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所通過的主要方式...
【答案】A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建立世界貿易組織是在1994年,由關貿總協版定發展而來,因此權不合題意。其它各項都正確。故選A。
考點:世界市場形成的途徑
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在於准確把握世界市場形成的途徑。此外,世界市場的形成的過程也需要掌握:新航路開辟後開始形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最終形成。
⑵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貿易發展的基本特點貿易特點形成的原因
操縱某一行業的生產和銷售,且與銀行相結合形成金融寡頭 2成為社會經濟生活的基礎而且參與政內治事務,甚至控制國容家的經濟命脈和政治事務 3為爭奪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而支持政府對外擴張和對外戰爭 原因: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生產、資本集中的加劇,使資本主義不得不在生產關系領域作出重大調整,
⑶ 國際貿易政策的歷史演變
國際貿易的歷史演變過程:
1、國貿起源:國際貿易是指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在商品和勞務等方面進行的交換活動。它是各國(或地區)在國際分工的基礎上相互聯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國(或地區)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關系,是由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構成的。
由於對外貿易是一國與別國之間發生的商品交換,因此,把對外貿易按商品分類和按國家分類結合起來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結合起來,可以查明一國出口中不同類別商品的去向和進口中不同類別商品的來源,具有重要意義。
2、資本主義方式准備時期,實行的是保護政是重商主義下的強制性貿易保護政
3、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出現了兩種政策,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
4、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推行帶有壟斷性質的超保護貿易政策
5、二戰後,出現了兩中傾向,一是20世紀50年代帶70年代出現了貿易自由化。二是70年代中期以後,出先了新貿易保護主義。
6、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發達國家開始推行協調管理貿易政策。
7、當前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3)20世紀初國際貿易的發展主要受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的方式變革:
無紙貿易(簡稱EDI),是利用電子數據交換代替傳統的紙面單據進行貿易活動,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訊網路,在商業夥伴的計算機之間進行傳輸和處理,以實現買賣雙方交易的目的。
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利用EDI,可以大量減少甚至消除在傳統貿易過程中的各種紙面文件和單據,避免數據的重復輸入,簡化工作程序;
這不僅能加快信息的反饋速度,可及時得到大量的商業信息,減少差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於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還可提供更有利於企業的貿易機會和條件。
無紙貿易始於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逐步擴展到國際貿易領域。從1992年開始,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報關都採用EDI;日本結合EDI的應用開發了「戰略信息系統(SIS)」;韓國也建立了EDI服務系統――韓國貿易網(KT―NET);
中國政府已成立「中國促進EDI應用協調委員會」,負責推動EDI的應用工作;聯合國也提出了應用EDI的貿易服務促進項目――ET2000年,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正在制定有關EDI應用的國際法,為EDI在全球范圍內普及使用創造條件。
⑷ 國際貿易經歷了那幾個階段
國際化經營的發展階段 國際化經營的階段,可以從歷史發展和企業發展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和判斷。 1.歷史發展的角度 從歷史發展來看,國際化經營經歷了一個不斷向更高層次演變的過程。這一過程大致可疑分為三個比較典型的階段。 (1)初始發展階段。這個階段是從19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1865年,德國拜爾化學公司在美國紐約州投資開設了一家苯胺工廠;1866年,瑞典製造炸葯諾貝爾公司在德國漢堡開設了炸葯廠;1867年,美國勝家縫紉機公司在英國的格拉斯哥建立了縫紉機裝配廠,從而拉開了跨國經營活動的帷幕。但是企業國際化經營活動的主要特點是,活動方式主要以進出口貿易為主,跨國投資的方式較少且所涉及的國家和行業也十分有限,此時的跨國投資主要被當作各發達國家的企業保衛各自海外市場的防衛手段。 (2)高速發展階段。這個階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國際分工的不斷深化以及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各國企業紛紛以主動的姿態開展國際化經營。這一階段突出的特徵在於,國際化經營的產物——跨國公司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核心組織者和最主要的經濟活動主體。對外直接投資成為企業國際化經營的主導方式,其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國際貿易。在這一階段,雖然發達國家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但一些新興工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也紛紛崛起,並成為國際化經營中的一支重要的新興力量。 (3)全球競爭階段。 