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當代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戰後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一) 服務業在各國經濟中的地位上升
(二)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服務業日益專業化
(三) 世界貨物貿易的增長和貿易自由化促進了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
(四) 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加強了服務的國際化
(五) 國際服務合作的擴大促使服務貿易擴大
(六) 國際旅遊業的興起與迅猛發展加快了服務貿易的發展
(七) 發展中國國家積極發展服務貿易
(八) 各國政府的支持是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催化劑
戰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要特點
(一) 生產性服務在國際服務貿易中已上升為主體,成為國際化大生產的必要條件
(二) 服務貿易已成為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三) 國際服務貿易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調節器
(四) 國際服務貿易的地理分布不平衡
(五)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國際服務貿易結構存在差異
(六) 國際服務貿易市場呈多元化方向發展
(七) 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加劇,保護主義盛行
影響國際服務貿易產生和發展的因素
一、會生產力是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二、自然條件是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的重要來源
三、各國參加國際服務貿易競爭的比較優勢
四、跨國公司對國際服務貿易的影響
五、社會需求結構變化對國際服務貿易的影響
六、各國政府政策對國際服務貿易的影響
(一) 鼓勵國際服務貿易的政策
(二) 限制國際服務貿易的政策措施
戰後國際資本移動的特點
(一) 國際直接投資迅速發展並佔主導地位,投資規模迅速擴大
(二) 國際資本移動中的主體是發達國家,但發展不平衡
(三) 國際資本移動的國別地區流向發生了較大變化
(四) 國際資本移動的部門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
(五) 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對外資本移動的持續穩定地發展
(六) 國家壟斷資本在國際資本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戰後國際資本移動迅速發展的原因
(一) 生產國際化的發展,國際經濟相互依存度提高
(二)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新技術革命的興起
(三) 國際市場競爭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四) 國家壟斷資本的輸出促進了私人資本的輸出
(五) 跨國銀行和區域性金融投資機構的興起,促使國際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為資本移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六) 貨幣升值、貶值的影響
(七) 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八) 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南南合作的發展促進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資本輸出
戰後跨國公司迅速發展的原因
1. 科技革命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 國際市場競爭日益尖銳
3. 發達國家政府的積極推進
4. 跨國銀行的發展
5. 放寬對外資的限制
戰後國際技術貿易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1. 戰後科技革命為技術貿易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各國的科學技術水平發展不平衡
2. 通過技術貿易可獲得很大的經濟利益
3. 外部壓力不斷地促使跨國公司向外部企業轉讓技術
(1)技術產品的生命周期
(2)新技術替代的壓力
4. 戰後各國都將引進技術作為本國科技、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
地區經濟一體化加強的主要原因
(一) 美國與原蘇聯在歐洲的對峙迫使西歐聯合
(二) 發展中國家維護民族經濟權益與發展的需要
(三) 發達國家維護自身經濟、政治利益的需要
(四) 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
(五) 經濟一體化區域內部經濟發展的需要
(六) 加強集團對外談判力量的需要
戰後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一) 服務業在各國經濟中的地位上升
(二)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服務業日益專業化
(三) 世界貨物貿易的增長和貿易自由化促進了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
(四) 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加強了服務的國際化
(五) 國際服務合作的擴大促使服務貿易擴大
(六) 國際旅遊業的興起與迅猛發展加快了服務貿易的發展
(七) 發展中國國家積極發展服務貿易
(八) 各國政府的支持是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催化劑
(九)和南南合作的發展促進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資本輸出
『貳』 資本主義推動國際貿易的動原因是什麼
(一)推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的關鍵因素是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9世紀中後期)
①由於工業革命由英國向歐、美擴展,強化了國際分工,加速了國際間的人口和資金流通.
②工業革命為國際交流提供了經濟前提,隨著機器大生產,資產階級利用廉價優質的商品打開別國門戶、換回工業原料,拓展市場,使得世界貿易的范圍和規模迅速擴大.
③工業革命為推動國際交流提供了技術條件.(蒸汽機的發明、汽船的航運、鐵路的暢通).
(二)推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的關鍵因素是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浪潮推動了世界范圍內工業生產的空前發展,更多的產品銷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場得到進一步發展.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展起來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為世界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物質條件.汽車、火車、輪船等越來越先進、快捷,交通日益便利;電報電話的出現使世界各地之間商業信息的交流與傳播更加便捷.
③隨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國際分工日益明顯,國際間的人口、資金的流動和貿易更加擴大.
