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湖北省各市經濟排名
2013年湖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3年湖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3年,湖北經濟總量達到24668.49億,全省人均GDP為42686.43元,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從各地級市來看,首府武漢GDP遙遙領先,宜昌和襄陽GDP逼近3000億關口,荊州、黃岡、孝感、荊門、黃石、十堰六市超過1000億;從人均GDP來看,武漢、宜昌和鄂州位列前三,共有8個地市人均GDP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較上一年增加兩個,仍有9個地市和直管縣人均GDP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恩施州人均GDP最低,為2637.56美元。 (部分數據為統計初值,隨後做進一步更新)
2013年湖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3年GDP排名 地級市
2012年GDP(億元) 2013年GDP(億元) 2012年常住人口(萬) 人均GDP(元) 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排名
1 武漢 8003.82 9000 1012 88932.81 14359.75 1
2 宜昌 2508.89 2816 408.83 68879.49 11121.79 2
3 襄陽 2501.96 2814 555.14 50689.92 8184.77 5
4 荊州 1196.02 1334.9 571.94 23339.86 3768.63 15
5 黃岡 1192.88 1332.55 623.19 21382.72 3452.61 16
6 孝感 1105.16 1230 483.31 25449.50 4109.27 13
7 荊門 1085.26 1215 288.52 42111.47 6799.63 8
8 黃石 1040.95 1144 244.07 46871.80 7568.27 6
9 十堰 955.68 1080 335.68 32173.50 5194.97 10
10 咸寧 760.99 872 247.5 35232.32 5688.87 9
11 隨州 590.52 661.94 217.81 30390.71 4907.11 11
12 鄂州 560.39 630.5 105.35 59848.
13 9663.52 3 13 恩施 482.19 540 330.58 16334.93 2637.56 17
14 仙桃 444.2 503 118.49 42450.84 6854.43 7
15 潛江 441.76 492.7 95.04 51841.33 8370.69 4
16 天門 321.22 370 133.9 27632.56 4461.76 12
17 神農架 16.81 19.3 7.65 25228.76 4073.62 14
全省 22250.16
24668.49
5779
42686.43
6892.47
『貳』 襄陽2014年上半年gdp是多少
如果不出意外大約在1520億左右。增速放緩到9%到10%!只是大概
『叄』 2017年中國第一季度gdp數據什麼時候公布
是指什麼?中國GDP?省GDP?市GDP?第一季度(1~3月)4月份會公布,第二季度(4~6月)7月份會公布!
『肆』 如何理解中國 2017 年第二季度 GDP 增速為 6.9
7%。從環比看;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0005億元,國際環境仍然錯綜復雜,國內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鞏固持續向好態勢尚需進一步努力.9%。分產業看.4%;第三產業增加值為億元,同比增長6。但也要看到,國家統計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7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第一季度國民經濟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實現了良好開局,4月17日,同比增長6根據報道,第一產業增加值為8654億元,同比增長3.0%.3%。
毛盛勇表示,第一季度國民經濟保持了穩中向好發展勢頭,經濟運行開局良好,積極變化不斷增加,主要指標好於預期,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億元,為完成全年發展預期目標打下了扎實基礎。
初步核算,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按可比價格計算,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擼起袖子加油干,促進經濟持續向好,同比增長7。下一階段,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有效引導社會預期
『伍』 2019湖北各市的GDP是多少
2019年湖北省完成生產總值45828.31億元,增長7.5%。排名前三的城市是:省會武漢依舊是省內絕對的回經濟支柱,2019年GDP總量答達到16223.21億元;經濟總量排在第二位的是襄陽,2019年GDP總量達到4812.84億元;其次是宜昌,宜昌的經濟總量和襄陽相差不大,GDP總量達到4460.82億元。
應答時間:2020-10-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陸』 2017年第一季度有多少天
2017年第一季度有90天。
分析過程如下:
2017年是一個一般年份,一般年份判斷它是閏回年還是平年,除以答4即可。
2017÷4=504.25,由此可得2017不能被4整除,所以2017年是一個平年。平年的二月有28天。
平年共有365天(1-12月分別為31天,28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
第一季度是前四個月,總天數=31+28+31+30=90。
(6)2017年一季度襄陽gdp擴展閱讀:
閏年的判定方法: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且不能被100整除的為閏年。(如2004年就是閏年,1900年不是閏年)
②、世紀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閏年。(如2000年是閏年,1900年不是閏年)
③、對於數值很大的年份,這年如果能整除3200,並且能整除172800則是閏年。如172800年是閏年,86400年不是閏年(因為雖然能整除3200,但不能整除172800)
『柒』 襄陽市2016年gdp總值是多少
2016年襄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9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5%。
『捌』 為什麼說襄陽市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它的依據是什麼