20世紀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各國經濟相互聯系與相互依賴的程度不斷加深,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被納入到國際分工體系中;同時,由於信息技術的革命和各國市場的日趨開放,國家間、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當今,跨國公司已經成為國際化經營活動最主要的載體。通過國際直接投資,跨國公司實施全球戰略並形成全球一體化的生產體系,在世界范圍內開展經營活動。 2.企業發展的角度 從企業的發展來看,國際化經營是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喬納森和威施米普爾將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分為五個階段:國內經營階段,零星出口階段,經常性出口階段,國外銷售階段和直接投資階段。鄧寧認為,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可以被區分為四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即間接、被動地參與國際貿易階段,直接、主動地參與國際貿易階段,非股權安排階段和國際直接投資階段。
⑸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貿易發展的基本特點
那時候的貿易主要是以歐美等國為主導的 歐美國家在美洲亞洲獲取所需的原材料運回國內 再從國內工廠生產出產品銷往全世界各地
⑹ 國際貿易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主要階段每個階段的特徵是什麼
一)手工工場時期
(二)第一次產業革命到第二次產業革命之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90年代)
(三版)第二權次產業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
(一)二戰後的國際貿易增長速度
(二)二戰後的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
原材料、初級產品的地位相對下降,人工合成材料、高科技產品的地位相對上升。
(三)二戰後的國際貿易的地理分布
發達國家地位相對上升,美國地位相對下降
⑺ 國際貿易是什麼時代開始發展的
1貿易的由來編輯
在奴隸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交通不便,商品流通量不大,國際貿易很有限,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隸和供奴隸主消費的奢侈品。在封建社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也有所發展。這一時期,中國與歐亞各國通過絲綢之路進行國際貿易活動,地中海、波羅的海、北海和黑海沿岸各國之間也有貿易往來。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地理大發現,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當時參與貿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費品和供封建主消費的奢侈品。
2國際貿易編輯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後,特別是產業革命以後,由於生產力迅速提高,商品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國際貿易迅速發展,並開始具有世界規模。從17世紀到19世紀,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貿易額不斷上升。英國在國際貿易中長期處於壟斷地位。當時參與國際貿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費品、工業原料和機器設備。19世紀末進入帝國主義時期後,形成了統一的無所不包的世界經濟體系和世界市場。
此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沖擊和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遭到很大破壞,世界貿易額銳減並停滯不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貿易進一步擴大和發展,美國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頭號大國。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生產的社會化、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特別是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國際貿易空前活躍並帶有許多新的特點,貿易中的製成品已超過初級產品而占據主導地位,新產品不斷涌現,交易方式日趨靈活多樣。
當代國際貿易以發達國家為主,美國仍是世界最大的貿易國,但地位有所下降;德、日等國的對外貿易有極大發展;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佔份額不大,但與自身相比,對外貿易也有了很大發展,成為國際貿易中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國際貿易在當代國際事務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對各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⑻ 高手請幫下忙關於國際貿易的發展歷程
簡史國際貿易是在國際分工和商品交換基礎上形成的。在奴隸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交通不便,商品流通量不大,國際貿易很有限,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隸和供奴隸主消費的奢侈品。在封建社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也有所發展。這一時期,中國與歐亞各國通過絲綢之路進行國際貿易活動,地中海、波羅的海、北海和黑海沿岸各國之間也有貿易往來。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地理大發現,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當時參與貿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費品和供封建主消費的奢侈品。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後,特別是產業革命以後,由於生產力迅速提高,商品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國際貿易迅速發展,並開始具有世界規模。