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歷史必修二 荷蘭商人成立( )和( )等壟斷性貿易公司,積極參與殖民擴張與爭奪。
東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
2. 馬克思說:「殖民制度大大地促進了貿易和航運的發展。『壟斷公司』是資本積累的強有力的手段。殖民地為迅
(1)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在海外是建立在剝削廣大殖民地基礎之上的。 (2)殖民國家對殖民地的剝削非常殘酷,直接掠奪、奴役和殺人越貨都是常用的手段,由此而奪取的財富都具有血腥的氣味。 (3)落後就要挨打;要使歷史悲劇不再重演,必須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步伐,使我們國家變得更加富強,應居安思危等。 |
3. 工業革命使壟斷性貿易公司東印度公司解散,壟斷已經不適應時代潮流為什麼後來第二次工業革命會出現壟斷
工業革命使其不符合時代潮流。簡單說,前壟斷是郡主專制時期產物,後壟斷是工業資產階級控制殖民地產物
4. 殖民貿易的定義
亞當·斯密在論述殖民地貿易時,十分令人滿意地說明了自由貿易的好處,並且說明了殖民地由於母國不讓它們在物價最高的市場上售賣其產品和在物價最低的市場上購買工業製造品和必需品而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他還證明:如果允許世界各國任意挑選時間和地點交換其勞動產品,那麼全世界的勞動就能得到最好的分配,並能取得最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和享受品。
他還努力說明這種無疑可以促進全體利益的商業自由也可以促進各國的利益;並且說歐洲各國對殖民地所採取的狹隘政策使母國所受的損害並不亞於利益被犧牲的殖民地。
他說:「殖民地貿易的壟斷正象重商制度其他卑鄙和惡意的手段一樣,妨害其他一切國家的產業,尤其是殖民地的產業,同時不但不能增進,反而會縮減企圖由此得利而建立這種制度的國家的產業。」但他對這一部分論題說得並不象他討論這種制度隨殖民地遭受不公平待遇時那樣明確而令人折服。
我認為,母國是不是總是不能從限制殖民地的做法中得到利益,是值得討論的問題。比方說,假定英國是法國的殖民地,誰又能懷疑英國對穀物、毛呢或任何其他商品的輸出支付大量補貼將使法國得到利益呢?前面討論補貼問題時,曾假定英國穀物售價為每誇特四鎊,我倆看到假如英國每出口一誇特補貼十先令,那麼法國的穀物價格便會減為三鎊十先令。如果法國穀物原價為每誇特三鎊十五先令,這時法國消費者在全部輸入的穀物上便可得到每誇特五先令的好處。如果法國穀物的自然價格原為四鎊,那麼他們就可以賺得每誇特十先令的全部補貼。這樣,法國就會從英國所受的捐失中得到利益——它所得到的不僅是英國的捐失的一部分,而是全部。
但人們會說,出口補貼是一種內政方面的措施,不易由母國強制實施。
如果對於牙買加與荷蘭有利的是在它們交換各自生產的商品時不受英國的干涉,那麼當它們不能這樣交換時,它們便肯定都要受到捐失;但如牙買加必須把它的貨物運到英國,然後在那裡交換荷蘭的商品,那麼英國資本或英國經銷商行就要投入一種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會投入的行業。它們投入這種行業是由於一筆補貼的吸引,支付這筆補貼的不是英國,而是荷蘭和牙買加。
亞當·斯密自己曾說過,兩個國家的勞動分配方式不善所造成的損失可能有利於其中的一國,而另一國所受的損害則將大於實際由分配不善所引起的捐失。這一點如果是正確的,那就馬上可以證明大大有害於殖民地的措施未嘗不可以片面地有利於母國。
談到通商條約時,他說:「如果一個國家受條約的約束,允許某國的某些貨物進口而不允許所有其他國家的這些貨物進口,或者只對某一個國家的貨物免徵關稅,而對所有其他國家的貨物都徵收關稅,那麼商業因此受惠的國家——至少是受惠國家的商人和製造業者——必然可以從這種條約中得到極大利益。受惠國家的商人和製造業者在這一國家中就享有一種極為寬廣的壟斷權。這一國家就成為他們的貨物的更廣闊和更有利的市場;所以說更廣闊,是因為其他國家的貨物或被禁止輸入,或被課以重稅,將有大量的減少;所以說更有利,是因為受惠國的商人在那裡享有一種壟斷權,常常能以很高的價格出售他們的貨物,這種高價在有其他國家自由競爭的情況下是不能得到的。」
假定締結這種通商條約的兩國是母國和殖民地,那麼亞當·斯密就顯然承認母國壓迫殖民地可以獲得利益。但還要說明的是,如果國外市場的壟斷權不是操在一個獨占的公司手裡,那麼外國購買者所須支付的商品價格便不會高於本國購買者。兩方面所須支付的價格不會與出產國中商品的自然價格育很大差別。例如,在一般情形下,英國總能按照貨物在法國的自然價格來購買法國貨物,法國也同樣有權按貨物在英國的自然價格來購買英國貨物。但在沒有訂條約時,貨物就是按照這種價格購買的。那麼,條約對於雙方又有哪些利弊呢?
