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糧食國際貿易

糧食國際貿易

發布時間:2020-11-24 23:05:29

❶ 做糧食進出口貿易的公司股票代碼

北大荒

❷ 中國糧食進出口

一、糧食國際貿易的作用隨著我國加入WTO,糧食進出口貿易逐漸放開,我國糧食價格體系從政策調控逐步轉向市場調控。並且隨著糧食貿易水平的提高,國際糧食貿易對國內糧食價格的影響也越發明顯。正確把握國際糧食貿易對我國糧食價格和糧食安全的影響,發揮國際糧食貿易的積極作用,對穩定國內糧食生產、調整糧食價格、維護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❸ 中國糧食進出口從國際上看收到什麼因素的影響

中國糧食進出口受到國際經濟大環境還有政治博弈的影響,需要做很多協調努力。

❹ 2008中國糧食進出口情況

據海關總署最新統計,2008年前3季度我國出口糧食(包括穀物及穀物粉、豆類、澱粉塊莖及薯類)299.4萬噸,價值16.4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67.3%和27.1%。同期,我國進口糧食3181萬噸,價值185.3億美元,分別增長16.2%和1.2倍。 亞洲地區是主要的出口市場,進口主要來源為美國和巴西。今年前3季度我國對亞洲地區共出口糧食182萬噸,下降了7.6%,占同期我國糧食出口總量的60.8%。其中,韓國、東盟和日本位居我國糧食出口市場前3位,三者合計占同期我國糧食出口總量的39%。 小麥、玉米出口急劇下降,大豆進口佔主導地位,各品種糧食進出口價格均大幅上漲。今年前3季度我國出口小麥和玉米27.2萬噸和18.7萬噸,分別下降87.1%和95.9%。同期,進口大豆2870萬噸,增長32.3%,占同期我國糧食進口總量的90.2%。 資料來自「中國報告大廳2008-12-31」

❺ 怎樣開展糧食進出口貿易

代理進出口糧食、穀物類需要企業具備一定的資格資質: 中國企業要從事進口穀物業務除了一般經營性企業所必需的工商、稅務等手續外,在注冊的營業范圍內還應包括穀物類經營資格,具備進口穀物經營許可證和衛生許可證。所以建議還是找一傢具備糧食進出口代理 業務 資質的進出口公司,可以把一整套進出口糧食代理流程完美承包。在這里我建議看下

❻ 怎樣開展糧食進出口貿易

我認為由於我國糧食市場發育不完善,市場調節能力弱,政府用政策干預彌補市場失靈在所難免。而正是這些不太恰當的政策干預或者說是制度供給導致了我國糧食國際貿易的。政府制定糧食調節政策時應把握住糧食市場的運行規律,運用政策去彌補國內糧食市場機制的不足,以便更好地與國際市場接軌,而不是去替代市場;在我國已加入WTO的背景下,政府應加快糧食市場化的進程,減少干預力度,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的資源來發展本國的糧食經濟。

❼ 現今我國糧食進出口到底具不具備大國優勢

從1949--2002年56年中,我國只有23年是糧食凈出口國,而且在時段?戲植莢諭肺擦蕉恕4?1961年到1984年,從1987年到1992午,一直是糧食凈進口國。
1997年是糧食進出口形勢逆轉的關鍵一年,此後維持了60年代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糧食凈出口局面。這是因為1997年以來,國內糧食供大於求,開始利用國際市場調節國內供求,減少或基本停止了國內供大於求的產品的進口(如小麥和玉米),增加了國內需求旺盛的產品的進口(如大豆和大麥),增加了國內供大幹求的產品的出口(如玉米和大米)。因此,1997年後糧食進出口趨勢表現為一種從糧食的連續凈進口轉變為糧食的連續凈出口的態勢。這改變了多年來我國一直是大米和大豆的重要出口國的局面,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小麥的出口在糧食出口中快速增長並佔有相當比重。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國糧食進出口形勢的逆轉 糧食進出口貿易,不僅在於總量平衡,而且在於糧食品種間的調劑。

