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進口貿易的現狀和趨勢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持續復甦,國際市場需求不斷改善,國內經濟平穩運行,提質增效步伐加快,我國外貿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下半年,盡管外貿不確定因素給我國貿易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但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勢不改、我國積極推行全方位對外開放、商品結構持續優化升級等因素的影響下,預計對外貿易將保持平穩運行,增速較上半年略有放緩,質量效益提升成為發展的主要特徵。
中國貿易進出口亮點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7月中國進出口總額16.7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8.6%;其中出口8.89萬億元,增長5%;進口7.83萬億元,增長12.9%;順差1.07萬億元,收窄30.6%。7月當月,中國進出口總額2.60萬億元,增長12.5%;其中出口1.39萬億元,增長6%;進口1.21萬億元,增長20.9%;貿易順差1769.6億元,收窄42.6%。今年以來,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結構持續優化,動力轉換加快,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外貿發展穩中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
外貿發展穩中向好、結構優化
在國內宏觀經濟運行穩中向好、製造業生產逐步回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推動下,我國以美元計價的進口增速達到21.0%,處於近7年同期高點。由於進口增長快於出口,貿易順差顯著收窄,國際收支更趨平衡。我國對外經常項目貿易順差佔GDP的比例從2007年的9.9%已經下降到2017年的1.4%,2018年上半年比例為2%,處於收支平衡合理區間,顯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更趨均衡。
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從產品結構看,1-7月機電產品出口增長6.8%,高於整體水平1.8個百分點,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8.3%,其中產品附加值較高的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增長7.6%,機械設備出口增長8.6%;資源能源型產品包括原油、天然氣、成品油等商品進口量增加,醫葯、化妝品、水海產品等消費品進口規模擴大,支持進口政策顯效。
從貿易方式結構看,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12.7%,高於整體水平4.1個百分點,占進出口總值的58.9%,比去年同期提升2.1個百分點。從海外市場結構看,我國對歐盟、美國和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5.9%、5.2%和11.6%,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速。我國貨物貿易出口帶動了相關金融、保險、物流、勞務等對外服務出口,並為周邊國家帶來了商機與貿易投資機會。1-6月,我國服務貿易增長8.5%,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從企業結構看,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1.4%,比重繼續提升,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39.2%,同比提升1個百分點,顯示貿易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從區域結構看,1-6月,西部12省市外貿增速平均為17.8%,超過全國增速9.9個百分點;中部6省市增速為13.2%,超過全國增速5.3個百分點;東北三省外貿增速為8.8%,東部10省市外貿增速為6.7%。中西部、東北進出口增速高於全國整體,顯示貿易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
外貿發展建議分析
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加快產業升級步伐。通過產業升級逐步擺脫美國等高科技國家制約。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推動創新發展,加強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落實「互聯網+製造業」戰略,培育以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本為基礎的競爭新優勢;提高產業發展精細化程度,提升製造業優良產品比例;提倡綠色製造,圍繞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提升清潔生產水平,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系,大幅降低能耗、物耗水平。
提高核心技術水平。通過財政扶持、金融支持等渠道,重點攻關國民經濟發展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重要零部件,提升電子、新材料、機械設備等行業國際競爭力,降低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的對外依賴。