第二次工業革命進一步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獲得更多的原料產地、銷售市場和資本輸出場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紀初,世界被瓜分完畢,亞非拉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在經濟上都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一部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叄』 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
國際貿易作為一種經濟現象,也屬於歷史范疇。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內,並伴隨容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而發展。
國際貿易條件(Te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出口商品價格與進口商品價格的對比關系,又稱進口比價或交換比價。它表示出口一單位商品能夠換回多少單位進口商品。很顯然,換回的進口商品越多,越為有利。
計算公式是:出口價格指數除以進口價格指數,再乘以100(假定基期的貿易條件指數為100)。
(3)推動國際貿易發現的因素擴展閱讀:
按生產國和消費國在貿易中的關系國際貿易(是否有第三國參加)可分為
1、直接貿易(Direct Trade):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不通過第三國進行買賣商品的行為。貿易的出口國方面稱為直接出口,進口國方面稱為直接進口。
2、間接貿易(Indirect Trade)和轉口貿易(Transit Trade):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通過第三國進行買賣商品的行為,間接貿易中的生產國稱為間接出口國,消費國稱為間接進口國,而第三國則是轉口貿易國,第三國所從事的就是轉口貿易。
『肆』 分析推動當時國際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通貨膨脹從本質上講是流通中的貨幣增長超過了經濟增長所需要的通貨,其表現為生產資料、生活資料或者貨幣價格對內貶值或者對外升值。目前中國經濟生活中,確實出現了生產資料、生活資料或者貨幣價格對內貶值或者對外升值等現象,但全面通貨膨脹還不會全面到來。這個結論必須將通貨膨脹的形成機制放在國際歷史背景下考察才可能有一清晰脈絡。
本輪原料、能源、資源類商品的價格上升,是中國為應對東南來金融危機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取得成功、中國加入WTO後和逐步形成的。中國加入WTO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從此,中國經濟必須按照國際慣例進行運轉,不管你冠上什麼名稱。國際慣例是能夠定價世界商品價格的國家或者企業來制定的,即以有利於這些國家和企業的利益為前提制定的。工業化初期,剩餘價值的獲得是低級的,如延長工時或者增加勞動強度或者商品傾銷來實現。隨著後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和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國際間的財富轉移完全可以在和平的條件下,通過貨幣傾銷來實現。東南亞金融危機與其說是某個國際投機者打跨幾個國家,還不如說是國際壟斷資本集體通過外率這一新式武器對民族國家經濟發展的一次大規模扼殺。
中國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雖然挺過來了,但仍然面臨著國際壟斷資本間一場更大規模的博奕:加入WTO後中國突然打開了一個巨大的國際市場,中國利用勞動力價格優勢,擴大出口、迅速積累了巨額外匯儲備。幾十年的外匯儲備不足和東南亞危機的影響造成了中國藏錢的民族文化心理或者民族潛意識,這種民族潛意識表現為國家意志即為對外匯的國家集中管理制度。但現在的對外匯儲備集中偏好與歷史時空形成了錯位,歷史上對貨幣的儲備是以金銀形式存在,但如今的外幣已經脫離 了金銀的聯系,其內在價值完全是一種國家政策執行的後果,這就造成了持續不斷的外匯積累過程中可能造成國民財富的快速外流過程:
(1)外向型經濟是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不到十年時間,經濟增長的外向依賴度從不到30%迅速上升到70%以上,因此,中國經濟已經離不開對外開放,也即國際經濟的任何波動特別是價格波動將無所阻擋地影響到國內經濟中來。
(2)加入WTO後迅速積累的外匯儲備,確實為增強抵抗風險能力起到巨大作用,但其反作用力同樣巨大。由於美國經濟特別是美元在世界經濟中的巨大力量存在,美元的持續貶值已經成為上升為美國的國家意志。只有美元不斷貶值,美國才能將其國內積聚的巨額雙赤字問題化解於無形,即通過美元的傾銷轉移全世界財富的同時還注銷了美國對全世界的欠帳,因此,美元形式的儲備越多的國家,對美國的貢獻自然越大,中國就是首當其沖的國家。
(3)國家高額的儲蓄和外匯儲備的迅速積聚,中國實際上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資本輸出國。但中國的資本輸出到目前為止主要不是以對外投資而是以相對低價的商品出口和對美國國債的投資等形式出現。美元的貶值,使中國出口商品在低價的基礎了二次貶值,當中國再次巨額投資美元國債時,實際工資上三億民工為美國財政部在送錢。
就在大量出口的同時,中國需要進口能源和原料,剛剛好在中國加入WTO後出口大增長的時候,國際上卻吹起了中國概念的炒作,所有宏觀商品(國內稱為物資),凡是中國沒有定權又需要進口的,都出現了成倍的漲價,無論是鐵礦石還是石油。這樣,已經成為外向型上癮的的中國經濟形成了高價進口原料、相對便宜出口(因為處於微笑曲線低端)、外匯儲備又因美元貶值而不斷損耗的狀態。這是一次世界規模的價值轉移過程,其基礎是三億民工的低勞動力成本,低勞動力成本又與中國嚴格的戶口制度下形成的勞動力組織低成本相應。因此,除非出現突然的自然周期形成的農業生產成本上升和糧食減產原因,上游生產資料價格上升,將在下游企業利潤率逐步下降的過程同步中消化,而工資水平的上升因為無法與企業生產率上升對應,消費增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種建築於民工低水平工資基礎上的外向型經濟的最大好處是不大容易出現需求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即上游原料和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升不會全面傳導到下游消費品價格上來。
