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經緯度國際貿易地理

經緯度國際貿易地理

發布時間:2021-03-03 05:25:30

⑴ 舉例子說明地理環競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在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國際地域分工日益廣泛和深化、國際間的 競爭愈益激烈的今天, 地理環境各因素對國際經貿活動的影響比過去任何時候更 加激烈和深刻。積極開展地理環境對國際經貿活動的影響及其規律性的探索研 究, 對預測國際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 國際貿易變化和做好對外經貿工作等方面, 均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字:地理環境 關鍵字 人文環境 抑制 促進 國際貿易 一、自然地理環境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自然地理環境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一個國家和地區所處的緯度位置、地形特徵、氣候條件、 自然資源的豐歉與分布等。這些因素的綜合,對一個國家和地區長期貿易政策的 形成和短期的貿易行為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1、 地理位置的影響 、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處的空間區域,其對國際貿易的 影響可以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交通位置、經濟地理位置和鄰國位置等反面 反映出來。 廣大中緯度地區因其位置居中,致使這一地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降水 適中,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貿易等活動都較適宜,是人們生存、發展和交往等 的理想環境;瀕臨海洋還是深居內陸的位置,對於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產發展和 貿易交往等亦會產生重要影響。沿海地區(尤其是開放地區)與內陸地區(特別 是邊遠偏僻山區)相比,因為環境、交通和出海口等條件大不一樣,使這些國家 (或地區)之間以及內部,其經貿狀況會形成明顯的差異。一般前者發展較快, 成為發達地區;而後者則發展較慢,往往是比較閉塞和落後的地區。 當然,具體問題要作具體分析。獨聯體雖然為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所 包圍,但是,由於北冰洋長年封凍,成為天然障礙,太平洋岸僅有的港口距西部 經貿重心地區遙遠,交通很是不便,西部出海口被土耳其海峽所扼,北冰洋西部 的摩爾曼斯克港,雖為不凍港,但航線需經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控 制的挪威海峽, 因政治原因,進出口甚為不便,所以前蘇聯雖瀕臨三大洋, 但卻酷似內陸國家, 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它的對外貿易的發展。 除上以外,因為臨近或者毗連一些經 濟發達、經貿活動頻繁的國家與地區,也會使一些國家、地區得益,促進經濟貿 易得到一定的發展。 2、 地形條件的影響 地形對於經濟和貿易活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以美國為例,美國由於平原 廣布,所佔比例頗高,使發展農牧業有了良好基礎,為美國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 的農業國家創造了條件。因而,美國農牧業生產發達,農產品不僅能滿足本國需 1 要,還可以有 1/3~2/5 的農產品用於出 口。大量農產品的出口,不僅創造了 占該國外匯總收入 20%的外匯,而且在繁榮國際貿易、改善美國的國標收支和 外貿平衡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反之,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嶺,或險惡地形直逼沿海,則必 然對其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生產產生嚴重影響,難以展開對外貿易。世界最 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橫亘於非洲偏北部的廣大地區,使這里的阿爾及利亞、 利比亞、蘇丹、埃及等國家,經濟發展和貿易活動深受影響。 可見,地形條件對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農牧業生產的制約作用是很大的, 以致將影響整個國家與地區的經貿活動開展。 3、 氣候條件的影響。 氣候條件的影響 從赤道向南北兩極延伸,氣候帶排列有序,分別為熱帶、溫帶和寒帶,緯度 地帶性清楚,這又是一種表現形式。這種氣候的節律性和地帶性,對生產事業, 尤其是農業生產產生著深刻影響,進而制約著經貿活動。北半球的歐洲、亞洲和 北美洲的部分地帶已經伸入寒冷的北極圈范圍內,因此,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沿岸 的一些位處高緯度的港口,氣溫太低,秋冬季節洋面封冰,致使不少港口一年中 有半年因航船無法運行而被迫停用,國際貿易近乎癱瘓或停頓。 災害性天氣(如寒潮、霜凍、風暴、乾旱、洪澇、

冰雹等) ,對於生產 活動、 經濟發展和貿易往來等產生的破壞性影響更為直接和嚴重。例如,一些外貿船隻 往往因風暴襲擊而被迫停航,如果不掌握氣象資料,冒然遠航, 外貿船舶很可 能會被風浪浸沒,造成慘重的損失。可見氣候異常將直接影響工農業生產和貿易 活動發生重大變化。重視氣象現象和氣候條件的觀測與分析,特別是較大范圍的 氣候異常的觀測研究,了解氣候變化態勢,熟悉氣候條件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從 中掌握 世界市場動向,以便主動地採取措施,搞好進出口貿易,已成為世界各 國、各地區政府和經貿界人士的一項基礎工作。 4、 資源條件的影響 、 礦產資源是寶貴的物質財富,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和 活躍貿易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之一。它具有非再生性質,且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 發展,其消耗量與日俱增。因此,礦產資源的賦存儲量、規格品種、 組合結構、 品位狀況、地理分布以及新礦產、新礦點的發現等,不僅嚴重影響著一個國家與 地區的經貿活動, 而且強烈地影響著整個世界的國際分工、 商品交往、 貨物流向、 貿易格局和貿易運輸等。 二 、人文地理環境與國際貿易 人文地理環境與國際貿易 人文地理是指人類長期的社會實踐中自身所創造的全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 明的總和。它包括國家、居民、宗教、語言、法律、風俗習慣。人文地理環境雖 然不是人類自身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但卻影響了人們的觀念和行為准則。 1.國家類型的影響 國家類型的影響 全世界共有 208 個國家,可分為超級大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經濟發達、技術先進、人均 GDP 高,它們的發展需要發展中國家 的原料和市場,因此主張世界經濟、政治多極化。由於它們在政治、經濟、軍事 張佔有絕對優勢,它們仍然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力圖維持舊的國際經濟秩序,謀 2 取單方面的利益。 發展中國家數量和人口眾多,它們具有勞動力眾多、資源豐富、交通地理 位置重要等特點。但是由於經濟落後,雖然取得了主權的獨立,但在政治上仍受 到超級大國和一些發達國家的控制和擠壓,在軍事上受到干涉和威脅,在經濟上 受到掠奪和剝削。 正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利益,將影響它們的對 外貿易政策,從而影響國際貿易。 2、人口、民族、宗教、風俗、語言的影響 人口、民族、宗教、風俗、語言的影響 人口 人口的分布狀況是與經濟發展及國際貿易緊密相關的。世界人口分布稠密 地區,一般是世界經濟、貿易的發達地區。 因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承受 力是受限於其經濟實力的。一般講,經貿發達地區需要較多的經濟人口,亦能供 養較多的人口。地球上,北緯 20°~60°范圍的,據測算大約居住著全世界總人 口的 80%,而且幾乎聚集著世界上 100 萬人口以上的大多數大城市以及世界全 部大港和極大部分中型港口, 這些地帶成了當今世界主要貨流的起迄地點和各 類商品的集散地區。人口較多、密度頗高的國家或地區,對各種原材料、燃料和 消費品等的需求量就大,必然導致經貿活動的活躍與繁榮。 世界上的許多民族,由於長期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 之中,各自形成了較為獨特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和宗教信仰等,在生產、 生 活和消費等諸方面有其特殊的要求,以致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生產活動 和貿 易活動。我國是世界主要產茶和茶葉出口 國之一,與阿拉伯國家鄰近,與蒙古 人民共和國更是毗連一起,於是成了阿拉伯國家和蒙古人民共和國農副產品、茶 葉製品的重要供應國, 貿易數額可觀。 近些年來, 我國邊境地區的新疆、 內蒙古、 黑龍江等省區開始空運或海 運活羊去那裡,深得當地人民的歡迎。 亞非歐交界處的中東地區是世界伊斯蘭教最集中的地區。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整個國家完全按照伊斯蘭教罕百里派的戒律行事,有著神 奇獨特的風俗。例如,全國上下嚴禁張貼和供奉一切偶像,認為崇拜偶像是違背 教規的行為。因此,該國不進口人物肖像、塑像和人像玩具等。至於豬的皮革制 品、豬的圖形和字樣等,更是絕對禁忌的,即便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甲魚和 螃蟹等,由於 其外形較為奇特與醜陋,也是不食用的。大熊貓是世界稀有珍貴 動物,系我 國國寶,但因外形較為肥胖,有點像豬,在這些國家亦是不受歡迎 的。我國 向該地區一些國家出口商品時,從外形、品種,直至包裝、裝潢等, 除按合同條款嚴格執行外,還要特別注意他們這些國家的風俗習慣,

