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里昂惕夫之謎對比較優勢理論和h-o理論意味著什麼
里昂悌夫是西方經濟學的名詞,意思是如果H-O理論成立,盡管美國進口替版代品比美國實際進口權品資本更密集,但其密集程度仍將高於美國的出口商品
里昂惕夫之迷是西方國際貿易理論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推動了戰後國際貿易理論的迅速發展。關於對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釋,實際上是從不同側面對要素稟賦理論假定前提的修正,並為以後一系列國際貿易新理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⑵ 里昂惕夫之謎對西方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有什麼作用
促進發展的作用
為了解開里昂惕夫之謎,西方經濟學家進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許多理論,從不同角度對赫-俄的要素稟賦說進行補充和解釋。這些補充和解釋歸納起來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要素稟賦理論前提條件進行修正。例如里昂惕夫本人就提出了勞動效率差異論,修改了要素稟賦學說認為各國土地、勞動力和資本三種生產要素之中每一種要素本身都是同一的假定,通過認定美國勞動力的生產效率是其他國家的三倍而進行釋謎;二是對貿易格局及其變動的新的要素進行解釋。例如美國經濟學家凱恩(P.B.Kenen)等人提出的人力資本說和英國經濟學家波斯納(M.V.Posner)提出的技術差距論等。
另外,以「里昂惕夫之謎」為先導,相繼涌現了一大批國際貿易的新理論,這些新理論突破了原有理論的模式,從新的角度對有關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戰後國際貿易出現的新問題、新特點等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許多新的研究成果,推動了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主要的理論成果有美國經濟學家弗農(R.Vernon)提出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美國經濟學家格魯貝爾(H.G..Grubel)克魯格曼(P.Krugman)等人提出的產業內貿易理論和基辛(D.Keesing)等人提出的需求偏好理論等等。
⑶ 高分求里昂惕夫之謎的解釋對我國經濟的啟示
建議
(一)研究制定中長期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戰略
我國是產業內垂直分工的重要參與者和受益者。目前我國中間產品進口占進口總額的60%以上,中間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40%左右。今後,我們要繼續發揮勞動力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研究制定中長期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戰略,積極參與國際垂直分工,在未來的國際垂直分工和市場競爭中培育新的貿易增長點,促進我國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可持續發展。
1、努力擴大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
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國農產品在國際競爭中,資源密集型產品如糧食、植物油將處於相對劣勢,勞動密集型產品如蔬菜、水果、花卉以及水產品、畜產品則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從長期看,對我具備比較優勢的農產品,要通過不斷改良品種,提高質量,按照國際質量標准進行生產、儲存和運輸,嚴格衛生檢疫,努力提高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的國際市場份額。
2、提升輕紡工業水平,擴大高端市場份額
受到資源環境的限制,我國輕工紡織產品依託數量擴張的粗放型外貿增長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加大自主創新力度,著力打造自主品牌,提高技術含量和質量,逐步進入高增值的服務環節,將低增值的加工環節委託給其他國家的製造企業,擴大我產品在國際高端市場份額,鞏固和提高輕紡產品國際競爭力。
3、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的機電產品出口
大力發展技術含量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中的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是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的方向。應圍繞IT和新型家電業等高科技產業的終端環節或外部配套環節,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組裝加工業。
4、借鑒國際經驗,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出口
