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看待「一帶一路」對中國外貿進出口的意義
「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覆蓋了40多個國家,總人口億,約佔全球的63%;經濟總量超過20萬億美元,約佔全球的29%,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供應基地。
意義一:「一帶一路」有利於形成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建設一個包容性很強的互利互惠平台。共建「一帶一路」的核心任務是發展經濟,通過鞏固、擴大我國與中亞、東南亞等沿途國家和地區彼此相互開放這樣的局面,互利合作,形成公平、統一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各種資源的自由流動,不斷擴大經濟發展規模和總量,優化經濟結構,造福於沿途各國人民。
意義二: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帶動我國邊疆地區以及沿途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振興,從而為當地居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強彼此之間的理解、包容、融合,消除各民族、宗教間的隔閡和誤解,促進地區安全穩定、經濟繁榮和人文交流。最近我國領導人重點調研新疆、福建、寧夏、陝西等地區,明確了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戰略地位,福建的建設目標是成為中西部和東南亞運輸大通道的樞紐,陝西要發展臨空經濟產業,構築空中絲綢之路。
參考資料: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315/07/803452_455213902.shtml
⑵ 國際經濟與貿易福建籍大一學生如何為一帶一路做貢獻 1500論文
學術論文是科學或者社會研究工作者在學術書籍或學術期刊上刊登的呈現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學術論文往往強調原創性的工作總結,但也可以是對前人工作總結的回顧及做出評價,後者也往往被稱為綜述性文章(Review)。學術論文的出版正在經歷著重大變化,出現了從傳統的印刷版到網路上電子格式的興起。論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論點、論據和論證,所以在寫作中,一定要對這三點加以重視。
論文寫作,簡單的說,就是大專院校畢業論文的寫作,包含著本科生的學士論文,研究生的碩士論文,博士生的博士論文,延伸到了職稱論文的寫作以及科技論文的寫作。一般來說,論文寫作,即高校畢業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機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依據一定的論文格式和字數要求,對學習和工作的學術總結和創新。[1]
2寫作要求
編輯
簡介
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論文各組成的排序為: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和致謝。
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敘述。
題目
(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命題方式
簡明扼要,提綱挈領。英文題名方法①英文題名以短語為主要形式,尤以名詞短語最常見,即題名基本上由一個或幾個名詞加上其前置和(或)後置定語構成;短語型題名要確定好中心詞,再進行前後修飾。各個詞的順序很重要,詞序不當,會導致表達不準。②一般不要用陳述句,因為題名主要起標示作用,而陳述句容易使題名具有判斷式的語義,且不夠精煉和醒目。少數情況(評述性、綜述性和駁斥性)下可以用疑問句做題名,因為疑問句有探討性語氣,易引起讀者興趣。③同一篇論文的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內容上應一致,但不等於說詞語要一一對應。在許多情況下,個別非實質性的詞可以省略或變動。④國外科技期刊一般對題名字數有所限制,有的規定題名不超過2行,每行不超過42個印刷符號和空格;有的要求題名不超過14個詞。這些規定可供我們參考。⑤在論文的英文題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詞均不用。
署名
(二)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並便於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徵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
引言
(三)論文——引言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復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
材料方法
(四)論文——材料和方法按規定如實寫出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格,寫出實驗方法、指標、判斷標准等,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計方法等。這些按雜志對論文投稿規定辦即可。
