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企業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工程學術語,正成為中國新的政治名詞。其在工程學中的本義是統籌專考慮項目各層次和屬各要素,追根溯源,統攬全局,在最高層次上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 「頂層設計」在中共中央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首次出現。這一新名詞進入國家新五年規劃,預示著中國改革事業進入了新的征程。
頂層設計是運用系統論的方法,從全局的角度,對某項任務或者某個項目的各方面、各層次、各要素統籌規劃,以集中有效資源,高效快捷地實現目標。
在中國,「頂層設計」現已成為一個被各行各業廣泛使用的名詞,對其概念的理解略有不同。
主要特徵
一是頂層決定性,頂層設計是自高端向低端展開的設計方法,核心理念與目標都源自頂層,因此頂層決定底層,高端決定低端;二是整體關聯性,頂層設計強調設計對象內部要素之間圍繞核心理念和頂層目標所形成的關聯、匹配與有機銜接;三是實際可操作性,設計的基本要求是表述簡潔明確,設計成果具備實踐可行性,因此頂層設計成果應是可實施、可操作的。
❷ 企業如何做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就是按照「以終為始」的原則,通過系統的分析把經營管理目標設定好,把用戶心目中理想的完整產品描述清楚,把實現目標的關鍵要素和主要挑戰羅列出來,從而根據目標去配置資源,倒排時間表,形成一個通俗易懂的劇本,然後讓各個職能的管理者按照「劇本」上的分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頂層設計有六個關鍵要素:
前瞻性預判。頂層設計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未來5年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各種挑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清楚,形成一套標准化的文本,並告訴企業上下每一位員工,讓大家明白企業面臨什麼樣的機會與挑戰,如何做才能把握住機會,唯有這樣才能始終領先對手半步。我認為這是企業高層領導者最最核心的工作,即面對未知的世界,面對不確定的未來,能夠高瞻遠矚,從「後知後覺」到「先知先覺」。
從後往前看。有了前瞻性的預判,頂層設計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終極目標描述清楚,形成一幅令人嚮往的畫面,讓大家看清未來。所以一個好的領導者必定是一個好的導演,可以給部下「說戲」,可以把自己心目中的那幅畫面傳遞給員工,讓大家明明白白地去做事,通過循循善誘引導大家發揮出自己的水平。
系統化思考。有了清晰的終極目標,接下來就是系統地思考要實現終極目標,哪些要素是充分條件,哪些要素是必要條件。可以說,系統性思考就是努力尋找「根本解」,從源頭上做文章,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看到的問題往往是表面的現象,如果根據表面現象去採取對策,往往事倍功半,治標不治本,很容易反復。
方法論支撐。唯有把系統性的思考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企業才可以重復成功的模式和做法,才能夠基業長青。所以優秀的企業一定
要有方法論做支撐,包括企業戰略規劃、產品創新體系、產品研發體系、商業模式設計等等。注重方法論、注重過程式控制制是西方企業的特點,因為他們相信只要過程正確,結果就一定正確;如果結果不正確,一定是過程中某個環節出了問題。有了方法論就可以提高組織智商,減少重復勞動。
數據化分析。僅有方法論是不夠的,企業要想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就必須形成一套科學的決策機制和運營管控體系,學會用量化
的語言去溝通、分析和決策。要知道精細化管理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礎之上的,而信息化系統包括很多分支,比如決策支持系統、運營管控系統、人力資源系統、知識管理系統等等。