否則會影響 貿易活動。 3、科學技術的影響 科學技術的影響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而且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在社會經濟進步、生產 力發展和國際經貿活動中的作用將愈趨重要。 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生產力的發 展和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 國內市場狹小的資本主義國家, 只得以搶占國外市場, 大力發展國際貿易的辦法尋找出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部分資本主義國家約 有 1/3 的產品要 依賴國際市場; 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的影響和經營范 圍亦有所擴大,競爭能力得到加強,國際貿易發展速度加快。全世界進出口貿易 總額增 長達到驚人程度。 3 5、 環境質量的影響 、 人類和其生活的地理環境關系密切。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經貿活動等會受到 地理環境的制約和影響,反之,人類的一切活動又會深刻地作用於地理 環境,並 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用。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往往會出現工業廢渣、廢氣和廢水的 大量排放,大 量農葯、化肥的不科學使用等情況,致使大氣、土壤、水域等受到 污染,地 理環境惡化,環境質量下降或者變壞,個別地區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從 而影 響生產和經貿活動,導致工農業生產萎縮,經貿活動受挫,乃至夭折。 6、 政治因素的影響 、 局勢是 否穩定,有否全球或局部戰爭,國家(地區)執行什麼樣方針、政 策和奉行 何種外交路線,參加政治、經濟聯盟與否,屬於何種社會經濟制度, 哪個政 黨、集團執政,誰來掌權等,均會非常明顯地影響社會、經濟和貿易。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以後,全世界出現 了和平環境,這就為世界各國、各地區 的經濟貿易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 迅速,有的甚至超過 10%,成為世 界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國際貿易 也突飛猛進,出現了空前繁榮局 面。 總之,地理環境包括的內容極其豐富,它常常從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和 不同程度同時對國際貿易產生影響,尤其是在世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更 顯視了地理環境對國際貿易影響的深刻性和廣泛性。

⑵ 關於經緯度..

編輯詞條 緯線 也叫「緯線圈」。
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與經線相對應.
線圈的圓心位於地軸上;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地球上緯線與經線垂直;赤道緯線圈最長。兩極的緯線圈則縮成一點。 緯線的長度不一樣,每一條緯線就是一個圓圈,緯線分為南緯和北緯.
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都是假想的弧線,經線和緯線 都有無數條,為了區別每一條經線、緯線,人們給它們標注了度數。
在赤道的南北兩邊,畫出許多和赤道平行的圓圈,就是「緯圈」;構成這些圓圈的線段,叫做緯線。
從北極點到南極點,可以畫出許多南北方向的與地球赤道垂直的大圓圈,這叫作「經圈」;構成這些圓圈的線段,就叫經線
緯線是向東西延伸,並指向東西。~~~~
經度 (λ)
經度線投射在圖上看似彎曲和垂直的線,但實際上是大圓的一半。
緯度 (φ)
緯度線投射在圖上看似水平的平行線,但實際上是不同半徑的圓。有相同特定緯度的所有位置都在同一個緯線上。
赤道的緯度為0°,將行星平分為南半球和北半球。.

經線
什麼是經線?
經線也稱子午線,和緯線一樣是人類為度量方便而假設出來的輔助線,定義為在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兩極並垂直於緯線的弧線。地球上一切通過地軸的平面與地面相截而成的大圓稱為「經線圈」。經線圈被兩極分成的半圓稱為「經線」。任兩根經線的長度相等,相交於南北兩極點。每一根經線都有其相對應的數值,稱為經度。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子午線命名的由來:某一天體視運動軌跡中,同一子午線上的各點該天體在上中天(午)與下中天(子)出現的時刻相同。不同的經線具有不同的地方時。偏東的地方時要早,偏西的地方時要遲。重要的經線 曾引起過一場國際性紛爭,時至1953年格林尼治才選取20°W與160°E兩條經線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本初子午線 · 180度經線 · 西經20度 · 東經160度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本初子午線或格林尼治線。零度經線直穿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經線的長度約為20037km,但每條經線的長度都略有不同。
為什麼經線也叫子午線?
經線和緯線是人們為了在地球上確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畫出來的,地面上並沒有畫著經緯線。不過,你想要看到你所在地方的經線並不難:立一根竹竿在地上,當中午太陽升得最高的時候,竹竿的陰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經線。因為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經線又叫子午線。
為什麼要以格林尼治子午線(即本初子午線)為0°經線?
本初子午線又叫零度經線,它是為了確定地理經度和協調時間的計量而建立的標准參考子午線。地球上有天然的零度緯線—赤道,卻沒有天然的零度經線,因此,本初子午線只能從無數的子午線中人為地選出一條。最初的本初子午線,是各國因確定位置的需要而設置的。
隨著航海事業的發展,這種「各自為政」的局面才逐漸有所改變。 1767年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長馬斯開林編制了《英國航海天文歷》,它是以格林尼治子午線為地球和天球的零子午線的。該書出版後很快被眾多的航海家採用。
1871年第一屆國際地理學會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召開,會議作出決議:「各國的海圖要統一採用格林尼治子午線為零度經線,並在15年內付諸實施」。
1883年10月在羅馬召開第7屆國際大地測量會議,會議決議:「本初子午線必須是通過一級天文台的子午線,考慮到有90%的從事海外貿易的航海者已經以格林尼治子午線為基準來計算船的位置(經度)這一實際情況,各國政府應採用格林尼治子午線作為本初子午線」。關於時間問題,會議認為:在國際交往中應採用統一的世界時,這將會帶來很大的方便。
1881年10月1日,國際子午線會議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最後大會通過了七個決議案,其中:
決議案之二:出席會議的各國政府應採用通過格林尼治天文檯子午環中心的子牛線作為本初子午線。
決議案之四:提倡採用世界時,根據需要也可以使用地方時或標准時。
決議案之五:世界日以本初子午線的零時為起點,民用日也從子夜零時開始。
至此,本初子午線、世界時等最終得以確立,並得到大多數國家的承認
在初一課程中學習
重要經線緯線上的國家河流
穿過國家:
赤道:加彭,剛果,盧安達,烏干達,肯亞,索馬里;印度尼西亞,諾魯,吉里巴斯;厄瓜多,哥倫比亞,巴西。
北回歸線:茅利塔尼亞,馬里,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沙特,阿聯酋,阿曼,印度,孟加拉國,緬甸,中國;美國,墨西哥,巴哈馬。
南回歸線:納米比亞,波札那,南非,莫三比克,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巴拉圭,巴西。
北極圈:冰島,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格陵蘭島(丹麥)。
南極圈:沒有國家。
本初子午線(東經0度):英國,法國,西班牙;阿爾及利亞,馬里,布吉納法索,迦納。
國際日期變更線(東經180度):因為這條經線的東西兩側相差一天,為了方便日期計算這條經線人為的避開了本應穿過的國家,所以他不是直線,而是折線。
穿過海洋:
赤道: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北回歸線:大西洋,太平洋。
南回歸線: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北極圈:北冰洋,大西洋。
南極圈: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本初子午線:北冰洋,大西洋。
國際日期變更線:北冰洋,太平洋/
穿過地形區:
南北回歸線都有穿過沙漠和高原,北回歸線穿過撒哈拉大沙漠和印度高原和墨西哥高原,南回歸線在澳大利亞穿過沙漠,南美洲穿過巴西高原。。
參考資料:世界地圖
****重要的經緯線穿過的世界重要地區:
1、赤道穿過的地區:幾內亞灣、剛果盆地、東非高原、乞力馬扎羅山、馬來群島、亞馬孫平原
2、北回歸線穿過的地區:北非、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南半島、華南地區、台灣島、夏威夷群島、墨西哥高原、墨西哥灣
3、南回歸線穿過的地區:南非高原、澳大利亞大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嶺、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等
4、北極圈穿過的地區:歐洲、俄羅斯北部、加拿大北部、美國阿拉斯加
5、南極圈以及南極大陸外圍島嶼、半島分布
****8主要經線穿過地區
1、0°經線 :倫敦、巴黎東部、地中海西部、撒哈拉沙漠、幾內亞灣
2、30°經線 :摩爾曼斯克東部、莫斯科東部、聖彼得堡、東歐平原與波德平原的交界處、黑海、小亞細亞半島、地中海東部、開羅E、尼羅河、東非高原E、南非高原西部等
3、60°E經線:烏拉爾山脈、鹹海、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島W、阿拉伯海4、90°E經線:葉尼塞河、阿爾泰山、准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恆河三角洲、孟加拉灣
5、120°E經線 :勒拿河東部、大興安嶺、北京西、上海東、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澳大利亞西部
6、150°E經線:東西伯利亞山地、千島群島、大分水嶺、堪培拉、悉尼
7、180°經線 :國際日期變更線,白令海、阿留申群島、吐瓦魯、斐濟、紐西蘭西部
8、30°W經線: 大西洋中部
9、60°W經線:紐芬蘭島、加勒比海、蓋亞那高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極半島
10、90°W經線:密西西比河、墨西哥灣、中美洲
11、120°W經線:落基山
12、150°W經線: 美國阿拉斯加洲、夏威夷洲等
****重要緯線通過我國的地理事物
1、北回歸線:兩廣丘陵、雲貴高原 珠江 珠江三角洲;汕頭、廣州
2、30°N: 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長江、瀾滄江、怒江 滬寧杭工業基地;杭州、重慶、拉薩
3、40°N 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黃河、塔里木河 京津唐工業基地;北京、大同、敦煌等