我國服務產業結構的主要特徵是勞動密集型。當代世界服務產業結構變動的趨勢正在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目前美國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的市場佔有率在20%以上,印度為5.5%左右,我國僅佔1.4%左右。為此,應借鑒美國、印度相關的發展經驗,在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競爭優勢的同時,大力發展技術密集型服務出口,逐步從目前以勞動密集型服務出口為主、技術密集型出口為輔過渡到兩者並舉,最終過渡到以技術密集型服務出口為主、勞動密集型出口為輔的新格局。一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通訊、金融和計算機等服務業。二是完善教育體系,在計算機、信息、通信、金融和文化創意等專業領域加大投入,培養和塑造一大批有特色、創造力強的實干型人才。三是加快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組織創新,形成一批技術密集型服務產業的企業集團,增強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四是完善服務貿易法規體系,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五是完善稅收優惠政策,打破國家對銀行、保險、電訊等行業壟斷,完善競爭機制。
5、積極穩妥承接國際服務業轉移,努力打造全球服務業外包基地
加快發展技術服務、軟體開發、晶元設計、建築設計、工程設計、醫療服務等服務外包項目;加強規劃指導,審慎推進銀行、證券、保險、電信、醫療、教育、商業、物流等重點服務業的對外開放。
(二)加大勞動密集型新產品開發力度,穩定我國勞動密集型商品國際市場份額
1、支持和鼓勵更多的中小型勞動密集型企業積極到國際市場去發展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達4200萬戶(包括個體工商戶),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其中有出口實績的企業比重還非常小。有關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提供具有實際操作意義的培訓,幫助企業熟悉國際市場規則,為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發展提供國內法律支援,鼓勵和支持國內中小勞動密集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的對外開放水平。
2、繼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
目前中國65%的發明專利、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都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技術創新的生力軍。但從總體看,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支持不足,嚴重製約企業的技術創新。我們要通過強化技術、裝備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工藝技術,不斷開發綠色環保和生態型新產品,推進勞動密集型產業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加強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
政府要制定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法規政策,頒布行業技術規范標准,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投資和技術規范標准等,及時發布行業發展趨勢信息,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及時進入或退出有關市場和領域。對產品無市場、經營無效益、嚴重污染環境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則應依法強制其關停並轉,以保證勞動密集型企業健康發展。
(三)進一步完善扶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政策支持體系
1、創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健康發展
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和企業,在繼續推進促進產業發展的進程中,要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促進行業的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按照國家投資體制改革的規定,認真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等產業政策,引導產業走集約化發展道路,防止產業盲目發展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2、穩定並完善出口退稅政策