❸ 企業的頂層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應該包括:
1、是要做什麼。
2、是要達到怎樣的目標。
3、是要實現什麼目的。
「頂層設計」基於對目標市場的理解,對用戶需求的把握,對競爭格局的認知,通過系統的分析把經營管理目標設定好,把用戶心目中理想的完整產品描述清楚,把實現目標的關鍵要素和主要挑戰羅列出來,把潛在的問題和風險預見到,從而根據目標去配置資源,缺什麼,補什麼,真正的讓企業發展的戰略落地。
(3)貿易公司頂層怎麼設計擴展閱讀:
《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獲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可謂大數據產業的頂層設計方案。隨著「十三五」的腳步漸近,我國經濟也步入了新常態發展軌道。如果說,產業結構調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根基,那麼這其中大數據產業則發揮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自2014年3月「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政府層面一直在推進大數據產業的建設,相應的配套政策也相繼出爐。下發的《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所涉及的11項重點行動幾乎全部提到對於大數據的應用,從根本上肯定了大數據在推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❹ 急求初創企業頂層設計方案
幾個比較重要的點
1. 設計清晰
要有股權分配比例較大的一人,建議是回企業的發起人,對企業更有責答任心,最低也是51,這樣在重大事項方面有話語權,不至於合夥人之間爭論不休,有利於企業的健康發展。
2.預留期權池
後期其他合夥人進入或融資可以有足夠的空間改變股權結構,也適用於後期核心人員的股權激勵。期權池的股權比例前期可以由合夥人按比例代持
3. 進入和退出機制
公司章程制定時就要規定好各合夥人以及後期進入合夥人的進入要求和退出要求,以什麼樣的價格出售股權、什麼價格回收、什麼情況下回收、回收的價格梯度等等。
❺ 什麼是企業資本頂層設計,包含哪幾個方面
第一,你的市場空間有多大,如果不夠,如何去拓展這個市場的想像空間。
第二,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如何打造自己的商業模式。
第四,打造一個持續增長或者增長的持續力。
第五,打造一個機制和團隊,使企業能夠有一個強大的向上發展的一個動力。
這些就像一個企業發動機一樣,發動機不是油的問題,而是發動機本身的問題,油可以不斷輸入的。
1、如何認識資本市場的價值理念?
在計劃經濟時代,什麼人最容易當廠長?是做管理的,做技術的,因為那年代不需考慮很高的效益,更沒有購並收購的問題,所以只要管理的好,第二個有技術,能看得出你的產品,看得出你的服務,你就能當廠長。在市場經濟時代,什麼人最容易當,我們叫總經理,做市場的,因為他直接產生了市場的效益。但是你去看中國目前所處的階段,市場做的好,你可能會提到總裁總經理。但在美國大多數現在做CEO的都是做資本的,他學會並應用如何進行購並,他們買和賣的不是產品,而是一個企業,所以企業需要你怎麼樣購怎麼樣並,能夠使企業的價值最大化,股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利潤最大化。
案例1:如何設計一個能做大的水產企業?
做大不是等出來的,也不是偶然碰到的,是設計出來的。什麼是大企業?中國經濟的發展推動企業向大企業去成長,更重要的是促進企業升級轉型。一個缺乏頂層設計的企業,很難有未來。我們所謂頂層設計核心一點就是先看未來的目標,未來企業要做大是什麼樣子?然後再看現在是什麼樣子?第三考慮如果不缺錢,應該一步步怎麼做?優勢資本投資的一個企業,它原來就是在福建和溫州那邊的貿易企業,收購漁民養的大黃魚,經過簡單的加工,剖一下肚子、削鱗,冰凍打包就出口。這企業原來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就是貿易加工型企業。該企業一年能有三四千利潤,但這企業在資本市場沒價值,因為它兩頭不靠。下游它沒有特定的客戶,因為它出口,中間商出口,出口商或者進口商出口;上游漁民,別人提高價格,他們就會賣給別人,你也拿不到,所以叫兩頭不靠,這種貿易企業典型的是不能上市的。但是這個地方沒有其他大的企業,它不能被別人收購,那就有可能去整合這個市場。