打造若干產業技術聯盟。圍繞世界科學前沿和中國戰略需求,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重大創新能力、擁有核心關鍵技術,帶動輻射區域發展的產業技術聯盟,切實提升國家創新能力。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強對外貿易扶持政策。完善外貿政策協調機制,優化通關、質檢、退稅、外匯等管理方式,支持新型貿易方式發展;提高出口退稅比例,擴大出口保險范圍,降低企業貿易成本;推動多邊合作、雙邊合作談判,拓寬國際市場,幫助外貿企業尋求新商機。
加強就業扶持政策。建立對美貿易重點地區和重點企業清單,緊密監測對外貿易以及相關領域的就業運行情況。
加強財政扶持政策。建議研究啟動發行特別國債預案,支持重點領域技術攻關、重點行業貿易失衡等問題。
3、大力推動出口多元化
落實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准入的重大舉措,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鼓勵引導企業在開拓出口市場多元化的同時,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提升產業全球運籌和經營能力,加快培育新的出口增長點,抵消外貿不確定因素對我國商品出口的影響。
積極優化進口結構。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在穩定出口的同時進一步擴大進口,增加有助於轉型發展的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重大技術進口,辦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Ⅱ 2017國際貿易就業前景好嗎
2017年有點遠啊。不過就近期的國際貿易形勢來看的話,由於政策的影響以及國內生產版成本的升高,權國內的一些產業在國際上面已經沒有優勢了。就本人從事的一些產業來說,13年開始到現在,外貿形勢每況愈下。每年的訂單量都有所減少。客戶也越來越難開發了。不過可能本人就職的行業是這種情形把。也不能以點概面了。希望對你有幫助。其實做進口或者內貿,可能會是以後的趨勢。
Ⅲ 2017年中國外貿進出口持續增長嗎
中國海關總署12日公布2017年中國進出口情況: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2%,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關於一向引人關注的中美貿易數據,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介紹說,2017年中美貿易總值為3.9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對美出口2.91萬億元,自美進口1.04萬億元,對美貿易順差1.87萬億元,擴大13%。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12日表示,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的擴大,仍然落後於中美貿易整體規模的發展速度。他認為,中美之間由於統計口徑的不同,造成數據上的巨大差異,如果計入中國對美國在服務貿易上的巨大逆差,問題並不像美方表述的那麼嚴重。中國海關總署12日公布的中美貿易數據並不包含兩國間的服務貿易數據。
白明說,中國一直在採取措施以平衡貿易,中美「百日計劃」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期間中美2500億美元經貿合作都說明了中國的努力。問題的關鍵是美國應該擴大對華出口,放鬆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而單邊貿易制裁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合適方法。
Ⅳ 中美貿易背景下,如何看待未來世界貿易發展趨勢
世界經濟貿易總體形勢
1、貿易形勢
2018年世界商品出口總額為.475萬億美元,世界商品進口總額約為19.867萬億美元,貿易總額約為39.342萬億美元。2018年全球貿易量較上年增加3.0%,增幅較2017年回落1.6個百分點。受中美貿易摩擦直接影響,全球貿易增速放緩。WTO預計2019年增幅將進一步縮小至2.6%。
全球約200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繼續是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2018年全年進出口總額高達4.623萬億美元(全球佔比11.75%),美元名義下同比增長12.6%(人民幣名義下不是這個增速)。其中,中國出口商品總額也是全球最高的,達到了2.487萬億美元,美元名義下增長10%。
經濟形勢
影響貿易發展有多方面因素,經濟、貨幣政策、貿易保護政策,不一而足。但經濟形勢對貿易形勢的活躍度有重大影響,故此處分析2019年經濟形勢,從而研究在此經濟形勢下,世界貿易將呈現出怎樣的發展。
世界銀行於2019年6月4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稱2019年全球經濟面臨重大風險,增速將放慢至2.6%,並認為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易受貿易及金融動盪影響,2019年增速為4%。
報告預計,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受到投資疲軟制約,風險傾向於下行,包括貿易壁壘加大、金融壓力重現以及幾個主要經濟體減速幅度超出預期,錯配或抑制投資的結構性問題也對增長前景構成壓力。對於發達經濟體而言,2019年增速將會放緩,尤其是在歐元區,美國增速今年將放緩至2.5%,2020年進一步放慢至1.7%;受貿易和內需疲軟拖累影響,預計歐元區2020至2021年歐元區增速將在1.4%左右。
