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2006年我國的國際貿易結構特點

2006年我國的國際貿易結構特點

發布時間:2021-01-20 04:06:40

㈠ 有誰知道2006年-2010年我國的國際服務貿易總出口額,旅遊出口額,旅遊服務貿易出口額,[email protected]

加入世界貿易組抄織後,中國服務貿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規模迅速擴大,結構逐步優化,排名也進入世界前列。旅遊、運輸等領域的服務貿易增勢平穩,建築、通訊、保險、金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等領域的跨境服務以及承接服務外包快速增長。2001年至2010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不含政府服務)從719億美元增加到3624億美元,增長了4倍多。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在世界服務貿易出口中的比重從2.4%提高到4.6%,2010年達1702億美元,從世界第12位上升到第4位;服務貿易進口比重從2.6%提高到5.5%,2010年達1922億美元,從世界第10位上升到第3位。

更多信息,建議查閱中國商務年鑒。

㈡ 材料一:2006年—2011年我國對外貿易情況(單位:億美元) 註:外貿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為20

(1)①材料一反映了2006年-2011年,我國的貨物進口額和出口額整體上呈現上升趨勢,由於受專2008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屬影響,2009年與2008年相比有所下滑。②我國的貨物出口額都大於進口額(或答我國對外貿易處於貿易順差地位),表明我國在對外貿易中處於有利地位。③外貿對我國經濟的貢獻率還低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2)①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觀,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②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增加外貿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④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努力創造自主品牌。⑤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⑥加強國家宏觀調控,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調節經濟發展。

㈢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2006—2011年我國對外貿易情況(單位:億美元) 註:外貿對中國經濟的貢獻

(1)①材料一反映了2006-2011年,我國的貨物進口額和出口額整體上呈現上升趨勢,由於受2008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與2008年相比有所下滑。
②我國的貨物出口額大於進口額(或答我國對外貿易處於貿易順差地位),表明我國在對外貿易中處於有利地位。③外貿對我國經濟的貢獻率還低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2)①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②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增加外貿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
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
④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努力創造自主品牌。
⑤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或答「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
⑥加強國家宏觀調控,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調節經濟發展。(每點2分,答到其中四點即可得8分)

㈣ 2006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和外匯儲備世界排名是

2006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1.76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和德國的全球第三大貿易國。
2006年我國外匯儲備余額一萬多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一.

㈤ 2004年到2006年中國每年的進出口貿易額是多少,其中對美是多少

2004年1-12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11547.4億美元,同比增長.7%,其中:出口5933.6億美元,增長35.4%;進口5613.8億美元,增長36.0%;進出口順差319.8億美元,增長25.6%。
2004年對美國 進出口總額16,962,624美元 出口12,494,766美元 進口4,467,858萬美元

2005年1-12月全國實現進出口總值14221.2億美元,同比增長23.2%,其中:出口7620億美元,增長28.4%;進口6601.2億美元,增長17.6%;進出口順差1018.8億美元,增長217.4%。
2005年對美國 進出口總額21,162,595萬美元 出口16,289,965萬美元 進口4,872,630萬美元

2006年1-12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17606.9億美元,同比增長23.8%,其中:出口9690.8億美元,增長27.2%;進口7916.1億美元,增長20%;進出口順差1774.7億美元,增長74%。
2006年對美國 進出口總額26,268,050萬美元 出口20,347,198萬美元 進口5,920,853萬美元

2007年1-12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21738.3億美元,同比增長23.5%,其中:出口12180.2億美元,增長25.7%;進口9558.2億美元,增長20.8%。
2007年對美國 進出口總額30,208,271萬美元 出口23,270,398萬美元 進口6,937,874萬美元

