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國際貿易中,什麼是絕對優勢,什麼是相對優勢
絕對優勢亦稱「絕對利益」。在某一商品的生產上,一國所耗費的勞動成本絕對低於另一國所產生的在該產品生產上的優勢。由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絕對優勢理論中提出。
相對優勢亦稱「比較優勢」、「相對利益」。一國在兩種商品的生產上都處於劣勢地位,相比之下劣勢較小的產品生產上具有的優勢。由英國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在相對優勢理論中提出。
(1)國際貿易優勢擴展閱讀:
在經濟學中,比較優勢原理是指一個生產者(個人,公司,或國家)能以低於另一個生產者的機會成本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比較優勢原理解釋了雙方進行貿易的好處,即使其中一方可以以比對方更少的資源進行生產,他也可以從貿易中獲益,因為他可以專門從事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活動。比較優勢是國際貿易理論的主要准則。
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說主要闡明了如下內容:
1、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國民財富。
2、分工的原則是成本的絕對優勢或絕對利益。
3、國際分工是各種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階段,在國際分工基礎上開展國際貿易,對各國都會產生良好效果。
4、國際分工的基礎是有利的自然稟賦或後天的有利條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相對優勢
❷ 在當前國際貿易形勢下,中國如何發揮比較優勢
加入WTO後中國企業如何發揮比較優勢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課題組
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是我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現實需要和必然趨勢。中國市場將與國際市場完全對接,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參與全球競爭,對於我國企業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考驗,企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發揮自身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需要盡快了解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比較優勢,以便揚長避短,趨利避害,不斷提高競爭實力。因此,研究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就成為目前中國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一、研究中國企業國際比較優勢的重要意義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措施,也是中國參與世界經濟體系的歷史性機遇。由於世界各國在資源、文化和歷史上存在很大差異,處於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有自己不同的比較優勢,因此,研究和發揮國際比較優勢當前具有重要意義:
1、有利於中國企業的資源配置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一種趨利經濟,趨利的過程就是講求比較利益的過程。因為在充分實現分工和交換的條件下,經濟利益多體現在比較利益上,通過比較利益的實現達到趨利的目的。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們強調的是形成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重生產,輕效益。企業也熱衷於「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沒有考慮比較優勢的問題,沒有考慮企業效益最大化問題。因此,各地區、各企業的重復建設、重復生產的問題十分嚴重,很多企業都是低水平擴張,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實踐證明這種模式不利於社會化大生產,不利於資源的高效配置,不利於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