在糧食進口方面,1997年前,品種結構單一,小麥是最主要進口品種。我國小麥進口佔世界小麥進口的比重很大,最高時的1989年為13%,較低年份也在4%以上。1978-1997年,小麥進口20013萬噸,占同期全國糧食進口總量81.06%,大米、玉米和大豆等其他糧食進口不足20%。1995?1996年進口小麥占進口糧食的比重分別為55.89%、69.75%。但1997年後進口方面最顯著的變化是小麥的進口數量和比重都急劇下降,而大豆的進口數量和比重都急劇上升。1997年進口小麥占進口糧食的比重下降為27.38%。1998年至今最低年份小麥進口不足50萬噸,只有最高年份的3%。與此同時,大豆進口取代了此前小麥在糧食進口中的主導地位,從1996年開始,大豆由凈出口變成凈進口,且凈進口量逐年加大。1995--1996年中國大豆的進口量分別為29萬噸、111萬噸,分別占當年糧食進口的1.39%、9.25%,但1997年大豆的進口量為273萬噸,占當年糧食進口的39.5%。1998年大豆進口量為412萬噸,2001年大豆進口達到了最高的1394萬噸。

在糧食出口方面,玉米、大米和大豆是主要的糧食出口商品,1978--1997年,三種糧食出口佔全部糧食出口的81.26%。我國玉米大規模出口是在80年代中期,最高年份玉米出口達到1047萬噸,最低年份也達到431萬噸。1993年我國玉米出口量佔全球玉米出口總量的17.18%。20年來玉米出口總計為7277萬噸,佔全部糧食出口的58.53%;其次大米(1513.9萬噸,12.18%)和大豆(1312萬

噸、10.55%)。1997年我國糧食出u品種結構變化最明顯的是玉米出口大幅度增加,全年出口66l萬噸,占當年糧食出口的76.95%。大米的出口也呈緩慢的增長趨勢:從1997年開始,大米由凈進口變成了凈出口。1997?1999的3年大米凈出口分別為61萬噸、351萬噸、253萬噸。2000年,大米市場疲軟,中國大米出口總量僅占總產量的2%多,仍然達到了295萬噸。2001年出口大米186萬噸。

2、加入WTO後我國糧食進出口的新趨勢和新特點 1999--2001年連續3年糧食減產。

2001年我國大米出口186萬噸,進口27萬噸,凈出口159萬噸;玉米出口600萬噸,進口3.9萬噸,凈出口596萬噸;小麥出口71.3萬噸,增長了278.6%,進口73.9萬噸,凈進口2.5萬噸。2002年是我國進入WTO的第一年,糧食播種面積為15.6億畝,同比減少2%,但單產比上年提高3%,糧食產量達到45710萬噸,比2001年增加448萬噸,增長l%。其中小麥、水稻略減,玉米增產。並沒有出現預計的大規模糧食進口,而表現為出口增長,進口減少。2002年1?11月份我國累計出口糧食1252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480萬噸;進口253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43萬噸。糧食凈出口999萬噸,增幅110%。

小麥進出口雙雙快速增加。

我國是世界小麥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小麥年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1/5。但長期以來,我國加工專用小麥主要依靠進口。加入WTO後,小麥進口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國內部分小麥產品的品種、質量難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如2002年1--7月份累計進口了硬粒小麥42.5萬噸,佔小麥進口總量的87.6%。經過多年對小麥生產結構進行調整,大幅度壓縮東北、南方劣質小麥,各小麥主產區引進推廣優質專用小麥,使我國優質專用小麥短缺的狀況明顯改觀。2001年全國優質專用小麥面積發展到9000萬畝,比上年擴大2000萬畝,佔小麥總面積的22.5%,占當年全國小麥種植總面積的1/4。按畝產400公斤計算,替代了部分進口,使我國小麥凈進口量逐年大幅度減少。1995--1999年,凈進口量分別為1157萬噸、831萬噸、186萬噸、149萬噸和45萬噸,1995到1996年平均每年進口小麥994萬噸,1999和2000年全國共進口了小麥132萬噸。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小麥出口的大幅度增長。此前中國出口的春小麥主要是儲存時間比較長的陳麥,以較低的價格出口到韓國等周邊國家作為飼料用麥。2002年11月我國首次出口食用小麥運往印尼。中糧集團開辟了河南、黑龍江及江蘇的小麥出口基地,形成了南北三個港口,出口紐西蘭、東南亞並輻射南北美洲等國際市場的新局面。2002年我國首次成為小麥凈出口國。2003年1月,我國小麥出口達4.071萬噸,開始成為東南亞地區越來越重要的小麥供應商。

