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學年論文怎麼寫
提供一些國貿專業的學年論文的題目,供參考。
1. 我國外貿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問題
2. 我國外貿順差問題研究
3. 對自由貿易保護貿易理論政策的研究
4. 中國企業如何面對"全球化"
5. APEC挑戰WTO
6. 外貿企業財務問題
7. 東亞地區雙邊自由貿易的政治經濟學
8.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競爭
9. 東亞地區的國際物流中心
10. 關於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思路與對策
11. 中國企業應如何運用知識產權戰略
12. CEPA框架下,內地與香港的經濟合作前景
13. 論我國出口商品的結構變化
14. 論我國進出口市場的變化
15. 論東北亞經濟合作
16. 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設想
17. 全球FTA發展新趨勢與中國的FTA戰略
18. 世界對外直接投資發展新趨勢和我國引資對策
19. 論東北振興與東北亞合作聯動發展
20.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政治經濟分析
21. 東亞區域經濟合作迅速發展的原因,特點與前景分析
22. 東亞區域性金融貨幣合作的可行性及路徑選擇
23. 歐盟東擴論
24. 評歐盟(歐共體)的共同農業政策
25. 中國歐盟經貿關系發展現狀及前景
26. 美國新經濟的作用與影響
27. 中美經貿關系現狀及發展前景
28. 中美貿易摩擦的政治經濟學研究
29. 歐盟企業競爭力個案研究(以具體企業為例)
30. 美國企業競爭力個案研究(以具體企業為例)
31. 提升國際競爭力對策研究
32. 國際營銷中的相關問題研究
33. 國際營銷中的綠色壁壘研究
34. 網路營銷的應用問題研究
35. 企業促銷戰略研究
36. 貿易自由化對環境的影響
37. 關於無單放貨的有關法律問題
38. 關於倒簽提單的有關法律問題
39. 關於預借提單的有關法律問題
40. 提單的運輸合同屬性問題
41. 關於海運貨物滅失及損壞有關問題
42. 國際貿易結算支付方式的選擇及運用
43. 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評估
44. 出口信用保險淺析
45. 無船承運人法律地位
46. CIF合同初探
47. 國際貿易買賣中的違約與違約救濟制度研究
48. 我國對外貿易代理制度的變革與我國外貿公司發展前景探討
49.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
50. 國際貿易合同中的欺詐脅迫與重大誤解問題探討
『貳』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國際貿易專業簡介
專業內容: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和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涉外部門的實際業務以及國家在對外貿易方面的方針、政策,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
專業方向有國際貿易、國際營銷、國際經濟合作三個專業方向。
專業課、基礎課: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世界市場行情、國際金融、國際經濟法、國際市場營銷、國際稅收、外貿會計、外貿英文函電及專業外語等。
目前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就業難"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作為國際貿易專業的大二學生,筆者對自己所學專業的畢業流向做了一次調研,此次調研工作的資料搜集,筆者分三次進行。
目前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就業難"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作為國際貿易專業的大二學生,我們有必要對自己所學專業的畢業流向做一次調研,看看我們現在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為將來就業的激烈競爭爭得更多籌碼。
此次調研工作的資料搜集,筆者分三次進行。首先,筆者采訪了本校00屆已經畢業的學姐。該學姐系經管學院國貿專業學生,畢業前獲英語雙學位,中共黨員,現就職於上海某對外貿易公司。她向筆者簡單介紹了一下她的同學畢業後的情況:同學甲畢業後,為了留津,進入一家專業並不對口的國企;同學乙憑借英語雙學位的優勢,進入天津一家知名的上市國企;同學丙由於實際工作能力突出,成為外資企業的進出口大戶;同學丁選擇繼續深造。以上是學長畢業去向的一個縮影,也客觀體現了我專業就業方向,但畢竟只是少數幾人,不能完全說明國貿專業的就業狀況。