整體看,世界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明顯。
未來影響中國對外貿易因素分析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2019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可能略好於2018年,但制約外貿穩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
從國際看,隨著各國宏觀政策力度加大,中美貿易磋商緩和,市場信心和發展預期有所提振,2019年全球經濟發展環境可能有所改善。但刺激經濟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顯,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困難較多,加上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加劇,世界經濟低增長、高風險態勢不會明顯改觀。影響因素如下:
雖然壓力很大,但是中國外貿的有利因素仍然存在。首先,來自發達國家之外的區域佔中國外貿比例逐漸加大。2018年,中國對東盟進出口增長11.2%,增速勢頭持續保持,雙方貿易關系密切程度逐漸加深,未來將成為中國出口的增長點;中俄貿易額已突破1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雙方仍然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另外,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8.37萬億元,增長13.3%,高出全國整體增速3.6個百分點。隨著2019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外貿的影響將逐漸加重,可以有效對沖來自發達國家經濟趨緩造成的影響。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報關行業市場前瞻及轉型升級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Ⅳ 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趨勢
一、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大
2018年下半年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復甦動力減弱,增速出現放緩跡象。2019年,世界經濟增長下行風險加大,不排除硬著陸甚至局部地區爆發危機的可能。
首先,世界經濟增長前景不容樂觀。國際機構普遍下調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為3.7%,認為全球范圍內經貿摩擦驟然增多,政策風險重新上行,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體制被削弱,在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升高的環境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明顯增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也將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由此前預測的3.7%下調至3.5%,認為受貿易緊張局勢加劇、金融環境收緊以及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影響,全球經濟的強勁增長已經見頂,下行風險增加。
其次,全球貿易環境趨緊,局部金融風險增大。以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國優先」政策和英國「脫歐」為代表,美、歐貿易保護主義風險抬頭。世貿組織報告指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世貿組織成員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所覆蓋貿易總額同比擴大了7倍多;國際貿易環境正面臨系統性挑戰,呈現以單邊關稅政策取代各國協調制定的關稅政策的危險趨勢,全球貿易量面臨縮減的巨大可能性。局部地區特別是新興市場的金融風險明顯上升,美聯儲加息、美元升值引發國際資本大幅迴流美國,加之國際貿易摩擦加劇,造成土耳其、巴西、南非等新興市場金融動盪。
最後,主要經濟體均面臨嚴峻形勢。IMF指出,受國內政治、社會問題及外部貿易摩擦影響,2019年美國經濟增速或降至2.5%,並認為2020年美國情況將更為嚴峻。美國摩根大通、高盛等金融機構甚至預計,2019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逐季放緩,第三、四季度將降至2%以下。歐洲在穩定、制度和規則等方面仍然挑戰巨大,經濟面臨多重下行風險。目前英國「脫歐」前景不明,義大利與歐盟分歧凸顯,歐洲債務問題仍無妥善解決方案。歐洲央行預計2019年歐元區經濟增速僅為1.7%。日本由大規模貨幣寬松政策刺激的經濟增長動力漸失,市場普遍預計2019年日本經濟增速將降至1%以下。
二、大國戰略競爭恐將進一步升溫
2018年大國競爭重回國際政治舞台中央,2019年大國間的復雜矛盾將繼續發酵,激烈斗爭將繼續上演,大國戰略博弈恐將加劇,未來大國軍備競爭乃至局部地區發生直接軍事摩擦的風險明顯上升。
一是美國日益成為加劇大國競爭的主要「源頭」。美國國家戰略已將大國競爭作為首要關切,強調以「美國優先」重塑國際秩序與大國格局。對內,力圖重建經濟實力的長期性基礎,重點夯實製造業和國防工業基礎,宣布將全面加大對國防「再投資」。對外,加緊謀求單邊優勢,在經貿、氣候變化、伊朗核協議、軍費分擔問題上與歐日等主要盟友齟齷不斷,與俄羅斯在敘利亞、烏克蘭、核軍控、北約東擴等問題上針鋒相對,導致大國矛盾和戰略競爭全面升級。
