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的挑戰

國際貿易的挑戰

發布時間:2021-03-02 05:41:11

① 中國加入國際貿易組織後,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哪些作用,我國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中國加入國際貿易組織後,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活絡的作用,使得我國的經濟市更為完善回,經濟能得到快速發展答。
我國面臨的挑戰是,我國要遵守國際貿易組織會員國的多邊協議,允許會員國的工業產品和農業產品銷售中國,更要允許會員國的企業、公司、金融到中國投資和設點辦事處、建廠,當然,這些項目都是在國際貿易組織會員國的多邊協議下多方、雙方達成的項目。
這樣一來,我國的工業、農業和金融業等將受到史無前例的挑戰。

② 談談你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WTO為中國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每個國家都不可能孤立地發展自己的經濟。加入WTO有利於充分利用國內外的市場和資源,加快中國經濟與國際經濟的融合,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並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 中國加入WTO的原則是以關稅減讓為主要代價,並以享受發展中國家待遇為前提。加入WTO,中國可以在130多個成員國中享受到多邊的、無條件的、永久性的最惠國待遇,這是中國經濟全面加入國際分工和融入國際經濟循環的必要條件。有了這一條件,中國的產品才能更廣泛地參與世界市場的競爭,中國的企業也才能在更廣闊的市場上尋找到更多的發展機會,增強國際競爭力。加入WTO,還能夠通過世貿組織多邊爭端的解決程序來解決國際貿易摩擦,有效地保護中國的經濟貿易利益,這就使中國產品能夠在最大的范圍內享受有利的競爭條件,國內的資源在國際大市場中得到優化的配置,並且及時獲取難得的國際經貿訊息,以利於政府制定經貿政策和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因此,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了今天,加入WTO已成為進一步開放和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當然,加入WTO既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也對中國許多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一些嚴峻的挑戰。隨著關稅的降低,國內商品的價格優勢將會逐漸消失,同時由於技術與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的差距,也會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主要是: 以往那些嚴重重復建設的行業和企業在市場開放後,會受到市場競爭機制更加嚴厲的懲罰,預計相當一部分企業要重新選擇發展方向,還有一部分企業會被淘汰; 由於中國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起步較晚,不少行業和產業還是空白,如果我們不盡快發展,國外企業就有可能長驅直入地搶先佔領市場。 加入WTO後,汽車行業將受到國外產品的壓力,但在短期內可受到WTO對幼稚產業的保護,加之目前中國汽車工業的集中度較高,以及汽車工業發展的時機正在成熟,隨著汽車國產化率的提高與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產品價格也在不斷下降,加之與國外知名汽車廠的合作,汽車行業受到的沖擊並非如想像的那樣大。一汽轎車、上海汽車等與國外汽車廠的合作已經多年,再經過一定時間的努力,產品性能價格比會逐步接近國外的產品,加上良好的服務,仍會取得較快的發展。但對於規模較小的汽車廠家可能會產生較大的沖擊。 中國電信領域的改革也在不斷加強,中國聯通的成立以及中國電信分業經營等改革措施,表明中國電信業正在面對開放,逐步打破國內壟斷,提高電信業的競爭能力。許多人認為,中國電信市場的開放是為朱總理訪美准備的重要籌碼,也正是WTO使中國CDMA項目「死而復活」。朱總理訪美後,美國標準的CDMA移動通信系統將被引入中國,而中國聯通也正在加速規劃發展CDMA移動通信系統,以配合中國加入WTO的進程。這一切意味著未來中國龐大的移動通信電話市場的版圖將會重整。加入WTO以降低關稅為主要代價,中國目前一些質次價高的產品會更快地被淘汰,而這樣的產品又多集中在就業較為集中的傳統產業,其中農業尤為突出。已經飽和滯銷的產品必然會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中國雖然是一個農業大國,但還不是農業強國,大多數農產品綜合成本已接近或超過國際平均水平,在國際市場上還未形成競爭優勢。在這個時候,更廉價的美國農產品的進入,將迫使中國農業面臨一場嚴峻的挑戰:市場競爭的焦點莫過於質量、價格和產品創新。而這三點,卻正是我們在與美國農產品競爭中的弱勢所在。雖然短期內美國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帶給中國農業的沖擊不會是致命的,但是,從現在開始,中國農業必須作出果斷反應,迎接這一挑戰,否則時機稍縱即逝,我們的農產品市場就可能完全地受制於人。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金融市場的進入,無疑是對中國金融機構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對國內金融業的沖擊。前幾年,外資銀行還不能經營人民幣業務,但其在國際業務方面,憑著自身優勢搶占市場份額,並取得較好成績。以1993年外資銀行在進出口方面的結算量為例,出口結算量占總結算量約為50%,進口結算量也約占總結算量的四至五成,由於國際業務等中間費用的流失,中國銀行業的利潤減少。同時,國內銀行的外匯存款也呈下降趨勢,外匯貸款量更受到較大沖擊。 外資銀行對中國的三資企業和外向型企業頗具吸引力,因為國內銀行除中國銀行外,其他銀行的國際業務並不是強項。由於外資銀行操作規范,管理進,並依託於外國企業或投資者的地緣關系及長期建立的銀企關系,爭攬大量成功的三資企業和外向型企業客戶。例如美、日、英、香港是在華開辦外資銀行的國家和地區,也是中國三資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地和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因此,美資企業找美資銀行,日資企業找日資銀行,都是雙方樂意的事情,國內銀行不得不甘拜下風。 由於前幾年外資銀行不能經營人民幣業務,三資企業和外向型企業也必須與國內銀行進行人民幣業務。而現在,愈來愈多的外資銀行被批准進行人民幣業務,會對國內銀行帶來更大的沖擊。 完全開放人民幣業務的前提更令國內銀行擔憂的是,外資銀行的高薪、出國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吸引了大量國內銀行的優秀人才。有人戲言,國內銀行成了外資銀行員工的「培訓中心」。不僅如此,由於國內銀行與外資銀行在工資待遇上存在較大的差距,也影響了國內銀行員工的積極性。誰都知道,人才的競爭是最重要的競爭,國內銀行在人才競爭上的劣勢,將是最嚴重的問題之一。 此外,加入WTO也將對計算機、鋼鐵、石油、化工等行業產生影響。但可以相信:與13年前開始申請入關時相比,中國經濟實力已經大大增強,市場經濟秩序已基本建立,行業的競爭能力得到了提高,隨著進一步的對外開放,中國經濟正在加快與世界經濟的接軌,加入WTO無疑將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