鑒於以上原因,為了得到官方較正式的就業前景資料,筆者登錄了復旦大學研究生網站,並親自走訪了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辦公室。以上兩所大學在應用經濟學領域都有很高地位,國貿專業屬國家重點級學科。復旦大學公布的資料顯示,國貿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主要有會計師事務所、銀行、外貿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三資企業以及政府涉外經濟部門等。而人民大學給出的資料也如出一轍:就業去向近年來除了到銀行、證券、保險、進出口公司、民營企業等金融機構、外貿機構和公司企業外,到國內的涉外企業和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分支機構的越來越多,如到4大國際著名會計師事務所的越來越多等。綜上資料所述,國貿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
最後,為了得到更有力、更實際的資料,筆者去了"528招聘網"。查詢了北京各企事業對國貿專業的網上招聘資料。網上招聘資料雖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企事業對國貿專業畢業生的招聘情況,但也可以代表一定的社會現實。在網上招聘的大公司並不多,筆者搜索到的較典型的有三家:平安人壽保險北京分公司;中國家用電器進出口公司;中科華星科貿有限公司。後兩家公司在招聘人的要求上略高於其他企事業,中國家用電器進出口公司要求應聘者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最好有自己的客戶,本科以上學歷,通過英語六級;中科華星科貿有限公司要求更為苛刻:1、 大學本科學歷,英語六級以上,聽說讀寫能力俱佳,能夠承擔對外聯系及談判翻譯工作,能夠熟練的操作電腦及辦公軟體 2、 文筆佳,溝通協調能力強,思路清晰有條理,具有外貿商務工作三年以上經驗者優先 3、有報關員證書,熟悉對外貿易及進出口相關知識者優先 4、 積極主動,高度的責任心和堅韌性;而雖然平安人壽對應聘者的要求只是有強烈追求成功的事業心即可,但其潛在競爭應該可以想像應聘者的素質會比較高。這只是三個比較特殊的公司,而其他的公司招聘情況應該更具代表性,這些公司大都招聘大專畢業或高中畢業的懂國際貿易的學生,本科畢業的英語專業或國貿專業學生也在一些公司招聘考慮范圍之內。招聘職位以報關員、銷售業務員、租船員、外事秘書、外貿業務員、銷售主管等為主,大多為國際貿易實務。在性別上,客服和秘書要求女性的較多,在銷售、制單等職位上要求男性的居多。對工作年限一般要求兩年以上者為佳。
綜上,可以看出這樣幾點問題:
1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英語要求頗高,一般為英語六級以上水平,口語要好,表達流利。
2在性別上,也有職業差異,而大部分有性別限制的公司對女性應聘者的限制較多,換言之,女生在應聘時可能會比男同學遇到更多的問題與壓力。
3本科生的競爭壓力過大,與其競爭職位的有高中生、大專生、研究生甚至歸國的留學人員。這些人的湧入無形中對本科生就業造成沖擊。
4普通學校畢業生與重點大學畢業生的差別,前者確實在一些硬性條件上低於後者,用人單位更熱衷於對後者的招聘。
5不盡然的是,企業更注重應聘者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內在素質及工作經驗。
因此,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來應對未來就業的激烈競爭。
1在校期間,加強口語練習,並打好英語基礎,通過英語六級考試。2作為女生,我們不可以因為性別上的原因而對未來就業失去信心,要發揮自己的長處,不斷完善自己,做到自尊、自愛、自強。
3面對眾多的競爭對手,如果覺得自己有足夠時間及勇氣,可以選擇繼續深造,增加自身競爭力。
4如果想參加工作的普通本科畢業生,不應因自己的學校而低人一等,因該充實自己,增加自身實力,多學習一些專業知識,並考取一些資格認證。
5在校期間,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打工,添加工作經歷,為將來就業做好准備。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主編的《戰略性貿易政策和新國際經濟學》【注釋】保羅·克魯格曼:《戰略性貿易政策和新國際經濟學》(海聞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頁。【注尾】在全球經濟學理論界享有盛譽。該書是美國商務部在20世紀80年代初召開的一次研討會的理論成果,初版於1986年,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發行,至1995年已重印七次。該書共收錄了15位經濟學家撰寫的12篇有關國際貿易新理論的力作,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國際貿易理論的「新思路」。
一、新貿易理論的基本思想
