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篇2000字的國際貿易小論文
我不知道你是學習國際貿易的不是,論文對於國際貿易專業的來說看看書,關注一些新聞和財經就可以搞定的事情。
『貳』 國際貿易畢業論文題目有哪些
提供一些國際貿易專業畢業論文的題目,供參考。
1、綠色壁壘對我國××產品出口的影響分析
2、跨國公司在華擴張模式探析
3、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產業的影響及對策
4、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研究
5、論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競爭壓力及對策
6、外國對華反傾銷的現狀及其應對策略研究
7、進出口業務中進出口商存在的風險及其防範
8、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模式探索
9、高科技企業跨國經營模式研究
10、跨國經營中的市場營銷與跨文化沖突
11、國際貿易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與應對策略研究
12、國際貿易中的反傾銷及我國的應對措施研究
13、國際貿易領域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與我國的應對策略
14、綠色壁壘的成因及其防範
15、SA8000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分析
16、反傾銷的國際比較及其啟示
17、論我國農產品的國際比較優勢和經營策略
18、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進展、問題和政策取向
19、世界製造業發展趨勢與我國製造業發展對策
20、技術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
21、我國的貿易依存度及其國際比較
22、電子商務中的EDI及其應用分析
23、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24、利用產業內貿易理論促進我國的產業升級的作用探索
25、中美貿易結構之比較分析
26、戰略性貿易政策和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27、「更緊密經貿安排(CEPA)」的經濟效應分析
28、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問題的分析及調整對策
29、論我國服務貿易結構的優化
30、當前我國××產品外貿出口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31、非關稅壁壘的發展動態研究
32、中國出口貿易過度競爭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33、利用世貿規則加強農業保護的政策體系研究
34、中國農產品的對外貿易發展的障礙及對策分析
35、自由貿易下我國農產品出口前景及其策略
36、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現狀分析及其戰略選擇
37、進出口業務中進出口商各自存在的風險及其防範
38、中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與結構優化研究
39、我國加工貿易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40、中國大型生產企業國際化經營模式的探索
41、我國高科技企業跨國經營模式研究
42、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戰略研究
43、國際反補貼發展趨勢及對策
44、應對反傾銷中的企業行為研究
45、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區域分布及區域政策
46、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及其對策研究
47、我國外商投資的區位特徵及變遷
48、新形勢下我國利用外資戰略與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研究
49、跨國並購的發展及其對東道國的影響
50、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發展趨勢和我國的對策研究
51、跨國公司製造業和服務業外包發展趨勢與我國政策研究
52、紡織品全球配額取消後,我國紡織品對外貿易的形勢變化及今後的發展戰略
53、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源分析
54、充分發揮動態比較優勢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55、建立我國產業部門的有效預警保護機制
56、外貿行業協會現狀與作用的經濟學分析
57、跨國經營中的人力資源管理與跨文化沖突
58、論跨國經營中的政策風險與規避
59、國際服務貿易的新特點和趨勢分析
60、全球貿易失衡及各國在貿易政策中的反應
61、世界石油價格的變化趨勢及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62、戰略性貿易政策在發展中國家的適用性分析
63、WTO框架下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的比較研究
64、WTO框架下發展中國家幼稚產業保護研究
65、非關稅壁壘的發展趨勢與對策探究
66、反傾銷全球化及其貿易效應分析
67、SA8000及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68、新的貿易壁壘——勞工標準的影響分析
69、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及其對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示
70、Trips知識產權國際爭端解決機制問題研究
71、石油危機對中國國際貿易發展戰略的警示
72、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中國產業發展戰略的調整
73、從外貿依存度看中國外貿面臨的結構風險
74、中國與東盟(其他地區)出口商品比較優勢變化的分析
75、中國與東盟貿易(或其他地區)的競爭性與互補性研究
76、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進出口貿易(或紡織品行業)影響的分析
77、後配額時代中美紡織貿易磨擦及對策
78、入世後我國出口產品遭遇新型非關稅壁壘及其對策研究
79、從中美貿易逆差數額爭議看原產地規則
80、中國民營企業對外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1、我國外貿代理制的缺陷及完善
82、高新技術產業分工格局的演變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對外貿易發展的對策研究
83、我國「走出去」戰略下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的關系研究
84、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的戰略思考
85、技術引進與中國後發優勢的發揮
86、中國產業(或某類)國際競爭力提升的路徑選擇
87、貿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國汽車(或其他行業)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分析
88、中國家電業OEM/ODM/OBM跨國經營戰略的轉變
89、中國貿易自由化帶來的競爭效應及福利影響
90、CEPA及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91、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貿易趨勢與效應分析
92、中國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戰略利益與特點
93、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分析及國際比較
94、服務貿易自由化與我國服務貿易發展
95、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分析
96、中小企業如何利用電子商務開拓市場
97、電子商務的物流模式研究
98、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電子商務框架研究
99、我國企業實施電子商務戰略研究
100、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現狀與對策研究
101、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探析
102、信用證軟條款問題研究
103、信用證項下進口押匯制度之法律性質研究
104、關於國際保理業務在中國未來發展基本格局的探討
105、跟單信用證銀行審單問題研究
106、企業並購中支付方式及交易價格問題研究
107、信用證支付風險的法律研究
108、我國出口信貸現狀及對策研究
109、中國出口信用機構的現狀及發展
110、出口信用保險制度研究
111、托收支付方式的使用及其風險規避
112、現代國際物流及其在中國發展策略的探討
113、供應鏈一體化與我國口岸物流發展研究
114、從國際貿易的發展看CEPA在香港的實施
115、電子商務環境下現代物流的理論研究
116、出口保險中融資銀行權益保障法律問題研究
117、國內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管理研究
118、信用證類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與控制
119、進出口貿易融資及其風險管理研究
120、中小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問題研究
『叄』 求一國際貿易論文
不是我寫的,但可以參考下
國際貿易的發展及趨勢
發布時間: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是我國制定和完善出口發展戰略的重要前提。
一、國際貿易的現狀與前瞻
進入90年代後,由於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西方國家受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而先後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匯率的變化、國際債務、戰爭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連年下降,而且波動較大,國際貿易增長率從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長到7%左右,1996年後,增長速度還要加快。但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是很不平衡的。
總的看,整個90年代國際貿易將處於一個新的增長期,其發展速度可達5%左右,不僅超過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還將明顯高於80年代(4%)的發展水平。國際商品市場對機電產品、運輸設備、計算機、有色金屬、石油、石化產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價格上揚,其中製成品貿易將進一步擴大。初級產品貿易亦有明顯好轉,其絕對貿易額將不斷增長,但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卻呈下降的趨勢,下降幅度將小於80年代同類產品的水平,這種態勢在今後幾年內還將繼續發展。90年代,國際貿易的基本走勢是初期緩慢增長,中後期增速加快,其推動力主要來自西方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是與產業結構變動直接關聯的技術大周期正處在上升階段,還沒有重大突破,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發展以及發展中國家沉重的債務負擔等因素的制約,國際貿易出現大幅度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
(一)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