二是中美戰略博弈或持續加劇。美新版國家安全戰略、「2019年國防授權法」等均將中國看成美國面臨的「首要挑戰」,公開提出「中國戰略目標是取代美國的全球優勢地位」,不斷炒作中國是國際秩序的「修正者和挑戰者」,渲染製造「中國威脅論」。近期中美雖就暫停經貿摩擦升級達成共識,但美國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中國讓步的圖謀未變,其全面防範、壓制中國擴大影響力的戰略方針未變。未來一段時期兩國圍繞經貿爭端、台灣問題、南海問題、網路安全等熱點博弈還會持續。
Ⅵ 分析2017年國際經濟合作形勢 什麼是全球化 對中國影響的利與弊
1.積極參與全球和區域經濟合作,努力推動國際經濟秩序的改革與調整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都與當前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相關聯。經濟全球比已使世界各國在經濟上相互滲透、相互依託,聯系越來越緊密。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它的各種負面影響,改善國際經濟環境,發展中國家經濟就難於順利發展,甚至可能陷入危機,而發達國家也不可能獲得更廣闊的市場,保持經濟的良性增長。通過不斷地努力來建立一個在權利與義務平衡基礎上的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已成為推動全球穩定發展的重要保證。要推動全球經濟健康地發展,發達國家應以負責任的態度幫助發展中國家克服面臨的困難,採取切實有效的行動向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為一些最貧窮的國家減免債務,並扭轉對窮國援助下降的趨勢,而不能只是片面要求發展中國家進行改革。發展中國家在參與全球和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應在多邊協作領域就金融、貿易和債務問題不斷加強協調與合作。在涉及有關新的國際貿易和投資規則制定的談判中,要充分協調立場,共同提出一些反映發展中國家利益的主張,增強在與發達國家談判中的地位,以促使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逐步得到改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當面對現實,調整立場,「求大同,存小異」,共同努力推進國際經濟環境的調整與改革。這樣做符合世界各國的長遠利益。2.切實加強自身的發展與進步,不斷提升本國的綜合實力通過參與全球化壯大自己,這是改變發展中國家處於弱勢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途徑。在科學技術進步的推動下,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在世界范圍內正迅速進行。在新的國際分工格局中,發展中國家處於不利地位。如何抓住時機,充分利用不同發展階段自己具有的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提高競爭力,找到本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准確位置是發展中國家順利融人全球化潮流的關鍵。這里應解決好兩方面的問題。第一,新的國際分工對傳統的發展模式提出了挑戰。現今,已不能僅僅從一些相對不變的有形因素,比如勞動力供應量、土地、其他自然資源狀況來衡量一國的優勢。而應從新的視角來認識一個國家的比較優勢。新的國際分工格局使得那些依靠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生產產品的發展中國家正面臨經濟落後和收入下降的處境,相反,那些成功地縮小了與發達國家在知識、技術方面差距的國家,則從技術進步中獲益,使本國經濟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因此,在新的國際分工條件下,加快技術進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已成為順利融人世界經濟的重要環節。但這同時也表明,欠發達國家,如何在以巨大努力加速實現本國工業化的同時,跟上世界科技發展的步伐,有效應對知識經濟的挑戰。面對這樣雙重的壓力,重新審視過去的發展戰略,進行必要的調整就顯得十分重要。對那些最不發達國家來說,顯然這是十分艱難而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短期內不可能解決。它們仍應從本國現有條件出發,加快國內經濟改革與調整,促進本國的市場發育和不斷完善市場機制。由於農業、采礦業仍是這些國家的主導經濟部門,因此,應重視農業和農村發展,繼續推動礦業生產,不斷提高經濟水平;在充分發揮本國資源優勢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引進外國投資和先進技術,優化產業結構,逐步改變資源型出口的經濟結構;不斷擴大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同時加強與本地區及地區以外國家在生產、貿易、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在當今經濟區域化、一體化迅速發展的條件下,尤顯重要。第二,知識經濟的到來意味著勞動者素質的差別對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重視人力資本投資,積極開發人力資源,是保證持續發展和減少貧困,也是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的基本手段。目前,全球化的進程雖然沒有促使整體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但高層次管理人員和高技能勞動力的流動大大增強。這一趨勢使發展中國家面臨嚴重的智力外流。這種「自由流動」使發達國家受益,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像非洲這樣的落後地區受損。自1990年以來,非洲每年流往發達國家的各類人才達2萬人。目前,一方面非洲國家急需的人才十分短缺,聘用了約10萬名外國專業技術人才在非洲工作,另一方面,有150多萬非洲人才在發達國家工作。為此,積極創造良好的環境,採取各種措施留住本國的技術人才,阻止人才繼續外流,也是發展中國家需要解決的另一難題。