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其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原因的研究》(1776年)中提出的「絕對優勢說」堪為自由貿易理論之濫觴。鑒於亞當·斯密「地域分工論」存在著明顯缺陷,大衛·李嘉圖對其進行了修正,創立了「相對優勢說」,標志著國際貿易理論的重大突破。但該理論仍然不能完全解釋國際貿易的發生機制。1933年,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及其學生俄林以「資源稟賦說」科學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戰後國際貿易理論成了赫俄理論的一統天下。
(一)戰略性貿易理論。20世紀80年代初,國際貿易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古典理論所設想的那種交換了,如資本要素豐裕的國家傾向於出口資本密集性產品,有熟練勞動力的國家傾向於出口技術密集型產品,而不發達國家則出口原材料,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雖然國家的技術差異和資源稟賦仍然主要決定了國際貿易的基本模式,但相當部分國際貿易不可簡單地歸因於出口國的自然優勢,相反,越來越多的貿易來源於規模經濟和因技術創新而形成的人造優勢。
這說明國際貿易形態的歷史性變遷對經濟學家提出了挑戰。只有在現有貿易思想基礎上發展一套新理論,才能重新解釋國際貿易領域里正在發生的巨大變遷。70年代發展起來的產業組織學提出了分析寡頭競爭產業的新方法,從而催生了國際貿易新理論。
古典貿易理論建立在市場不會偏離「完全競爭」太遠的假設之上,市場上有許多生產者,每個生產者力量都很小,不會試圖去影響價格或其競爭對手未來的行為。然而,戰後以來產業內貿易和發達國家之間貿易的迅速增長說明完全競爭的假設是不合適的,現在相當一部分貿易是由大規模生產的優勢、積累的經驗和通信技術的創新所決定的,由眾多小企業之間展開的原子狀的競爭已經難以看到,而少數幾家大型企業之間的不完全競爭卻隨處可見。例如,大型客機市場基本上由「波音」和「空中客車」兩家寡頭航空公司所壟斷,每一方都有影響價格的能力,它們做出戰略性的行動,以期影響競爭對手的行為。
古典貿易理論在於證明自由貿易是最好的。古典理論假定市場競爭是完全的。一國在某一產業的比較優勢是貿易發生的根本原因,每個國家都因其各自的要素稟賦而參與國際分工。因此,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經濟中,「租」非常少,因而經濟中不存在「戰略性」部門,自由貿易政策是各國最好的選擇,在各國都支持自由貿易的情況下,每個國家都能從貿易中獲益,且一國的收益並不以他國的損失為代價,自由貿易不是零和博弈。古典理論甚至認為,即使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奉行自由貿易原則,其他國家都一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該國仍能從自由貿易中獲益。因此,自由貿易是古典理論的鐵律。
在產業組織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貿易理論對古典貿易理論提出挑戰。新理論既是對古典貿易理論的繼承,又有所超越。它認為,國際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歷史的偶發性,是一國特定的歷史、某個偶發事件和經濟政策的產物,並不是完全由各國資源稟賦差異所決定的。新理論最有意義的創新在於引入了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理論,從而使國際貿易理論從完全競爭這一假定條件的束縛下擺脫出來,市場中不完全競爭是普遍現象,完全競爭才是特例。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下,產業領域存在著規模經濟報酬遞增的現象,這個理論有力地挑戰了古典貿易理論所認為的規模經濟報酬不變的傳統觀點。由於市場競爭是不完全的,「租」不可能因競爭而完全消失,在一些產業,資本和勞動有時會獲得比其他產業高得多的回報率,因而經濟中存在著「戰略性」部門。如果政府能夠識別出這些戰略性部門,就有可能採取戰略性貿易政策。所謂戰略性貿易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政府積極運用補貼或出口鼓勵等措施對那些被認為存在著規模經濟、外部經濟或大量「租」的產業予以扶持,擴大本國廠商在國際市場上所佔的市場份額,把超額利潤從外國廠商轉移給本國廠商,以增加本國經濟福利和加強在有外國競爭對手的國際市場上的戰略地位。政府參與國際經濟競爭顯然會從根本上改變國際貿易的通行規則,因而被視為提升其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活動。
(二)選擇戰略性產業的基本標准。如果說經濟中存在著戰略性部門,那麼企業家或經濟學家該怎樣識別它們?克魯格曼提出了識別戰略性部門的兩項標准,一是看該部門是否有大量的「租」存在,即該部門的資本或勞動回報率是否特別高;二是看該部門是否存在著外部經濟,即某一企業的研究開發活動或經驗對其他企業會產生技術外溢。然而,由於外溢是沒有市場價格的,根據這項標准去衡量戰略性部門有一定難度。