1985年我國實行出口退稅制度。自1994年稅制改革以來,我國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大致分為4個階段:1994—1997年,出口退稅率逐步調低;1998—2003年;2004—2007年,出口退稅率降低;2008年以來,先後7次提高高技術含量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退稅率,取消或降低了部分糧食和工業品的出口暫定關稅,調整化肥及其原料的出口關稅。上調部分商品退稅率。
從企業來看,出口退稅率的頻繁變動,使出口企業無法對生產經營進行長期、科學的規劃,而且影響了稅法的嚴肅性,在國內、國際均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目前來看,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已經基本實現了零稅率出口。為了促進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穩定增長,促進就業,緩解企業困難,要保持政策的穩定和連續性,繼續保持目前比較合理的退稅率水平。
3、進一步完善勞動密集型產品加工貿易政策
全面清理《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對其中涉及勞動密集型產品全部取消,進一步完善勞動密集型產品加工貿易的台賬保證金制度。穩步推進勞動密集型產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著重提高加工貿易產業層次和加工深度,推動加工貿易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積極發展境外加工,鼓勵國內能力相對過剩、貿易摩擦較多行業轉移部分生產能力。規范加工貿易管理,完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和政策,引導先進製造業和生產型現代服務業入區。
4、加強對人民幣升值的應對政策研究
在當前部分外幣主動貶值造成人民幣相對升值情況下,要研究完善防範匯率風險的金融支持體系,增加規避匯率風險的金融衍生工具品種,健全出口信用保險機制,拓寬企業避險金融渠道,增強企業防範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針對目前貿易風險、匯率風險不斷加大的情況,加強監測分析,適時公開發布有關風險提示,減少企業出口風險和損失。
5、加強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資金支持
研究建立「就業補貼」和「勞動密集型新產品開發補貼」制度,給勞動力就業多的企業以補助和新產品研發資金扶持。要解決勞動密集型企業融資擔保難的問題,確立貸款的主渠道,建立適合勞動密集型企業特點的貸款條件和審批程序。要適度放寬勞動密集型企業進入證券市場的准入條件。
6、支持勞動密集型企業「走出去」帶動出口
鼓勵我國有競爭力的企業「走出去」,到境外建立生產基地和營銷網路,帶動和擴大國內設備、技術、零配件和原材料出口。促進這些企業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不斷積累國際化經營的經驗,培養國際化經營的人才和隊伍,逐步發展成為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集團。
(四)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
1、通過調整和創新,努力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競爭優勢
勞動密集型行業要加強產業鏈的優化整合力度,積極推進產學研結合,大力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淘汰落後設備,積極推廣使用國內外先進設備,不斷提升產品自主設計水平,優化產品結構,開拓消費領域,加快復合型、差別化、功能化新產品的開發,加大、加快自主品牌建設,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全面提高產業科技含量、資源利用效率、環境質量和勞動生產率。
2、增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強弱已成為決定企業應對危機成敗的分水嶺。勞動密集型企業要根據形勢的發展,及時制訂有針對性的創新政策,抓住國家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契機,加強創新政策研究,依據不同產業的基本特點、自主創新能力狀況、不同創新路徑和差異化的創新政策需求,制訂針對不同產業的創新政策體系。進一步強化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3、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加強企業管理創新
要以市場為目標,以創新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的提高為著眼點,通過業務流程再造和信息系統建設,以信息化技術改造傳統的生產過程、營銷過程和管理過程,加快對用戶和市場反應速度,提高企業管理效率。推進產業各種生產要素優化整合,推動企業並購、重組、聯合,促進行業優勢企業做大做強。要認真總結我國企業管理的實踐經驗,形成一批值得推廣的有中國特色的管理典型,同時引進消化吸收國際上先進的管理理論和運營模式,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強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4、加快提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整體核心競爭力