⑶ 通過論述國際貿易的產生和發展,聯系實際談談一帶一路對於中國國際貿易的促進 。
國際貿易對中國的作用大了,對任何一個國家的意義都非同尋常,增加外匯儲備及提升中國企業的市場空間及市場競爭力,同時也為中國提供了很多資源滿足國內的需要,比如棉花、鐵礦石、大豆、石油等。
⑷ 1000字論文 (一帶一路)
其次,與以往西方地緣政治學者所認為的包括中亞在內的歐亞大陸腹地是全球戰略競爭中心不同,「一帶一路」構想旨在使中國發展引擎所驅動的地緣經濟潛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為相關國家和地區所共享。它展示出中國將自身發展的宏偉願景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願景相結合,將「中國夢」和「亞洲夢」、「歐洲夢」相連接,支持有關國家改善民生、增加就業和工業化的努力,積極為沿線地區提供國際公共產品,讓有關國家安心、舒心、開心。為了消除一些國家的疑慮,中國庄嚴宣布決不幹涉中亞國家內政,不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不經營勢力范圍,而是要相互堅定支持,做真誠互信的好朋友;要將政治關系優勢、地緣毗鄰優勢、經濟互補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優勢、持續增長優勢。
對於中國而言,「一帶一路」構想寄託著多層次的區域合作願景,對於絲綢之路中國國內段和國際段都有著重要的發展意義。
其一,從國內段而言,這是一個引領未來中國西部大開發、實施向西開放戰略的升級版。西部地區擁有中國72%的國土面積、27%的人口,與13個國家接壤,陸路邊境線長達1.85萬公里,但對外貿易的總量只佔中國的6%,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所佔的比重不足10%。因此,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最大的潛力在西部,拓展開放型經濟廣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也在西部。西部大開發已實行了15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未來的西部大開發,需要建立在對內對外開放的基礎上,通過擴大向西開放,使中國西部地區與中亞、南亞、西亞的貿易往來和經濟合作得以加強。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實現東西部均衡協調發展的關鍵一環。
其二,從國際段的中國緊鄰區域而言,這一構想符合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新方向。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內正式成員的中亞國家、俄羅斯等都面臨經濟發展的重大任務,安全與合作是推動組織發展的兩個「輪子」,而區域經濟合作已成為該組織元首峰會和總理會議的重要議題。此外,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共同體存在一定的互補性。特別是歐亞經濟共同體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地跨歐亞、南亞、西亞,有一定重合,大都處於絲綢之路經濟帶之間,通過加強上海合作組織同歐亞經濟共同體的合作,有關國家都可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⑸ 全面認識一帶一路形勢與政策3000字
「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
2013年9月、10月,分別在出訪中亞、東南亞時,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成為我國在新時期優化開放格局、提升開放層次和拓寬合作領域的重要指針。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一帶一路」的建設不僅不會與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盟(10+1)等既有合作機制產生重疊或競爭,還會為這些機制注入新的內涵和活力。我們可以簡單的總結一下,把「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的戰略意義總結為一下幾點:其一,一帶一路拓展了我國的經濟生存空間。在我國逐漸被東圍,經濟發展乏力的現狀中,尋求突圍和新的經濟增長點非常重要。其二,擴大人民幣的使用范圍,拓展中國區域影響力。與一帶一路相捆綁的還有亞投行,簡單的說就是:中國印錢,大家來用,印權在我,紅利在我。其三,轉移國內社會矛盾聚焦,維護社會穩定。一帶一路有助於提升中國國際地位和民眾自豪感,轉移長期積累國內的社會矛盾,淡化偏激的民族主義。「一帶一路」戰略也把沿線的發展區域劃分為了幾個經濟帶。具體分為:中蒙俄經濟帶:主要通過環渤海、東北地區與俄羅斯、蒙古等國家的的交通與能源通道,並向東連接日本和韓國,向西通過俄羅斯連接歐洲。新亞歐陸橋經濟帶:通過原來的亞歐大陸橋向西通過新疆連接哈薩克及其中亞、西亞、中東歐等國家。中國-南亞-西亞經濟帶:通過雲南、廣西連接巴基斯坦、印度、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等國家;通過亞歐陸橋的南線分支連接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國家。海上戰略堡壘:分別由環渤海、長三角、海峽西岸、珠三角、北部灣等地區的港口、濱海地帶和島嶼共同連接太平洋、印度洋等沿岸國家或地區。
感想