世界經濟已擺脫連續4年的增長緩慢和不景氣狀態,並開始步入新一輪的經濟上升周期,世界經濟增長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礎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為1.7%,1994年上升到3.1%,預計1995年可達3.5%,90年代下半期大體可保持3%的增長率,略高於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國家經濟普遍復甦和發展,是世界經濟好轉的重要原因。美國經濟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長率可能維持在3%左右。西歐經濟增長率也從1993年0.4%的負增長,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達2.9%,爾後幾年,經濟形勢將進一步好轉,並步入常規增長,年平均增長率將高於80年代。美國、西歐經濟情況的進一步好轉,有助於抑制日元升值的勢頭,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日本的出口,為日本擺脫經濟衰退提供一個轉機,使經濟出現一些復甦的跡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經濟增長率大體維持在3—3.5%,盡管高過美國和西歐,但仍低於80年代的水平。
國際貿易的發展及趨勢
發布時間: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是我國制定和完善出口發展戰略的重要前提。
一、國際貿易的現狀與前瞻
進入90年代後,由於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西方國家受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而先後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匯率的變化、國際債務、戰爭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連年下降,而且波動較大,國際貿易增長率從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長到7%左右,1996年後,增長速度還要加快。但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是很不平衡的。
總的看,整個90年代國際貿易將處於一個新的增長期,其發展速度可達5%左右,不僅超過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還將明顯高於80年代(4%)的發展水平。國際商品市場對機電產品、運輸設備、計算機、有色金屬、石油、石化產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價格上揚,其中製成品貿易將進一步擴大。初級產品貿易亦有明顯好轉,其絕對貿易額將不斷增長,但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卻呈下降的趨勢,下降幅度將小於80年代同類產品的水平,這種態勢在今後幾年內還將繼續發展。90年代,國際貿易的基本走勢是初期緩慢增長,中後期增速加快,其推動力主要來自西方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是與產業結構變動直接關聯的技術大周期正處在上升階段,還沒有重大突破,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發展以及發展中國家沉重的債務負擔等因素的制約,國際貿易出現大幅度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
(一)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
世界經濟已擺脫連續4年的增長緩慢和不景氣狀態,並開始步入新一輪的經濟上升周期,世界經濟增長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礎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為1.7%,1994年上升到3.1%,預計1995年可達3.5%,90年代下半期大體可保持3%的增長率,略高於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國家經濟普遍復甦和發展,是世界經濟好轉的重要原因。美國經濟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長率可能維持在3%左右。西歐經濟增長率也從1993年0.4%的負增長,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達2.9%,爾後幾年,經濟形勢將進一步好轉,並步入常規增長,年平均增長率將高於80年代。美國、西歐經濟情況的進一步好轉,有助於抑制日元升值的勢頭,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日本的出口,為日本擺脫經濟衰退提供一個轉機,使經濟出現一些復甦的跡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經濟增長率大體維持在3—3.5%,盡管高過美國和西歐,但仍低於80年代的水平。
在東盟經濟部長第26屆年會上,一致同意把建成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時間,從原定15年縮短為10年,決定在2003年1月1日,把東盟內部工業品、農產品的關稅降到0.5%。目前,亞太地區的「成長三角」,作為次區域經濟合作的一種補充模式進展比較順利。
為了推動亞太經濟合作的發展,1995年2月16日,亞太經合組織舉行高級官員「特別」會議,討論地區貿易和投資的遠景,並為今年11月在大阪召開部長級會議和第三屆領導人會議准備議事日程,同時起草在2020年以前實現亞太地區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行動計劃」。參加會議的官員一致認為議事日程應由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以及經濟和技術合作兩部分組成。會議同意成立一個私營企業協調組。
(四)科學技術進步的加速
90年代是以微電子、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等領域為中心的高新技術、繼續加速發展、而且日趨走向實用化、產業化的時代,隨著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國際化分工的深化,產品質量性能的不斷提高,產品種類、規格的不斷變化,產品的生產同期將大為縮短。由於產品的不斷升級換代,必將促使各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向更高層次發展,使國際間的相互依賴和滲透進一步加深,從而推動國際商品范圍和貿易量的不斷擴大。使商品生產的內容、形式以及組織等方面都將發生變革。國際貿易的發展也越來越多地和新技術聯在一起,使國際商品生產和貿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為減少,而技術、知識密集度卻大大提高。由於社會消費需求向多樣化發展,通過商品交換,促進行業內部貿易的發展。
(五)跨國公司的蓬勃發展
進入90年代後,跨國公司發展尤為迅速,並正在不斷改變著世界商品生產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國公司約有1.2萬家,控制著世界出口貿易總額的2/3,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已佔國際貿易的40%。隨著生產國際化的新發展,跨國公司將在更大程度上控制著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技術轉讓等經濟活動。製成品貿易,特別是高技術貿易和資本貨物貿易在跨國公司內占的比重也將越來越大,在發達國家的製成品貿易中,由於規模經濟的作用,使同一行業內部的雙向性國際商品流動發展很快,並成為貿易效益的主要來源,據1992年有關部門的調查,發達國家的產業內貿易約占國際貿易的60%,新加坡、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產業內貿易約占國際貿易的45%。
隨著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和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企業進入國外市場更為困難。為了繞過東道國的貿易壁壘,為了有利於降低研究、試制、生產成本,擴大市場,實現優勢互補,從80年代起,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已開始走向無國界化,但是直到近幾年,大企業間締結國際戰略聯盟的工作才得到迅速發展。跨國公司聯盟可以利用自身和他國的不同優勢,通過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在世界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共同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三、國際貿易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一)國際服務貿易蓬勃興起
進入80年代後,服務貿易正以高於商品貿易的速度增長,國際服務貿易額從1982年的4050億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600億美元,1992年又增加到10200億美元,10年間增長1.5倍,同期,世界商品貿易額只增長1倍。1993年,世界商品貿易額比上年減少2%,而國際服務貿易額卻增長3%。在國際服務貿易構成中,運輸和旅遊服務貿易所佔的比重相對下降,通訊、保險、廣告、技術、租賃、管理等服務貿易所佔的比重在不斷提高,尤其是高技術產品中的附加值的不斷增加,其商品也越來越趨向於服務密集型。
發達國家的經濟越來越「服務化」,在國際服務貿易中,發達國家約佔3/4的份額。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服務貿易出口國,在電信、數據處理、銀行、保險等新興服務項目中具有明顯優勢。世界許多國家出於自身的經濟安全考慮,對服務貿易實行保護主義政策,普遍構築了貿易壁壘,對美國服務貿易的擴大構成強大的威脅,因此,幾年前,美國就向關貿總協定提出要求解決服務貿易的問題。烏拉圭回合經過多年的談判,終於達成服務貿易多邊框架協定,規定締約方所承擔的一般義務與紀律,包括最惠國待遇、透明度、國民待遇、發展中國家的逐步參與、市場准入、解決爭議等條款。服務貿易多邊框架的制定,是關貿總協定在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發展問題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它將使締約方對服務市場的保護與多邊談判,加強人員交往與信息流通,特別是知識產權、技術轉讓、數據處理、咨詢、廣告等服務行業的貿易逐步自由化,有利於加速國際貿易的發展。
(二)環保產品風靡全球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大大增強了世界人民的環保意識,對人類健康無害的綠色食品、綠色冰箱、綠色空調、綠色電腦、綠色汽車等綠色產品的需求量明顯上升,從而推動了電器、能源、建築、石化等工業部門的變革,防治污染、節能、信息服務等將形成一個新興的龐大產業。北美、西歐的環保技術已佔據國際市場的60%,據西方7個工業國的調查,抵制非環保產品的人數約占總人數的79%,這表明綠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已佔主導地位,而且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為了解決與貿易有關的環境問題,1993年12月15日,在烏拉圭回合的貿易談判委員會議上,通過一項「關於貿易與環境」的決議,決定起草一份貿易與環境的工作方案,並制定有關貿易與環境措施之間增強相互作用的規則,監督用於環境目的的貿易措施,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環保措施。隨著國際社會環保意識的增強,在國際援助和國際投資中,環保工程倍受重視。當前,許多國家不僅陸續推出嚴格的環保法規,而且在進出口貿易中,無論是工業國家還是「新興工業國家」,大都制定「環保產品優先」的原則,美國柯林頓總統明確提出:對環保產品要制定出口優惠政策;歐洲聯盟已制定「綠色輸入」政策;東盟國家決定對環保產品徵收低關稅;這對國際貿易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國際貿易方式正處在變革中
(一)無紙貿易逐步盛行