從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看,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形成和發展,經濟的分工和協作成為必然趨勢,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無所不包的國民經濟體系和片面追求自給自足和「萬事不求人」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由於每個地區、以至國家在發展經濟中,都有自己獨特的資源優勢,沒有必要建立完整的經濟體系。同樣,各個經濟利益主體在自己的生產運作中,往往有自己獨有的特點和優勢,在特定的領域內形成自己的優勢,以實現在社會分工和交換過程中的成本和效率最低,因此,市場經濟的本質是強調利益原則,尤其是比較利益,發揮比較優勢是選擇和高效配置資源的唯一標准。
2、有利於促進優勢產業和產品的出口
由於國際分工合作和國際貿易將會帶來一定的比較利益。而我國多年來高額進出口關稅和配額的限制,使我國產品在國際上的交流步伐緩慢,關稅限制和貿易壁壘無法體現各國不同的比較優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經濟融入國際的步伐大大加快,通過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產品的分析研究,並提出針對性措施,有利於我國企業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出口。
3、有利於我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通過比較優勢的分析,找出我國目前企業和產業存在的優勢和存在問題,有利於生產要素向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和產業轉移,進一步實現具有比較優勢產業的規模經濟,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4、有利於促進劣勢產業和企業盡快提高競爭能力
由於關稅降低和貿易壁壘的消除,使我國同世界各國的分工協作成為可能,對於我國目前暫時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就會受到國外產品的沖擊,迫使劣勢產業和企業加快改革和重組步伐,盡快提高競爭能力,我國的改革開放實踐證明,越是盡早開放的產業和產品,越能盡早形成競爭實力。一些保護性行業往往是競爭力較差的行業,因此,加強比較優勢的研究對於我國劣勢企業競爭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
中國企業與國外企業相比,盡管在技術、管理上還有一定差距,但在很多方面,我們也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勞動力優勢
企業競爭是產品的競爭,其中產品價格的競爭是重要的方面。產品的價格構成中,勞動力成本佔有相當的成分。在勞動力成本方面我國企業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具有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大陸的勞動力成本僅佔美國和中國香港地區的八分之一。中國目前農村有近十億人口,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由於農業會受到一定的沖擊,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步伐大大加快,會使城市勞動力的成本進一步降低,我國企業的成本有較強的優勢,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成本會進一步降低,這種趨勢將使我國在紡織、服裝、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有更大的國際比較優勢。
2、市場優勢
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市場優勢。中國有13億人口,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國內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以家電行業為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0年中國農村市場每百戶家庭彩電、洗衣機、冰箱的擁有率分別僅為48.74%、28.58%和12.31%,農村市場遠未飽和,市場潛力巨大。中國正處在全面開展建設時期,高速公路、立交橋、鐵路、電網、舊城改造等項目使相關產業及產品有巨大市場需求,特別是三峽工程建設以及北京申奧成功,使基本建設及相關產品的市場空間更大。每年幾百、上千億的物資采購為中國相關企業提供了極大的市場需求。這些物資設備除極少數必須從工業發達國家進口之外,由於運輸成本等原因,主要還得靠就近配套生產。巨大的市場潛力,以及中國企業具有熟悉中國國情,了解國內市場的消費心理,加上中國產品在自己本土具有較強的親和力,使中國企業在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具有較強的優勢和競爭力。