⑶ 求關於"地理環境因素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的資料

地理環境分為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兩大部分,前者包括地理位置、地質地貌、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等方面,它們是國際貿易的自然地理基礎。
一、地理位置的影響
地理位置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可以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交通位置和鄰國位置等方面反映出來。
地球表面的熱量、降水量等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廣大中緯度地區因其位置居中,致使這一地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降水適中,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貿易等活動都較適宜,是人們生存、發展和交往等的理想環境。舉世矚目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印度、埃及和巴比倫,是古代文化、經濟和貿易等發展最早與最繁榮的地區和國家。他們疆域的主要部分就是位於中緯度的溫帶和亞熱帶范圍。我國漢代就開拓的溝通歐亞非三洲的古代「絲綢之路」即是世界上著名的最早的國際貿易通道。同樣,從世界地圖上可以清楚看出,當今地球上社會經濟最繁榮、交往最密切、經貿活動最活躍的幾個區域,也往往在北半球中緯度的北美洲、歐洲和亞洲等三洲的沿海地區,其中包括北美洲五大湖區與大西洋沿岸區域,西歐地區和亞洲日本的「三灣一海」地區以及中國的東部沿海地區等世界重要經貿區域,上述地區其土地面積只佔世界陸地面積的10%,而工農業總產值和進出口貿易總額卻分別約佔世界的80%和70%。
與上述情況相反,國土遼闊的獨聯體(前蘇聯),雖然是世界上土地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但是由於其國土的大部分處在高、中緯度,相當大部分的疆域,特別是廣闊的東北部地區,自然條件嚴酷,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夏季短促,永久冰土帶廣布,以農業綜合自然條件分析,遠不如同緯度的西歐諸國和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故其農業土地的生物潛力可能性要比美國低57%,比法國低53%,比德國和英國分別低38%和32%,不僅嚴重影響種植業的發展,而且對工業生產和城市建設以及交通運輸與經貿活動等都帶來不少困難。至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伸入北極圈和南極洲的那些地區,由於位處高緯度,氣候嚴酷,對社會經濟的制約作用更大,故至今仍然是地球上經濟、貿易活動最不發達地區之一。
瀕臨海洋還是深居內陸的位置,對於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產發展和貿易交往等亦會產生重要影響。沿海地區(尤其是開放地區)與內陸地區(特別是邊遠偏僻山區)相比,因為環境、交通和出海口等條件大不一樣,使這些國家(或地區)之間以及內部,其經貿狀況會形成明顯的差異。一般前者發展較快,成為發達地區;而後者則發展較慢,往往是比較閉塞和落後的地區。例如,我國東部沿海一帶,因為緊臨太平洋,海運的地理優勢突出,加之沿海都市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科技先進,實力雄厚(總人口不足全國的8%,工業產值卻佔全國的25%左右,高等學校也佔全國的17%多),又臨近港澳地區和國際市場,僑商、僑眷眾多,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後,先後開放了「5個特區」、「14個沿海港口城市」和多個三角洲地帶,形成了由南向北的沿海開放前沿地帶,與世界170多個國家、地區建立了經濟貿易往來,各個方面發展迅速,已成為我國經濟騰飛的前沿陣地。相比之下,西部內陸地區則較為閉塞落後,與東部沿海地區存在很大差距。
地球上有20多個內陸國家,除歐洲的8個屬於發達國家外,其餘都是發展中國家。位處歐洲的內陸國家所以會比較發達,這與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歷史較早,現代化鐵路、內河航運與航空運輸等交通較方便以及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較好緊密相關。其他廣大內陸國家之所以較貧困,經貿活動不夠發達,有其經濟、政治、文化和歷史等復雜原因,而距離海洋較遙遠,沒有方便的出海口這一重要地理環境因素,是嚴重影響他們經貿發展的帶根本性的共同原因。眾所周知,海運是當今國際間經濟貿易活動聯系的主要手段,內陸國家只有取得通暢的出海口才有發展經濟、繁榮貿易的現實可能,而要做到這點,首先必須與鄰近的海運便利、經濟又較發達的國家建立良好的雙邊關系。由於歷史的原因,南美洲的玻利維亞100多年來一直是借道智利的港口進行對外貿易活動。又如非洲的尚比亞,其傳統的出海口在南非,由於南非推行種族主義政策,尚比亞被迫又重開坦尚尼亞和莫三比克道路,這才保證了其最重要的外貿物資——銅礦的正常外運出口,使開展經貿活動的願望變成現實。
當然,具體問題要作具體分析。獨聯體雖然為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所包圍,但是,由於北冰洋長年封凍,成為天然障礙,太平洋岸僅有的港口距西部經貿重心地區遙遠,交通很是不便,西部出海口被土耳其海峽所扼,北冰洋西部的摩爾曼斯克港,雖為不凍港,但航線需經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控制的挪威海峽,因政治原因,進出口甚為不便,所以前蘇聯雖瀕臨三大洋,但卻酷似內陸國家,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它的對外貿易的發展。
交通地理位置對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和對外貿易的影響亦是很大的。這是因為交通運輸條件既是生產力布局的重要內容與條件之一,又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美國是地跨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兩洋國家」,在世界以北大西洋為經濟貿易重心區的100多年時間里,它利用便捷的北大西洋航線開展對歐洲的經貿活動,使其東北部和東部大西洋沿岸地區經濟獲得迅速發展,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北美東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地區經濟貿易重心區。而今,美國又乘日本、澳大利亞和中國等太平洋東部國家的迅猛崛起,世界經濟重心呈現從大西洋地區向太平洋地區轉移趨勢的契機,利用其便利而發達的太平洋航運,促使西部和南部「陽光地帶」的經濟繁榮發展起來,率先搶佔了太平洋地區的市場。統計資料表明,目前,美國與亞太地區的貿易總額已超過其與歐洲的貿易總額,達到2,000多億美元。這對緩解美國的經濟矛盾和穩定國內政局等方面都起了積極作用,充分顯示了美國瀕臨世界兩大海洋的交通地理位置優勢。至於跨越亞非兩大洲的埃及,溝通地中海與紅海,扼亞、非、歐三大洲的交通要沖——蘇伊士運河開通後,每年獲得10多億美元的運河船隻通行費,極大地促進了埃及的經濟、交通和貿易的發展。此外,新加坡、巴拿馬等國家,亦因位處溝通兩大海洋的重要通道和國際航線的要沖等優越的交通地理位置,大量船舶過往、停靠及其供養補給、維修保養,使其成為周圍地區與國家的物資轉運點或集散中心,繁榮了該地區的經濟和貿易活動。
除上以外,因為臨近或者毗連一些經濟發達、經貿活動頻繁的國家與地區,也會使一些國家、地區得益,促進經濟貿易得到一定的發展。
二、地形條件的影響
這里的地形概念,內容廣泛,不僅包括類型、坡度,還包括地面的覆蓋層等方面。地形對於經濟和貿易活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地形差異是造成以後各項指標差異的「主導」因素。美國,由於平原廣布,所佔比例頗高,使發展農牧業有了良好基礎,為美國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業國家創造了條件。因而,美國農牧業生產發達,農產品不僅能滿足本國需要,還可以有1/3~2/5的農產品用於出口。大量農產品的出口,不僅創造了占該國外匯總收入20%的外匯,而且在繁榮國際貿易、改善美國的國標收支和外貿平衡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反之,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嶺,或險惡地形直逼沿海,則必然對其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生產產生嚴重影響,難以展開對外貿易。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橫亘於非洲偏北部的廣大地區,使這里的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蘇丹、埃及等國家,經濟發展和貿易活動深受影響。
可見,地形條件對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農牧業生產的制約作用是很大的,以致將影響整個國家與地區的經貿活動開展。
三、氣候條件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氣候變化的規律性是很明顯的。春夏秋冬,四季更迭,這是一種表現形式。從赤道向南北兩極延伸,氣候帶排列有序,分別為熱帶、溫帶和寒帶,緯度地帶性清楚,這又是一種表現形式。這種氣候的節律性和地帶性,對生產事業,尤其是農業生產產生著深刻影響,進而制約著經貿活動。例如,溫帶地區適宜農作物的生長,所以作為人類衣食主要來源的棉花和糧食,主要產於溫帶地區,以1989年為例,世界糧食總產量約是18億噸,其中70%左右產於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同樣,目前世界上穀物的主要出口國是位於溫帶范圍的美國、法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阿根廷、巴西等國家。而工業原料的橡膠、劍麻、椰子、丁香以及咖啡、可可等飲料作物則完全產於熱帶地區。氣候條件也會對國際貿易活動直接產生影響。北半球的歐洲、亞洲和北美洲的部分地帶已經伸入寒冷的北極圈范圍內,因此,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沿岸的一些位處高緯度的港口,氣溫太低,秋冬季節洋面封冰,致使不少港口一年中有半年因航船無法運行而被迫停用,國際貿易近乎癱瘓或停頓。自本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氣候明顯變暖,1990年地球上出現了創紀錄的高溫,對國際貿易也產生了影響。由於近幾年持續暖冬,我國銷往加拿大和北歐等國家的滑雪手套等很不景氣,客戶紛紛減少定貨量乃至解除合同,貿易量大減,造成我方貨物積壓,經濟受損。
災害性天氣(如寒潮、霜凍、風暴、乾旱、洪澇、冰雹等),對於生產活動、經濟發展和貿易往來等產生的破壞性影響更為直接和嚴重。例如,一些外貿船隻往往因風暴襲擊而被迫停航,如果不掌握氣象資料,冒然遠航,外貿船舶很可能會被風浪浸沒,造成慘重的損失。
自然界中變化多端,可謂「天有不測風雲」。因種種原因造成的全球性或區域性氣候異常,經常干擾正常的工農業生產和經貿活動。1972年,由於氣候異常,南美秘魯沙丁魚的捕獲量減少2/3,致使當作飼料的魚粉銳減。與此同時,印度和西非的花生,蘇聯的向日葵等,也因天旱而大量減產,致使能當飼料的大豆,價格成倍上漲,由此引起了世界飼料與穀物市場的供求矛盾和國際貿易活動范圍的擴大。
日本的丸紅商社曾根據天氣預報:該國關東地區梅雨結束時間將比往常推遲,以及世界范圍將是個涼夏,作出消暑飲料的銷售量會有所減少,會造成製造飲料罐的馬口鐵銷售量的下降和價格的下滑的預測。事實果真如此,1981年和1982年其社馬口鐵的出口量分別減少13萬噸和6萬噸之巨,美洲的墨西哥亦因此取消了與該社簽訂的進口合同。氣候條件的變化直接和馬口鐵生產與國際貿易掛上了鉤。1989年,美國發生了近百年少有的乾旱,玉米、小麥等穀物產量減少1/3左右,這不僅使農場主和農業工人在經濟上蒙受了巨大損失,而且使美國與全球的糧食出口量大為減少,加劇了世界市場上糧食貿易的緊張狀態。可見,氣候異常將直接影響工農業生產和貿易活動發生重大變化。
重視氣象現象和氣候條件的觀測與分析,特別是較大范圍的氣候異常的觀測研究,了解氣候變化態勢,熟悉氣候條件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從中掌握世界市場動向,以便主動地採取措施,搞好進出口貿易,已成為世界各國、各地區政府和經貿界人士的一項基礎工作。
四、資源條件的影響