無紙貿易(簡稱EDI),是利用電子數據交換代替傳統的紙面單據進行貿易活動,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訊網路,在商業夥伴的計算機之間進行傳輸和處理,以實現買賣雙方交易的目的。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利用EDI,可以大量減少甚至消除在傳統貿易過程中的各種紙面文件和單據,避免數據的重復輸入,簡化工作程序,這不僅能加快信息的反饋速度,可及時得到大量的商業信息,減少差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於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還可提供更有利於企業的貿易機會和條件。
無紙貿易始於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逐步擴展到國際貿易領域。從1992年開始,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報關都採用EDI;日本結合EDI的應用開發了「戰略信息系統(SIS)」;韓國也建立了EDI服務系統——韓國貿易網(KT—NET);我國政府已成立「中國促進EDI應用協調委員會」,負責推動EDI的應用工作;聯合國也提出了應用EDI的貿易服務促進項目——ET2000年,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正在制定有關EDI應用的國際法,為EDI在全球范圍內普及使用創造條件。
(二)管理貿易發展迅速
管理貿易具體講是指一國政府從國家的宏觀經濟利益和國內外政策需要出發,對外貿活動進行的行政管理和干預。對國際經濟組織來講就是對國際經濟的協調管理。
進入90年代後,由於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工業國家爭奪市場份額的斗爭越來越尖銳,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強烈的沖擊,有關國家出於經濟利益的相關性,都認識到加強國際經濟協調十分必要。發展中國家通過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實施改革開放政策,有力地促進經濟的發展,韓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汽車、家電、服裝、電子等商品,已開始與發達國家爭奪國際市場份額,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傳統產業的發展,採取了不少的管理貿易措施;隨著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各區域經濟集團為了保護區內市場,在逐步拆除妨礙商品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各種障礙的同時,對外實行排斥,使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集團之間的非公平壟斷競爭和矛盾加劇,非成員國也感到自己的貿易空間在不斷縮小,為了擴大出口,保護市場,需要加強對貿易的單邊管理和與集團之間的貿易協調管理;隨著生產國際化的新發展,跨國公司既需要採取自由貿易,消除對外經濟擴張的一切限制,同時也需要藉助國家干預外貿來提高競爭力,以保護某些產業免遭外國壟斷組織的侵害,因此,90年代管理貿易將得到迅速發展。
五、發展對外貿易的幾點思考
90年代,國際貿易發展的總趨勢,對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其機遇主要是:1.有利於擴大出口。國際貿易的持續增長,標志著國際市場需求的穩步擴大,為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提供一個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有利於擴大出口。2.有利於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在國際貿易中,製成品特別是資本貨物(電器、非電氣的機械及運輸設備)和高新技術、信息、智能等「軟體貿易」占的比重將不斷上升,這有利於我國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加快發展製成品的出口。
其挑戰主要表現在:1.增加了我國出口貿易的障礙,而且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將面臨著更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2.增加了我國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的難度,獨聯體和東歐國家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成為我國的競爭對手。
為使機遇變成現實,充分利用國際環境中的有利因素,我國應採取下列措施:
1.實行全球性的信息戰略。建立健全全球性的行銷網路。在世界各地尋求市場機遇,推動外貿活動的開展。
2.根據國際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結構。特別要對無污染、附加值高、輕型化、多功能等市場發展潛力大的產品加以扶植,並作為經濟發展的策略工業對待。
3.積極開展跨國經營。我國企業應跳出傳統行業的單一產品生產框架,踴躍涉足其他新的領域,開展多種經營,積極參加跨行業的競爭。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時,為了繞過對方的貿易壁壘,可以輸出勞務,承包工程,以資本輸出代替商品輸出,開展跨國、跨地區經營,採取在東道國(地區)投資建廠、合資辦廠、收買股份、兼並等手段,就地生產,就地銷售。要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發展跨國戰略聯盟。
4.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度,加強法制,改善投資環境。
★●以上由jrliu78整理 轉載須註明●★
『肆』 有寫關於國際貿易論題的論文嗎
選一篇論文給你做參考 談談入世後的我國網路前途 關鍵詞:NGN 數字鴻溝 一 抓住新機遇,謀求新崛起 2001年11月10日,我國正式入世。入世,將給我國的經貿增長和科技進步帶來新的競爭環境。 WTO是建立在國與國之間相互信任基礎上的國際組織(WTO尊重所有成員國的權利,其決議的形成建立於全票表決通過的准則之上),WTO的重要宗旨之一就是減少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障礙,最大可能地使貿易自由化,由此促進的貿易增長,可使成員國們充分受益。鑒於我國具備出口能力的企業正在增加和走強,入世必將有利於開拓國外市場,而且藉助進口貿易引入的產品和技術,可以刺激我國企業參與競爭,因而有利於提高產品和技術的檔次,推進科技進步。 依據國內外形勢,入世有助於我國謀求新的崛起。 二 如何謀求網路領域的新的崛起 1. 建立「擔負社會責任」的戰略思維 提起網路,人們除了領略其帶來的便利之外,至今仍忍受著網路的安全失控帶來的煩腦。網路的脆弱性,已成舉世之憂。然而,現有的宣傳媒體,包括對「下一代網路」(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的定位,卻常常迴避這一安全問題,顯然產生誤導效應。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企業和任何國家,若能把解決「網路安全化」看作是履行一種社會責任,就會有出眾的戰略突破。 很巧,被譽為入世前奏的APEC上海會議,安排有「APEC工商領導人高峰會議」,一批跨國公司專門就社會責任問題展開了討論。會上,美國一家國際知名企業的董事長在發言中談到:「一個企業,只有擔負起對社會的責任,才可能表現出眾」。此言被認為是具有代表性的發言,引起了與會者們的共鳴。它使人們意識到:作為大公司領導人,只有站在全球行業發展高度,以擔負社會責任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制訂戰略,才能有出眾的表現。 2. 要弄清什麼是NGN 什麼是NGN,本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命題,事關網路進化和網路前途。然而,這些年來,在國際上炒作IP的泡沫環境中,產生了把NGN定位於IP的傾向。這種傾向,不可避免地對我國產生影響。如今,泡沫破滅,影響猶在。 稍有決策經驗的人們都知道,決策之大忌在於存在認識盲區和誤區。有時,僅一念之差,就會產生全然不同的結論。藉助下述辨析,人們不難發現,把NGN定位於IP是一種嚴重的網路進化方向誤導。 a. 迴避網路的安全保障來談NGN就是一種誤導 眾所周知,基於IP技術的Internet存在著安全失控的弊病,國家、商界直至普通網民都已深受其害,並已引起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關注。為此,要提倡正視這種網路公害,據以激勵社會責任感;通過創新,用新一代的網路技術取代傳統的安全失控的網路技術,實現新一輪的更新換代。 如今,國內外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認識到,基於IP機制的網路,根本不可能解決網路的安全保障問題,證據如下: (1)至今,世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包括IP的故鄉美國在內,能拿出有效的辦法來治理Internet安全失控的頑症。 (2)現已問世的所有Internet安全措施,全都治標不治本,諸如防火牆、加密、身份認證之類措施,雖有一定的防範功能,但確實沒能改變網路脆弱的現狀。 (3)按Internet理念,只熱衷於實現開放和互聯,一直沒有把解決安全保障問題放在應有地位,故雖實現了初衷,卻使網路失去了安全保障。可見,一個不按「安全第一」要求開發的網路,是無法給人們帶來滿意的安全質量的。 (4)IP技術,立足於「無連接」和「非實時」機制。然而,一個擁有安全保障的網路,須以建立面向連接和實時機製作為基本條件。這是因為只有建立面向連接的機制,才能管得住全程;只有建立實時機制,才能以實時性支持安全性。 (5)鑒於Internet存在的安全失控已成網路健康發展之大患,且國際上尚無良策,故若對網路的安全質量也建立質量認證體系(相似於ISO 900X體系),則Internet將不可能獲得通過。 顯然,迴避網路的安全保障,實為保護Internet及IP免遭更新換代,從而保護了Internet及IP技術、視窗軟體技術擁有國的利益;相應的負面效應就是阻礙網路創新,並拖遲真正的信息時代的到來。 順便陪襯一下,比爾·蓋茨這次作為「上海APEC工商領導人高峰會」的客人,在其專題講演和接受記者訪談中,他也迴避了網路的安全保障問題,只談「讓更多的中國人置身數字時代」之類的內容,似乎網路太平無事,只待發展,故同樣產生誤導效應。 我國政府對於網路的安全保障極為重視,吳基傳部長在2001年10月20日的e-APEC論壇上發表的主題演講中強調指出:「國際互聯網的數字安全,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的實際問題和技術問題。如何防止網路病毒的侵蝕和黑客有意對網路的攻擊,使這樣一個聯系全球的網路能安全運轉,切實保證每一個用戶信息消費的安全,這是所有人關注的重要問題,同時也是網路技術能否進一步加快發展的重大課題」。 b. 弄清應用需要,才能弄清網路進化方向 在所有分層網(Layering Network)中,不論是最初的7層,還是近年的3~4層網路,應用層都被定義為最高層,並按下層支持上層的原理設計系統和配置協議。因此,弄清應用需要,至為重要。 按邏輯內容,應用層實含兩大類應用。 (1)服務於用戶的應用 此類應用服務應以「充分滿足各種用戶的不同需要」為宗旨,讓用戶自己來選擇所需的服務。例如: (a)A類服務。能按用戶需要,提供擁有安全保障(如電子商務等)的通信服務,並配套提供實時機制和面向連接的機制。 (b)B類服務。指無需安全保障的通信服務(如網上娛樂等),故配套以非實時機制和無連接機制即可。 (2)服務於系統的應用 這類應用服務旨在支持系統內部擁有安全保障的通信(如分布對象之間的通信等),以及支持系統擁有高智能的監、管、控功能。為此,也要配套以實時機制和面向連接的機制。 不難看出,弄清用戶和系統對於安全質量和服務質量需求,就可弄清應該採用什麼樣的網路和網路技術加以滿足。鑒於現有的IP網路技術不可能滿足安全需要,出路唯有推陳出新,推進網路進化。 c. 擴大視野,才能防止誤導 Internet及IP技術問世至今已有18年,實為網路時代初級階段的技術,至今雖有一定改進(如IPv4→IPv6),但仍立足於IP,並無本質性的技術進化。事實上,自20世紀90年代起,在計算網路(Computing Network)領域已出現了標志性的科技進步,CORBA和TINA技術就具有代表性,體現了計算網路的結構進化,故適合於被用來解決網路的安全保障問題。CORBA和TINA的出現,使人們開闊了視野,思考NGN也擴展了思路。 以上實情材料說明了以下國情特點: (1)我國固定電話用戶、行動電話用戶和互聯網用戶,得到了全方位的積極發展。其中,電話網用戶總數和每年絕對增幅都遠遠超過互聯網用戶。這種態勢,已歷年重復出現,故帶有一定規律性。 (2)不同的通信手段,各有所長,彼此存在不可取代性,都屬用戶需要,故必然長期共存。 (3)電話網的發展,不僅沒有妨礙互聯網用戶的發展,而且為我國撥號上網計算機(比例達83.7%)提供了方便。 (4)我國政府主管部門對通信發展指導正確,計劃指標切合國情,沒有理采國際上關於「數據超過話音」之類炒作,保證了我國通信的高速、持續、健康的發展。 (5)基於內需旺盛等原因,我國通信發展未受國際網路泡沫破滅和其他國際事件的影響,故按國情發展我國通信,其前景具有較好的可認知性。 4. 謹防信息化目標走樣 鑒於Internet不能保證安全質量,導致電子商務等類服務缺乏可實施性,加之信息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使崇高的信息化正在演變成休閑化。較為典型的例證是大學生群體。近據人民大學的一項調查,只有不到10%的大學生曾利用網路從事過學術方面的活動,絕大部分的學生則從事網上休閑。 此外,網路化也正在演變成IP化。 這種「休閑化+IP化」的現實狀況,並不符合人們的憧憬,為了制止信息化目標的走樣,進一步解決網路的安全保障問題,是多麼富有戰略意義! 處在網路重大進化的關頭,出現一些不同的認識不可避免。鑒於機遇具有時效性,為了使我們的國家早日成為實力上的通信強國,讓我們珍惜機遇,銳意奮進,開拓充滿生機的網路前途。
