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90

國際貿易90

發布時間:2020-11-25 10:14:58

① 外貿付款方式:90 days net EoM/Foreign bank transfer NON EU 什麼意思

90天T/T銀行來付款(貨幣非歐自元)
EOM應該是END OF MONTH NET是凈的意思
比如說1月1日開始算,90天是應該到3月31日付款,如果1月2日就是到4月2日了,但是他又說EOM,就是要4月30日付款。這太苛刻了 要小心。

② 復旦大學國際貿易90年畢業郁曉紅

怎麼了,來秀下自己,還是想來交朋友的

③ 為什麼要修改1990年國際貿易術語

在《2000年通則》中,對各種貿易術語採用上述分類排列方法,更為科學和合理,使人一目了解,便於理解和使用。

《2000年通則》與《1990年通則》相比變化不大。《2000年通則》仍採用《1990年通則》的結構,共有13種貿易術語,分為4個基本不同類型。第一組為"E組"(EXW);第二組為"F組"(DAF、FAS、FOB);第三組為"C組"(CFR、CIF、CPT和CIP);第四組為"D組"(DAF、DES、DEQ、DDU和DDP)。與《1990年通則》相同,在《2000年通則》中,13種術語項下買賣雙方的義務均採用10個項目列出,但不採用原來賣方和買方的義務分別列出的規定,而是採用買賣雙方義務合在同一標題下,即在賣方義務的每一個項目中"對應"買方在同一項目中的義務,這種規定使術語查閱更加方便,一目瞭然。

④ 國際貿易經歷了那幾個階段

國際化經營的發展階段 國際化經營的階段,可以從歷史發展和企業發展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和判斷。 1.歷史發展的角度 從歷史發展來看,國際化經營經歷了一個不斷向更高層次演變的過程。這一過程大致可疑分為三個比較典型的階段。 (1)初始發展階段。這個階段是從19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1865年,德國拜爾化學公司在美國紐約州投資開設了一家苯胺工廠;1866年,瑞典製造炸葯諾貝爾公司在德國漢堡開設了炸葯廠;1867年,美國勝家縫紉機公司在英國的格拉斯哥建立了縫紉機裝配廠,從而拉開了跨國經營活動的帷幕。但是企業國際化經營活動的主要特點是,活動方式主要以進出口貿易為主,跨國投資的方式較少且所涉及的國家和行業也十分有限,此時的跨國投資主要被當作各發達國家的企業保衛各自海外市場的防衛手段。 (2)高速發展階段。這個階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國際分工的不斷深化以及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各國企業紛紛以主動的姿態開展國際化經營。這一階段突出的特徵在於,國際化經營的產物——跨國公司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核心組織者和最主要的經濟活動主體。對外直接投資成為企業國際化經營的主導方式,其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國際貿易。在這一階段,雖然發達國家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但一些新興工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也紛紛崛起,並成為國際化經營中的一支重要的新興力量。 (3)全球競爭階段。 20世紀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各國經濟相互聯系與相互依賴的程度不斷加深,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被納入到國際分工體系中;同時,由於信息技術的革命和各國市場的日趨開放,國家間、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當今,跨國公司已經成為國際化經營活動最主要的載體。通過國際直接投資,跨國公司實施全球戰略並形成全球一體化的生產體系,在世界范圍內開展經營活動。 2.企業發展的角度 從企業的發展來看,國際化經營是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喬納森和威施米普爾將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分為五個階段:國內經營階段,零星出口階段,經常性出口階段,國外銷售階段和直接投資階段。鄧寧認為,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可以被區分為四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即間接、被動地參與國際貿易階段,直接、主動地參與國際貿易階段,非股權安排階段和國際直接投資階段。

⑤ 《 2000 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與《 1990 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不同之處