(三)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幾種形式。一旦選定某些產業為戰略性產業,政府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保護這些優選產業的發展呢?克魯格曼和詹姆斯·布蘭德(James Brander)提出了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幾種可能的應用形式。
1.以轉移利潤為目的的補貼。這項戰略性政策涉及到運用補貼來加強在有外國競爭對手的國際市場上的戰略地位,其基本思想是要把利潤從國外廠商轉移給國內廠商。政府補貼可能使本國廠商降低產品成本,從而在有利可圖的國際市場上佔有更大份額。由於成本補貼迫使外國競爭對手削減產量,使本國廠商得到額外利潤,這些利潤超過政府的補貼數額,即廠商的受益超過納稅人的損失。這說明出口補貼(或生產補貼)增加了國內經濟福利。
2.保護本國市場。比較典型和普遍運用的是國內市場保護政策。在國際貿易實踐中,對國內進口競爭產業的保護政策歷來基於出口鼓勵政策。保護政策的古典版本是有名的「幼稚產業」理論,最早由漢彌爾頓提出,李斯特加以發展和完善。克魯格曼在1984年提出了一些與幼稚產業論相似的論點。一種觀點認為,在規模經濟情況下,隨著總產量上升,邊際成本遞減,阻止外國廠商進入國內市場,不僅可以幫助本國廠商佔領被保護的國內市場,也會使本國廠商在出口市場上獲利;另一種觀點基於「干中學」思想,「干中學」在結構上與邊際成本遞減的情形是類似的。在一個受保護的國內市場上,本國廠商生產得更多,比外國競爭者學習得更快,它的「學習曲線」向下移動。
二、新貿易理論在美國興起的深層背景
20世紀80年代初,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在美國興起,不是偶然的。
首先,它與同時代美國經濟形勢發生的深刻變化有著密切聯系。隨著歐洲的復興、日本的崛起,美國逐漸喪失了在世界經濟中的絕對優勢地位。特別是日本作為經濟、科技和金融大國的崛起,成為在國際競爭中對美國具有較大威脅的經濟大國。80年代,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已相當於美國的60%,在高科技方面,日本已在不少領域明顯超過西歐而對美國構成巨大挑戰,日本的對外貿易發展速度驚人,1979年日本的進出口總額較1955年增長了46.5倍,佔世界貿易總量的比重隨之從2.3%提高到6.5%,而美國在同期則從14%下降到12%。【注釋】方連慶、劉金質和王炳元主編:《戰後國際關系史(1945-1995)》,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上冊,第524頁。【注尾】當時,美國各界正在為國際競爭力開始下降而擔憂,日本和歐共體國家卻通過政府補貼或保護等手段對高科技產業實行扶持政策,由此,在美國引發了一場關於美國是否也應該對自己的目標產業進行扶持的爭論。歐共體對農產品的長期補貼政策,使得美國有時也考慮運用補貼或其他優惠政策促使其他國家購買美國而非其競爭對手歐共體的農產品。而日本、韓國的汽車和家電業的發展主要得益於政府的產業政策。為了重建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絕對優勢,美國經濟學家開始考慮要麼採取對抗性的貿易政策,在政府保護下發展一些支柱產業同日本和歐共體競爭,要麼,對日本和韓國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施加政治壓力或展開貿易談判,迫使他們降低在經濟領域的國家介入程度。在這種背景下,里根和布希兩屆政府在貿易理論、貿易思想上逐步背離了自由貿易原則,開始轉向所謂公平貿易和管理貿易。
其次,貿易政策在美國經濟政策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直到1960年,美國製造業仍然主要是向國內消費者提供產品,企業的競爭對手基本上局限於來自國內的廠商。此後,貿易的重要性開始上升,據統計,1960至1980年期間,進出口佔美國製造業增加值的比重增長了一倍多,這表明國際因素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伴隨著企業競爭由純國內性質的問題轉變為國際性質的問題,貿易政策也不再被視為僅僅是美國的國內政策,而成為對外經濟政策的一部分。美國對國際貿易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提高了國家貿易政策對國內經濟變數的影響力,貿易政策作為達到國內目標和反擊外國企業的不公平貿易的手段也越來越具有吸引力。
第三,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產業內貿易和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發展迅速,以比較優勢和要素稟賦為基礎的傳統國際貿易理論已難以對此做出合理解釋。主要表現在發達國家間貿易和產業內貿易發展迅速,這對新自由主義的經濟理論提出了挑戰,古典理論的比較優勢說和新古典理論所秉持的要素稟賦論的解釋力降低,國際政治經濟學需要發展新的分析框架。羅伯特·吉爾平認為「80年代的種種事態發展,已經對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性質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注釋】羅伯特·吉爾平:《國際關系的政治經濟學》(楊宇光等譯),經濟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195頁。【注尾】克魯格曼說得更明白:「一直可以用來說明1880年甚至1950年的經濟狀況的古典的自由貿易理論,已不適用於解釋1984年的世界經濟」。這在客觀上要求理論界重新思考國際貿易理論,創立新學說,對戰後以來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國際貿易新模式做出科學解釋。