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不會直接成為國際貿易的優勢。從國際經驗看,人力資本含量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並不具有競爭優勢,只有具備較高人力資本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具有更強的競爭力。許多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成本低不僅是因為其勞動工資低,還在於其對勞動過程具有較高的管理和組織水平,由此決定了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和更優的產品質量。反過來說,工資成本低而管理水平差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也不具有競爭優勢。因此,為了使我國勞動力資源比較優勢轉為競爭優勢,必須加大對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力資本投入和技術投入,提高其技術密集度,使其由簡單勞動密集型轉變為智力勞動密集型。
(五)鼓勵和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沿海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隨著中部崛起以及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推進,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民收入及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西部地區潛在和現實的龐大市場和出口潛力成為東部發達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投資與轉移的重要目標。
1、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東中西部產業協調發展
充分利用沿海地區的資金、技術、研發、品牌、營銷渠道的優勢和內地勞動力、資源、原材料等方面的優勢,通過產業政策、投資導向作用,推進產業合理轉移,鼓勵沿海勞動密集型企業到中西部地區投資,形成東西互動、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理產業梯度格局,促進沿海和中西部地區產業良性銜接,全面提升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東部沿海地區要跟蹤國際最新技術、產品、消費潮流,形成沿海新產品設計、開發、生產、經營、貿易區。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創匯多、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促進產業升級。通過土地、環保、稅收及產業政策等多種手段,限制和淘汰低水平初加工能力,減輕東部地區土地、環境、資源、能源與社會壓力。
中部地區要抓住「崛起」機遇,利用沿海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勞動力資源緊張,土地、能源和管理成本大幅上升的時機,成為承接東部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重點區域。以產業集群的形式,加快結構調整,實現規模效益,形成良好的產業鏈。
西部地區要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突出發揮天然纖維、石油等原料和勞動力資源優勢,加快培育和發展要素市場,融入東中部產業鏈,大力發展比較優勢明顯的特色產品。
2、加強協調,做好組織對接
要鼓勵東西部省區之間設立產業轉移及對接協調機構,建立穩定和高效的操作協調機制,定期不定期加強協調與溝通,促進東西部省區間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接,使東部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與承接的成本更小、代價更低、周期更短、效果更好。
3、深化改革,為產業轉移創造良好環境
中西部地區應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與管理方式,提高政務服務的透明度和效率,為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同時要制訂促進本區域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政策措施。加快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健全企業、中介組織和個人違約行為的約束懲戒機制。
4、加大投入,完善基礎建設
進一步加強供水、供電、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增強服務功能,為承接東部勞動密集型產業梯度轉移提供良好硬體環境。
5、大力發展新型流通組織與現代物流業,提高流通的速度、質量、規模和效益
要根據產業轉移的需要,發展會計、法律、咨詢、信息等中介服務機構,完善市場中介組織,積極引導中介機構加強為企業服務。
(六)完善金融服務體系,為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服務