二 新版術語的創新
不斷修訂,與時俱進,是《通則》的一個重要特點。連續
修訂INCOTERMS的主要原因是為了使其適應當代商業活動
的實踐。施米托夫教授這樣寫道:「從實務的角度看,最為成
功的製法機構是國際商會。過去50年來,它對全球出口貿易
法的協調與統一方面的突出貢獻是由它主持制訂的《國際貿
易術語解釋通則》、《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以及國際商會仲
裁院的活動。
戰後以來《通則》的修訂頻率大體上是每十年一次,到了
1996年,國際商會面臨又一次修訂的時刻。對於是不是需要
有一個修訂的2000年版的問題在國際商業慣例委員會上曾
經有過激烈的爭論。事實上,國際商業慣例作為一種自我調
節的規則不同於國際公約的一個主要優越性就在於,自我調
節的規則可以跟上時代,做到與時俱進。
《INCOTERMS2000》對《INCOTERMS1990》在實踐中存在的
一些問題作了修正。
第一,《INCOTERMS1990》規定FAS術語要求買方辦理出
口清關手續,由買方自擔風險及費用,取得貨物出口所需的
許可證或其他官方批准證件,相反,DEQ術語要求賣方辦理
進口清關手續,由賣方自擔風險及費用,取得貨物進口所需
的許可證或其他官方批准證件,這種規定在實際中給買方/賣
方帶來很多不便,如果買方賣方在當地沒有營業機構或代理
機構,而要到對方國去辦理清關手續,其困難可想而知。《IN-
COTERMS2000》規定FAS術語中由賣方辦理辦理出口手續,並
由賣方支付辦理海關手續的費用、交納關稅、稅款和其他費
用。DEQ術語中,改為由買方辦理進口清關手續,並在進口
時支付一切辦理海關手費的費用、關稅、稅款和其他費用。
第二,《通則》規定CIF術語下,如果運輸單證包括一份租
船合同,賣方還必須提供該合同的一份副本。但在實踐中這
又是很難做到的。因為按CIF報價,C(成本)和l(保險費)都
是隨行就市,透明度比較高。惟獨F(運費)在很大程度上帶
有暗室操作的因素,運費公開報價是一回事,暗底下賣方與
船東之間的互惠以及連帶的在運輸方面做出的相應安排,則
是不願曝光的。為此,賣方通常只向買方提供租船合同中的
幾個項目,而不提供原本的租船合同。《INCOTERMS2000》取
消了這一要求。
第三,貨過船舷、風險較移這一原則,是否應廢除?雖然
貨過船舷、風險自賣方轉移到買方這項規則曾經隨著《通則》
在1936年問世而閃亮登場,成為《通則》的一項重要原則。在
這次修訂的過程中,對於船舷,有著種種說法。比利時代表
認為「這個風險轉移的實際的點在現實中不起一點作用」,有
的則認為這是個「想像中的點」。對「以船舷為界」與實際工
作中需要提供「清潔的裝船提單」兩者之間的矛盾應如何解
決? 1980年版在FOB的術語下清楚寫明「有效地越過船舷」
起,風險與費用轉移。1990年版則在POB術語的序言中寫
明:「本術語只能適用於海運或內河運輸。在船舷無實際意
義時,在滾裝/滾卸或集裝箱運輸的情況下,使用FCA術語更
加適宜」。意在引導商人正確區別和使用FOB和FCA,並將
「有效地」三字刪去。2000年版在FOB的序言中做了這樣的
說明:「該術語僅適用於海運或內河運輸。如當事各方無意
越過船舷交貨,則應使用FCA術語」。與1990年版相比,這個
提法顯然又有了很大的改進,表現在: 1990年版說的是在集
裝箱運輸的情況下,船舷沒有實際意義時,這是一個客觀的
標准。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當事人沒有別的選擇,只能使
用FCA術語。與此相對照,2000年版的提法是一個主觀標
准,取決於當事人「有意」與否,將決定的權力交給當事人主
觀掌握,[3]從而比較圓滿地解決了「船舷」問題。
第四,貨交承運人術語下堆場服務費或稱碼頭服務費該
由誰支付?這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問題。集裝箱運輸的特
點是將貨物交給集裝箱堆場或集裝箱貨運站就完成了交貨
義務。在這個過程中,勢必要發生一些裝卸費用,如在裝船
港堆場接受來自貨主或集裝箱貨運站的整箱貨,這里有個卸
車費的問題;將集裝箱堆存和搬運至裝卸橋下又有個裝卸的
費用;同樣,在卸船港則又發生從裝卸橋下接收進口箱的費
用,將箱子搬運至堆場和在堆場的堆存費用,也包括裝卸港
的有關單證費用的管理費。在1990年版中盡管對貨交承運
人的7種運輸方式分別做了規定,但是對於堆場服務費的問
題卻沒有涉及,因此,實踐中對這個問題爭論很大。新版的
《通則》對於這個術語做了重新改寫。改寫後的交貨一項,規
定如下:
「交貨在以下時候完成:
a)若指定的地點是賣方所在地,則當貨物被裝上買方指
定的承運人或代表買方的其他人提供的運輸工具時;
b)若指定的地點不是a)而是其他任何地點,則當貨物在
賣方的運輸工具上,尚未卸貨而交給買方指定的承運人或其