③ 外貿業務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研究有哪些理論

1. 國際形勢。 國際形勢沒法自己掌握,只能根據國家政策與調控來。回
2. 自身壓力。
1)新手往往覺得答做業務很難,也急於求成。1年下來沒什麼業務就感覺待不住了,這是大忌。
2)心裡素質,做業務沒有捷徑,只能一步一步積累經驗,從學習產品知識,到熟悉外貿流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你覺得很枯燥,那肯定是持久不了的。
3)方法,做業務的大方向基本一致,但每個人的方法還是根據自己特點。發郵件,打電話,發傳真,怎麼找客戶,怎麼樣維持客戶,怎麼樣推銷產品等等都是可以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④ 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中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挑戰:

1.我國出口效益不高
我國出口效益不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國出口大部分為加工貿易出口,所得只是一點微薄的加工費而已。盡管近年來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異軍突起,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為一些跨國巨頭所做的貼牌加工,自主品牌產品所佔比重仍低於10%;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於指導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創匯,競相殺價出口,成為我國出口貿易久治不愈的痼疾。因此,出現了一部分產品貿易量增加多,但貿易值增加少的現象。
2.外貿增長方式以數量型、粗放型擴張為主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對出口創匯的要求,使我國出口實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數量型發展模式,各種優惠政策使得外貿企業為了擴大出口,一味追求規模和速度,很少考慮考慮環境保護和資源消耗問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以及發展後勁的削弱。我國出口產品很大部分是對生態和環境影響較大的初級產品以及污染嚴重的中間產品和製成品,這類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能耗比較大,並且我國單位產出投入的自然資源高於發達國家的水平,並帶來更大的污染。一些外向型企業也盲目開發高污染產品的出口,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外貿增長方式沒有質的改變。
3.貿易方式不合理
2000年以前,一般貿易一直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主體,2000年我國加工貿易在對外貿易總額中達到48.54%,占據半壁江山,此後基本保持穩定上升,占出口貿易總額54% 左右。由於通過加工貿易我國只能賺取增加值,雖然對我國貿易規模的擴大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我國從中所獲取的經濟利益卻較少。另一方面,我國外資企業加工貿易進出口平均佔比75%,而國有企業僅佔10%~15%,民營企業所佔比重更小。
4.出口市場過於集中,貿易摩擦頻繁
當前中國外貿出口市場的選擇過於狹窄,過多地依賴其主要貿易夥伴。從理論上講,這種過分依賴狀況極容易引發貿易磨擦,增加市場風險,從而造成中國對外貿易的不穩定性與波動性。隨著我國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國際上尤其是美國針對我出口產品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明顯增加。2004年,對我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涉案金額合計30.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2倍。涉及知識產權的爭端和技術壁壘也呈遞增之勢。與主要貿易夥伴摩擦加劇,成為制約我出口發展的重要因素。