從17世紀到19世紀,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貿易額不斷上升。英國在國際貿易中長期處於壟斷地位。當時參與國際貿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費品、工業原料和機器設備。19世紀末進入帝國主義時期後,形成了統一的無所不包的世界經濟體系和世界市場。 此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沖擊和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遭到很大破壞,世界貿易額銳減並停滯不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貿易進一步擴大和發展,美國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頭號大國。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生產的社會化、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特別是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國際貿易空前活躍並帶有許多新的特點,貿易中的製成品已超過初級產品而占據主導地位,新產品不斷涌現,交易方式日趨靈活多樣。 當代國際貿易以發達國家為主,美國仍是世界最大的貿易國,但地位有所下降;德、日等國的對外貿易有極大發展;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佔份額不大,但與自身相比,對外貿易也有了很大發展,成為國際貿易中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國際貿易在當代國際事務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對各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⑼ 20世紀世界經濟發展
縱觀世紀,回眸滄桑——20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綜述
20世紀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獲得最大發展的一個世紀。20世紀
在取得世界經濟巨大成就的同時,人類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20世紀相
當長一段時間里,世界經濟的發展曾經歷了兩種社會經濟制度的競爭與較量,
這就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並存和斗爭。在當代世界
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之下,只有市場經濟才是最為適合的一種資源分配方式和
經濟運行機制。在20世紀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世界經濟曾經歷了數次巨大的
變化;一個多極化世界經濟格局已經在本世紀最後十幾年裡逐步形成,並且這
種格局將長期延續;但是,以美國為惟一超級大國的一超多強格局一時還不會
改變。
20世紀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獲得最大發展的一個世紀。科學技術的進步推
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面貌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成就是巨大的,但道路卻不是平坦的。為了取得今日的成就與進步,人類為之
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無論是成功,或者是失敗,都是人類在尋求社會發展過程
中獲得的經驗與教訓,是積累起來的寶貴財富。
20世紀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經濟發展最為迅速的一個世紀。世界經濟取得
成就巨大:二次大戰後的50年裡,世界經濟的年平均增長率接近4.0%。進入
20世紀時,世界的國民生產總值僅約為五六百億美元,而在世紀末,這一數字
已高達300,000億美元之巨。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也
是相當快的。世紀之初,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美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
只不過在300美元以下;而現在,美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3萬美元,還
有一些國家甚至已超過4萬美元。國際貿易作為聯繫世界各國經濟的重要紐帶,
在20世紀的發展非常迅速。世紀之初、國際商品貿易總額約為200億美元左右,
現已高達近60,000億美元。跨國公司的大量涌現成了資本全面國際化的主要
載體。與此相適應,金融全球化正在加速發展。國際直接投資因之迅速增加。
20世紀初,全世界國際直接投資累計總額約為200億美元,現在已達到30,000
億美元以上。1998年,國際直接投資一年的總額就達到了6440億美元之多。國
際直接投資的不斷增加,從生產上把世界各國的經濟越來越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大大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並帶動了世界經濟的全面增長。在此基礎上,
國際資本市場則以更快的速度擴大著。現在,世界外匯市場每天的交易額已超
過15,000億美元,一年的交易額更已在5,000,000億美元左右。外匯交易額
已是國際商品貿易額的大約100倍。國際資本市場每年的融資總額已在15,000
億美元以上,各種金融衍生工具更是層出不窮,使貨幣資本運動的規模大大超
過了實際經濟已經達到的水平。金融全球化的迅速發展,把世界上所有的國家
在經濟上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難以分割的統一的整體。
20世紀世界經濟的巨大發展,使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也使人們的生活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這具體表現在:
1.在進入20世紀之初,世界上只有少數先進的國家完成了產業革命。那時
還是蒸汽機的時代;電力的發展和利用還不是很廣泛、很普遍。雖然有關電力
的知識及其利用在19世紀下半葉就已經獲得了不小的進展,但電力引起真正的
能源和動力革命卻是在進入20世紀之後的事。電力的迅速發展和遠距離傳輸問
題的解決,使生產打破了資源和地域的限制,從而使工業生產得到了前所未有