以上數據源自商務部網站,網友 cosa 整理。

㈥ 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

一、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狀況
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保持快速增長,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為國民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進出口規模持續增長,貿易順差繼續增加
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延續了2002年以來快速增長的態勢,全年進出口總額達14221.2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23.2%,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增長了2倍。由於世界經濟穩步增長、國際市場需求旺盛,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出口額7620億美元,增長28.4%。隨著宏觀調控措施效果的逐步顯現,國內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得到抑制,進口增速明顯放緩,全年進口額6601.2億美元,增長17.6%,增幅低於2004年18.4個百分點。雖然順差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不高,為7.2%,但順差規模仍然達到1018.8億美元,比2004年增加698億美元。
(二)加工貿易增速繼續保持強勁,一般貿易進口增速下滑
2005年,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6905.1億美元,增長25.6%。其中,出口4164.8億美元,增長27.0%;進口2740.3億美元,增長23.6%。加工貿易國內增值率達到52%,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一般貿易進出口額5948.1億美元,增長21%。其中,出口3150.9億美元,增長29.3%,自2001年以來首次高於出口總體增幅;進口2797.2億美元,增長12.7%,增幅比上年回落19.5個百分點。由於進口增長放緩,一般貿易在連續兩年的逆差後,出現了353.7億美元的順差。
(三)民營企業進出口比重繼續上升,外資企業進出口平穩增長
2005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2243.9億美元,增長38.9%,占進出口總額的15.8%。其中出口1489.8億美元,增長47.3%,占總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17%上升到19.6%;進口754.1億美元,增長24.8%。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額達到8317.2億美元,增長25.4%,占進出口總額的58.5%。其中出口4442.1億美元,增長31.2%,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由上年的57.1%提高到58.3%;進口3875.1億美元,增長19.4%,增幅比上年回落20.6個百分點。
(四)進出口商品結構有所改善,「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回落
2005年,我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快速增長,機電產品進出口額達7771.3億美元,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額達4159.6億美元,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達到54.6%和29.2%,比2000年分別提高10.7和10.3個百分點。其中,機電產品出口4267.5億美元,增長32%;進口3503.8億美元,增長16%。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182.5億美元,增長31.8%,進口1977.1億美元,增長22.5%,占進口總額的比重達到30%。通過採取禁止加工貿易、下調出口退稅率、徵收出口關稅等措施,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商品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抑制。其中,未鍛軋鋁出口量由上半年的增長21.5%轉為下降21.7%;鋼坯及粗鍛件出口量增幅由上半年的2.6倍回落到16.7%;鋼材出口量增幅由1.5倍回落到44.2%。中歐、中美分別達成紡織品貿易協議,改善了紡織品貿易環境,全年紡織品出口1150.1億美元,增長20.9%。
(五)與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全面增長,中日貿易增幅回落較大
2005年,中歐、中美貿易額雙雙突破2000億美元,分別達到2173.1億美元和2116.3億美元,分別增長22.6%和24.8%。其中,對歐美出口分別增長34.1%和30.4%,自歐美進口分別增長5%和9.1%,對歐美貿易順差分別達到701.2億美元和1141.7億美元。中日貿易額1844.1億美元,僅增長9.9%,比2004年回落了15.8個百分點,與中歐、中美雙邊貿易的差距拉大。中國與俄羅斯、韓國、東盟等周邊地區的貿易額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增幅分別達到37.1%、24.3%和23.1%。中國與非洲、拉美貿易發展迅速,中非貿易額增長34.9%,增幅居各大洲之首;中國與拉美貿易額增長26.1%,高於進出口總體增幅2.9個百分點。
二、2006年一季度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
2006年一季度,我國對外貿易保持了快速發展的態勢。進出口總額達到3713億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25.8%。進出口結構有所改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主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均保持較快增長,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進一步下降。
(一)出口增速有所回落,進口增速有所回升
2006年一季度,我國出口額達到1973億美元,同比增長26.6%,增幅回落8.3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增長24.4%,增幅回落17.9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出口增長27.3%,增幅回落2.3個百分點。進口額1740億美元,增長24.8%,增幅回升12.6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貿易進口增長22.3%,回升18.5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口增長26.5%,回升4.5個百分點。
(二)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加快,「兩高一資」產品出口進一步下降