他人或由賣方按照A3a)選定的承運人或其他人的處置時。
若在指定的地點沒有約定具體交貨點,且有幾個具體交
貨點可供選擇時,賣方可以在指定的地點選擇最適合其目的
的交貨點。
若買方沒有明確指示,則賣方可以根據運輸方式和/或貨
物的數量和/或性質將貨物交付運輸。」
這種新的規定改善了貨交承運人術語的結構。不僅明
確了交貨的時段,也明確交貨地點的選擇決定裝貨和卸貨的
59義務,有助於解決碼頭搬運費的爭議
第五,新形勢下帶來的新問題。1993年歐盟實現了統一
的大市場,成為沒有關稅的自由貿易區,對貨物進出口也更
為寬松。這就使得歐盟國家感到,《通則》中關於清關、交納
關稅、稅款以及辦理海關手續的費用等規定,對他們已不再
適用。對於《通則》,他們提出形形色色的意見:西班牙說協
議中要訂立專門條款以代替《通則》;比利時說不妨創設一個
《通則》涵蓋「歐盟內部」需要;法國則大同小異地主張在歐盟
內部創設《通則》。其實質都不外乎強調歐盟無關稅區的特
點,在《通則》之外另起爐灶,搞自己的一套。問題必須解決,
問題也終於得到了解決。解決的關鍵只是在相關的條款(每
個術語的A2,B2,A6,B6)前加上一個英文片語,Where applica-
ble,中譯本譯為「在需要辦理海關手續時」。這種靈活的處理
較好地解決了《通則》在無關稅區適用的棘手問題,從而避免
了《通則》適用范圍一分為二的局面。
三 對《INCOTERMS2000》規定的法律思考
第一、在國際進出口貿易領域里,《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
合同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無疑是一項根本性的法律文
件。在這次修訂中,工作小組明確「只要可能,均使用了《1980
年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的表述」。
典型的例子如在2000年版中,許多地方都將原來的提法
「The Seller has made the goods available to the Buyer」(中文譯為
「賣方將貨物交付買方」)改為「The Seller places the goods at the
disposal of the Buyer,』(中文譯為「將貨物交給買方處置」)。後
者是根據《公約》的提法修改的。make available to the buyer是
一般的表述,意思是讓買方從形體上(physically)能得到它,表
達的不是一種法律概念;而place it at the disposal of the Buyer,
則指交由買方處置,買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處置它,這
里聯系著所有權的轉移或者至少是佔有的轉移,因而是個法
律概念。在交易中,交付的行為應當伴隨發生貨物所有權或
佔有狀態的轉移,通過交付,使買方從形體上和法律上都得
到了對該物的處置權,而不只是買方單純從形體上得到一個
物品(available to),兩者相較,顯然前者要比後者嚴謹得多。
另外,關於劃歸合同項下的法律效力問題。以FCA術語B5
(風險轉移)為例。該條規定:「由於買方未按照A4規定指定
承運人或其他人,或其指定的承運人或其他人未在約定時間
接管貨物,或買方未按照B7規定給予賣方相應通知,則自約
定的交貨日期或交貨期限屆滿之日起」承擔貨物滅失及/或損
壞的一切風險,「但以該項貨物已正式劃歸合同項下,即清楚
地劃出或以其他方式確定為合同項下之貨物為限。」B6費用
劃分也有類似規定。
這里講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劃歸合同項下的法律概念。
在貨物還沒有裝運之前例如在賣方的倉庫里,發生天災,貨
物滅失,怎麼認定是歸屬於買方還是賣方的損失呢?認定的
標准就是看貨物是否已經用明顯的標志標出,凡標出的稱為
劃歸合同項下的貨物,其損失即作為買方的損失,由買方負
責;如果沒有區分出來,則作為賣方的損失,由賣方負責。
B5、B6的這項規定的法律根據就是《公約》第69條第3
款,「如果合同指的是當時未加識別的貨物,則這些貨物在未
清楚註明有關合同以前,不得視為已交給買方處置」。[4]
第二、《INCOTERMS2000》採納了中國商會的意見,將歷年
來使用的「賣方必須」、「買方必須」的這種表達形式修改為
「賣方義務」、「買方義務」,把它上升為一個法律術語,從而增
加了其權威性,強化了買賣雙方違約必究的心理意識,有利
於雙方更好地履行合同項下的各種職責。
引入國際條約的法律概念,是《INCOTERMS2000》的一個
重要特點。這樣可以使《通則》與國際條約進一步接軌,逐步
做到概念准確和同一,更好地規范國際經貿行為和維護國際
經貿秩序。