201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132.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0%,提前實現GDP「四年翻番」目標。市區經濟居於全省第二位,經濟總量全省第三位,成為湖北經濟總量突破兩千億大關的兩個地級市之一。根據湖北省政府提出的「三個三分之一」計劃,預計十二五末襄陽GDP至少達到5000億元。
同時,2011年實現四個「過千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034.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135.1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1034.5億元;縣域經濟總量達到1298億元。
農業
襄陽是農業大市,農業基礎較好,先後被確定為全國20個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十大夏糧主產區之一、三大芝麻產區之一、全國商品肉牛生產基地、秦巴山高香茶種植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糧食、油料、茶葉、棉花、水果、畜牧、蔬菜、林特為主的8大主導產業,板塊農業面積900多萬畝。到2009年底,全市農業總產值366億元,同比增長17.3%,農業增加值200.21億元,佔全市GDP的比重為16.67%。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460億元,成為僅次於汽車的第二大支柱產業,農業加工大市初具規模。
工業
襄陽市是全國36個明星工業城市之一,是中央、省屬三線軍工企事業集中的城市,工業總產值僅次於武漢市,居全省第二位;紡織工業是全國39個重點城市之一。全市工業已發展形成以輕工、紡織、機械、汽車製造、電子、醫葯、建材、冶金、化工、食品為主要產業支柱的工業體系。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突破1500家,達到1555家,比上年的1306家,凈增249家,其中,產銷過億元的企業315家,過10億元的企業27家,兩百億元左右的企業2家。
金融
金融業繼續發展壯大,為襄陽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目前,襄陽市的現有的銀行金融機構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農業發展銀行、湖北銀行(原襄樊市商業銀行)等15家銀行,從業人員一萬多人。此外,近期亦將有興業、浦發等商業銀行入駐;有申銀萬國、國泰君安等六家證券公司;美爾雅期貨、中國國際期貨兩家期貨公司;有35家保險公司,僅次於武漢,位列湖北省第二。保險從業人員兩萬餘人。全市保費收入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長。
沒有很明確的說明 襄陽是湖北第二大城市,只是說襄陽市區在湖北算的是第二位。
『玖』 襄陽發展
【標准】
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一主兩副」發展戰略,逐步形成以「武漢大都市圈」為龍頭,「襄陽大都市區」和「宜昌大都市區」為兩翼的「金三角」。襄陽,由此有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說法。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定位,襄陽要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至少要具備四個條件:
——在全省應有相對明顯的經濟實力,經濟總量在全省要佔到相當的比重,至少要達到15%以上,是全省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在鄂西北地區乃至鄂豫陝渝毗鄰地區有絕對的經濟實力、發展優勢和帶動能力。
——對外開放水平要領先,經濟的開放性和外向度比較高,能夠有效吸納和配置各種生產要素。
——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要走在中部同類城市前列。
【成績】
改革開放以來,襄陽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工業立市、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旅遊活市,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地區生產總值、高新區工業產值、縣域工業產值、汽車工業產值相繼突破千億元大關,2010年全市GDP實現153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835億元,全市上市企業超過8家,共有15家銀行在襄陽設立分支機構,中心城區面積擴大到116平方公里、人口120萬,交通路網、供排水管網、通訊網、商貿物流網等城市設施日益完善,零障礙、快節奏、低收費的行政服務體制全面建立。一座農業基礎堅實、工業體系完備、第三產業發達的現代化城市已屹然崛起。
【目標】
「十二五」期間,襄陽將按照省委、省政府跨越式發展、建設湖北核心增長極的要求,搶抓機遇,銳意進取,乘勢而上,力攀高峰!2015年全市GDP達到3500億元,力爭達到4000億元,全面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綜合實力,努力建設鄂豫陝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向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大城市邁進。
【舉措】
做大做強優勢產業
做大做強汽車及零部件龍頭產業,形成年100萬輛整車、200萬根車橋、100萬台發動機的年產規模,汽車工業產值突破3000億元,新能源汽車產值突破50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汽車及零部件基地、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和中國汽車名城,引領區域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發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孵化引領帶動作用,積極承接央企資本重組、資源整合和產業擴張,跨越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300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引領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突破性發展奧星糧油、梅園集團等一批產值過百億元、過5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全市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150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現代農業基地和優質農產品加工基地。
充分利用山、水、城、洲的自然稟賦和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蘊,全力打造以古隆中為龍頭的三國文化旅遊區,以襄陽古城為龍頭的訪古文化旅遊區,以九路寨為龍頭的大荊山生態旅遊區,以魚梁洲為龍頭的漢江觀光休閑和水陸空體育運動旅遊區,文化旅遊增加值突破350億元,成為區域性旅遊集散地和目的地。