『伍』 關於國際貿易方面的論文
國際貿易實習報告
在XXXXX的實習報告
我於X年XX日至X月X日在X進行實習,該公司是以冶金和化工產品為主的國際貿易公司,主要產銷國是北美的美國、東南亞地區、歐洲的英國以及南美的巴西等國,該公司有業務部和單證部,財務部組成了貿易主體,我就是在其中業務部門進行實習,我們公司業務部主要負責冶金和化工產品的出口工作,在實習期間,我了解了基本的貿易業務知識,學會了電腦製作外貿銷售合同,以及按信用證和T/T要求製作裝運及收匯單據,熟悉了通過電子郵件、MSN 、雅虎通與客戶進行聯系交流和業務人員按工廠要求對外報價,了解了專業外貿公司目前的發展現狀,由於今年受到金融風暴的嚴重影響,對商業的影響尤其是對進出口企業的影響非常大。
由於是以冶金和化工產品為主的貿易公司,所以對冶金和化工產品要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就對各種冶金和化工產品進行了學習,各種冶金和化工產品的名稱主要用英語來表示,如:Ferro silicon, Ferro manganese, Ferro chrome, Silicon manganese, Silicon Metal, Electrolytic manganese flake, Manganese Metal lump, Calcium silicon, Calcium carbide等,了解了各種冶金和化工產品的成分和規格,因為在貿易中產品的成分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是一項重要依據,不光要了解產品的學名,還要了解產品的代號,因為合同中往往出現的是冶金和化工產品的代號,同時各種產品的規格也一樣重要,因為客戶一般都是要先看樣品的,在寄送樣品之前一定要有符合其要求規格的產品給其看,這樣才能進行下面的交易協商的步驟。所以對冶金和化工產品的熟悉程度,是檢查一個外貿業務員是否符合要求的基本指標。可以說,我們公司的所有貿易都是建立在對各種冶金和化工產品的熟悉程度之上的。
通過幾天的學習,把公司要出口的主要冶金和化工產品的名稱、英文名稱、成分、用途等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就開始做基本的業務了。首先是通過整理客戶資料,把有用的資料篩選出來,通過把有用的外國客戶的公司名稱、聯系人、電子郵箱等收集好後,就開始通過寫電子郵件發送希望建立業務關系的信函。通過郵件、MSN、雅虎通等方式與國外的客戶進行溝通。這時主要通過英語進行交流,對英語的要求很高,通過不斷的學習,英語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對於外貿專業人員而言,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而且還必須會用英語與外商交流、談判及寫傳真、郵件、書信等。如果專業英語知識掌握不好,就很難展開工作,甚至會影響業務的順利進行。因此,在實習中要求我們加強英語的學習,掌握外貿專業術語基礎。
通過與國外客戶的交流,確定基本的訂單意向,通常在客戶下訂單之前會給我們業務部相關的order/inquiry,主要針對產品的物理性及化學性,價格及價格條款進行初步確認。目前,由於貿易國際化、市場一體化的趨勢影響,產品價格競爭日益激烈,買家已經不僅僅局限在貨比三家的原始狀態上。因此,客戶詢盤往往是幾個循環才能達到最終共識。而在這期間,業務員通常是面對很多客戶詢盤,在精力和時間有限的前提下,作為一個業務員如何篩選何為目標客戶,何為流動客戶,以達到優化業務,能否和客戶以後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就顯得的至關重要了。經過反復洽談後,得到客戶確認的OFFICAL ORER/PURCHSE。接到客戶訂單,說明開始進入實際的業務操作領域。可以簽訂對外貿易合同了,這一階段我們可以通過和客戶的談判確定具體的合同細節,如商檢、運輸、保險、金融收匯(付款方式)、車站、港口和海關等部門以及各種中間商和代理商。如果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整筆交易的正常進行,並有可能引起法律上的糾紛。另外,在國際貿易中,交易雙方的成交量通常都比較大,尤其像我們出口冶金和化工產品的企業而言就更重要了,每次出口的交易量都在100噸左右,而且交易的商品在運輸過程中可能遭到各種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其它外來風險。所以通常還需要辦理各種保險,以避免或減少經濟損失。我們還要根據相關的國際貿易法律與慣例,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與國際貿易實踐經驗,以冶金和化工產品出口貿易的基本過程為主線,以具體出口商品交易為基礎,針對出口貿易中業務函電的草擬、商品價格的核算、交易條件的磋商、買賣合同的簽訂、出口貨物的托運訂艙、報驗通關、信用證的審核與修改以及貿易文件製作和審核等主要業務操作技能的一個考驗。
另外,通過與國外客戶確定訂單之後,就要處理好訂單簽訂以後的生產、檢查貨物、租船訂艙、裝運、報檢通關等工作,做好海運提單、裝箱單、商檢證、保險單、發票、產品質量證明書等一系列與國際貿易流程有關的單據。之前,這些單據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都有學習過,但是,我們都覺得書上講的東西理論性太強,實踐中一定用不到。但當真正看過這些單據後,才發現理論與實踐是密不可分的,此時我們看到的、用到的、正是書上所講、我們所學的。這些單據大大加強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也讓我們對如何填寫這類單據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由於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與其他課程內容緊密相聯。應該將各們知識綜合運用。比如講到商品的品質、數量和包裝內容時就應去了解商品學科的知識;講到商品的價格時,就應去了解價格學、國際金融及貨幣銀行學的內容;講到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內容時,就應去了解運輸學、保險學科的內容;講到爭議、違約、索賠、不可抗力等內容時,就應去了解有關法律的知識等等。所以我們要想做好外貿工作必須處理好外貿方面的各種關系。
在此次的外貿業務實習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感覺到了要想做好外貿工作,必須要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要學習如《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托收統一規則》、《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等。這些規則已成為當前國際貿易中公認的一般國際貿易慣例,被人們普遍接受和經常使用,並成為國際貿易界從業人員遵守的行為准則。因此,在學習本課程時,必須根據「學以至用」的原則,結合我國國情來研究國際上一些通行的慣例和普遍實行的原則,並學會靈活運用國際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貿易方式和習慣做法,以便按國際規范辦事,在貿易做法上加速同國際市場接軌。這樣我們在做國際業務時就能減少麻煩,能更順利的完成訂單。
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使我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在與客戶的交往方面。對於一個成功的業務員來說,先和客戶當朋友再談生意。開始的一段時間我都主動在MSN里以及網上和客戶打招呼問好,後來慢慢的我的客戶都會開始主動跟我打招呼。有時還會有客戶主動打電話過來問候聊天,這樣就增進了我與客戶之間的交談及友誼,讓客戶對我有個好的印象,對業務員來說,這些客戶資源是日後最大的潛在力。棘手的客戶是業務員最好的老師。客戶的抱怨應當被視為神聖的語言,任何批評意見都應當樂於接受。正確處理客戶的抱怨:一、提高客戶的滿意度,二、增加客戶認牌購買傾向,三、豐厚的利潤。成交並非是銷售工作的結束,而是下次銷售活動的開始。銷售工作不會有完結篇,它只會一再「從頭開始」。成功的人是那些從失敗上汲取教訓,而不為失敗所嚇倒的人,有一點身為業務員都不可忘記的是從失敗中獲得的教訓,遠比從成功中獲得的經驗更容易牢記在心。不能命中靶子決不歸咎於靶子。買賣不成也決不是客戶的過錯。問一問任何一個專業業務員成功的秘訣,他一定回答:堅持到底。世界上什麼也不能代替執著。天分不能——有天分但一事無成的人到處都是:聰明不能——人們對一貧如洗的聰明人司空見慣,教育不能——世界上有教養但到處碰壁的人多的是。唯有執著和決心才是最重要的。記住:最先亮的燈最先滅。不要做一日之星。執著才能長久。一個人到了年老的時候,又窮又苦,那並不是那個人以前做錯了什麼,而是他什麼都沒有做。業務員一定要有強硬的心理承受能力。被客戶無理轟罵,無理掛掉電話是常有的事情。有次和一客戶明明一直談的好好的,突然就來一句,那就不要談了,對方就下線了。但是下次再和他談時,一樣要記住保持滿臉笑容,聲音愉快,好像上次不愉快的事情根本沒發生一樣。要給客戶一個好的印象,也許他就是在考驗你,所以要想做好業務員,尤其是像外貿業務員,我們根本見不到客戶,更要細心謹慎。
在此次實習中,也使我們確實感受到了團隊精神的作用。每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中,都必須隨時處於一個團隊中,不可能孤立存在,我們能夠順利完成此次實習,與我們這一個團隊的努力與協作是分不開的。如果缺少了團隊精神,我們將是一團散沙,沒有凝聚力,也就完成不了訂單,業務量也就無從談起。我們不僅從個人能力,業務知識上有所提高,也了解到了團隊精神、協作精神的重要性。相信,有了這一次實習的經歷,無論是今後的學習,還是工作,甚至是生活,我都會更加清楚,自己要什麼、該做什麼、該如何做,怎樣才能做好;相信,此次實習將是我今後人生的一個良好開端。相信以後在工作中更能更好的適應工作,做好外貿業務。
在學校的象牙塔里待了十幾年,一夕之間身份由學生變成了社會人,剛開始真的很難適應,所有的角色和職責都轉變了,出來工作,不再有人告訴你,什麼你該做什麼不該做,也沒有老師在旁教你錯誤如何改正,一旦犯了,就要去承擔,這就是社會人的責任.但與此同時,我覺得縱然有再多的無奈,也要學著去適應去克服。實習是每一個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他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也打開了視野,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習是我們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中的一次嘗試。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工作,讓我能夠對外貿業務有初步的了解,很慶幸有機會可以接觸到客戶,這對於我以後的工作和繼續深造都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外貿看中的還是經驗,經驗的累積對以後是一筆豐富的財富。雖然開始很辛苦,但是前景很好。實習中同事和經理的對我的幫助很大,告訴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教我如何做好業務,在此對他們的幫助表示感謝!以後的路還很長,要學的還很多,我希望能夠走好每一步。
在我的實習期中,有開心也有難過的時候,有難忘的事情,也有碰到困難問題的時候,這一切我都一直努力地去克服,並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我相信,事在人為,有志者事竟成。而我在未來的人生和工作道路上了,我會更加努力用心的走下去!
