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秩序

國際貿易秩序

發布時間:2020-11-25 15:06:00

A. 什麼是國際秩序

1、國際經濟、政治舊秩序的基本特徵與實質 國際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礎上形成的國際行為規則和相應的保障機制,通常包括國際規則、國際協議、國際慣例和國家組織等。國際舊秩序是在廣大發展中國家處於無權地位的情況下,由少數大國按照發達國家的意願和利益建立起來的。戰後一直延續到現在還沒有根本改變。國際舊秩序以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剝削掠奪為基本特徵。它包括國際政治舊秩序和國際經濟舊秩序。國際政治舊秩序的具體表現是:在國際關系中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以富壓貧,大國、強國依仗優勢的經濟軍事實力,推行「炮艦政策」,無視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准則,干涉別國內政,踐踏他國主權,追求控制、支配其他國家的權力。它的實質是維護超級大國的霸權地位。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具體表現是:國際生產體系中的不合理的國際分工;國際貿易體系中的不等價交換;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不平等地位;以及技術轉讓中的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等。它的實質是維護壟斷資本的國際剝削。 由於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使得發展中國家至今仍遭受發達國家的盤剝,嚴重影響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造成貧富差距的擴大和南北關系緊張的局面。國際新秩序的基本內容 我們主張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它的基本內容是:各國政治上應相互尊重,共同協商,而不應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經濟上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而不應造成貧富懸殊;文化上應相互借鑒,共同繁榮,而不應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應相互信任,共同維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3、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不同構想 (1)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主張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戰後,發展中國家最早提出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並為此進行了長期的斗爭。20世紀50年代,萬隆會議與會國提出建立和平合作的國際關系的十項原則。1964年七十七國集團首先提出在世界范圍內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目標。同年10月,第二屆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宣布要「為建立新的和公正的經濟秩序貢獻力量」。1973年第四屆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第一次提出「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概念。80年代中期,中國明確地提出既要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也要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中國主張: ①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國際新秩序。因為它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能夠接受和行之有效的原則;它反映了新型國際關系的本質特徵。 ②國際新秩序主要是政治新秩序、經濟新秩序兩個方面。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內容有:各國有權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制度、經濟模式和發展道路;各國有權對本國資源及其開發實行有效控制;各國有權參與處理國際經濟事務;發達國家應尊重和照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需要,在提供援助時不應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加強南北對話與合作,在商品、貿易、資金、債務、貨幣、金融等主要領域做出必要的調整和改革。國際政治新秩序的內容有:各國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應當作為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參與國際事務的討論與解決;各國有權根據各自的國情,獨立自主地選擇本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發展道路;互相尊重國家領土完整和邊界不可侵犯的原則;國家之間發生爭端應當通過和平方式合理解決,在國際關系中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和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相輔相成,密切關聯,缺一不可。 ③應當充分發揮聯合國的作用,使其成為未來國際新秩序的有效的控制機構。 中國政府關於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贊賞,也受到一些發達國家人士的支持。因為它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各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秩序。 (2)美國主張的「世界新秩序」的主要內容。第一,在全世界實現「和平和安全、自由和法治」的目標,確定美國在世界范圍內的領導地位。實質是實現美國在全世界的獨霸地位。第二,強調美國同盟國建立夥伴關系,「以公平地分擔責任和義務」。也應同其他國際力量相配合,同時注重利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為美國服務。第三,以美國價值觀和理想為基礎,並使其「在全世界盛行」,「開花結果」,以最終建立一個「完整而自由的世界」。實質是推進全球資本主義化。第四,建立以美國的軍事力量為保障的國際安全結構。 (3)日本、西歐關於國家新秩序的主張。第一,建立基於西方價值觀念以及民主、人權和市場經濟基礎上的國際新秩序,同美國是一致的,目的是要建立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第二,反對美國獨霸的一極天下,要求在國際新秩序中分享領導權。 美國、日本、西歐主張的「國際新秩序」雖有所不同,但從本質上說都是國際舊秩序的修改版,是國際舊秩序的加強與延伸。 4、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 建立國際新秩序必須以承認世界的多樣性和主權國家平等為前提,因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基礎。建立國際新秩序的斗爭是長期的、復雜的,必須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是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基本動力。中國在建立國際新秩序中應當而且也可以做出較大的貢獻。 http://ke.soso.com/v7709047.htm?pid=ke.box

B. 國際經濟秩序的舊的國際經濟秩序

所謂舊的國際經濟秩序是指以1946年布雷頓森林會議上簽定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以及後來產生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這三大協定為基本法律框架所形成的、主要反映了以美英為首的發達國家的利益和要求在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領域國際性的制度安排。

C. 全球經濟秩序是個什麼概念,謝謝!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早已開始,尤其是80年代以後,特別是進入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目前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經濟全球化 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合置。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與跨國公司的深入發展,既給世界貿易帶來了重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給各國經貿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其出現許多新的特點和新的矛盾。為此,研究和了解這一問題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經濟全球化的提出與發展
(一)經濟全球化的含義經濟全球化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認可,但目前沒有統一概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997年5月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經濟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經濟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市場、技術與通訊形式都越來越具有全球特徵,民族性和地方性在減少」。