「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是我國對未來經濟發展的最新的一項規劃,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大的舉措。在繁華的古代,中國就開辟的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大大地促進了沿線不同文化的交流,擴大了經濟發展區域。這也成為了東方與西方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而在二十一世紀,我國再次提出類似「絲綢之路」的發展戰略,既是「一帶一路」。這在如今激烈的國際社會競爭中,顯得非常得關鍵和重要。如果這一戰略能夠順利地實現,這將使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加強與沿線國家的經濟關系,使各國之間的利益紐帶更加牢固,這能夠更好地為我國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但是,「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也並不還沒有如我們所願,能夠順利地實施,它也面臨著各種風險:
一、中國的戰略擴張。包括戰略投入與戰略補給兩大風險。
二、美國的戰略圍堵。如何處理好與美國主導的現行國際體系及全球化關系?對其面臨的風險與挑戰,絕不可低估。
三、俄羅斯的戰略猜疑。歷史上,絲綢之路的興衰與俄羅斯、奧斯曼帝國的興衰密切相連。一帶一路的關鍵挑戰海上是美國,陸上是俄羅斯
四、印度的戰略不合作。印度未表態支持一帶一路理由有3:一是成本巨大。二是所經地區爭議、動盪,三是擔心被中國包圍
五、日本的戰略攪局。作為美國的盟國和中國的戰略競爭者,日本一定不會坐視一帶一路成功,可能成為美國聯盟「使絆戰略」的排頭兵。
六、地緣政治風險美俄戰略。對抗影響一帶一路沿途、沿岸地區穩定,相關國可能成為美俄代理人對抗的犧牲品。當然,面臨風險的同時,它也是充滿機遇的。我們可以把它簡單地總結為以下幾點:(1)產業創新帶來的機遇。(2)金融創新帶來的機遇。(3)區域創新帶來的機遇。 「一帶一路」的提出不僅著眼於中國,更是著眼於世界。我國國內產能過剩、外匯資金過剩;中國油氣資源、礦產資源對國外的依賴度高;中國的工業和基礎設施集中於沿海,地方政府債務高舉不下,如果遇到外部打擊,容易失去核心設施;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導致的世界經濟失衡;歐美經濟下滑導致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美國試圖繞開中國,推進tpp和ttip,重新制定全球的貿易規則等等問題,使「一帶一路」的戰略實施,顯得更加地刻不容緩。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一定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也會在未來的十年發揮重要的作用,祖國的建設和人民的生活也一定會更加得美好!
形勢與政策一帶一路論文2000字
近期,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不穩定與不確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中,一些爭議和摩擦連續出現,如中越海上之爭、中印邊界領土爭端、中菲南海爭端,以及中日領土之爭等,讓我們必須保持清醒認識,堅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國家利益,保證我國周邊環境安全穩定。
一、南海海洋權益之爭
在我國周邊安全諸多的挑戰中,最近一段時變現得最為突出的無疑是我國與越南的海上之爭和中日釣魚島之爭等。近期,中越矛盾進一步加大,中越船隻相撞,中越邊境事端,目前我國已終止同越南的一切貿易,並對邊境加強管理和保護。事實上,中國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南海之爭,不僅存在島嶼之爭,還有海域劃界和資源開發之爭,對此我國一直倡導綜合治理,共同開發,合作共贏。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表了一些不正當言論,讓中日關系又蒙上了陰影。事實上,中日除了釣魚島的主權歸屬之爭外,還有專屬經濟區和東海大陸架劃界問題,這些問題都是關於資源和地緣優勢爭端,而這些海洋權益一旦喪失,將危害中國國土安全。
我國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海權之爭,實質是這些國家我國海洋資源的窺視、無理佔有欲掠奪。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隨著能源資源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人們漸漸地把更多的目光轉到海上資源。因為南海蘊藏這大量豐富的石油、魚類等資源,所以我國周邊各國都想來撈一手。
二、美國「重返」亞太 想繼續「世界老大」
