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鄂爾多斯市東昱羊絨製品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是由鄂爾多斯羊絨製品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和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共同出資共建的由過去的東茂、東昱、東和、東煦和維修公司組成的專業紡紗、染色和設備維修的大型企業。公司座落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集團高科技工業園內。公司總投資13428萬元,總資產32800萬元,負債9800萬元,凈資產23000萬元。主要設備有OCTIR的梳毛機、BIGAGLI的細紗機、SCHLAFHORST的自動絡筒機、MURATA的倍捻機和並線機、MONTELEONE的和毛機的進口紡紗設備11台套,並配有成套先進的檢測設備。專業染色加工不僅擁有各類進口及輔助設備98台套,而且具有國際先進的全自動測色配色試化驗系統。公司設計年生產能力為:粗紡高支紗800噸、筒紗染色100噸、絞紗染色50噸、散絨染色850噸。公司現有員工420人,平均年齡為27歲,大專以上學歷的員工252人,是一支年輕而又充滿活力能打硬仗的隊伍。 公司常年承攬加工10支—48支純羊絨紗、絲絨紗、毛絨紗和棉絨紗等各種紗線以及筒紗染色、絞紗染色和散絨染色等染色業務。公司常年生產銷售24支—28支純羊絨紗、各種混紡紗和「百莎特」牌頂級純羊絨紗。公司本著經營的多樣化、全面化在生產銷售各類紗支的基礎上還在經營銷售各類羊絨成品,生產質地純正的以「巨舟「為品牌的羊絨衫、羊絨褲、羊絨毯、羊絨圍巾等羊絨製品。
法定代表人:李長青
成立時間:2000-07-24
注冊資本:13159.38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5270100002609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企業法人獨資)(1123)
公司地址: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達拉特南路29號
『貳』 沈陽市金福道旗桿銷售中心的產品業績
1、遼寧煙草局2、65185部隊3、岫岩青花礦業股份有限公司4、撫順市東昱糧油5、沈陽國電熱電有限公司6、遼寧遼際實業發展有限公司7、延吉魯美石材8、沈陽科達潔能燃氣有限公司9、烏蘇油庫10、雞西實驗中學11、白山二中12、白山市分局13、光輝農場14、牡丹江人民醫院15、營口晨光植物提取設備有限公司16、盤錦天安房地產開發集團17、沈陽玫苑物業有限公司18、朝陽雅琪服飾有限公司19、丹東大世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20、烏蘭浩特市奧德公司21、呼倫貝爾頤和酒店22、四平市鐵西區樂聲響器材商店23、朝陽陸軍預備役給水工程團24、阜新海州區鑫益城五金商店城25、遼寧省化工地質勘查院26、錦州經濟開發區公安消防大隊27、遼寧永發電器28、沈陽滑翔盛京醫院29、沈陽有色金屬設計院30、沈陽道義八間房養豬廠31、遼陽友邦工藝品32、沈陽君悅酒店33、沈陽海關34、松原市政府35遼寧易飛科技有限公司(興城臨海產業區)36、鞍山第九中學37、鶴崗市比特時代廣場38、葫蘆島中盛集團建築安裝工程39、東豐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社40、沈陽希傑生物有限公司41、昌圖體育場42、綏中實驗小學43、鞍山朝陽重工44、赤峰實驗小學45、赤峰松山區職業學校46、大連長興島廣告公司47、大連明瑞築裝飾設計工程48、遼寧強大鋁業工程有限公司49、新民市實驗小學50、陳象中糧集團51、沈陽金鍾宏特電氣設備52、沈陽人大附小53、沈陽沈欣繼電器有限公司54、遼源名族中學55、東豐縣公安局56、遼源市東豐檢查院57、沈陽市公安局道路智能管理中心58、遼源東豐派出所59、沈陽公安技術偵查大隊60、沈陽國際物流發展有限公司61、黑龍江青岡縣人民醫院62、遼寧鑫鼎實業有限公司63、遼寧海帝升科技有限公司64、沈陽北興儀表65、雞西市東海鎮中學
『叄』 烏楊鎮2011政府工作報告
烏楊鎮政府好像不夠開放,信息不公開。
但烏楊鎮主要是忠縣工業主戰場,因此,忠縣的工業規劃即烏楊鎮的主要工作。
二、「十二五」工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有利條件
1.發展機遇匯集。國發3號文件、國家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三峽庫區後續建設規劃、成渝經濟區規劃及重慶市扶持兩翼區縣工業園區等特殊優惠政策在「十二五」期間集中實施;新一輪的西部大開發縱深推進,兩路寸灘保稅港和兩江新區加快運營,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更加註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型企業向西部轉移的步伐加快;重慶江南工業走廊萬億產業規劃及萬州第二大城市建設對忠縣工業發展的幅射和帶動作用明顯。