『伍』 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在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背景下,提高我國外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己成為關鍵。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貿易發展的動態利益,更好地通過貿易發展戰略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良性調整,提高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應充分利用WTO賦予的各種許可的措施,制定並建立我國面向21世紀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實現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
一、引言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融合,它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其推動力是追求利潤、取得競爭優勢和謀求經濟的發展。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大大加強,導致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國際直接投資與貿易環境出現了新變化。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己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趨勢。經濟全球化可以帶來整個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發展和資源最優配置,這一點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具有尤其重要的意義。可以說經濟全球化為中國實現經濟發展和趕超發達國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同時,經濟全球化作為無法迴避的客觀現實,中國只有積極參與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需要。進入世貿組織後,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將進一步發展,故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會與日俱深。中國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也將面臨國際激烈競爭的嚴峻挑戰。二、WTO與國際貿易的發展潮流
(一)國際貿易的歷史發展潮流。考察國際貿易的變遷歷史,一國對外貿易的產生、發展都是在其國家干預、保護下而進行的,國際貿易過去沒有、將來也不可能離開國家的干預而存在。那種認為國際貿易是在自由的市場經濟中自發產生、發展的觀點是沒有歷史依據的。經濟學家卡爾?博蘭尼論證了這一觀點。他認為從起源上說,對外貿易具有冒險、勘探、狩獵、掠奪和戰爭的性質,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場交換關系。同時對外貿易也絕非意味著雙向的和平關系,即使它共有這樣的內涵,通常是根據互惠原則建立起來的,而不是市場交換的原則。
(二)WTO與國際貿易發展。WTO是一個調整國際經濟和貿易關系的國際經濟組織。它通過規定各國政府所應承擔的主要契約義務,來規范各國對外貿易立法與規章的制定和實施。WTO大大拓展了多邊貿易體制規范的范圍,將長期游離於GATTs規則和紀律之外的主要貨物貿易領域--農產品貿易以及紡織品與服裝貿易拉上了自由貿易之路,還擴展至服務貿易、知識貿易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並加強了約束能力。無論是贊同或是反對WTO者,大都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動自由貿易。支持者自然認為WTO是在促進貿易自由化,是為了打破貿易障礙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競爭規則。批評者盡管對WTO有極大的保留,但在論述的層次上,卻往往未能擺脫將WTO當作為自由貿易推動者的迷惑。
『陸』 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詳細點的你可以搜索其他人復制粘貼的回答,不過我還是覺得你自己答要好一點,內給你個我的提綱:容
1、匯率。這個是關鍵,也是最重要的內容
2、大國關系。你可以聯系三個世界理論、關稅壁壘
3、跨國公司的發達程度
4、區域經濟發展程度
5、金融發展(這個可以充分發揮一下,結合當前的金融危機為例,關鍵說明資金融通對於貿易發展的推動作用)
希望採納
『柒』 影響國際貿易的理論因素有那些
任何國家的雙來邊或多邊貿自易都受到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經濟發展水平和政治因素的影響。
1、地理位置。中緯度地區氣候適中,沿海地區交通方便,對發展國際貿易有利。高緯度地區氣候嚴寒,內陸山區交通閉塞,則對發展國際貿易不利。日本以「貿易立國」,這與它的島國位置有關。另外,鄰國之間有利於發展雙邊貿易。
2、自然資源。一個國家的自然資源種類和豐富程度直接影響到該國國際貿易中的初級產品構成。如扎伊爾有「中非寶石」之稱,在全國出口商品中,礦產品佔70%~80%。
3、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可以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及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美國、日本和歐洲聯盟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高,在世界進出口總額中佔了一半,而這些國家的人口只佔世界約1/7。發展中國家經濟比較落後,對外貿易額也相對少得多。
4、政治因素。世界各國的政治關系,一個國家的政策對國際貿易也有很大的影響。海灣戰爭後伊拉克石油出口銳減,就是政治原因造成的。
『捌』 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什麼
影響國際貿易的有四抄個因素:
1.科學技術不斷進步.