XXXXXXX
XXXXXXX
『陸』 求一篇關於國際貿易的論文
畢業論文是教學科研過程的一個環節,也是學業成績考核和評定的一種重要方式。畢業論文的目的在於總結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具有綜合地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的全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較為復雜問題的能力並使他們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
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眉目。各類文章的標題,樣式繁多,但無論是何種形式,總要以全部或不同的側面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旨。畢業論文的標題一般分為總標題、副標題、分標題幾種。
總標題
總標題是文章總體內容的體現。常見的寫法有:
①揭示課題的實質。這種形式的標題,高度概括全文內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它具有高度的明確性,便於讀者把握全文內容的核心。諸如此類的標題很多,也很普遍。如《關於經濟體制的模式問題》、《經濟中心論》、《縣級行政機構改革之我見》等。
②提問式。這類標題用設問句的方式,隱去要回答的內容,實際上作者的觀點是十分明確的,只不過語意婉轉,需要讀者加以思考罷了。這種形式的標題因其觀點含蓄,輕易激起讀者的注重。如《家庭聯產承包制就是單干嗎?》、《商品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經濟嗎?》等。
③交代內容範圍。這種形式的標題,從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觀點,只是對文章內容的范圍做出限定。擬定這種標題,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論點難以用一句簡短的話加以歸納;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內容的范圍,可引起同仁讀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鳴。這種形式的標題也較普遍。如《試論我國農村的雙層經營體制》、《正確處理中心和地方、條條與塊塊的關系》、《戰後西方貿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定句式。這種形式的標題給予全文內容的限定,可伸可縮,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文章研究對象是具體的,面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須有很強的概括性,面較寬。這種從小處著眼,大處著手的標題,有利於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的拓展。如《從鄉鎮企業的興起看中國農村的希望之光》、《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從「勞動創造了美」看美的本質》等。
⑤用形象化的語句。如《激勵人心的治理體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論》等。
標題的樣式還有多種,作者可以在實踐中大膽創新。
副標題和分標題
為了點明論文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對總標題加以補充、解說,有的論文還可以加副標題。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論文,一般都有一個副標題,如在總標題下方,添上「與××商榷」之類的副標題。
另外,為了強調論文所研究的某個側重面,也可以加副標題。如《如何看待現階段勞動報酬的差別——也談按勞分配中的資產階級權利》、《開發蛋白質資源,提高蛋白質利用效率——探討解決吃飯問題的一種發展戰略》等。
設置分標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清楚地顯示文章的層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層次的中心內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數碼,僅標明「一、二、三」等的順序,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無論採用哪種形式,都要緊扣所屬層次的內容,以及上文與下文的聯系緊密性。
目錄
一般說來,篇幅較長的畢業論文,都沒有分標題。設置分標題的論文,因其內容的層次較多,整個理論體系較龐大、復雜,故通常設目錄。
設置目錄的目的主要是:
1.使讀者能夠在閱讀該論文之前對全文的內容、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便讀者決定是讀還是不讀,是精讀還是略讀等。
2.為讀者選讀論文中的某個分論點時提供方便。長篇論文,除中心論點外,還有許多分論點。當讀者需要進一步了解某個分論點時,就可以依靠目錄而節省時間。
目錄一般放置在論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論文的導讀圖。要使目錄真正起到導讀圖的作用,必須注重:
1.准確。目錄必須與全文的綱目相一致。也就是說,本文的標題、分標題與目錄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2.清楚無誤。目錄應逐一標注該行目錄在正文中的頁碼。標注頁碼必須清楚無誤。
3.完整。目錄既然是論文的導讀圖,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項內容,都應在目錄中反映出來,不得遺漏。
目錄有兩種基本類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錄。
2.用數碼表示的目錄。這種目錄較少見。但長篇大論,便於讀者閱讀,也有採用這種方式的。
內容提要
內容提要是全文內容的縮影。在這里,作者以極經濟的筆墨,勾畫出全文的整體面目;提出主要論點、揭示論文的研究成果、簡要敘述全文的框架結構。
內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屬部分,一般放置在論文的篇首。
寫作內容提要的目的在於:
1.為了使指導老師在未審閱論文全文時,先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個大體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邏輯順序。
2.為了使其他讀者通過閱讀內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問題,假如產生共鳴,則再進一步閱讀全文。在這里,內容提要成了把論文推薦給眾多讀者的「廣告」。
因此,內容提要應把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示出來,便於讀者一看就能了解論文內容的要點。論文提要要求寫得簡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嗦抓不住要點或者只是乾巴巴的幾條筋,缺乏說明觀點的材料。
內容提要可分為報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報道性提要,主要介紹研究的主要方法與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對文章內容的提示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簡要地敘述研究的成果(數據、看法、意見、結論等),對研究手段、方法、過程等均不涉及。畢業論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
關鍵詞
關鍵詞是標示文獻關鍵主題內容,但未經規范處理的主題詞。它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一篇論文可選取3~8個詞作為關鍵詞。
正文
一般來說,學術論文主題的內容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事實根據(通過本人實際考察所得到的語言、文化、文學、教育、社會、思想等事例或現象)。提出的事實根據要客觀、真實,必要時要註明出處;2.前人的相關論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過程、所得結論等)。理論分析中,應將他人的意見、觀點與本人的意見、觀點明確區分。無論是直接引用還是間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應該註明出處;3.本人的分析、論述和結論等。做到使事實根據、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論述有機地結合,注意其間的邏輯關系。
結論
結論應是畢業論文的最終的、總體的結論,換句話說,結論應是整篇論文的結局、是整篇論文的歸宿,而不是某一局部問題或某一分支問題的結論,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結的簡單重復。結論是該論文結論應當體現作者更深層的認識,且是從全篇論文的全部材料出發,經過推理、判斷、歸納等邏輯分析過程而得到的新的學術總觀念、總見解。結論可采「結論」等字樣,要求精煉、准確地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或新的見解及其意義和作用,還可提出需要進一步討論的問題和建議。結論應該准確、完整、明確、精練。
『柒』 國際貿易與報關之類的論文
研究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是我國制定和完善出口發展戰略的重要前提。
一、國際貿易的現狀與前瞻
進入90年代後,由於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西方國家受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而先後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匯率的變化、國際債務、戰爭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連年下降,而且波動較大,國際貿易增長率從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長到7%左右,1996年後,增長速度還要加快。但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是很不平衡的。
總的看,整個90年代國際貿易將處於一個新的增長期,其發展速度可達5%左右,不僅超過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還將明顯高於80年代(4%)的發展水平。國際商品市場對機電產品、運輸設備、計算機、有色金屬、石油、石化產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價格上揚,其中製成品貿易將進一步擴大。初級產品貿易亦有明顯好轉,其絕對貿易額將不斷增長,但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卻呈下降的趨勢,下降幅度將小於80年代同類產品的水平,這種態勢在今後幾年內還將繼續發展。90年代,國際貿易的基本走勢是初期緩慢增長,中後期增速加快,其推動力主要來自西方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是與產業結構變動直接關聯的技術大周期正處在上升階段,還沒有重大突破,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發展以及發展中國家沉重的債務負擔等因素的制約,國際貿易出現大幅度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
(一)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
世界經濟已擺脫連續4年的增長緩慢和不景氣狀態,並開始步入新一輪的經濟上升周期,世界經濟增長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礎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為1.7%,1994年上升到3.1%,預計1995年可達3.5%,90年代下半期大體可保持3%的增長率,略高於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國家經濟普遍復甦和發展,是世界經濟好轉的重要原因。美國經濟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長率可能維持在3%左右。西歐經濟增長率也從1993年0.4%的負增長,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達2.9%,爾後幾年,經濟形勢將進一步好轉,並步入常規增長,年平均增長率將高於80年代。美國、西歐經濟情況的進一步好轉,有助於抑制日元升值的勢頭,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日本的出口,為日本擺脫經濟衰退提供一個轉機,使經濟出現一些復甦的跡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經濟增長率大體維持在3—3.5%,盡管高過美國和西歐,但仍低於80年代的水平。
國際貿易的發展及趨勢
發布時間: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是我國制定和完善出口發展戰略的重要前提。
一、國際貿易的現狀與前瞻
