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嘉見國際貿易

嘉見國際貿易

發布時間:2021-03-05 14:15:09

⑴ 設有國際貿易法的大學有哪些

國際經濟與貿易學下面回答是轉載的,你在網上搜索」大學專業解讀它知道」可以找到,還有好多很好的專業介紹,都是一些過來人的心得,,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畢業之後一般做什麼?近幾年的就業和收入怎麼樣,能不能說一下你們畢業班的情況這個專業學的很雜所以可以幹得有很多銀行企業外貿營銷部門沿海的外貿公司專業是好專業但是怎麼說呢還需要看其他一些方面我們班的情況可以給你說一下除去公務員考研的有關系的自己找到好工作的不多基本是在企業慢慢干企業也不是我們常聽到的那些大公司個人感覺跟地域有些關系,我學校在濟南感覺專業就有些限制氛圍不是很好企業有對口部門的很少鍛煉機會也不多感覺這個專業應該在沿海大城市好很多看你上學在福建是南方而且也靠海應該機會比我們多說請教不敢當可以給你些我的教訓:這是個跟人打交道的專業所以一定要會與人相處(這個人裡面陌生人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就是敢而且能把陌生人變成相識的能把相識的編程朋友能把朋友維持住然後就是這個專業工作經驗很重要不是說有經驗能增加多少你就業的砝碼而是工作中學的東西相當實用最好當成一門專業課(絕對是必修課)最後就是英語口語這個專業口語好了可以把就業面擴大一倍(山東經濟學院)政府對外貿易部門,海關,各國有私有企業和外企都是畢業後的去向.看自己的學習情況了.不過我給你的建議是:想學經濟類最好報考商大.(專業性強).感覺本科經濟類就業主要還是靠英語.本科畢業後都要從公司最底層做起,但是發展會很快.(東北農大)我現在考了公務員,競爭是很激烈的。其實,現實就是這樣,不是說在學校學什麼,就能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但是,如果你真的喜歡貿易,那也沒什麼不可以,在南方沿海,這個專業就業率還是很高的,我有很多同學都在做外貿,但是,要做好吃苦的准備。(大慶石油學院)我的同學大部分去了一些外貿公司,就是代理國內的產品銷售到國外,也有些去了本身就有外貿業務的公司。我沒有就業,讀研了,,現在北京。我們班工作的都一般吧,但是也有好的,但是不至於找不到工作,學習國際貿易的英語都比較好。(河北經貿)可以做外貿業務員報關員報檢員貨代單證員跟單員外貿助理等等現在外貿也不容易做看自己是否喜歡了同學也就基本做以上工作。(齊齊哈爾大學)如果找專業對口的就可以找貿易公司,我們這個專業找什麼樣的工作的都有。有做物流的,做營業的,做翻譯的,什麼都有,因為學的內容比較廣,感覺什麼都不是很精,不是很專業,我就做企的品質管理,做客戶的對應這一版塊。但是國際貿易對外語的要求很高,所以要提高外語能力,具體發展怎麼樣,還是要看個人的能力如何。今年我們專業畢業生找的工作不錯,基本上都在學校招聘會簽了工作,有不錯的企業,三星,華為,LG,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海爾,松下,日東等等(哈工大)考研的我們這屆考上的學校都還行。雖然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但是從我們目前的狀況來說還是最好的選擇經濟系關鍵是現在老師都不行了。再加上學校也不改革山大的國貿也沒有特色工作的話。國貿現在已經不是很熱門了。但是如果你英語好專業也可以的話,去沿海城市或者經濟發達的地方找本專業對口的工作還是比較容易的。另外銀行也是國貿以後工作的一個不錯的選擇國貿關鍵是2們功課:英語和專業國貿的具體操作(山西大學)國貿這個專業就業范圍很廣的。我今年畢的業,我的同學大部分進了貿易公司,船貸,貨貸,也有去銀行的,做貿易的話,一般是一開始工資比較低,但是以後發展潛力比較大,提成很高,但是船貸和貨貸就沒那麼大潛力。做貿易要不停的開發客戶,挺忙的,而且事情挺瑣碎的,你要看看你是不是會喜歡。貿易這個行業,起點低,門檻低(一般是個人就會做),其實我覺得如果你將來想從事貿易方面的工作,不如學小語種好,外貿想做的好,外語非常重要,而只有一門英語顯然不夠,你可以試試學小語種,日語,韓語,法語什麼的。或者是就算你選了國貿專業,大學期間也不要忽視第二外語。(中國海洋大學)國貿考研也不是很容易,真的得下苦功夫,我們宿舍的6個人考,最後只考上1個工作國貿在內陸不好找,我們在青島還是蠻容易找的同學都在給你的回答是復制來的,你在網上搜索」大學專業解讀它知道」就可以找到,還有很多很好的專業介紹,都是一些過來人的心得,很難得。國際經濟與貿易學專業在你們學校怎麼樣?這個專業前景如何?在全國的排名是比較靠前的。我是大三的時候轉來學國貿的,以前學的是理工科。我跟你講一下我對我們學校的這個專業的想法。國貿是實踐型的專業,學得好不如做好,如果他是對國貿感興趣,我覺得他完全是可以學一個其他的經濟類專業,然後再自學國貿的知識。就師資來說,我們院是沒有什麼好挑剔的,關鍵是你弟弟的興趣和愛好。這個專業不是什麼技術型的專業,雖然是叫國際貿易,不過,畢業之後從事國際貿易的學生很少,是做銷售和管理。它歸於經濟類,但是又沒有金融學和會計學一樣有技術含量。最好英語基礎好一點,對以後就業有幫助。這個專業學起來很輕松。但是你也知道,長沙的地理位置沒有這么好,對於實踐性較強的專業來說,這是一個無奈的現實,實習的機會要靠自己出去找。但是,國貿的氛圍很好,每年的分數線都非常高,我進大學那一年,這個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是最高的。你也可以考慮一下我們學校機械之類的理工科,就業非常好。當然我是說這幾年,四年之後就不知道了。可以透露給你的是,只要稍微優秀一點,外形條件稍微好一點,工作非常好找,就業去向都很好,很多人進銀行。這個專業所在的校區是以前的湖南財經,四大財院之一,所以進銀行的機會很多。自己如果踏實肯學,大學的時候考個注會什麼的,,搶手我們學院成立才五年,不要不相信,是真的,才五年。但是發展得非常好,而且,就學術方面而言,前途無量。如果他對學術有興趣,可以在這里直接讀碩士,博士,當然,還有博士後(湖南大學)在我們學校經濟學專業還是不錯的我覺得如果你以後想要從事國貿方面的工組的話這個專業還是不錯的但是因為它涉及的方面很多不同於其他的經濟學專業實務部分佔的比重比較大因此積累工作經驗真的是很重要的他與市場營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此在就業上有一定的沖擊但是它的主要特色就是在外貿結匯上在沿海城市這個專業的就業需求還是比較樂觀的只要你下定決心就一定會有很好的未來!!!(西安石油)我們學校經濟管理學院最好的專業就是國貿專業了,我知道好幾個同學後來都去了大公司,去西門子,卡夫的。不過也有到現在還沒工作的(在聯邦快遞做了一段時間,他自己不喜歡辭掉了)。也有好多同學後來考研究生考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也有出國的。經管院的特色課程IBC尤其值得一上,一整個學期都由外教授課,不過要經過選拔,擇優錄取。畢竟我們學校是北京化哈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學校里挺受歧視的,學校並不重視我們。(北京化工大學)給你的回答是復制來的,你在網上搜索」大學專業解讀它知道」就可以找到,還有很多很好的專業介紹,都是一些過來人的心得,很難得。國際經濟與貿易學學專業好不好?你對要學這個專業的學弟學妹有什麼建議?英語萬分重要!最好的出路是海關,好的外企也不錯!這個專業考研的用處不大.國貿的范圍太寬,除了英語沒什麼真正用得上的,建議你再修個法律雙學位,很有用的.尤其假如WTO後,中國企業一直被反傾銷,反補貼,太缺又懂外貿又懂法律的人才了.(南京審計學院)就我個人的經歷來說,我認為如果選擇這個專業,最好選一個開設這門課多年,有好的老師,專業比較成熟的學校,因為我當時報考時什麼都不懂,全是亂報的,我們學校這個專業是第上年開,沒有老師,專業不成熟,所以沒學到什麼,現在工作了,什麼都不懂,我認為這個專業找工作的就業市場很大,但沒有絕對對口的,我的很多同學做貨代,報關員,做外貿的也是制單,跟單,主要是把英語學好,許多英語專業的學生也在做外貿,(東北農大)

