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2018近十年gdp增速

2018近十年gdp增速

發布時間:2020-11-25 07:56:04

A. 近十年中國gdp增長圖,gdp增長就等於幸福嗎

1,並不是這樣的,即使GDP超過對方,也不見得實力就超過對方。當然GDP是很重要的參考數據,但不代表全部。1849年的時候,中國GDP約為英國的2倍,但還是打輸了。這就好比拳擊手一樣,體重是很重要的參考因素,體重大的人往往能在較量中占據優勢,但是還取決於敏捷度、訓練度等等很多其他因素,才能綜合決定兩個拳擊手究竟誰更強。2,不會的。中國現在處在的階段,是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階段。換句話說,中國現在走的路,是人家美國幾十年前走過的路。現成的經驗、教訓,我們沒必要再重新犯一次錯誤來增長教訓。已經存在的科學技術生產技術,我們現在很多不需要自己從頭開始研發一遍。所以,歐美在過去,花了幾十年上百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通過學習、通過人為調控,來加快發展進程。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現在發展很快。但是,當你發展到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個水平的時候,新遇到的問題,待開發的技術,就都不是他們曾遇到的了。這樣一來,發展就會有彎路,科研就沒有了方向。發展速度,自然會慢下來。舉個例子說,我們現在汽車技術不好,但是我們見得到現在發達國家生產的汽車,都有什麼特點,我們可以讓我們的人去學,去揣摩,甚至去山寨。但是倘若我們自己也是發達國家了,他們會做的,我們也會做,我們如何去讓汽車技術進一步改進呢?所以,就涉及創新了。可是新的主意不一定就是好的,不一定行得通,有可能研究了幾個月後發現新的主意不靠譜。前面為了這個新設計而花費的資金技術時間人力,就打水漂了。所以,發展速度會下降。現在,之所以要維持這么高的增速,有個重要原因,就是每年新增大中專畢業生需要找工作。如果畢業生數量增長8%,那麼你經濟必須至少增長8%才能有足夠的崗位供應。否則,這幫年輕人沒活干,就會引發犯罪等社會問題,更加減慢經濟發展速度。而目前的制度來講,如果經濟增速慢,國家就會上大項目,比如三峽、鐵路、公路網,甚至炒房價什麼的,以維持經濟增速。雖然有泡沫成分,但是大體維持了新增畢業生對於經濟增速的需求。其實也都是無可奈何逼出來的。比起泡沫,土共更怕大夥找不著工作。3,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很難說哪個國家少了誰,就完全無法生存。只要你出得起錢,即使原來不幹這個業務的國家,也可以有人來轉行做這個。唯一的問題就是高科技產品,這些東西一旦有人不賣了,別人也不會做。事實上,目前來講,中國能做到這樣的產業還不是很多。基本還都靠價格便宜來賺市場的局面。

B. 中國近20年的GDP數據和各年GDP增長速度

中國前30年jdp增長率9.9%,今年,第三季度可能在7.5左右吧。中國GDP總量在世界各國的排名第3名。

C. 2018年前後GDP增速比較快的國家有哪些

印度來,2018年上半年在全球國家裡源面,經濟增長速度達到8%的國家,只有印度;越南,在2018年上半年裡,它的GDP增長約7.08%;中國,在今年上半年中國的GDP增長速度大約是6.8%,排在全球第三位;菲律賓,在今年上半年它的整體GDP增速為6.3%,排在全球第四位;土庫曼,在今年上半年GDP增速為6.2%,排在全球第五位;印度尼西亞,它在2018上半年GDP增速為5.2%,排在全球第六位。
此外,泰國、智利、白俄羅斯也在增速前10 之列。

D. 中國近十年的GDP增長

年份 GDP(億元) GDP指數 GDP增長率 人均GDP(元/人)
2000 99214.6億元 759.9 8.4% 7858元
2001 109655.2億元 823.0 8.3% 8622元
2002 120332.7億元 897.8 9.1% 9398元
2003 135822.8億元 987.8 10.0% 10542元
2004 159878.3億元 1087.4 10.1% 12336元
2005 183084.8億元 1198.7 10.2% 14040元
2006 211923.8億元 1337.7 11.6% 16024元
2007 249530.6億元 1496.9 11.9% 18868元
2008 300670億元 9.0% 23128元
2009 340507億元 9.1%

E. 2018年GDP增速為何設為6.5%左右

「為什麼今年定6.5%左右?中國當前經濟發展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保持經濟合理的增速,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3月5日下午,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在北京向媒體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有關情況時如是表示。

黃守宏表示,中國經濟發展不單純追求獲得短跑冠軍,而希望在馬拉松賽中排在前面。他說,在促進經濟增長過程中,要追求短期效益、短期速度,辦法其實很多,但會留下「後遺症」,導致經濟發展缺乏後勁。如果有長遠考慮,想做馬拉松比賽冠軍,就要掌握節奏、把握平衡,不是一下子把力量耗盡。

F. 2018年中國經濟GDP增速將達6.7%嗎

據報道,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臨近,多家機構預測,明年的經濟工作重點將圍繞穩投資和促消費展開,全年經濟增速或達到6.7%。

據悉財政部負責人表示,2018年的經濟工作重點,一是供給側改革要繼續推進,但思路可能有所變化,從追求量化目標到追求質量提升,加快金融去杠桿,讓國企改革進入新時代,混合所有制改革期待進一步突破。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保持高速增長!