進入90年代後,由於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西方國家受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而先後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匯率的變化、國際債務、戰爭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連年下降,而且波動較大,國際貿易增長率從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長到7%左右,1996年後,增長速度還要加快。但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是很不平衡的。
總的看,整個90年代國際貿易將處於一個新的增長期,其發展速度可達5%左右,不僅超過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還將明顯高於80年代(4%)的發展水平。國際商品市場對機電產品、運輸設備、計算機、有色金屬、石油、石化產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價格上揚,其中製成品貿易將進一步擴大。初級產品貿易亦有明顯好轉,其絕對貿易額將不斷增長,但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卻呈下降的趨勢,下降幅度將小於80年代同類產品的水平,這種態勢在今後幾年內還將繼續發展。90年代,國際貿易的基本走勢是初期緩慢增長,中後期增速加快,其推動力主要來自西方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是與產業結構變動直接關聯的技術大周期正處在上升階段,還沒有重大突破,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發展以及發展中國家沉重的債務負擔等因素的制約,國際貿易出現大幅度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
(一)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
世界經濟已擺脫連續4年的增長緩慢和不景氣狀態,並開始步入新一輪的經濟上升周期,世界經濟增長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礎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為1.7%,1994年上升到3.1%,預計1995年可達3.5%,90年代下半期大體可保持3%的增長率,略高於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國家經濟普遍復甦和發展,是世界經濟好轉的重要原因。美國經濟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長率可能維持在3%左右。西歐經濟增長率也從1993年0.4%的負增長,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達2.9%,爾後幾年,經濟形勢將進一步好轉,並步入常規增長,年平均增長率將高於80年代。美國、西歐經濟情況的進一步好轉,有助於抑制日元升值的勢頭,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日本的出口,為日本擺脫經濟衰退提供一個轉機,使經濟出現一些復甦的跡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經濟增長率大體維持在3—3.5%,盡管高過美國和西歐,但仍低於80年代的水平。
在東盟經濟部長第26屆年會上,一致同意把建成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時間,從原定15年縮短為10年,決定在2003年1月1日,把東盟內部工業品、農產品的關稅降到0.5%。目前,亞太地區的「成長三角」,作為次區域經濟合作的一種補充模式進展比較順利。
為了推動亞太經濟合作的發展,1995年2月16日,亞太經合組織舉行高級官員「特別」會議,討論地區貿易和投資的遠景,並為今年11月在大阪召開部長級會議和第三屆領導人會議准備議事日程,同時起草在2020年以前實現亞太地區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行動計劃」。參加會議的官員一致認為議事日程應由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以及經濟和技術合作兩部分組成。會議同意成立一個私營企業協調組。
(四)科學技術進步的加速
90年代是以微電子、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等領域為中心的高新技術、繼續加速發展、而且日趨走向實用化、產業化的時代,隨著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國際化分工的深化,產品質量性能的不斷提高,產品種類、規格的不斷變化,產品的生產同期將大為縮短。由於產品的不斷升級換代,必將促使各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向更高層次發展,使國際間的相互依賴和滲透進一步加深,從而推動國際商品范圍和貿易量的不斷擴大。使商品生產的內容、形式以及組織等方面都將發生變革。國際貿易的發展也越來越多地和新技術聯在一起,使國際商品生產和貿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為減少,而技術、知識密集度卻大大提高。由於社會消費需求向多樣化發展,通過商品交換,促進行業內部貿易的發展。
(五)跨國公司的蓬勃發展
進入90年代後,跨國公司發展尤為迅速,並正在不斷改變著世界商品生產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國公司約有1.2萬家,控制著世界出口貿易總額的2/3,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已佔國際貿易的40%。隨著生產國際化的新發展,跨國公司將在更大程度上控制著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技術轉讓等經濟活動。製成品貿易,特別是高技術貿易和資本貨物貿易在跨國公司內占的比重也將越來越大,在發達國家的製成品貿易中,由於規模經濟的作用,使同一行業內部的雙向性國際商品流動發展很快,並成為貿易效益的主要來源,據1992年有關部門的調查,發達國家的產業內貿易約占國際貿易的60%,新加坡、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產業內貿易約占國際貿易的45%。
隨著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和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企業進入國外市場更為困難。為了繞過東道國的貿易壁壘,為了有利於降低研究、試制、生產成本,擴大市場,實現優勢互補,從80年代起,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已開始走向無國界化,但是直到近幾年,大企業間締結國際戰略聯盟的工作才得到迅速發展。跨國公司聯盟可以利用自身和他國的不同優勢,通過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在世界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共同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三、國際貿易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一)國際服務貿易蓬勃興起
進入80年代後,服務貿易正以高於商品貿易的速度增長,國際服務貿易額從1982年的4050億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600億美元,1992年又增加到10200億美元,10年間增長1.5倍,同期,世界商品貿易額只增長1倍。1993年,世界商品貿易額比上年減少2%,而國際服務貿易額卻增長3%。在國際服務貿易構成中,運輸和旅遊服務貿易所佔的比重相對下降,通訊、保險、廣告、技術、租賃、管理等服務貿易所佔的比重在不斷提高,尤其是高技術產品中的附加值的不斷增加,其商品也越來越趨向於服務密集型。
發達國家的經濟越來越「服務化」,在國際服務貿易中,發達國家約佔3/4的份額。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服務貿易出口國,在電信、數據處理、銀行、保險等新興服務項目中具有明顯優勢。世界許多國家出於自身的經濟安全考慮,對服務貿易實行保護主義政策,普遍構築了貿易壁壘,對美國服務貿易的擴大構成強大的威脅,因此,幾年前,美國就向關貿總協定提出要求解決服務貿易的問題。烏拉圭回合經過多年的談判,終於達成服務貿易多邊框架協定,規定締約方所承擔的一般義務與紀律,包括最惠國待遇、透明度、國民待遇、發展中國家的逐步參與、市場准入、解決爭議等條款。服務貿易多邊框架的制定,是關貿總協定在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發展問題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它將使締約方對服務市場的保護與多邊談判,加強人員交往與信息流通,特別是知識產權、技術轉讓、數據處理、咨詢、廣告等服務行業的貿易逐步自由化,有利於加速國際貿易的發展。
(二)環保產品風靡全球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大大增強了世界人民的環保意識,對人類健康無害的綠色食品、綠色冰箱、綠色空調、綠色電腦、綠色汽車等綠色產品的需求量明顯上升,從而推動了電器、能源、建築、石化等工業部門的變革,防治污染、節能、信息服務等將形成一個新興的龐大產業。北美、西歐的環保技術已佔據國際市場的60%,據西方7個工業國的調查,抵制非環保產品的人數約占總人數的79%,這表明綠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已佔主導地位,而且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為了解決與貿易有關的環境問題,1993年12月15日,在烏拉圭回合的貿易談判委員會議上,通過一項「關於貿易與環境」的決議,決定起草一份貿易與環境的工作方案,並制定有關貿易與環境措施之間增強相互作用的規則,監督用於環境目的的貿易措施,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環保措施。隨著國際社會環保意識的增強,在國際援助和國際投資中,環保工程倍受重視。當前,許多國家不僅陸續推出嚴格的環保法規,而且在進出口貿易中,無論是工業國家還是「新興工業國家」,大都制定「環保產品優先」的原則,美國柯林頓總統明確提出:對環保產品要制定出口優惠政策;歐洲聯盟已制定「綠色輸入」政策;東盟國家決定對環保產品徵收低關稅;這對國際貿易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國際貿易方式正處在變革中
(一)無紙貿易逐步盛行
無紙貿易(簡稱EDI),是利用電子數據交換代替傳統的紙面單據進行貿易活動,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訊網路,在商業夥伴的計算機之間進行傳輸和處理,以實現買賣雙方交易的目的。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利用EDI,可以大量減少甚至消除在傳統貿易過程中的各種紙面文件和單據,避免數據的重復輸入,簡化工作程序,這不僅能加快信息的反饋速度,可及時得到大量的商業信息,減少差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於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還可提供更有利於企業的貿易機會和條件。
無紙貿易始於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逐步擴展到國際貿易領域。從1992年開始,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報關都採用EDI;日本結合EDI的應用開發了「戰略信息系統(SIS)」;韓國也建立了EDI服務系統——韓國貿易網(KT—NET);我國政府已成立「中國促進EDI應用協調委員會」,負責推動EDI的應用工作;聯合國也提出了應用EDI的貿易服務促進項目——ET2000年,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正在制定有關EDI應用的國際法,為EDI在全球范圍內普及使用創造條件。
(二)管理貿易發展迅速
管理貿易具體講是指一國政府從國家的宏觀經濟利益和國內外政策需要出發,對外貿活動進行的行政管理和干預。對國際經濟組織來講就是對國際經濟的協調管理。
進入90年代後,由於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工業國家爭奪市場份額的斗爭越來越尖銳,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強烈的沖擊,有關國家出於經濟利益的相關性,都認識到加強國際經濟協調十分必要。發展中國家通過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實施改革開放政策,有力地促進經濟的發展,韓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汽車、家電、服裝、電子等商品,已開始與發達國家爭奪國際市場份額,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傳統產業的發展,採取了不少的管理貿易措施;隨著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各區域經濟集團為了保護區內市場,在逐步拆除妨礙商品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各種障礙的同時,對外實行排斥,使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集團之間的非公平壟斷競爭和矛盾加劇,非成員國也感到自己的貿易空間在不斷縮小,為了擴大出口,保護市場,需要加強對貿易的單邊管理和與集團之間的貿易協調管理;隨著生產國際化的新發展,跨國公司既需要採取自由貿易,消除對外經濟擴張的一切限制,同時也需要藉助國家干預外貿來提高競爭力,以保護某些產業免遭外國壟斷組織的侵害,因此,90年代管理貿易將得到迅速發展。