在國外市場中國產品同樣有相當的優勢。從國外市場的需求檔次來看,高檔次商品有市場,而中低檔商品的市場更廣。特別是經濟落後國家和地區,高檔電視、高級音響、數碼相機等高檔商品的需求市場很小,中低檔商品比較受歡迎。即使最發達的美國,大量財富也只集中在少數人手裡。普通人的產品也以物美價廉為主,從清晨的鬧鍾、磅秤、吹風器,到夜晚的桌燈、睡衣、拖鞋,幾乎離不開中國貨。即使像家電這樣的產品,美國人也並不都要價格昂貴的高檔貨。中國家電協會組團對美國家電市場進行調研,普遍感覺家電產品在美國家庭中不是消費的熱點和重點,也不是顯示家庭富有的標志。普通美國人對白色家電的消費觀是實用、方便、便宜,而這恰恰是中國產品的特點。另外,在中亞、南亞和非洲等國家,由於農業現代化程度不高,農業運輸的貨物分散,運輸量小,運距短,並且通路狀況很差,非常歡迎中國的價格低廉、經濟實用的產品。因此,中國產品在國外的市場中也有很大的優勢。
3、國際競爭力優勢
一些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特別是在我國開放較早的一些競爭性行業及企業,他們在長期的市場競爭過程中,已經積累了相當的技術、人才和資本優勢,一些企業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和較強的研發能力,掌握相關產品的關鍵製造技術,品牌已有相當的知名度。個別企業如海爾等企業,通過堅持走國際化經營的思路,使企業發展成為世界級跨國企業集團。海爾集團憑其實力與魄力,選准美國、德國等高度發達國家作為主攻目標,並在美國安營紮寨,建立生產製造基地,打開美國、德國市場,隨即趁勢開拓一般國家的市場。在福布斯雜志的最新統計中,全球白色家電海爾集團綜合實力排到了第6位。目前,海爾已經在世界各地建立起12家海外工廠,56個貿易中心,15個設計中心,營銷網點53000個,產品銷往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海爾的總銷售額為406億元,而出口創匯2.8億美元,按照目前的速度,海爾集團在2003年就能列入世界500強的行列。中興通訊集團最近向南斯拉夫提供價值總額達2.25億美元的GSM移動通訊設備,實現了我國高新技術成套設備出口零的突破。
天津葯業公司通過技術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在原料葯地塞米松市場上取得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90年代初,法國羅素公司等大型跨國公司憑借其強大實力,採用低價戰略搶佔中國市場,天津葯業公司被迫停產。但他們沒有泄氣,而是總結經驗、卧薪嘗膽,經過幾年奮斗,有計劃地實施「高科技加規模經濟」的發展戰略,採用了120多項新工藝,取得了自己的技術專利,很多項目得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重新奪回了質量和價格優勢,不僅使羅素公司及美國、義大利等國公司產品退出了中國市場,還佔領了亞洲60%及全球40%的市場。這些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具有了相當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其產品已被國際市場認可,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即使我們有些行業總體水平目前不如發達國家,但是國際市場的需求是有檔次差別的,任何國家在相關的產品上都有強有弱,有所為有所不為。國際間的產業結構是有分工的,分工的基礎就是比較優勢,即使經濟最發達國家也不能什麼行業都先進,什麼產品都有絕對的優勢和競爭力,在某些領域內我們的企業也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只要我們選准自己的市場定位,就會有自己的市場機會。即使在普通機床、農業機械、工程機械等機械領域,我國的產品在質量、品種、性能和價格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可以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抗衡。國產工程機械的價格普遍低於進口原裝產品,引進技術實行國產化後的主機市場價格,大體相當於同型號進口產品的50%-80%,由國內自行設計、基本用國產零配件生產的產品,其價格僅為同型號進口產品的1/4左右。
4、行業的優勢
大致來說,我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和產品,如紡織服裝、文教體育用品、毛皮羽絨製品等多數紡織輕工行業,以及部分建材產品、部分家電產品、部分機電產品、部分化工產品及部分鋼鐵產品也是有很強的競爭能力的,具有相對的比較優勢。加入世貿組織,短期內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型企業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可以利用國外市場配額和其他非關稅壁壘的消除,使生產這些產品的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些產品大多數已屬於發達國家不生產或很少生產的。