應對策略:
1.澄清認識,把外貿發展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第一要務來抓。

一種觀點認為,「我國出口依存度太高會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或造成出口貧困化增長」。其實,合理的出口依存度的界限要看出口是否有效益,如果出口企業不虧損,國家也不補貼,在這一前提下,只要國際市場上有需求,出口產品賣價又合理,我們就應當鼓勵多出口,這樣做就不會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也不會造成出口貧困化增長。另一種觀點是只強調擴大內需而忽視外需的作用,這是不科學的。誠然,我國是發展中的大國,擴大內需是我們長期應堅持的正確方針。但是,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任何時候都不應忽視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應始終如一地堅持投資、消費、出口需求的三輪推動作用。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加工貿易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價值低,走私猖獗,不宜大力發展。這種認識也是片面的,應當強調,發展加工貿易是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交換的客觀需要,有利於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擴大社會就業,彌補國內短缺資源。只要搞好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鼓勵國內廠商技術創新,提高加工深度和技術含量,由外商委託製造向委託設計製造和自主品牌加工方向發展,加工貿易也會延伸鏈條,增加附加價值,加工貿易也會向高層次發展。

2.制定新時期的外貿發展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的不同時期,我國曾經制定了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大經貿、科技興貿等外貿發展戰略。21世紀初期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的主要著力點和戰略重點應該是對國際貿易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具體來說,(1)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對外貿易。高技術產業貿易是跨國公司企業間貿易的主要形式,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2)擴展貿易空間,加強對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開拓。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是我國的主要出口市場,是我們應首先關注和重視的市場。發展中國家裡那些經濟發展較快、貿易環境相對穩定、市場潛力巨大或具有戰略前景的市場是我們今後應特別關注和加大開拓力度的市場,也是國家政策應重點支持的市場。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對這些市場已展開強大攻勢,甚至結成了區域經濟集團,如果我們不積極參與其中,將可能失去重大市場機遇。(3)創造競爭優勢,重視企業制度創新。鼓勵各類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競爭中不斷提高實力。無論是政策的制定還是實施都應該圍繞是否能夠調動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積極性,是否能夠幫助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來進行。在未來幾年裡,對外貿易戰略應把側重點從主要依*政府財政支持和政策優惠轉向大力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上來,從根本上解決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問題。現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壟斷條件下的集團競爭,而我國外貿企業結構迄今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存在著缺乏主導產業、無長遠規劃、缺乏開拓新市場的能力等缺點。因此,要大力發展我國的外貿事業就必須向大型化、實業化方向發展。(4)增強環保意識,努力佔領國際綠色市場。政府應通過一系列法規、制度,使企業改變傳統的局限於企業內部利潤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的經營決策,將環境成本納入企業效益評價體系之中,採用社會經營決策,統籌協調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之間的關系;應認真研究各種重要的國際標准並加以宣傳、推廣,保證我國出口商品在技術、安全、衛生、環保各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標準的要求,減少貿易摩擦;應努力提高環保技術,不斷開發綠色產品,避免綠色貿易壁壘的不利影響。

3.積極應對入世的不利條款。

由於各國的政府層面沒有專門針對WTO規則的法,各自用國內法處理與中國貿易關系。我們要踏踏實實研究其是否符合WTO規則,做到知己知彼。針對不公平的歧視性待遇,我國出口生產企業或行業面對反傾銷起訴,首先是要用法律和事實來證明某一遭投訴的產品或行業的生產、供應和銷售均具市場經濟條件。如能證明而且能夠獲得進口方反傾銷主管當局的承認,中國的生產者和出口商就能直接被承認為具有市場經濟地位。如果不能獲得認定,則一旦遭遇反傾銷訴訟,要實事求是,積極應訴。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進口方成員的相關法律武器。例如,根據美國等反傾銷程序中關於「可獲得的最佳信息(BIA,Best information available)」的規定,積極選取對我出口產品有利的「替代國」價格,以爭取獲得較好的反傾銷應訴結果。我們既要積極應對入世的不利條款,最大限度消除對我國出口產生的負面影響,又要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特保條款」、「非市場經濟」等不利條款,根據我國現有的經濟實力和在國際經貿關系所處的地位,從最大限度地爭取我國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以務實的態度,制定應對戰略措施和具體工作方案,注意防止某些貿易夥伴將不利條款政治化,以及濫用不利條款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應積極參與貿易政策的制定和審議,加強南南合作,繼續為爭取國際經濟新秩序而斗爭,使世界經濟早日納入平等的軌道。