對於輸入國來說,條約的不利之處是這樣:當該國可以按低廉得多的自然價格從他國購買時,這條約使該國只能從例如英國這樣的國家按照商品在英國的自然價格購買。這就使總資本形成一種不利分配,其損害主要是落在受條約限制而不得不在最不利市場上進行購買的國家。但這並不會由於任何想像中的壟斷權而使售賣者得到任何利益,因為本國人的競爭仍舊會使他的貨物售價不能超過自然價格。無論是把這些商品輸出到法國、西班牙、西印度,或是出售抬本國人消費,他都要按自然價格出售。
那麼締結這種條約又有什麼好處呢?好處在於,英國要不是獨享供應這一特殊市場的特權,這些貨物就不會在英國製造以供出口之用,因為自然價格較低的國家的競爭將奪去它出售這些商品的一切機會。然而,如果英國確有把握能夠或在法國市場上或同樣有利地在任何其他市場上銷售其所製造的等量其他商品,這一點就無關重要了。例如,英國的目的是購買價值五千鎊的法國葡萄酒,它希望在某處銷售貨物以換得五千鎊來達成這一目的。如果法國讓英國壟斷毛呢市場,英國就會毫不猶豫地為這一目的而輸出毛呢。但如果貿易是自由的,其他國家的競爭就會使英國毛呢的自然價格不能低廉到足以使它能夠通過出售毛呢來獲得五千鎊,並能從這種投資上獲得普通利潤。這時英國的勞動就必須改用在其他種商品方面。但在現存貨幣價值下,英國也許沒有任何產品能按外國的自然價格出售。結果又怎樣呢?英國喝葡萄酒的人仍然願付五千鎊來頭葡萄酒,因之便要向法國輸出五千鎊貨幣。這樣輸出之後,貨幣價值在英國便會上升,在其他國家則會跌落。隨之英國所生產的一切商品的自然價格便也都會跌落。貨幣價值提高和商品價格跌落是同一回事。這時英國又可以輸出商品來取得這五千鎊。因為這時英國商品按其已降低的自然價格可以和其他國家的商品競爭了。但按已降低的價格,要換取五千鎊,就必須出售更多的商品,而獲得五千鎊後又不能換得等量的葡萄酒。因為當英國貨幣減少使英國商品的自然價格降低時,法國貨幣增加卻使法國商品和葡萄酒的自然價格提高了。因此,在貿易完全自由時為了交換英國商品而輸往英國的葡萄酒必然會比英國受商約特惠時少。但利潤率並不會變動。貨幣在兩國的相對價值將有變動。法國的利益在於可以用一定量的法國貨物換得更多的英國貨物,而英國所受的損失則是以一定量本國貨物換得的法國貨物減少了。
因此,對外貿易無論是受束縛、受鼓勵還是自由的,都會繼續進行,而不同各國生產中的相對困難程度如何。它只能通過改變在各國中能夠據以生產商品的自然價格(不是自然價值)而獲得調節;這是通過改變貴金屬的分配情況來實現的。這種解釋證實了我在其他地方曾經提出的看法——即對商品進口或出口的任何稅課、補貼或禁令都會改變貴金屬的分配情況,從而不會在各處改變商品的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
因此顯然可以看出,對殖民地的貿易可以調節得使之比完全自由的貿易更有利於母國而不利於殖民地。一個消費者受限制只能和某一個商店交易,對這個消費者說來是不利的。一個消費者的國家受限制只能購買某一個國家的商品,對這個國家說來也是不利的。如果供貨的商店或國家所索取的價格是最低價格,那就無須這種獨占的特權也保證能銷售貨物。如果它們的售價並不低,那麼,為了整體利益,就不應該鼓勵它們繼續經營不能與別人同樣有利地經營的行業。改變行業時,這一商店或售貨國家可能受到損失。但最能保障整體利益的莫過於把總資本作最有利的分配,也就是實行普遍的自由貿易。最根本的必需品生產成本的增加並不一定減少其消費量。因為購買者的一般消費能力雖然會由於任何一個商品脆貴而減少,但他們會放棄某種其他生產成本未曾提高的商品的消費。在這種情形下,供給量和需求量會仍然和以前一樣,只有生產成本將增加。然而價格卻將騰貴,也必然會騰貴,以使漲價商品的生產者的利潤和其他行業的利潤處於同一水平。
薩伊先生承認生產成本是價格的基礎,但他的著作中有許多地方都說價格是由供求比例支配的。其實真正最後決定任何兩種商品的相對價值的是它們的生產成本,而不是各自的產量,也不是購買者之間的競爭。
