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廣州風磐貿易公司

廣州風磐貿易公司

發布時間:2021-02-26 02:56:24

㈠ 《七子之歌》是指哪七個地方

指的是香港、台灣、澳門、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島、旅順,大連這七個地方。

《七專子屬之歌》是聞一多在1925年創作並載於《現代評論》上面。聞一多將這七個地方比作孩子,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將這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懷抱的七個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1)廣州風磐貿易公司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那是20年代上半葉,剛剛從清華學校畢業的聞一多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從1922年開始,他先後在芝加哥美術學院、柯泉科羅拉多大學和紐約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同時繼續用大量的精力從事幾年前就開始的新詩創作和文學研究。

獨居異域他邦,聞一多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在西方「文明」社會中親身體會到很多種族歧視的屈辱,更激起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聞一多寫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愛國思鄉之作。

㈡ 《七子之歌.香港》講述了什麼

《七子之歌·香港》講述了殖民者對香港的掠奪與剝削,希望回到偉大的祖國懷抱。

出處:當代 聞一多 《七子之歌·香港》

原文:

我好比鳳闕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白話譯文:

將祖國視為深居皇宮的女王,凸顯祖國在「我」心中的高貴。為了保護祖國母親的安寧,我甘願做階前的黃豹,徹夜不眠,逡巡守護。

祖國母親,我身份雖微,但地理位置險要。

如今殖民者像凶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吃著我的骨肉,吸走我的民脂民膏。

祖國母親,我在嚎啕哭泣,呼喚沒有得到你的回應。

祖國母親,快讓我回到你的懷抱,我要回來!

(2)廣州風磐貿易公司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從1922年冬到1925年春,聞一多留學美國。留學期間,他切身體驗到了弱國子民在強國所遭遇到的無處不在的歧視與欺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對祖國深厚的愛,激發了他創作的靈感,身在紐約的他寫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力作。

作品賞析:

詩歌一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憎惡。此詩中,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哭訴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這種第一人稱「獨白」的方式,不但讓人感到親切,而且極大地增強了歸屬感,強烈表達了對祖國母親深沉的眷戀。

㈢ 請廣州DIY電腦高手進

CPU:黑盒5000+ ¥585 (買AMDCPU一定要買正品盒裝的,到時候跟經銷商說清楚,不要買到盒裝、版國包的,黑盒權是不帶風扇的,所以你的買個風扇)
風扇:超頻三 金螞蟻三代(這是目前配5000+比較多的風扇了,據說很好)
主板:磐正超磐手 AK790 GTR(磐正是AMD兼容主板最牛的,磐正是准一線產品,目前改名超磐手,超頻性能很好)PS:現在目前主板都集成音效卡和網卡
內存:黑金剛 1GB DDR2 800 (目前市面上金士頓大多都是假貨,而黑金剛超頻性能和穩定性比較好,基本沒有假貨。)
顯卡:影馳 8600GT魔靈 (最好買大魔靈的,大魔靈的要七百多)
硬碟:希捷 320G 7200.10 16M ¥510
可以去到中關村看看評測 www.zol.com.cn

㈣ 《十六年前的回憶》資料與李大釗的簡介!

《十六年前的回憶》原文:

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在已經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親每天夜裡回來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又出去了。有時候他留在家裡,埋頭整理書籍和文件。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

我奇怪地問他:「爹,為什麼要燒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會兒,父親才回答:「不要了就燒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麼!」

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為什麼,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後來聽母親說,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才過了兩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買東西,直到夜裡還不見回來。第二天,父親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廳里去了。我們心裡都很不安,為這位工友著急。

李大釗的簡介:

李大釗(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 ,1913年畢業後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佔有崇高的歷史地位。

出處:出自李大釗之女李星華的《十六年前的回憶》。

(4)廣州風磐貿易公司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在1943年寫的,當時距李大釗遇難16周年。作者寫此文是為記述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李大釗同志,在殘酷的白色恐怖下堅持工作、不幸被捕,在敵人法庭上英勇斗爭,最後壯烈犧牲的經過。

李大釗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與奠基者,一生為中國共產黨做過多少工作,可寫的感人事跡一定不少。但是,這篇文章在時間上,只選取了李大釗一生中,從1927年春天到4月28日被害的最後短短的兩三個月,歷時不長。

在內容上只寫了三個片段:一是被捕前,一向慈祥、從不罵子女、而且有問必答的父親,在火爐旁焚燒書和有字的紙時,對我的問題含糊其辭;二是被捕時,父親面對粗暴、凶惡的敵人,不慌不忙,鎮定自若;三是被捕後,父親在法庭上的表現。