1、大力發展民營擔保公司,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
據調查,有些公司名為擔保公司,實為放貸公司,多數公司根本沒有擔保能力。從國際經驗來看,我國可利用應收賬款來推動中小企業改善融資環境。據銀行有關人員介紹,應收賬款一般佔中小企業50—60%的資產規模,應收賬款若能盤活,將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解決提供很好的途徑。同時創造寬松環境,鼓勵企業之間通過資本聯合組建新的擔保公司以及行業協會組成的互助擔保公司,多形式、多渠道地為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服務。
2、積極為勞動密集型企業進入直接融資市場創造條件
逐步引導企業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並收購及公司上市的形式籌集資金,探索集信貸、融資、租賃於一身的租賃融資等新的融資手段,進一步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
3、促進商業銀行深化改革
在立足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對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審批許可權,調整信譽評價標准和風險評估標准,確定合理的授信額度,給基層行適當的信貸調控餘地,增強貸款業務的主動性。進一步簡化審批環節,創新管理機制和業務品種,適當調整再貼現、再貸款額度,增強對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的支持能力,實現銀企良性互動,互利共贏。
4、大力發展中小銀行以及擔保公司,讓勞動力密集型的中小企業融資更方便
解決勞動密集型企業融資難問題,需要強化資金供給方的競爭,一方面要擴大商業銀行的競爭,讓更多像寧波銀行、以中小企業貸款為目標的商業銀行涌現出來;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開發民間信貸機構,積極引導民間金融的發展,允許民間成立合規的貸款組織。
(七)推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提高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整體素質
1、進一步抓好產業結構和資本結構調整,提高企業自身積累能力,建立健全企業的信用體系
指導企業加強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研究,幫助企業獲得銀行和社會的更多支持。
2、完善勞動密集型企業國際市場開發策略
要在穩定低端市場份額的基礎上,大力開拓中端市場,逐步向高端市場進軍。
3、加快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自主品牌建設
要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和品牌保護機制,加強自主品牌建設的力度,強化企業品牌意識;加大行業產品設計、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力度,鼓勵支持企業積極開展境內外商標注冊,進行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鼓勵各行業、重點區域通過建立並發揮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台的作用,創建行業性、區域性公共品牌;重點扶持一批在品牌設計、技術研發、市場營銷網路建設方面的優勢企業;建立和擴大國際營銷渠道,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增強我國自主品牌的國際競爭力,提高自主品牌產品出口的比重。
(八)完善勞動密集型出口監測和預警機制,積極應對貿易摩擦
建立和完善政府間對話和交流機制,加強行業組織參與應對的廣度和深度,提高企業自覺關注、主動參與的意識和能力;建立共享數據平台,整合各類數據資源,建立健全行業運行和產品出口的監測預警體系,為企業提供客觀、全面、及時的信息服務;密切關注國外設限動向,積極與調查國家或地區進行交涉,運用包括世貿規則在內的各種國際通行規則,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出口企業在貿易摩擦中的權益;充分發揮原產地規則在我國貿易政策調控和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的杠桿作用,及其在提高加工貿易層次、避免反傾銷制裁、引導外資投向等方面的作用;檢驗檢疫部門進一步加強對輸歐美出口產品原產地證書簽證管理和原產地標記查驗力度,與國外建立原產地證書電子聯網核查機制,並研究建立原產地證書簽證通報預警機制。
(九)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在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作用
有關部門應加快行業協會改革力度,將一些政府管理企業的職能移交給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在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作用,加強行業組織的服務與自律,規范企業行為,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避免行業內的惡性競爭;政府部門要支持行業組織積極開展民間外交,建立與各國同行間的合作夥伴關系及民間對話機制。