在這種背景下,經濟學家們試圖解釋戰後發達國家間貿易和產業內貿易迅速增長這一國際貿易領域的新現象,於是出現了國際貿易理論的「新思想」,新思想的「內核」是關於戰略性貿易政策的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是賣方寡頭公司在國際貿易和對外投資中的日益重要性,這種公司可能利用越來越多的利潤、實踐經驗和阻礙競爭對手的壁壘加強自己的地位。【注釋】羅伯特·吉爾平:《國際關系的政治經濟學》,第201頁。【注尾】 在國際競爭日益加劇的時代,各國政府有可能代表本國公司執行戰略性貿易政策,即通過財政補貼或國內市場保護等手段增強本國公司的國際競爭優勢,使超額利潤從外國廠商轉移給本國廠商。
三、理論特色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安排了一系列由美國貿易代表的官員和貿易、產業政策專家參加的會議,散發事先准備好的有關當前貿易政策問題的案例材料,希望學者們能提供與這些問題有關的合適的分析框架。不少美國經濟學家開始投身於新貿易政策的理論研究,試圖藉此為美國實施戰略性貿易提供理論依據和政策辯護。新貿易理論成為炙手可熱的研究領域,戰略性貿易政策也成為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討論的熱門話題。
保羅·克魯格曼主編的《戰略性貿易政策和新國際經濟學》,匯集了80年代美國學者關於戰略性貿易政策及新貿易理論的主要研究成果。該書有三大特點:
首先,無論是經濟學家們對新理論的探討還是研究成果的結集發表,都反映了美國學術研究的實用傳統。可以說,所有這些研究成果都有著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它們試圖解釋戰後國際貿易的三個基本事實:一是戰後60%的貿易是在發達國家之間進行的,「北北」貿易壓倒了「南北」貿易;二是它解釋了產業內貿易迅速擴大的原因;三是它說明,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下,在由賣方寡頭公司相互競爭的經濟中,政府幹預有可能改變戰略博弈的基本結構,從而為本國廠商贏得國際競爭優勢,把超額利潤從外國廠商轉移給本國廠商。不少學者將戰後日本在一些重要的經濟部門所取得的成就歸之於日本政府的戰略性貿易政策和產業政策。
其次,保羅·克魯格曼為本論文集撰寫的「導論」提出了國際貿易理論的「新思路」。他重在提出問題,比如,國際貿易新理論的經濟依據是什麼?企業家和經濟學家怎樣識別戰略性產業?政府能否成功地實施戰略性政策?日本的經濟成就與戰略性政策有何聯系?日本的產業政策值得美國仿效嗎?假定美國根據新貿易理論採取更積極的、掠奪性的貿易政策,外國政府將做何反應?等等。論文集的其他14位學者則見仁見智,分別從不同角度給予了不同程度的回答。
第三,該論文集並沒有就新貿易理論和戰略性貿易政策達成共識。從政策建議角度來看,多數學者不贊成美國政府採取戰略性貿易政策,也不贊成政府對任何特定產業進行扶持。美國有著相當發達的資本市場和勞務市場,各種生產要素都是高度流動性的,市場導向仍是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市場在引導資本和勞務向高技術部門轉移過程中仍將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學者們建議,美國政府應對實行干預主義的產業政策抱慎重態度。部分學者指出,戰略性政策只有在缺乏其他更好的政策時才能應用,而且只能是臨時性的。
盡管戰略性貿易政策難以付諸政策實踐,單從理論上來說,它注重把有關公司和工業組織的理論應用於貿易關系,強調學習曲線、規模經濟和外部性,是對古典和新古典經濟理論的重大突破。古典經濟理論把重點放在解釋「南北」貿易上,而新理論著重解釋「北北」貿易;古典理論認為貿易只是在公司之間進行,新理論認為存在著政府與公司合謀以攫取「租」(超額利潤)的可能性;古典理論假定市場是完全競爭的,「租」是不存在的,新理論假定市場競爭是不完全或壟斷的,在某些產業中存在著大量的「租」;古典理論假定資本和勞動是不流動的,比較優勢是靜態的,新理論假定資本和勞務都是流動的,比較優勢是動態的和人為的。
克魯格曼主編的這部《戰略性貿易政策和新國際經濟學》是目前國外關於新貿易理論的權威文獻之一。它正式確立了戰略性貿易政策所倡導的政府幹預可使經濟福利最大化的論斷的學術地位,不僅反映了經濟學知識的新進展,而且從實際出發,比較合理地解釋了戰後國際貿易的新模式。
『叄』 老師要求寫一篇《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論文,不知道怎麼寫,請各位大俠幫幫忙! 我僅有的積分都給了!!!