我國的紡織服裝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典型代表,它占我國工業增加值的8%,是中國傳統的支柱產業,是我國38個行業中的第二大行業,又是我國最大的創匯產業。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生產國,纖維加工總量達到了一千萬噸;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出口國,出口額佔世界紡織品出口貿易額的百分之十三,同時,也佔中國商品出口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三。中國紡織品出口在近幾年在產品的結構,出口的附加值等方面也有了較大的進展,中國紡織行業在加入WTO後,中國有相對勞動力和資源的優勢,有比較齊全的行業加工基礎,這些均為中國參與競爭提供了有利條件。
我國的輕工產品在國外受到廣泛歡迎。特別是對已具規模和技術成熟的自行車、玩具、制筆業、文教用品、食品罐頭等行業在國外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我國洗衣機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4%,冰箱佔16%,空調器佔30%,中國家電產品已進入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對美、日、英、德、法等發達國家的年出口額已超過1億美元。中國輕騎摩托車,既銷往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還向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出口。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亞洲國家,中國生產的輕工產品由於「價廉物美」,非常受當地消費者的歡迎。很多產品價格只是當地產品的一半,而且與不少當地產品比起來,更經久耐用。隨著阿富汗反塔利班戰爭結束,阿富汗戰後重建工作將很快進行,恢復正常生活的阿富汗人將會陸續添置日用品,而中國生產的輕工產品成了他們的首選,大到彩電、冰箱,中到自行車、收音機,小到毛巾、肥皂,中國產品在這里都有市場。中國生產的自行車性能價格比在全球遙遙領先,因此中國的自行車成為中國具有相當比較優勢的產品。2000年中國的自行車產量是5000萬輛,其中出口3280萬輛,佔65.6%,中國生產的自行車出口量佔全球自行車貿易量的60%以上。在阿富汗等國家,自行車是他們目前最適用也最急需的消費品,只要他們能消費得起,中國生產的自行車就會成為他們的首選。中國的自行車廠家預測,如果世界局勢穩定,很多自行車廠家明年出口可以增長30%到40%。
5、製造業的優勢
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表明,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石,也是增強國家競爭力的基礎。無論今後科學技術如何發展,製造業將永遠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產業。但21世紀的世界,製造業正進行著一場深刻的戰略性重組,在世界范圍內進行著新一輪製造業資源的優化配置。由於中國的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加之有豐富的土地資源,使很多跨國公司逐步將製造基地移往中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中心。這就為我國的製造業帶來了相當大的比較優勢,而我國的製造業也有一定的基礎。
一是生產能力在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建立了強大的製造業體系,已形成若干領域的製造業基地。我國的鋼鐵、集裝箱、水泥、平板玻璃以及電視機、鍾表的總量已居世界第一位,造船業位居世界前位。我國已經建成門類比較齊全、具有較大規模的製造業體系,產值、利稅、企業數目、職工人數等指標均處於主體地位。
二是掌握了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經過技術改造、引進和自主開發,我國製造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大大縮短,產品總體技術水平有較大提高。我國基礎工業部門80%以上的生產能力是由國內設備提供的,農業裝備幾乎全部由國內提供。我國為電力、石化、冶金、交通等部門的生產的大型成套設備和重要機械產品中,有相當數量達到國外80年代中末期水平。
三是對外開放程度較高。我國的製造業在利用外資和對外貿易方面已居全國領先地位,近20年來,製造業進出口的增長速度,均高於全國出口和進出口總額的增長速度。一些行業的產品如一般機電產品、日用機械等,佔有較大的國際市場份額,製造業產品已成為我國對外出口的支柱產品。