但是,父親對兒女的慈祥,對家人深沉的愛,對黨的忠誠,為革命事業堅貞不屈、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高大形象依然栩栩如生,歷歷在目。這一切靠的就是作者對典型事例的精心選擇。

㈤ 七子之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詳細一點

此詩中,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將中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七處「失地」比做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

這種第一人稱「獨白」的方式,不但讓人感到親切,而且極大地增強了歸屬感,使每一首詩都灌注著被擄掠的血肉之軀的疼痛,強烈表達了對祖國母親深沉的眷戀。

(5)廣州風磐貿易公司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眾多詩篇中的重要篇章,創作於1925年3月,1925年7月4日載於《現代評論》第2卷第30期,後《大江季刊》和《清華周刊》相繼作了轉載。

從1922年冬到1925年春,聞一多留學美國。留學期間,他切身體驗到了弱國子民在強國所遭遇到的無處不在的歧視與欺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對祖國深厚的愛,激發了他創作的靈感,身在紐約的他寫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力作。

1925年5月,聞一多提前結束了留學生活,啟程回國。然而,剛剛踏上祖國土地的聞一多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五卅慘案的斑斑血跡。

被失望乃至絕望籠罩著的聞一多憤然北上,將《七子之歌》等幾首愛國之作投稿給《現代評論》首次發表。其時正值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高潮,《七子之歌》一經問世就引起強烈共鳴。

㈥ 求救 聞一多先生的愛國事情和最後的結局

1925年夏,聞一多從美國留學歸國。走下海輪,詩人難以抑制心頭的興奮,把西服和領帶扔進江中,急切地撲向祖國懷抱。
然而,等待他的,卻是無邊的黑暗和奇恥大辱……
放眼家國故園,山河破碎,風雨如磐,豺狼當道,列強橫行,祖國母親被瓜分割占……詩人悲憤地寫下了詩歌《發現》,並旋即在《現代評論》上發表了著名的愛國詩篇《七子之歌》。
「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佔的七塊土地,澳門只是「七子」之一。祖國母親被掠去的七子分別是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大(旅順大連)。
歷史不會忘記1842年那個屈辱的8月,清政府官員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康華麗」號,在荷槍實彈的英國士兵環視下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英國割佔九龍半島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的姐妹」九龍半島其餘部分劃為「新界」,租給英國99年。
1887年,中葡簽署《友好通商條約》,在明代中葉以「晾曬貨物」為名獲准在澳門居留的葡萄牙人從此強據了「蓮花寶地」澳門。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東海的一串珍珠」寶島台灣割讓日本,與她同時被割讓的還有渤海灣畔的「孿生兄弟」旅順和大連。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專條,「防海的健將」威海衛租借英國25年。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被租讓給法國。
到1900年,帝國主義列強已在中國土地上強行開辟商埠上百處,在10多個城市劃定租界20餘處。「中華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國主義列強的淫威下四散飄零。有一首詩代表了當時愛國志士們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七子盡淚下,詩人獨悲歌。聞一多目睹「國疆崩喪,積日既久」,有感於神州故土「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因擇其中與中華關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雲爾。」
激盪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熱盼統一的濃烈情感立即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位姓吳的青年在給編輯部的信中寫道:「余讀《七子之歌》,信口悲鳴一闕復一闕,不知清淚之盈眶。讀《出師表》、《陳情表》時,故未有如是之感動也。」
被列強擄去的「中華七子」,是民族罹難、國家浩劫的象徵。它表明:「國弱民受辱」、「落後就要挨打」;它警示國人:「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1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了國家富強、民族獨立挺身而出,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上下求索,譜寫了一首首恢弘壯麗的歷史詩篇。
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追求統一的意志匯成不可阻擋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國收回威海衛;1945年,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台灣的最後一任總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國政府遞交投降書,台灣從此重歸中國版圖。與此同時,廣州灣、旅順和大連也相繼回到祖國的懷抱。