五、發展對外貿易的幾點思考
90年代,國際貿易發展的總趨勢,對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其機遇主要是:1.有利於擴大出口。國際貿易的持續增長,標志著國際市場需求的穩步擴大,為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提供一個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有利於擴大出口。2.有利於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在國際貿易中,製成品特別是資本貨物(電器、非電氣的機械及運輸設備)和高新技術、信息、智能等「軟體貿易」占的比重將不斷上升,這有利於我國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加快發展製成品的出口。
其挑戰主要表現在:1.增加了我國出口貿易的障礙,而且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將面臨著更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2.增加了我國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的難度,獨聯體和東歐國家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成為我國的競爭對手。
為使機遇變成現實,充分利用國際環境中的有利因素,我國應採取下列措施:
1.實行全球性的信息戰略。建立健全全球性的行銷網路。在世界各地尋求市場機遇,推動外貿活動的開展。
2.根據國際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結構。特別要對無污染、附加值高、輕型化、多功能等市場發展潛力大的產品加以扶植,並作為經濟發展的策略工業對待。
3.積極開展跨國經營。我國企業應跳出傳統行業的單一產品生產框架,踴躍涉足其他新的領域,開展多種經營,積極參加跨行業的競爭。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時,為了繞過對方的貿易壁壘,可以輸出勞務,承包工程,以資本輸出代替商品輸出,開展跨國、跨地區經營,採取在東道國(地區)投資建廠、合資辦廠、收買股份、兼並等手段,就地生產,就地銷售。要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發展跨國戰略聯盟。
4.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度,加強法制,改善投資環境。
『捌』 求一篇《國際貿易》的論文
國際貿易的發展及趨勢
發布時間: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是我國制定和完善出口發展戰略的重要前提。
一、國際貿易的現狀與前瞻
進入90年代後,由於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西方國家受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而先後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匯率的變化、國際債務、戰爭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連年下降,而且波動較大,國際貿易增長率從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長到7%左右,1996年後,增長速度還要加快。但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是很不平衡的。
總的看,整個90年代國際貿易將處於一個新的增長期,其發展速度可達5%左右,不僅超過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還將明顯高於80年代(4%)的發展水平。國際商品市場對機電產品、運輸設備、計算機、有色金屬、石油、石化產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價格上揚,其中製成品貿易將進一步擴大。初級產品貿易亦有明顯好轉,其絕對貿易額將不斷增長,但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卻呈下降的趨勢,下降幅度將小於80年代同類產品的水平,這種態勢在今後幾年內還將繼續發展。90年代,國際貿易的基本走勢是初期緩慢增長,中後期增速加快,其推動力主要來自西方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是與產業結構變動直接關聯的技術大周期正處在上升階段,還沒有重大突破,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發展以及發展中國家沉重的債務負擔等因素的制約,國際貿易出現大幅度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
(一)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
世界經濟已擺脫連續4年的增長緩慢和不景氣狀態,並開始步入新一輪的經濟上升周期,世界經濟增長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礎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為1.7%,1994年上升到3.1%,預計1995年可達3.5%,90年代下半期大體可保持3%的增長率,略高於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國家經濟普遍復甦和發展,是世界經濟好轉的重要原因。美國經濟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長率可能維持在3%左右。西歐經濟增長率也從1993年0.4%的負增長,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達2.9%,爾後幾年,經濟形勢將進一步好轉,並步入常規增長,年平均增長率將高於80年代。美國、西歐經濟情況的進一步好轉,有助於抑制日元升值的勢頭,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日本的出口,為日本擺脫經濟衰退提供一個轉機,使經濟出現一些復甦的跡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經濟增長率大體維持在3—3.5%,盡管高過美國和西歐,但仍低於80年代的水平。
國際貿易的發展及趨勢
發布時間: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是我國制定和完善出口發展戰略的重要前提。
一、國際貿易的現狀與前瞻
進入90年代後,由於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西方國家受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而先後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匯率的變化、國際債務、戰爭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連年下降,而且波動較大,國際貿易增長率從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長到7%左右,1996年後,增長速度還要加快。但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是很不平衡的。
總的看,整個90年代國際貿易將處於一個新的增長期,其發展速度可達5%左右,不僅超過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還將明顯高於80年代(4%)的發展水平。國際商品市場對機電產品、運輸設備、計算機、有色金屬、石油、石化產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價格上揚,其中製成品貿易將進一步擴大。初級產品貿易亦有明顯好轉,其絕對貿易額將不斷增長,但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卻呈下降的趨勢,下降幅度將小於80年代同類產品的水平,這種態勢在今後幾年內還將繼續發展。90年代,國際貿易的基本走勢是初期緩慢增長,中後期增速加快,其推動力主要來自西方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是與產業結構變動直接關聯的技術大周期正處在上升階段,還沒有重大突破,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發展以及發展中國家沉重的債務負擔等因素的制約,國際貿易出現大幅度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
(一)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
世界經濟已擺脫連續4年的增長緩慢和不景氣狀態,並開始步入新一輪的經濟上升周期,世界經濟增長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礎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為1.7%,1994年上升到3.1%,預計1995年可達3.5%,90年代下半期大體可保持3%的增長率,略高於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國家經濟普遍復甦和發展,是世界經濟好轉的重要原因。美國經濟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長率可能維持在3%左右。西歐經濟增長率也從1993年0.4%的負增長,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達2.9%,爾後幾年,經濟形勢將進一步好轉,並步入常規增長,年平均增長率將高於80年代。美國、西歐經濟情況的進一步好轉,有助於抑制日元升值的勢頭,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日本的出口,為日本擺脫經濟衰退提供一個轉機,使經濟出現一些復甦的跡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經濟增長率大體維持在3—3.5%,盡管高過美國和西歐,但仍低於80年代的水平。
在東盟經濟部長第26屆年會上,一致同意把建成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時間,從原定15年縮短為10年,決定在2003年1月1日,把東盟內部工業品、農產品的關稅降到0.5%。目前,亞太地區的「成長三角」,作為次區域經濟合作的一種補充模式進展比較順利。
為了推動亞太經濟合作的發展,1995年2月16日,亞太經合組織舉行高級官員「特別」會議,討論地區貿易和投資的遠景,並為今年11月在大阪召開部長級會議和第三屆領導人會議准備議事日程,同時起草在2020年以前實現亞太地區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行動計劃」。參加會議的官員一致認為議事日程應由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以及經濟和技術合作兩部分組成。會議同意成立一個私營企業協調組。
(四)科學技術進步的加速
90年代是以微電子、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等領域為中心的高新技術、繼續加速發展、而且日趨走向實用化、產業化的時代,隨著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國際化分工的深化,產品質量性能的不斷提高,產品種類、規格的不斷變化,產品的生產同期將大為縮短。由於產品的不斷升級換代,必將促使各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向更高層次發展,使國際間的相互依賴和滲透進一步加深,從而推動國際商品范圍和貿易量的不斷擴大。使商品生產的內容、形式以及組織等方面都將發生變革。國際貿易的發展也越來越多地和新技術聯在一起,使國際商品生產和貿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為減少,而技術、知識密集度卻大大提高。由於社會消費需求向多樣化發展,通過商品交換,促進行業內部貿易的發展。
(五)跨國公司的蓬勃發展
進入90年代後,跨國公司發展尤為迅速,並正在不斷改變著世界商品生產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國公司約有1.2萬家,控制著世界出口貿易總額的2/3,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已佔國際貿易的40%。隨著生產國際化的新發展,跨國公司將在更大程度上控制著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技術轉讓等經濟活動。製成品貿易,特別是高技術貿易和資本貨物貿易在跨國公司內占的比重也將越來越大,在發達國家的製成品貿易中,由於規模經濟的作用,使同一行業內部的雙向性國際商品流動發展很快,並成為貿易效益的主要來源,據1992年有關部門的調查,發達國家的產業內貿易約占國際貿易的60%,新加坡、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產業內貿易約占國際貿易的45%。