⑥ 國際貿易

10 以下出口商品的單價,只有(A ) 的表達是正確的。日後
A 250美元/桶 B 250美元/桶CIF廣州 C 250美元/桶CIF漢堡
D 250美元/桶CFR德國
11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前提下,(A )的遠期匯票對受款人最為有利。
A 出票後30天付款 B 提單簽發日後30天付款
C 見票後30天付款 D 貨到目的港後30天付款
12 某公司簽發一張匯票,上面註明「At 90 days after sight」,則這是一張(B)。
A即期匯票B遠期匯票C光票D跟單匯票
13在信用證結算方式下,匯票的受款人通常的抬頭方式是(D)。
A限制性抬頭B持票人抬頭C來人抬頭D指示性抬頭
14屬於銀行信用的國際貿易支付方式是(C)。
A匯付B托收C信用證D票匯
15承兌是(A )對遠期匯票表示承擔到期付款責任的行為。
A付款人B收款人C出口人D議付銀行
16國外開來的不可撤銷信用證規定,匯票的付款人為開證行,貨物裝船完畢,出口人聞悉申請人已破產倒閉,則(C)。
A由於付款人破產,貨款將落空
B開證行得悉申請人破產,雖貨已裝船,可以撤銷信用證。
C只要單證相符,受益人仍可從開證行取得貨款。
D待付款人財產清算後方可收回貨款。
17《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規定的索賠期限為買方實際收到貨物後(C)內。
A半年B1年C2年D3年
18我某公司與外商按CIF條件成交某商品1000打,允諾賣方有5%溢短裝幅度,我實際裝1000打(提單也載明1000打),貨抵目的港後,買方即來函反映收到948打,並已取得船公司短少證明,並向我方法索賠。我方正確答復是:(C )
A同意補裝52打B同意退2打貨款C請買方與保險公司索賠
D與海運公司聯系
19國外某買主向我出口公司來電:「接受你方12日發盤請降價5%」,此來電屬交易磋商的(C)環節。
A發盤B詢盤C還盤D接受
20根據《公約》的規定,合同成立的時間是(A )。
A 接受生效的時間 B 交易雙方簽訂書面合同的時間
C 合同獲得國家批准時 D 當發盤送達受盤人時
三、判斷題

1. 某外商來電要我方提供大豆,按含油量18%,含水分14%,不完善粒7%,雜質1%的規格訂立合同。對此,在一般情況下,我方可以接受。NOT SURE

2. 包裝費用通常在單價以外另行計價。NO
3. 傭金是賣方按照原價給買方以一定的減讓。NO
4. 如合同中規定裝運條款為「2001年7/8月份裝運」,那麼我出口公司必須將貨物於7月、8月兩個月內,每月各裝一批。NO
5. 記名提單和指示提單同樣可以背書轉讓。NO
6. 單獨海損是指載貨船舶在海運途中,被保險貨物造成的部分損失。NO
7. 在保兌信用證下,就付款責任而言,開證行和保兌行同樣負第一付款的責任。YES
8. 在票匯情況下,買方購買銀行匯票經寄賣方,因採用的是銀行匯票,故這種付款方式屬於銀行信用。NO
9. 不可抗力事故一定不是因合同當事人自身的過失或疏忽導致。YES
10. 買方來電表示接受賣方發盤,但要求將D/P即期改為D/P遠期,賣方緘默,此時合同成立。NO

⑦ 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

以貿易全球化為重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對於我們科學決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主動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呈現出六大趨勢

