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人均gdp與可支配收入

人均gdp與可支配收入

發布時間:2020-11-25 08:00:59

A. 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什麼不同難道還有不可支配的收入嗎gdp不就是自己生產的東西賣的錢嗎

人均gdp即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個時期內的gdp總值除以當期內的人口總數回國內生產總值(gdp) 指一個國家答(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個人可支配收入指個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繳納的各種直接稅以及非商業性費用等以後的余額。個人可支配收入被認為是消費開支的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生活水平的變化情況。

B. 我國近十年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具體的數據)

建議復你查詢國家統計局的有關資料庫制: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6/indexch.htm
其中的兩張表可以回答你的人均DG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具體數據。請查看:
表:3-3 國內生產總值指數(左面幾欄是各產業的比例,但是請看最右邊一欄/第十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表:10-2 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爾系數(最左邊兩欄分別是城鄉居民和農村居民數據)

C. 人均GDP跟人均可支配收入哪樣更能反應當地人的真實生活水平

GDP是包含各行各業的,比如鄂爾多斯的挖煤產業就可以產生很多GDP。但當地的生活水平並不高。再比如,長沙和蘇州的人均GDP也比上海高,但生活水平卻低於上海。
我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抽樣調查得來的數據,而且還是居民自願填寫的數據,所以這些數據存在很大的水分。有一些居民不願意暴露自己的真實收入水平,往往會填寫一個假數據交給統計局。你看看某些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很低,但個稅卻很高。因為可支配收入可以造假,但個稅無法造假。

D. 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有什麼區別

有可能是,因為這幾個縣主要靠國家補貼。本身,不產生太高的GDP。國家補貼了很多收入,造成可支配收入高於人均GDP。正常情況下不應該是這樣。

E. 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個概念嗎

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個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遺產稅和贈與稅、不動產稅、人頭稅、汽車使用稅以及交給政府的非商業性費用等以後的余額。

GDP的定義為: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人均GDP即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個時期內的GDP總值除以當期內的人口總數,

F. 請問各位大俠,人均生產總值與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能說明什麼問題,還有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性支出呢

其實就是總產值和總收入,總收入和總消費的比率

把以上所有的都除以全國總人數,就是你要問的。
人均生產總值與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能說明什麼問題?

是說每個人每生產『一單位商品』,那個人可以獲得的收入
也就是說明了人在國家中付出和回報是否成正比。(通俗的解釋,如果要真的論證還需要其他指數來證明)
第二個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性支出
是指每個人收入中所消費的金額所佔的比率。
指的是一個人掙的錢中所用於花費的錢的比率。
這說明了國家的人均消費水平,同時也可以看出國家市場的均衡點(同上,如果真要論證還需要其他數值來證明)

G. 人均GDP 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什麼區別

就是你為公司帶來的產值和公司發給你的工資的區別。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這個比率還是很有意義的

H. 人均gdp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哪個個更能反映經濟發展水平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是總收入中扣除應繳納的所得稅和個人交納的各種社會保障支出以後的收入。含未成年人。                                                                                                                 方法:由於在一定時期內,由於物價上漲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貨幣所能購買到的生活消費品和社會服務的數量與基期相比相應減少,造成貨幣的購買力下降,貨幣貶值。因此,計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時,必須要扣除價格因素的影響。在目前國家統計部門所編制的各種價格指數當中,最能反映物價對人民生活影響程度的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計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時,都是扣除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具體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為:* 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核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1)生產法或稱部門法,是從各部門的總產值(收入)中減去中間產品和勞務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門增加值的總和就是國民生產總值;(2)支出法或稱最終產品法,即個人消費支出+政府消費支出+國內資產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和庫存凈增或凈減)+出口與進口的差額;(3)收入法或稱分配法,是將國民生產總值看作為各種生產要素(資本、土地、勞動)所創造的增加價值總額。因此,它要以工資、利息、租金、利潤、資本消耗、間接稅凈額(即間接稅減政府補貼)等形式,在各種生產要素中間進行分配。這樣,將全國各部門(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上述各個項目加以匯總,即可計算出國民生總值。從理論上說,上述3種方式最後統計得出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現在國際上計算國民生產總值的通行方法為FPA,並將它得出的數據作為標准。計算公式:Q1·P1+Q2·P2+……+Qn·Pn = 國民生產總值Q代表各種勞務與最終產品(Final Procts),即不包括生產各環節中重復計算的部分。P代表勞務與最終產品的價格

I. 為什麼北京的人均GDP比上海高,但是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海低

北京公司更掙錢,個人收入比上海低

閱讀全文

與人均gdp與可支配收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