2006年一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1145.8億美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92.7億美元,分別增長34.2%和35.8%,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達58.1%和30%,同比提高3.3和2個百分點。集成電路、手持無線電話機、筆記本電腦等產品出口均實現了較快增長。機電產品進口937.3億美元,高新技術產品進口537.3億美元,分別增長30.8%和33.2%,分別加快21和12.8個百分點。汽車和飛機進口額分別增長1.1倍和2.1倍。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進一步下降,鋼坯及粗鍛件出口量下降68.6%,未鍛軋鋁下降23.9%,焦炭下降23.4%,煤下降16.4%,成品油下降6%。
(三)對日出口回落較大,自歐美日進口全面回升。
2006年一季度,中歐、中美、中日雙邊貿易額分別達到571.1億美元、556.2億美元和459.7億美元,分別增長21.1%、27.6%和11.6%。中國對歐美出口穩定增長,增幅分別達到20.8%和29.5%;對日本出口僅增長9.2%,低於2005年同期13.6個百分點。中國自歐盟、日本進口分別增長21.5%和13.6%,增幅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18.1和9.6個百分點;中國自美國進口則由上年同期的下降2.1%轉為增長21.8%。中國與韓國、東盟、台灣地區、俄羅斯等其他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額增幅均超過20%,增幅分別為20.2%、25.7%、24.2%和29.4%。
(四)國有企業出口增速持續回落,外資和民營企業進出口快速增長
2006年一季度,我國有企業進出口920.4億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長15.3%;其中出口增長8.4%,增速低於2005年同期13.6個百分點,低於2005年全年1.5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2191.7億美元,增長28.3%;其中出口增長30.5%,進口增長25.8%。民營企業進出口600.9億美元,增長35%,其中出口增長37.9%,進口增長29.7%。
三、當前中國對外貿易運行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貿易平衡的壓力較大
2006年一季度,盡管出口增速回落、進口增速回升,出口增速仍然高於進口增速1.8個百分點,貿易順差達到233.1億美元,同比增長41.4%。其中,對美國順差達286億美元,對歐盟順差達181.5億美元。由於外匯收支仍然保持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的格局,中國的外匯儲備繼續大幅增加,3月末已達8751億美元,比2005年底增加562億美元。中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的根本原因在於國際產業轉移所形成的「美歐消費、亞洲加工」的全球貿易格局,短期內迅速調整、實現貿易平衡的難度很大。
(二)主要經濟體相繼提高利率
2006年一季度,主要經濟體相繼提高利率,全球貨幣政策趨於收縮。由於美國經濟增長強勁,能源和其他商品價格上漲加大了通脹壓力,3月28日,美聯儲連續第15次加息,聯邦基金利率提高到4.75%,並暗示會進一步加息。2006年3月2日歐洲中央銀行宣布再次加息,歐元區主導利率由2.25%提高到2.5%。3月9日,日本銀行宣布結束超寬松利率政策,引發商業銀行存款利率提高。主要經濟體提高利率一方面有利於抑制通貨膨脹,防止全球經濟過熱;另一方面也標志著全球資金低成本時代即將結束,國際資本將出現向發達國家迴流。美歐等市場對我國出口產品的需求可能因利率提高而減弱,我國出口增幅可能回落。資金向發達國家迴流也可能對我國吸收外資造成一定影響,從而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長遠增長。
(三)國際市場石油和資源性產品價格大幅上漲
2006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曾一度趨穩,但最近受伊朗核計劃和奈及利亞武裝襲擊等事件影響,國際油價再次大幅攀升,連創歷史新高。據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發布的石油市場指標,2006年一季度,國際市場一籃子石油均價比2005年全年均價高出13.9%。從需求方來看,石油需求增長的勢頭仍將延續,據國際能源署最新預測,2006年世界石油需求將增長1.7%,高於2005年增幅,將加劇國際原油市場緊張狀況。從供給方來看,目前世界石油供給已難以滿足需求,OPEC數據表明,2006年一季度世界石油供給缺口為每天20萬桶,地緣政治和突發事件的沖擊可能進一步對市場造成重大影響。奈及利亞的動亂使其石油產量明顯下降,伊朗核計劃前景不明,這兩國原油產量佔OPEC總產量的20%左右,若奈及利亞局勢和伊朗與美國關系進一步惡化,則難免對世界石油供給形成大沖擊。
由於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強勁,除石油外,其他資源性產品價格也繼續上漲。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初級商品價格指數顯示,2006年一季度,非能源初級商品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4.4%,其中食物類商品價格指數上漲4.4%,工業投入品價格指數上漲22.2%。據世界銀行對商品價格的統計,2006年一季度鋁均價同比上漲27.5%,銅均價上漲51.2%,鋅均價上漲70.5%。石油和其他資源性產品價格大幅上漲會加大我國企業進口和生產成本,擠壓企業利潤,降低部分對能源資源依賴較重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減少對外貿易收益,影響對外貿易發展。
四、2006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前景
展望2006年全年,從國際環境看,盡管存在很多風險和不確定因素,世界經濟貿易仍然處於新一輪擴張周期,將延續2005年的較快增長勢頭。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06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將達到4.9%。美國消費需求旺盛,就業穩定,全年經濟增長率有望達到3.3%;歐元區經濟有望恢復活力,經濟增長率有望從上年的1.3%升至2%;日本企業贏利增加,個人消費上升,經濟景氣復甦加快,全年增長率有望達到2.8%。跨國公司贏利能力提高將促進跨國並購的發展,全球直接投資有望進一步回升。世界貿易有望繼續較快增長,IMF預計全年世界貿易量將增長8%,世貿組織預計世界貿易量將增長7%,均高於2005年的實際增長水平。從國內環境看,煤電油運供應增加較快、瓶頸約束有所緩解,設備投資和利用外資持續增長,主要產品產能和出口供給能力充裕,出口有望保持穩定增長。國內投資增長較快,消費平穩增長,對能源、原材料、機械設備的進口需求將穩步上升。隨著國家創新戰略的實施,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所需的先進技術和重大裝備進口有望繼續增加。
綜合考慮以上因素,預計2006年我國商品進出口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進出口總額將超過1.6萬億美元,增長速度有望超過15%。加快對外貿易的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在發展中努力減少過大的貿易順差,是2006年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任務。