(一)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凸顯

伴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當前國際貿易增長明顯加速,已經進入新一輪增長期。2004年,全球貨物貿易名義增長21%,達到25年來的最高水平。在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和國際市場對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的帶動及美元貶值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量2004年近11萬億美元,增速達到20%,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全球貿易的高速增長是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國際分工深化的共同結果,同時它又促進了世界生產。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的增長率連續超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導致世界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崛起力量
美、日、歐三大經濟體既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國際貿易中也居於主導地位。2004年,德國、美國和日本在世界貨物出口中的份額已分別達到10%、9%和6.2%。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占據世界貨物出口70%以上的份額和服務貿易90%以上的份額,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通過開展區域貿易合作和控制多邊貿易體制來主宰國際貿易秩序,並在國際交換中獲得了大部分貿易利益。

中國是近年國際貿易增長中最顯眼的「亮點」,表現為中國不僅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份額和排名不斷攀升,而且對全球貿易增量的貢獻也更為顯著。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排名以年升一位的速度上升。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額達到11548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德國的第三大貿易國,分別佔全球貨物貿易總量的6.4%和增量的20%。

(三)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WTO新一輪談判自啟動以來進展緩慢,2003年坎昆會議失敗後,談判一度陷入停滯狀態。2004年8月1日,世貿組織147個成員就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框架達成了協議,但協議的內容較為原則和籠統,各成員在農業、非農市場准入等問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談判的關鍵一年,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將在12月香港部長會議上就主要議題的實質內容進行談判。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各種區域貿易協定紛繁多樣、成員交叉重疊,一些貿易協定已超出傳統的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范圍,對多邊貿易體系帶來了較大的沖擊。

與此同時,以區域貿易安排(RTA)為主要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加速發展,並呈現出不少新的趨勢。一是區域貿易安排迅猛發展。截至2005年1月,實際有效的區域貿易安排共有162個,其中80%以上是近10年內建立的。二是主要貿易大國都在追求區域貿易安排的主導權。美國在推動建立美洲自貿區的同時,還在與韓國、南非等10多個國家商談自貿區;歐盟在2004年5月實現東擴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區域貿易集團,並擬與所有拉美國家和東盟商簽自由貿易協定;日本已經與新加坡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正在與韓國、泰國商談自貿事宜。三是區域貿易安排成員間的貿易比重進一步上升。2004年,區域內貿易總量占國際貿易總量的比重已超過50%。四是國家之間的競爭正在向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競爭轉變。區域貿易安排已經成為各國爭取市場資源、擴大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地位的戰略手段,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四)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國際貿易結構的高級化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互為依託,從其變化趨勢看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一是伴隨著各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猛。近20多年來,國際服務貿易規模已經從1980年的3600億美元擴大到目前的2.1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的19%。在行業結構上,服務貿易日益向金融、保險、電信、信息、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傾斜,傳統的運輸業、旅遊業所佔份額持續下降;在地區分布上,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所佔份額繼續擴大,東亞地區的增長尤其顯著。二是高技術產品在製成品貿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訊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最快。與此同時,由於跨國公司紛紛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佔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已經從1985年的16.6%上升到2000年的35.4%。

(五)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生產要素特別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更加自由地流動,跨國公司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生產和營銷網路,推動了貿易投資日益一體化,並對國際經濟貿易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是跨國公司已成為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國公司已達6.2萬家,它們不僅掌握著全球1/3的生產和70%的技術轉讓,更掌握著全球2/3的國際貿易和90%的外國直接投資。二是國際貿易基礎已由比較優勢轉變為以跨國公司數量和在國際范圍內整合資源的能力為主的競爭優勢。這就意味著,一個國傢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越多,就越可以在國際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別國的資源。三是國際貿易格局由產業間貿易轉向產業內貿易、公司內貿易為主。主要表現為,中間產品、零部件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國公司產業轉移不斷加快,加工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持續提高,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增長點。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第三大貿易國,中國加工貿易占貿易總額的比重已達48%,占據了半壁江山。

(六)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愈加頻繁,貿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但是隨著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摩擦產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當前,各國經濟景氣的不均衡性、產業和貿易結構的競爭性、區域貿易集團的排它性、貿易分配利益的兩極化以及經貿問題的政治化都是造成貿易保護主義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當前世界已進入貿易爭端的高發期,並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基於戰略利益考慮而引發的貿易摩擦增多。2004年美國和歐盟就航空業補貼問題相互指控,並最終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二是貿易保護的手段不斷翻新。各種技術壁壘成為貿易保護的新式武器,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爭端。三是摩擦從單純的貿易問題轉向更為綜合的領域。社會保障問題、匯率制度問題等已成為摩擦的新領域,資源摩擦與貿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四是中國已成為國際貿易保護的最大受害國。從1995年開始,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2005年世界紡織品貿易開始實現一體化,中國面臨的紡織品貿易摩擦可能成為一個新的焦點。