四是企業的規模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我國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加大了重組和整合的力度。即使國際競爭力差的汽車行業,通過兼並重組,從過去的100多家組裝廠組裝100多萬輛汽車的分散狀態集中到目前的13家整車廠,佔到總產量的90%,並將進一步形成上汽、一汽和東風為核心的三大汽車集團,大大提高企業規模經濟和競爭實力。
6、本土化優勢
要進入一個國家的市場,除了要有產品優勢以外,還要充分了解該國的文化和消費習慣。在中國的市場上,我國企業同樣具有相當的比較優勢。中國企業除了感情之外,還最了解中國人的消費水平、特點、購買心理、價值觀與審美觀。一些中國企業提出的「量體裁衣」、「設計思想本土化」的方針,就是基於對我們這方面優勢的認識與把握。
一是中國企業熟悉中國人的口味愛好。洋飲料、洋快餐在中國可以說風行一時,對我們的企業有一定沖擊,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主要是迎合青年人和小孩,廣大中國成人並不都喜歡。而中國的快餐企業經過深刻反思和深化改革,逐漸取得市場優勢。全聚德烤鴨、狗不理包子、蘭州拉麵已開始在快餐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全聚德烤鴨已打出國門,在十幾個國家注冊或開設分店。
中國飲料工業「十強」中的健力寶、娃哈哈、椰樹、樂百氏、露露等產品面對國外品牌的沖擊,通過發揮比較優勢、深入了解中國消費者特點與國外產品展開競爭,並逐漸取得競爭優勢。尤其是我們的年青產品「娃哈哈」和「健力寶」,通過發揮比較優勢勇於與跨國企業同類產品展開競爭。眾所周知,世界第一飲料是「可口可樂」,「可口可樂」與它的同胞兄弟「百事可樂」多年來一直在世界飲料市場上稱王稱霸,在中國市場也佔有重要地位,我國企業與其相比實力上的確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我們的年青產品「娃哈哈」和「健力寶」不畏強手,敢於發揮比較優勢與其競爭。「娃哈哈」在穩定乳酸飲料、純凈水、八寶粥產品的基礎上,進軍可樂型碳酸飲料「非常可樂」,向「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發起了沖擊,短短兩年時間產品已佔全國碳酸飲料市場的10%。很多省份已超過洋可樂的份額。「健力寶」通過發揮自己比較優勢,找准自己的市場定位,不但勇於在家門口與「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並且敢於西渡太平洋殺入美國本土,並通過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策略,逐步站穩腳跟,並向北美、拉美、東歐、南歐和東南亞市場進軍。在美國超市,美國可口可樂由於受到來自中國名牌飲料的競爭壓力,不得不開始降價。
二是中國企業熟悉中國人的文化底蘊。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中華文化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的服裝服飾強調古樸、典雅,崇尚自然、和諧,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款式、造型、風采,非但深受國人歡迎,也贏得了海外消費者的青睞,在國際服裝市場上作為一種流派呈現在世人面前。
中國的化妝品市場是相當大的,全球知名公司寶潔公司和聯合利華紛紛前來搶攤設點。跨國公司規范的經營,先進的管理方式、全球標准化的產品特色和鋪天蓋地的廣告促銷,短短幾年席捲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主要產品飄柔、潘婷、海飛絲、舒膚佳、汰漬、玉蘭油等中國老百姓沒有幾個不知道的。上海家化針對跨國公司的挑戰,充分發揮企業對本土文化和當地市場非常了解的優勢,把目標對准了長期青睞傳統產品的消費者,把中葯材治療的作用引入化妝品中,圍繞自己的名牌產品「六神丸」開發出「六神花露水」,有提神醒腦、祛痱止癢的特殊功效,產品上市後很快獲得了60%的市場佔有率,隨後推出的「六神沐浴露」也非常受市場歡迎。
三是中國傳統習慣使我國相關行業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如中醫葯行業在中國和世界市場具有獨特的優勢。中國的中醫葯有幾千年的優良傳統,「有病吃中葯,保健吃中國補品」已成為很多中國人的傳統習慣。盡管西醫西葯具有診斷精確、療效快的特點,也被很多中國人接受。但是由於西醫設備和西葯價格昂貴,再加西葯主要是化學合成品,副作用大,引起許多葯物源性疾病,所以不僅在中國中醫中葯受到重視,連一向歧視中醫中葯的美國,也在大力開展以天然療法為特點的中醫葯的研究。因此,以中醫為基礎的我國中醫葯產業大有發展前景。