1997年後我國由玉米凈進口國變成了凈出口國。

1997年和1908年分別凈出口662萬噸和469萬噸。1999年為431萬噸。2000年我國玉米在政府高額補貼下出口1047萬噸,達到我國玉米出口的歷史最高水平,其中對韓國出口602萬噸,對馬來西亞出口210萬噸,在這兩個市場上的佔有率分別達到了70%和87%。2001年以來,由於國內玉米價格的連連上揚,出口量比2000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下降。2001年我國出口玉米600萬噸,其中273萬噸出口到韓國,103萬噸出口到馬來酉亞,35萬噸出口到日本,我國在這兩年能出口如此多的玉米主要得益於政府每噸高達44美元的補貼,使我國玉米在國際市場上極具競爭力。2002年玉米出口顯著增長則歸因於國際市場上玉米價格大幅上漲和國家免徵大宗穀物鐵路建設基金以及玉米出口增值稅零稅率的政策效應,這使我國玉米出口報價較低,增強了我國玉米出口競爭力。

大米出口持續下降。從1997年開始,大米由凈進口變成了凈出口。1997--2001年大米凈出口分別為61萬噸、350萬噸、254萬噸、271萬噸和159萬噸。2002年1--7月份,我國大米出口比上年同期又減少76萬噸,其中對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和馬來西亞出口減少了68萬噸。主要原因是我國大米的品質較差。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國糧食進出口逆轉的性質分析 50年代糧食凈出口的性質主要是服務於工業資本的原始積累,但90年代中後期逆轉的糧食凈出口形勢的性質則完全不同,它主要體現了市場機制上發揮糧食生產的比較優勢。同時,糧食進出口結構明顯改變,進出口方向也由創匯型轉向調劑國內市場型。

在糧食消費水平很低,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的情況下,糧食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重要的還是政治問題。

長期以來,通過廣泛推廣良種、改善水利條件、精耕細作,中國糧食生產的取向一直以高產為主。在社會總體糧食消費水平趕超過溫飽線,糧食問題的政治性就顯著降低而主要成為經濟問題。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我國的糧食供求發生了巨大變化,開始出現總體平衡、部分農產品供過於求的局面。2002年糧食總產達到45711萬噸,比上年增長1%。糧食問題更多地表現為經濟問題。糧食政策及進出口貿易政策轉向了效率目標,由總量平衡、品種調劑向利用市場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來推動糧食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揮糧食生產的比較優勢,提高效率水平的方向轉變。但這並不意味著糧食生產要素的供給會逐步減少。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如糧食生產轉向經濟作物、牧業的生產,不是減少耕地而是儲備了耕地。在糧食過剩時,農民可以把生產要素轉而投向效益更高的其他農產品生產;在糧食緊缺時,農民又會把投向其他方面的生產要素轉向糧食生產。90年代中後期,中國糧食流通格局一度由「北糧南運」演變為「南進北出」。北方剩餘的玉米出口到日本、韓國和俄羅斯市場,而南方要從國外進口玉米,這是符合比較優勢的經濟規律的。其?,因為南方近海,從美國和澳大利亞進口有地緣優勢。而從東北把玉米運到南方,其運費高昂,且運輸的損耗比較大;其二,東北生產區的玉米水分、雜質含量比較高,低於國外的玉米質量,所以南方商家更喜歡進口玉米。2001年廣東等八省區市全面實行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引導糧食和農業結構調整,有利於實現資源高效率配置。從目前來看,泰國大米生產成本低於我國,更低於廣東等南方省區,具有較強的價格及品質優勢,關稅降到l%有利於泰國大米進入中國市場,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市場。同時,南方省區可以把置換出來的生產糧食的土地轉向生產具有比較優勢的其他農產品。國內糧食需求的增長,尤其是食物結構轉型所需的商品飼料糧和缺乏比較優質的小麥等,主要依靠國際市場和其他國家的耕地資源來解決,顯然具有經濟上的合理性。我國大米一直以來是擁有比較優勢的,但是正在逐步下降;而玉米和小麥呈現出明顯的比較劣勢,其中玉米的比較劣勢逐步增強。1983至1995年,世界農產品出口價格一直處於平穩狀態,但我國國內農產品價格節節攀升,十幾年間增加了五六倍。根據農業信息調查,1998年12月中國小麥定購價、保護價和集市貿易價分別比美國市場小麥價格高71.9%、55.9%、62.8%。玉米三種收購價格比美國價格高69.9%、55%和72.5%。1998年12月大米三種收購價格與曼谷市場價格相比分別高0.1%、低10.9%和低2.7%。單就小麥和玉米來看,在同一時期,國外小麥和玉米的市場價格加上運費和增值稅運到國內,也比國內三種收購價格便宜。2002年我國糧食收購價格、批發市場價格和零售價格均比2001年有所下降。

