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際戰略格局又可分為__________等。 多選 a. 國際貿易格局 b. 國際經濟格局 c. 國際政治格局 d. 國際軍事
b,c,d
② 國際貿易格局取決於哪些要素啊急
二)國際貿易的必要條件兩個國家之間存在比較成本差異,或者說相對成本差異。
由於比較成本差異來說明國際貿易的成因,因此這一學說被稱為「比較成本說」(comparative cost)或者「比較利益理論」(comparative advantage)。(三)國際貿易的充分條件 兩種商品的國際交換比率介於兩國國內兩種商品的交換比率之間,且不等於任何一國國內的交換比率。
隱含的結論:企業會根據這種比較成本差異決定自己的生產,通過生產並出口比較優勢大(或者比較劣勢小)的產品,可以獲得利益。不需要政府或者其他強制力量限制國際貿易。對國際貿易的限制就是對企業或者國家利益的損害。一、國際分工理論 國際分工是指世界各國之間的勞動分工,是一國內部社會分工向國外的延伸和繼續,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國際分工是國際貿易的基礎,在國際交換的背後,存在著各國生產者之間的勞動分工。
國際分工的積極作用:(1)節約社會勞動;(2)提高勞動生產率;(3)推動科學技術的發明與運用。
國際分工的消極作用:(1)發達國家通過國際分工加強了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掠奪;(2)造成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單一性、脆弱性、依附性;(3)對發展中國家的生態環境可能帶來嚴重危害。二、世界市場理論 可以把世界市場視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馬克思把世界市場比作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以及生活的條件。各國在世界市場上的商品競爭,促進了國內生產力的發展,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創造世界市場的歷史手段。三、國際貿易的形成及作用 隨著交換的發展和分工的深化,出現了私人擁有的剩餘產品,而且剩餘產品逐漸地轉化為商品。隨著奴隸主國家的形成,國與國之間的商品交換也就演變成了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的形成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分工、私有制和國家。
國際貿易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
,國際貿易對資本主義利潤率有雙重影響:一方面,國際貿易有利於提高利潤率。另一方面,對外貿易也具有影響利潤率下降的作用。四、國際價值理論 決定國際價值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各參與國家之間的社會平均勞動時間。國內成本低、勞動生產率高的國家,較少的國內價值可還原為較多的國際價值,增加收入;反之,則減少收入。因此,在國際經濟交往中,要重視和遵循國際價值的原理與規律,力求降低國內成本,利用先進技術,提高國內勞動生產率與國際競爭力。
③ 當今世界貿易格局
中國在當今世界的地位與作用
一、新中國成立的世界意義
中國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使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改變了國際政治力量的對比,大大加強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極大地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摧毀了帝國主義在亞洲的侵略基地,瓦解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體系,鼓舞和推動了戰後亞非拉地區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使世界范圍的階級力量的對比發生了有利於社會主義陣營的變化,為世界各國人民維護和平和促進人類進步事業的發展。創造了空前有利的局面;沖破了雅爾塔體制,沉重地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獨霸世界和獨霸遠東的狂妄野心,打亂了它的戰略部署,中國革命勝利後,中國歷史從此進人了新紀元,中國外交也翻開了新的篇章。
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作用不斷擴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顯著增長,對外經濟交往和國際貿易發展迅猛,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戰略軍事實力也不斷增強,現代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大大增強。我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核心大國之一。尤其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我國現行的內外政策得到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這一切使得我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不斷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不斷擴大。表現在:(1)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國,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推動著人類進步事業的前進與發展。(2)中國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國,對第三世界有著重大影響。(3)中國一貫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穩定國際局勢,抑制戰爭力量,維護世界和平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4)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對世界經濟政治生活,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產生了多方面的深遠的影響。(5)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6)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唯一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中正確地利用自己在聯合國的影響和否決權,力爭使聯合國擺脫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控制,為世界和平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斷言,在未來的多極格局中中國必將成為獨立一極。現在,無論是在地區問題上,還是在世界問題上,我國都在發揮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這也是任何國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