2.要素保障有力。座擁長江「黃金水道」優勢,工業園區供水設施設備完善;建成石馬220KV變電站,與龍蛇背、駝丘110KV變電站形成輸變電網路,主供電能力能滿足現有工業3倍的用電量;具有55億天然氣儲量優勢和年采氣8億立方、凈化20億立方的天然氣能力,工業可供用氣富足;滬蓉、梁黔、沿江三條高速公路建成交匯,與萬州機場、江北機場和長江黃金水道形成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人流、物流、資金流進一步加快。
3.產業基礎夯實。10平方公里的特色工業園區和5平方公里的移民生態工業園區加快建設,功能日臻完善,產業發展載體夯實;重點招商引資企業和銀行擔保類金融機構不斷引入,企業投融資擔保體制機制日趨完善,產業發展資金支撐作用增強; 20萬畝優質柑橘、60萬頭生豬、10萬畝優質綠竹和10萬畝優質薴麻等農業產業化基地加快發展,功能逐步釋放,產業發展原材料供應富足;農副產品加工、新型建材、能源化醫、裝備製造四大支柱產業與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調整規劃和市七大重點發展產業對口對路,並加快發展,集群效應已經明顯。
4.發展氛圍濃厚。在「半城山水滿城橘」城市品牌營銷及打造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內陸開放型生態經濟高地戰略支撐下,全縣人民謀發展、思發展意識濃厚,外來人才、資金、項目紛至沓來,加快發展工業的條件更加成熟,願望更加迫切,信心更加堅定,思想更加解放,措施更加有力,發展氛圍日益濃厚,工作合力進一步增強。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科學發展原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堅持「兩化」融合發展為重點,加快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裝備、生產流程及管理、銷售服務等環節推廣應用信息技術,提升企業發展綜合實力。以開發與保護並舉、節能與減排並重,加快落後產能的淘汰步伐,注重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2.堅持開放發展原則。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發揮自身政策、資源的比較優勢,主動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引進大項目、培育大企業、實現大產業,堅定不移走「煉好內功借外力、引進項目促發展」的開放式發展模式。
3.堅持差異化發展原則。立足忠縣區位優勢和產業特色,加快發展「中國西部竹鄉」,做大做強「中國薴麻城」,做精做優「中國柑橘城」,引進壯大遊艇、核電、鹽氣化工產業和積極培育「總部經濟」,全力打造三峽庫區物流基地、船舶修造中心和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內陸開放型生態經濟高地。
4.堅持園區集中發展原則。整合江南片區工業用地空間分布,加快建設「江南萬億工業走廊」, 形成基礎設施完善,具有規模效應和乘數效應的工業區。積極引導生產要素等資源向園區集中,重點企業向園區集聚,優勢產業向園區配套集群,力爭工業總量佔全縣80%以上,成為工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5.堅持超前規劃原則。遵循「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的思路,既努力化解當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又高標准規劃未來工業發展的目標,以創新的思維,積極的態度,扎實的作風,搶抓忠縣工業經濟發展的又一輪發展機遇,大幹快乾,實現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
(三)發展目標
1、工業經濟總量翻番。到2015年,工業總產值在2010年基礎上翻兩番,實現工業總產值500億元,年均增長32%;工業增加值150億元,年均增長31%。全面建成農副產品加工、新型建材、能源化醫、裝備製造「四個百億集群產業」。
2.園區工業貢獻突出。到2015年,建成工業園區面積17.44平方公里,入駐企業達到100家,新增就業崗位2萬個,工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其中,江南工業走廊產值達到300億元。
3、重點企業較快發展。到2015年,引進世界500強企業2戶,中國500強企業3-5戶,中國知名民營企業5戶,重慶50強企業5戶。產值達50億元企業1戶,30億元以上2戶, 10億以上企業6戶,產值過億企業25戶。