⑵ 有華夏世嘉這個公司嗎

我也剛接到這個公司的面試簡訊,在豐台方庄那邊,待遇非常高,三千到四千,專還管住,每天上午九屬點到晚上五點
我是很不信任那些郵件和簡訊通知面試的公司的,怎樣也打個電話代表下誠意吧?發簡訊和發郵件誰知道它是不是事先設定好的呢
話說現在找個工作真是難啊,我投簡歷前先要把公司地址,職位描述,要問的問題都記錄下來,剛一周就記下來幾十頁信息,給我面試的地方少之又少,面試後就沒消息
我總不能再一個一個網路這公司存在不存在吧?這要多大的工作量啊。。。
這些招聘網站真是太不靠譜了,也不整頓一下。還要感謝樓主的提問,讓我免去一次白跑一趟對本就為數不多的鬥志的打擊。
我准備把我遇到過的不靠譜公司整理下發個貼,以防各位朋友重蹈覆轍

⑶ 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的主題內容

1999年,福州市在舉辦第六屆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活動的同時,舉辦海峽科技文化博覽會,成為福州市招商引資歷史上的第一屆海交會。99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暨海峽科技文化博覽會在福州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歐美客商熱情赴會,眾多海外客商紛至沓來,看好中國市場,其規模和層次超過歷屆,可謂盛況空前。據組委會介紹,全國63個城市代表團、23個國家駐華使領館的36名官員、100多個海外華僑社團、50多家世界五百強大企業、近 300家台灣高科技企業代表以及來自世界4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0名客商前來參加本屆招商月。據介紹,本屆招商月共安排87場主要活動,比去年增加22場;預計簽約項目可超過300項,總投資20億美元,協議外資17億美元,其中合同100多項,總投資6億美元。
海峽科技文化博覽會吸引了海內外892家企業前來參展,其中台灣參展企業達260家、展位610個,愛默生、愛普生等跨國公司參展達20家、展位78個。這些參展企業的高科技資質已全部經科委部門審查認定。本屆海博會將圍繞體現國際水平、突出科技招商、確保20萬參觀人數三大目標,開展高科技專家講座、市長早餐會等一系列活動。在1999年的海博會上,台灣高科技企業帶來了眾多新技術:台灣淡江大學的盲人張金順在榕城演示了他在全球首創的一套專為視障人士發明的電腦軟體,有了它,視障人也能跟常人一樣看電腦;巴掌大的E-book電子書,能存儲400多萬的文字和圖形資料;薄薄的等離子顯示器……不少剛剛走出實驗室的新技術借著海博會的平台,轉化成巨大的產能,幾年後,這些新產品已經飛入百姓家,成為再普通不過的日常消費品。在1999年的海博會上,全球第二大跨國連鎖企業麥德龍簽約進駐福州,總投資額2000萬美元。2000年5月28日麥德龍建成竣工,營業後年銷售額達10億元。2000年,沃爾瑪(福州)山姆會員店在楊橋西路破土動工,之後沃爾瑪又在福州開設了兩家門店。眾多跨國商貿巨頭搶灘榕城的結果是,市民買東西的選擇實在太多了 。 2000年,與第七屆招商月活動同時舉辦的第二屆海交會更名為海峽兩岸科技成果交易會;在世紀之交,集招商引資、經貿洽談、推進海峽兩岸新技術交流於一體的2000年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暨海峽兩岸科技成果交易會於5.28在福州開幕。本屆招商月活動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福州市人民政府承辦。該招商月已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和福建省最重要的對外經貿活動。至1999年底,福州市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共6093家,合同利用外資156.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0.4億美元,擁有各類投資區、開發區22個。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12.68億元增加到1999年的944.97億元。本屆招商月活動自5月11日開始籌備。從5月28日至6月6日將舉辦海峽兩岸科技成果交易會、市長論壇、網路項目招商、中國百城大串游、21世紀中國市場與跨國公司商業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以及工業、農業、商貿、基礎設施、旅遊、網路項目、土地批租等70多個招商專場活動。海峽兩岸科技成果交易會有海峽兩岸及國外共700多個高科技企業參展,展位規模達1000多個。來自美國、加拿大等47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30多個國家駐華使領館官員等4000多名海內外嘉賓參加了開幕式。
2000年的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暨海峽兩岸科技成果交易會是福州新千年首次招商盛會,海交會這個名稱從這一年浮出水面。2000年中國互聯網熱方興未艾,福州也推出了頗有創意的首次網路招商,得到了國內外網路投資商、融資商的熱烈響應,最終共簽約26個項目,融資金額達2.91億元,有9家企業落戶福州軟體園。中國電子商務的先行者、福州人王峻濤率一眾網路風雲人物集體亮相,他們成了榕城人心目中的英雄。 跨國公司的參與也是這一年的新熱點。沃爾瑪、惠普、愛普生、東芝、諾基亞等52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派出高層次代表參會,沃爾瑪、麥德龍、家樂福等商業跨國公司紛紛搶灘福州。2000年海交會上,福州軟體園產業基地在風景秀麗的五鳳山正式揭牌。福州軟體園是繼北京中關村、東北阿爾派等軟體開發區之後的第九個國家軟體產業基地,規劃用地1000畝。今年海交會前,軟體園第四期建設將全部完成,最終福州軟體園的年產值將達到50億元~60億元,成為海峽西岸最重要的軟體業基地。 為期5天的第六屆中國海交會昨日在福州落下帷幕,其間簽約項目利用外資24億多美元、合同項目利用外資10億多美元,均創歷屆之最。據組委會介紹,本次海交會期間共實際簽約外商投資項目357項,利用外資24.27億美元,其中合同項目208項,利用外資10.05億美元;協議項目105項,利用外資8.39億美元;意向項目44項,利用外資5.83億美元。
