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商主義的基本論點是什麼國際貿易理論 復習思考題
重商主義(抄Mercantilism),也稱襲作「商業本位」,產生於16世紀中葉,盛行於17—18世紀中葉,後為古典經濟學取代。
它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上:即一國的國力基於通過貿易的順差,即出口額大於進口額,所能獲得的財富。
是封建主義解體之後的16至17世紀西歐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一種經濟理論或經濟體系,反映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和政策體系。
該理論認為一國積累的金銀越多,就越富強。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禁止金銀輸出,增加金銀輸入。重商主義者認為,要得到這種財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農業、商業和製造業;發展對外貿易壟斷;通過高關稅率及其它貿易限制來保護國內市場;並利用殖民地為母國的製造業提供原料和市場。
2. 為什麼重商主義認為金銀是唯一的財富(導致認為國際貿易是一種"零和游戲"呢)
所謂零和: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回弈各方的收答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重商主義者認為,要得到這種財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農業、商業和製造業;發展對外貿易壟斷;通過高關稅率及其它貿易限制來保護國內市場;並利用殖民地為母國的製造業提供原料和市場。總而言之,重商主義是資本主義積累財富的過程,財富的來源是掠奪,是殖民,才導致為零和游戲,其實就是為了自己的發展而損害他國的利益。
3. 國際貿易重商主義的基本原則
其一是出口壟斷主義,即主張藉助國家權力壟斷對外貿易,商人須在國家特許下從事對外貿易。
其二是外匯管制主義,即堅持國家管制貴金屬的流入與流出。
其三是貿易差額論。鼓勵出口而限制進口。
4. 重商主義外貿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重商主義是十八世紀在歐洲受歡迎的政治經濟體制。它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上:回即一國的答國力基於通過貿易的順差--即出口額大於進口額--所能獲得的財富。封建主義解體之後的16~17世紀是西歐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一種經濟理論或經濟體系,反映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和政策體系。15-18世紀中在歐洲流行,後為古典經濟學取代。認為一國積累的金銀越多,就越富強。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禁止金銀輸出,增加金銀輸入。重商主義者認為,要得到這種財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農業、商業和製造業;發展對外貿易壟斷;通過高關稅率及其它貿易限制來保護國內市場;並利用殖民地為母國的製造業提供原料和市場。該名稱最初是由亞當斯密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國富論》)一書中提出來的。但一七七六年亞當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擊了重商主義,他提倡自由貿易和開明的經濟政策。但是,直到十九世紀中葉英國才廢棄以重商主義哲學為基礎的經濟政策
5. 最早的國際貿易應屬重商主義政策,它生產於
重商主義產生於15世紀,
6. 重商主義外貿學說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是什麼
1、認為貴金屬(貨幣)是衡量財富的唯一標准。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金銀。除了開採金銀礦以外,對外貿易是貨幣財富的真正的來源。要使國家變得富強,就應盡量使出口大於進口,因為貿易出超才會導致貴金屬的凈流入。2、由於不可能所有貿易參加國同時出超,而且任一時點上的金銀總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國的獲利總是基於其他國家的損失,即國際貿易是一種「零和博奕」。 主張:(1)一個國家的財富必不可少的是貴金屬,如金銀等。這個國家如果沒有貴金屬礦藏,就要通過貿易來取得。 (2)對外貿易必須保持順差,即出口必須超過進口。主張採取許多有利於貿易發展的措施,同時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重商主義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15~16世紀為早期重商主義時期,16世紀下半期到17世紀為晚期重商主義時期。早期重商主義主張採取行政手段,禁止貨幣輸出和積累貨幣財富。晚期重商主義與早期不同的是,認為國家應該將貨幣輸出國外,以便擴大對外國商品的購買。不過他們要求,在對外貿易中謹守的原則是購買外國商品的貨幣總額,必須少於出售本國商品所獲得的總額,其目的仍是要保持有更多的貨幣流回本國。因此,晚期重商主義者主張,對外貿易必須做到輸出大於輸入,以保持出超。