的巨大發展。電力的發展和利用還為生產的自動化創造了條件,從而極大地提
高了勞動生產率。由於生產的自動化流水線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各種各樣的機
器人不僅代替了人們繁重或危險的體力勞動,而且還大大提高了產品的精密程
度和質量。生產自動化的高度發展,不僅使各種產品的產量能夠迅速地大幅度
提高,從而可以由之獲得規模效益,而且也使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隨之不斷
地提高。電力的發明和使用還極大地推動了交通和通訊業的發展,從而為國際
貿易和國際金融業的擴大,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和條件,從而加速了經濟全
球化的發展進程。因此,可以說人類社會在20世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與電
力的發明和利用分不開的。即使是現在正在進行的信息革命也離不開電力這一
基礎。所以把20世紀看做是電氣化的世紀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2.在20世紀,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技術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世
界經濟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都是知識創新的結果。
知識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中從來都是最主要的因素,而決不只是從今日始。只
不過知識的積累越來越多,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從而才被更
多的人認識罷了。若就知識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作用而言,沒有知識就不可能
有任何社會經濟的存在和發展。在這個意義上,任何經濟形態都是知識經濟的
一種表現,都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與當時人類所積累的知識相適應的反映。
從來還沒有過沒有知識的經濟。當然,科學技術對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從來沒
有像現在這樣巨大,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在20世紀前二三十年科學技術在基礎理論方面已經獲得巨大進步的基礎上,
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力發展軍事科學技術的推動,戰後的科學技術得到了更
加迅速的發展,不僅大量的軍事科學技術成果木斷地被運用到民用生產領域中
來,而且還有大量的新的科學技術成就不斷地涌現出來,從而使社會生產力的
提高非常迅速。石油成為最主要的能源,石油化工技術的不斷進步,原子能發
電的廣泛利用,各種合成原料的不斷開發,電子技術的空前發展,乃至信息技
術帶來的巨大變革等等,不勝枚舉的各種偉大成就,都是在科學技術不斷創新
的情況下取得的,並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經濟獲得了有史以來最快的增
長。據統計,在發達國家,戰後的經濟增長有70-80%是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
而取得的。科學技術在這些國家確實已經成為真正的第一生產力。現在,一次
以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的新的科學技術革命正在迅速興起,這必將對世界經濟
產生新的推動,從而為21世紀世界經濟的更快增長創造條件,打下基礎。
3.20世紀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使各類國家的產業結構都發生了不小的
變化。在發達國家,雖然工業生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其在整個國民經
濟中所佔的比重卻大幅度地下降了。現在,作為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物質生
產部門,其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合在一起已經只佔1/3左右,而以金融
業、通訊業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業,即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已有2/3的份
額。產業結構的變化也反映在勞動力結構的變化中。在發達國家中從事農業的
勞動力一般已只佔5—6%,在美國更已佔3%以下。在工業部門進行勞動的人
員比重也比過去大大下降了,多數發達國家都已在30%以下。
4.20世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已使人類的生產與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
自然資源有限性的限制。原子能、太陽能、海洋能的開發和利用,已大大減少
了人類社會對自然礦物能源的依賴,各種化學和合成材料的出現,不僅減少了
人類對各種自然的、不能再生的資源的依賴,而且還為人類提供了許許多
多性能優於自然資源或自然資源中根本沒有的新材料。正是在此基礎上,才有
了電子計算機的微型化。現在的電子計算機體積已比三四十年前縮小了幾萬倍,
而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卻提高了幾十萬倍。正是由於有了各種各樣的新材料,激
光技術和光纖通訊才得以開發和利用,人造衛星才能上天等等,類似的例子可
以說不勝枚舉。
5.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口集中生活在城市之中。這是與
集中的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不斷擴大相適應的。在發達國家,現在生活在城市
中的人口已佔人口總數的80%以上。在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也在不斷地增加,
一般已達到50%左右,並呈現繼續增長的趨勢。過去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方式已
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集中的、城市化的生活方式。這是20世紀人們生活
方式最顯著的一個變化。
6.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條件和質量有了很
大的改善和提高。人們的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改觀。在衣著方面,不僅各種