據介紹,合同項目和生產性項目仍佔大頭,其中工業項目簽約數和利用外資額分別占簽約項目總數的72.5%和57.5%。另外,大項目、高科技項目、增資擴產項目、產業聚集項目和碼頭項目都有大幅增加,服務貿易項目也呈發展態勢。投資方仍主要來自港、台、東南亞、日、美等國家和地區,新增了西班牙、希臘、挪威等國客商。台灣館是本次海交會的一大亮點,近百個台灣企業和台資企業展出216個項目,其中首度亮相的金馬澎展區吸引了眾多的中外客商。台灣百家珍釀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江楨梁總經理在展會現場高興的告訴記者,雖然是第一次參加海交會,但感覺海交會特別熱鬧、熱烈,而且招商效果非常好。他說,全國各地很多的廠家都有和他們簽訂合同,其中北京、上海、廈門等地有40多家企業和他們簽訂了團購協議。他還希望澎湖和福建能早日通航。他說,那樣他的生意會更好做,而祖國大陸的同胞也更方便到澎湖看看外婆的澎湖灣。
本次海交會設置了500個國際標准展位,展出總面積11000平方米。202個海外華僑社團、34個台商團組、41個兄弟省市代表團、近百個著名跨國公司和上市企業代表以及來自6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名海內外客商參加了本次海交會。到展會現場參觀洽談的觀眾達到18萬人次,現場訂貨成交額約5億多元。另外,同期舉行的首屆中國福建商品交易會也在今天閉幕。累計出口成交額2560萬美元,內銷成交額6430萬元,其中來自港台、東盟、歐盟的定單占總成交額的80%。此外,民營生產企業也大放異彩,參展企業占總數的60%,成交額達到總成交額的70%以上。 第七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第二屆中國福建商品交易會,昨天在福州展覽城圓滿落下帷幕。海交會期間福州市實際簽約外商投資項目342項,利用外資24.78億美元,其中合同項目仍佔大頭,共209項,利用外資10.37億美元。商交會累計出口成交額達3052萬美元,今年海交會、商交會成果超過去年水平。昨日下午,組委會舉行閉幕式新聞發布會,海交會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秘書長、市委副書記陳揚富在會上宣布本屆海交會、商交會圓滿閉幕。海交會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副秘書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作興主持發布會,海交會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副秘書長、市委常委、副市長梁建勇和商交會組委會副秘書長、省外經貿廳副廳長吳國盛,分別發布了第七屆海交會和第二屆商交會取得的各項成果和有關情況。
今年「5·18」活動順應天時,「海峽」特色得到了進一步凸現,特色更加鮮明。本屆海交會進一步加大對台經貿交流力度,實現了台灣農產品的首次「零關稅」直航福州,首次設立了台灣農產品展區,精心籌劃台灣館。台灣館除台灣農產品展區外,還設立金門、馬祖、澎湖展區,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區,台灣機械五金產品展區,台資企業名牌產品展區。台灣館內共有172個展位,另有44個重點台資企業展位安排在中心館。台灣(含台資)企業展位數占海交會總展位數的46%。台灣館整體展出規模和層次均超過歷屆。台灣農產品展區是媒體最關注、市民群眾最嚮往、人氣最旺的熱點區域,現場購買、觀賞、品嘗異常火爆。台灣農產品首次亮相榕城就呈現供不應求的良好開局,廣大市民迫切希望兩岸農產品貿易能盡快正常開展。台澎金馬展品齊亮相。在歷屆參展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今年金門、馬祖、澎湖方面組織更強大的參展陣容,金門貢糖、馬祖「八八坑道」白酒、澎湖甜醋等已打開福建市場,逐步進入尋常百姓家。兩岸農業合作展區集中展示了榕台農業合作成果,並重點推介了年初在福清成立的「台灣農民創業園」。此外,福州市組織了海峽兩岸農產品貿易對接研討會、海峽兩岸數碼科技和數碼娛樂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舉行海峽園開園儀式、「海峽西岸正春風」閩江大型文藝焰火晚會等高水平的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活動,邀請到一批台灣政經界知名人士蒞會,以實際行動積極貫徹中央對台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 據統計,與去年海交會成果相比,福州市簽約項目利用外資超出5100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超出3915萬美元。在福州市外資簽約項目中,總投資千萬美元以上的項目共87項,利用外資19.69億美元,項目數僅佔25%,利用外資比重卻高達79.5%;增資擴產項目明顯增加,共有73項,利用外資6.4億美元;農業成為簽約項目的新亮點,共38項,利用外資3.6億美元,其中直接以台灣名義投資的農業項目達11項;服務貿易業呈持續發展態勢,共簽約52項,利用外資2.56億美元;吸引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投資又有新突破,新簽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投資項目3項,利用外資7800萬美元。