總之,世貿組織有一整套完備、明確和細致的規則,從某種意義上講,對它們的熟悉程度是決定我們能否抓住機遇的關鍵。我們要想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中占據有利的地位就必須抓緊學習這些規則。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必須要有危機感、緊迫感,熟悉WTO的規則,規范自己的行為;要有效地利用WTO的原則解決在國際競爭中遇到的糾紛,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要密切跟蹤WTO的活動,以便應對未來的談判;要進一步利用自由化措施,將關稅減弱和自由化的承諾轉化為貿易的機遇;要最大程度地利用 WTO規則,減少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沖擊。

4.穩妥解決國內出口欠退稅問題。

隨著我國外貿出口的快速增長,欠退稅規模和欠退稅現象不斷擴大,出口退稅機制已不利於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出口退稅結構已不能適應優化產業結構的要求,出口退稅的負擔機制不盡合理,出口退稅也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從表面看,出口欠退稅問題是由於中央財政沒有能力滿足出口迅速增長的需要而造成的,但從深層次分析,是出口退稅機制不合理與外貿經營體制改革要求不適應而至。目前,增值稅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享,而出口退稅由中央財政全額負擔,導致中央和地方之間權利與義務不對稱。隨著出口退稅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央財政的壓力會隨著出口退稅資金需求的擴大而不斷加大。解決出口欠退稅問題,既要有利於保持出口和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又不能影響財政預算的完成;既要堅持依法行政做到應退盡退,又要加強管理。

5.努力營造我國外貿穩定增長的外部環境。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一些國家和地區散布所謂的「中國經濟威脅論」、「中國經濟崩潰論」、「中國輸出通縮論」等荒謬論調。我們應以加入 WTO為契機,大力宣揚中國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的新貢獻,適時提出中國經濟機遇論,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將成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引擎,將為一些國家經濟渡過難關作出應有的貢獻。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必將對我們促進外貿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產生重大而深遠的積極影響。

⑤ 國際貿易專業學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機遇:全球化只是國際貿易更加頻繁。這給該專業學生帶來了機遇。此外,電商回的發展,更是為跨國貿答易提供了發展平台。政府間合作的加強,也促使雙邊貿易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和政府支持。
挑戰:信息的共享程度越來越大,以及貿易所要求的實效性對該專業學生是一種挑戰。另外,國際貿易條例與規則的變化很快,致使書本知識無法與時俱進,所以他們所學的知識不一定能用的上。最後,國際貿易工作需要的是經驗,而該專業學生剛出大學校門還沒有任何的經驗,因此這對他們來說是最大的挑戰。

⑥ 外貿發展的機遇大於挑戰嗎

一些國際機構在維持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的同時,也提示了可能面臨的下行風險。個別回國家的單邊主義答、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將對全球貿易的穩定發展帶來新挑戰。有人擔心,這些因素會不會影響我國下半年的外貿走向?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始終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這是穩外貿的有力保障。」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認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格局日益堅固,多項經濟指標穩中有升,需求持續趨旺。從製造業看,各月我國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均保持在景氣區間內,顯示製造業延續擴張勢頭。

⑦ 如何應對國際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政策的挑戰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產生十大影響。這也包括我們中國在裡面。

第一個大影響,電子商務推動了整個世界貿易和中國貿易的發展。電子商務最大的好處提供了貿易便利化,這樣的貨物貿易跟服務貿易都得到了比較高速的發展。在服務貿易裡面,1999年全世界的貨物貿易當時是2400億美元。2001年電子商務貿易超過了一萬億美元,2006年全世界電子商務約佔18%左右,這個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服務貿易也在取得高速地發展。第一個觀察結果,電子商務的發展大大促進了國際的貨物貿易跟服務貿易的本質的發展。