祖國大地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聞一多之子說:「願父親九泉下有知,與我們同樂」

精誠所至,金石能開
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聞一多《七子之歌·詩序》

「中華七子」命運的歷史性轉折發生在1949年金秋的北京。在這塊曾被八國聯軍燒殺擄掠的土地上,毛澤東向世界庄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宣布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徹底結束了中國近代史上一幕幕慘痛的悲劇。
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8年,中國宣布實行改革開放,國力蒸蒸日上。強盛的社會主義中國躍起在東方的地平線上,實現祖國統一的呼聲響遏行雲。
「不能將殖民主義的尾巴拖到下個世紀。」中國共產黨人代表中華民族喊出了洗雪恥辱的最強音!
1982年9月,鄧小平在會見撒切爾夫人時明確表示,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
鄧小平指出:「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願望,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的。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坐落在香港維多利亞海灣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世矚目的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隆重舉行。6月30日23點59分,英國藍底米字國旗和繪有皇冠獅子米字圖案的英治港旗緩緩降落,一個半世紀的英國殖民統治宣告結束;7月1日零時零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盛開著紫荊花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徐徐升起,中國從此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交接儀式後,查爾斯王子和剛剛去職的末代港督彭定康,在茫茫夜色中,登上即將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皇家游輪,駛離香港。輪船起錨處,正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陸香港的地點。
兩年之後,中華民族以又一個洗雪恥辱的時刻迎接新世紀的到來。1999年12月19日夜,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內燈火通明。23時58分,綠色的葡萄牙國旗和澳門市政廳旗像帆一樣滑落,20日零時零分,五星紅旗和綠色帶有蓮花圖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准時升起。中葡兩國政府在這一刻完成了澳門政權的交接。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在澳門回歸之夜,聞一多先生的子孫四代共20多人團聚在北京門頭溝的家中,舉行家祭,慶賀澳門回歸祖國。家中對聯高懸:「百年誕辰紅燭燃遍舉酒慰英靈,九九歸一死水微瀾昂首新世紀」,橫批「澳門回家」。
聞一多之子聞立雕說:「父親期盼骨肉團聚的夙願終於實現了。願父親九泉下有知,與我們同樂。」

新世紀夢想:祖國的完全統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
說不定是突然著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個霹靂
爆一聲:
「咱們的中國!」
——聞一多《一句話》
---------------------------------
聞一多(1899~1946)

中國詩人,文史學者。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驊 。後改名多,又改名一多 。生於湖北浠水。1912年考取北京清華學校,曾任《清華周報》編輯、《清華學報》學生部編輯,發表舊體詩文多篇。1920年7月,第一首新詩《西岸》發表,以後連續發表新詩。早期的詩,形式多為自由體,較為突出地表現了唯美的傾向和穠麗的風格。1921年11月,清華文學社成立,為其重要成員。同年12月,在清華文學社作《詩的格律研究》 的學術演講,次年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進行系統的新詩格律化的理論研究。1922年去美國留學,學習繪畫,進修文學,研究中國古典詩歌和英國近代詩歌。其間創作、發表了《太陽吟》、《孤雁》等詩,表達對祖國的思念。還在《創造周報》上發表《〈女神〉之時代精神》等有影響的新詩評論。1923年印行第一本新詩集《紅燭》後,開始致力於新詩創作。1925年自美回國,在北京藝術專科學校任教,並成為徐志摩主編的《晨報副刊·詩鐫》的主要撰稿人。1926年發表論文《詩的格律》,提出新詩要具有「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詞藻),並且還有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開創了格律體的新詩流派,影響了不少後起詩人。
1928年,第二本詩集《死水》出版 ,收1925年以後的詩作28首,作品內容更為充實,形式整齊,語言凝練,形成了獨具的沉鬱奇麗的藝術風格 。同年3月,《新月》雜志創刊,列名編輯,在該刊上發表少量譯著。秋後,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從此致力於中國古代文學研究。1930年轉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長兼國文系主任。1932年定居北京,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在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校組成的長沙臨時大學任教。1938年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此時,他廣泛地研究了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由唐詩研究開始,上溯先秦漢魏六朝,乃至於古代神話、甲骨文和鍾鼎文,以文學為中心,旁涉民俗學、社會學、人類學,形成一個完整的中國文學史和文化史的研究體系。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研究的學術貢獻尤大,著有《神話與詩》、《唐詩雜論》、《古典新義》等專著。1942年出版《楚辭校補》,得到學術界的普遍贊譽。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抗戰勝利後出任民盟中央執行委員、雲南總支部宣傳委員兼《民主周刊》社社長,成為積極的民主鬥士。1946年7月15日在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朴追悼大會上講演,抨擊國民黨,當晚被國民黨特務暗殺。1948年開明書店出版了《聞一多全集》。
著作書目:

《冬夜草兒評論》與梁實秋合著,1922,清華文學社
《紅燭》(詩集)1923,泰東;1981,人文
《死水》(詩集)1928,新月;1980,人文
《聞一多全集》(1一4冊)1948,開明;1982,三聯
《聞一多選集》1951,開明
《聞一多詩文選集》1955,人文
《聞一多青少年時代詩文集》1983,雲南人民
《聞一多論新詩》(評論)1985,武漢大學出版社
《楚辭補校》(古典文學研究)1942,重慶國民圖書出版社
《神話與詩》(古典文學研究)1956,古籍
《古典新義》(上下冊,古典文學研究)1956,古籍
《唐詩雜論》(古典文學研究)1956,古籍
《聞一多論古典文學》1984,重慶出版社
《離騷解詁》(古典文學研究)1985,上海古籍
----------------------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臧克家

這篇文章記敘了聞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跡,表現了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熟讀課文,想一想,我們應該學習聞一多先生的什麼精神?作者是從怎樣的角度選取材料和確定記敘重點的?