4、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到2015年,重點企業研發費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2%以上。力爭培育全國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5個,建成10戶國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加快「兩化融合」, 建立2個信息化集成應用示範工程,打造2個以上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的行業門戶網站,帶動5家以上企業開展面向全球的電子商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信息化技術應用達到90%以上。
5、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萬元GDP能耗下降4%/年,化學需氧量(COD)減排2%/年,工業二氧化硫(SO2)減排2%/年,氨碳減排2%/年,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0%,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5%,萬元CO2下降23%,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比2010年下降20%和25%。
6、工業投資強勁增長。「十二五」期間預計新增就業崗位4.6萬個以上,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00億元。
四、「十二五」工業基本任務及產業發展重點
(一)基本任務
圍繞工業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目標,確定「十二五」期間工業發展基本任務。
1.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堅持把創新作為加快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大力發展裝備製造、高新技術等非資源性產業,加快節能減排、環境治理、資源綜合利用,引進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配套建設工業研發設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形成門類齊全、體系完善、功能配套、可持續的工業發展體系。加快移民生態工業園、船舶工業園、建材工業園和新生物流工業園基礎設施和標准廠房建設,建成企業集中生產功能區、員工舒適生活功能區以及物流中轉、商品展示功能區。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徹底改變園區布局分散、企業分布零散、資源浪費嚴重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充分利用市場配套資源優勢和財政政策帶動,引導企業加快自主創新能力,淘汰落後產能和生產設備,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新產品產值率達到35%。
2.加強園區建設,構建發展平台。按照高起點、高標准、高效益的原則,整合移民、交通、水利、扶貧、農業、林業等各方面項目資金,集中捆綁向園區傾斜,加快園區水、電、路、訊、管網、排污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按照「社會化管理、封閉式運營、市場化運作」模式,改革和理順園區管理體制,賦予園區管理機構在財政、稅收、土地、規劃、項目和社會公共管理等方面的許可權和職能,增強園區投資服務力、招商吸引力、產業接納力和項目承載力,使園區成為要素聚集地、企業孵化地、集群催生地。按照科學規劃、多元投資、集約經營的方針,合理規劃布局,突出園區特色,加快以新型建材產業和裝備製造產業為主的移民生態工業園區、海螺建材園、船舶工業園、輕紡工業園和電子工業園的建設,形成產值過400億元的增長極。
3.突出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後勁。按照項目建設「六個一批」工作要求,堅持把工業集群發展作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和核心,圍繞「4+2」產業集群,重點策劃、儲備一批質量高的大工業項目,提升招商引資工作質量,加快項目開工、投產,滾動實施項目投資,增強工業發展後勁。特別是加快推進海螺水泥二期項目的建設進度,並圍繞其上下游引進與之配套的新型建材項目,壯大新型建材產業;加快推進船舶、水輪發電機、工模具、汽車等重大項目的技改擴能步伐,加強重慶水輪發電機廠、重慶東風造船廠以及重慶眾多汽車摩托車製造商合作,提升裝備製造業總體實力;加快柑橘、綠竹、薴麻等農業產業化項目鏈條延伸,做大做優忠州豆腐乳等特色產業項目,努力催生遊艇、核電、鹽氣化工落地;結合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實際,重點引進電子信息配套產業。