第二大影響,電子工具使得國際貿易和交易手段更加便利,更加快捷。具體表現交易工具上能夠比較快捷,成本跟交易費用大概降低了。

第二,付款方式上,架起了一座高速運轉的橋梁,在資金運轉上。

第三,在交付方式上向多種多樣的方式發展,電子工具使得國際貿易本身的發展跟家便利更加快捷。

第三個影響,傳統的國際貿易經營主體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發展,一些專門化的搜集信息的產業出現了,出現的虛擬的公司和一些企業,這跟原來不太一樣。此外,中小企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國際貿易經營主體跟原來有很大的變化。

第四,國際貿易經營管理方式在電子商務發展以後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第一,形成了新的貿易服務的方式,突破原來的傳統貿易以單項物流為主的格局,現在實現了以物流為基礎,以信息流為中心,商務流為主體的經濟戰略。所以它為世界各個國家製造業、貿易廠商能夠提供全方位的、多層次的、多角度的互動式的商貿服務。使得國際貿易項目深層次發展。

第二,引發國際貿易中間組織結構的革命。電子商務出現以後,信息網路成為最大的中間商,傳統的貿易裡面存在中間商、代理商和進出口商地位相應下降。

第三,電子商務經營管理的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第五,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成本的變化,具體表現是,在成本裡面出現了技術成本,出現了安全成本和法律成本。這些成本對企業帶來挑戰。哪些企業如果能夠更好地接受技術成本、安全成本和法律成本,它的競爭力也就相應提高了。如果哪些企業不能接受技術成本安全成本和法律成本,它的競爭能力也就大大下降,這給中小企業帶來嚴峻的挑戰。

第六,電子商務對國際市場產生重大的影響。電子商務將在全球出現一個統一的虛擬市場,網際網路已經覆蓋了150多個國家,連接的網路已經達7萬多個了,終端以每年16%的速度發展,出現了一個虛擬的市場。

第二,市場價值規律將在全球范圍內發生作用。

第三,原來的國際貿易的規則將發生大的變化。現在電子商務一方面是貿易便利化,同時也出現問題,現在中間環節像身份證認證,信用的認證,金融結算等等新的服務中介成為國際貿易新的環節。

第四,國際貿易營銷觀念要發生很大的變化。

第五,買方對於市場的左右能力加大,市場的分割加劇。電子商務對國際市場第一方面使得國際市場進一步統一,第二是對國際市場的分割進一步加劇。

第七,電子商務出現以後對消費者需求偏好更能夠快捷地實現。第一,網路貿易使得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性。第二,為小額的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方便。第三,按需消費成為可能。這樣消費就具有偏好,在世界上傳播的速度能夠更加快一些。

第八個影響,電子商務發展下貿易得到高速地發展,全球的經濟福利可能提高。全球來講,經濟福利有所提高了。這對生產商有好處,對貿易商有好處,國際分工進一步深化了,這樣全世界整體的福利效益都能夠得到提高了。但是這帶來一個問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裡面,差距可能拉大。發展中國家在電子商務迅猛發展以後,在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全球的利潤分配裡面,如果現在發展中國家現在趕不上,不能迎頭跟上,這樣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全球的增長裡面的福利可能比過去還少。

目前發展中國家電子商務出現以後,福利的分配給它提供嚴峻地挑戰。

第九,電子商務對國際生產對國際貿易的基礎影響加大。

第一,出現了彈性企業,生產更具有靈活性。庫存可以減少到一定的程度。第二,跨國公司在生產中出現全球通用的生產標志,競爭加劇了。第三,改變企業的傳統生產模式,根據定單生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第十,世界經濟結構要向服務業,向信息化產業進一步發展,要發生很大的變化。電子商務發展以後,對國際貿易的政策取向可能要發生很大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對多變的貿易體制,以世界貿易組織以組織和法律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提出在政策上提出巨大的挑戰,這個挑戰來自幾個方面。第一,電子商務基本屬性的界定如何界定,電子商務出現以後,跟已有的世界貿易組織已有的協議如何接軌,已有的一些協議如何接軌的問題。電子商務裡面的一些電子商務行為的內涵如何把它界定。到目前為止世貿組織這方面剛剛開始接觸。

第二,電子商務出現以後安全性出現了。第一,對企業本身數據的安全,第二,對國家的經濟安全,對國家的意識形態的保護帶來巨大的挑戰。這個安全來自兩方面,一個是企業的問題,一個是作為國家本身的發展問題。安全這個問題是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現在關稅。原來說暫時不征稅,將來是不是要征稅,在電子商務的貿易上,征稅不征稅的問題。如果征稅,征稅的過程怎麼執行。對網路交易的統計技術標准怎麼執行?現在就是統計的問題怎麼解決,這是關於關稅的問題。第四,在多哈會合電子商務議題上有如何給予發展中國家特殊待遇的問題。電子商務在服務業裡面都得到一些特殊的待遇,在多哈會合裡面,發展中國家如何考慮他們的困難,採取特殊的政策,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這樣能夠真正實現世貿組織本身的目標了。