你好!
首先:寫好一篇論文:http://..com/question/3542647.html?si=2
其次,你題目的要求內容,可以參考這個提問的第專一個屬回答者:http://..com/question/80588065.html
『肆』 誰能幫我寫點《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這本書的收獲與心得。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的學習,讓我認識到了貿易工作的復雜性,變化性,靈活性,困難性,也體會到了作為一名優秀的外貿工作者應加蓋具備的基本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
在以後的實踐過程中,可能有許多環節的操作,是我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雖然一筆進出口業務也沒完成,但每天都有新收獲,可以說是受益匪淺,這也令我感到非常的滿意。我也逐步意識到國際貿易的重要性和其獨有的特點:國際貿易既是一項經濟活動,也是涉外活動的一個方面;它屬於跨國交易,情況錯綜復雜;受國際局勢變化的影響,具有不穩定性;面臨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大,線長面廣,中間環節多;商戰不止,競爭異常激烈。所以,作為從事國際經貿的人員,不僅必須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而且還應具備開拓創新的能力、駕馭市場的能力和善於應戰與隨機應變的能力。
基於以上要求,結合本次實習的情況,我總結了自己今後學習這門課程應該注意的事項和學習方法:
1.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以前學過的《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貿易實務》都是書本上的知識,和實際情況脫節較大,實際操作起來和想像中的出入很大,很不習慣。因此要充分利用好類似的機會,多做一些實際的操作,充分理解和掌握已經學到的理論知識。有機會的話還應多去海關、進出口公司等參加實習,或者參觀詢問,了解情況,提高業務水平。
2.加強商務英語的學習
國際貿易中的絕大多數信息的發布、交流、磋商、談判、單證、文件等都是以英語為主,而且都是非常專業和正式的英語。所以今後還得在英語的學習上下功夫,把基本的英語技能掌握好,提高雙語溝通的能力,進而在專業的商務英語、外貿函電、商務談判等課程中能更好的去深入學習,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盡量不使語言成為交流的障礙,避免因為對語言的造詣不深,而在出口貿易的過程中蒙受損失。
3.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和了解
國際貿易實務作為綜合性很強的一門專業課,和其他相關學科聯系很緊密,需要我們去多多了解掌握。比如價格學、商品學、物流學、保險學和法學等。我們平時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各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補充,充分掌握和貿易相關的知識,使我們在做起貿易工作來能對各種流程應付自如,提高效率。
4.要踏實做事,按部就班,不能投機取巧
做貿易講究的是誠信,所以要求我們真誠待人,認真對待每一個客戶。每一件事都要嚴謹認真,一絲不苟,不能耍小聰明,投機取巧。工作時提前安排,按照一般的流程按部就班,踏踏實實,優質高效的完成。
5.注重培養良好的心裡素質
貿易人員要求具有非常良好,非常過硬的心裡素質。因為貿易過程的復雜和風險是無法估量的,要有充分的心裡准備,同時還要有相應的備選解決方案。貿易人員要做到有耐心,有信心,有恆心,有真心。同時還要做到嚴謹仔細,責任心強,勇於承擔責任。
綜上所述,從事國際貿易活動,要求貿易人員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必須具有很強的實際工作能力。通過這次實驗,我深刻地了解到了外貿實務操作的困難,也學到了具體的操作流程應該怎麼做。在今後的學習中,我會繼續吧欠缺的這些只是和技能盡快掌握,以適應工作的需要。
『伍』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論文怎麼寫
你好!首先:寫好一篇論文:http://..com/question/3542647.html?...首先有國際貿易理論和實務這個都夠一內本書的。 你們容老師的題目范圍有沒有要求...