維護世界和平是鄧小平為新時期中國的外交工作確立的一項重要目標和任務。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制約戰爭力量的發展,中國的壯大是世界維護和平力量的壯大。因為:(1)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和穩定發展,是我國處理對外關系的總原則和總目標。(2)中華民族是酷愛和平的。近代以來10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人民飽嘗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苦果,十分珍惜世界的和平和地區穩定。中國一直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霸權、主持正義、倡導和平,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3)中國現在正處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時期,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的安定,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保持周邊穩定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希望採納
④ 當代國際貿易的格局
一、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呈現出六大趨勢
(一)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凸顯
伴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當前國際貿易增長明顯加速,已經進入新一輪增長期。2004年,全球貨物貿易名義增長21%,達到25年來的最高水平。在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和國際市場對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的帶動及美元貶值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量2004年近11萬億美元,增速達到20%,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全球貿易的高速增長是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國際分工深化的共同結果,同時它又促進了世界生產。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的增長率連續超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導致世界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崛起力量
美、日、歐三大經濟體既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國際貿易中也居於主導地位。2004年,德國、美國和日本在世界貨物出口中的份額已分別達到10%、9%和6.2%。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占據世界貨物出口70%以上的份額和服務貿易90%以上的份額,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通過開展區域貿易合作和控制多邊貿易體制來主宰國際貿易秩序,並在國際交換中獲得了大部分貿易利益。
中國是近年國際貿易增長中最顯眼的「亮點」,表現為中國不僅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份額和排名不斷攀升,而且對全球貿易增量的貢獻也更為顯著。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排名以年升一位的速度上升。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額達到11548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德國的第三大貿易國,分別佔全球貨物貿易總量的6.4%和增量的20%。
(三)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WTO新一輪談判自啟動以來進展緩慢,2003年坎昆會議失敗後,談判一度陷入停滯狀態。2004年8月1日,世貿組織147個成員就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框架達成了協議,但協議的內容較為原則和籠統,各成員在農業、非農市場准入等問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談判的關鍵一年,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將在12月香港部長會議上就主要議題的實質內容進行談判。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各種區域貿易協定紛繁多樣、成員交叉重疊,一些貿易協定已超出傳統的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范圍,對多邊貿易體系帶來了較大的沖擊。
與此同時,以區域貿易安排(RTA)為主要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加速發展,並呈現出不少新的趨勢。一是區域貿易安排迅猛發展。截至2005年1月,實際有效的區域貿易安排共有162個,其中80%以上是近10年內建立的。二是主要貿易大國都在追求區域貿易安排的主導權。美國在推動建立美洲自貿區的同時,還在與韓國、南非等10多個國家商談自貿區;歐盟在2004年5月實現東擴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區域貿易集團,並擬與所有拉美國家和東盟商簽自由貿易協定;日本已經與新加坡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正在與韓國、泰國商談自貿事宜。三是區域貿易安排成員間的貿易比重進一步上升。2004年,區域內貿易總量占國際貿易總量的比重已超過50%。四是國家之間的競爭正在向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競爭轉變。區域貿易安排已經成為各國爭取市場資源、擴大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地位的戰略手段,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四)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國際貿易結構的高級化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互為依託,從其變化趨勢看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一是伴隨著各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猛。近20多年來,國際服務貿易規模已經從1980年的3600億美元擴大到目前的2.1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的19%。在行業結構上,服務貿易日益向金融、保險、電信、信息、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傾斜,傳統的運輸業、旅遊業所佔份額持續下降;在地區分布上,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所佔份額繼續擴大,東亞地區的增長尤其顯著。二是高技術產品在製成品貿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訊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最快。與此同時,由於跨國公司紛紛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佔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已經從1985年的16.6%上升到2000年的35.4%。
