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我國經濟在國際貿易

我國經濟在國際貿易

發布時間:2021-02-21 12:02:33

⑴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那些作用我國所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2019·荊門)「組織成立後,其成員國的關稅水平普遍降低,貿易壁壘進一步減少,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該組織是世界貿易組織。

⑵ 我國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一、對外貿易在一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國際貿易已成為一國國民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一國國民經濟整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二、對外貿易在一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1)對外貿易,是一國的對外商品交換。(2)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各國發展對外關系的紐帶和手段。具體講,對外貿易的作用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互通有無,調劑餘缺。第二,節約社會勞動,增加生產總量。第三,可以阻止利潤率下降趨勢。第四,是發展對外關系的紐帶和手段。對外貿易是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在一定情況下,對外貿易也可以成為各國進行政治斗爭的重要手段。管理貿易的含義在經濟學的教科書中,很少有關於管理貿易(managed trade)這一概念的定義,經濟學家們亦有意避免這一概念,因為在他們看來,管理貿易是等同於保護主義的。因而在經濟學界長期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不同背景、不同政治傳統的經濟學家們在支持自由貿易和反對貿易保護(及管理貿易)這一點上卻出奇地一致然而,現實中的國際貿易遠不是純粹的自由貿易,政府控制或管理貿易以各種形式存在,即使是倡導自由貿易的GATT/WTO,其規則及活動也是就政府的貿易政策進行談判和協調,GATT/WTO成員各種貿易決策以及判斷貿易活動的公平與否都無一例外地嚴重受到政府或多邊規則的影響。另一方面,現實中的國際貿易也並非完全的貿易保護,貿易活動的基本決定力量仍然是市場機制,政府的各種貿易政策的選擇和實施會影響甚至阻礙市場機制的作用,但終究不能取代市場力量。現實中的國際貿易是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的混合,那麼,該用什麼概念來表述現實的國際貿易形態呢?如果沒有先入為主的偏見的話,管理貿易其實就是現實中國際貿易形態的真實反映。管理貿易的一種定義是指「政府對私人的國際貿易[活動]實行高度的管制」,或者是「由政府政策控制、引導或管理的貿易」。這種狹義的定義強調政府政策對貿易的影響。泰森(L.Tyson)以美國高科技產業為例指出了管理貿易背後的政策原因,包括促進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實力、改進高科技貿易的管理、支持貿易收支調整、以及緩解保護主義帶來的壓力。根據另一種更廣義的定義,「管理貿易是指不在競爭條件下、不按邊際成本定價的貿易」。[17]這一定義把管理貿易的原因擴展到政府政策之外所有導致貿易偏離市場機制的因素,包括行業、企業控制和管理貿易的行為。克勞斯(L. Krause)指出,新自由主義關於貿易商品及服務在競爭性市場按照邊際成本定價、比較優勢決定於比較成本、以及自由和無限制地貿易使各國及世界福利最大化的論點是理想化了的理論,現實中大部分國際貿易並不屬於這種類型。大多數的商品和服務生產的平均成本是遞減的[即存在規模經濟],以這時的邊際成本定價是不可能的。定價其實是企業的一種戰略決策,為佔領市場份額的進取性定價和為保護利潤水平的保守性定價是不相同的,因此一個國家在某種產品上成為出口者還是進口者與企業的選擇有很大關系,當然企業的選擇本身也要受到政府政策的影響。所以,比較優勢可以由企業經營和政府鼓勵來創造,而不是由要素的可獲得性來支配的。