四是中國農村市場特點決定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中國有近十億的農民,是相當大的消費群體。國內外很多企業已經看好中國的農村市場,開拓市場的重點也著眼於啟動中國農村市場。與外國企業相比,我們自己更了解中國農村市場的特點。中國農村由於受經濟基礎和文化水平的限制,更需要價廉、耐用、操作簡便的產品。還有很多農村地區電壓不穩定,交通不便,山區地形地貌變化大,對於一些精確度高、功能多、操作復雜、電壓要求穩定的進口設備和家電,很不適應,更歡迎功能簡單、操作方便、電壓適應性強、維修容易、價格便宜的中國產品。
❸ 現在做外貿有什麼優勢
外貿的優勢:
1 首先,避開了在國內同行競爭太大的壓力,不過現在外貿的企業業開始變得多起來,這一優勢也在逐漸下降。
2 其次,開拓了新市場,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注入新鮮的血液,無疑外貿刺激到了這一點。
3 如果你有自己的品牌,那麼外貿的開展可以說是一次海外的廣告宣傳。
4 屋以稀為貴,中國地大物博,無論從材料和人工來看,都比較低,這也是發展中國家的一個體現。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根本不讓自己國家有污染性企業存在,所以需要進口,所以外貿的利潤是非常的雄厚的。
5 同時,外貿出口,可以獲得政府的補貼,3%--17%不等,因企業的產品補貼。除極少數不可再生資源的產品例外。
❹ 學習國際貿易實務有哪些優勢
國際貿易實務通俗的說就是國際貿易應用,也就是把理論變為實踐。 現在來說就業形勢比較嚴峻;
1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英語要求頗高,一般為英語六級以上水平,口語要好,表達流利。
2在性別上,也有職業差異,而大部分有性別限制的公司對女性應聘者的限制較多,換言之,女生在應聘時可能會比男同學遇到更多的問題與壓力。
3本科生的競爭壓力過大,與其競爭職位的有高中生、大專生、研究生甚至歸國的留學人員。這些人的湧入無形中對本科生就業造成沖擊。
4普通學校畢業生與重點大學畢業生的差別,前者確實在一些硬性條件上低於後者,用人單位更熱衷於對後者的招聘。
5不盡然的是,企業更注重應聘者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內在素質及工作經驗。 再加上現在國際形勢也不好,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導致很多外貿企業不景氣。
❺ 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的優點缺點是什麼
電子商務的優點:
(1) 市場全球化。凡是能夠上網的人,都將被包容在一個市場中,有可能成為上網企業的客戶。
(2) 交易的快捷化。電子商務能在世界各地瞬間完成傳遞與計算機自動處理,而且無須人員干預,加快了交易速度。
(3) 交易虛擬化。通過以互聯網為代表的計算機互聯網路進行的貿易,雙方從開始洽談、簽約到訂貨、支付等,無須當面進行,均通過計算機互聯網路完成,整個交易完全虛擬化。
(4) 成本低廉化。由於通過網路進行商務活動,信息成本低,足不出戶,可節省交通費,且減少了中介費用,因此整個活動成本大大降低。
(5) 交易透明化。電子商務中的雙方的洽談、簽約,以及貨款的支付、交貨的通知等整個交易過程都在電子屏幕上顯示,因此顯得比較透明。
(6) 交易標准化。電子商務的操作要求按統一的標准進行。
(7) 交易連續化。國際互聯網的網頁,可以實現24小時的服務。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時候向網上企業查詢信息,尋找問題的答案。企業的網址成為永久性的地址,為全球的用戶提供不間斷的信息源。
電子商務的缺點:
(1) 網路自身有局限性
(2) 搜索功能不夠完善
(3) 用戶消費觀念跟不上
(4) 交易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❻ 國際貿易的優缺點
一、國際生產網路研究的文獻回顧和評述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國際經濟學家認識到產業內貿易大量存在、相同要素稟賦的國家之間的貿易大量存在,而這種貿易模式是傳統貿易理論所無法解釋的,因而激發了經濟學家對貿易理論的重新探索,並最終產生了以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差別產品為基礎的新貿易理論。國際生產網路是與產業間分工和產業內分工不同的新的分工模式。國際生產網路則有如下3個特點:一是幾個國家參與同一種最終產品的生產;二是在生產過程中,中間投入品按工序在國家之間流轉,中間品的貿易成為這種分工模式的一大特點;三是跨國生產活動,有時候由一個廠商在不同國家投資設廠完成,有時候由不同的廠商共同參與完成。
