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當前中美貿易摩擦體現出哪些國際經濟舊秩序的消極影響
主要體現經濟全球化是發達國家主導的,發達國家掌握著游戲規則,同時通過各回種經濟優勢,發到貿答易制裁,搞貿易保護主義。當前各國經濟景氣的不均衡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貿易利益的兩極化趨勢、政治經濟制度的對撞等因素都使得貿易摩擦的數量不斷擴大,領域和范圍日漸廣泛,使得全球經濟進入了所謂的「摩擦經濟時代」。作為世界上的貿易大國,中國和美國也不例外,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也日益成為一種常態。
Ⅱ 如何從國際政治格局看中美貿易摩擦
如果從國際政治格局看,中美貌一摩擦,中美貿易摩擦的話,還是要從不同的方面,每個方面來進行相對應的查看,相對的選擇一下
Ⅲ 中美貿易摩擦對國際物流發展的影響
中美貿易糾來紛包括多哈談判自美對中輪胎特保等這些都是中美經濟的反應突出兩國經貿緊密加深利益沖突加大但雙方的問題只在經濟層面沒有上升到政治層面解決辦法只能通過經濟合作進一步加強來平衡利弊創造雙贏經濟局面他們沒有實質影響
Ⅳ 急!急!急!我最近在寫論文,題目是:淺析中美貿易摩擦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可是我不會寫文獻綜述!
四、應對措施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大致了解知識產權糾紛的特點和成因,而對於中國政府和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據其成因和特點,對症下葯,及時有效的避免和化解知識產權糾紛,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保障自己的應得利益。
1、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發展戰略
中國只有政府將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納入法律法規,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建立和實施知識產權的發展、競爭和保護戰略,中國才有可能在國際貿易摩擦中由被動轉為主動,由劣勢轉為優勢。資料顯示,美國出口額的一半以上來自於知識產權產業,經濟增長的40%來源於知識產權產業,1800萬美國人從事知識產權產業。美國的知識產權價值5萬億美元,約佔美國GDP的一半。而在中國,知識產權對GDP的貢獻並不是很明顯。
政府要通過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鼓勵企業對新技術新產品進行專利戰略研究,協助企業建立相關技術領域的中外專利信息平台,指導企業建立知識產權工作考核評價指標;另外政府還要積極研究和制定與知識產權有關的稅收政策、金融政策、貿易政策、科技政策、教育政策等,以擴大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產品出口。
2、企業要進行積極有效的應訴
當企業遭受「337條款」調查時,要勇於面對,積極應戰。
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經濟、貿易大國,中國也開始面臨國際貿易摩擦的高發期,其中美國與我國貿易摩擦的數量和頻率均居世界首位。本文認為應以一種理性的心態去對待中美貿易摩擦:在把它看成是國際政治、經濟發展「常態」的同時,更要用符合WTO規則和國際慣例的措施來最大限度地維護我國的貿易利益,最大限度地減少貿易摩擦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各種消極和負面影響。本文結構安排為五章。第一章著重論述中美經貿關系發展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首先指出中美雙邊經貿關系能否良好發展對兩國經濟增長甚至整個世界經濟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然後對中美目前主要貿易摩擦領域及產生貿易摩擦的原因做了總體闡述。後四章分別對中美貿易不平衡、反傾銷、紡織品貿易、知識產權這四個重要貿易摩擦領域的主要問題作出了詳細闡述:分析了諸多貿易摩擦與爭端產生的深層次原因,並分別指出了對我們的一些啟示和對策。第二章針對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著重從轉口、加工貿易兩個方面分
關鍵字:中美貿易 貿易不平衡 反傾銷 配額 知識產權 貿易摩擦 貿易問題 摩擦問題 知識產權戰略 主要成績 保護工作 對策 企業認證 紡織品出口 前瞻性研究 後配額 入世 中美紡織品 應對之策 三個層面 行業協會 政府 對華反傾銷 爭端 國內政治 統計數字
Ⅳ 國際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
一、引言
進入到21世紀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迅猛,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在這種背景下,一些西方國家出於各種目的,試圖通過貿易摩擦來遏制我國的發展。其中,美國就是我國最習以為常的貿易爭端國。進入到2018年,美國跟我國的貿易摩擦不斷,不僅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給我國的政治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本文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進行分析,對未來中美貿易摩擦的走向進行分析。
二、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
(一)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特朗普在2018年對中國進口商品設置的關稅壁壘以及貿易投資限制對我國的經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今年第一次提高關稅的商品價值就達到了600億美元,這也是歷史上美國單筆最大的貿易制裁。美國採取了一系列的貿易限制手段對我國產晶元、製造業、機電行業發展是存在明顯的負面影響的。
(二)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
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股市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A股的影響最大。今年3月份和4月份連續多天股市明顯下滑,貿易戰的開始會讓股民對股市產生一定的悲觀情緒。但是總的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股市的影響有限。在貿易摩擦爆發之後,國內一些上市公司紛紛公布了貿易戰對本公司業務可能的影響,總的來看,大部分企業不會受到相關政策波動的干擾,但是個別高新技術企業會受到沖擊。