⑷ 里昂惕夫之謎對國貿理論發展帶來什麼影響
里昂惕夫之謎——談要素稟賦說的新發展 撰文/王東京 本世紀30年代,瑞典經濟學家俄林創立了著名的要素稟賦說,得到了西方經濟學界的普遍接受。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知名經濟學家裡昂惕夫利用統計資料,對美國貿易結構進行考察,卻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理論和現實之間的這個矛盾,一時震驚整個西方經濟學界,被稱為「里昂惕夫之謎」。 里昂惕夫出生在俄國,15歲上大學的時候,就讀遍了列寧格勒各大圖書館的所有經濟學著作,成為一名「優秀經濟學家」。1927年由於被指控「參加反政府的陰謀活動」,里昂惕夫被迫離開蘇聯,輾轉來到美國,任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後來憑借在投入產出分析方面的傑出貢獻,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里昂惕夫起先對俄林的要素稟賦說是深信不疑的,50年代初,他利用1947年美國對外貿易的統計資料,分別計算了每100萬元出口品和進口品中包含的資本和勞動,本意是想對這個理論加以驗證,然而計算的結果讓他大吃一驚:美國出口品的資本含量比進口品少30%,這意味著,美國出口的竟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的卻是資本密集型產品。用里昂惕夫的話來說:「美國參加國際分工,是建立在勞動密集型生產專業化基礎之上的。換言之,這個國家是利用對外貿易節約資本和安置剩餘勞動力,而不是相反。」這個研究結果公布後,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指責里昂惕夫使用1947年的貿易數據不夠典型,因為當時二戰剛結束不久,貿易格局極可能歪曲。於是,里昂惕夫就使用1951年的貿易數據又計算了一次,結論仍然相同。後來另一位經濟學家鮑德溫再用1958年和1962年的數據檢驗,結論還是相同。不僅如此,其他經濟學家又紛紛檢驗別國的貿易結構,結果有的符合要素稟賦說,有的則存在里昂惕夫之謎。這樣,里昂惕夫之謎時隱時現,此有彼無,西方經濟學界為此大傷腦筋,開始了20多年曠日持久的探討和辯論,許多人都試圖解開這個「謎」。 里昂惕夫最早做了嘗試,他認為,這可能是由於美國的勞動生產率較高造成的。根據他的計算,美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約為外國工人的3倍,運用同樣數量的資本,美國工人的產出比較多。雖然從表面上看,美國資本豐富,勞動力短缺,但由於美國工人可以一當三,經過換算以後,實際上美國的勞動力豐富,資本相對短缺。因此,它應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對於這個解釋,很多經濟學家並不接受。1965年,克雷寧研究跨國公司在美國本土和歐洲的勞動生產率,結果顯示,美國工人的效率,最多比歐洲同行高1.2-1.25倍,而按照這樣一個比例來測算,里昂惕夫之謎仍然存在。 另外兩名經濟學家凱伍斯和瓊斯則另闢蹊徑,試圖用人力資本的理論來解釋這一問題。他們通過研究發現,美國出口部門中熟練勞動的比例大於進口部門,而非熟練勞動轉化為熟練勞動,需要投入大量的教育和培訓費用,這種投入也是一種資本投入。比如說出錢讓工人培訓6個月,同樣的錢也可以用來買機器、買設備、建廠房;另一方面,機器廠房等有形資本一旦形成,就可以重復取得收益,技術熟練的勞動者也能不斷得到較高的收入,與有形資本完全是類似的,因此勞動者的技能也是一種資本,稱為人力資本。在總資本中加入人力資本的因素,再來比較美國出口品和進口品的資本含量,他們發現,里昂惕夫之謎消失了。我們也可以把人力資本理論看做是對俄林要素稟賦說的進一步擴展,它將人的勞動技能當做是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引入俄林的分析框架中。凡是人力資本比較豐富的國家,這種生產要素就具有相對優勢,因此應出口技能密集型產品。 受人力資本理論的啟發,經濟學家基傑寧提出第三種解釋———技術進展理論。他認為,技術和人力資本一樣,能夠改變土地、勞動和資本在生產中的相對比例關系。人力資本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而技術可以提高土地、勞動和資本三者的生產率,或者提高三者作為一個整體的全要素生產率。人力資本是過去對教育和培訓事業投資的結果,而技術是對研究和開發投資的結果。因此,技術和人力資本一樣,可以看做是一種資本或一種獨立的生產要素。通過研究發現,美國運輸、電器、工具、化學和機器製造等五個重點出口產業,同時又是出科研成果、推出新產品的重點產業,在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等過程都投入了高水平的技術力量。這就是說,如果把技術看做是一個生產要素,那些注重科研和發展的行業,它的科研密集型產品就具有高度的出口優勢,由於技術創新來自對科研和發明創造的投資,因而出口科研密集型產品的國家,一般都是資本相對豐裕的國家。 里昂惕夫之謎的實質是理論和現實的矛盾。在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之前,生產中投入的要素主要是土地、勞動力和機器設備,其他因素的作用並不明顯,要素稟賦說能夠對當時的國際貿易作出較好的解釋。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科學技術、熟練勞動在生產中的作用日益加強,已經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生產要素,而這些並沒有包含在原有的理論之中,里昂惕夫之謎就反映了這種理論和現實的差距。除了以上幾個方面的內容之外,對里昂惕夫之謎的解釋還很多,它們或是修改俄林假設的前提,或是在俄林的分析中引入新的生產要素,總之都使要素稟賦說更加豐富、實用、立體化和動態化了,從而為國際貿易理論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⑸ 猜謎語我最棒,花字不見草,貝在底下靠,用它指商品,還能做外貿