二、若干思考

當前國際貿易發展的這些新趨勢對世界各國的經貿發展都產生了深刻影響。要辨證地看待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貿易環境,既要看到機遇中存在的挑戰,也要看到挑戰中蘊藏的機遇。我們必須樹立全球戰略意識,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為國內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和更有利的條件。

(一)處理好、發展好大國經貿關系,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空間

美、日、歐、俄、東盟既是全球的貿易大國(集團),也是我國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2004年,我國與歐盟、美國、日本和東盟的貿易額均超過1000億美元,分別達到1773億美元、1696億美元、1679億美元和1059億美元,占據我國外貿總額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貿易規模雖然相對較小,但雙方在油氣和礦產資源、高技術等領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深入推進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貿關系向更高層次和更廣領域發展,事關我國對外經濟工作的大局。

(二)積極發展區域經濟合作和多邊經貿關系,推動建立有利我經濟發展的全球自由貿易體制
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具有重大的經濟政治意義。我們要認真落實中國—東盟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促進大湄公河次區域貿易便利化。繼續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在經貿合作方面取得新進展。一個更具開放性的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符合包括中國在內的世貿組織各成員方的長遠利益。據世界銀行估算,如果多哈回合取得成功,將可在2015年之前給全球帶來5000 多億美元的經濟收益。我們要積極推動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在多邊經貿體制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做好世貿組織首次對華貿易政策審議的應對及與世貿組織申請加入方的談判工作。積極參與聯合國等多邊國際組織的活動,進一步發揮我在聯合國貿發會議、開發計劃署等機構中的作用。

(三)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著重推進高技術產品和服務出口

我國以數量增加為主的增長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制約,必須加快外貿從數量增長為主向以質取勝轉變。要繼續落實和完善出口退稅等各項政策、確保出口穩定增長的同時,下大力氣轉變出口增長方式。狠抓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結構調整,提高紡織、輕工、家電等優勢產品的出口質量、檔次和價格;加大對蔬菜、水果、花卉等優勢農產品一般貿易的政策支持,爭取實現農產品出口零稅率;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抓好高新技術產品、軟體和醫葯出口基地建設,重點支持汽車及零配件、船舶、鐵路設備、通訊產品、生物醫葯等產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術產品帶動機電產品出口,機電產品出口帶動外貿出口的格局;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著重引進高端加工增值環節。

發揮全球「大買家」的優勢,組織協調好國內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關鍵技術和重大設備的進口。按照國際通行做法,探索符合大宗產品集中采購試點,積極穩妥地發展期貨等貿易方式,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進口議價能力。運用國際招標等方式引進先進高新技術產品及環保、大型醫療和電力設備,把關鍵設備、先進技術進口和消化、吸收、創新結合起來,促進國內裝備製造業發展;敦促某些發達國家放寬對華高技術出口限制。

(四)提高貿易摩擦和「入世」後過渡期的應對工作水平,營造有利於發展的外部環境

積極妥善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國內產業安全和企業利益。加強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介組織與企業「四位一體」的配合與聯動,完善貿易摩擦應對機制,做好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貿易壁壘應對工作。繼續爭取更多國家承認我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針對全球取消紡織品配額後的新形勢,認真做好紡織品一體化應對。及時發布紡織品出口和紡織業投資信息,引導企業有序出口,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鼓勵行業自律。推動紡織業開拓國際市場從出口為主向出口與「走出去」相結合轉變,減少貿易摩擦。

注重研究用好世貿組織規則,主動做好入世後過渡期應對工作。依法運用各種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國內產業。密切跟蹤貿易救濟措施實施後對相關國內產業的影響,指導企業及時調整結構、增強競爭力。研究借鑒其他世貿組織成員相關法律和案例,科學規范案件調查與裁決程序。