(三)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
中美近期頻繁的貿易摩擦會使得我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減少,但是由於一帶一路倡議的布局,總體來說我國對外投資受到的影響並不會產生多大的波動。我國政府在近期的中美貿易摩擦開始時,就已經宣布我國將繼續擴大開放,在這一措施下,我國對外投資在短時間內不會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
(四)對居民生活和社會生產的影響
中美貿易摩擦不僅對國家會產生影響,對於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產也會產生影響。比如,很多中國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會選購一些進口的商品,而貿易戰的開始則會導致進口商品的價格提高,從而導致一些老百姓的生活成本變高。而且由於貿易摩擦導致的股市的波動,也會對一些居民的投資收益產生影響。
三、中美貿易摩擦的走向分析
(一)政治特徵愈發明顯
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政治特徵越來越明顯。進入到21世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對外貿易日漸頻繁,加上國際競爭力日益提升,很多國家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一些壓力。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危機爆發之後認識到了合作共贏的重要性,在這種和平與發展理念的影響下,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政治色彩越來越濃厚。從整體上來說,中美貿易是日漸平穩的,但是雙方,政治層面的摩擦必然會體現在貿易方面。
(二)貿易摩擦形式更加多元化
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形式多種多樣。在以往,美國主要以反傾銷手段來跟中國進行貿易爭端。近年來,美國開始變換貿易摩擦的形式,不單單在使用反傾銷手段,還會使用產品技術指標等手段,以產品技術超出指標范圍為由來限制產品入境。而且從2018年美國採取的相關措施來看,美國還採取增加進口稅率、嚴格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標准等措施來開展貿易爭端。
(三)貿易摩擦領域不斷擴大
貿易摩擦領域不斷擴大主要體現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不僅僅集中在貿易領域,在服務領域、匯率領域中也開始涉及到。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中國長期擁有美國大量的國債,為了轉嫁自己的經濟危機,美國長期以來試圖逼迫人民幣升值,提高人民幣匯率,這也造成了兩國經濟之間更大的矛盾。而且從服務業的角度來說,我國服務業當前的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服務產業結構也正在優化升級中,但是美國的服務行業已經相對完善,這必然會對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形成打壓之勢。
(四)摩擦程度不斷緩和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日益密切。無論是從國際關系還是從經濟利益的角度來看,貿易摩擦都必將不斷緩和。尤其是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後,很多發達國家都已經認識到了加強經濟合作的重要性,所以在這種背景下,未來中美貿易摩擦也必然成緩和之勢。
結論
通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到,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的經濟、資本市場、中國對外投資、對居民的生產生活都會產生影響。從未來來看,中美貿易摩擦未來的政治特徵愈發明顯、貿易摩擦形式更加多元化、貿易摩擦領域不斷擴大、摩擦程度不斷緩和。考慮到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環境,中美貿易摩擦雖然一定是一種常態,這要求我國要積極採取措施加以應對,將貿易摩擦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Ⅵ 貿易沖突的實質是什麼,中美貿易摩擦將長期存在。
貿易沖突的實質歸納為:因一方某些進口激增或者進口限制引起的微觀經濟摩擦,雙方貿易不平衡導致的宏觀經濟摩擦,與國際投資有關的投資摩擦,因雙方貿易制度不同引發的摩擦,因為技術性貿易壁壘引起的技術摩擦。
實際上,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貿易摩擦在所難免。我國是發展中的大國,市場經濟制度還不完善,政治制度、美國文化傳統和中國都有很大的差異,出現一些貿易摩擦屬於正常現象。中美貿易摩擦主要是以微觀經濟摩擦為主,但還會擴大到其他領域。
2003年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已經是宏觀經濟摩擦,而且一直持續到現在。正如「入世」並沒有減少中美貿易摩擦一樣,「入世」也難以保證中國不會面臨或多或少限制。未來的中美貿易可能擴展到包括勞動標准、補貼、衛生檢驗標准、安全問題、貿易不平等多領域中。
(6)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國際貿易環境擴展閱讀:
政府處理對策
把握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經濟與貿易發展戰略,按照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增長模式,在處理外需和內需的關繫上,採取更加均衡的戰略。政府要積極參與國際談判,在貿易壁壘制定的標准和規則方面,中國要有一席之地。
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融入WTO多邊貿易體制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中,我們應加快制度的調整和創新,盡快建立符合WTO規則的、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消除可能誘發國際貿易摩擦的制度因素。
建立貿易摩擦預警機制,政府有關部門應實時跟蹤一些產品的出口貿易情況,防止可能爆發的貿易摩擦。
Ⅶ 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理論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之下,我們應該如何進一步加強對外貿易和經濟全球化
經濟是個自然過程好不好?不是你要經濟往哪走就往哪走的,那樣只會製造災難的。
對於貿易摩擦,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一家人還天天吵架呢!有啥好奇怪的呢?