(五)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生產要素特別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更加自由地流動,跨國公司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生產和營銷網路,推動了貿易投資日益一體化,並對國際經濟貿易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是跨國公司已成為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國公司已達6.2萬家,它們不僅掌握著全球1/3的生產和70%的技術轉讓,更掌握著全球2/3的國際貿易和90%的外國直接投資。二是國際貿易基礎已由比較優勢轉變為以跨國公司數量和在國際范圍內整合資源的能力為主的競爭優勢。這就意味著,一個國傢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越多,就越可以在國際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別國的資源。三是國際貿易格局由產業間貿易轉向產業內貿易、公司內貿易為主。主要表現為,中間產品、零部件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國公司產業轉移不斷加快,加工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持續提高,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增長點。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第三大貿易國,中國加工貿易占貿易總額的比重已達48%,占據了半壁江山。
(六)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愈加頻繁,貿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但是隨著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摩擦產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當前,各國經濟景氣的不均衡性、產業和貿易結構的競爭性、區域貿易集團的排它性、貿易分配利益的兩極化以及經貿問題的政治化都是造成貿易保護主義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當前世界已進入貿易爭端的高發期,並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基於戰略利益考慮而引發的貿易摩擦增多。2004年美國和歐盟就航空業補貼問題相互指控,並最終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二是貿易保護的手段不斷翻新。各種技術壁壘成為貿易保護的新式武器,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爭端。三是摩擦從單純的貿易問題轉向更為綜合的領域。社會保障問題、匯率制度問題等已成為摩擦的新領域,資源摩擦與貿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四是中國已成為國際貿易保護的最大受害國。從1995年開始,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2005年世界紡織品貿易開始實現一體化,中國面臨的紡織品貿易摩擦可能成為一個新的焦點。
⑤ 中國從國際貿易格局中獲得的利益
就是抄現在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以及金磚銀行 這些都是超級牛的人民幣國際化的設計 和區域化老大的設計
陸路 是聯合 土庫曼 塔吉克 等東歐的國家 成立以人民幣為主導的貨幣區域
海上以台灣為不沉的航母 和東南亞建立更好的貿易關系 盡可能邊緣化日本
金磚銀行 輔助人民幣走向非洲 拉丁美洲
⑥ 請問什麼叫做「貿易格局」,當今世界貿易格局有哪幾種
貿易格局就是貿易形勢、貿易局勢的意思,表示貿易往來的形勢和發展趨勢。
當今世界貿易格局:
(一)國際分工進一步深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愈加凸顯
雖然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但伴隨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當前世界貿易增長明顯加速,已緩慢進入增長期。
生產力提高、國際分工深化、信息業的發展、科技進步的共同作用縮短了產品生命周期,使新一輪產業轉移加快周期縮短,國際間投資購並的增長速度加快,使世界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加大美、日、歐三大經濟體既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國際貿易中也居於主導地位。
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占據世界貨物出口70%以上的份額和服務貿易90%以上的份額,然而,發展中國家在近年國際貿易增長中的影響力逐漸加大,對全球貿易增量的貢獻也十分顯著。
(三)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由於各種區域貿易協定紛繁樣、成員交叉重疊,一些貿易協定已超出傳統的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范圍。
而以區域貿易安排(RTA)為主要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由於比多邊貿易自由化更具有現實性和可行性,能帶來更多的集團經濟利益而為世人所關注,所以進展很快。
(6)國際貿易格局擴展閱讀:
國貿特點
國際貨物貿易屬商品交換范圍,與國內貿易在性質上並無不同,但由於它是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間進行的,所以與國內貿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2、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