現在國際生產網路這一新的生產、分工與貿易模式又已經激發了國際貿易理論的研究熱潮。不僅許多在國際貿易理論領域享有盛譽的經濟學者在進行探索,而且也吸引了很多剛剛加入研究隊伍的新生力量。這是目前國際貿易研究領域最活躍的主題。我國是國際生產網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對這一領域的關注和研究還太少。姚枝仲的《國際生產與分工網路:理論與問題》總結了已有的對於國際生產網路這種新的分工模式進行描述和度量的文獻;介紹了其主要的度量方法和度量結果,以及各種度量方法的優缺點;著重指出了目前的分工形態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國際貿易;並指出要理解這一新的分工模式需要解釋的主要問題;還對已有的理論進展和與理論有關的經驗研究進行評述;同時探討了需要進一步理解的問題,以及這個領域未來的主要研究方向。從國際分工和生產網路的角度分析中國在其中的地位,以及這種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本學科關注的另一個問題。宋泓的《國際產業分工格局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分析了國際生產網路發展對中國經濟發展所提供的機遇與挑戰。
二、國際收支失衡及其影響、中國貿易不平衡的性質、內涵以及特點
姚枝仲、齊俊研的《全球國際收支失衡及其變化趨勢》以及姚枝仲的《全球國際收支失衡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兩篇論文重點討論了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內在穩定性和不可持續性,失衡的變動趨勢和可能的調整方向,以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文章認為,提高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以改善國內資源配置效率為目標調整對外經濟政策,是我國應對國際壓力、克服外部不平衡以及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最佳選擇。姚枝仲、劉仕國的《中國的國民對外貿易差額》,從所有權角度分析了國民貿易的含義,提出了國民貿易統計的一個嚴格的核算方法,並粗略估算了中國的國民對外貿易額,揭示了現有的海關統計難以顯示的許多事實。
宋泓的《美國的霸權地位與中美經貿關系》,從以美國為核心的國際經濟體系出發,指出,歷史地看,美國實際上從70年代開始在推行一種有意識的擴大和維持國際貿易逆差的戰略,並逐步建立起美元—美國政府債券等為主導的國際經濟體制。因此,「對本國的巨額貿易逆差和赤字」作為分析國際失衡以及中國貿易不平衡的一個預設的前提是不存在的。李向陽的《全球經濟失衡與中國》則從規范的宏觀經濟框架出發系統分析了全球經濟失衡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三、加入WTO後,尤其是「入世」過渡期結束以後的進口管理體制以及服務貿易管理體制的研究
隨著我國出口的快速增長,原有國際貿易利益格局發生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部分國家濫用「特保調查」等針對中國的歧視性做法,導致我出口商品遭遇各類摩擦和壁壘不斷增多。當前我可採取的反制措施較少,反制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性有待提高。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建立新的符合WTO規則的進口管理體系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大戰略議題。
2006年,社科院世經政所承擔「中國進口風險防範管理體系」課題,旨在深入研究WTO後過渡期中,即「十一五」期間我國的進口管理體系。在我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情況下,根據WTO一般例外條款和外貿法第十六條等有關法律規定,針對可能對環境保護、消費者健康、幼稚產業發展、農牧漁業發展等造成不利影響的進口風險,建立公開、透明、有效的防範和管理制度,充實、完善現有進口管理體系,該課題的實施和完成將對我國新型進口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起到很好的指導和參考作用。
社科院世經政所科承擔的「國際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課題,為我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發揮了非常重要的指導和參考作用,其研究報告是我國國內第一份系統研究國際服務貿易管理體制的報告。該研究報告對WTO、美國、加拿大、歐盟、英國、日本、中國香港等國際組織、主要服務貿易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管理體製做了詳盡的分析和研究,填補了該項研究的空白。該課題不僅研究了上述國家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還對這些國家有關服務貿易的法律法規、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方法以及採用的服務貿易統計方法等都做了詳細的闡述,這對完善我國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促進服務業的發展以及完善我國的服務貿易統計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新一輪談判進展、影響和前景的分析