4.強化企業培育,做強特色產業。按照重點企業扶優扶強工作思路,定期評估出市場潛力大、發展質量好、帶動作用強的成長型中小企業,本著企業「內外一致」的原則,出台財稅獎勵政策,集合各種優勢資源傾力支持重點企業發展,堅持分類指導,形成龍頭企業、骨幹企業、成長型企業梯度扶持、競相發展、帶動作用日益增強。堅持把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重點圍繞「4+2」特色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和培育世界500強企業、中國100強企業和市內50強企業重點企業。著力打造柑橘、綠竹、薴麻加工及醫葯、化工、機械製造、建材、電子信息等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大項目、大企業、大集團。
(二)產業發展重點
1.鞏固提升農副產品加工業
鞏固提升以博富文柑橘、派森百橙汁、忠州腐乳、團豐農業公司、源源龍脈食品、齡童米業、國豪食品等重點企業為龍頭,以年產30萬噸鮮果汁加工生產線、年產10000噸腐乳生產線等項目為支撐,以50萬畝優質柑橘基地為依託,以產、加、銷、研、學、旅「六位一體」的「中國柑橘城」為重點,以產業上下游項目引進為培育為補充的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集群。以推動綠色、有機種養殖為基礎,重點發展、提升和壯大酒精及高檔酒釀造、果菜汁及果菜汁飲料製造、糧食肉類蛋類深加工、調味品及發酵製品製造等四大行業,把忠縣建成三峽庫區重要的農副產品加工基地。重點引進年加工30萬噸鮮果濃縮橙汁加工、年產100萬噸肉製品加工、大豆油系列深加工、高蛋白大豆精深加工項目、年產5萬噸植物油加工生產線、年產5萬噸澱粉加工生產線等項目,力爭建成10—20億企業3個。到2015年實現產值100億元,2020年實現產值250億元。
2.培育壯大裝備製造業
培育壯大以金龍船業、一勝特工模具、雲河水電、川江汽車、長軸、華亞拖拉機等重點裝備製造企業為龍頭,以船舶、汽車、通用(專用、機械)設備等骨幹產品為重點的裝備製造產業集群,打造全市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擴大船舶、汽車、水力發電設備等產品生產規模,加快發展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的下游產品。力爭建成10—50億企業4個。到2015年實現產值100億元,2020年實現產值300億元。
船舶工業。重點重點做大做強船舶製造業、做專做精船舶配套業、做好做優船舶服務業,加快完善忠縣船舶工業生產體系,促進船舶企業集群共生和產業集聚發展。船舶製造業,以金龍船舶等企業為骨幹,重點發展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的萬噸級以下液化氣船、化學品船、成品油輪、滾裝船、工程船等貨船、遊艇製造和特種船舶及新型海上多功能拖輪、陸上及海上石油鑽井平台。船舶配套件及船舶製造業,重點引進中小型船用柴油機、船用懸臂吊、船用錨鏈、船舶廢棄物處理裝置等,重視遊艇零配件製造業和艇內裝飾業的發展,開發生產港口起重機械、運輸機械、裝卸機械及金屬結構件等,力求形成港口機械新興產業。船舶維修業,積極發展售後維修保養服務。船舶服務業,積極發展為造船企業承攬協作業務的專業建築、鋼材預處理、鋼結構製作、管道施工、電器安裝、起重架設、塗裝作業、輪機裝備、安裝調試等專項業務,以及為船舶產業提供事務代理、市場開拓、融資擔保、技術協作、信息咨詢、商旅餐飲等服務。
汽車工業。以川江汽車、雲河汽車為骨幹龍頭企業,建成集特種車、輕型汽車、中型汽車、重型汽車、普通客車、豪華客車、汽車底盤為一體的汽車工業,引進為川江汽車、雲河實業配套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汽車配套行業以川江汽車、雲河實業為核心,重點發展發動機及與之配套的氣缸蓋、連桿等發動機零部件,力爭發展成為發動機整機廠。汽車零部件重點發展汽車輪轂、鋼板彈簧、載貨車車箱總成、汽車箱體、制動器、汽車輪胎、汽車線束、等速萬向節、剎車片、前軸、中軸、前橋、後橋、減速器總成、防盜系統、油箱、汽車蓄電池。
通用(專用、機械)設備製造業。通用(專用、機械)設備製造業重點發展發電成套設備製造業、通用機械、農用機械、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金屬鋸切工具及模具、環保成套設備、等六類優勢設備製造產業,引進核電配套設備、農副產品加工設備製造產業。重點扶持一勝特、華亞拖拉機、長軸等企業加快發展。