3、國際貨物貿易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4、國際貨物貿易除了交易雙方外,還需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過程較國內貿易要復雜得多。
⑦ 中國對外貿易總體格局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前景
(一)對外貿易發展的有利因素
世界經濟的基本面尚好。2004年世界經濟增長5.1%,達到了近20年來的最高點。目前全球范圍內長期利率仍處於較低水平,公司利潤增長。美國內需依然強勁,亞洲和拉美經濟快速發展。預計2005年世界經濟將保持4%以上的較高增長水平。
中國經濟有望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今年以來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5%,全年經濟有望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能源、基礎原材料、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總體短缺的格局,將推動進口繼續增加。
國際產業對華轉移進程仍在繼續。一季度中國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34億美元,增長9.5%,表明外商仍然看好中國的投資環境。隨著國際產業轉移的加快,公司內貿易、產業內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將進一步提高。跨國公司服務外包的興起,將進一步促進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
民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熱情進一步高漲。除了全面放開對外貿易經營權的因素外,今年中國政府出台了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民營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體制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
(二)對外貿易發展的不利因素
影響世界經濟增長的不利因素還在發展。今年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一度突破每桶58美元,目前仍在50美元以上,全年將繼續在高位波動。美國過高的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難以持續,美聯儲有可能在連續7次提高利率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息。歐元和日元升值對主要依靠外需拉動的歐元區經濟和日本經濟沖擊較大。
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將削弱中國的出口競爭力。當前,中國煤炭、電力和運輸供求仍然偏緊,國內市場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一季度流通環節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6.1%,月環比漲幅逐月擴大。價格上漲出現了從上游產業向下游產業傳導的情況,特別是鋼材價格上漲將對中國具有競爭優勢的船舶、集裝箱、家電等產品出口產生較大影響。
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繼續升溫。紡織品貿易一體化是烏拉圭回合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國應該享受的權利,但是一些國家仍然試圖對中國紡織品實施新的進口限制措施。美國頻頻以知識產權保護為名對中國產品設置貿易壁壘,國會和一些行業協會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人民幣匯率、紡織品等問題橫加指責。歐盟也可能對中國產品發起新的反傾銷調查。
出口退稅地方分擔壓力更加突出。新的出口退稅機制運行情況總體良好,但出口增長較快的地區財政負擔加重。據測算,今年地方財政負擔的出口退稅將是2004年的3.3倍。為減輕財政壓力,一些地方開始限制出口和出口型外資項目的引進,將對外貿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對外貿易連續3年快速增長形成的較高基數,也將使今年快速增長的難度加大。
綜合以上分析,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環境基本上是有利的,但制約因素有所增加,全年進出口增長速度將比2004年有所回落。預計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將超過1.3萬億美元,增長15%左右,其中出口約6820億美元,增長15%左右;進口約6510億美元,增長16%左右。
⑧ 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是什麼
當代國際貿易的創新
提要 進入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領域發生了許多深刻的變化。創新就是當代國際貿易發展最為顯著的
特徵。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形成不僅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也有其深厚的現實基礎。全面地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和條件,有利於把握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同時也有利於對中國外經貿發展的更進一步思考。
一、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概述
創新是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最顯著的特徵。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就是對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全面的立體式的創新現象的集中概括。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標明國際貿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如果把當代國際貿易創新作一簡單的概括,我們就會發現,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包含了國際貿易發展的各個方面。
(一)觀念創新 它具體包括:(1)把貿易開放看成是對外開放的起點和基本方面;(2)客觀地估價 對外貿易在一國經濟發展中的實際作用,把經濟發展與貿易發展的平衡、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協調看成是發 展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3)把對外貿易看成是處理國家關系的越來越重要的外交手段。
(二)格局創新 它具體包括:(1)以地緣經濟為特徵的貿易集團取代了以政治聯盟為基礎的貿易聯盟 ,貿易集團化格局基本確立;(2)區域貿易集團具有強烈的對外擴展趨勢,全球一體化步伐正在加快;(3)國際貿易重心已從單一的歐洲重心過渡到了多重重心並存的狀態,並正在形成以亞太為重心的新單一重心的格局。