第一要從頂層設計的角度,要把企業做成可持續的企業,必須有上游和下游。先考慮上游,上游如何能讓養殖的漁民把魚賣給你?建立合作社,在合作社裡投資一部分,然後控制合作社,漁民每收一斤黃魚,給他加個1%-2%,他們就能保證把黃魚給我,需要建五個左右,每一個需要800萬左右,也就是需要4000萬。在這件事中要先考慮做多少事,再想需要多少錢,不要考慮有多少錢做多少事。這是第一個設計,讓漁民的魚能賣給你,量有保證了。
第二個質量如何保證?養黃魚很可能質量有問題、或者飼料有問題,所以第一必須控制魚苗,第二必須控制飼料。魚苗可以自己提供,只要去收購一個魚苗廠,兩千萬便可以收購福建省一個最有名的黃魚之父所在的魚苗廠。如果讓他各個合作社自己去買飼料,很可能會出現三聚氰氨的問題,所以必須控制飼料,建一個飼料廠,也需要兩千萬,所以只需要八千萬,上游資源就控制住了。同時還要考慮,未來有錢的時候怎麼發展?用錢把海域資源圈住。在外海圈一個五平方公里的地方,十年到二十年的海域使用權,這地方都可以養黃魚,費用需要一千萬。九千萬上游的問題解決了,上游未來發展問題也解決了。
下游原來是外貿市場,沒有確定的客戶,可以繼續做,但是要把內銷做起來,你才能真正的掌握客戶的資源,否則人家都說OEM給你訂貨的。有幾個市場可以,一是禮品,大黃魚的禮品市場。第二是批發市場,第三是專賣市場,這些需要投資一千萬到兩千萬左右去做。 之前有十幾個基金去考察,覺得企業沒價值,不值得投資,十幾個券商也看過,覺得這種企業根本上不了市,但我們覺得通過改造可以成為上市企業。通過這種頂層設計以後,把它全面合規性、價值性全部改造,企業變成一個可發展的企業,而且有上下游、核心資源的企業,有商業模式的企業,有可擴張的企業。原來只需要三千萬投資,優勢資本投了三千萬,其他基金一起投,投資了一億兩千萬,滿足了企業發展的要求。經過一年多發展以後,原來沒人投的企業,後來清科投資把它評為「中國最具投資價值企業」前三十強。第二年又融了一個億,利潤從原來三千萬、五千萬,去年完成了八千萬,今年預計能超過一個億,這個企業變成非常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上市以後,它市值可能要超過30個億到40個億,而原來只是一個作價三個億的企業。這是一個通過價值挖掘和提升以後,形成一個全產業鏈,變成一個具有核心競爭力,核心品牌優勢、成熟市場渠道優勢、管理巨大市場規模的企業。
案例2:如何設計做大一家運動品生產企業?
原來做鞋的一個企業,優勢資本2006年投資了該企業。當時該企業只有幾百家店,是從從內銷轉回來的。當時問了幾個問題:第一如果不缺錢你能做多大?他說如果不缺錢,在中國能開兩萬家店。第二在不缺資金的前提下面,有四個增長因素可以使你跑的比別人快。投資前他每年增長20%多,投資之後增長要超過100%,為什麼要100%?
第一個單店能增長15%,因為像這些人均的每人GDP復合增長和二三線城市消費品零售增長,在二三線城市都超過了20%,而且三四線城市越低長的越快。因為它起點比較低,所以你單店保持15%的增長,我們叫內向式成長。
第二個增長力,拉動你成長的是外向型增長。原來幾百家店,每年增長50%。原來800家,現在1200家,再後年是1800家,只要有錢他就能做到,所以這要增長50%,店的數量增加。
第三是邊際式增長,店開好了,但是在店裡面我增加它的SKU,原來做籃球鞋的,現在可以做其他類型的鞋,也可以做襪子,其他的運動品,甚至運動化妝品,都可以把它加在裡面,這也可以有15%的增長。第四隨著品牌程度的增加,有了定價權,每年品牌可以提價6%到8%。所以15%、50%、15%,再6%到8%,這增長如果乘起來,超過了120%。上市之前它的凈利潤復合增長109%,這個企業經過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融資以後,在香港上市,連續五年保持70%-80%,甚至超過100%的成長。這是它的增長,為什麼選擇籃球。為什麼它這樣定位,怎麼定位。第三它的二三線城市的布局。第四它在一些內包外包的水平,以及垂直整合業務的模式。第五它的增長的推動力,一是同店增長,二是擴大店鋪網路,三是拓展產品品種。做大是設計出來的,先有設計,而不是隨著市場做大而做大,做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