天然的服裝原料,如棉、麻、絲、毛、皮等等,其生產和加工的水平都大大地
提高了,而且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各種化學和合成的新的服裝材料,使人們的衣
著更加舒適輕便,豐富華麗。在食物方面,不僅食品的種類增加了,而且質量
也提高了。各種無污染的綠色食品正越來越多地擺上人們的餐桌。人們利用的
烹調工具和手段也更加多樣和方便。在行的方面,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更早已取
代了以畜力或人力為動力的車和船。密如蛛網的高速公路,急駛如飛的高速火
車,再加上先進的噴氣式客機,已使世界上的大多數地方可以朝發夕至。地球
因之相對地縮小了,以致有人說現在全人類就好像生活在一個地球村裡。在住
的方面,在20世紀所獲得的改善也是有目共睹的。一座座新興城市的崛起,城
市生活環境的不斷改善,都在有力地說明這一點。在發達國家,由於農村和城
市郊區生活條件的改善,城鄉差別比之過去已經有了很大的縮小,這使人們看
到了在未來真正消滅城鄉差別的希望。
20世紀所取得的經濟成就,使人類社會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又邁上了一
個新的更高的發展階段。發達國家已經走過了工業化的歷程,正開始向經濟信
息化的方向發展,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則在加速完成工業化的任務。世界經濟正
越來越結合為一個更加緊密的整體。
20世紀世界經濟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人類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20
世紀世界經濟經歷了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上半葉,世界經濟的發展不僅被兩
次世界大戰所中斷,而且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間還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世界經濟危機。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經濟才由於各種條件的變
化而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從而有了今天這樣的局面。
在20世紀之初,發達國家大多已完成了產業革命,特別是長距離輸送電力
問題的解決,使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快和較大的提高。人類開始進入電氣化的發
展階段。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引起了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壟斷發生了,自由競
爭的資本主義開始為壟斷資本主義所代替;與此同時,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
也使市場的缺陷暴露得越來越明顯,生產與消費的矛盾不斷地加深與激化。為
了滿足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資源和市場不斷擴大的要求,發達國家加強了對外
的侵略擴張,這突出地表現在對殖民地的爭奪上。這種爭奪終於在1914年導致
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世界經濟遭受了巨大的破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
束之後,世界經濟僅僅經歷了10年左右的增長,就陷入一場空前嚴重的世界經
濟危機。在這次嚴重的世界經濟危機中,經濟遭到巨大的破壞,許多國家的經
濟竟倒退到了20世紀初期的水平上。國際貿易因此縮減了2/3,一些國家的失
業人數已佔勞動力人口的一半左右,工人的工資水平則下降到了只及經濟危機
發生前的1/3。嚴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還導致金本位制的崩潰,使人類社
會從此進入了紙幣流通的時代,從而為以後嚴重的通貨膨脹開辟了道路。嚴重
的經濟危機,再加上發達國家利用殖民體系,形成了一個個排他性極強的經濟
集團,使統一的世界經濟體系遭到了嚴重的割裂,世界經濟的運轉再也無法正
常進行。世界經濟陷入特種蕭條之中。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國家便走上了法西
斯主義和軍國主義的道路,妄圖從發動侵略戰爭和對外侵略中尋找出路,從而
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被捲入的國家多達50多個,戰
火直接波及了除南北美洲之外的世界各地,受影響的人口達十幾億之多,傷亡
人數幾近7000萬人。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40,000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由於世界大戰的推動,
軍事科學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戰爭結束後,大量的軍事科學技術被運
用於民用生產,從而大大推動了經濟的增長。此後,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加迅速。
在科學技術加速發展的推動下,航空運輸業迅速發展、家用電器業異軍突起、
信息產業後來居上,生物工程、海洋工程、宇航工程等等方興未艾。科學技術
的發展引起了產業結構的重大變化,木斷開發出巨大的新市場,給國民經濟的
發展以非常有力的推動,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迅速而巨大的提高。另一方面,
戰爭與危機也推動了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
適應了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緩和了生產關系和社會生產力的矛盾,從而使
各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能夠較為順利地向前發展。戰後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主
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為了避免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發達國家的政府普遍加強了社會經濟
管理職能,使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得到了迅速而巨大的發展。國家利用各種財政
和金融手段調節國民經濟的運行,甚至利用反復推動國有化和非國有化,保證
國民經濟較為正常而平穩的發展。為了緩和社會和階級矛盾,發達國家政府實