(三)制度創新 它具體包括:(1)具有真正法人地位的、擁有更強約束性和更高運轉效能的世界貿易 組織逐步取代關貿總協定;(2)區域性協調機制的迅速建立和不斷加強;(3)國別的「管理貿易」制度的 推廣和普遍化。
(四)政策創新 它具體包括:(1)有限制的可調節的自由貿易政策逐步抬頭,保護主義開始相對地退 入低潮;(2)直接的貿易限制措施逐漸被間接的貿易限制措施所取代,新型的更靈活和更隱蔽的貿易限制措 施正在不斷地被創造出來;(3)貿易政策趨向於和其它經濟政策甚至外交政策的更大程度上的溶合;(4) 區域內「共同貿易政策」開始形成。
(五)構成創新 它具體包括:(1)國際貿易的內容在比例結構上出現重大調整;服務貿易的比重相對 於貨物貿易正在快速上升;製成品中技術產品特別是高新尖技術產品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原材料產品中具有特 別意義的資源產品的貿易量增長迅速;(2)多邊貿易的內容和范圍大大擴展:烏拉圭回合協議把服務貿易、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和投資措施以及長期游離於關貿總協定體制以外的農產品和紡織品納入到多邊體制的管轄范圍。
(六)工具創新 它具體包括:(1)投資和知識產權成為推動國際貿易的越來越重要的手段;(2)現 代通訊技術為國際貿易提供了新的信息工具;(3)國際貿易慣例、規則的革新更科學地規范了國際貿易的全過程;(4)運輸方式的革命使國際貿易如虎添翼;(5)各國在促進和便利貿易發展方面的一系列新的政策舉措。事實上,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實際內容還遠不止上述這些方面。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已經深入到當代國際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並通過和當代國際金融創新、國際投資創新的日益溶合,產生新的更廣泛的創新,從而推動整個國際經濟的全面創新。
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是近現代國際貿易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當代國際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現象。它呈現出下列一些鮮明的特徵:
首先,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是全面性的和立體性的創新。這個全面的立體式的國際貿易創新局面可以概括為以觀念創新為基礎、以格局創新為突破、以制度創新為實質,通過政策創新、構成創新和工具創新具體體現的包含國際貿易各個方面、貫穿國際貿易全過程的創新。
其次,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具有比較明顯的時間分水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由於它的全面性和立體性,在時間上便呈現出明顯的同步性,並構成了比較明確的劃分國際貿易不同發展階段的時間分水嶺。這個時間分水嶺大致是1990——1995年。盡管國際貿易創新的某些方面可能明顯地早於這一時期,而且,當代國際貿易創新過程尚未結束,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主要過程、方面和內容基本上都發生在當代國際政治格局大轉換後的5年左右的時期內。這一時期同時也是世界經濟、國際關系大調整的時期。當代國際貿易創新預示著國際經濟貿易大發展的時代的來臨。
再次,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突出了開放與自由的主題。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一個鮮明的特點是崇尚開放與自由,努力掙脫70年代中期開始形成的愈演愈烈的全球性的貿易保護主義浪潮對國際貿易自由化發展近20年的禁錮,鮮明地高舉起了開放和自由的旗幟,推動了國際貿易的自由化進程。從觀念創新到制度創新,從格局創新到政策創新,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開放與自由的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是開放的創新、自由的創新,是對長期猖獗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強有力的反擊。它迎來了國際貿易逐步自由化發展的新時代。但是,我們又不能不注意到,這一成就的取得實際上是自由主義對保護主義長期抗爭的結果,而且也是自由主義一定程度上的妥協和退讓的結果。這突出地表現在國際貿易格局創新方面。貿易集團內部的自由化可以被看成是自由主義的勝利,但是,承諾貿易集團成員共同一致的對外保護的合法性本身又標明了這種自由化的淺薄。因此,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決不意味著貿易自由主義的根本性勝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壽終正寢。事實上,當代國際貿易創新不過是相對提高了貿易的自由化傾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勢頭。
最後,發達國家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發動者、主導者和主要參加者。這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又一重要特點。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掀起首先是基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推動。在國際政治發生根本性變遷後,與此關系最為緊密的西方發達國家既出於爭取更大的自身利益又出於維護共同的國際利益才推動了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掀起和深入發展,並直接成為各個創新領域和方面的主要參加者。與此同時,西方發達國家還一直操縱著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全過程,把握著創新的發展方向。這些都保障了發達國家最終成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最大受者。
二、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原因剖析
當代國際貿易創新作為90年代這一特定時代的產物,有其形成的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濃厚的現實基礎。全面地深入地剖析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形成的原因和條件,有利於把握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原因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加以剖析。
(一)當代國際政治格局的急劇轉換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極為寬松的國際政治環境 國際貿易發展史清楚地表明,國際貿易的發展和國際政治環境之間存在著緊密的相關關系。國際政治環境健康穩定的時期往往就是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的時期;國際政治環境動盪不定特別是在大規模的戰爭時期,國際貿易就會停滯甚至萎縮。因此,寬松的國際政治環境是國際貿易發展和創新的前提條件。