⑶ 一帶一路戰略及其基礎設施建設對我國經濟建設,國際貿易發展有何作用和影響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意味著我國對外開放實現戰略轉變。這一構想已經引起了國內和相關國家、地區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共鳴。之所以產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於這一宏偉構想有著極其深遠的重要意義。
首先,「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順應了我國對外開放區域結構轉型的需要。眾所周知,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從1979年開始,我們先後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個經濟特區,開放和開發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東新區,相繼開放了13個沿邊、6個沿江和18個內陸省會城市,建立了眾多的特殊政策園區。但顯然,前期的對外開放重點在東南沿海,廣東、福建、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成為了「領頭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始終扮演著「追隨者」的角色,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東、中、西部的區域失衡。「一帶一路」尤其是「一帶」起始於西部,也主要經過西部通向西亞和歐洲,這必將使得我國對外開放的地理格局發生重大調整,由中西部地區作為新的牽動者承擔著開發與振興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二廣大區域的重任,與東部地區一起承擔著中國走出去的重任。同時,東部地區正在通過連片式的「自由貿易區」建設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國全面對外開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轉型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需要。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我們亟需資本、技術和管理模式。因此,當初的對外開放主要是以引進外資、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為主。有數據顯示,1979至2012年,中國共引進外商投資項目763278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到12761.08億美元。不可否認,這些外資企業和外國資本對於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管理的現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說,這是一次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性產業大轉移。而今,盡管國內仍然需要大規模有效投資和技術改造升級,但我們已經具備了要素輸出的能力。據統計,2014年末,中國對外投資已經突破了千億美元,已經成為資本凈輸出國。「一帶一路」建設恰好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新趨勢。「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將中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送出去,讓沿「帶」沿「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第三,「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與其他經濟合作國家結構轉變的需要。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早期,以歐、美、日等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有著資本、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而長期處於封閉狀態的中國就恰好成為他們最大的投資樂園。所以,中國早期的對外開放可以說主要針對的是發達國家和地區。而今,中國的經濟面臨著全面轉型升級的重任。長期建設形成的一些產能需要出路,而世界上仍然有許多處於發展中的國家卻面臨著當初中國同樣的難題。因此,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比如道路、橋梁、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他們發展一些產業比如紡織服裝、家電、甚至汽車製造、鋼鐵、電力等,提高他們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生產能力,就順應了中國產業技術升級的需要。
第四,「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國際經貿合作與經貿機制轉型的需要。2001年,中國加入了WTO,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中國「入世」對我國經濟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可以說,WTO這一被大多數成員國一致遵守國家經貿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沖破了少數國家對中國經濟的封鎖。但是,國際經貿機制又在發生深刻變化並有新的動向。「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是緊密聯系的。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在建自貿區,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在建的自由貿易區中,大部分是處於「一帶一路」沿線上。因此,中國的自由貿易區戰略必將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而得到落實和發展。

⑷ 國際貿易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關系

主要有以下幾來個方面客觀確定源市場經濟的標准,並對中國市場經濟現狀進行了評估。市場經濟有其內在規定性,但它又是以豐富多彩的現象表現出來的。各國經濟基礎、文化傳統和發展階段不同,市場經濟的形式甚至部分內容也必然不盡相同。我們既不能因差異而否定市場經濟標準的客觀存在,也不能把市場經濟標准絕對化、簡單化。該書從國內外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實出發,借鑒美國、歐盟、加拿大反傾銷對市場經濟標準的法律規定,得出了5條帶有共性的市場經濟標准第一,政府行為規范化,即資源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使用和定價由市場決定,政府尊重和保護經濟主體在經營方面的自主權,對企業公平對待。第二,經濟主體自由化,即企業產銷活動的行為是市場化的。第三,生產要素市場化,即生產要素價格由市場決定。第四,貿易環境公平化,即市場交易活動是自由的,市場基礎設施、市場立法和司法健全。第五,金融參數合理化,即利率和匯率由市場形成,企業換匯及存匯方式有自主權等。

⑸ 從中國對外貿易的世界地位談談我國外貿崛起對經濟發展產生的作用

我國的國際貿易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經從前些年的第十位第七位上升為第二位了。這樣專,國際屬貿易對我們中國的經濟拉動的作用就非常之大,非常之明顯了。盡管說現在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但是,國際貿易外貿出口至少也是在三大拉動因素之列的。很重要。

⑹ 我國外貿企業在經濟中的作用

淺析民營外貿企業發展中的政府作用(1)

http://www.lunwenda.com 論文下載網 2008-09-06 吳琦 瀏覽:148 次 【列印論文】【收藏論文】

【摘 要】民營外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和面臨著很多的問題,要進一步促進民營外貿企業發展,政府必須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給予其政策、制度、資源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並盡可能提供全面的優質高效的服務,才能使民營外貿企業盡快成長壯大。

