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際貿易代理行業的人員費用占公司毛利的幾成
費用大概是3%左右。
2. 商貿企業期間費用率是多少正常
這個沒有統一標準的,公司不同階段期間費用不一樣的,進入正常經營後一般期間費用變動幅度不會很大的,如果是才開始或者經營有很大變動的時候期間費用也會變動幅度大些的。
3. 商貿企業管理費用比例多少合理
只要是正常合理發生的費用,都允許稅前扣除。
稅前有抵扣標準的只有業務招待費、總公司撥給下屬公司的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廣告費等。
4. 貿易公司要繳多少種稅和費,稅(費)率是多少
回答問題1:
貿易公司需要看是小規模納稅人,還是一般納稅人,
1、如果是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稅率是3%,墄建稅=增值稅*7%,教育附加費=增值稅*3%,地方教育附加費=增值稅*2%
2、如果是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是17%,墄建稅=增值稅*7%,教育附加費=增值稅*3%,地方教育附加費=增值稅*2%
一般地,不含稅的連續12個月的營業額超過80萬就會責令成一般納稅人。
回答問題2、繳稅的基數是每月的不含稅銷售收入
回答問題3、單純買進賣出的。做辦公、生活用品及五金等內銷,不出口的話,是沒有退稅這一個說話的。
4、毛利率=毛利額/不含稅銷售收入=(不含稅銷售收入-銷售成本)/不含稅銷售收入*100%
5、由於凈利潤=不含稅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所得稅費
你現在假設收到進項發票含稅金額是100元,想凈利潤為10%,你還需要知道你的管理費用率、銷售費用率和財務費用率才能確定利潤率。一般地確定售價,不少人直接是在進價基礎上加20%至50%不等,看具體產品確定。
5. 貿易公司的主營業務成本怎麼算出來的
一、"各項生產要素費用→生產成本"環節
一般製造業企業的生產成本的成本項目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以下就三個成本項目分別進行分析:
一"直接材料"項目,即"原材料→生產成本"環節
1、第一種形式:有的企業在沒有實際發生購貨業務的情況下,虛購原材料,增加原材料,然後作為生產領用轉入"生產成本",導致虛增"生產成本→直接材料"金額,從而達到虛增產成品成本,虛增主營業務成本,以達到減少應納稅所得額的目的。
主要審計方法:
1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和對應的增值稅稅率,倒算出相應的金額,再根據企業的具體核算情況,估算出企業未取得可用於抵扣增值稅銷項稅額票據的原材料購入金額。
2取得企業原材料"收發存"的台賬記錄、入庫單、驗收合格單、生產車間領料單、原材料盤點表等原材料購入和領用的原始憑證,檢查它們的記錄是否一致,再審核賬簿記錄是否與以上原始憑證相一致。如果不一致,應查明原因。
3檢查購入原材料時相對應的負債,對於長期未付的應付款項,應查明為何未付的原因,可以檢查購貨合同等原始證據,必要時與負債方聯系,以確認該項負債是否真實存在。
2、第二種形式:生產領用原材料時,虛增原材料領用數量,導致虛增"生產成本"金額。
主要審計方法:
1獲取企業原材料"收發存"的台賬記錄、生產車間領料單、原材料盤點表、生產記錄等原材料領用的原始憑證,檢查它們的記錄是否一致,再審核賬簿記錄是否與以上原始憑證相一致。
2根據同行業類似工藝企業的原材料、產成品的投入產出比進行分析,如果該企業的原材料、產成品的投入產出比與同行業的差別很大,即需分析其原因。
二"直接人工"項目,即"工資、福利費→生產成本"環節
有的企業發放生產工人工資不按規定通過"應付工資"會計科目,而是直接作以下分錄:借:生產成本 貸:現金或銀行存款。這樣"應付工資"科目貸方發生額就變小,造成一種計提較少工資的假象。有的企業虛增生產工人人數,以達到多提工資,減少應納稅所得額的目的。
主要審計方法:
1、在審計中應將"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等會計科目中列支的"工資"與"應付工資"中的計提數進行核對,檢查是否有不通過"應付工資"科目直接發放工資。
2、對於虛增生產工人人數,主要檢查簽訂勞動合同人數、考勤表及工資發放單,三者人數是否一致。
三"製造費用"項目,即"製造費用→生產成本"環節
因為"製造費用"的核算內容比較繁雜,有的企業虛增其發生額,如多計提折舊、多計提或攤銷修理費用等等,以便虛增產成品成本。