7. 重商主義外貿學說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是什麼
重商主義(Mercantilism)是西歐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時期(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具體地說,在—18世紀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種經濟哲學。重商主義又分為早期的重商主義和晚期的重商主義兩種。
重商主義拋棄了西歐封建社會經院哲學的教義和倫理規范,開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據商業資本家的經驗去觀察和說明社會經濟現象。它以商業資本的運動作為考察對象,從流通領域研究了貨幣 —— 商品 —— 貨幣的運動。
重商主義的貿易觀點和經濟思想 :
1、認為貴金屬(貨幣)是衡量財富的唯一標准。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金銀。除了開採金銀礦以外,對外貿易是貨幣財富的真正的來源。因此,要使國家變得富強,就應盡量使出口大於進口,因為貿易出超才會導致貴金屬的凈流入。一國擁有的貴金屬越多,就會越富有、越強大。因此,政府應該竭力鼓勵出口,不主張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進口。
2、由於不可能所有貿易參加國同時出超,而且任一時點上的金銀總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國的獲利總是基於其他國家的損失,即國際貿易是一種「零和游戲」。
建議政府為達到這一目標,應該通過鼓勵出口限止進口,扮演積極的、保護主義的角色,特別是使用關稅保護小企業。
重商主義認為國家間關系屬於「零和」博弈。即財富是一定的,己方得到的相對更多的財富必須建立於其他國家損失的基礎上。所以一個國家要改變或改善自己的國際地位,就只有掠奪別國的財富。主張政治決定經濟是該學派基本的特徵。它盛行於17世紀,奉行重商主義的國家竭力進行海外擴張,掠奪人口和財富,把金銀的多少作為評價國力的標准之一,其代表人物有柯爾柏等。
8. 一道國際貿易的題目 重商主義分為早期和晚期.早期重商主義的理論基礎是晚期重商主義的理論基礎是
早期重商主義的理論基礎是貨幣差額論
晚期重商主義的理論基礎是貿易差額論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9. 重商主義的對外貿易政策是什麼
一、重商主義的概念
重商主義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准備時期,代表歐洲商業資本利益的經濟思想和政策體系。它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國內積累貨幣財富,把貴重金屬留在國內,在對外貿易上採取國家干預的強制的保護貿易政策。
例:
執行重商主義政策的國家在對外貿易上採取強制性貿易保護政策。(是)
二、重商主義的分期與其主要理論
重商主義分為早期和晚期。早期被稱為重金主義,即絕對禁止貴重金屬外流。為此,當時執行重商主義政策的國家禁止貨幣出口,由國家壟斷全部貨幣貿易,外國人來本國進行貿易時,必須將其銷售貨物所得到的全部款項用於購買本國的貨物。
早期的重商主義學說以英國人威廉·斯塔福為代表。早期重商主義者反對進口,認為一切進口都會減少貨幣,而貨幣的減少對本國是有害的,對外應該少買或根本不買。同時他們主張鼓勵出口,應該多向國外銷售商品,銷售得越多越好,因為出口越多,從國外吸收的貨幣越多。他們還要求禁止貨幣出口,認為這是保留貨幣的一種手段。這樣,他們就把增加國內貨幣的積累,防止貨幣外流視為對外貿易政策的指導原則。
晚期重商主義也稱貿易差額論。管理金銀進出口的政策變為管制貨物的進出口,力圖通過獎出限入政策,保證貿易出超,以達到金銀流入的目的。
晚期重商主義學說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托馬斯·孟,他的主要著作是《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他認為增加英國財富的手段就是發展對外貿易。但是必須遵循一條原則,就是賣給外國人的商品總值應大於購買他們的商品總值,從每年的總進出口貿易中取得順差。增加貨幣要與商品聯系起來,只有輸出貨幣,才能輸入更多的貨幣。孟主張擴大農產品和工業品的出口,減少外國製品的進口,反對英國居民消費英國能夠生產的外國產品,主張發展加工工業,發展轉口貿易。
例:
1、晚期重商主義又稱重金主義,主張絕對禁止金銀輸出,對貨物實行獎出限入輸出。(否 )
2、重商主義把貨幣看作是財富的唯一形式,一國擁有的貨幣數量越多意味著財富越多。(是)
三、在對外貿易上採取的政策與措施
早期、晚期重商主義都主張通過國家干預措施得到更多的金銀,以增加一國的財富,但干預的重點及內容各有不同。早期重商主義單純用金銀的多少來衡量一國的財富,片面追求貨幣差額,主張使與外國進行的每一筆交易都保持順差,嚴格禁止金銀外流。
而晚期重商主義則認為應結合貿易順差來衡量一國的財富,主張國家保證總的貿易順差,而不反對與個別國家的逆差,同時允許貨幣出口以發展殖民地轉口貿易。
表現在具體的政策措施上則是實行獎出限入的保護關稅、扶植出口、發展航運及漁業、提倡人口發展和降低工資成本剝削勞工、推行壟斷殖民地貿易的殖民政策,禁止優秀技師、工匠擅離國境。
10. 重商主義對當今國際貿易有什麼影響
出口額大於進口額而導致國家富裕,就是指重商主義。
典型的發展中國家,只考慮出口額,不考慮進口額,實質上這樣會導致畸形的發展。
出口等於進口才能使國家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