2.跨國公司的發展.
3.世貿組織的成立.
4.電子商務的興起.
交易的商品往往需要長途運輸,在運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其他外來風險,故通常都需要辦理各種保險,以轉嫁可能出現的風險.此外,國際貿易易受政策.經濟形勢和其客觀條件變化的影響,尤其在當前國際局勢動盪不定,國際市場競爭和國際摩擦越演越烈以及國際市場匯率經常浮動和貨價變化情況下,國際貿易的不穩定性更為明顯,國際貿易中的海盜活動和欺咋事件頻繁發生,這就進一步加大了從事國際貿易的難度.
『玖』 國際貿易產生和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
(一)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
世界經濟已擺脫連續4年的增長緩慢和不景氣狀態,並開始步入新一輪的經濟上升周期,世界經濟增長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礎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為1、7%,1994年上升到3、1%,預計1995年可達3、5%,90年代下半期大體可保持3%的增長率,略高於80年代2、9%的水平。1
(二)「烏拉圭回合」談判圓滿結束,世界貿易組織已正式成立
世界貿易組織於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並開始運轉。世界貿易組織是獨立於聯合國的負責管理監督全球貿易秩序,協調貿易關系、制定貿易政策的一個永久性國際經濟組織,為今後的全球貿易提供最基本的規則,負責實施多邊貿易協議,定期審議各成員的貿易政策,統一處理貿易爭端,加強與其他國際機構的合作。它不僅強化了關貿總協定原有的規則,管理協調的范圍更加廣泛,還建立了透明度更大的貿易爭端調解機制,可以說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意味著世界貿易新格局的形成,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大發展,國際經濟合作新時代的開始。
(三)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
1993年11月1日,歐洲聯盟正式啟動。1994年1月1日成立的歐洲經濟區,是一個比歐共體、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更開放的一體化組織,它不僅是工業品的自由流動區,也是人員、勞務、資本的自由流動區。從1995年1月1日起,奧地利、芬蘭和瑞典正式成為歐洲聯盟成員國,歐盟組織的擴大,使西歐的競爭實力大為增強,從而有力地促進區內投資和貿易的發展。
在東盟經濟部長第26屆年會上,一致同意把建成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時間,從原定15年縮短為10年,目前,亞太地區的「成長三角」,作為次區域經濟合作的一種補充模式進展比較順利。
(四)科學技術進步的加速
90年代是以微電子、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等領域為中心的高新技術、繼續加速發展、而且日趨走向實用化、產業化的時代,隨著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國際化分工的深化,產品質量性能的不斷提高,產品種類、規格的不斷變化,產品的生產同期將大為縮短。由於產品的不斷升級換代,必將促使各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向更高層次發展,使國際間的相互依賴和滲透進一步加深,從而推動國際商品范圍和貿易量的不斷擴大。使商品生產的內容、形式以及組織等方面都將發生變革。國際貿易的發展也越來越多地和新技術聯在一起,使國際商品生產和貿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為減少,而技術、知識密集度卻大大提高。由於社會消費需求向多樣化發展,通過商品交換,促進行業內部貿易的發展。
(五)跨國公司的蓬勃發展
進入90年代後,跨國公司發展尤為迅速,並正在不斷改變著世界商品生產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國公司約有1、2萬家,控制著世界出口貿易總額的2/3,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已佔國際貿易的40%。隨著生產國際化的新發展,跨國公司將在更大程度上控制著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技術轉讓等經濟活動。製成品貿易,特別是高技術貿易和資本貨物貿易在跨國公司內占的比重也將越來越大,在發達國家的製成品貿易中,由於規模經濟的作用,使同一行業內部的雙向性國際商品流動發展很快,並成為貿易效益的主要來源,據1992年有關部門的調查,發達國家的產業內貿易約占國際貿易的60%,新加坡、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產業內貿易約占國際貿易的45%。