今年海交會簽約項目投資國別、地區愈趨多元化,投資外方主要來自港、台、東南亞、日、美等地區和國家。 此外,海交會期間全市共簽約內聯投資合作項目265項,總投資88.55億元,其中合同項目166項,總投資51.5億元。合作項目涵蓋基礎設施、機械電子、紡織、冶金、電力、農業和商貿等行業。(下轉3版)。海交會期間福州市外商投資企業動工投產項目共141項,合同外資6.29億美元,分別比增10%、27%。32項外資項目在海交會期間舉行動工投產儀式,合同外資2.54億美元,包括住友電裝、福順半導體製造、山崎實業、迅捷光電、金綸石化纖維、億源石材、棕櫚油等。此外,還有26個內資企業舉行動工投產儀式。 天津市、昆明市、長沙市、南寧市、江蘇鹽城市、北京順義區等兄弟城市、兄弟區代表團在海交會期間舉辦了招商專場,簽約投資合作項目53項,總金額達37.55億元。投資合作項目涉及機械、電子、基礎設施、農業綠色食品加工、商貿等行業。另外,截至5月22日,第二屆商交會累計出口成交額達3052萬美元,比上屆增長19.22%,內銷成交額達1.22億元,比上屆增長89.74%。據介紹,第二屆商交會我省出口成交主要呈現以下特點:港台、東盟成交活躍,來自港台和東盟的訂單占總成交額的80%;企業成交呈多元化,民營生產企業大放異彩,占參展企業總數的80%,成交額占總成交額的90%以上;名優產品受青睞,名牌商品獨領風騷,凡是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創意的「四新」產品普遍受到客商的關注。展會規模盛況空前。本屆海交會、商交會展位爆滿,人氣旺盛,布展水平、參展效果歷屆最佳,「海峽」特色鮮明,成為東南沿海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對台經貿盛會和商品交易盛會。今年海內外客商參會積極,來賓團組規模和范圍繼續擴大,共有37個兄弟城市代表團、11個國家駐華使領館官員、28個重點台灣團組、53個海外華僑社團、200多家著名境外企業和跨國公司代表以及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名海內外客商應邀參展參會。台灣工商企業界和農業界參與面最廣,體現了廣大客商和社會各界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認同感。第七屆海交會主展設中心館和台灣館兩部分,企業參展熱情高漲,呈現五多:一是台灣企業多,台灣(含台資)參展企業117家216個展位,東南汽車、冠捷電子、華映光電三大台資龍頭企業全部參展;二是外國企業多,瑞典、日本、奧地利、泰國等國機構和企業展出34個展位;三是跨國公司和上市企業多,芝光照明、新大陸、日立科技、東北理光、力勁集團、燦坤電子等重點企業已連續多年參展;四是開發區多,組織全省38家開發區參展,設立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機械製造、紡織服裝、旅遊區、港航物流七大板塊,集中展示福建省開發區20年建設成果;五是內聯城市多,閩浙贛皖經濟協作區成員和部分省會城市也積極組團參展,體現了海交會的強大凝聚力。 展會布展水平明顯提高。本屆海交會充分體現「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的設計理念,展區布局科學合理,館門、展區、展位設計突出高大恢宏的氣勢,全部按特裝布展。台灣館是歷屆海交會布展水平最高、展出效果最佳的一屆,得到展商和觀眾的普遍好評。據不完全統計,5天來前往參觀洽談的客商和觀眾人數突破30萬人次,現場洽談成交金額達8億元,取得歷屆最好成果。今年海交會期間,還有數十場大型經貿活動在福州舉行。2005中國(福州)現代物流國際學術交流大會、海峽兩岸數碼科技和數碼娛樂產業發展高峰論壇、首屆歐盟—海峽西岸經濟區商協會領導人會議、2005年亞洲紡織服裝發展福州高峰論壇、工業支柱產業暨工業集中區招商項目簽約會、農業專場招商會、土地專場拍賣會、空港工業集中區動工儀式等一批專場經貿活動,均取得了顯著成果。商交會組委會還牽頭承辦了奧地利環保產品推介會、中國(福建)—德國萊法州經貿洽談會、大型連鎖商貿企業逆向采購會、汽車配件洽談會等大型活動。其中,逆向采購會成為商交會的一大特色和亮點,有300多家供應商參加對口洽談,共簽訂訂貨意向合同4958萬元,現場成交訂單704萬元,162家生產商與商貿企業建立了經銷(代理)關系。盛況空前的展會也引起了境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央、境外、國外和省、市及兄弟省市媒體100多家500多名記者參加了今年「5·18」活動的采訪報道。各類媒體累計刊播「5·18」信息2200多條,傳播面之廣,報道量之大,均為歷屆之最。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今年「5·18」活動精彩紛呈,成功舉辦了一系列文化娛樂活動,創作能力強、組織水平高,營造濃厚的喜慶氛圍,充分展示省會城市的文化品位和良好形象。5月17日晚的「海峽西岸正春風」閩江大型文藝焰火晚會,是今年「5·18」文化活動最具觀賞性的精品佳作,共有近2000名重點內外賓和20多萬市民現場觀看,東南電視台、福州電視台進行了現場直播。現場燃放焰火規模之大、品種之多、歷時之長以及焰火與舞台節目的互動效果,均居歷次焰火晚會之最。特別是有我國最大的、直徑達300多米的巨型禮花彈以及堪稱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長達3000米的瀑布禮花,大氣磅礴、震撼人心,讓來賓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此外,福州市民族民間文藝晚會、優秀傳統閩劇劇目展演、「大愛暖千秋」大型詩歌舞樂劇文藝節目演出晚會、第三屆中國·海壇國際沙雕節、福州市第六屆美食旅遊文化節、中洲島啤酒美食狂歡節、第五屆「金龍頌」龍舟邀請賽、福州市工藝美術品「三寶」拍賣會等「5·18」系列文化娛樂活動也內容豐富、品位不俗,營造了濃厚的喜慶氛圍。 福建先行先試、落實中央各項對台經貿政策使得第八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海峽」特色更加明顯。22日,為期5天的海交會落幕之際,福建省政府新聞辦主任朱清表示,此次海交會充分體現和落實了今年4月「兩岸經貿論壇」成果,在兩岸經貿合作上取得多項突破。