「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鑽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鑽之彌堅,越堅,鑽得越鍥而不舍。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葯方。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先生也總是頭發零亂,他是無暇及此的。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動不響,無聲無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

他並沒有先「說」,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績。

「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他又由唐詩轉到楚辭。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贊美,在驚嘆,而聞一多先生個人呢,也沒有「說」。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

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

這個方面,情況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為爭取民主的戰士,青年運動的領導人,聞一多先生「說」了。起先,小聲說,只有昆明的青年聽得到;後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

他在給我的信上說:「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

他「說」了,跟著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說」或「做了也不一定說」了。現在,他「說」了就「做」。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這是人格的寫照,而且是以生命作為代價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給了我一封信,最後一行說:「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張,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請傳觀。」

這是為爭取民主,反對獨裁,他起稿的一張政治傳單!
---------------
聞一多<<紅燭>>賞析
燒罷!燒罷!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獄

這首詩寫於1923年。詩人准備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在回顧自己數年來的理想探索歷程和詩作成就時,就寫下了這首名詩《紅燭》,將它作為同名詩集《紅燭》的序詩。

詩的開始就突出紅燭的意象,紅紅的,如同赤子的心。聞一多要問詩人們,你們的心可有這樣的赤誠和熱情,你們可有勇氣吐出你的真心和這紅燭相比。一個「吐」字,生動形象,將詩人的奉獻精神和赤誠表現得一覽無余。

詩人接著問紅燭,問它的身軀從何處來,問它的靈魂從何處來。這樣的身軀、這樣的靈魂為何要燃燒,要在火光中毀滅自己的身軀?詩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問題。矛盾!沖突!在曾有的矛盾沖突中詩人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因為,詩人堅定地說:「不誤!不誤」。詩人已經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備朝著理想中的光明之路邁進,即使自己被燒成灰也在所不惜。

詩歌從第四節開始,一直歌頌紅燭,寫出了紅燭的責任和生活中的困頓、失望。紅燭要燒,燒破世人的空想,燒掉殘酷的監獄,靠自己的燃燒救出一個個活著但不自由的靈魂。紅燭的燃燒受到風的阻撓,它流著淚也要燃燒。那淚,是紅燭的心在著急,為不能最快實現自己的理想而著急,流淚。詩人要歌頌這紅燭,歌頌這奉獻的精神,歌頌這來之不易的光明。在這樣的歌頌中,詩人和紅燭在交流。詩人在紅燭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實干,探索,堅毅地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計較結果。詩人說:「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這首詩有濃重的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詩歌在表現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觀情緒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嘆詞,以優美的語言強烈地表達了心中的情感。在詩歌形式上,詩人極力注意詩歌的形式美和詩歌的節奏,以和詩中要表達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復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採用中國傳統詩歌的押韻形式、前後照應和每節中詩句相對的齊整等等。詩人所倡導的中國新詩的格律化、音樂性的主張在這首詩中有一定的體現。可以說,聞一多融匯古今、化和中外的詩歌形式,以強烈的情感表達和追求精神開辟了中國一代詩風,激勵著一代代的中國詩人去耕耘和探索。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4966108.html

㈦ 《七子之歌》為什麼叫七子之歌

因為《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是指被外國列強侵佔的七處中國國土,分別是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大(旅順、大連),他們就是祖國母親的孩子,所以叫《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是中國著名學者聞一多於1925年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將中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詩歌一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此詩一問世就引起了海內外華人的強烈共鳴。

(7)廣州風磐貿易公司擴展閱讀

《七子之歌》是一組現代詩歌,作於1925年3月。

20年代上半葉,剛剛從清華學校畢業的聞一多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在西方「文明」社會中親身

體會到很多種族歧視的屈辱,更激起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聞一多寫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愛國思鄉之作。

其中,《七子之歌·澳門》被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改編選作主題曲,由於該紀錄片的影響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被選做澳門回歸主題曲。

此外,《七子之歌·台灣》與《七子之歌·廣州灣》也被改編譜曲為現代歌曲。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詩人,學者。新月派代表詩人。代表作有《律詩底研究》、《冬夜草兒評論》等。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會上,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的演講》,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參考資料

網路—七子之歌

網路—聞一多

閱讀全文

與廣州風磐貿易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