❽ 中國糧食國際貿易及其全球影響

1990—2050年中國糧食需求預測: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小組在廣泛地比較了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經驗和深入地研究了中國的特殊國情的基礎上,對1990—2050年期間中國的人口和GNP的增長情況做了預測,預測結果列於表1中。目前,許多國際機構和國際組織認為中國的人均GNP被低估了,為了更加充分地估計中國未來的人均穀物和糧食需求量,將1990年中國的人均GNP提高一倍,上調到740美元,以此為基數進行預測分析。將各預測年份的人均GNP預測值帶入前面從國際經驗分析中得到的經驗公式,就可以得到對應年份的人均穀物需求量的推測值。當人均穀物需求量推測值小於1990年的實際值時,預測值取兩者中較大的數值。假定穀物占糧食的比例不變,由人均穀物需求量預測值可以推出人均糧食需求量的預測值。由此方法得到的全部預測結果列於表2中。

決定一國的人均糧食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三個:一是它的人口和自然資源的比例;二是它的經濟和技術水平;三是它的資源配置機制。因此,當兩個國家的資源配置機制和經濟發展水平相當時,人均自然資源佔有量較低的國家,其人均糧食消費水平也應當較低。中國的人均自然資源佔有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這意味著用國際經驗公式推測的人均穀物需求量必然是偏高的,再考慮到預測值是從推測值和1990年的實際值中取大的,因此我得出的預測值只能偏高,不會偏低。認為未來20年中中國的人均糧食消費量會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是錯誤的。我們的政府不應該不負責地向人民許諾為他們提供超越經濟發展水平的食品消費水平,我們的人民也不應該不切實際地期待享受超越經濟發展水平的食品消費水平。中國目前的低收入-高食品消費模式沒有持久存在的根據。由總人口和人均糧食需求預測可以得到糧食總需求預測,結果列於表3中。

2

❾ 有誰知道糧食進出口都有什麼要求,我的營業執照上有糧食進出口業務,只是還沒做過。請老師賜教。

中國糧食的進出口對子糧食安全的影響

鑒於我國糧食安全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考慮適量的進口糧食,以緩解中國國內糧食的缺口。

按照2005年的中國進口的棉花、穀物和大豆三種產品總量,如果這些全部在國內生產,需要佔用土地2億畝。而中國的耕地面積僅為18.3億畝。2005年,中國大豆的播種面積為1 .5億畝,但進口量大約是2400萬噸,相當中國產量的1.3—1.4倍。再加上需要進口小麥500萬噸,總共3000萬噸的進口量,相當我國糧食消費總量的6%左右。應該說這個數字不算高,但是要看到,盡管人口增勢已經放緩,可人口的總數還在增加,糧食的消費也會持續增加。另一方面,工業化過程,工業用地也在增加,農業用地逐步減少。