主要審計方法:對"製造費用"的項目進行逐個審計確認,一方面審計確認費用發生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對企業所得稅扣除辦法中限制扣除和不允許扣除項目的發生額進行確認。
二、"生產成本→庫存商品"環節
有的企業故意少轉完工產品數量,一方面可以使產成品單位成本增加,可以多結轉產品銷售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庫存商品賬面數量,使未開發票銷售而不入賬的這一部分產成品成本順利轉入主營業務成本。
主要的審計方法:
1、採用分析性測試方法:橫向與同行業類似工藝企業的產品單位成本相比;縱向與該企業以前年度成本相比;對原材料、產成品的投入產出比進行分析。
2、對於長期掛賬的已收款項,應查明對方付款的原因,是否為未入賬的已銷貨物的貨款?t可以檢查銷貨合同等原始證據,必要時可以進行與對方聯系,以確認該款項的性質。
三、"庫存商品→主營業務成本"環節
故意多轉產成品銷售數量或提高單位成本,以達到多轉主營業務成本的目的。主要審計方法是採用分析性測試方法分析,橫向與同行業類似工藝企業的銷售成本率相比;縱向與該企業以前年度銷售成本率相比。以銷售成本率明顯偏高的作為重點審計對象,審計確認銷售數量和單位成本。
總之,對"主營業務成本"的審計應根據成本的結轉流程,採用較多的分析性測試的審計程序以發現異常部分,對異常部分實行有的放矢的審計,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
6. 貿易公司的銷售人員工資是屬於管理費用還是經營費用(偶不是財務出身也沒做過財務,內行人別笑話偶)
銷售費用。一般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均列入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主要是針對大型公司總部開支的費用或分公司上交給總公司的費用支出。而對於金融業或其他服務費中,有的只設管理費用,在商品流通企業中只設銷售費用。這個問題不搞笑哦,很多會計人員經常性是亂整。
一、銷售費用:企業銷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勞務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保險費、包裝費、展覽費和廣告費、商品維修費、預計產品質量保證損失、運輸費、裝卸費等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含銷售網點、售後服務網點等)的職工薪酬、業務費、折舊費等經營費用。 企業發生的與銷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勞務以及專設銷售機構相關的不滿足固定資產准則規定的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日常修理費用和大修理費用等固定資產後續支出,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管理費用
企業的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者應當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工會經費、待業保險費、勞動保險費、董事會費、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含顧問費)、訴訟費、業務招待費、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技術轉讓費、礦產資源補償費、無形資產攤銷、職工教育經費、研究與開發經費、排污費、存貨盤虧或盤盈(不包括應計入營業外支出的存貨損失)、計提的壞賬准備和存貨跌價准備等。
7. 商貿企業的成本如何算
商貿企業的成本主要是商品成本,商品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稅金。回
商品成本,包答括商品的采購成本,以及采購費用,如運費,正常損耗等
商品銷售費用;促銷,
廣告等,以為促進商品銷售成產生的費用,房租,水電。銷售人員工資,提成等
管理費用:管理人員工資,管理用房租金,水電,業招費等,不是為銷售而直接的費用,
財務費用:銀行利息,手續費等
稅金:附加稅,增值稅,所得稅
8. 貿易公司的管理費用一般包括哪些
貿易公司的管理費用一般包括:
差旅費、辦公費、職工工資 、職工福利費 、交通費、 通訊費 、 房租費 、 水電費、會議費、 修理費 、 業務招待費 、 低值易耗品攤銷、社保費、折舊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