『陸』 國際貿易理論論文
從各市的官方統計網站就能找到各方面的數據。找出該產業的投入成本,對比兩市的日均人均產量、成本,就能找到分別的比較優勢。一般來說,集群產生規模經濟,成本較低。所以產生優勢。
『柒』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實訓報告怎麼寫
寫出在模擬實訓過程中的業務流程,每一步業務流程是誰負責,什麼含義,並且專還要寫出在實訓過程中業務流屬程中產生的各項費用,按照順序一步步寫下來。在後面還要寫出這次實訓帶來的感悟和收獲。如果還有疑問歡迎咨詢我們歐高國際。
『捌』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的結課論文
國際貿易實務 國際貿易實務是涉外經濟與貿易各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與發展,我國的涉外經濟與貿易活動更加活躍,只有掌握了國際貿易的實務知識,才能在進出口業務活動中,正確貫徹我國對外貿易的方針政策和經營意圖,確保最佳經濟效益,並且能按國際規范辦事,使我們的基本做法能為國際社會普遍接受。 在我國加入」 WTO「後,隨著我國外貿經營權的進一步開放,我國對外貿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學好國際貿易理論和實務課程是當務之急。 1、 課程的性質與特點 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專門研究國際間商品交換具體過程的學科,是一門具有涉外活動特點的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科學。它涉及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貿易法律與慣例、國際金融、國際運輸與保險等學科的基本原理與基本知識的運用。 國際貿易具有不同於國內貿易的特點,其交易過程、交易條件、貿易做法及所涉及的問題,都遠比國內貿易復雜。具體表現:①交易雙方處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在洽商交易和履約的過程中,涉及到各自不同的制度、政策措施、法律、慣例和習慣做法,情況錯綜復雜。稍有疏忽,就可能影響經濟利益的順利實現。② 國際貿易的中間環節多,涉及面廣,除交易雙方當事人外,還涉及商檢、運輸、保險、金融、車站、港口和海關等部門以及各種中間商和代理商。如果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整筆交易的正常進行,並有可能引起法律上的糾紛。另外,在國際貿易中,交易雙方的成交量通常都比較大,而且交易的商品在運輸過程中可能遭到各種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其它外來風險。所以通常還需要辦理各種保險,以避免或減少經濟損失。③國際市場廣闊,交易雙方相距遙遠,加之國際貿易界的從業機構和人員情況復雜,故易產生欺詐活動,稍有不慎,就可能受騙上當,貨款兩空,蒙受嚴重的經濟損失。④國際貿易易受政策、經濟形勢和其它客觀條件變化的影響,尤其在當前國際局勢動盪不定、國際市場競爭和貿易磨擦愈演愈烈以及國際市場匯率經常浮動和貨價瞬息萬變的情況下,國際貿易的不穩定性更為明顯,從事國際貿易的難度也更大。 可見,國際貿易具有線長、面廣、環節多、難度大、變化快的特點。因此,凡從事國際貿易的人員,不僅必須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原理、知識和技能與方法,而且還應學會分析和處理實際業務問題的能力,以確保社會經濟效益的順利實現。這樣就要求任課教師必須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講授專業知識,培養合格、優秀的外貿專業人才。 2、 教學方法 ( 1) 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在學習本課程時,要以國際貿易基本原理和國家對外方針政策為指導,將《國際貿易》、《中國對外貿易概論》等先行課程中所學到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政策加以具體運用。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對涉及到的內容,可有針對性地帶領學生回顧一下,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政策與業務有效地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2) 注意業務同法律的聯系 國際貿易法律課的內容同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內容關系密切,因為,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成立,必須經過一定的法律步驟,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是對合同當事人雙方有約束力的法律文件。履行合同是一種法律行為,處理履約當中的爭議實際上是解決法律糾紛問題。而且,不同法系的國家,具體裁決的結果還不一樣。這就要求從實踐和法律兩個側面來研究本課程的內容。 ( 3) 加強英語的學習 對於外貿專業人員而言,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而且還必須會用英語與外商交流、談判及寫傳真、書信。如果專業英語知識掌握不好,就很難勝任工作,甚至會影響業務的順利進行。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加強英語的學習,掌握外貿專業術語。基礎。 ( 4)注意本課程同其他相關課程的聯系 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與其他課程內容緊密相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應該將各們知識綜合運用。比如講到商品的品質、數量和包裝內容時就應去了解商品學科的知識;講到商品的價格時,就應去了解價格學、國際金融及貨幣銀行學的內容;講到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內容時,就應去了解運輸學、保險學科的內容;講到爭議、違約、索賠、不可抗力等內容時,就應去了解有關法律的知識等等。 ( 5) 貫徹「洋為中用」的原則 為了適應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國際商會等國際組織相繼制定了有關國際貿易方面的各種規則,如《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托收統一規則》、《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等。這些規則已成為當前國際貿易中公認的一般國際貿易慣例,被人們普遍接受和經常使用,並成為國際貿易界從業人員遵守的行為准則。因此,在學習本課程時,必須根據「洋為中用」的原則,結合我國國情來研究國際上一些通行的慣例和普遍實行的原則,並學會靈活運用國際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貿易方式和習慣做法,以便按國際規范辦事,在貿易做法上加速同國際市場接軌。 ( 6)堅持學以致用原則 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案例、實例分析和平時的操作練習,並組織學生結合到校外參觀、實習,以增加感性知識,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在培養規模上突出應用性,加強實踐性,注意靈活性。 3、實踐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本門課程的內容、特點,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精心組織實施教學計劃。通過聽、看、做使一些看起來繁雜的專業知識很快被學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將理論聯系實際,教學與實際相結合,才是培養新型外貿專業人員的一種有效形式