答案是:貨。
組詞:貨車、貨物、貨款、貨品 等
⑹ 經濟迷局中的中小企業如何生存
一直困擾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仍在繼續發酵升級,已經演變為「錢荒」。不但銀行缺錢,連民間借貸也開始鬧錢荒了,導致中小企業的融資之路更為迷茫和艱難。近幾年來,一直順風順水的中小企業,遭遇多個發展瓶頸。其中,老生常談的問題,是成本上漲。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勞動力成本也扶搖直上,且上漲速度之快,讓不少中小企業措手不及。原材料成本以及勞動力成本高企,大大壓縮了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此外,人民幣升值也讓中小企業苦不堪言。他們不再具備低價優勢,加之海外經濟正在經歷衰退,需求萎縮,雙重因素導致中小企業接到的訂單越來越少。再加上國內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多重因素齊發難,中小企業正面臨一場殘酷的洗牌。 2012年底數據顯示,與2011年同期相比,溫州地區規模以上企業出現停產、減產情況的企業高達60%。2013年,減產停產現象並沒有緩解,甚至比2012年還要嚴重。 此時,人們不禁要問:中小企業還能不能做生意?該如何做生意? 在我看來,答案是肯定的:中小企業當然還能繼續做生意。至於該如何去做,我認為:中小企業絕不能只是絕望地吶喊,也不能消極被動地等待,更不能一味寄希望於政策來「救命」,而是要行動起來,先生存下來,通過各種方式來「找錢」,再通過轉型,來為自己打造一條暢通寬松的生意之路。 先生存下來,才能繼續做生意 各種生存挑戰撲面而來,中小企業已經到了生死關頭。怎麼辦?生存是當務之急。只有先活下來,才能夠從長計議,才能夠把小生意做成大生意。 中小企業要活下來,首先要學會,在海外訂單減少時,找到自己的「新訂單」;也要在沒錢的時候,學會管錢,以保證資金鏈不斷裂;還要在「用工荒」肆虐時,保住自己的企業團隊不散夥。 所謂的「新訂單」,就是來自國內的訂單。中小企業要轉變觀念,學會挖掘國內市場。13億的人口基數,顯示著中國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但是,正如有人把國內市場比作畫出的蛋糕,看著大,卻不是那麼容易吃到嘴裡一樣,中小企業要想以國內訂單「為生」,並不容易,必須開動腦筋,採取別出心裁的市場策略。 中小企業實力弱小,不要貪圖一口吃成大胖子,不要一開始就定位於全國市場。不妨先紮根「區域」市場,找到自己的根據地。在做扎實之後,再利用區域市場這只杠桿,撬起更大更多的市場。 針對一般企業大規模化、同質化生產的現象,中小企業要學會尋求差異化競爭,對產品進行個性化設計,比如採取定製生產。近年來,中國服裝(000902,股吧)業遭遇寒冬,走定製生產的服裝品牌,卻「例外」地脫穎而出。這應該給中小企業更多啟示。 在挖掘國內市場的同時,中小企業對於海外市場也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畢竟對沒有「外戰經驗」的企業,這意味著徹底「斷奶」,也有可能「一著不慎,全盤皆輸」;但是,「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終歸是中國企業發展不可避免的選擇。 中小企業要想在海外市場逆勢出擊,可以把工廠「搬到」東南亞等海外成本「窪地」,以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還要進行營銷變革,建立國際營銷網路,參與到全球貿易鏈條中,縮短貿易鏈。比如,在海外建立銷售渠道,建立商貿城、設立門店等。不過,拓展海外市場只是手段,最重要的,還是提供高質量的產品,提高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才能真正經受住不同國籍、語言、膚色及文化的消費者的考驗。 中小企業要想活下來,在資金鏈緊張的時候,不能光抱怨大環境不好,而要在沒錢的時候不亂花錢,管好手裡的錢,以保證資金鏈不斷裂。 管好手裡的錢,就要把每一筆錢都花到利潤增長點上;採取薄利多銷的方法,把庫存積壓「變賣」出去;還可以出售不良資產,把「死錢」變成「活錢」。另外,最重要的是,不要再盲目投資,走多元化的路。房地產、資源、股市等,看起來利潤很「肥美」,但還是不要輕易再碰了,以保存「體力」。 「用工荒」的年代,中小企業要想生存下來,還要保住自己的員工團隊不散夥。否則,員工都走了,即使接到再大的訂單,也沒人來替你生產。 要想保住員工團隊,作為企業老闆,需要守住底線,無論企業再難,都不能「跑路」。否則,只能是死路一條。此外,還要為企業和員工注入足夠的信心。信心比黃金和資金更珍貴。讓員工們相信,企業一定會渡過難關,做大做強。即使公司賬戶資金再少,也要給員工發工資。如果不能給員工提供更多福利,可以嘗試以事業留人,分配給員工一定的股權。在管理方面主打「溫情牌」,用人性化的方式,讓員工體會到溫暖。這樣,更容易留住人。 一旦企業能夠找到市場、保持現金流暢通、穩住企業團隊,生存就不再是難題。當然,也就可以繼續做生意。 會找錢,才能把做生意做大 資金是企業的血脈。對企業來說,僅僅依靠自有資金,並不足夠。要想把生意做大,企業必須向外融資,即找錢。