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應當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如何計算?為什麼應當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人均gdp是一定時期內GDP與同期人口平均數的比值。按照國際標准,人口平均數應當採用同期平均常住人口,我國在核算制度中也規定,無論是國家還是地區,計算人均GDP都應以常住人口作為分母。
在計劃經濟時代,由於戶籍管理比較嚴格,流動人口規模很小,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數值十分接近,因此,採用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對於客觀地反映一個地區的發展水平和富裕程度影響不大。隨著改革開放的迅速推進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地區之間的人口流動日趨頻繁,各地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採用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已經難以准確地反映客觀實際,人口大量流入的地區,人均GDP容易被高估;人口大量流出的地區,人均GDP又往往被低估,影響了地區人均GDP的可比性和准確性。因此,為了准確反映各地人均GDP水平,保證地區之間數據的可比性,應當使用人口統計中的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
在實際工作中,由於常住人口數據的取得比較困難,主要依靠逢0年份的人口普查、逢5年份的1%人口抽樣調查和每年一次的1‰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獲得,而抽樣調查只對國家和省級有代表性,省級以下地區大多數年份提供不出常住人口數據。因此,各地區在計算人均GDP時,使用的人口數據口徑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講,國家及省採用常住人口,而省級以下地區按照戶籍人口計算。2003年,國家統計局出台文件,改進和規范地區人均GDP的計算方法,文件規定從2004年1月1日起,各地區要統一使用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並對歷史數據作同口徑調整。作為過渡性措施,可在兩年內同時計算兩種口徑的人均GDP,兩年後取消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GDP。
2005年開展的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為了增強省級以下地區的代表性,各地都對調查樣本進行了擴充,我市實際調查的比例超過總人口的2.5%。本次調查將為修正、測算2003年、2004年及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前各年份的常住人口數據,科學准確地計算包括人均GDP在內的人均經濟社會發展指標,提供客觀依據和基礎數據。
『貳』 中國的人口有多少人均GDP
2009年中國GDP總量是49100億美元,人均GDP是3711美元
13億多,具體多少要等到這次人口普查之後
『叄』 人均GDP怎麼算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即GDP總額,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通常為一年)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一方面,在國內外知名的發展理論研究者中,即使最推崇人均GDP指標的人,也只是把人均GDP作為某種發展水平、狀況的重要參照指標之一,並沒有誰把人均GDP簡單等同於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人均GDP雖然具有虛擬性,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虛擬經濟是導致美國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全盤否定虛擬經濟,更不能由此把虛擬經濟作為否定人均GDP的依據之一。
『肆』 人均GDP是不是等於「GDP/全國總人口」
人均GDP等於 GDP/全國總人口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日常統計,人口數目前仍按平均戶籍人口計算。
平均人口=(期初人口+期末人口)/2
『伍』 人均GDP是什麼意思,代表什麼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GDPpercapita),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
代表的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中國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和2012年分別為5577美元和6264美元,2013年為6995美元,2014年為7595美元,2015年為8016美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665美元,比上年增長6.3%。
(5)人均GDP以人口擴展閱讀
人均GDP計算方法: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即GDP總額,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通常為一年)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陸』 人均GDP是按常住人口算的還是按戶籍人口算的
按常住人口算的。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也稱作「人均GDP",常作為 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柒』 人均GDP是按照常住人口算的還是戶籍人口
各地的人均GDP都是按常住人口來算的。因為GDP本來就是按范圍來看,如果按戶籍人口,類似於GNP了。
『捌』 人均GDP人口密度(發達)
當然不是,有人認為人均GDP低是人口基數大的原因導致的,其實未必。
看看日本、香港、台灣,人口密度都非常大,但是經濟也非常發達,人均GDP也很高。中國的沿海地區人口密度也大,經濟發展水平也比較高。所以說,人口密度大,即單位面積里的人口數多,該地區的人均GDP反而大。因此,中國人均GDP低最主要的原因根本不是人口基數大的原因,而是發展太不均衡。中國最發達的地區的人均收入是最窮地區人均收入的10倍以上,而在美國,這樣的差距才是2:1.如果中國的國土面積只有沿海地區那麼大,也許早就成發達國家了。既然不能割捨國土,那就必須付出發展不均衡的代價。
至於什麼先富帶動後富,個人認為這樣的可能性幾乎為0,要知道,富人,無論是資本的積累,知識或技能的積累,教育的投資,保險的投資,都是普遍超過窮人,他們為自己創造財富的機會比窮人更多,社會的財富幾乎始終都是從窮人流向富人的。
怎麼帶動後富?掠奪?社會資本強行重新分配?即使重新分配了,每個人發了一萬塊錢,錢也會很快地流向「曾今」的富人手中。
『玖』 人均gdp怎麼算是gdp總量除以總人口還是除以在職人口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內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容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
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即GDP總額,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 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通常為一年)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