據福州市常務副市長梁建勇介紹,本屆海交會期間,福建率先在以下各項惠台政策上取得進展:一、率先擴大台灣農產品准入及「零關稅」種類和范圍。此次海交會是中央15項惠台政策農產品條款於5月1日正式實施後規模最大、品種最全、入境渠道和方式最多的一次展銷活動。共有13種台灣水果、9種台灣蔬菜、270多種台灣農(水)產品的深加工產品進入海交會展銷。二、率先恢復和啟動兩岸漁工勞務合作。海交會期間首批大陸漁工在平潭東澳碼頭順利登船,兩岸漁業界人士就完善兩岸對口民間磋商協調機制、保障大陸漁工和台灣船東正當權益以及加強交流、擴大合作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溝通和交流。三、率先實施台灣居民在大陸申辦個體工商戶。海交會期間,32名台灣居民在福州領到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進一步落實了5月9日福州市出台的《關於台灣居民在福州申辦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的若干意見》,各縣(市)、區工商局均在登記窗口開辟「綠色通道」,為台灣同胞提供便捷服務。四、國家政策性銀行首次向福建省台資企業、台商投資區發放開發性貸款,4個涉台項目貸款總金額達15億元人民幣。這標志著去年底國家開發銀行和國務院台辦聯合出台《台資企業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暫行辦法》之後福建的相關貸款業務正式啟動,標志著國家開發銀行與國務院台辦為支持台資企業發展所開展的開發性金融合作在福建進入實質階段。 2008年5月22日,第十屆海交會在福州結束,共簽約外資項目203項,利用外資17.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6%,其中合同項目125項,利用外資9.5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03%。據福州市副市長梁建勇介紹,本屆海交會大項目投資規模超過去年,有55項千萬美元以上的簽約合同項目,利用外資7.5億美元,與上年相比增長4.02%,平均單項利用外資規模達1363.6萬美元。台灣在本次海交會上直接投資項目25項,利用台資1.69億美元,利用台資數超過去年。
梁建勇說,本次海交會投資領域涉及農業、工業、服務貿易業、基礎設施等行業,其中農業項目5項,利用外資1435萬美元;製造業項目117項,利用外資10.9億美元,占總數63.7%;服務貿易業項目53項,利用外資4.6億美元,項目數及利用外資額分別比去年增長15%和57%。本次海交會吸引了富士康科技、統一集團、台灣工業協進會等26個重點台商團組和來自美國、英國、德國等26個國家及香港、澳門地區的124個重點商家代表團,包括甲骨文軟體、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聯華國際等知名企業。另外,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69個僑商團組和各地商會,共有近萬名海內外客商參加。
本屆海交會分為台灣城市映像展、兩岸光電機電產品展、兩岸動漫創意產業展3個展區。組委會介紹說,參展的台灣本島企業有近200家,為歷屆最多。第十屆海交會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貿促會、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福州市人民政府具體承辦,18日在福州開幕。 主辦單位: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福建省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福建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福建省經濟貿易委員會、福建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福建省委員會、福州市人民政府
支持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舉辦時間:2011年5月18日
舉辦地點: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將於5月18日至22日在福州舉行。
本屆海交會將繼續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共設展區面積75000平方米,總展位數3376個。主要設置有中心館、台灣館、「台灣個人游」推介展區、商交會展區、消費品全球采購交易會展區、海峽西岸經濟區暨協作城市映象展區等。
其中,台灣館展區,主要展示兩岸消費電子、數控車床、綠色建材、節能環保、民生食品等五大類產品。同時,首次在展區內設置台灣高科技智能家居專館,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建築師作品展。「台灣個人游」推介展區,主要宣傳福州列入第二批大陸居民赴台個人旅遊試點城市,以擴大影響。
本屆海交會圍繞「對台交流、互利共贏」主題,立足於突出經貿特色、展示交易成果、注重項目對接,加強與國際機構、國家有關部委及相關組織之間的溝通與聯系,著力提升展會實效,努力將海交會打造成為「立足海西、聯結兩岸、面向世界」的一流經貿盛會。