美國戰略東移的實際展開,東亞和中亞地區都將成為美國軍事部署和戰略爭奪的重點,這在客觀上也勢必加大對中國的軍事壓力。近期美國又在發表一些錯誤言論,致使中美關系僵化,其責任不在中方。 目前,美國全球戰略重心已經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其軍事部署的重點也在隨之調整,大量先進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東亞地區。同時,為了控制中亞地區的能源資源,美國也加快了謀勢中亞的步伐,既和俄羅斯爭奪勢力范圍,也對中國形成鉗制。中美之間盡管在經濟合作領域日益密切,政治對話也不斷加強,但作為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決不會改變對中國的防範立場。美國的戰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慮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預謀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們不可能對快速發展的中國完全放心,軍事上的未雨綢繆是應有之義。在此情況下,中美之間在東北亞、東海和南海以及中亞地區的「戰略相撞」難以避免,這些問題如果處理失當,不僅會造成中美雙方的磨擦甚至沖突,也會影響中國周邊地區的穩定。
三、面對復雜的周邊環境應採取的對策
面對復雜多變的周邊環境,中國應加快謀劃「大周邊戰略」,區分陸地與海洋的不同情況,統籌各大地緣方向,針對地區熱點,繼續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破解美國的「巧實力」及個別鄰國的「小伎倆」。
(一)「大周邊戰略」應強調以下兩大原則
一是「剛柔並濟」,周邊戰略切忌「陰柔有餘、陽剛不足」,包括在南海問題與南沙爭端上。對內對外都要講清楚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完整含義,和平發展絕不排除為捍衛自身正當利益的自衛反擊,應讓周邊個別國家盡早「清醒」過來,打掉其幻想與錯覺,以免其日後因挑釁中國被懲罰而「後悔莫及」。與此同時加快「硬實力」建設,重點提升海空遠程防衛打擊能力。
二是「政經相輔」,「政」指政治與安全事務。應正視中國與東盟一些國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沖突,美國因此才有機可乘。中國與鄰國之間經濟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則存在沖突(領土與海洋權益爭端等),這些鄰國因而「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在安全上利用美國「制約」中國。破解這一困境須對症下葯、「以長補短」,經濟是中國的優勢與「強項」,安全則是中國的劣勢與「短板」,應一面擴大經濟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沖突,應將經濟與安全聯系起來,以經濟手段來促進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沖突,包括對侵犯中國權益的國家實施經濟制裁、相關制裁應准確打到對方的「痛處」與要害。
(二)努力保持中美關系的穩定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對全球事務和亞洲地區的事務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美國的態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可以影響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很多國家的政策。在我國周邊許多熱點問題的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由於我國被美國認為是最有潛力在未來挑戰其主導地位的國家,美國對華政策中防範的一面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可能消失。但美國在保持中美關系的穩定方面也有著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國際事務上,美國需要我國的合作。因此,只要雙方做出足夠的努力,中美關系可以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
放眼未來,周邊安全穩定是中國和平崛起必須經歷的,也是一道必須邁過的一條路。我們深知中國和周邊國家山水相連、利益攸關,將進一步構築穩定友好繁榮的周邊戰略依託,打造緊密的周邊命運共同體。
但面對挑戰,我們既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時時警惕、處處防範。同時也要增強周邊外交中經濟手段和安全政策的協調性,善於將經濟手段戰略化以實現自身的政治目的。通過發展軍事力量加強對國家利益的支撐作用,並適度運用硬實力的威懾力以爭取和創造更好的周邊環境,維護我國周邊安全穩定,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穩定的周邊環境
形勢與政策一帶一路論文2000字
1、中國南海海洋權益之爭
在我國周邊安全諸多的挑戰中,最近一段時變現得最為突出的無疑是我國與南亞五國(越南、汶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南海主權之爭和中日釣魚島之爭等。菲律賓驅逐我國在黃岩島作業的漁民、越南挑釁我國台灣駐太平島士兵、日本無理扣押我國在釣魚島附近作業的漁民等。事實,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南海之爭,不僅存在島嶼之爭,還有海域劃界和資源開發之爭。中國和日本除了釣魚島的主權歸屬之爭外,還有專屬經濟區和東海大陸架劃界問題,中國和朝韓在東海域劃界問題上也有分歧,這些問題都是關於資源和地緣優勢爭端,而這些海洋權益一旦喪失,將危害中國國土安全。
我國與南亞五國、日本、韓國、朝鮮等國的海權之爭,實質是這些國家我國海洋資源的窺視、無理佔有欲掠奪。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隨著能源資源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人們漸漸地把更多的目光轉到海上資源。因為南海蘊藏這大量