隨著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和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企業進入國外市場更為困難。為了繞過東道國的貿易壁壘,為了有利於降低研究、試制、生產成本,擴大市場,實現優勢互補,從80年代起,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已開始走向無國界化,但是直到近幾年,大企業間締結國際戰略聯盟的工作才得到迅速發展。跨國公司聯盟可以利用自身和他國的不同優勢,通過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在世界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共同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拾』 如今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哪些
通貨膨脹從本質上講是流通中的貨幣增長超過了經濟增長所需要的通貨,其表現為生產資料、生活資料或者貨幣價格對內貶值或者對外升值。目前中國經濟生活中,確實出現了生產資料、生活資料或者貨幣價格對內貶值或者對外升值等現象,但全面通貨膨脹還不會全面到來。這個結論必須將通貨膨脹的形成機制放在國際歷史背景下考察才可能有一清晰脈絡。 本輪原料、能源、資源類商品的價格上升,是中國為應對東南來金融危機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取得成功、中國加入WTO後和逐步形成的。中國加入WTO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從此,中國經濟必須按照國際慣例進行運轉,不管你冠上什麼名稱。國際慣例是能夠定價世界商品價格的國家或者企業來制定的,即以有利於這些國家和企業的利益為前提制定的。工業化初期,剩餘價值的獲得是低級的,如延長工時或者增加勞動強度或者商品傾銷來實現。隨著後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和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國際間的財富轉移完全可以在和平的條件下,通過貨幣傾銷來實現。東南亞金融危機與其說是某個國際投機者打跨幾個國家,還不如說是國際壟斷資本集體通過外率這一新式武器對民族國家經濟發展的一次大規模扼殺。 中國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雖然挺過來了,但仍然面臨著國際壟斷資本間一場更大規模的博奕:加入WTO後中國突然打開了一個巨大的國際市場,中國利用勞動力價格優勢,擴大出口、迅速積累了巨額外匯儲備。幾十年的外匯儲備不足和東南亞危機的影響造成了中國藏錢的民族文化心理或者民族潛意識,這種民族潛意識表現為國家意志即為對外匯的國家集中管理制度。但現在的對外匯儲備集中偏好與歷史時空形成了錯位,歷史上對貨幣的儲備是以金銀形式存在,但如今的外幣已經脫離 了金銀的聯系,其內在價值完全是一種國家政策執行的後果,這就造成了持續不斷的外匯積累過程中可能造成國民財富的快速外流過程: (1)外向型經濟是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不到十年時間,經濟增長的外向依賴度從不到30%迅速上升到70%以上,因此,中國經濟已經離不開對外開放,也即國際經濟的任何波動特別是價格波動將無所阻擋地影響到國內經濟中來。 (2)加入WTO後迅速積累的外匯儲備,確實為增強抵抗風險能力起到巨大作用,但其反作用力同樣巨大。由於美國經濟特別是美元在世界經濟中的巨大力量存在,美元的持續貶值已經成為上升為美國的國家意志。只有美元不斷貶值,美國才能將其國內積聚的巨額雙赤字問題化解於無形,即通過美元的傾銷轉移全世界財富的同時還注銷了美國對全世界的欠帳,因此,美元形式的儲備越多的國家,對美國的貢獻自然越大,中國就是首當其沖的國家。 (3)國家高額的儲蓄和外匯儲備的迅速積聚,中國實際上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資本輸出國。但中國的資本輸出到目前為止主要不是以對外投資而是以相對低價的商品出口和對美國國債的投資等形式出現。美元的貶值,使中國出口商品在低價的基礎了二次貶值,當中國再次巨額投資美元國債時,實際工資上三億民工為美國財政部在送錢。 就在大量出口的同時,中國需要進口能源和原料,剛剛好在中國加入WTO後出口大增長的時候,國際上卻吹起了中國概念的炒作,所有宏觀商品(國內稱為物資),凡是中國沒有定權又需要進口的,都出現了成倍的漲價,無論是鐵礦石還是石油。這樣,已經成為外向型上癮的的中國經濟形成了高價進口原料、相對便宜出口(因為處於微笑曲線低端)、外匯儲備又因美元貶值而不斷損耗的狀態。這是一次世界規模的價值轉移過程,其基礎是三億民工的低勞動力成本,低勞動力成本又與中國嚴格的戶口制度下形成的勞動力組織低成本相應。因此,除非出現突然的自然周期形成的農業生產成本上升和糧食減產原因,上游生產資料價格上升,將在下游企業利潤率逐步下降的過程同步中消化,而工資水平的上升因為無法與企業生產率上升對應,消費增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種建築於民工低水平工資基礎上的外向型經濟的最大好處是不大容易出現需求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即上游原料和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升不會全面傳導到下游消費品價格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