為此,可從三方面理解經濟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國經濟聯系的加強和相互依賴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國國內經濟規則不斷趨於一致;三是國際經濟協調機制強化,即各種多邊或區域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協調和約束作用越來越強。

總的來講,經濟全球化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為目標,通過分工、貿易、投資、跨國公司和要素流動等,實現各國市場分工與協作,相互融合的過程。

(二)經濟全球化的載體
1.貿易自由化。隨著全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的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從而加快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組織的成員以統一的國際准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2.生產國際化。生產力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極大地推動著世界市場的擴大。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科技革命,從時間和空間上縮小了各國之間的距離,促使世界貿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促使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它不僅對生產超越國界提出了內在要求,也為全球化生產准備了條件,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路,大量的金融業務跨國界進行,跨國貸款、跨國證券發行和跨國並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幾秒鍾內就能實現上千萬億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流動性和全天候的市場。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國科技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這是經濟全球化最新拓展和進展迅速的領域,表現為,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大規模跨國界轉移,跨國界聯合研發廣泛存在。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典型代表,各國的技術標准越來越趨向一致,跨國公司巨頭通過壟斷技術標準的使用,控制了行業的發展,獲取了大量的超額利潤。

經濟全球化的四個主要載體都與跨國公司密切相關,或者說跨國公司就是經濟全球化及其載體的推動者與擔當者。

經濟全球化」這個詞,據說最早是由特·萊維於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

有人從生產力運動的發展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規范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因此,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

也有人從生產關系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利用科技進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經濟之實,使發達國家越來越富,發展中國家越來越窮的歷史過程。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中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不僅沖破了國界,而且縮小了各國和各地的距離,使世界經濟越來越融為整體。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推動了全球生產力大發展,加速了世界經濟增長,為少數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與此同時,也加劇了國際競爭,增多了國際投機,增加了國際風險,並對國家主權和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造成了嚴重沖擊。更為嚴重的是,在經濟全球化中,由於實力不同,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將得利最多,而發展中國家所得甚少。因此,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一些最不發達國家將被排除在經濟全球化之外,越來越被「邊緣化」,甚至成為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的「新技術殖民地」。

目前,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維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任何國家也無法迴避,唯一的辦法是如何去適應它,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在歷史大潮中接受檢驗。

D. 國際經濟就秩序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徵是( )

樓主你好!國際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為基礎所形成的國際行為和相應的保障機制,通常包括國際規則、國際協議、國際慣例和國際組織等。判斷國際秩序的性質,主要看該秩序賴以形成的利益基礎以及該秩序是否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國際舊秩序是指以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剝削掠奪為特徵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其基本特徵在政治上主要表現為"強權即公理";經濟上表現為資本主義在國際生產和流通領域里的壟斷。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實質是維護壟斷資本的國際剝削;政治舊秩序的實質是維護超級大國的霸權地位。當前,國際舊秩序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它給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事業造成嚴重影響。國際舊秩序的實質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應該選C望採納3Q

E. 國際經濟舊秩序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徵是

主要內容和特徵是:以不合理分工為基礎的國際生產體系,以不等價交換為特徵的國際貿易體系,以國際壟斷資本占據支配地位的國際金融體系,以及受少數發達國家控制的國際經濟機構,即資本主義在國際生產和流通領域里的壟斷。

戰後國際經濟舊秩序是在廣大發展中國家處於無權地位的情況下,按照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意志和需要建立起來的。

(5)國際貿易秩序擴展閱讀:

經過發展中國家的不懈努力和全世界主持正義力量的支持,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斗爭克服重重阻力,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如發展中國家對外國企業實行必要的限制、監督和管理;與發達國家就設立商品共同基金問題達成協議;

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實行普惠制等。但發達國家仍然控制著世界經濟的命脈,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自身經濟危機的加深,和對南北對話與合作態度僵硬,使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陷入僵持局面。

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表達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民族經濟、鞏固獨立的意志,也符合全世界各國人民要求振興世界經濟和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社會的願望。發展中國家需要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發達國家也需要發展中國家的原料和市場。

南北關系不根本改善,世界和平與穩定難以保障,對窮國不利,於富國無益。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一貫支持發展中國家為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所進行的努力。