隨著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和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企業進入國外市場更為困難。為了繞過東道國的貿易壁壘,為了有利於降低研究、試制、生產成本,擴大市場,實現優勢互補,從80年代起,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已開始走向無國界化,但是直到近幾年,大企業間締結國際戰略聯盟的工作才得到迅速發展。跨國公司聯盟可以利用自身和他國的不同優勢,通過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在世界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共同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三、國際貿易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一)國際服務貿易蓬勃興起
進入80年代後,服務貿易正以高於商品貿易的速度增長,國際服務貿易額從1982年的4050億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600億美元,1992年又增加到10200億美元,10年間增長1.5倍,同期,世界商品貿易額只增長1倍。1993年,世界商品貿易額比上年減少2%,而國際服務貿易額卻增長3%。在國際服務貿易構成中,運輸和旅遊服務貿易所佔的比重相對下降,通訊、保險、廣告、技術、租賃、管理等服務貿易所佔的比重在不斷提高,尤其是高技術產品中的附加值的不斷增加,其商品也越來越趨向於服務密集型。
發達國家的經濟越來越「服務化」,在國際服務貿易中,發達國家約佔3/4的份額。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服務貿易出口國,在電信、數據處理、銀行、保險等新興服務項目中具有明顯優勢。世界許多國家出於自身的經濟安全考慮,對服務貿易實行保護主義政策,普遍構築了貿易壁壘,對美國服務貿易的擴大構成強大的威脅,因此,幾年前,美國就向關貿總協定提出要求解決服務貿易的問題。烏拉圭回合經過多年的談判,終於達成服務貿易多邊框架協定,規定締約方所承擔的一般義務與紀律,包括最惠國待遇、透明度、國民待遇、發展中國家的逐步參與、市場准入、解決爭議等條款。服務貿易多邊框架的制定,是關貿總協定在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發展問題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它將使締約方對服務市場的保護與多邊談判,加強人員交往與信息流通,特別是知識產權、技術轉讓、數據處理、咨詢、廣告等服務行業的貿易逐步自由化,有利於加速國際貿易的發展。
(二)環保產品風靡全球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大大增強了世界人民的環保意識,對人類健康無害的綠色食品、綠色冰箱、綠色空調、綠色電腦、綠色汽車等綠色產品的需求量明顯上升,從而推動了電器、能源、建築、石化等工業部門的變革,防治污染、節能、信息服務等將形成一個新興的龐大產業。北美、西歐的環保技術已佔據國際市場的60%,據西方7個工業國的調查,抵制非環保產品的人數約占總人數的79%,這表明綠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已佔主導地位,而且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為了解決與貿易有關的環境問題,1993年12月15日,在烏拉圭回合的貿易談判委員會議上,通過一項「關於貿易與環境」的決議,決定起草一份貿易與環境的工作方案,並制定有關貿易與環境措施之間增強相互作用的規則,監督用於環境目的的貿易措施,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環保措施。隨著國際社會環保意識的增強,在國際援助和國際投資中,環保工程倍受重視。當前,許多國家不僅陸續推出嚴格的環保法規,而且在進出口貿易中,無論是工業國家還是「新興工業國家」,大都制定「環保產品優先」的原則,美國柯林頓總統明確提出:對環保產品要制定出口優惠政策;歐洲聯盟已制定「綠色輸入」政策;東盟國家決定對環保產品徵收低關稅;這對國際貿易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國際貿易方式正處在變革中
(一)無紙貿易逐步盛行
無紙貿易(簡稱EDI),是利用電子數據交換代替傳統的紙面單據進行貿易活動,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訊網路,在商業夥伴的計算機之間進行傳輸和處理,以實現買賣雙方交易的目的。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利用EDI,可以大量減少甚至消除在傳統貿易過程中的各種紙面文件和單據,避免數據的重復輸入,簡化工作程序,這不僅能加快信息的反饋速度,可及時得到大量的商業信息,減少差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於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還可提供更有利於企業的貿易機會和條件。
無紙貿易始於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逐步擴展到國際貿易領域。從1992年開始,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報關都採用EDI;日本結合EDI的應用開發了「戰略信息系統(SIS)」;韓國也建立了EDI服務系統——韓國貿易網(KT—NET);我國政府已成立「中國促進EDI應用協調委員會」,負責推動EDI的應用工作;聯合國也提出了應用EDI的貿易服務促進項目——ET2000年,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正在制定有關EDI應用的國際法,為EDI在全球范圍內普及使用創造條件。
(二)管理貿易發展迅速
管理貿易具體講是指一國政府從國家的宏觀經濟利益和國內外政策需要出發,對外貿活動進行的行政管理和干預。對國際經濟組織來講就是對國際經濟的協調管理。
進入90年代後,由於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工業國家爭奪市場份額的斗爭越來越尖銳,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強烈的沖擊,有關國家出於經濟利益的相關性,都認識到加強國際經濟協調十分必要。發展中國家通過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實施改革開放政策,有力地促進經濟的發展,韓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汽車、家電、服裝、電子等商品,已開始與發達國家爭奪國際市場份額,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傳統產業的發展,採取了不少的管理貿易措施;隨著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各區域經濟集團為了保護區內市場,在逐步拆除妨礙商品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各種障礙的同時,對外實行排斥,使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集團之間的非公平壟斷競爭和矛盾加劇,非成員國也感到自己的貿易空間在不斷縮小,為了擴大出口,保護市場,需要加強對貿易的單邊管理和與集團之間的貿易協調管理;隨著生產國際化的新發展,跨國公司既需要採取自由貿易,消除對外經濟擴張的一切限制,同時也需要藉助國家干預外貿來提高競爭力,以保護某些產業免遭外國壟斷組織的侵害,因此,90年代管理貿易將得到迅速發展。
五、發展對外貿易的幾點思考
90年代,國際貿易發展的總趨勢,對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其機遇主要是:1.有利於擴大出口。國際貿易的持續增長,標志著國際市場需求的穩步擴大,為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提供一個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有利於擴大出口。2.有利於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在國際貿易中,製成品特別是資本貨物(電器、非電氣的機械及運輸設備)和高新技術、信息、智能等「軟體貿易」占的比重將不斷上升,這有利於我國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加快發展製成品的出口。
其挑戰主要表現在:1.增加了我國出口貿易的障礙,而且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將面臨著更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2.增加了我國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的難度,獨聯體和東歐國家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成為我國的競爭對手。
為使機遇變成現實,充分利用國際環境中的有利因素,我國應採取下列措施:
1.實行全球性的信息戰略。建立健全全球性的行銷網路。在世界各地尋求市場機遇,推動外貿活動的開展。
2.根據國際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結構。特別要對無污染、附加值高、輕型化、多功能等市場發展潛力大的產品加以扶植,並作為經濟發展的策略工業對待。
3.積極開展跨國經營。我國企業應跳出傳統行業的單一產品生產框架,踴躍涉足其他新的領域,開展多種經營,積極參加跨行業的競爭。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時,為了繞過對方的貿易壁壘,可以輸出勞務,承包工程,以資本輸出代替商品輸出,開展跨國、跨地區經營,採取在東道國(地區)投資建廠、合資辦廠、收買股份、兼並等手段,就地生產,就地銷售。要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發展跨國戰略聯盟。
4.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度,加強法制,改善投資環境。
★●以上由jrliu78整理 轉載須註明●★
『玖』 國際貿易論文
國際貿易方面的論文
可以參考下輕風論文網的,我之前就在他們那裡代寫了一篇國際貿易方面的文章,非常專業。投稿後直接錄用了
還有些資料你參考下
關於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與實踐探析的論文
國際貿易是一個新興的概念,其含義就是運用電子化手段作為交易方式的國際貿易業務。一種全新的經濟模式,E-國際貿易顯示在全球呈現競相發展的態勢,世界經濟格局和貿易體制的變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E-國際貿易的核心內容依舊是國際貿易,值得關注的是電子商務己在改造貿易流程、促進國際貿易專業化中介的形成、節省交易成本及增加收益率、增加貿易機會以及提高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等諸多方面對國際貿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E-國際貿易具有了傳統國際貿易方式所無可比擬的優勢,成為未來國際貿易的必然趨勢。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檸檬」問題在電子商務時代顯得尤為嚴峻,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市場質量不確定性及市場效率和結構都產生了影響。在解決「檸檬」問題的多種辦法中,可信賴的E-國際貿易中介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數學模型可以發現在電子商務時代中介的信息成本、效率與市場規模之間的內在關系:電子商務的出現導致了新的國際貿易市場中介分工形式的出現,新的專業化分工的出現也通過提高交易效率、擴張市場規模,推動著電子商務的發展。 商務是一種交易方式的技術變動,易方式會衍生新的交易成本。我們細分交易的過程為契約前、契約中和契約後,每個過程對應的交易成本。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方面的收益在新時期產生了新的內容,體現在直接和間接收益兩個方面。本文結論對指導企業的電子商務改造有很好的作用,增強企業電子商務的盈利性,要從成本和收益等方面入手。國際貿易論文,整個影響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具體從宏觀和微觀的層面上給出了政策措施建議。 電子商務在很多方面對國際貿易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保住我國傳統出口市場份額的同時,使我國的出口不斷擴大,的方法就是採用電子商務進行國際貿易。在國際貿易領域系統地運用電子商務技術進行實踐探析,E-國際貿易系統,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有著十分迫切和重要的意義。本文在研究了具體的案例——北京國際貿易效率化工程的基礎上,實踐探析,提出了構建E-國際貿易系統的方法與E-國際貿易系統的集成。 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是革命性的。E-國際貿易系統應用於國際貿易領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與實踐探析域也成為了21世紀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是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發展中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具體的你參考下輕風論文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