我國海關總署2004年12月下旬公布的數字,2004年前11個月,我國小麥進口量達到了661萬噸,是2003年同期的17.83倍。根據美國農業部12月份的統計數字,12月份我國裝的美麥數量超過了30萬噸,再加上其他國家的小麥,全年我國進口小麥的數量將超過700萬噸,遠遠高於2003年的42,42萬噸,並將躍升全球首位。

自1999年以來,我國小麥進口量連續5年不足100萬噸,而且2000年—2003年,我國糧食連續四年減產之後,國內糧食市場掀起了一波關於糧食安全的討論,小麥的供求出現了拐點,極大的刺激了當年小麥的價格。同時,國內小麥庫存量大幅度的下降。2003年底,到2004年春夏,國家大量的拍賣庫存陳麥,僅河南省就出庫400萬噸,全國出庫數量估計超過了500萬噸。另外,即使2004年,小麥當年的產量仍然難以滿足國內需要,這些都促使我國大量的進口小麥。

四、我國糧食安全有保證

針對國際上的「中國糧食安全威脅論」,我國政府早就明確中國的糧食安全立足於「自力更生」。一般情況下,我國自給率能夠達到95%。這體現了中國在世界糧食安全問題上負責任的大國態度,同時也不排除利用國際資源作為必要的補充。適當的進口糧食不僅符合比較優勢原則,而且可以調劑品種,實現區域平衡,保障糧食安全。同時還可以作為實現區域平衡的手段,化解貿易摩擦。我國在充分評估自身獲取糧食能力強弱的基礎上,發揮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享受國際貿易的福利,以合理成本保障糧食安全。

一般情況下,我國糧食供給渠道有三方面:

第一、國內糧食生產。2003年,我國的糧食產量為43070萬噸,比1997年的49417萬噸減少了6347萬噸。但水果、水產品、豬、羊、牛肉等糧食轉化品的產量均有較大增加。即我國居民的食物消費總量並沒有減少。而且食品的結構改善了。預計未來中國糧食需求量在2010年將達到5.5億噸,此時人口接近14億。2030年達到6.4億噸,人口接近16億。按照國家過去20年的人口增長和糧食消費情況推算,我國土地可以負載人口最多不超過17億。也就是說,我國的糧食生產能力基本自給,不會對我國的糧食安全帶來危機。而且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及國家宏觀政策對於農民的引導,我國長期糧食自給率很難下降到糧食安全警戒線以下。

第二、從國際市場進口。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美國等農業大國要求中國開放糧食市場,增加糧食進口。美國要求中國糧食進口配額不斷上調,2004年已經達到2100多萬噸。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外匯能力大大提高,我國適當的進口一些糧食已具備條件。另外,由於國際形勢的改善,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世界糧食產量從6.3億噸增加到22.6億噸,年均速2.6%,而同期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僅為1.7%,糧食的增長快於人口的增長。根據《中美農業合作協議》,我國已經撤銷一項已實施長達30年的不允許進口美國北部各州小麥的禁令,但這不會對於我國小麥生產帶來致命的沖擊。我國糧食的自給率保持在90%以上,每年進口2000多萬噸糧食大都是用來調劑品種的,不是用來解決口糧的。我國小麥緊缺的品種是硬小麥,而美國西北七州生產的小麥品種,主要是白軟小麥,故允許其進口也不會對我國小麥生產造成很大沖擊。例如,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的農業結果調整,可以調劑進出口品種,使其保持相對穩定平衡。

根據中美達成的協議,我國已經在2004年將重點農產品進口關稅降至14.5%到15%。這對我國農產品的出口有一定影響,但並不嚴重。

目前,我國有關的部門也在制定相關的農業保護政策,這種保護是利用WTO框架內的貿易保護手段,盡量的多給糧食保留較高的關稅水平,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在WTO框架下,我國農業每年補貼近500億元,這為我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良好的空間。過去國家的這筆補貼基本上都用在農業生產產前購買生產資料上,而今後的補貼將集中用在農業產後所產出的農產品上。這就為我國農業的持續發展營造了一個寬松的客觀環境。

第三、糧食的儲備供應。我國從1990年開始,建立了糧食儲備制度,糧食儲備已經達到XXXX億公斤,這為我國的糧食安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糧食國際貿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