⑷ 明朝有沒有官府主持的對外貿易

您好!
明朝有官府主持的對外貿易哦。
明太祖曾宣布朝鮮、日本、安南、真臘、暹羅、占城、蘇門答刺、爪哇、湓亨、白花、三佛齊、渤泥等國為不征國(《皇明祖訓·箴戒篇》)。所謂「不征國」就是對這些國家和地區,和平相處,互不侵犯。周邊國家傳統的貿易活動,仍採用朝貢貿易形式。民間的對外貿易則嚴厲禁止,以防海上的武裝騷擾,甚至規定「片板不許入海。」(《明史》卷二○五)
明朝建國前夕,就在江蘇太倉黃渡設立市舶提舉司。建國後,在廣州、泉州、寧波各設市舶提舉司,並規定「寧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廣州通占城、暹羅、西洋諸國。」(《明史》卷八一)明廷對朝貢國頒發「勘合」一扇作為貿易許可證。來朝貢貿易時,與市舶司所存另一扇勘合相符,方許貿易。各國朝貢的船隻、人數都有詳細的規定。對貢品實行「給價收買」的辦法。除各國王貢品以「賞賜」名義給予報酬外,番使人等附搭的商品,由官府給價收購,其他番貨也允許在限期內於指定地點與民間交易。
明成祖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取消對外商的限制,宣布「自今諸番國人願入中國者聽。」(《成祖實錄》卷二三)並多次派遣中官出使東南亞各地,招徠各國朝貢貿易。成祖至宣宗時鄭和、王景弘等率領艦隊遠航,除政治目的外,也是為了拓展海外貿易。鄭和艦隊給海外諸國帶去了紵絲、青花瓷器、銅鐵器、印花布、緞絹、水銀、雨傘、玻璃製品、中國麝香等商品,帶回各種香料,寶石珍珠及其他土產品,有時也進口中國缺少的貴重葯材,如血竭、沒葯、安息香(《西洋番國志》)。明朝的銅錢成為當時南洋等貿易活動中主要貨幣,鄭和艦隊帶回的商品,罕見的珍寶進貢皇室,其他一般的珠寶、香料、葯材等外國產品,則由官府開「庫市」,許商人「博買」,交納商稅,領取執照,轉賣於民間。官府與商人均可由此獲得厚利。(《殊域周咨錄》卷九)

