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理論
比較優勢理論由大衛·李嘉圖在其代表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提出內,又稱為容比較成本貿易理論。如果一個國家在本國生產一種產品的機會成本低於在其他國家生產該種產品的機會成本,則這個國家在生產該種產品上就擁有比較優勢。假定貿易中只有兩個國家和兩種商品(X與Y商品),兩國在生產中使用相同的技術,商品與要素市場都是完全競爭的,不考慮交易費用和運輸費用,沒有關稅或影響國際貿易自由進行的其他壁壘。兩國資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貿易是平衡的。
㈡ 我國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是什麼
1.勞動力便宜,且無工會。
2.某些自然資源廉價。
3.污染環境代價小。
㈢ 國際貿易理論下,中國的比較優勢有哪些
we88000微我~
㈣ 什麼是國際貿易理論中的比較優勢說
比較優勢理論由大衛·李嘉圖在其代表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提出,又稱為比較成本貿易理論。如果一個國家在本國生產一種產品的機會成本低於在其他國家生產該種產品的機會成本,則這個國家在生產該種產品上就擁有比較優勢。假定貿易中只有兩個國家和兩種商品(X與Y商品),兩國在生產中使用相同的技術,商品與要素市場都是完全競爭的,不考慮交易費用和運輸費用,沒有關稅或影響國際貿易自由進行的其他壁壘。兩國資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貿易是平衡的。
㈤ 在國際貿易中,什麼是絕對優勢,什麼是相對優勢
絕對優勢亦稱「絕對利益」。在某一商品的生產上,一國所耗費的勞動成本絕對低於另一國所產生的在該產品生產上的優勢。由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絕對優勢理論中提出。
相對優勢亦稱「比較優勢」、「相對利益」。一國在兩種商品的生產上都處於劣勢地位,相比之下劣勢較小的產品生產上具有的優勢。由英國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在相對優勢理論中提出。
(5)國際貿易比較優勢擴展閱讀:
在經濟學中,比較優勢原理是指一個生產者(個人,公司,或國家)能以低於另一個生產者的機會成本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比較優勢原理解釋了雙方進行貿易的好處,即使其中一方可以以比對方更少的資源進行生產,他也可以從貿易中獲益,因為他可以專門從事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活動。比較優勢是國際貿易理論的主要准則。
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說主要闡明了如下內容:
1、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國民財富。
2、分工的原則是成本的絕對優勢或絕對利益。
3、國際分工是各種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階段,在國際分工基礎上開展國際貿易,對各國都會產生良好效果。
4、國際分工的基礎是有利的自然稟賦或後天的有利條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相對優勢
㈥ 在當前國際貿易形勢下,中國如何發揮比較優勢
加入WTO後中國企業如何發揮比較優勢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課題組
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是我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現實需要和必然趨勢。中國市場將與國際市場完全對接,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參與全球競爭,對於我國企業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考驗,企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發揮自身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需要盡快了解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比較優勢,以便揚長避短,趨利避害,不斷提高競爭實力。因此,研究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就成為目前中國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一、研究中國企業國際比較優勢的重要意義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措施,也是中國參與世界經濟體系的歷史性機遇。由於世界各國在資源、文化和歷史上存在很大差異,處於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有自己不同的比較優勢,因此,研究和發揮國際比較優勢當前具有重要意義:
1、有利於中國企業的資源配置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一種趨利經濟,趨利的過程就是講求比較利益的過程。因為在充分實現分工和交換的條件下,經濟利益多體現在比較利益上,通過比較利益的實現達到趨利的目的。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們強調的是形成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重生產,輕效益。企業也熱衷於「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沒有考慮比較優勢的問題,沒有考慮企業效益最大化問題。因此,各地區、各企業的重復建設、重復生產的問題十分嚴重,很多企業都是低水平擴張,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實踐證明這種模式不利於社會化大生產,不利於資源的高效配置,不利於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
從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看,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形成和發展,經濟的分工和協作成為必然趨勢,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無所不包的國民經濟體系和片面追求自給自足和「萬事不求人」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由於每個地區、以至國家在發展經濟中,都有自己獨特的資源優勢,沒有必要建立完整的經濟體系。同樣,各個經濟利益主體在自己的生產運作中,往往有自己獨有的特點和優勢,在特定的領域內形成自己的優勢,以實現在社會分工和交換過程中的成本和效率最低,因此,市場經濟的本質是強調利益原則,尤其是比較利益,發揮比較優勢是選擇和高效配置資源的唯一標准。
2、有利於促進優勢產業和產品的出口
由於國際分工合作和國際貿易將會帶來一定的比較利益。而我國多年來高額進出口關稅和配額的限制,使我國產品在國際上的交流步伐緩慢,關稅限制和貿易壁壘無法體現各國不同的比較優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經濟融入國際的步伐大大加快,通過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產品的分析研究,並提出針對性措施,有利於我國企業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出口。