二戰後逐漸形成的美蘇對抗的「冷戰」的國際政治格局把整個世界長期籠罩在政治和軍事對抗的威脅之中,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無疑受到了各方面的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和制約。隨著蘇聯的突然解體和東歐國家的劇變,「冷戰」的政治格局終於被打破。但是,由於舊的國際政治格局的打破具有「突發性」,新的國際政治格局無法形成,因此,國際政治格局出現了一個新格局的醞釀和形成的「無格局」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國際政治環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寬松狀態。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由於突然沒有了政治對手而表現出了政治神經從未有過的松馳,國際政治矛盾與對抗被暫時擱置下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為明確。在這個「無格局」時期,各國為了迅速壯大自己的經濟實力,以便在未來的新的國際政治格局中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紛紛把注意力轉向經濟貿易的發展方面。在國際間的雙邊和多邊關繫上,經濟貿易關系逐漸上升到首要的位置。為了推動本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取對外貿易的利益,各國紛紛採取了一系列支持和促進對外貿易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措施,並在健全和維護國際貿易制度、法律和秩序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富有成效的國際合作和努力。所有這些方面都推動和促進了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形成和發展。
(二)當代國際經濟相互依賴關系的日益增強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廣寬的國際經濟舞台和創新壓力當代世界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全球經濟的社會化、國際化進程,社會分工、國際分工日益朝著更廣泛、更深刻的方向發展,整個國際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緊密相聯、不可分割的發展體系。這是當代國際經濟發展中的最顯著的特點。
在相互依賴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國際貿易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首先,國際貿易具有聯結作用。國際經濟從一開始就是通過貿易紐帶聯結的。正是由於國際貿易這一特殊的橋梁作用的存在和發揮,整個國際經濟才被凝合為一個整體。其次,國際貿易具有滲透作用。它通過貿易和與貿易有關的其它國際經濟活動對國際經濟的
全面的滲透,進一步地把整個國際經濟各個組成部分和領域溶合為一個有機的發展體系。再次,國際貿易還具有導向作用。貿易往往是雙邊或多邊經濟關系發展的先遣,貿易關系的健康發展總是能夠推動雙邊或多邊的經濟關系包括其它政治、文化等關系的全面發展。這使得相互依賴的國際經濟建立在更深厚的社會基礎上。最後,國際貿易還起著助動作用。對外貿易對一國國內經濟發展的助動作用實際上還表現為對外貿易對一國更大規模和更大程度上溶入國際經濟體系的助動。這種雙重助動作用是國際經濟相互依賴體系的重要動力來源。 但是,隨著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大規模變遷,當代國際經濟的相互依賴關系無論在其基礎還是在其表現形式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基礎看,單一政治聯盟基礎正在向以地緣經濟聯盟為主的多基礎過渡。從表現形式看,相互依賴關系逐漸表現為包括不同發展水平、不同社會制度的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同時還不斷產生著迫切要求在更廣泛的基礎上協調各國政策與利益的強烈願望。為了適應上述變化,以便能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發揮聯結、滲透、導向和助動作用,國際貿易必須創新。這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當代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和國際生產力的飛速增長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和雄厚的物質基礎以信息革命、生物工程等為特徵的當代科技革命在過去的10年裡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它不僅表現為新技術日新月異的發明,而且更突出地表現在新技術的應用上的突飛猛進。這不僅給國際貿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勃勃生機,而且還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事實上,電子數據交換的日益廣泛的運用和全球范圍「信息高速公路 」計劃的推出,以現代技術服務和信息傳輸為內容的國際服務產品的形成和發展,以高新尖技術產品為交易對象的現代技術貿易的日益壯大,既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基礎,它們本身又構成了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組成部分。
二戰後半個世紀的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帶來了國際生產力的飛速增長。這不僅表現在西方發達國家普遍的經濟衰退程度的下降和期限的縮短上,更表現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民族經濟的振興和繁榮。國際生產力的發展直接帶動了當代國際貿易構成的創新,還推動了當代國際貿易其它領域和方面的創新。為了適應和容納當代國際生產力的日益膨脹的需要,同時又能反過來進一步推動當代國際生產力的更快地增長,當代國際貿易必須在觀念、制度和政策等方面實現全面的創新。
(四)當代各國經濟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的解決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外在強制當各國開始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經濟發展方面以後,那些一直被「冷戰」狀態所掩蓋或淡化的經濟發展問題開始越來越清楚地暴露出來。盡管不同的國家都存在著各自不同的問題,但是它們大都共同面臨著下列問題:其一,如何更有效地實現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的溶合?如何發揮對外貿易對國內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作用?其二,如何保持國際支的基本平衡?如何消除貿易收支的逆差?其三,如何實行各國經濟貿易政策的國際間協調?如何合理地分割國際貿易利益?