豐富的石油、魚類等資源,所以我國周邊各國都想來撈一手。
2、美國「重返」亞太
美國戰略東移的實際展開,東亞和中亞地區都將成為美國軍事部署和戰略爭奪的重點,這在客觀上也勢必加大對中國的軍事壓力。
目前,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其軍事部署的重點也在隨之調整,大量先進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東亞地區。同時,為了控制中亞地區的能源資源,美國也加快了謀勢中亞的步伐,既和俄羅斯爭奪勢力范圍,也對中國形成鉗制。中美之間盡管在經濟合作領域日益密切,政治對話也不斷加強,但作為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決不會改變對中國的防範立場。美國的戰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慮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預謀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們不可能對快速發展的中國完全放心,軍事上的未雨綢繆是應有之義。在此情況下,中美之間在東北亞、東海和南海以及中亞地區的「戰略相撞」難以避免,這些問題如果處理失當,不僅會造成中美雙方的磨擦甚至沖突,也會影響中國周邊地區的穩定。
面對復雜的周邊環境應採取的對策:
面對復雜多變的周邊環境,中國應加快謀劃「大周邊戰略」,區分陸地與海洋的不同情況,統籌各大地緣方向,針對地區熱點,創新運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韜武略」,破解
美國的「巧實力」及個別鄰國的「小伎倆」
(一)「大周邊戰略」應強調以下兩大原則
一是「剛柔並濟」,周邊戰略切忌「陰柔有餘、陽剛不足」,包括在南海問題與南沙爭端上。對內對外都要講清楚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完整含義,和平發展絕不排除為捍衛自身正當利益的自衛反擊,應讓周邊個別國家盡早「清醒」過來,打掉其幻想與錯覺,以免其日後因挑釁中國被懲罰而「後悔莫及」。與此同時加快「硬實力」建設,重點提升海空遠程防衛打擊能力。
二是「政經相輔」,「政」指政治與安全事務。應正視中國與東盟一些國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沖突,美國因此才有機可乘。中國與鄰國之間經濟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則存在沖突(領土與海洋權益爭端等),這些鄰國因而「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在安全上利用美國「制約」中國。破解這一困境須對症下葯、「以長補短」,經濟是中國的優勢與「強項」,安全則是中國的劣勢與「短板」,應一面擴大經濟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沖突,應將經濟與安全聯系起來,以經濟手段來促進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沖突,包括對侵犯中國權益的國家實施經濟制裁、相關制裁應准確打到對方的「痛處」與要害。
(二)努力保持中美關系的穩定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對全球事務和亞洲地
區的事務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美國的態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可以影響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很多國家的政策。在我國周邊許多熱點問題的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由於我國被美國認為是最有潛力在未來挑戰其主導地位的國家,美國對華政策中防範的一面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可能消失。但美國在保持中美關系的穩定方面也有著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國際事務上,美國需要我國的合作。因此,只要雙方做出足夠的努力,中美關系可以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
(三)發展睦鄰外交,拓展我國在周邊國家中的影響力
綜合實力的增強,使我國營造有利周邊環境的能力也相應增強。我國雖然在周邊地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但與我國綜合實力相比,兩者之間並不相稱。現在,我國與很多周邊國家的關系中,最重要的支柱還處於經濟合作的層面,如何加強我國與一些周邊國家(特別是軍事實力獨霸的俄羅斯國家)在政治、戰略層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穩定的、經得起國際環境變化考驗的戰略關系,還是一個需要努力加以實現的目標。
最後我想說的是當今社會是一體的社會,只有大的國家繁榮起來了,我們千千萬萬的小的家庭才能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別的國家,別的民族的尊重,當今國際形式總體來說是亂中帶穩的姿態,我們也應該抓住這一難得的大好機會去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我們不能