行了有利於限制貧富差距擴大的稅收政策,還採取了各種社會福利措施,諸如
失業救濟、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等,這些措施確實緩和了諸多社會矛盾,使
國民經濟得到了較快並較為平穩的發展。
2.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在戰後相繼獲得了民族
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帝國主義的殖民體系瓦解了。發展中國家的解放和獨立,
擺脫了宗主國的軍事、政治統治和超經濟剝削,為它們發展民族經濟創造了必
要的條件。廣大發展中國家陸續走上了發展民族經濟和實現工業化的道路,並
不斷擴大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系。有的發展中國家還利用後發性優勢,國民經
濟獲得了比發達國家更快的增長速度,縮小了與發達國家在經濟上的差距。一
批新興的工業化經濟涌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廣大發展中國家自身的經
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而且也為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3.美國一躍而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利用其霸主地位,制定了有利於
它進行對外擴張的一系列國際經濟制度和秩序。其中最主要的是國際貨幣基金
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形成和建立。這些國際經濟關系規則的
制定和國際經濟組織的建立,結束了戰前國際經濟關系受到嚴重割裂和破壞的
局面,客觀上為各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較為有利的國際環境和條件。相對統一
的國際經濟規則、制度和秩序的形成以及眾多國際經濟組織的建立,適應了生
產和資本國際化的要求,為世界經濟較快並較為穩定的發展創造了比較有利的
客觀條件。例如,根據布雷頓森林協定建立的國際貨幣制度,實行以美元為中
心的固定匯率制,曾使國際貨幣領域保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相對穩定;在關
稅與貿易總協定組織之下進行的8次多邊貿易談判,為大幅度降低工業品關稅、
限制各種非關稅壁壘做出了貢獻,從而大大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使迅速發
展的國際貿易成了戰後世界經濟空前增長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當然,
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戰後建立的國際經濟制度和秩序,經過幾十年的運作,
現在已越來越不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需要進行改進和變革。世界經濟領域規
則與制度的改革滯後於客觀形勢發展的需要,這正是當前世界經濟陷入困境的
一個重要原因。
從50年代開始出現的地區性經濟集團,現已成為世界經濟中一個重要發展
趨勢。這也是國際經濟關系的一種調整和變革。最早建立的歐洲共同市場,現
已變為歐洲聯盟,不僅成員國由原來的6個國家發展到今天的15國,並擁有大
量的聯系國,而且還由最初的關稅聯盟變成了一個統一大市場,實現了商品、
勞動力、資本和勞務的自由流動。不僅如此,歐洲聯盟開始推行歐洲統一貨幣
計劃。歐元正式發行,歐盟國家統一的中央銀行也已建立。這使歐洲聯盟成了
世界上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地區性經濟集團。現在世界上的地區性經濟
集團已達四五十個之多。它們對推動成員國的經濟發展和加強相互之間的經濟
關系起了大小不等的積極作用。
此外,各種形式的國際經濟協調,如各種雙邊或多邊的國際會議、每年舉
行一次的發達國家七國首腦會議等等,也對解決國際經濟矛盾、促進世界經濟
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當然,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也不是直線式的上升,同樣經歷了困難和曲折,
呈現一定的階段性。這可以從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化中看得非常清楚。在五
六十年代,世界經濟經歷了約20年的高速增長。當時世界經濟的平均年增長率
約為5.5%。進入70年代後,由於發展中國家的產油國展開了石油鬥爭,使作
為世界主要能源的石油價格成十倍地增長,引起了國際市場的價格革命;再加
上發達國家在戰後長期推行凱恩斯主義的膨脹性財政與金融政策,導致了嚴重
的通貨膨脹,許多國家的通貨膨脹率達到了雙位數,國民經濟陷入滯脹。在這
種情況下,世界經濟的平均年增長率下降到了3.5%。80年代,由於許多發展
中國家發生嚴重的債務危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進行劇烈的軍備競賽,發達國
家經濟政策的重點從促進經濟的增長轉向了抑制通貨膨脹,世界經濟的平均年
增長率進一步下降到了大約3.0%。進入90年代後,由於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
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戰後長期存在的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兩極格
局結束了。許多國家由於經濟體制發生變化造成了經濟的嚴重滑坡。在科學技
術加速發展的推動下,世界經濟的信息化和全球化已成為主要的發展趨勢,而
卻沒有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即必要的國際經濟規則、制度和秩序的變革與之相
適應。世界經濟的發展受到嚴重的阻礙。世界經濟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要求各
個國家對產業結構和經濟政策進行較大的調整,而許多國家的這種調整卻大大
地滯後了。這正是東亞和東南亞國家所以發生嚴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背
景和原因所在。日本在90年代經歷了10年的經濟困難,也是由於同樣的原因。
日本和東亞、東南亞地區在過去都是世界經濟中增長最快的國家和地區,它們
的經濟陷入嚴重的困境,不能不對整個世界經濟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在這種
種因素的作用下,90年代世界經濟的平均年增長率又進一步有所下降,僅略高
於2.0%,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慢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