Ⅷ 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歷史及原因分析雙邊關系對國際營銷影響
縱觀30多年中美貿易的發展歷程,中美貿易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甚至是一波三折。中國和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發達國家,既互為重要的貿易與投資夥伴,又對全球經濟化和貿易自由化進程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由於中美貿易的迅速增長和貿易不平衡的加劇,中美貿易摩擦也愈演愈烈,嚴重阻礙了中美貿易的正常開展,並成為當前中國出口貿易中一個重要問題。鑒於中美貿易對我國整個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溫並呈現出長期性,頻繁性,復雜性的特點,因此對中美貿易及其經濟效應進行研究有助於深刻認識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造成的影響,並對促進中美品貿易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美國是我國最大貿易對象國,我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也很高。中美貿易的發展和中美貿易摩擦的頻繁發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基本情況和對外貿易國際環境的基本動向。近年來,中美易摩擦不斷升溫,由於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日趨明顯和美國對外貿易赤字規模不斷擴大,美國不斷對我國政府施壓,要求我國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和推動人民幣升值;為抑制我國部分產品對其出口的快速增長,美國先後對彩電、紡織品、鑄鐵鋼管、木製傢具採取了設限和反傾銷措施;另外還以我國履行「入世」承諾進展緩慢、保護知識產權不力等為理由,批評我國的貿易政策,要求我國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
正確地分析中美貿易關系發展和貿易摩擦的實質,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而且對我國合理制定對外開放政策和有效解決對外經濟摩擦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美兩國分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兩國貿易發展出現不平衡具有某種程度上的必然性。這種必然性既是由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本身經濟的發展特點決定的,也是由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分工所決定的。由於國際貿易是國際分工的外在表現,是各國資源在世界范圍內的重新配置方式,所以必須結合中美兩國各自的整體經濟狀況以及在國際分工格局中地位的動態變化來考察這種貿易不平衡關系。然而,美國卻以種種借口對中國的出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在反傾銷、保障措施和特別保障措施、反補貼、技術貿易壁壘、知識產權等方面造成中美之間的嚴重分歧和貿易摩擦。
本文對中美貿易摩擦進行系統闡述。首先通過中美貿易額的歷年統計對目前中美貿易關系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現狀進行分析,其中中美貿易嚴重不平衡問題成為焦點所在,進而總結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摩擦的特點,主要集中在反傾銷,特保調查和「337條款」調查以及技術性貿易壁壘等幾個方面,使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加劇,嚴重阻礙雙方的貿易發展。而後對發生貿易摩擦的原因進行綜合分析研究,中美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1)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跨國公司帶來的影響,2)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趨勢,3)政治因素包括美國選舉以及美國利益集團的壓力,4)中國出口商品外貿依存度過大,5)中國企業對貿易摩擦的應對能力不強。在認識到貿易摩擦對中美兩國乃至整個世界經濟的不利影響的同時,也要一分為二的看待貿易摩擦,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1)積極的影響在於能夠加速我國產品的結構升級,有利於培養我國的競爭優勢產業,有利於推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也有利於我國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2)消極的影響在於破壞了中美雙邊的正常經貿關系,也擴大了美國的「中國經濟威脅論」,使得中美貿易摩擦逐漸出現政治化傾向,同時美國要求對中國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對中國產品的出口不利。最後,文章對中國方面應對貿易摩擦提出了若干對策建議,即應結合發揮政府、行業、企業三方的作用積極應對;政府方面要積極通過雙邊對話磋商解決,並培養貿易談判專家,利用WTO規則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使其與國際接軌,同時也要重視跨國公司的作用;行業方面也要不斷完善相關行業標准以幫助國內企業減少發生技術性貿易壁壘情況,行業間也要加強自律互律制度的建設,並建立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和在海外建立貿易壁壘的預警機制,從而對貿易摩擦的預防以及盡早解決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企業也要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品市場多樣化,以實現生產國際化並拓展多元化市場,規避貿易壁壘給企業帶來的損害,也減少我國外貿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從而減少美國對中國的約束力。
現在,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特別是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以及中國經濟發展自身存在的問題都深化了中美貿易摩擦。中美貿易摩擦無論對中國還是美國都會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因此在正確積極面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基礎上,通過對貿易結構的調整,和相關機制的正確認識有助於我們處理好中美貿易關系。同時也要加強中美兩國政府及相關貿易部門的及時溝通協調,積極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盡可能降低兩國貿易摩擦發生的頻率,弱化貿易擦帶來的不利影響,推動兩國經濟貿易順利健康的發展,進而改善兩國雙邊貿易關系。
Ⅸ 中美貿易摩擦給我國外貿企業的經營帶來哪些啟示
意外著美國不再是一個原先自由貿易的倡導者,而會不斷封閉,回到保守的立場上,外貿要逐漸像其它市場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