3.做大做強能源化醫業
做大做強以天然氣凈化廠、星博化工、天地葯業、巨琪葯業、東方農葯等重點企業為龍頭,以西部最大的頭孢類原料葯基地為依託的能源化醫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復混肥、有機肥、天然氣化工及相關產品、頭孢類原料葯、生物制葯以及環保農葯。力爭建成10—50億企業4個。到2015 年實現產值120億元,2020年實現產值400億元。
醫葯產業。重點支持天地葯業、巨琪葯業等現代醫葯企業發展頭孢類生物制葯、化學、抗生素葯物;加大中葯材資源的保護力度,有機整合中葯材的生產、加工、銷售環節,扶持新型中葯企業,加快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葯新技術、新工藝、新劑型的研發和推廣;積極扶持優質中葯飲片及針劑、中成葯品的二次開發、葯食兩動植物功能保健品。
精細化工產業。發展方向重點發展炭黑、橡膠輪胎、化肥、農葯等產業,適時發展鹽氣化工,通過天然氣化工與鹽化工的結合,著力發展精細化工產品,依託忠縣及周邊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發展天然氣制乙炔、天然氣制甲醇及氫氰酸產業,並以此為基礎延伸下游產業鏈。主要規劃乙炔裝置、甲醇、甲醛、MTO 、EVA、順酐、C5、特種環氧樹脂、高吸水性樹脂、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機硅丙烯酸酯聚合乳液、甲酸甲酯、甲醯胺、N-甲基甲醯胺、N, N-二甲基甲醯胺、季戊四醇、1,4一丁二醇(BDO)、聚四氫呋喃等產品。重點引進有實力的大企業構建核心和關鍵產業鏈,開發市場前景好、高附加值系列產品。力爭建成10-50億級企業2-3個。
能源產業。能源產業重點發展天然氣發電、核電,以及生物質發電,打造庫區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忠縣是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的起點站,現有天然氣凈化廠年處理能力20億立方米,境內天然氣儲量超過500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豐富,利用天然氣發電優勢凸出、條件較好。生物質發電,充分利用忠縣年產農作物秸桿、森林資源發電。積極做好核電規劃建設。
4.加快發展新型建材業
充分利用石灰石資源優勢,加快完成海螺水泥二期項目,以移民生態工業園和新型建材工業園為平台,以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碳酸鈣生產、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基地為重點的新型建材產業集群。推動水泥包裝、水泥、特種水泥添加劑、骨料、砂漿、混凝土、水泥機械配件、生產及銷售一體化、本地化。力爭建成10—50億企業3個。到2015年實現年產值80億元,2020年實現產值250億元。
以安徽海螺集團、弘時建材、皇華輕鈣等企業為依託,支持開發生產綠色新型建材、防水材料和建築密封材料、建築塗料、優質環保型摩擦與密封材料、優質節能復合門窗及五金配件、新型管材、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發展非粘土類空心製品、混凝土砌塊、高檔青水磚、彩色飾面磚和各種輕質板材、復合板材。根據市場需求開發新產品,增加品種規格,注重產品的系列化、配套化發展。積極發展化學類、金屬類、復合類、功能類新型建材和裝飾裝修材料等新興環保建材,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5.積極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
忠縣現有城鄉勞動力59.62萬人,其中城鄉剩餘勞動力約30萬人。忠縣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6所和專門的職業技術培訓機構,每年培訓2.15萬人次,城鄉勞動力有20餘萬人接受過專業技能培訓,有務工經歷的人員累計超過50萬人,為忠縣特色工業發展尤其是承接發達地區轉移產業,儲備了大量有一定經驗的管理者和熟練工人。城鎮和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人力資源供給綜合成本遠低於沿海發達地區和重慶一小時經濟圈,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資源。重點發展以輕工紡織和電子信息產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力爭建成10億級企業3個。到2015年實現年產值100億元,2020年實現產值200億元。
