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對外貿易取得的成就歸功於我國哪個一基本國策這一基本國策在哪一次會議中提出的
對外開放政策一方面是指國家積極主動地擴大對外經濟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寬政策,放開或者取消各種限制,不再採取封鎖國內市場和國內投資場所的保護政策,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開放式政策. 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基本內容是:堅持長期實行對外開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和發展同各國的經濟、貿易、技術交流與合作。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有計劃,有重點、有選擇地從國外引進適用而先進的技術設備,並聘請必要的外國經濟技術專家來幫助我們工作。我國的對外政策面向全世界,既對資本主義國家開放,也對社會主義國家開放;既對發達國家開放,也對廣大發展中國家開放。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一步開放的要點是: 1.擴大對外開放的地域。力爭經過努力,使廣東及其他有條件的地方成為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地區。 2.拓寬利用外資的領域。採取更加靈活的方式,繼續改善投資環境,為外商投資經營提供更方便的條件和更充分的法律保障。積極吸引外商投資,引導外資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企業的技術改造,投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適當投向金融、商業、旅遊、房地產等領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要合理布局,認真辦好。 3.積極參與國際分工,發展我國同西方發達國家在生產領域的合作。一方面要積極吸引國外資金、技術和設備,組建合資企業和合作企業;另一方面,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到國外投資建廠,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跨國公司。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鄧小平就提出積極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的主張。1979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廈門、深圳、汕頭、珠海設置經濟特區,吸引外資、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後來根據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設想,我國的開放通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內地四個層次的探索和實踐,滾動式地由南到北,從東到西,先外後內,逐步推進,在不同層次上實行不同程度的優惠政策和靈活措施。黨的十二大明確指出實行對外開放是我國堅定不移的戰略方針。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把對外開放政策正式定為"基本國策"。對外開放也成為新時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
Ⅱ 如果某國在某種產品上具有絕對優勢,它將不能從國際貿易中獲得利益。
不對吧,如果該國在某種產品上擁有絕對優勢,該國應該生產該種產品,則成本較其他國家比較低,具有競爭優勢,在自由貿易中,該國應該是獲利的。
Ⅲ 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有著怎樣的地位與作用
我國的國際地位自然得從綜合國力看。綜合國力的版本很多,有早期的經典版,後期版和中國版,其版本很多,誰也說不服誰,沒有一個標准版的。早期版看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國防、文化、科技、外交的能力。後期的則注重國家軟實力經濟和文化。中國版是怎麼看不得而知,但我只知道在國際上得不到認可。
我國的綜合國力以早期某外國專家的看法最具代表性。以一九九零年為例:
一、經濟力。
我國經濟力排世界第八位,和當時的GDP總量是一致的。
二、政治力。
我國是五常之一,美蘇中世界大三角中的一個極,雖然弱於其它兩極,但的確起到一個極的作用。政治力排美蘇之後,世界第三。
三、國防國。
一九四九年建國之初就排第八位,一九九零年世界第三,居美蘇之後。
四、科技力。
龐大的科研力量,效率較低下,世界第九。
五、文化力。
東方文化的代表,現代文化產業不發達,世界第六位。
六、外交力。
除「鼻屎」小國和台建交外,有一定影響的國家都和中國建交,第三位。
總的來說,我國綜合國力全於美國、蘇聯、法國、英國、日本之後,居世界第六位。其它的一些排法如以軟實力為主的一種排法中國居第十二位,中國某專家的排法我國居第十六為,認可度不高。
經過蘇東巨變和亞洲金融危機後,俄羅斯國力爭劇衰落,日本停滯不前,美國一占凱歌,中國迅猛發展,中美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個輪子。綜合國力的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沒有質的變化,發達國家依然穩定,發展中國家依然在繞大圈,發展雖快,仍要被發達國家甩開,非洲依然動盪。
以二零零一年為例,再談綜合國力:
一、經濟力。
從九零年來,我國GDP總量一舉超過了加拿大和義大利,居世界第六位,經濟為當居第六位。這一年,世界GDP排位前十拉為美國99007億美元,日本45742億美元,德國19480億美元,英國14514億美元,法國12422億美元,中國11310億美元,義大利11235億美元,加拿大6619億美元,西班牙5869億美元,墨西哥5505億美元。其它的重要經濟體依秩為巴西、印度、韓國、荷蘭、奧大利亞、瑞士、阿根廷、俄羅斯、比利時、瑞典。值得一提的是蘇聯,一九八九年人均GDP增達到峰值8000多美元,總量仍居美、日之後為世界第三,十零零一年人均GDP下降到1750美元,總量居世界第十八位。