根據亞當·斯密的說法,殖民地貿易由於是一種只有英國資本能投入的貿易,所以便提高了一切其他行業的利潤率。同時照他看來,由於高額利潤和高額工資都會提高商品價格,所以他便認為殖民地貿易的壟斷是有害於母國的,因為它將降低母國按照其他國家同樣低廉的價格出售製造品的能力。他說:「由於這種獨占而造成的殖民地貿易的增加,與其說是增加了英國原有的貿易額,倒無寧說是全面改變了英國貿易的方向。其次,這種獨占必然會使英國各個貿易部門的利潤率都高於容許各國與英國殖民地自由通商時自然會有的利潤率。」「但是,不論是什麼因素,只要它使任何國家的一般利潤率比在其他情況下高,就一定會使該國在一切沒有這種壟斷權的貿易行業方面都處於絕對的和相對的不利地位。它之所以會使該國處於絕對的不利地位,是因為在這些貿易部門中,該國商人進口的外國貨物和出口的本國產品的售價如果不高於在其他情形下的售價,就無法獲得這種更高的利潤。他們本國的購買價格和銷售價格都將比在其他情形下更貴,購買量和銷售量都將比在其他情形下更少,享受量和生產量也將比任其他情形下更少。」
「我國商人常常抱怨英國的勞動工資過高,認為這是他們的製造品在外國市場上被他國賤價壓過的原因;但對資本利潤卻隻字不提。他們抱怨別人所得到的利益太大,但對自己的卻一句話不說。其實英國高額資本利潤對英國製造品騰貴的作用在許多情形下不亞於英國高額勞動工資的作用,有時甚至更大。」
我承認殖民地貿易的壟斷將變更投資方向。這種變更常常是有害的。但從我對資本利潤問題所作的討論中可以看出,由這種對外貿易變為那種對外貿易,或由國內貿易變為國外貿易,在我看來都不能影響利潤率。其弊害將和我上面所說的一樣,即一般資本和勞動的分配情況將更為不利,因而生產將減少;商品的自然價格將提高,因而消費者雖然仍能以相等的貨幣價值進行購買,但所購得的商品量卻會減少。同時我們也會看到,即使這有提高利潤的效果,但卻一點也不能改變價格。價格既不由工資決定、也不由利潤決定的。
亞當·斯密曾說,「商品的價格,或者說金銀與各種商品相比較的價值,決定於把一定量金跟運上市場所必需的勞動量與把一定量任何其他商品運上市場所必需的勞動量之間的比例。」他說這句話時,豈不是同意我在上面所說的意見嗎?這種勞動量不論利潤高低或工資高低都不會受到影響。那麼價格又怎樣會由於利潤高而騰貴呢?
5. 英國的殖民公司除了東印度公司還有哪些
還有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公司。先簡單說下,英國的移民是在1620年搭著五月花號船抵達普利茅斯(Plymouth)的。之後不久又有從英國來的清教徒,他們建立了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公司,這也是馬薩諸塞州的前身。馬薩諸塞是當初在北美獨立戰爭時最早和英國對抗的13個殖民地之一。雖然清教徒遷徙到此地的原因是為了宗教自由,但是他們卻很排斥其它的宗教,也因此,有些人離開了馬薩諸塞而往南遷徙。這些人當中,羅傑·威廉斯開拓了羅得島州的殖民地,而湯姆斯·虎克則成立了康涅狄格州。
下面我們繼續聊薩諸塞海灣公司,1629年,新英格蘭公司改稱馬薩諸塞海灣公司,獲得壟斷殖民地移民、貿易和制鹽業的特權。1630年共1000多人,乘坐17隻船,來到北美的馬薩諸塞灣建立殖民地。馬薩諸塞海灣公司同倫敦公司不同,公司和它的股東都是從倫敦遷往美洲的。遷往馬薩諸塞殖民地的都是清教徒,包括鄉紳、自耕農和商人,他們驅逐了當地的印第安人,對印第安人進行血腥的屠殺。1634年又有14隻船和900多殖民者到達,在馬薩諸塞灣建立8個城鎮,包括波士頓在內。1684年,馬薩諸塞殖民地被取消特許權,成為英王直轄殖民地,境內多為英吉利移民,17世紀末達2萬人。
6. 馬克思說:「殖民制度大大的促進了貿易和航運的發展。『壟斷公司』是資本積聚的強有力的手段。殖民地為迅
(1)英、法等殖民國家。亞洲、非洲和美洲的廣大地區。 (2)資本的原始積累在海外是建立在剝削廣大殖民地基礎之上的。方式有赤裸裸的暴力搶劫、壟斷殖民地的生產和貿易、進行不等價交換等等。 (3)殖民國家對殖民地的剝削非常殘酷,直接掠奪、奴役和殺人越貨都是常見手段,由此而奪取的財富都具有血腥的氣味。 (4)開辟了海外市場,積累了資本。 |
7. 早期殖民時代,掠奪英國壟斷東方貿易的是什麼公司
自17世紀初成立至19世紀30年代前期,英國東印度公司始終壟斷了與東方尤其是中國的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