所謂資源,內涵廣泛,這里著重論述礦產資源對經貿活動的影響。

礦產資源是寶貴的物質財富,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和活躍貿易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之一。它具有非再生性質,且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其消耗量與日俱增。因此,礦產資源的賦存儲量、規格品種、組合結構、品位狀況、地理分布以及新礦產、新礦點的發現等,不僅嚴重影響著一個國家與地區的經貿活動,而且強烈地影響著整個世界的國際分工、商品交往、貨物流向、貿易格局和貿易運輸等。

20世紀50年代,廣大西亞地區還被列為世界最貧困地區之一,經濟相當落後,在世界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更是微不足道;進入20世紀60年代之後,西方壟斷資本集團進入該地區大規模石油地質勘探,找到了豐富的石油資源,並陸續進行大規模開采,西亞已經成為世界上石油儲量、產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區,是名符其實的「世界油極」。大量外匯財源滾滾而來,帶動和促進了該地區民族工業的蓬勃發展,對外貿易突飛猛進,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昔日的貧困地區,當今已跨入人均產值最高行列,成了世界上重要的資金、勞務和消費市場之一。
如果將美國和前蘇聯這兩個世界經濟發達大國的礦產資源作一下分析研究,是很能說明問題的。從總體講,兩國的礦產資源均較豐富,但相比之下,前蘇聯更為富足些,很多種礦產的儲量都列世界前茅,而且品種齊全,不但為其發展基礎工業,以及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奠定了很好的物質基礎,而且每年有20~30種礦產品供出口換匯;美國則不然,為了滿足現代科技、軍事工業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每年要從國外進口40~50種礦產品,形成了美蘇在初級產品進出口貿易結構上的明顯差異。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進入60年代中期,石油取代了煤炭,成為主要能源,世界進入稱為能源的「石油時代」。以西亞為代表的廣大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和前蘇聯以及西北歐一些國家,一大批大油田相繼發現,大力組織開采,使世界石油產量迅速增加。70年代中期,北海海域發現油氣田。至80年代初,荷蘭的天然氣、英國和挪威等國的石油產量除滿足本國需要外,還有相當部分出口歐洲共同體其他國家,促進了其經濟發展,而且使西北歐部分國家的進出口商品格局和貿易格局產生了明顯變化。另外,前蘇聯、中國、墨西哥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等新油田的不斷發現和開采,也使世界石油儲藏的地理分布、生產格局和貿易格局出現了新的態勢。
至於世界鐵礦石新礦點的發現、生產的地區布局變化和生產量的增減等,與世界石油的情況相似,均對世界和各國的經貿活動產生重要影響。可見,礦產資源對國家、地區的經貿發展和世界初級產品市場格局等,必然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用。

⑷ 荷蘭經緯度是多少

荷蘭位於歐洲西部,東面與德國為鄰,南接比利時。西、北瀕臨北海,地處萊茵河、馬斯河和斯凱爾特河三角洲。位於東經3°21'至7°13'、北緯50°45'至53°52'之間。荷蘭國土總面積達41864平方千米。

荷蘭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國家,本土設12個省,下設443個市鎮。首都設在阿姆斯特丹,但是其中央政府、國王居住辦公地、所有的政府機關與外國使館、最高法院和許多組織都在海牙。

國土總面積41864平方千米,位於歐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亞歐大陸橋的歐洲始發點,與德國、比利時接壤。還是歐盟和北約創始國之一,也是申根公約、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4)經緯度國際貿易地理擴展閱讀:

地形地貌:

低平是荷蘭地形最突出的特點。全境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面,除南部和東部有一些丘陵外,絕大部分地勢都很低。南部由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的三角洲連接而成。

「荷蘭」在日耳曼語中叫尼德蘭,意為「低地之國」,因其國土有一半以上低於或幾乎水平於海平面而得名,部分地區甚至是由圍海造地形成的,比如弗萊沃蘭省的大部分地區。

荷蘭的最高點是位於南部林堡省東南角的瓦爾斯堡山(Vaalserberg),海拔321米。荷蘭地勢最低點在鹿特丹附近,為海平面以下6.7米。

⑸ 世界地理十三大分區(包括輪廓,主要地形單元,典型地理事物,經緯度)