F. 當前國際秩序結構在經濟政治上的表現

1、國際經濟、政治舊秩序的基本特徵與實質國際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礎上形成的國際行為規則和相應的保障機制,通常包括國際規則、國際協議、國際慣例和國家組織等。國際舊秩序是在廣大發展中國家處於無權地位的情況下,由少數大國按照發達國家的意願和利益建立起來的。戰後一直延續到現在還沒有根本改變。國際舊秩序以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剝削掠奪為基本特徵。它包括國際政治舊秩序和國際經濟舊秩序。國際政治舊秩序的具體表現是:在國際關系中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以富壓貧,大國、強國依仗優勢的經濟軍事實力,推行「炮艦政策」,無視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准則,干涉別國內政,踐踏他國主權,追求控制、支配其他國家的權力。它的實質是維護超級大國的霸權地位。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具體表現是:國際生產體系中的不合理的國際分工;國際貿易體系中的不等價交換;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不平等地位;以及技術轉讓中的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等。它的實質是維護壟斷資本的國際剝削。由於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使得發展中國家至今仍遭受發達國家的盤剝,嚴重影響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造成貧富差距的擴大和南北關系緊張的局面。國際新秩序的基本內容我們主張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它的基本內容是:各國政治上應相互尊重,共同協商,而不應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經濟上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而不應造成貧富懸殊;文化上應相互借鑒,共同繁榮,而不應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應相互信任,共同維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3、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不同構想(1)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主張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戰後,發展中國家最早提出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並為此進行了長期的斗爭。20世紀50年代,萬隆會議與會國提出建立和平合作的國際關系的十項原則。1964年七十七國集團首先提出在世界范圍內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目標。同年10月,第二屆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宣布要「為建立新的和公正的經濟秩序貢獻力量」。1973年第四屆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第一次提出「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概念。80年代中期,中國明確地提出既要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也要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中國主張:①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國際新秩序。因為它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能夠接受和行之有效的原則;它反映了新型國際關系的本質特徵。②國際新秩序主要是政治新秩序、經濟新秩序兩個方面。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內容有:各國有權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制度、經濟模式和發展道路;各國有權對本國資源及其開發實行有效控制;各國有權參與處理國際經濟事務;發達國家應尊重和照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需要,在提供援助時不應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加強南北對話與合作,在商品、貿易、資金、債務、貨幣、金融等主要領域做出必要的調整和改革。國際政治新秩序的內容有:各國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應當作為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參與國際事務的討論與解決;各國有權根據各自的國情,獨立自主地選擇本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發展道路;互相尊重國家領土完整和邊界不可侵犯的原則;國家之間發生爭端應當通過和平方式合理解決,在國際關系中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和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相輔相成,密切關聯,缺一不可。③應當充分發揮聯合國的作用,使其成為未來國際新秩序的有效的控制機構。中國政府關於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贊賞,也受到一些發達國家人士的支持。因為它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各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秩序。(2)美國主張的「世界新秩序」的主要內容。第一,在全世界實現「和平和安全、自由和法治」的目標,確定美國在世界范圍內的領導地位。實質是實現美國在全世界的獨霸地位。第二,強調美國同盟國建立夥伴關系,「以公平地分擔責任和義務」。也應同其他國際力量相配合,同時注重利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為美國服務。第三,以美國價值觀和理想為基礎,並使其「在全世界盛行」,「開花結果」,以最終建立一個「完整而自由的世界」。實質是推進全球資本主義化。第四,建立以美國的軍事力量為保障的國際安全結構。(3)日本、西歐關於國家新秩序的主張。第一,建立基於西方價值觀念以及民主、人權和市場經濟基礎上的國際新秩序,同美國是一致的,目的是要建立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第二,反對美國獨霸的一極天下,要求在國際新秩序中分享領導權。美國、日本、西歐主張的「國際新秩序」雖有所不同,但從本質上說都是國際舊秩序的修改版,是國際舊秩序的加強與延伸。4、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建立國際新秩序必須以承認世界的多樣性和主權國家平等為前提,因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基礎。建立國際新秩序的斗爭是長期的、復雜的,必須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是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基本動力。中國在建立國際新秩序中應當而且也可以做出較大的貢獻。

G. 你認為目前的國際經濟秩序合理嗎請談談你的理解

極度不合理

H. 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基本內容

《關於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宣言》提出了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所應遵守的20條基本原則,《行動綱領》確立了建立新秩序的10項基本目標。70年代以來,建立新秩序的內容不斷完善,主要包括:①各國對其自然資源的經濟活動享有並行使永久主權;②改善在國際貿易關系中的地位和條件;③增加向發展中國家資金轉移、改革國際貨幣金融制度;④改善轉讓條件,爭取發達國家更多地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技術;⑤保護海洋資源和爭取海運權;⑥加強發展中國家間的合作,即南南合作;⑦世界經濟結構的改革。

I. 從國際貿易的秩序的角度談談國際社會是如何處理和應付30年代大蕭條和本世紀初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

你的這個問題並不嚴謹,30年代大蕭條和本世紀初的金融危機的原因不同。從目前的世界形勢來看,單憑國際貿易秩序是無法處理的,更多的是要通過政府幹預,調整匯率,實行緊縮政策,拉動內需,減少財政支出(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必須降低社會福利保障),縮減赤字。面對全球的經濟萎縮,國際貿易是被影響的,而不是改變世界經濟的東西。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貿易秩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