Ⅶ 我國2017年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多少
據海關總署12日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比2016年增長14.2%,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外貿回穩向好的基礎不斷鞏固,發展潛力正逐步釋放。
分區域來看,中西部和東北三省進出口增速高於全國整體水平。具體而言,西部12省市外貿增速為23.4%,超過全國增速9.2個百分點;中部6省市增速為18.4%,超過全國增速4.2個百分點;東北三省增速為15.6%,超過全國增速1.4個百分點;東部10省市增速為13%。
進口方面,我國鐵礦砂、原油和大豆等大宗商品進口呈現量價齊升。具體而言,2017年,我國進口鐵礦砂10.75億噸,增加5%;原油4.2億噸,增加10.1%;大豆9554萬噸,增加13.9%。鐵礦砂進口均價上漲28.6%,原油上漲29.6%,大豆上漲5%。
出口方面,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主力。黃頌平介紹,201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8.95萬億元,增長12.1%,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8.4%。其中,汽車出口增長27.2%,計算機出口增長16.6%,手機出口增長11.3%。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3.08萬億元,增長6.9%,占出口總值的20.1%。
「今年我國外貿總體形勢較好,但國際經濟貿易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外貿高質量發展面臨一些挑戰。」黃頌平說,海關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扎實推進海關各項改革落地生根,全力促進外貿穩增長,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Ⅷ 2017年及以後外貿會是怎樣形勢
一、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
全球經濟復甦依然脆弱。2017年,世界經濟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深度調整階段;
國際貿易格局繼續深刻演變。隨著主要經濟體結構調整的進行,全球價值鏈進入重構期,「消費國—生產國—資源國」為核心鏈條的全球貿易大循環發生重大調整,經濟全球化路徑深刻變化;
「逆全球化」升溫、國際貿易投資環境惡化;
二、外貿發展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國際市場需求疲弱。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投資活動低迷,對能源資源、中間產品、機械設備的需求不振,使得投資品國際貿易增長顯著放緩;
外貿傳統競爭優勢繼續弱化。中國外貿傳統競爭優勢正在減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正處於「青黃不接」階段,產業發展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雙頭擠壓」;
三、外貿發展新動能加快積聚
外貿新優勢正在加快培育。中國外貿企業自主開拓國際市場能力進一步增強;
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政策效力日益顯現;
外貿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因此,2017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但也正處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階段,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隨著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相關政策持續落地生效,進出口企業轉型升級進程加快,2017 年中國外貿佔全球市場份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貨物進出口大國地位繼續得以鞏固,質量效益繼續提升,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Ⅸ 2017年世界經濟八大趨勢分析呈現什麼趨勢
經濟低增長與貿易低增長並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16年10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為3.4%。發達經濟體2017年經濟增速預期為1.8%,其中美國經濟增速預測為2.2%,歐元區經濟增速為1.5%,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將達4.6%。