世界地理十三個分區的自然、經濟特徵

1 、東亞
自然地理
東亞位於亞洲東部,地形復雜多樣,總體上是西高東低,氣候以溫帶季風性和亞熱帶季風為主。自然資源豐富,以有色金屬為最多。東亞以西高東低,階梯形分布。
人文地理
東亞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區之一,這里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日本人口總量也位於前十位。國家有:中國,韓國,蒙古,日本,朝鮮。
2、東南亞
自然地理
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這里氣候溫暖濕潤,常年高溫多雨,沒有冬季,這里是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這里地勢比較平坦,島嶼分布極多,是世界島嶼最多的地區。僅印度尼西亞就有13667個。也是火山多發區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
人文地理
東南亞也是世界上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這里的佛教非常著名。(以泰國為最)旅遊業十分發達。近年來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國家有: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柬埔寨,越南,寮國,緬甸,馬來西亞,東帝汶,汶萊。
3、南亞
自然地理
南亞位於亞洲南部,這里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溝通了亞洲東部和歐洲的海上交通要道。以高原和平原為主。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冷,熱,雨三季更替變換。這里的河流主要有印度的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其中孟加拉國被稱為「千河之國」。沿海島嶼,沙洲眾多。
人文地理
南亞也是世界上人口分布主要地區之一,這里有世界上的第二大人口國————印度。孟加拉國人口也位於前十位。經濟以農業為主。人們信奉佛教。國家有:印度,孟加拉國,不丹,錫金,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尼泊爾,巴基斯坦。
4、中亞
自然地理
中亞位於亞洲中部,地形以高原為主,氣候是最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這里一年四季溫差變化較大,氣候乾燥,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地區,部分國家以沙漠和半沙漠為主。
人文地理
中亞農牧業比較發達。信奉伊斯蘭教,以采礦業,食品加工為主。國家有: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土庫曼。
5、西亞和北非
自然地理
西亞位於亞洲西部,這里是溝通亞洲和歐洲的交通要塞。氣候以地中海式氣候為主,礦產豐富。尤其是石油資源,佔世界的一半以上,農業比較發達,土耳其安哥拉山羊很有名,信奉伊斯蘭教。
人文地理
西亞各國領土都比較峽小,經濟以石油為主。這里是世界上戰爭至今還在上演的地區。國家有:土耳其,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塞普勒斯,敘利亞,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葉門,阿曼,伊朗,阿富汗,阿聯酋,約旦,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巴林,卡達。
北非
自然地理
北非位於非洲北部。這里北靠地中海,西部是大西洋,東部是紅海,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特別是埃及,被世界稱為「咽喉位置」,氣候乾燥,經濟以農業為主。蘇伊士運河為歐,亞,非三洲交通樞紐。
人文地理
埃及是世界上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文化輝煌,有金字塔,旅遊業十分發達。國家有:埃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利比亞。
6、撒哈拉以南非洲
自然地理
這里是世界上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常年乾燥,(剛果除外)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動物學家把這里稱為「動物樂園」。沿海地區以熱帶海洋性氣候。人口比較稀疏。這里有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世界著名非洲大裂谷。
人文地理
這里多為非洲黑人。英語為官方語言,經濟以農牧業為主,公路,鐵路是這里的主要交通方式。國家有:剛果,安哥拉,坦尚尼亞,盧安達,蒲隆地,尚比亞。
7、西歐
自然地理
西歐位於歐洲西部,這里是世界上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氣候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島嶼分布不多,以平原為主。只有法國境有部分高山。地理位置很重要是歐洲海上貿易的必經之地。
人文地理
西歐以白人為主,文化發達,有以香水,服裝為代表的法國,也有老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英國。荷蘭的鮮花和木鞋很有名,比利時被稱作歐洲的總部。歐洲經濟共同體的中心就是布魯塞爾。國家有: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愛爾蘭。安道爾。
8、東歐
自然地理
東歐位於歐洲東部。這里是歐洲主要的農業生產區,土地以平原為主,氣候呈區域特徵,由西向東,由溫帶海洋性氣候向大陸性過渡。河網稠密,湖泊眾多。煤,銅,鉛,儲藏較大。
人文地理
國家有: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工業農業都比較發達,鋼鐵,有色冶金,紡織輕工業也相當規模,農業以糧食為主,波蘭首都有「綠色之都」美譽。
9、北亞
自然地理
北亞位於亞洲北部 ,這一地區主要是俄羅斯的東部和北部,以平原和苔原為主。冬季特別漫長,寒冷,乾燥,資源豐富,特別是煤和石油,這里是俄羅斯主要生產石油地區。北部島嶼分布較廣。
人文地理
不詳。
10、北美
自然地理
北美位於美洲北部,地形復雜多樣,北部以平原為主,南部有高山,氣候多樣,既有寒帶和溫帶針葉林氣候,又有南部的熱帶氣候,這里的水力資源和森林資源世界聞名。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礦產區。
人文地理
北美是世界上經濟的中心,主要以美國,加拿大為主,城市化很高,機械化生產聞名,漁業,農業,工業,信息產業,都極為發達。美國工農業生產規模。國民生產總值均居世界首位,工業以汽車和建築業為重要支柱,電子,電力,機械,化工,航天能源都極為發達。交通體系完備,有全球高度的航空運輸網,和發達的公路交通。國家有: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瓜地馬拉,貝里斯,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古巴,巴哈馬,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格瑞那達,巴貝多,多米尼克共和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1、拉美
自然地理
拉美位於美洲的南部,以巴拿馬運河為界的以南地區。這里是世界上熱帶雨林分布最多的地區,僅巴西就佔到3/4,氣候以雨林氣候為主,南部以高山氣候,沿海也有海洋性氣候,這里的資源豐富,特別是水資源,森林資源。
人文地理
拉美自擺脫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西方統治,經濟發展很快,農業為主,但工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巴西是世界上主要的發展中國家,其土地和經濟總量佔到整個拉美的一半以上,阿根廷的畜牧業世界聞名,其中以牛肉的生產出口世界第一。巴西和阿根廷還是世界足球之鄉。國家有: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蘇利南,蓋亞那,法屬蓋亞那,厄瓜多,秘魯,智利,玻利維亞。
12、大洋洲
自然地理
大洋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除南極洲最乾燥的一個洲,這里分布著廣大的沙漠,只有沿海少部分地區是適合人類居住,氣候以熱帶雨林,熱帶沙漠,熱帶草原和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人口稀少。以礦石為最,澳大利亞的鋁土,鐵,鈾,鉛,鎳,鋅含量豐富。漁業資源豐富。
人文地理
大洋洲以澳大利亞為典型的國家,這里經濟發達,資源豐富。動植物珍稀獨特。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平原地帶。澳大利亞的游泳很有名,旅遊業十分發達。公路,海運和航空有很大的規模。紐西蘭主要有南北二島,旅遊業較為發達,以陸路交通為主,畜牧業發達。
國家有: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湯加,萬那杜,諾魯,吉里巴斯,吐瓦魯,西薩摩亞,索羅門群島。斐濟。
13、南極
自然地理
南極洲是目前沒有受到破壞的唯一一塊大洲,這里雖然有許多冰山,可以說水資源非富,因為是常年不化的冰山。所以卻是世界上最乾燥的洲,也是海拔最高的洲,常年積雪,冰川,狂風,農作物皆不能生長。
人文地理
很少,只有部分科學家在此考察,目前有許多國家加大了開發的力度,以淡水和漁業為主,建立了科學考察站,我國有中山站,長城站。
參考資料:引用:《世界概況》