⑸ 我國對外公函的結構與別國有什麼不同

對外貿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
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又稱對外貿易地區分布或國別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各個國家或區域集團在一國對外貿易中所佔有的地位,通常以它們在該國進出口總額或進口總額、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來表示。對外貿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國出口商品的去向和進口商品的來源,從而反映一國與其他國家或區域集團之間經濟貿易聯系的程度。一國的對外貿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經濟互補性、國際分工的形式與貿易政策的影響。
歷史上的對外貿易地理方向
明清晉商對外貿易地理方向選擇原因分析
對外貿易是國家間的商品交換活動,對外貿易地理方向,說明的是一個國家的進口貿易、出口貿易的主要對象及其所佔比重。也就是說,一個國家貿易中心或貿易集團,商品的出口,主要出口到什麼地方去,進口商品主要從何而來。研究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可以看出哪些國家(或貿業中心、貿易集團)是本國的主要貿易對象和貿易夥伴;也可以看出一個國家同其主要貿易夥伴間貿易關系消長的變化(或自身的變化)。如某時期,商品主要出口到某一個國,進口也主要從該國來。一段時期後,貿易關系冷卻下來,再過一段時間,貿易關系又逐漸恢復,發展起來。
明朝的版圖,在北面以陰山一線為界,與蒙古後羿韃靼、瓦剌交界,因此,從政權劃分的角度來看,明朝時期山西商人同蒙古族後羿韃靼、瓦剌的交易行為應視為對外貿易。清朝統一了大漠內外和天山南北,在中國北部,當時烏里雅蘇台(現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屬清政府管轄,所以清朝時期,山西商人的對外貿易夥伴主要為俄羅斯。
清代前期殘酷的禁海令以及中後期的閉關鎖國政策,使海上對外貿易的發展受到極大阻礙,在鴉片戰爭前只有廣州口岸開放通商。但是,清政府卻並不限制對俄羅斯的貿易的發展。因此,在清代,基本以長江為線,長江以南地區的商品主要通過廣州口岸同英、美等國家進行商品交換;長江以北地區的商品主要是供應西北漫長的中俄邊境線上的商品交易。晉省商人憑借天時、地利、人和之勢,成為中俄貿易中的勁旅,並很快發展成為全國十大商幫之首。那麼,為什麼明清晉商的邊貿夥伴主要是西北地區的蒙、俄呢?究其原因如下:
一、政治原因
十九世紀,法國的一位經濟學家指出:如果商品不能跨越國界,士兵將跨越國界。
明王朝取代元王朝統治中原後,為鞏固其政權,在繼續追擊元蒙殘余勢力方面下了很大力氣。洪武時期,朱元璋多次出兵塞北,其中使用兵力較多、規模較大的就有三次。永樂時期,朱棣曾經五次親征漠北,並遷都北京,以加強對北邊政治、軍事的領導。元蒙勢力在明朝軍事的壓力下,被迫北歸。後來,由於統治勢力削弱和內部爭權奪利,逐漸分化為韃靼、瓦剌、兀良哈三部。明代蒙古各部雖無統一政權,不能有統一行動計劃,但由於是單一的游牧經濟,生活必需品都要依靠中原,而明政權對蒙古各部採取嚴密的防範政策,限制他們與中原的交往。因此,頻繁外征,大肆「犯塞」掠奪是蒙古各部改變他們因游牧經濟單一性造成的窘迫物質境遇的一種措施和最便捷的經濟補救手段。
「正德三年(1508年)六月,兵部言虜以盛暑深入大同,使我疲於奔命,今雖收斂人畜,堅壁清野以待之,然虜盤踞既久,則在我防範漸疏。」
「嘉靖三十年(1552年)八月,虜二萬余騎寇大同虜衛,分掠朔、應、山陰、馬邑等州縣,攻夷打堡,殺擄數千人。」為防範戰爭掠奪,明永樂三年(1405),遼東馬市正式開市,時隔三十六年,即正統三年四月,大同又設立馬市。此後,多處設立馬市,供蒙漢邊貿,進行商品的物物交換,在滿足蒙古民族生產、生活之需的同時,也為中原內地提供了良種馬匹、人參、獸皮等塞外特產,溝通了長城內外的經濟交流,穩定的政局,為商品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有史料記載,從隆慶六年以後,山西潞州鐵鍋流入馬市。至於邊外民族所需鐵制農具,也是「皆仰商人從潞州販至」。③明朝大臣楊一清,弘治十六年(1503)受命督理陝西馬政時,曾言:「自弘治十八年(1505)為始,聽臣出榜招諭山陝等處富實商人,收買官茶五六十萬斤,其價依原定每千斤給銀五十兩之數,每商所買不得過一萬斤,給與批文,每一千斤給小票一紙,掛號定限,聽其自出資本,收買真細茶斤,自行雇腳轉運」。由此可知,晉商在明代的主要貿易夥伴就是以蒙人為代表的西北地區的邊塞少數民族。
1652年(清順治九年),清軍隊同入侵黑龍江流域的哥薩克武裝首次發生直接沖突。①此後,清俄之間在黑龍江及其上游一帶的侵略與反侵略的沖突、戰爭時斷時續地打了幾十年。康熙二十八年九月(1689年),雙方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確立了雙方貿易和友好往來的各項原則,從此,為晉商對俄貿易打開了大門。1728年(清雍正六年),中俄雙方又簽訂了《恰克圖條約》,規定在中俄邊境的尼布楚、恰克圖等地通商互市。條約簽訂後北方邊境地區的安定與和平,為山西商人打開了更為廣闊地對外貿易途徑。俄羅斯所需要的中國商品,如茶葉、布匹、煙葉、絲綢等,更是山西商人運銷俄國的大宗商品。據《中國對外貿易史料》記載,道光十七年(1837)到道光十九年(1839),恰克圖每年平均銷往俄方的茶葉高達8萬箱,道光二十三年(1843),增至12萬箱,約折1240萬盧布。就中俄雙方貿易值而言,嘉慶五年(1800)達1596萬盧布。此後,到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一直保持在 1300——1500萬盧布之間。俄國成為清政府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英國。山西商人正是這對俄貿易中的勁旅。
二、自然地理原因
明清晉商的崛起與山西自然環境、地理條件有著很重要的關系。山西素有「八分山丘二分田」之說,境內東西分別為太行、呂梁山脈,北部地瘠人貧,南部和中部汾河沿岸雖然多沃土,但「地狹人稠」,農田不足。據統計,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至1949年山西省人均耕地由10.28畝降至 4.88畝。其中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人均耕地達到最低點,為3.95畝。