在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的框架下,世貿組織,多邊貿易的體制如何把原來特色的待遇,能夠貫徹到多邊貿易化、貫徹到電子商務各種各樣的協議裡面去,這是很大的問題。

第五,現在世貿組織TRIPS,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制定了,涉及到一些電子商務的問題,但是現在還很不全面。電子商務裡面實現了運營、商標、版權、出版等問題。如何在TRIPS裡面如何得到體現。電子商務出現以後,對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貿易體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這應該很好地解決,如果不解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貿易裡面的差距可能拉大。

第二,對各個國家貿易政策的走向的影響。第一,現在整體上來看,發達國家主張貿易技術化,就是電子商務自由化。他們通過各種的途徑來推動電子商務自由化,他們認為電子商務是他們打開世界市場的一個強有力的武器。他們這方面有巨大的優勢。發達國家對電子商務自由化非常積極。

第二,對發展中國家來講,現在提這個問題是發展中國家對電子商務自由化處在什麼樣的態度。現在發展中國家感到比較尷尬,一方面,發展中國家想利用電子商務加速他的後發優勢,加快他的發展。但是發展中國家感到自己的資金,感到自己的技術不足。所以,處在一個被動的地位。

現在發展中國家在電子商務自由化過程裡面處在被動接受的過程裡面。所以到現在少數的發展國家,包括新加坡、包括韓國,包括我們的中國,現在在貿易自由化方面比較積極,制定了各種各樣的政策。但是現在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電子商務基本上沒有得到普及。在發展中國家在電子商務貿易自由化的過程裡面,他們的態度不太一樣。少數的發展中國家發展比較快的,可能支持貿易自由化,可能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對電子商務貿易自由化有憂慮。

第三,非政府組織目前對電子商務貿易自由化基本上處在反對和焦慮的態度。現在非政府組織對經濟全球化他們抱著一個否定的態度,他們對世貿組織開會包括近來在韓國開的世界貿易論壇會他們都持反對的態度,現在非政府組織現在很強大,他們對電子商務自由化採取不歡迎的態度。如何向全世界真正了解全世界電子商務代表世界發展的方向,同時很好地解決發展中國家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

如果這個問題在世界范圍得到很好的解決,電子商務在全世界自由化的推動可能遇到很大的困難。

因此,現在電子商務出現了以後,對國際貿易帶來很大的發展機遇,對國際貿易給帶來很多的挑戰,我覺得這次APEC成員國在電子商務化方面進行合作,加強溝通,能夠通過各種論壇加強交流。這樣對商業自由化的過程裡面,和對電子商務發展過程機遇,作為APEC成員可以得到很好地利用。同時,我們之間加強合作,可以有利於化解電子商務給國際貿易帶來的一些風險。化解一些憂慮了,迎接挑戰。

這樣,促進整個APEC成員眾頭地發展。在電子發展的自由化過程裡面求得雙贏和多贏,帶動和促進世界經濟的貿易和發展

⑧ 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中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挑戰:

1.我國出口效益不高
我國出口效益不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國出口大部分為加工貿易出口,所得只是一點微薄的加工費而已。盡管近年來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異軍突起,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為一些跨國巨頭所做的貼牌加工,自主品牌產品所佔比重仍低於10%;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於指導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創匯,競相殺價出口,成為我國出口貿易久治不愈的痼疾。因此,出現了一部分產品貿易量增加多,但貿易值增加少的現象。
2.外貿增長方式以數量型、粗放型擴張為主

3.貿易方式不合理
2000年以前,一般貿易一直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主體,2000年我國加工貿易在對外貿易總額中達到48.54%,占據半壁江山,此後基本保持穩定上升,占出口貿易總額54% 左右。由於通過加工貿易我國只能賺取增加值,雖然對我國貿易規模的擴大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我國從中所獲取的經濟利益卻較少。另一方面,我國外資企業加工貿易進出口平均佔比75%,而國有企業僅佔10%~15%,民營企業所佔比重更小。
4.出口市場過於集中,貿易摩擦頻繁