一心想著鑽進大學的象牙塔,國家的事情即是我們的事情,我們應當時時牢記這樣一句話:「今日我以國家為榮,明日國家以我為榮」
⑹ 一帶一路論文200字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它的建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
探尋經濟增長之道:「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實現全球化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開創地區新型合作: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⑺ 一帶一路戰略論文2000字怎麼寫
其次,與以往西方地緣政治學者所認為的包括中亞在內的歐亞大陸腹地是全球戰略競爭中心不同,「一帶一路」構想旨在使中國發展引擎所驅動的地緣經濟潛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為相關國家和地區所共享。它展示出中國將自身發展的宏偉願景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願景相結合,將「中國夢」和「亞洲夢」、「歐洲夢」相連接,支持有關國家改善民生、增加就業和工業化的努力,積極為沿線地區提供國際公共產品,讓有關國家安心、舒心、開心。為了消除一些國家的疑慮,中國庄嚴宣布決不幹涉中亞國家內政,不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不經營勢力范圍,而是要相互堅定支持,做真誠互信的好朋友;要將政治關系優勢、地緣毗鄰優勢、經濟互補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優勢、持續增長優勢。
對於中國而言,「一帶一路」構想寄託著多層次的區域合作願景,對於絲綢之路中國國內段和國際段都有著重要的發展意義。
其一,從國內段而言,這是一個引領未來中國西部大開發、實施向西開放戰略的升級版。西部地區擁有中國72%的國土面積、27%的人口,與13個國家接壤,陸路邊境線長達1.85萬公里,但對外貿易的總量只佔中國的6%,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所佔的比重不足10%。因此,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最大的潛力在西部,拓展開放型經濟廣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也在西部。西部大開發已實行了15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未來的西部大開發,需要建立在對內對外開放的基礎上,通過擴大向西開放,使中國西部地區與中亞、南亞、西亞的貿易往來和經濟合作得以加強。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實現東西部均衡協調發展的關鍵一環。
其二,從國際段的中國緊鄰區域而言,這一構想符合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新方向。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內正式成員的中亞國家、俄羅斯等都面臨經濟發展的重大任務,安全與合作是推動組織發展的兩個「輪子」,而區域經濟合作已成為該組織元首峰會和總理會議的重要議題。此外,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共同體存在一定的互補性。特別是歐亞經濟共同體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地跨歐亞、南亞、西亞,有一定重合,大都處於絲綢之路經濟帶之間,通過加強上海合作組織同歐亞經濟共同體的合作,有關國家都可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其三,從整個國際段而言,這一構想展現了中國發展區域共贏合作的新理念、新藍圖、新途徑和新模式。構想提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描繪出一幅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中亞到印度洋和波斯灣的交通運輸經濟大走廊,其東西貫穿歐亞大陸,南北與中巴經濟走廊、中印孟緬經濟走廊相連接的新藍圖。構想通過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等新途徑,以戰略協調、政策溝通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和強制性的制度安排,與現有的區域合作機制如上合組織、歐亞經濟共同體、亞太經合組織、東盟、海合組織和歐盟等合作協調發展,可謂講求實際、高度靈活、富有彈性。中國將以帶狀經濟、走廊經濟、貿易便利化、技術援助、經濟援助、經濟一體化等各種可供選擇的方式與沿線國家共同推進歐亞區域經貿發展,這種創新的合作模式,可以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總之,中國政府倡議並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有利於推動中國自身發展,而且惠及亞洲、歐洲、非洲乃至世界,對提升世界經濟發展繁榮與和平進步具有深遠意義。可以預見,這一造福於世界各國人民的宏偉藍圖必將在各國互信合作中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