突出抓好汽車產業物流,農產品物流,公路、鐵路口岸物流,航空物流等,發展四季青農資城、襄陽市農產品批發中心、華中光彩大市場、新華市場等一批年交易額過200億元、100億元和50億元的輻射帶動周邊商貿的區域性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商貿物流業增加值突破600億元,建成全國物流信息樞紐、中部地區物流節點城市、區域性現代物流基地和商貿中心。
提升城市發展水平
襄陽市中心城區面積將達到20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達到200萬,成為經濟繁榮、產業發達、功能完善、服務配套、環境優美、生活舒適、宜游宜居、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現代化特大城市。棗陽市快速發展,成為50萬人以上的城市;老河口市和谷城縣相向發展,組團發展成為50萬人以上的城市,成為襄陽的兩個副中心城市。建設聯接中心城區與宜城、南漳的快速通道,使其成為中心城區的工業新區、產業新城。支持保康發展現代農業和生態旅遊,建成特色鮮明的生態花園城市。加強與十堰、荊門、隨州、南陽等周邊地區的聯系互動。
強化發展要素支撐
為構築起與區域性中心城市相適應的支撐平台,將加快推進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組織建設,構建現代金融體系和多元化投資融資體系,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
加快推進項目興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立總投資規模超過2萬億元的項目庫,五年累計投資8500億元以上,形成跨越發展的強勁動力。加快漢江綜合開發、鄭渝鐵路、襄陽機場擴建等重大工程建設,著力構建鐵路大動脈、公路大網路、水運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的立體型現代化綜合運輸體系。
加快推進創新型襄陽建設,加強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力爭使襄陽成為全省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的示範區。大力發展地方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努力把襄樊學院建成具有特色優勢的綜合性大學,把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建成一流的國家示範職業學院,加快建設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和襄樊理工學院,建設區域性職業教育培訓中心。
提高市民幸福指數
「十二五」期間,全市將著力控制城鎮失業率,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提高社會福利水平,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公租房、廉租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完善城鄉文化體育設施,加快教育改革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等,使人民生活幸福指數得到進一步提高。
『拾』 襄陽的變化
襄陽的變化太大了,現在成了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2012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2501.96億元,經濟總量位居湖北省第三,亦是中部六省中的非省會城市第三。經濟增速同比增長12.5%,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
襄陽是農業大市,先後被確定為全國20個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十大夏糧主產區之一、三大芝麻產區之一、全國商品肉牛生產基地、秦巴山高香茶種植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糧食、油料、茶葉、棉花、水果、畜牧、蔬菜、林特為主的8大主導產業,板塊農業面積900多萬畝。2011年,全市糧食種植面積694.6千公頃,比上年增加26.9千公頃,糧食總產量475.05萬噸,比上年增產15.62萬噸,同比增長3.4%,糧食產量實現八連增,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千億元。
襄陽市是全國十大工業明星城市之一,是中央、湖北省屬三線軍工企事業集中城市。紡織工業是全國39個重點城市之一,全市工業已發展形成以輕工、紡織、機械、汽車製造、電子、醫葯、建材、冶金、化工、食品為主要產業支柱的工業體系。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突破1500家,達到1555家,比上年的1306家,凈增249家,其中,產銷過億元的企業300家,過10億元的企業27家,兩百億元左右的企業2家。
截至2012年底,襄陽市的現有的銀行金融機構18家銀行,從業人員一萬多人;有申銀萬國、國泰君安等六家證券公司;美爾雅期貨、中國國際期貨兩家期貨公司;有35家保險公司,僅次於武漢,位列湖北省第二。保險從業人員兩萬餘人,全市保費收入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長。
襄陽市是全國"三線"軍工企業的重要聚集地,也是全國三個"軍轉民"試點城市之一。全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08家,其中產值過億元的18家。國家級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全國56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承擔省以上各類科技計劃130多項,其中國家火炬計劃76項,已經培植了一批高新技術支柱產業和名牌產品,初步形成了光電子、新材料、電子信息與技術、航空航天、汽車及零部件配套等五大支柱產業群格局。下一步,將重點發展信息與電子、生物醫葯、裝備製造、精細化工產業。
市境內高速公路長27公里。襄十高速公路:襄(陽)至十(堰)高速公路及連接線襄陽段98.53公里;襄荊高速公路:襄(陽)至荊(州)高速公路襄陽段57.15公里;孝襄高速公路:孝(感)至襄(陽)高速公路襄陽段91.09公里;陽魏高速公路:襄(陽)至南(陽)高速公路襄陽段22.81公里;麻竹高速襄陽段(在建)。
襄陽內中外環線正在修建中,成為湖北除省會武漢外第一個修內中外環線的地級市,屆時襄陽將實現各區縣互通高速公路。
2012年12月26日襄陽繞城高速也正式開工建設,同時316、207國道襄陽城區段改建工程,是襄陽市「十二五」交通重點工程。
316國道襄陽城區段起於雙溝鎮,自東向西經伙牌、龍王鎮,止於老河口仙人渡鎮,全長62.9公里,概算總投資14.6億元;207國道襄陽城區北段改建工程,起於襄州區黃集鎮鄂豫交界處,自北向南經過伙牌、團山鎮,止於鄧城大道,全長35.6公里,概算總投資6.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