應對策略:
1.澄清認識,把外貿發展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第一要務來抓。

一種觀點認為,「我國出口依存度太高會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或造成出口貧困化增長」。其實,合理的出口依存度的界限要看出口是否有效益,如果出口企業不虧損,國家也不補貼,在這一前提下,只要國際市場上有需求,出口產品賣價又合理,我們就應當鼓勵多出口,這樣做就不會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也不會造成出口貧困化增長。另一種觀點是只強調擴大內需而忽視外需的作用,這是不科學的。誠然,我國是發展中的大國,擴大內需是我們長期應堅持的正確方針。但是,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任何時候都不應忽視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應始終如一地堅持投資、消費、出口需求的三輪推動作用。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加工貿易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價值低,走私猖獗,不宜大力發展。這種認識也是片面的,應當強調,發展加工貿易是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交換的客觀需要,有利於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擴大社會就業,彌補國內短缺資源。只要搞好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鼓勵國內廠商技術創新,提高加工深度和技術含量,由外商委託製造向委託設計製造和自主品牌加工方向發展,加工貿易也會延伸鏈條,增加附加價值,加工貿易也會向高層次發展。

2.制定新時期的外貿發展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的不同時期,我國曾經制定了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大經貿、科技興貿等外貿發展戰略。21世紀初期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的主要著力點和戰略重點應該是對國際貿易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具體來說,(1)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對外貿易。高技術產業貿易是跨國公司企業間貿易的主要形式,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2)擴展貿易空間,加強對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開拓。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是我國的主要出口市場,是我們應首先關注和重視的市場。發展中國家裡那些經濟發展較快、貿易環境相對穩定、市場潛力巨大或具有戰略前景的市場是我們今後應特別關注和加大開拓力度的市場,也是國家政策應重點支持的市場。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對這些市場已展開強大攻勢,甚至結成了區域經濟集團,如果我們不積極參與其中,將可能失去重大市場機遇。(3)創造競爭優勢,重視企業制度創新。鼓勵各類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競爭中不斷提高實力。無論是政策的制定還是實施都應該圍繞是否能夠調動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積極性,是否能夠幫助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來進行。在未來幾年裡,對外貿易戰略應把側重點從主要依*政府財政支持和政策優惠轉向大力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上來,從根本上解決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問題。現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壟斷條件下的集團競爭,而我國外貿企業結構迄今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存在著缺乏主導產業、無長遠規劃、缺乏開拓新市場的能力等缺點。因此,要大力發展我國的外貿事業就必須向大型化、實業化方向發展。(4)增強環保意識,努力佔領國際綠色市場。政府應通過一系列法規、制度,使企業改變傳統的局限於企業內部利潤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的經營決策,將環境成本納入企業效益評價體系之中,採用社會經營決策,統籌協調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之間的關系;應認真研究各種重要的國際標准並加以宣傳、推廣,保證我國出口商品在技術、安全、衛生、環保各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標準的要求,減少貿易摩擦;應努力提高環保技術,不斷開發綠色產品,避免綠色貿易壁壘的不利影響。

⑨ 國際貿易題 論述題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各有哪些而面對這些情況我國政府丶企業丶

WTO為中國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每個國家都不可能孤立地發展自己的經濟。加入WTO有利於充分利用國內外的市場和資源,加快中國經濟與國際經濟的融合,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並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

中國加入WTO的原則是以關稅減讓為主要代價,並以享受發展中國家待遇為前提。加入WTO,中國可以在130多個成員國中享受到多邊的、無條件的、永久性的最惠國待遇,這是中國經濟全面加入國際分工和融入國際經濟循環的必要條件。有了這一條件,中國的產品才能更廣泛地參與世界市場的競爭,中國的企業也才能在更廣闊的市場上尋找到更多的發展機會,增強國際競爭力。加入WTO,還能夠通過世貿組織多邊爭端的解決程序來解決國際貿易摩擦,有效地保護中國的經濟貿易利益,這就使中國產品能夠在最大的范圍內享受有利的競爭條件,國內的資源在國際大市場中得到優化的配置,並且及時獲取難得的國際經貿訊息,以利於政府制定經貿政策和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因此,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了今天,加入WTO已成為進一步開放和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當然,加入WTO既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也對中國許多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一些嚴峻的挑戰。隨著關稅的降低,國內商品的價格優勢將會逐漸消失,同時由於技術與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的差距,也會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主要是:

以往那些嚴重重復建設的行業和企業在市場開放後,會受到市場競爭機制更加嚴厲的懲罰,預計相當一部分企業要重新選擇發展方向,還有一部分企業會被淘汰;