通過融來的資金,企業才能補充流動資金,夠快速搶占市場,擴大生產規模。 最近幾年,我經常遇到前來求救的中小企業家。有些企業家甚至跑到我的辦公室訴苦:資金鏈緊張,四處求助無門。還有企業家直接問我:銀行都鬧錢荒了,我們到哪裡找資金? 銀行錢荒,中小企業就無處融資了嗎?中小企業不要被「高利貸」嚇倒,海量的民間資本還是照樣可以使用。當然,前提是約定好利率,權衡考慮企業本身的承受能力。作為溫州金融改革中重點支持的小微銀行,是中小企業門當戶對的「資金池」。中小企業要把關注點,從大銀行轉移到小微銀行身上。今年是新一屆政府任期的第一年,面對經濟增速放緩,新一屆政府開始積極部署各項改革。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呼之欲出,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更多可能。 融資,不一定非要拿到真金白銀,也可以是技術,也可以是設備,或其他一切能夠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要素。此時你可以選擇融資租賃。融資,不一定單槍匹馬、求孤獨「真經」,也可以成群結隊,抱團進行「團購」。比如,尋求企業聯保貸款、互助擔保等。你也可以把企業沒有到期的商業票據、銀行承兌票或短期債券,向銀行或貼現公司要求變成現款。還可以去典當行,典當值錢的物品換取現金。一輛車都可能救活一家企業。如果你開了一家網店,方便、快捷的網路融資更適合你。 每一家中小企業都有做大做強的夢想,每一家中小企業都希望在需要資金時伸手就能摸到錢袋。問題是,市場經濟奉行的就是自由競爭,中小企業沒有旱澇保收式的大鍋飯可吃,資金也不是所有的中小企業想融就能融得到。 中小企業想要走出融資困境,既要有張口借錢的膽量和勇氣,也要有呼籲平等對待的底氣和自尊,更要掌握融資的技巧和策略。要知道,融資不是簡單的請客吃飯。在融資時,不要一味貪多。要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值多少錢」,需要多少錢。對中小企業來說,人脈就是「錢脈」,想方設法多結交一些投資人也很有用。在尋求融資時,必要的時候,不妨向投資人適當妥協?? 說到底,想要獲得資金支持,最可靠的策略還是大練「內功」。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讓投資人看到企業的發展潛力;理清公司產權關系,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讓投資人看到你們的規范化;珍惜自己的信用記錄,不做抹黑企業的事情?? 融資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企業經營之道。在呼籲更多陽光雨露的同時,中小企業應該自醒自省:真正的救世主是自己。只有具備或提高「造血」能力,才有人願意為你「輸血」。 轉型升級,才能把生意做強 一直以來,中國中小企業的生意模式都是走低成本、低價格之路,靠「量」的擴張,導致的結果是,極低的利潤率。在溫州,製造業的普遍利潤只有5%。在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因素沖擊下,利潤更是微薄。 中小企業要想從根本上擺脫生存壓力,在解決生存問題之後,除了尋找資金外,還必須進行轉型升級,從生產低檔產品轉為生產中高檔產品,靠「質」的提升來競爭。 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產業調整、提升、轉型的政策,鼓勵企業加快轉型的步伐。對中小企業需要轉型升級,我也贊同並認為必須為之,但關鍵問題是,中小企業要如何進行轉型升級? 在轉型之前,中小企業先進行整合提升。首先是整合。同一類型的企業,龍頭企業以它的品牌資本銷售渠道去整合行業小企業。無論採取並購的方式,還是聯合、資產重組等方式,都能夠形成聚能企業,這樣才有抗風險的能力。 在整合的基礎上,企業再去想辦法轉型升級。對中小企來說,轉型升級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只是提升某一方面就可以完成,要從多方面著手。 要轉型升級,中小企業就要堅定不移地走創新道路。盡管中小企業「寒冬」來臨,創新永遠都不晚。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多個方面。技術含量低的企業,可以引進流水線,引進先進的技術來提升傳統的產業,增加技術含量;對中小企業來說,管理創新不是可有可無,家族企業和合夥制企業更要在管理創新上下功夫,強化對產權制度的認識,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 要轉型升級,中小企業就不能甘於做代工,從現在起,敢於塑造自我品牌,增加自主品牌的價值。在打造品牌時,中小企業要有充分的自信。沒知名度,中小企業應該懂得借勢,通過與強勢品牌合作,來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資歷淺,中小企業打造品牌可以不走尋常路,不妨做做黑馬,做個「機會主義者」;實力弱,中小企業制定適合自己的品牌戰略後,還要夯實產品質量,為品牌奠定扎實的根基。 要轉型升級,中小企業不一定非要更換產業,一股腦放棄製造業進入高科技產業。須知,在現有傳統行業里,創新盈利模式也是一種轉型;專注現有行業,做「剩」下來的「隱形冠軍」,也是一種轉型,更容易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其實無論在何種經濟環境下,中小企業的生意經都一樣,都要腳踏實地,提升技術含量,提升品牌價值,提升產品附加值。如此才能地抵抗各種風險,才能把生意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