【關鍵詞】民營;外貿企業;政府;作用

一、民營外貿企業在我國外貿發展中的作用

隨著加入世貿組織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經濟與國際經濟越來越融為一體,對外貿易的作用也更加重要和突出,已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最近幾年,由於國家外貿經營權的逐步放開,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進入對外貿易領域,為我國外貿發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正成為對外貿易的強勁增長點。據統計,2003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額為593.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4.1%;進出口額佔全國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7%,比上年提高了3.2個百分點。2004年我國民營企業出口額已經突破1000億美元,達到1010.4億美元,增長68.6%,高於整體出口增幅33.2個百分點,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上升到17%。2005年,民營企業占我國進口和出口總值的比重分別上升到11.4%和19.6%。在一些民營經濟發達的省份,如浙江民營企業出口已佔到全省出口的左右40%,超過國有及外商投資企業,成為外貿出口第一軍團。
2004年,隨著我國修正憲法進一步明確對民營經濟發展進行保護和支持的政策,以及7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對外貿易法》提前放開外貿經營權,民營外貿主體的活力得到了更大的釋放。可以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民營外貿將很快超過國有和外資外貿而在我國總體外貿中占據主體地位。

二、民營外貿企業發展必需的條件

作為一種經濟實體,與其他各類企業一樣,民營外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需要資金、人才、市場等基本條件。但作為民營經濟的成員,政策、制度、環境條件等對夾縫中產生的民營外貿企業來講更為重要。
1.政策條件。由於民營經濟具有對政府政策的特殊依賴性,人們往往將民營經濟稱為「政策經濟」,民營外貿企業的發展自然也離不開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在財稅、信貸等方面政策的支持是民營外貿企業發展壯大的有力保障。可以說,民營外貿企業自誕生的那一刻起,就面臨著政府給不給政策,給什麼樣政策的問題,而政府政策的任何變化也都將給民營外貿企業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2.制度條件。政府在財產保護、經濟自主權保障和行業准入等方面的制度供給和制度創新也是民營外貿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民營外貿企業的出現是自由市場經濟下的產物,其發展狀況如何要看其從事經濟活動和支配自己財產的自由落實在制度上的程度和表現,政府適時適度的提供關於企業自主權的確立和財產權的明晰等方面的良好制度供給和制度創新,通過理性化、法制化、正規化的制度體系來滿足民營外貿企業對各種制度的需求,將為其發展提供較大的利益激勵和充分的自由選擇空間。
3.社會環境條件。社會環境條件是民營外貿企業成長的土壤,社會環境寬松有利就像土壤養分充足,能夠滋潤民營外貿企業這棵幼苗迅速發育並茁壯成長。因而,營造一個寬松良好的政治環境、社會環境和輿論環境,形成一種政府鼓勵和支持、全社會共同關心和參與的社會氛圍,這對民營外貿企業的發展壯大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我國民營外貿企業發展面臨的外部問題

盡管我國民營外貿企業在數量和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上都呈現出迅速增長的可喜勢頭,然而,民營外貿企業誕生的時間畢竟不長,企業自身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如規模小、實力弱、管理機制不健全等,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民營外貿企業的發展。但是,外部環境方面的諸多問題和障礙在更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民營外貿企業的發展壯大,表現在:
1.法律環境上,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或貫徹不到位。我國目前還缺乏與民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配套法律、法規來確立民營企業的經濟地位。雖然憲法已經明確了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保護民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但對於如何保護民營企業的財產權、如何促進民營企業和商業銀行之間的融資與擔保方面的創新、如何促進民營中小企業更快發展等,還沒有制定出具體的法律法規。另外,對於民營企業進入對外貿易領域,國家的限制條件雖然在不斷放寬,也出台了一些鼓勵和扶持措施,但都只是表現在各種政策性文件中,如2001年7月發布的《關於進出口經營資格管理的有關規定》、2005年2月出台的《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民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尚未上升到法律的高度,這就使得民營外貿企業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完善的法律保障。
2.政策環境上,政策性歧視和不公平待遇依然存在。與國有外貿企業相比,民營外貿企業在市場准入、貸款融資、稅賦等方面都受到種種限制。比如,民營企業獲得外貿自營權的標准仍然高於國有企業、民營外貿企業獲得商品配額許可證依然較為困難。與外資企業相比,民營外貿企業更是遭受著不平等的待遇,外資企業在進出口權、稅收、外匯優惠、投資領域和投資資格等方面都享有特殊的優惠政策,出現了對外資的「超國民待遇」,而民營外貿企業則處於「准國民待遇」狀態。
3.制度環境上,很多制度安排不盡合理。比如,行政審批制度方面,不僅民營企業進入外貿行業的准入門檻高於其他成分企業,而且前置審批程序相當復雜。民營外貿企業經營者要出國考察,須經歷更繁瑣的審批手續,辦理護照、簽證等時間也較長。還有,出口退稅制度上,民營外貿企業的退稅經常被長期拖欠,企業得不到及時退稅,造成流動資金不足,使企業經營陷入困境,甚至破產倒閉。
4.社會環境上,社會化服務體系尚未建立。由於思想上不夠重視,政府面向民營外貿企業的培訓、咨詢、技術、人才和行政管理等服務職能缺位。各種行業協會、社會中介組織在資金融通、信用擔保、技術支持、管理咨詢、法律服務、人才培訓、市場開拓等方面的服務更是既不規范也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必將造成民營外貿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難以保持競爭優勢,並可能在對外貿易中付出巨大代價。