由於中國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起步較晚,不少行業和產業還是空白,如果我們不盡快發展,國外企業就有可能長驅直入地搶先佔領市場。

加入WTO後,汽車行業將受到國外產品的壓力,但在短期內可受到WTO對幼稚產業的保護,加之目前中國汽車工業的集中度較高,以及汽車工業發展的時機正在成熟,隨著汽車國產化率的提高與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產品價格也在不斷下降,加之與國外知名汽車廠的合作,汽車行業受到的沖擊並非如想像的那樣大。一汽轎車、上海汽車等與國外汽車廠的合作已經多年,再經過一定時間的努力,產品性能價格比會逐步接近國外的產品,加上良好的服務,仍會取得較快的發展。但對於規模較小的汽車廠家可能會產生較大的沖擊。

中國電信領域的改革也在不斷加強,中國聯通的成立以及中國電信分業經營等改革措施,表明中國電信業正在面對開放,逐步打破國內壟斷,提高電信業的競爭能力。許多人認為,中國電信市場的開放是為朱總理訪美准備的重要籌碼,也正是WTO使中國CDMA項目「死而復活」。朱總理訪美後,美國標準的CDMA移動通信系統將被引入中國,而中國聯通也正在加速規劃發展CDMA移動通信系統,以配合中國加入WTO的進程。這一切意味著未來中國龐大的移動通信電話市場的版圖將會重整。

加入WTO以降低關稅為主要代價,中國目前一些質次價高的產品會更快地被淘汰,而這樣的產品又多集中在就業較為集中的傳統產業,其中農業尤為突出。已經飽和滯銷的產品必然會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中國雖然是一個農業大國,但還不是農業強國,大多數農產品綜合成本已接近或超過國際平均水平,在國際市場上還未形成競爭優勢。在這個時候,更廉價的美國農產品的進入,將迫使中國農業面臨一場嚴峻的挑戰:市場競爭的焦點莫過於質量、價格和產品創新。而這三點,卻正是我們在與美國農產品競爭中的弱勢所在。雖然短期內美國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帶給中國農業的沖擊不會是致命的,但是,從現在開始,中國農業必須作出果斷反應,迎接這一挑戰,否則時機稍縱即逝,我們的農產品市場就可能完全地受制於人。

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金融市場的進入,無疑是對中國金融機構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對國內金融業的沖擊。

前幾年,外資銀行還不能經營人民幣業務,但其在國際業務方面,憑著自身優勢搶占市場份額,並取得較好成績。以1993年外資銀行在進出口方面的結算量為例,出口結算量占總結算量約為50%,進口結算量也約占總結算量的四至五成,由於國際業務等中間費用的流失,中國銀行業的利潤減少。同時,國內銀行的外匯存款也呈下降趨勢,外匯貸款量更受到較大沖擊。

外資銀行對中國的三資企業和外向型企業頗具吸引力,因為國內銀行除中國銀行外,其他銀行的國際業務並不是強項。由於外資銀行操作規范,管理進,並依託於外國企業或投資者的地緣關系及長期建立的銀企關系,爭攬大量成功的三資企業和外向型企業客戶。例如美、日、英、香港是在華開辦外資銀行的國家和地區,也是中國三資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地和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因此,美資企業找美資銀行,日資企業找日資銀行,都是雙方樂意的事情,國內銀行不得不甘拜下風。

由於前幾年外資銀行不能經營人民幣業務,三資企業和外向型企業也必須與國內銀行進行人民幣業務。而現在,愈來愈多的外資銀行被批准進行人民幣業務,會對國內銀行帶來更大的沖擊。

完全開放人民幣業務的前提更令國內銀行擔憂的是,外資銀行的高薪、出國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吸引了大量國內銀行的優秀人才。有人戲言,國內銀行成了外資銀行員工的「培訓中心」。不僅如此,由於國內銀行與外資銀行在工資待遇上存在較大的差距,也影響了國內銀行員工的積極性。誰都知道,人才的競爭是最重要的競爭,國內銀行在人才競爭上的劣勢,將是最嚴重的問題之一。

此外,加入WTO也將對計算機、鋼鐵、石油、化工等行業產生影響。但可以相信:與13年前開始申請入關時相比,中國經濟實力已經大大增強,市場經濟秩序已基本建立,行業的競爭能力得到了提高,隨著進一步的對外開放,中國經濟正在加快與世界經濟的接軌,加入WTO無疑將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貿易的挑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