盡管山西耕地較少,但自然資源卻很豐富。據顧炎武《肇域志》記載:「綾:太原、平陽、潞安三府及汾澤二州俱出。綢:出潞安府,澤州之間有之。鐵:各處多有,冶為陽城尤廣。黃鐵:交城靜樂縣有冶。銅:代州風游谷及垣曲縣北山俱出」。由於人多地少,生活艱辛,人們不得不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加工製作後出售,以換回自己需要的物資。因此,晉地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人們從事商業活動奠定了物質基礎。
此外,山西自古以來是東西南北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東有全國的政治中心北京和商業集聚地天津,西和另一有勢力的商幫陝商所在地陝西隔河相望,北部有萬里長城,內地和塞外商品在長城沿線的交通要道進行交換,向南通過河南和南方諸繁華之地聯系,顧在中原素有「天府」之稱。像平陽經水路可達外府,「其陸路則方軌並通,男下風陸,渡河即中州之陝洛,關中之三輔,四通八達,無往不宜。」至今平陽城鼓樓書有「南通秦蜀,北達幽並」的匾額。太原是「正當孔道四交之沖」。潞安等地也因地處孔道而引起商業的發展。尤其是汾河沿岸的一些州縣,如介休、平遙、太谷、祁縣、由於交通方便,商業交往頻繁,成為商賈輻輳、市肆鱗集的都會。
三、經濟原因
對外貿易地理方向決定於兩個國家經濟間的互補性,兩個國家經濟間的互補性越強,貿易關系就越密切。
明長城以西、以北地區的韃靼、瓦剌、海西女真等游牧民族,人不耕種,地無他產,「衣皮毛,食肉酪」,因而,日用的緞布、茶葉、米鹽、鐵器以及針線等,一向依賴漢族地區供給。他們用馬匹或採集、狩獵得到的人參、貂皮等特產與漢族交換鐵鍋、農具、耕牛、鹽、布等生活用品,以維持再生產。俄國當時的生產力也不發達,緞布、茶葉、鹽等也是靠貿易換取,以維持經濟正常發展。
明清時期,正是我國商品經濟出現並迅速發展的時期,山西的手工業商品的生產,特別是鹽、鐵、潞綢、煤炭業等均有一定發展。在鹽池生產技術上,明代比前代有所進步,如:以池旁耕地為畦隴,「引清水入所耕畦中,忌濁水滲入,淤定鹽脈。凡引水種鹽,春間即為之,久則水成赤色,待夏秋之交,南風大起,則一宵結成,名曰顆鹽,則古老所謂大鹽也。」這就是所謂的制解鹽法。明萬曆時,鹽引達1440700道,反映了明代池鹽生產的增長趨勢。
洪武初,山西全省生鐵產量為「1146917斤」,居全國各省鐵產量第五位,其中交城的方子鐵,質地優良,適用於鑄造兵器。《明太祖實錄》卷176載,洪武二十八年(1395),「詔罷各處鐵冶,全民得自采煉,而歲輸課程,每三十分取其二」。從此,民營鐵冶在山西日益發展起來,鐵產量大幅度上升。天順年間(1457——1464),陽城「每年課鐵不下五六十萬斤」。按上述明代鐵課「每三十分取其二」的稅率計算,則陽城縣年產鐵750—900 萬斤,如再加上其他縣的民營鐵冶產量,則山西民營鐵冶產量在當時應列「世界第一」。
山西潞安府在明清時期是北方絲綢業中心,這里出產的潞綢,以質地精美聞名於世。潞綢機戶分布在長治、高平、潞州。這些機戶並不赴府當班,而是在當地分造交納,再由當地政府派員解送赴京,向工部交納。由於潞綢機戶為居民散處,分頭織造,他們在勞動時間的掌握上比輪班匠和住坐匠有較多自由,除完成了供織造外,有條件從事家庭紡織,潞綢生產就由上供生產范圍擴大到一般商品生產。後來由於產品品質好,受到市場的歡迎,產量日增,上供數量在產量比例上逐漸退居次要地位,而為市場生產的商品躍居首位。到嘉靖、萬曆時,這種商品化成都發展尤為迅速,萬曆時達到高峰,成為全國及邊貿中的暢銷品。明人郭子章說:「潞城機杼鬥巧,織作純麗,衣被天下。」順治《潞安府志》載,明代潞綢,除「貢篚互市外,舟車輻輳者傳輸於省直,流衍於外夷,號稱利藪」。
由此可見,邊外民族和國家的生活必需品稀缺,而邊內中原地區由於商品經濟發達,而具備了多種物產的供給能力,這種經濟上的互補性,恰是游牧民族單一經濟與農耕民族商品經濟的互補。因而,明清時期對蒙、俄邊貿迅速發展。此外,漢族地區所需牛馬(特別是軍馬)及皮毛,也一向依賴邊外地區民族供給。地區之間物質生產的差異所形成的經濟聯系,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明清晉商對外貿易夥伴的選擇也就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地偏向西北邊塞地區。
四、社會原因
對外貿易的產生來源於商品經濟的發展,而商品經濟的發展又離不開社會的進步,社會進步的根本是人口活動的直接結果。人口是文化中最活躍、最豐富的載體,更是經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參與者。
山西北部與西部正好位於中國經濟區域中農牧業分界線上,歷史上北方游牧民族的盛衰消長對山西地區的發展及人口變遷影響甚大。尤其是明清時期,山西人口大量外遷,為山西商人的發展提供了聯姻帶。
明中央政權建立不久,就傾全國之財力築長城,設九邊以御蒙古。然而,由於單一的游牧經濟不能滿足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為了盡快捷地解決供需嚴重不平衡的問題,邊外民族經常南侵掠奪,而人口是蒙古人南下掠奪的重要目標。山西地接塞外,是邊外民族南下的重要通道,因而成為被掠奪的重點。如:
嘉靖三十三年(1554)九月,巡按直隸御史毛鵬霞勘「三十二年七月至八月虜寇宣大,凡屠戮墩堡二十五座,殺傷軍民及陣亡者幾三千人。被擄者一千七百餘人。」
隆慶元年十月庚戊,山西巡按御史王漸奏邊臣失事罪狀言:「…自虜入犯距出邊之日,縱橫蹂賤已逾三旬,劫掠傷殘者追將千里,中間攻陷燒毀殺擄者,何啻數萬計。」
據安介生粗略估計「俺達封貢」前,塞外蒙古部眾前後擄掠山西居民至少50萬人左右。但我們也看到,在大批山西平民被擄往塞北的同時,也有不少山西人自願進入漠北地區,「板升」農業區域的出現是兩類山西移民的共同努力的結果。
《明世宗實錄》卷四八六載:「當大同右衛大邊之外,由玉林舊城而北,經黑河、二灰河,一歷三百餘里,有地曰豐州,崇山環合,水草甘美。中國叛人丘富、趙全、李白馨等居之,築城建設,構宮殿甚宏麗,開糧田數千頃,接於東勝川,虜人號曰板升。板升者,華言城也。
在「俺達封貢」後南北和睦,邊庭寧謐的氣氛中,臨邊漢民投往塞外的勢頭進一步加劇。據明朝官員的講法,至萬曆年間,「板升」漢人已至少有10萬之眾。
總之,無論是被擄往塞北的山西平民,還是自願北上的「板升」,其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塞外廣大的地區,居住著大量的山西移民。這些山西移民在語言、風俗習慣及文化上仍保留著家鄉的傳統,這就為晉人在塞外經商創造了便利條件,進而為後來晉商的崛起和發展提供了人和之利。

⑹ 嘉富華森國際貿易公司是否是合法公司,是否外發手工穿珠活

網上的珠寶、手鏈、串珠等的外發加工全是騙局,沒有例外,有些騙子為了打動受騙者,還內打出「前期不容收費」「歡迎參觀考察」等迷惑手段;使用公司名義發布信息、簽合同,使用個人銀行賬號(所謂法人、經理、財務負責人的)作為收款、收費賬號是此類詐騙的常見特徵。這些詐騙未必和這個公司有關系,也可能是網上冒名頂替的李鬼、騙子。
參考:http://..com/question/200131152913618525.html

閱讀全文

與嘉見國際貿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