㈦ 誰知道03-06年歐盟的進出口額知道某年的也成!

2003年:
歐盟15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均排名世界第一,佔世界服務貿易總額的25.8%。其中,歐盟出口3305.6億歐元,佔世界出口總額的26.8%;進口3030.5億歐元,佔世界進口總額的24.8%;實現順差275.1億歐元。
2005年:
歐盟25國對外投資引資增長20%,歐盟25國對外投資引資共2230億歐元,同比增長20%。
其中,對外直接投資為1530億歐元,增長19%;吸引外資700億歐元,增長23%。
2006年:
歐盟進出口保持較快速度增長。歐盟27國進出口25039億歐元,同比增長12.1%。其中出口11556億歐元,增長10%;進口13483億歐元,增長14%。逆差達到1927億歐元,比2005年同期高出660億歐元。
-------中國------------歐盟(億歐元)
-進口-出口-總額-總額佔世界%--進口 -出口-總額-總額佔世界%
2003-4128-4384-8512-5.7---3030.5-3305.6--6336.1- 25.8
2004-5614-5934-11547-6.2 ----------37248-20
2005-692- 7585-14513-6.7--------------
2006-9690-7920-17610-7.6------13483--11556--25039-

其中03年和06年有具體文獻可查,05年的數據不完全,所以我就沒填進表裡。其他的年份實在是有些難查,也許是歐盟方面的法律限制,那些網站貌似不對中國訪客開放。。。。

㈧ 我國06年國際貿易額是多少

06年我來國與三大貿易夥伴貿易額源均超2000億美元
新華網北京1月10日電(記者 張毅)據海關最新統計,2006年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繼續快速增長,與歐盟、美國和日本前三大貿易夥伴貿易額均超過2000億美元。
據海關提供的統計數據,我與前10大貿易夥伴的雙邊貿易在2006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超過1000億美元的貿易夥伴由2005年底的6位增至7位。
除歐盟、美國外,日本新增為年度雙邊貿易超過2000億美元的貿易夥伴。
據海關統計,2006年歐盟繼續為我第一大貿易夥伴。中歐雙邊貿易總額2723億美元,增長25.3%,占當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15.5%。美國為我第二大貿易夥伴,中美雙邊貿易總值達2626.8億美元,增長24.2%。日本為我第三大貿易夥伴,中日雙邊貿易總值2073.6億美元,增長12.5%。隨後依次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東盟、韓國和台灣省。其中,2006年祖國大陸與台灣省的雙邊貿易總額首次超過千億美元,達1078.4億美元。其中祖國大陸對台灣省出口207.3億美元,自台灣省進口871.1億美元,貿易逆差達663.8億美元。

㈨ 對貿易了解的請進~~~急

國貿:international trade
外貿來:foreign trade
有形貿易自:trade in goods
無形貿易:trade in service
出口:export
進口:import
總貿易:general trade
專門貿易:special trade
過境貿易:transit trade
順差,出超: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逆差,入超: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直接貿易:direct trade
間接貿易:indirect trade
轉口貿易:entrecote trade
2007年的貿易報告現在還不是很清楚,抱歉~!

與2006年我國的國際貿易結構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