對WTO爭端解決機制的研究。田豐的《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效率》從對WTO成員違反協定行為的預防作用、WTO成員使用爭端解決機制的成本、爭端的早期解決情況、專家小組/上訴機構裁決的公正性和爭端的政策效果等5個方面對WTO爭端解決機制的運行效率進行了全面的考察。結果顯示,與關貿總協定(GATT)時期相比,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效率總體上有所提高,但是並沒有改變缺乏實施能力的舊有缺陷;在實際操作中,改革並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目標;而且改革帶來的收益也沒有被所有WTO成員平等分享。
田豐的《從WTO爭端解決機制角度分析多邊貿易體系和區域經濟組織的互動》則從WTO爭端解決機制這一視角出發,對多邊貿易體系和區域經濟組織的互動關系進行了分析。該文認為,多邊爭端解決機制缺乏直接實施能力這一特性導致小國試圖通過組成或進入區域經濟組織來提高解決爭端時的討價還價能力。而區域經濟組織的發展以及其內部爭端解決機制的建立造成了與多邊貿易機構的司法管轄權重疊問題,為GATT/WTO成員解決相互間的貿易摩擦提供了選擇法庭以獲得最有利裁決的機會。
李向陽《國際規則的形成機制》專門分析了國際規則的形成機制。作者從國際經濟規則的外部性與非中性出發,分析了規則制定權的收益來源、一國對規則制定過程影響力的決定因素以及規則形成的具體機制,從而得出一個基本結論,即作為全球化時代的霸主,美國仍然主導著國際經濟規則的制定過程,並從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❼ 國際貿易支付方式有哪些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1)TT
TT就是電匯,基本沒什麼風險,例如T/T30/70 ,做貨之前打30%定金,70%付款發貨。0 風險
2) 信用證
a)即期信用證 : 也沒什麼風險,只要開證行信譽可以,就沒什麼問題。
b)30天信用證 :手續費,可能會因為匯率波動手電筒損失,問題也不大。
c)90天信用證 : 時間有點久了,收匯時間有點長,等錢的過程比較糾結,匯率損失時一方面,
萬一想押匯還得付錢。
d)120天信用證: 太久了,你內心足夠強大,價格夠好願意做,不管你願不願意,反正我是不願
意。要知道120的信用證,賬期30天,客人萬一再給你拖一下,半年才收到錢
,這些錢你干什麼不行,壓在客人那不合算,除非利潤很高,那你可以試下。
3)DP :付款買單,感覺和即期信用證有點像,只是銀行只是傳個話,並不負責任(信用證銀行是負責任的,當然你給的服務費也多。)
4)DA :承諾買單,只要你客人給銀行一個承諾,銀行就會把單子給他,風險么,當然是有的,熟客都要考慮下,更不要說生客了,不管你做不做,反正我是不做,哈哈!
❽ 什麼是國際貿易理論中的比較優勢說
比較優勢理論由大衛·李嘉圖在其代表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提出,又稱為比較成本貿易理論。如果一個國家在本國生產一種產品的機會成本低於在其他國家生產該種產品的機會成本,則這個國家在生產該種產品上就擁有比較優勢。假定貿易中只有兩個國家和兩種商品(X與Y商品),兩國在生產中使用相同的技術,商品與要素市場都是完全競爭的,不考慮交易費用和運輸費用,沒有關稅或影響國際貿易自由進行的其他壁壘。兩國資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貿易是平衡的。
❾ 為什麼美國在國際貿易中占據優勢地位
1.首先美國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也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基本上全球的東西都出口到美國去,像中國一年出口美國5000多億美元,所以美國直接就決定了別的國家的經濟
2.還有是美元霸權,美元基本上是匯率最穩定升值的貨幣,基本上全都大部分貿易結算都是以美元來結算的,所以全球都希望能多賺點美元來做外匯儲備
3.還有美國基本上掌控著全球的核心技術,所以大部分國家只能高價向美國購買這些技術的產品,向其出口廉價的產品,美國掌控著全球的經濟命脈。
❿ 國際貿易專業優勢是什麼
不建議你考研,國際貿易專業的對英語要求比較高,最少是6級,而且要求口語流利,你可專以去考屬一些資格的證書,像報關員證,他一般要求有工作經歷,更注重工作的是能力,需要的是實踐的操作,而不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其研考增加你的學歷,不如去工作中增加實踐能力,也可以在工作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來考研,在職研究生就是針對在職人員考研的渠道。如果一定要考研,可能往經濟或金融上面考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