『玖』 國際貿易實務的專業導論的論文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是財經類專業,如國際貿易、市場營銷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主要研究各國宏觀經濟條件下,國際貿易理論和一國貿易政策的實施效果,它已經成為現代經濟學的重要分支,對一國經濟的影響逐漸加大。
全球經濟一體化是當今國際社會的顯著特徵,其主要表現在貿易的全球化、產品的全球化、跨國公司的發展以及國家經濟聯盟和協調組織的發展,它的快速發展影響著國際分工合作的加強與深化,促進了超越國界和社會制度差異的世界市場的形成,擴大了經濟活動的空間。隨著國際資本流量規模不斷擴大,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全球性的高速化、系統化、電子化、網路化的資金融通系統逐步建立,為各國國際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結算體系。隨著我國入世後承諾的履行,中國對外開放的程度會越來越深入,中國對外貿易的依存度會越來越高。2004年底,我國對外貿易額已達11547億美元,佔世界貿易產值的25%,因此如果按照對外貿易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來測定我國的對外開放已經達到50%左右的現狀,中國已經屬於一個高度開放經濟的國家。因此,隨著我國經濟開放度的不斷提高和向市場經濟結構的轉變,運用國際貿易的原理和政策來分析制定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政策的價值將越來越大。《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精品課程的建設也顯得更有意義。
(一)《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1、使學生對於國際貿易及與之相關基本概念、國際貿易原理與基礎知識、國際貿易政策、國際貿易的實務操作有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2、為學生提供了觀察和分析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的正確方法,培養辨析國際貿易理論和解決國際貿易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掌握一般的國際貿易實務操作程序,為以後從事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等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3、目的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國際貿易意識和全新的國際貿易理念,努力提高學生在國際貿易全球化方面的理論和知識素質與操作技能。
(二)《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的研究對象
國際貿易是以國際商品交換和商品流通活動為研究對象,闡明國際商品交換和商品流通活動中的一般規律,並據以研究各個國家在對外貿易中採取的政策措施等的一門科學。具體包括:
1.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特別是資本主義各個發展階段的國際商品流通的一般規律;
2.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特別是當代世界貿易的具體歷史材料和現實材料。
3.各個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發展情況,亦即各個國家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特殊規律。
4.國際貿易理論。
5.對外貿易政策。
(三)《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的教材與主要內容
在教材的選用上,我們採用經濟貿易系教師自己組編的由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材。
針對國際貿易理論的研究范圍與內容,依照先理論再實務操作的邏輯次序,該課程包括兩部分,共十八章節。
1、國際貿易理論部分(1——8章)
介紹了有關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國際分工和市場,對國際貿易的主要理論淵源和發展作了簡明介紹和評論;介紹關稅及種類,關稅對於國內市場和產業的保護作用越來越薄弱,各國紛紛轉向使用更具有針對行、靈活性和隱蔽性的非關稅壁壘問題。本部分重點介紹了貿易壁壘等現代化國際貿易中常見的限制貿易的方法與一些主要的國際法規和慣例等。
2、國際貿易實務部分(9——18章)
國際貿易實務部分詳盡介紹了進出口貿易的操作和控制,貿易合同的商定、履行和審核,具有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對從事國際貿易的人員具有指導意義。
國際商品貿易是一般商品及原材料、半製成品、製成品的進口和出口。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商品貿易方式也在不斷發展,就目前來說,除買賣磋商後達成交易的傳統交易形式外,還包括經銷、代銷、對銷、寄售、拍賣、展賣、加工貿易、期貨貿易等方式。
上述部分構成了當前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的體系框架,各部分之間既有區別,又有密切聯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約。學習研究國際貿易既要掌握各部分的具體內容,又要從他們的相互兩系中認識國際貿易領域的主要問題,掌握運用國際貿易理論解決國際貿易實際問題的方法。
『拾』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學習體會
這只是一篇學習心得,不是論文,不必懸賞——周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