⑧ 外貿中,客戶提出支付方式是90:10 LC,這是什麼意思

這個表述不清,不要猜了,直接問他90:10是什麼意思, 可能是90%使用信用證付款也可能是90%TT付款,10%信用證付款。 對於付款的東西不清晰的不要亂猜,問清楚來。。。還有之後他的信用證條款也是,千萬別想當然的認為是某個意思,不清楚的一定要問清楚,意思模稜兩可的條款不能放入信用證裡面。。

⑨ 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

兄弟,你問的這個問題范圍太大了,
總的說來
一、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呈現出六大趨勢

(一)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凸顯

伴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當前國際貿易增長明顯加速,已經進入新一輪增長期。2004年,全球貨物貿易名義增長21%,達到25年來的最高水平。在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和國際市場對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的帶動及美元貶值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量2004年近11萬億美元,增速達到20%,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全球貿易的高速增長是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國際分工深化的共同結果,同時它又促進了世界生產。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的增長率連續超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導致世界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崛起力量

美、日、歐三大經濟體既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國際貿易中也居於主導地位。2004年,德國、美國和日本在世界貨物出口中的份額已分別達到10%、9%和6.2%。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占據世界貨物出口70%以上的份額和服務貿易90%以上的份額,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通過開展區域貿易合作和控制多邊貿易體制來主宰國際貿易秩序,並在國際交換中獲得了大部分貿易利益。

中國是近年國際貿易增長中最顯眼的「亮點」,表現為中國不僅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份額和排名不斷攀升,而且對全球貿易增量的貢獻也更為顯著。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排名以年升一位的速度上升。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額達到11548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德國的第三大貿易國,分別佔全球貨物貿易總量的6.4%和增量的20%。

(三)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WTO新一輪談判自啟動以來進展緩慢,2003年坎昆會議失敗後,談判一度陷入停滯狀態。2004年8月1日,世貿組織147個成員就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框架達成了協議,但協議的內容較為原則和籠統,各成員在農業、非農市場准入等問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談判的關鍵一年,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將在12月香港部長會議上就主要議題的實質內容進行談判。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各種區域貿易協定紛繁多樣、成員交叉重疊,一些貿易協定已超出傳統的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范圍,對多邊貿易體系帶來了較大的沖擊。

與此同時,以區域貿易安排(RTA)為主要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加速發展,並呈現出不少新的趨勢。一是區域貿易安排迅猛發展。截至2005年1月,實際有效的區域貿易安排共有162個,其中80%以上是近10年內建立的。二是主要貿易大國都在追求區域貿易安排的主導權。美國在推動建立美洲自貿區的同時,還在與韓國、南非等10多個國家商談自貿區;歐盟在2004年5月實現東擴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區域貿易集團,並擬與所有拉美國家和東盟商簽自由貿易協定;日本已經與新加坡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正在與韓國、泰國商談自貿事宜。三是區域貿易安排成員間的貿易比重進一步上升。2004年,區域內貿易總量占國際貿易總量的比重已超過50%。四是國家之間的競爭正在向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競爭轉變。區域貿易安排已經成為各國爭取市場資源、擴大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地位的戰略手段,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四)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國際貿易結構的高級化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互為依託,從其變化趨勢看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一是伴隨著各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猛。近20多年來,國際服務貿易規模已經從1980年的3600億美元擴大到目前的2.1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的19%。在行業結構上,服務貿易日益向金融、保險、電信、信息、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傾斜,傳統的運輸業、旅遊業所佔份額持續下降;在地區分布上,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所佔份額繼續擴大,東亞地區的增長尤其顯著。二是高技術產品在製成品貿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訊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最快。與此同時,由於跨國公司紛紛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佔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已經從1985年的16.6%上升到2000年的35.4%。

(五)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生產要素特別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更加自由地流動,跨國公司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生產和營銷網路,推動了貿易投資日益一體化,並對國際經濟貿易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是跨國公司已成為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國公司已達6.2萬家,它們不僅掌握著全球1/3的生產和70%的技術轉讓,更掌握著全球2/3的國際貿易和90%的外國直接投資。二是國際貿易基礎已由比較優勢轉變為以跨國公司數量和在國際范圍內整合資源的能力為主的競爭優勢。這就意味著,一個國傢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越多,就越可以在國際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別國的資源。三是國際貿易格局由產業間貿易轉向產業內貿易、公司內貿易為主。主要表現為,中間產品、零部件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國公司產業轉移不斷加快,加工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持續提高,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增長點。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第三大貿易國,中國加工貿易占貿易總額的比重已達48%,占據了半壁江山。