上述問題歸結到一點,就是各國迫切希望對「冷戰」後的國際貿易發展的各個方面作出新的安排。這在客觀上對當代國際貿易創新起著外在強制的作用。作為這一強製作用的結果,各國開始了貿易觀念的反思和創新,並就國際貿易制度、格局和政策的國際宏觀安排和微觀實施進行著少有的真誠的國際合作。國際貿易的全面創新得到了各國普遍的強有力的扶持和推動。
(五)當代國際貿易發展自身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的解決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內在動力當代國際貿易發展受到了來自兩個方面的阻撓。第一個方面是國際貿易長期以來一直面臨的而又無法消除的障礙。這些障礙中最突出的有兩個:一是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的兩難選擇。各國對外貿易政策和制度的搖擺不定人為造成了國際貿易發展的無序性和非周期性動盪。二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功能殘缺與低效能。關貿總協定無法管轄所有的貿易行為,而且僅有的管轄能力還表現為「軟約束」。這更加劇了國際貿易發展的無序性和非周期性動盪。第二個方面是國際貿易同時又面臨著新的國際環境的挑戰。具體體現在:一是如何適時地變更有關國際貿易的一系列的思想和觀念;二是如何調整「冷戰」後的國際貿易格局;三是如何在現有的基礎和框架上改革和完善國際貿易制度;四是怎樣在國際貿易的構成、手段和工具上充分體現當代科技革命的最新成就和現代經濟貿易理論的最新發展。
當代國際貿易發展自身所面臨的上述兩個方面的問題和困難嚴重地阻礙著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和其對國際經濟的推動作用的正常發揮。它們從國際貿易的內在的最深層次上驅動著國際貿易自身的全面創新。這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內在動力之所在。正是由於這一內在動力的驅動,當代國際貿易才發生了從觀念到格局、制度 、政策、構成和工具的全面的深刻的創新。
三、幾點啟示
從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原因的初步剖析,可以得出下列啟示性的結論,它們能夠引發人們對中國外經貿發展的更進一步的思考。
第一,寬松的政治環境不僅有利於經濟貿易的發展,還可能成為經濟貿易振興與騰飛的前提條件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得益於國際政治格局的實質性轉換,得益於和平與發展時代的真正到來。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大發展同樣離不開中國政治環境的穩定。這是保證中國改革開放最終取得成功的根本前提。
第二,只有堅決地把中國經濟更大程度地溶入國際經濟的發展體系,中國經濟貿易才會有真正起飛的明天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建立在當代國際經濟相互依賴關系日益加強的基礎之上。沒有這種依賴關系,國際貿易創新就難以形成。事實上,如果一國經濟脫離這種相互依賴的國際經濟關系,那麼它也就不可能從這種相互依賴中獲得利益。盡管溶入相互依賴關系體系需要付出代價和作出犧牲,但對於長期實行封閉經濟的中國來說更應如此。從長遠利益看,這乃是一個民族立於世界強國之林的基本出路。
第三,科技發展是經濟貿易發展的基本生長點科技進步和廣泛應用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重要基礎,它直接影響和制約著當代國際貿易創新中的構成創新和工具創新,並通過各種途徑對整個國際貿易產生作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同樣離不開科技基礎。因此,不僅要在觀念上,更應該在實踐中,真正地把科技看成是經濟貿易發展的強支撐,甚至是根本支撐。
第四,經濟貿易發展的內在動力在於自身發展的不適應性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各國經濟貿易發展面臨的問題對國際貿易發展所造成的壓力;二是國際貿易自身存在的缺陷對自我完善的驅動。後者是更重要的創新推動力。因此,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不應該依賴於外部動力的供給和推動,更應該從對外經濟貿易發展自身所存在的問題上找到改革、創新的動力。
第五,對外貿易創新是中國外貿發展的根本出路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在當代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中國對外貿易要求得發展,必須實現從對外貿易觀念的創新,到對外貿易戰略、政策、體制的創新,直到對外貿易法制制度、貿易構成和貿易工具的全面創新。
⑨ 現在中國對外貿易總體格局。
哇塞~咱們是不是同一個老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