本篇論文轉自論文下載網 www.Lunwenda.com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da.com/jingjixue200809/94670/

⑺ 國際貿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

9月23日 15:07 以我的理解,在進行經濟建設時,應該首先考慮經濟利益、其次是考慮環保利益。我國回確實實施「答可持續發展」戰略,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人口控制和人口素質提高、社會進步等因素相結合、協調,反對「殺雞取卵」式的、不顧環境保護、引起環境惡化和生態污染的經濟增長方式和道路。
但是,必須同時看到,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並不是並駕齊驅的。經濟建設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工作中心,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的主要矛盾決定的,除非發生外族大局入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決不動搖的!
再者,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經濟的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歷史使命!

⑻ 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和對策

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1979--1991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由293.33億美元擴大為995億美元(經貿部業務統計,海關統計為1357億美元),13年累計進出口總額達7734.7億美元,為改革開放前29年累計總額的4.56倍左右,翻了兩番多,1991年進出口總額比1979年增長3.39倍。我國出口貿易額在世界出口貿易總額中的比重,已經由1978年的0.75%上升為1.7%左右(按海關統計為2.0%);在各國出口貿易的排列次序中,也由第32位躍居到第13位(按國際可比口徑計算)。
外貿的發展,首先取決於出口,我國外貿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其速度明顯高於同期世界大多數國家的速度。13年間,我國累計出口總額達4059.4億美元,年均增長15%,1991年出口總額為609美元(海關統計為719.1億美元),1979年的136.58億美元增長3.45倍。
特別是在80年代中後期和90年代以後,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下跌,需求減少,石油價格起伏不定,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盪,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以及1989年6月以後的一段時間,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經濟制裁」和貿易限制的情況下,由於我國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方針,促進技術進步,提高工農業生產水平,逐步深化外貿體制改革,並採取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出口的有效政策措施,調動了各地方、部門和各行各業發展出口生產、擴大出口創匯的積極性,從而出口保持了以較高速度持續增長。出口的發展有力地支持了進口。
13年間,我國進口總額累計達3674.4億美元,為改革開放前29年累計總額的4.57 倍,年均增長10.2%。1991年進口額385億美元(海關統計為637.9億美元),比1979年的156.8億美元增長2.45倍。通過擴大出口,保持適度進口,扭轉了一度貿易逆差較大的局面,從1987年起國家外匯儲備逐年增加,到1991年底,外匯儲備總額已達426億美元,其中國家外匯結存達217億美元,銀行頭寸209億美元。大大增強了國際支付能力,保證我國能按期償還外債,應付各種緊急情況,進一步提高了國際支付的信譽。

⑼ 國際貿易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外貿一直是我國抄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襲, 可見其重要性.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 2009年我國的經濟形勢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而對外進出口貿易是受沖擊比較大的, 因此, 2009年對我們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一年.

所有的外貿人, 要加油!

閱讀全文

與我國經濟在國際貿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