(六)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愈加頻繁,貿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但是隨著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摩擦產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當前,各國經濟景氣的不均衡性、產業和貿易結構的競爭性、區域貿易集團的排它性、貿易分配利益的兩極化以及經貿問題的政治化都是造成貿易保護主義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當前世界已進入貿易爭端的高發期,並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基於戰略利益考慮而引發的貿易摩擦增多。2004年美國和歐盟就航空業補貼問題相互指控,並最終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二是貿易保護的手段不斷翻新。各種技術壁壘成為貿易保護的新式武器,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爭端。三是摩擦從單純的貿易問題轉向更為綜合的領域。社會保障問題、匯率制度問題等已成為摩擦的新領域,資源摩擦與貿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四是中國已成為國際貿易保護的最大受害國。從1995年開始,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2005年世界紡織品貿易開始實現一體化,中國面臨的紡織品貿易摩擦可能成為一個新的焦點。

二、若干思考

當前國際貿易發展的這些新趨勢對世界各國的經貿發展都產生了深刻影響。要辨證地看待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貿易環境,既要看到機遇中存在的挑戰,也要看到挑戰中蘊藏的機遇。我們必須樹立全球戰略意識,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為國內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和更有利的條件。

(一)處理好、發展好大國經貿關系,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空間

美、日、歐、俄、東盟既是全球的貿易大國(集團),也是我國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2004年,我國與歐盟、美國、日本和東盟的貿易額均超過1000億美元,分別達到1773億美元、1696億美元、1679億美元和1059億美元,占據我國外貿總額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貿易規模雖然相對較小,但雙方在油氣和礦產資源、高技術等領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深入推進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貿關系向更高層次和更廣領域發展,事關我國對外經濟工作的大局。

(二)積極發展區域經濟合作和多邊經貿關系,推動建立有利我經濟發展的全球自由貿易體制

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具有重大的經濟政治意義。我們要認真落實中國—東盟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促進大湄公河次區域貿易便利化。繼續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在經貿合作方面取得新進展。一個更具開放性的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符合包括中國在內的世貿組織各成員方的長遠利益。據世界銀行估算,如果多哈回合取得成功,將可在2015年之前給全球帶來5000 多億美元的經濟收益。我們要積極推動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在多邊經貿體制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做好世貿組織首次對華貿易政策審議的應對及與世貿組織申請加入方的談判工作。積極參與聯合國等多邊國際組織的活動,進一步發揮我在聯合國貿發會議、開發計劃署等機構中的作用。

(三)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著重推進高技術產品和服務出口

我國以數量增加為主的增長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制約,必須加快外貿從數量增長為主向以質取勝轉變。要繼續落實和完善出口退稅等各項政策、確保出口穩定增長的同時,下大力氣轉變出口增長方式。狠抓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結構調整,提高紡織、輕工、家電等優勢產品的出口質量、檔次和價格;加大對蔬菜、水果、花卉等優勢農產品一般貿易的政策支持,爭取實現農產品出口零稅率;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抓好高新技術產品、軟體和醫葯出口基地建設,重點支持汽車及零配件、船舶、鐵路設備、通訊產品、生物醫葯等產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術產品帶動機電產品出口,機電產品出口帶動外貿出口的格局;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著重引進高端加工增值環節。

發揮全球「大買家」的優勢,組織協調好國內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關鍵技術和重大設備的進口。按照國際通行做法,探索符合大宗產品集中采購試點,積極穩妥地發展期貨等貿易方式,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進口議價能力。運用國際招標等方式引進先進高新技術產品及環保、大型醫療和電力設備,把關鍵設備、先進技術進口和消化、吸收、創新結合起來,促進國內裝備製造業發展;敦促某些發達國家放寬對華高技術出口限制。

(四)提高貿易摩擦和「入世」後過渡期的應對工作水平,營造有利於發展的外部環境

我個人感覺,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都有吧,今年貿易不太好做,國家在政策上也有所調控。實際感受就是,貿易的話,國外買東西的人少了! 就像我國一樣,也開始刺激國內消費,而不是刺激都在國外買東西了。
我公司一年要出口3.5億USD ,可是現在看來,一季度已經同期下滑了1000萬USD了
加油吧,挺過這個砍,一定會好起來

希望能幫助到您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貿易90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