⑹ 高三關於經緯度分析的世界地理習題集和知識點

1.
荒漠與荒漠化:荒漠是指氣候乾燥,降水量非常少的地區或自然景觀,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現象,是一個變化過程,其結果可能出現荒漠景觀。
2.
我國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於西北地區,石漠化主要分布於南方地區,鹽漬化主要分布於西北地區和華北平原,凍融荒漠化主要分布於青藏高原。
3.
荒漠化常與貧困相伴。土地荒漠化嚴重的地區多是我國貧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區。
(1)
荒漠化是人類過度的經濟活動和潛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的產物。
(2)
在荒漠化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氣候因素的變化,特別是降水量的變化,往往影響著荒漠化的進程。
(3)
人類活動在荒漠化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4.
南方丘陵山區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當地能源缺乏,農村薪柴匱乏,亂砍濫伐嚴重。該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城市較多,而且這里土層薄,一旦發生水土流失,就難以治理,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遠大於黃土高原。.
5.
同學們要注意:
(1)有關黃土高原地區的考查通常以經緯網圖為切入點,同學們要注意典型地理事物的經緯度位置,如秦嶺(34°N)、大同(40°N);掌握110°E經線穿過的主要地理事物。
(2)黃土高原地區一些地理事物具有典型的地理界線特徵,如長城、太行山脈、秦嶺、祁連山脈等,同學們要掌握其地理意義。
6.
資源開發的優勢條件,一般可從資源、市場、交通三方面進行分析。資源數量和質量具有優勢,市場需求量大,且交通便利的地區,資源開發條件較好。
7.
煤炭外運能力不足和水資源短缺是山西省煤炭資源開發面臨的主要問題。
8.
山西煤炭資源豐富,以煤炭為基礎的重化工業在生產過程中會造成「三廢」污染,給山西帶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9.
水力資源是否豐富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河流的水量,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來講,水量越大,落差越大,水力資源越豐富;反之水力資源越貧乏。
10. 流域開發建設與綜合治理的分析思路:先要充分利用案例提供的各種數據、圖表(氣溫變化曲線、降水量柱狀圖、地形剖面圖等),對流域內的自然狀況和社會經濟條件進行全面的分析,得出流域開發的有利條件和制約流域發展的不利因素。再根據有利因素制定流域發展的方向,根據制約因素探索綜合治理的對策。
11.
影響河流航運價值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河流徑流量大小與季節變化、河水的流速、河流的通航里程;影響河流航運價值的經濟因素主要有流域內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城市的數量。
12. 流域綜合治理的一般措施
上游:治理原則是調洪,做法是修水庫、植樹造林;
中游:治理原則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則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13.
東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可簡要歸納為:山環水繞,平原內孕;氣候冷濕,森林茂密。
14.
不要錯誤地認為,只有年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的地區才屬濕潤區。東北的北部和東部地區,雖然年降水量不足800毫米,但由於該地的緯度較高、蒸發量小,因此地表仍較濕潤,也屬濕潤區。
15.
以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汛期出現在春季,並不是出現在夏季,這是因為夏季氣溫雖然較高,融雪能力很強,但此時地表已無積雪。
16. 分析沼澤的形成原因,可從水的來源、去處兩大方面進行。沼澤的形成,一般是由於水的來源豐富,如降水豐富,易出現洪澇等。另外也因為水不易排走。
17.
地廣人稀,人均耕地多,是東北地區糧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18.
東北地區糧食生產的突出特點為: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和地區專業化生產。
19.
某區域農業發展條件的分析一般應按以下步驟進行:
(1)從地形、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方面,分析該區域適合發展的農業類型以及適合種植的農作物。
(2)綜合考慮該區域社會經濟條件,如科技、交通、市場等方面,從上一步已確定的農業類型及作物中選取單位產值較高且對當地生態環境基本無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區域內部自然及社會經濟條件方面的差異,合理布局小區域農業。
(4)關注重要農業區域農業發展過程中的生態問題及發展障礙。
20.
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關系:工業化與城市化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區域工業化必然帶動城市化,城市化反過來促進工業化。
21.
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原因可簡要歸納為:地理(當地優越的區位條件和自然環境)孕育了機會,歷史(僑鄉、適逢發達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創造了機會,政策(改革開放)催生了機會。
22.
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的第二階段雖然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主,但與發達國家的高新技術工業有顯著的區別,其重工業和製造業不發達,制約了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今後應加強鋼鐵、石化、汽車等基礎工業的發展。
23.
工業化與三大產業的關系
科學技術推動了工業化,工業化又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工業化處於不同的階段,三大產業的比重不同。工業化早期,三大產業的比重由大到小呈現一二三排序;工業化推進過程中,第一產業比重逐漸下降,第二產業比重逐步上升,三大產業的比重由大到小呈二一三的排序;實現工業化後,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第二產業比重相對下降,三大產業的比重由大到小呈現三二一的排序。
24.
天然氣並非無污染的能源!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僅為煤的40%左右,相對於煤炭、石油等能源來說,具有使用安全、熱值高、潔凈等優勢;但天然氣並非沒有污染,只是污染較輕。
25.
解決資源短缺問題的途徑:提高資源利用率,節約資源;尋找資源替代品和實施跨區域資源調配等。
26.
跨區域資源調配線路的選擇:要保證穩定、安全的資源供應;要考慮線路的造價;要考慮沿線地形、河流等自然條件和城市分布等社會經濟條件;要盡量避免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
27.
跨區域調配工程的評價思路:需從輸出地和輸入地兩個方面來說明。對輸出地側重說明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並進一步促進城市化發展和經濟發展,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對輸入地則突出說明解決了資源短缺問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促進該區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
28.
產業轉移的主要表現形式:對外直接投資、設立營銷網路、建廠、設立研發機構等。其中設立研發機構是產業轉移的高級形式。
29.
產業轉移的實質就是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最優區位,以降低生產成本,獲取較多的利潤,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0.
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投資建廠,首先是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資源,其次是佔領當地市場,再次是利用其地價便宜的優勢。
31.
發展中國家在接受發達國家重化工業轉移時,應充分估計其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加強對廢棄物排放的控制和綜合治理,堅決避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
32.
對於我國重要地形區的經緯度位置,可利用重要經、緯線進行「串聯式」記憶,如沿30°N緯線從西到東依次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沿40°N緯線從西到東依次有塔里木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同樣,還可利用90°E、100°E、110°E、120°E經線來串聯記憶。這種記憶方法效率較高,但准確性不高,與左邊的表格結合起來復習效果更好。
33.
中國重要地形區圖是歷年高考考查的重點,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高考地理試卷或文綜試卷上的「常客」。考查中國地理知識的高考試題大都直接或間接地涉及了中國重要地形區。
34.
山脈是地形的骨架,許多大的地形區都是以山脈為界的,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歸納總結某條山脈兩側的地形區分別是什麼,或某地形區四周分別有什麼山。例如天山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的分界線;東北平原東有長白山,西有大興安嶺,北有小興安嶺。
35.
一般來說,對於任何一個區域,我們都可以建立一個知識結構模型,它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徵、人文地理特徵和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四個方面。而各要素之間又可以建立次一級的知識模型,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帶等要素的特徵及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關系;人文地理中的農業地域類型、工業地域類型、商業貿易、交通、城市與人口等要素的特徵及相互之間的關系。
36.
南北方地區自然環境與工農業關系
北方地區:屬半濕潤地區,農業生產需大興農田水利,開渠打井,利用河水、地下水灌溉,發展以旱作為主的耕作業。本區煤、鐵、石油資源豐富,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全國重工業基地和能源基地,在農產品資源的基礎上發展了紡織工業和食品工業,交通運輸以鐵路運輸為主。
南方地區:屬濕潤地區,發展以水田為主的耕作業,種植亞熱帶、熱帶的經濟作物和林果。輕紡工業和有色金屬工業發達,建立了沿江、沿海工業帶,河湖眾多,水運便利。
37.
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雖存在很大的差異,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特點,如都為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等。
38.
幾種農業類型的區分
(1)綠洲農業:乾旱荒漠地區有水源灌溉處的農業。一般分布於乾旱荒漠地區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帶與沖積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如我國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農業就為綠洲農業。
(2)灌溉農業:是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因為降水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發展的農業,如我國西北地區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農業就為灌溉農業。
(3)河谷農業:一般是指在海拔高的河谷地帶出現的農業類型,如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谷地的農業就是河谷農業。
39.
青藏地區氣候高寒,夏季平均氣溫低,因而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海拔較低、熱量條件較好的河谷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農業生產的共同有利條件為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40.
三條重要山脈
橫斷山脈:①地勢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②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分界線;③青藏高寒氣候區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分界線。
陰山:①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②溫帶季風氣候區與溫帶大陸性氣候區的分界線;③內、外流區的分界線。
祁連山:①地勢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②青藏高原與內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的分界線;③青藏高寒氣候區與暖溫帶的分界線;④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與溫帶大陸性氣候區的分界線;⑤青藏高寒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分界線。
