:(1)不僅政府就業總量隨經濟增長而增長,而且政府就業在全國總人口或總就業的比重也在上升。如1949、1970、1990三個年度,美國政府人力規模總量分別是604.8萬、1302.8萬、1836.8萬;(韓繼志,1999:33)(2)政府就業結構中,教育、衛生保健、社會保障等領域的職員在政府總就業中的比重遞增;(3)政府人力中,「官」、「兵」之間的比例正常,「官」少於「兵」。如美國是1∶1.17,日本是1∶3.6。(朱光磊,2003)另外,由於就業有一定的「剛性」,導致經濟模式變化與政府就業增減之間的相關性不明顯。上個世紀80年代市場經濟模式調整且政府支出比率相應降低後,OECD國家中僅美國、日本一般政府就業占總就業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其他國家比重仍在上升,不過,增長趨勢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