G. 為什麼說2018年GDP增長率為6.6%


去年GDP82萬億,今年90萬億,比上年增長10%,注意這裡面是包含了通貨膨脹的,如果按可比價格扣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價格計算則為6.6%

可比價格可比價格(又稱可比價值)指計算各種總量指標所採用的扣除了價格變動因素的價格。不變價格主要是為進行歷年對比和地區之間對比而設,它可以消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影響,所以又稱可比價格。不變價格主要用於統計工業總產值而由國家統一編制的。

可比價格可進行不同時期總量指標的對比。是為了計算不同時期的價值指標而採用的某一固定時間的價格。又稱「固定價格」或「不變價格」。這種不變價格計算的總產值指標,可以消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影響,便於對不同時期進行歷史對比,以觀察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3.5%;

2018年GDP總量是90萬億人民幣,2018年單純看物價漲幅,就要比2017年高出好個幾個百分點,這不是增加值再計算增長率時應該扣除。




H. 中國近五年通貨膨脹率是多少

1、從物價指數來看。在目前公布的經濟數據中,能反映物價上漲的主要有兩個,一個是CPI,一個是PPI,即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和生產者價格指數,前者反映的是消費商品的價格變化,後者反應的是生產資料價格的變化。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10月份CPI同比上漲2.5%,PPI同比上漲3.3%,二者的平均值為上漲2.9%。所以如果以CPI和PPI來衡量通貨膨脹率的話,那目前的通貨膨脹率就是2.9%。
2、從名義GDP和實際GDP來看。由於名義GDP是包含價格上漲在內的GDP,而實際GDP是去除了價格上漲因素之後的GDP,所以如果以名義GDP的增速減去實際GDP 的增速,就能得到價格上漲的幅度,即通貨膨脹率。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名義GDP總量增長650899億元,相比2017年前三季度的593288億元,名義GDP增長了9.7%。不過在去除價格因素之後,2018年前三季度的實際GDP僅增長了6.7%。因此,此時的通貨膨脹率就等於9.7%減去6.7%,為3%,跟上方的相差無幾。
3、從貨幣供應量增長與GDP增長的差值來看。從理論上說,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如果跟GDP的增長速度保持一致,就不會有通貨膨脹發生。而如果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高於GDP增速,就會發生通貨膨脹,因為此時全社會沒有那麼多價值的商品來買,超發的貨幣就會推高商品的價格。在過去十幾年裡,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增速基本都是高於GDP增速的,所以通貨膨脹一直存在。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0月,M2(廣義貨幣)供應量為179.56萬億元,同比增長8%。由於我國2018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長為6.5%,那通貨膨脹率就是1.5%(8.29%-6.5%)。

I. 中國近十年的宏觀經濟數據包括GDP增長率

GDP增長率(按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後修正的歷史數據):
1993:14.0%
1994:13.1%
1995:10.9%
1996:10.0%
1997:9.3%
1998:7.8%
1999:7.6%
2000:8.4%
2001:8.3%
2002:9.1%
2003:10.0%
2004:10.1%
2005:9.9%(初步數據)

J. 中國近10年來GDP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什麼

從顯性數據,中國近10年來GDP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消費。事實上,我國仍然是投資拉動型經濟。
商務部近日發布《2017年中國國內貿易發展回顧與展望》報告分析,2016年繼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6%,2017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60%以上,達到70%左右,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第一驅動力地位。實際上,自2011年以來,消費就逐漸挑起大梁,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連年保持在45%以上。尤其近三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0多個百分點,經濟增長驅動過於依賴投資的局面有所改變。但應該看到,這其中在過去的經濟增長大約有一半是靠出口創匯實現的,而美國僅僅為15%左右,也就是說中國國民的消費水平是很低的,僅能購買中國生產的一半產品。這個局面可能造成兩個嚴重後果 : 外國對中國產品的湧入深感恐慌,與中國的政治與經濟摩擦將不斷增加;或一旦出現全球性經濟危機,外國消費者消費能力下降,將對中國經濟發展造成重大影響。
不過,要指出的是,消費和投資本身是一種緊密的關系。沒有投資,消費需求是難以產生的。如正是國內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的投資,才產生了對鋼鐵、水泥等建材的消費。2016年,單從數據看,國內資本形成對GDP的直接貢獻率為37%,但如果加上投資間接引發的消費,投資的貢獻率仍然超過50%。所以,不難得出實質性結論:中國近10年來GDP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投資,投資都是中國近十年GDP增長的骨幹力量。 此外,相對消費是一個「慢變數」,,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投資是一個「快變數」,在經濟下行時可以力挽狂瀾。也就是說,從政府角度,投資仍然是拉動經濟增長最有效的手段。

閱讀全文

與2018近十年gdp增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