41.
光照強的地方氣溫不一定高,如我國青藏高原太陽輻射強,但由於地勢高,夏季為我國氣溫最低的地區之一。
42.
我國的冬季風與夏季風:
(1)我國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台灣、海南島外都受冬季風影響,冬季風加劇了北方嚴寒,使南北溫差加大,活動異常時,帶來嚴寒、大風、霜凍等惡劣天氣。
(2)我國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以東以南地區為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季風區,夏季風影響我國降水量的時空分布,活動異常時易發生水旱災害。
43.
我國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才被稱為季風區,並不是受季風影響的地區都叫季風區;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大致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為界。受夏季風影響的季節,並不都是多雨的,如長江中下游地區7、8月的降水量就較小,常形成伏旱天氣。
44.
長江流經的省(市、自治區)——「青雲重上兩江湖,西四安。」這句話包含了長江流經的青海、雲南、重慶、上海、江蘇、江西、湖南、湖北、西藏、四川、安徽11個省(市、自治區)。
45.
海河、淮河的治理應根據其水系特徵進行。一般來說,可以採取的措施:上游修建水庫、植樹造林;中游加固河堤,修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開挖入海水道,加快洪水排泄。
46.
分析河流水系圖時,首先,要從總體上把握各河流流域跨越的經緯度、發源地、流經的地形區和入海口;其次,要分清上、中、下游並了解各河段的水系特徵,記住重要的支流、湖泊、峽谷、城市的名稱及位置;最後,了解重要的地理事物,如水電站、灌溉農業區、商品農業基地、工業基地等與河流干支流的位置關系。
47.
長江的綜合治理
(1)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是防洪,主要措施:①生物措施,在長江中上游營造防護林,保持水土;②工程措施,對「九曲回腸」的荊江段裁彎取直,在中下游加固江防大堤,興建分洪、蓄洪工程,在干支流上修建水庫。
(2)充分發揮「黃金水道」的作用,疏浚航道,加強沿江港口建設,擴大沿江地區的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發展。
(3)主要水利工程:三峽水利樞紐、葛洲壩水利樞紐等。
48.
我國東部和西北地區的河流汛期都在夏季,但影響因素分別是降水量和氣溫。
49.
黃河的綜合治理:
(1)治理黃河的根本在於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植樹種草、打壩淤地、修建水庫)。(2)加固黃河大堤,利用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
(3)針對凌汛,採取炸冰壩的措施,疏浚河道。
(4)主要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利樞紐、萬家寨水利樞紐等。
50.
在復習有關我國主要工業基地的知識時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通過分析我國四大工業基地分布圖,掌握其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河流位置等,形成完整的地理空間概念。
(2)掌握工業基地中主要工業城市的名稱和位置。
(3)運用區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和原理去審視四大工業基地,形成相應的知識體系。
51.
魯爾區的綜合整治對遼中南工業基地的借鑒意義: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變單一的重工業結構;全面治理環境污染,提高環境質量;加強自身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的生產方式,提高自身的生產水平;加強交通的基礎設施建設;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等。
52.
0°緯線:剛果蘇門前,亞馬家裡面。
23°26′N:一灣兩海三半島,還要經過台灣島。
23°26′S:南非澳洲南美洲,拉普巴拉向南流。
20°W:冰島以西格陵蘭,大西洋中東部穿。
20°E:斯堪的納維亞山,波羅的海巴爾干,波德平原地中海,剛果盆地好望穿。
40°E:東經四十度,東歐平原穿,黑海和紅海,東非高原邊。
60°E:北烏拉爾山,南阿拉伯海,中穿伊朗和鹹海。
120°E:興安渤海台灣海,澳大利亞西部穿。
0°經線:零度經線不列顛,伊比利亞幾內亞。
180°經線:白令海中,紐西蘭東。
53.
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圖上,可以通過某地理事物與周圍相關地理事物在方向、距離上的比較,確定它的區域位置。如黃土高原位於太行山以西,若能確定某高原東部為太行山,即可確定其為黃土高原。
54.
不同地區的氣候特徵、自然帶特徵、動物特徵、土壤特徵、河湖特徵、地貌特徵、人文特徵等都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或特殊性,這些特徵是區域定位的重要線索。如據降水和氣溫情況可以判斷某區域是處於低緯還是高緯,是內陸還是沿海,是大陸東海岸還是大陸西海岸。
55.
與中國有關的重要經緯線上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應作為重點來記憶,可簡單歸納如下: 23°26′N:北回歸線東西穿,雲南兩廣和台灣。
30°N:岡底斯山橫斷山,四川盆地杭州灣。
40°N:塔里木祁連山,河套南側渤海灣。
80°E:天山山脈塔里木,青藏高原穿西部。
90°E:阿爾泰山吐魯番,可可西里孟加灣。
100°E:河西走廊祁連山,橫斷山脈泰國灣。
110°E:北起陰山貫三秦,南越巫山過南海。
120°E:興安虎聲吼,渤海水色秀,長江三角洲,台灣海峽游。
56.
亞洲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脈,又有世界最低的窪地死海。
57.
第四紀冰川對歐洲地貌影響顯著。東歐平原和中歐平原部分呈波狀起伏的地形、北歐地區的峽灣海岸和眾多的湖泊、南部阿爾卑斯山區的寬谷和尖峰等,都是冰川作用的結果。
58.
亞洲的貝加爾湖、非洲的坦噶尼喀湖等較深的湖泊大多由岩層斷裂下陷,積水而形成的。
59.
美洲西部地區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是由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擠壓隆起而形成的;美洲東部低緩的高原、山地是外力作用長期侵蝕的結果。
60.
歐洲西部和亞洲東部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有利於海洋運輸的發展;非洲大陸海岸線平直,港灣較少,不利於海洋運輸的發展。
61. 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亞地形特徵的異同:
都可以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西兩側高、中間低,但具體地形類型存在差異。北美洲東部為高原和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山地;南美洲東部為高原、中部為平原、西部為大山系;澳大利亞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原。
62.
復習交通要道時,可以與選擇航海路線結合起來。例如從俄羅斯聖彼得堡到天津港,走最近航海路線依次經過:波羅的海、基爾運河、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亞丁灣、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台灣海峽、東海、黃海、渤海海峽、渤海。
63.
「十字路口」是交通位置重要性的重要表現:
馬六甲海峽是亞洲通往大洋洲,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德國位於歐洲大陸中部,是從西歐到東歐,從北歐到南歐的「十字路口」。巴拿馬運河通航之後,中美地峽成為北美洲通向南美洲,大西洋通向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64.
西亞石油運往西歐和北美地區的最近航線是經過蘇伊士運河的航線,但石油運輸量最大的航線是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線。
65.
注意海上交通要道的地理界線作用:
如蘇伊士運河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是南美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土耳其海峽是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
66.
經常有同學把麥哲倫海峽與德雷克海峽混淆。麥哲倫海峽位於南美洲大陸南端與火地島之間;火地島與南極半島之間的德雷克海峽是南極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
67.
注意大陸和大洲的區別:世界上有六個大陸,七個大洲,但並不能說大陸比大洲范圍大,或者大洲比大陸范圍大,如亞歐大陸比亞洲范圍大,澳大利亞大陸比大洋洲范圍小。
68.
亞馬孫熱帶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
(1)影響著地球上大氣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稱。
(2)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寶庫。
69. 亞馬孫熱帶雨林面積廣闊的原因
(1)氣候:常年受濕熱的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氣溫較高,蒸發劇烈,對流旺盛,降水多。
(2)地形:亞馬孫平原北部為蓋亞那高原,南部是巴西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脈,槽狀的地形形成了巨大的「聚水盆地」,周圍高原、山地的地表徑流不斷地向河床匯聚,使得該區降水豐富,濕度大。
(3)洋流:沿岸有暖流流經,帶來大量水汽。
(4)信風:亞馬孫河巨大的喇叭狀河口,向大西洋敞開,使東南信風和東北信風,攜帶著大量水汽,進入河谷地帶,一直向西推進,在西部受到山地的抬升,形成大量的地形雨。
70.
剛果河水能豐富的原因
(1)水量大:剛果河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區,全年高溫多雨,降水豐沛;剛果河流域面積較廣,集水面積大。
(2)落差大:剛果河下游地勢陡峻,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
71.
在河流的不同河段,開發利用的側重點不同。中上游地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區,主要是開發水能資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緩、河道寬闊、流量穩定的地區,主要開發內河航運。
72.
河流航運條件分析
氣候:降水影響河流流量大小、流量的季節變化、河流水位高低以及河道的寬度。氣溫:影響結冰期的長短,決定河流能否四季通航。
地形:落差大小決定水流是否平穩。
通航里程:江闊水深,水流平穩,則通航里程長。
航運價值的大小還受河流流域或沿岸人口、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
73.
非洲地理狀況
非洲大陸上,地形多高原。東非大裂谷,陷落地層斷。乞力馬扎羅,非洲最高巔。維多利亞湖,屬盆地凹陷。中部有盆地,剛果河其間。幾內亞海灣,大西洋沿岸。馬達加斯加,大島位東南。南非好望角,大陸西南端。
74.
非洲氣候
非洲熱帶大陸,赤道橫貫中部。氣候略呈帶狀,南北對稱分布。中部熱帶雨林,終年高溫雨足。三邊熱帶草原,干濕南北季反。熱帶沙漠規律,南北回歸不誤。地中海式兩端,冬雨夏干特殊。
75.
非洲有四條大河:
剛果河、尼羅河、尼日河和贊比西河;其中只有剛果河的徑流量比較穩定,其他三條河流的汛期都出現在其所在半球的夏季。
76. 印尼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77.
東南亞的石油主要分布於印尼、汶萊,特別是印尼,集中於蘇門答臘島,蘇門答臘島因此被稱為「希望之島」,現在印尼成為東南亞重要的石油輸出國,石油主要輸往日本。
78.
西亞石油輸出線路之一的「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有著眾多的考點,如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紅海的成因及鹽度,地中海沿岸地區氣候的成因、特徵,直布羅陀海峽的密度流等,復習時應通過石油運輸線將其串起來。
79.
美國是世界上的資源大國,煤、鐵、石油等資源豐富,但該國也是石油等資源進口較多的國家之一,這與美國的「高消費」密切相關。
80.
日本四大島,本州最重要;海岸線曲折,人稠地狹小;地震活動頻,海洋季風顯;森林水力富,礦產資源少;經濟發展快,科技水平高;經濟四要區,原料進口要;對外貿易港,神橫本州島;東京為樞紐,鐵路速度高;寒暖流交匯,捕魚北海道;地小靠機械,農業單產高;文化東西兼,櫻花國代表
81.
世界上以鋼鐵為主的傳統工業區基本上都分布在煤、鐵資源豐富的地區,但日本由於煤、鐵資源短缺,只能通過海運輸入煤、鐵資源來發展鋼鐵工業,因此日本以鋼鐵為主的傳統工業區主要分布在瀨戶內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
82.
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顯著的原因
①緯度位置:大部分地區位於35°N—60°N之間,屬於溫帶,盛行西風。②海陸分布:西臨大西洋,大陸輪廓曲折,使海洋的影響深入內陸。③地形:中部為平原,山脈為東西走向,有利於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陸。④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對沿岸地區起增溫、增濕作用。
83.
歐洲西部地形、氣候特徵
歐西地形分三,山地平原相間;地表錯綜復雜,侵蝕來自冰川。氣候西部特點,溫帶海洋明顯;東屬溫帶大陸,海洋特徵逐減;南部地中海式,北部夏涼冬寒。
84.
澳大利亞大陸與其他大陸長期隔離,自然環境比較單一,生物進化緩慢,這些動物又沒有威脅其生存的天敵,故能生存至今。
85.
澳大利亞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原因:氣候溫暖濕潤,適於居民生活;有優良的港口,對外聯系方便;開發時間早。