二、政治力。
俄羅斯政治力和前蘇聯無法相擔並論,但仍有很大的影響力,並積極參與世界各類事件的協調,並利用印度軍購上的依賴擴大對印度的影響,為上海合作組織極為重要的一員,六方會談中有極大的作用,在中東和平進程中影響頗大。中國近年擴大了對東盟等周邊國家的影響,伴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加,政治影響上升很快,但仍居俄羅斯之後,居世界第三。主要政治大國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日本、德國、義大利、印度、加拿大。
三、國防力。
美國一超,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俄羅斯從前蘇聯時期衰落下來,作戰飛機從前蘇聯時期4000多架減縮到1000多架,坦克裝甲車從原蘇聯時期40000多輛減少到15000輛,主要作戰艦艇從700多艘減少到300多艘,潛艇從100多艘減少到60多艘。這些裝備數量都還將進一步縮減,並以提高質量為主,不管有多高的質量,必竟不能再現輝煌了。中國陸軍正在進行「緩慢的現代化」(美國的《中國年度軍力報告》用語),電子化、導彈化水平有一定提高,海空軍近年發展迅速,國防實力已超過俄羅斯而居世界第二位。大國國防力依次為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法國、英國、德國、印度、義大利,這和前不久印度某學者提出的國家安全指數排名是一致的。
四、科技力。
近年我國科技力有很大提升,但並沒有取得質的變化,沒有產生突破性進展。世界科技發展並未因中國的發展而放慢腳步。就科技整體實力而言,中國並居第七。依秩為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印度、加拿大。
九十年代以來,科技進展最快的國家當數韓國和愛爾蘭,俄羅斯下降三位,中國上升兩位。
五、文化力。
中國在文化領域仍沒有突破,俄羅斯依然下降。美國第一,法國第二,中國仍居第六。外交力。
和九零年沒有多大變化,美國、俄羅斯、中國居前三位。
二零零一年,綜合國力的發展上,俄羅斯下降最大,英法交換位置,近年英國發展穩健。所以,二零零一年世界影響最大的國家依秩為:
一是美國。
二是日本。
三是英國。
四是法國。
五是中國。
六是俄羅斯。
七是德國。
八是印度。
九是義大利。
Ⅳ 在國際貿易中,發展中國家以()為主
在國際貿易中,發展中國家以出口為主
Ⅳ 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
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中國是世界貿易大國,是美國、日本、歐盟、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國;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順差國,對主要的貿易國家都有貿易順差;中國是貿易大國,但還不是貿易強國。貿易產品集中在服裝、電子產品等低端製造產品上,在汽車、機床、軟體等高技術含量的行業不具備競爭優勢。
加入WTO的利與弊:好處:使國內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更快成長,使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內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加快國內法制化進程,更快走向市場化經濟道路。弊端:開放一些國際競爭力較弱的行業,造成了行業的衰弱。
Ⅵ 中國如何在國際貿易中取得並保持優勢地位
建議買本《國際貿易實務》看看,做這一行也不難,英語很重要。
再加上專平時多注意外貿相關的新聞,屬比如前些時候在香港召開的WTO第六次部長級會議的主要議題是什麼?2005年歐盟和美國分別剛和我國就紡織品問題多次談判後達成了協議,2006年歐盟又對中國鞋類提出反傾銷調查,中國成為德國最大服裝供應國等等。
再上網和網友們聊聊,不會的問問。
祝你早日成為貿易高手。
Ⅶ 中國從國際貿易格局中獲得的利益
就是抄現在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以及金磚銀行 這些都是超級牛的人民幣國際化的設計 和區域化老大的設計
陸路 是聯合 土庫曼 塔吉克 等東歐的國家 成立以人民幣為主導的貨幣區域
海上以台灣為不沉的航母 和東南亞建立更好的貿易關系 盡可能邊緣化日本
金磚銀行 輔助人民幣走向非洲 拉丁美洲
Ⅷ 一國可以從國際貿易中獲得哪些好處如果可以從國際貿易中獲得好處的話,為什麼各國又要設置貿易壁壘呢
好處:
1、根據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利益成本學說,國際貿易可以讓一個國家生產所擅長的產品,節省勞動力。
2、實現資源的有效分配。(不難理解吧)
3、促進國民收入的提高。(比如中國的大量出口勞動密集型的產品)
4、促進與世界的交往,國際貿易可以帶給一個國家更新的科技、技術等信息。
設置貿易壁壘的原因:
1、保護國內產業。如果自由貿易的話,有的民族產業就會遭到兼並,甚至垮掉。
2、增加財政收入。要知道,高關稅是能夠為國家帶來很多收入的。
3、政治歧視。如果對一個國家不友好,那麼完全可以為了政治上的利益而設計貿易壁壘。
4、防止外匯的大量流失。除了幾個能夠在世界的貨幣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國家,外匯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安全是很重要的。
Ⅸ 怎樣在國際貿易模擬中獲得商業發票
如果你是出口商,並且也是廠商,那商業發票就是你自製的。如果你用於出口的貨物是從其他地方購買的,那商業發票由供貨商開出並給你。
Ⅹ 中國如何在國際貿易中取得並保持優勢地位
加快技術創新,樹立品牌意識,促進產業鏈升級,不要總是依賴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因為這種優勢正隨著我國現代化的發展而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