輕工紡織產業。三峽庫區是國家「東桑西移」和「紡織工業梯度轉移」的優勢承接地,忠縣具有發展紡織服裝產業良好的人力資源、區位交通和綜合成本優勢,並已形成較好的產業基礎。加強對東部中國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和集散地(石獅等)的招商引資工作,積極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紡織服裝產業群轉移。以重慶沙浪嘎服飾製造有限公司、重慶市凱悅絲綢有限公司、美絲麻業等企業為依託,加快服裝產業的配套發展,有效鏈接紡織服裝產業的各環節,實現從原料、輔料到服裝、服飾、最終到市場的完整有效的緊密結合,著力打造三峽庫區集貿易、加工、研發、展覽、物流倉儲等為一體的現代紡織服裝產業基地。
電子信息產業。抓住重慶市建設國家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的契機,培育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重大龍頭項目為突破,以招商引資為主要途徑,以產業鏈的加速延伸和配套能力完善為著力點,利用庫區政策和人力資源優勢重點引進電子信息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電子信息工業園。發展方向為大力發展筆記本電腦配套、光伏產業、LED照明,汽車電子,電子元器件,手機產品等。重點扶持金龍電子、南泰電子等企業做大做強。實現產業結構的重大突破,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產業空間布局
(一)產業布局基本理念
——著眼於宏觀全局。忠縣工業產業布局應立足宏觀全局,放眼重慶乃至國際國內產業發展,避免區域產業布局中出現重復建設和盲目生產。
——分工協作、錯位發展。忠縣工業園區的產業布局應在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的基礎上,重點布局專門化生產部門,以保證園區各產業協調增長,形成具有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產業體系。
——經濟技術綜合效益。根據產業、產品的具體特性,綜合考慮燃料、動力指向、消費地指向、原料地指向、勞動力指向、交通運輸樞紐指向等進行空間布局。工業和信息化產業重點布局在忠州都市圈和重慶「萬億江南工業走廊」。
(二)工業園區產業空間布局
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一圈兩翼」、江南工業發展戰略,積極打造忠縣「千億江南工業走廊」,優化工業布局,形成新的工業增長極,推動城市和工業協調發展。新增工業項目要向園區集中,形成組團集聚式科學發展。工業布局依託長江黃金水道、高速公路、省道等形成「一區三帶」,即縣城核心區、沿長江帶、滬渝高速公路帶、忠萬公路帶,形成「一核心五基地」的格局,核心園區主要布局在忠州都市圈內。到2015年,新建成工業園區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空間布局如下:
——移民生態工業園核心區(江南工業走廊核心園區)。移民生態工業園十二五期間計劃建成5.37平方公里。擬在該區重點布置裝備製造產業、紡織服裝產業、電子信息化產業、食品醫葯產業。
——新生清潔能源基地。十二五期間計劃建成1.5平方公里。擬主要是以發展清潔能源、倉儲物流為主,並配套居住、商業服務設施的清潔能源基地。
——烏楊新型建材基地。十二五期間計劃新建1平方公里。擬主要發展新型建材工業。
——石寶精細化工基地。十二五期間計劃建成1平方公里。擬主要發展精細化工項目。
——拔(山)馬(灌)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十二五期間計劃建成1平方公里。擬主要發展農副產品精加工工業項目,定位為忠縣西部大型綜合工業園區。
——烏楊船舶製造基地。十二五期間計劃建成2平方公里。主要發展船舶製造業。
忠縣工業園區遠景規劃到2020年控制區域面積達到4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江南工業走廊規劃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
工業園區應按照產業布局的空間要求,嚴格實現園區產業准入制度,使農副產品加工、新型建材、裝備製造、能源化醫等主導產業在空間上相對集中,形成集聚經濟並構造完整的生態產業鏈條。
六、加快江南工業走廊建設
(一)江南工業走廊現狀
忠縣現有的水坪工業園區、船泊工業園區、新型建材工業園區已布局在長江南岸的復興鎮、東溪鎮、烏楊鎮、石子鄉,即將啟動建設的移民生態工業園也規劃在忠縣的長江南岸的烏楊鎮,忠縣南岸現有工業企業有年產1000萬噸水泥熟料的海螺水泥公司、年造10萬噸特種船舶的金龍造船廠、年產10萬噸炭黑的星博化工公司、年產1萬輛重型汽車的雲河汽車公司、年產5億片葯品的巨琪葯業公司、年造3萬噸內河船舶的東昱造船公司、年產18億只竹纖維環保型餐具餐盒的瑞竹公司、年修建造3萬噸內河船舶的海新造船廠、年產5000噸糧食酒的烏楊酒廠和將軍酒廠、年產3萬瓶乙炔和氧氣的神安公司、年產10萬噸輕質碳酸鈣的皇華公司、年產60萬千瓦水輪機的雲河水電設備公司、年產5萬噸過磷酸鈣和年產10萬噸復合肥嘉禾化肥公司、年產120萬件休閑服裝的沙浪嘎服裝公司等企業。2010年工業總產值達10億元。