⑺ 倫敦、紐約的經緯度是多少

紐約西經74度,北緯40.43度,倫敦東經0.1度,北緯51.3度。

紐約市地處美國東北紐約州東南哈德森河口,大約在華盛頓特區和波士頓中間位置,緊鄰的哈德遜河讓紐約市享有運航之便,使其快速發展成為一個貿易重鎮。

紐約城區大多落在曼哈頓、斯塔滕島和長島,因為土地狹小所以人口密度很高。紐約市整體面積約1214平方公里(468.9平方英里),其中425平方公里(164.1平方英里)為水域,789平方公里(304.8平方英里)為陸地。

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兩岸,距河口88千米,城市中心坐標為北緯51°30′—東經0.1°5′。大倫敦面積約1577平方千米,倫敦市區面積約310平方千米。

(7)經緯度國際貿易地理擴展閱讀:

倫敦作為一個交通樞紐和重要城市已經有差不多兩千年的歷史。倫敦最早的起源在歷史上並沒有確切記載。不少人認為倫敦是羅馬人建立的。不過,考古研究顯示,在羅馬人到來之前,倫敦就已經有人類耕作、生活、埋葬死者等活動的痕跡。

至公元一世紀,羅馬人在皇帝克勞狄(Claudius)的領導下正式在公元43年征服了該後來成為英國的地方。他們在泰晤士河畔建築了一個聚居點,取名為「倫底紐姆」(Londinium)。後來,羅馬人在此修築城牆,並且在城牆包圍的地區逐步建立一個具規模的城市。

雖然Londinium看來像是拉丁文的名字,但有學者認為,此字源於本來在該地生活的凱爾特人(Celts)所用的語言,意思可能是荒野地方,或者河流流經的地方。

⑻ 地理位置有哪些類型它們對國際貿易有什麼影響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事物在地球表面所處的空間區域,包括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版它們與經濟、政治意義結合起權來,又派生出經濟地理位置和政治地理位置。

(1)經濟地理位置。經濟地理位置指某一地理事物與其相鄰的具有經濟意義的地理事物之間的關系。優越的海陸位置是貿易中心形成的重要條件。

(2)政治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指一個國家與其相鄰的其他國家之間的空間關系。鄰國國力的強弱,兩國之間的關系,鄰國的對外政策和政治經濟制度,都將影響彼此的對外貿易。

⑼ 地理位置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的重要性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地理位置,一般是從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和與鄰國或鄰區的相對位置四方面去分析。
一、講出位置的重要性要有范圍,就是說在什麼范圍內這個位置重要。例如說「中東」處於五海三洲之地這個位置重要,這樣一個交叉地帶對什麼重要呢,通過讀圖就可以看出對溝通東西方面的交通是重要的,即在交通這個范圍內它的位置是重要的,其次,對於石油是重要的,因為這個地區是世界最主要的石油生產地,全世界的眼睛都盯著這個位置,所以說在石油生產這個范圍內它是最重要的。
二、講好位置的重要性要有全局觀。一個位地理是否重要,要看它在全球或一個大的區域內的作用,例如馬六甲海峽,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就在於它是溝通世界東西方的一個咽喉要道,沒它不可,日本在從中東,從歐洲,從非洲等運送的物資原料就必須走馬六甲海峽,因此,日本稱它是海上生命線。和馬六甲海峽一樣的還有很多比如蘇伊氏運河,巴拿馬運河,等等,對於全球的交通,商業,軍事等來說都是重要的。
三、講好位置的重要性要突出人的意識。一個地理事物,如果沒有人的參與,它就是一個大陸,就是一個海峽,就是一個山地,和其他的自然事物沒有區別,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的需要,如果沒有縮短航程,節省開支,歐洲人就不會花巨資開挖蘇伊氏運河,如要不是各個國家對石油的需要,中東也不會成為世界的焦點,也就不會有戰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四、講好位置的重要性可以運用各種資料作為佐證。歷史資料最有說服力。講中國東南沿海位置的重要性可以運用我國清末外國入侵中國,在各地開通商口岸這一史料,也可以運用東南各省在改革開放之後創造出的巨大財富等經濟方面的資料說明。

⑽ 上海的經緯度

上海的經緯度是東經120°52′-122°12′,北緯30°40′-31°53′之間。

上海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為海拔2.19米左右。海拔最高點是位於金山區杭州灣的大金山島,海拔為103.70米 。

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天馬山為上海陸上最高點,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巔」。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烏龜山)、佘山島、小洋山島等岩島。

(10)經緯度國際貿易地理擴展閱讀:

上海在1843年開辟為中國五個對外通商口岸之一,英、美、法等國陸續在上海設立了居留地。1854年,這些列強在上海又相繼建立了自己的自治機構——工部局,事實上演變成了獨立於清朝地方政府行政與司法管轄權之外的租界。此後,上海形成了2個租界與中國地方政府分割管理的局面。

租界被稱為「國中之國」,是清朝地方政府行政與司法無法干預的外國人特權之地。這實際上是中國變成諸列強半殖民地的一個過程。上海的租界被強制設立在上海的不同區域,

現上海的黃浦、靜安以及虹口、楊浦四個區變成(以英美為主)公共租界,盧灣、徐匯兩區變成法租界,而閘北區等成為中國管理的區域,即變成華界。列強還將慾望延伸到租界以外,「越界築路」,並有擴大租界的圖謀。

閱讀全文

與經緯度國際貿易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