2012年10月至今,IMF共進行了17次增長預期調整,其中增速調降為14次。從經濟發展的周期看,全球經濟增速呈現階段波動、總體下降的趨勢。在全球經濟增長保持低速態勢的同時,2017年全球貿易量增速預計在2.5%左右。全球經濟增長疲弱已成常態,貿易收縮也將成為常態。
低利率與低通脹並存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為了刺激經濟增長,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作為一種非常規的、臨時性貨幣政策被美國和日本採納,全球各主要發達經濟體基本都實行了寬松貨幣政策,且這一做法逐步向發展中國家蔓延。全球貨幣競相貶值導致了全球低利率乃至負利率蔓延。
國際金融危機以前,全球利率在8%左右,之後一路下降,直到2016年全球利率為負,這是史無前例的巨大變化。在低利率的同時,低通脹相伴而行。
全球15個國家在負**,30多個國家**低於1%,40多個國家**指數低於2%。絕大部分國家和主要經濟體**預期低於2%,全球處於整體上通貨緊縮的壓力之下。
美元升值與非美貨幣貶值並存
2017年,美元指數將保持強勁態勢,美元匯率處於上升通道。高盛預計,未來12個月,美元對發達經濟體的貨幣貿易加權匯率還會上漲約7%。近期,國際市場對美元升值預期也在增強,預計2017年美元利率水平將出現多次、小幅、快速上升。
與此同時,世界非美元貨幣紛紛貶值。2016年全年人民幣中間價貶值6.83%,2017年將繼續溫和小幅貶值態勢。日元將結束2016年短暫升值,2017年對美元貶值10%左右。歐元2016年對美元貶值5%,2017年將會跌至1∶1.02。
高債務與高杠桿並存
進入21世紀,全球債務風險不斷增加。據IMF的數據預測,2017年全球債務總量將繼續上升至67.31萬億美元,整體規模十分龐大,相當於同期3.5個美國的經濟量或5.4個中國的經濟量。IMF預計,2017年全球政府債務佔比將上升到84.63%,表明全球主權國家債務風險仍在持續擴大。
自2008年以來,美歐中日英五大經濟體中,除了中國企業部門債務在2009年以來仍持續猛增之外,其餘四個經濟體私人部門債務已經大幅度降低,但這是以惡化政府部門負債為代價的。2017年,美國的財政赤字可能會突破4%,按照這一發展態勢,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也將突破4%,美國將回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前的雙高峰的赤字。
更高標准貿易規則與非理性貿易保護主義並存
在世界經濟形勢低迷、經濟增長動力缺乏的情況下,更高標準的貿易規則競爭與非理性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交織並存,將可能使全球貿易進一步收縮。2017年,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孤立主義浪潮興起,非理性貿易保護主義更有可能粉墨登場。
值得關注的是,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貿易救濟措施直接針對中國。據商務部統計,中國已連續21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10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
新一輪結構性改革與新一輪產業轉移並存
2017年,世界主要國家仍然在推進結構性改革道路上行進,新一輪全球產業轉移和要素重組加速發展。突出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隨著中國製造業原材料成本、土地成本、電力成本尤其是勞動力成本上升,新一輪勞動密集型產業加速向東南亞、南亞和非洲等具有成本優勢的地區轉移。
另一方面,2017年及今後一段時期內,高端製造業或將迴流歐美。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表明,33%的海外美國企業考慮將製造業務遷回本土,目前谷歌、惠而浦、福特汽車等部分製造業組裝業務都已遷回美國。據美國「迴流倡議」機構2016年4月的統計,自2010年2月以來,迴流企業和外國投資共在美國國內創造了24.9萬個新工作機會。
逆全球化思潮與全球化內在動力增長並存
2017年,全球35%的經濟體,包括法國、義大利、德國,都會進入大選之年。在英國脫歐和美國總統大選之後,這些國家大選的不確定性加重。民粹主義抬頭和逆全球化趨勢,將直接或間接影響歐洲經濟復甦。據標准普爾預測,2017年歐元區GDP將因英國脫歐下降0.8個百分點。
與之相反,2017年,全球化正在進入新一輪內在沖動力迸發階段,互聯互通基礎設施與互聯網革命的結合,將導致世界經濟形態、經濟表徵與產業鏈接方式產生顛覆性變化。互聯互通帶來了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革命,將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絕對貧困人口下降與相對貧困人口增加並存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和世界經濟增長,全球處於絕對貧困線以下的人口不斷減少。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貧困人口進一步下降至7億,貧困人口佔全球人口的比重繼續下降至9.6%。但據估計,全球仍有近20億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足3.10美元,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這一比例更是超過了36%。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發達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也在不斷擴大。在全球返貧尤其是部分發展中國家減貧取得成效的同時,發達國家的相對貧困人口也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