(二)江南工業走廊發展目標
第一階段:2010年-2012年
2010年至2012年,是江南工業走廊爬坡升級、轉型發展的關鍵兩年。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關鍵是要江南工業走廊基礎配套建設,加快引導產業集中、集群發展。
——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2010-2012年完成投資15億元,現有江南工業走廊規劃區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基本能滿足投資者的項目建設、生產需要。
——培育三大特色主導產業園。按照「一區一主業」要求,積極引導產業向園區集聚,重點打造海螺建材產業園、船舶產業園、汽車產業園、輕紡產業園、電子產業園,加快移民生態園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支持醫葯產業園做大做強,力爭到2012年,新增工業投資100 億元,新增就業崗位 2.5萬個,工業園區工業總產值達到60億元,工業附加值達到22億元。
第二階段:2013年-2015年
2013年至2015年,江南工業走廊規劃區基礎設施全面完成,圍繞產業集聚引進的產業項目基本建成,江南工業走廊工業園區產業之間以及企業之間關聯度顯著提高,四大百億產業集群效應凸現。
——預計2013年至2015年,江南工業走廊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0億元,規劃區基礎配套全部完成,形成功能齊備、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的現代工業新城。
——預計到2015年,新增工業投資10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5萬個,江南工業走廊工業產值達到3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90億元。
(三)加快江南工業走廊承載力建設
進一步加快江南工業走廊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提高江南工業走廊承載力和吸引力。增強工業發展的承載能力,在「軟、硬」件建設上雙管齊下,積極加快江南工業走廊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推動工業經濟的穩步發展,讓江南工業走廊經濟成為全縣工業經濟的新的增長點。切實加快推進各個園區的規劃建設,不斷提升園區產業承載力。工業園區是招商引資的主載體、產業集聚區。加快推進海螺建材產業園、船舶產業園、汽車產業園、輕紡產業園、電子產業園等「五個園區」的規劃建設作為「十二五」經濟工作的重點,進一步明確了各工業園區的產業定位,促進產業聚集、企業集群。不斷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用足用好各項涉企優惠政策,加快對企業投資融資平台建設,強化服務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為企業減壓減負,提高園區的承載力和吸引力。
江南工業走廊各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要依據總體規劃,加快實施以基礎設施、配套功能、環境建設為重點的園區建設。一是進一步加大政府對江南工業走廊園區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大財政性投入,用於江南工業走廊工業園區發展的財政資金要集中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示範導向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金投資園區建設和園區項目。二是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建立江南工業走廊工業園區建設專項資金和工業用地調節資金。提高園區內企業新增稅收地方留成部分的留成比例,並將江南工業走廊工業園區上繳的土地出讓金,全部用於江南工業走廊工業園區土地儲備整理、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和重點項目建設。三是運用市場化手段,採取多種形式,如利用投融資平台、爭取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吸引社會資金和專業公司參與建設等方式,廣泛籌措建設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