3、有利於我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通過比較優勢的分析,找出我國目前企業和產業存在的優勢和存在問題,有利於生產要素向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和產業轉移,進一步實現具有比較優勢產業的規模經濟,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4、有利於促進劣勢產業和企業盡快提高競爭能力
由於關稅降低和貿易壁壘的消除,使我國同世界各國的分工協作成為可能,對於我國目前暫時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就會受到國外產品的沖擊,迫使劣勢產業和企業加快改革和重組步伐,盡快提高競爭能力,我國的改革開放實踐證明,越是盡早開放的產業和產品,越能盡早形成競爭實力。一些保護性行業往往是競爭力較差的行業,因此,加強比較優勢的研究對於我國劣勢企業競爭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
中國企業與國外企業相比,盡管在技術、管理上還有一定差距,但在很多方面,我們也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勞動力優勢
企業競爭是產品的競爭,其中產品價格的競爭是重要的方面。產品的價格構成中,勞動力成本佔有相當的成分。在勞動力成本方面我國企業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具有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大陸的勞動力成本僅佔美國和中國香港地區的八分之一。中國目前農村有近十億人口,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由於農業會受到一定的沖擊,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步伐大大加快,會使城市勞動力的成本進一步降低,我國企業的成本有較強的優勢,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成本會進一步降低,這種趨勢將使我國在紡織、服裝、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有更大的國際比較優勢。
2、市場優勢
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市場優勢。中國有13億人口,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國內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以家電行業為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0年中國農村市場每百戶家庭彩電、洗衣機、冰箱的擁有率分別僅為48.74%、28.58%和12.31%,農村市場遠未飽和,市場潛力巨大。中國正處在全面開展建設時期,高速公路、立交橋、鐵路、電網、舊城改造等項目使相關產業及產品有巨大市場需求,特別是三峽工程建設以及北京申奧成功,使基本建設及相關產品的市場空間更大。每年幾百、上千億的物資采購為中國相關企業提供了極大的市場需求。這些物資設備除極少數必須從工業發達國家進口之外,由於運輸成本等原因,主要還得靠就近配套生產。巨大的市場潛力,以及中國企業具有熟悉中國國情,了解國內市場的消費心理,加上中國產品在自己本土具有較強的親和力,使中國企業在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具有較強的優勢和競爭力。
在國外市場中國產品同樣有相當的優勢。從國外市場的需求檔次來看,高檔次商品有市場,而中低檔商品的市場更廣。特別是經濟落後國家和地區,高檔電視、高級音響、數碼相機等高檔商品的需求市場很小,中低檔商品比較受歡迎。即使最發達的美國,大量財富也只集中在少數人手裡。普通人的產品也以物美價廉為主,從清晨的鬧鍾、磅秤、吹風器,到夜晚的桌燈、睡衣、拖鞋,幾乎離不開中國貨。即使像家電這樣的產品,美國人也並不都要價格昂貴的高檔貨。中國家電協會組團對美國家電市場進行調研,普遍感覺家電產品在美國家庭中不是消費的熱點和重點,也不是顯示家庭富有的標志。普通美國人對白色家電的消費觀是實用、方便、便宜,而這恰恰是中國產品的特點。另外,在中亞、南亞和非洲等國家,由於農業現代化程度不高,農業運輸的貨物分散,運輸量小,運距短,並且通路狀況很差,非常歡迎中國的價格低廉、經濟實用的產品。因此,中國產品在國外的市場中也有很大的優勢。
3、國際競爭力優勢
一些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特別是在我國開放較早的一些競爭性行業及企業,他們在長期的市場競爭過程中,已經積累了相當的技術、人才和資本優勢,一些企業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和較強的研發能力,掌握相關產品的關鍵製造技術,品牌已有相當的知名度。個別企業如海爾等企業,通過堅持走國際化經營的思路,使企業發展成為世界級跨國企業集團。海爾集團憑其實力與魄力,選准美國、德國等高度發達國家作為主攻目標,並在美國安營紮寨,建立生產製造基地,打開美國、德國市場,隨即趁勢開拓一般國家的市場。在福布斯雜志的最新統計中,全球白色家電海爾集團綜合實力排到了第6位。目前,海爾已經在世界各地建立起12家海外工廠,56個貿易中心,15個設計中心,營銷網點53000個,產品銷往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海爾的總銷售額為406億元,而出口創匯2.8億美元,按照目前的速度,海爾集團在2003年就能列入世界500強的行列。中興通訊集團最近向南斯拉夫提供價值總額達2.25億美元的GSM移動通訊設備,實現了我國高新技術成套設備出口零的突破。
天津葯業公司通過技術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在原料葯地塞米松市場上取得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90年代初,法國羅素公司等大型跨國公司憑借其強大實力,採用低價戰略搶佔中國市場,天津葯業公司被迫停產。但他們沒有泄氣,而是總結經驗、卧薪嘗膽,經過幾年奮斗,有計劃地實施「高科技加規模經濟」的發展戰略,採用了120多項新工藝,取得了自己的技術專利,很多項目得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重新奪回了質量和價格優勢,不僅使羅素公司及美國、義大利等國公司產品退出了中國市場,還佔領了亞洲60%及全球40%的市場。這些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具有了相當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其產品已被國際市場認可,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即使我們有些行業總體水平目前不如發達國家,但是國際市場的需求是有檔次差別的,任何國家在相關的產品上都有強有弱,有所為有所不為。國際間的產業結構是有分工的,分工的基礎就是比較優勢,即使經濟最發達國家也不能什麼行業都先進,什麼產品都有絕對的優勢和競爭力,在某些領域內我們的企業也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只要我們選准自己的市場定位,就會有自己的市場機會。即使在普通機床、農業機械、工程機械等機械領域,我國的產品在質量、品種、性能和價格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可以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抗衡。國產工程機械的價格普遍低於進口原裝產品,引進技術實行國產化後的主機市場價格,大體相當於同型號進口產品的50%-80%,由國內自行設計、基本用國產零配件生產的產品,其價格僅為同型號進口產品的1/4左右。
4、行業的優勢
大致來說,我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和產品,如紡織服裝、文教體育用品、毛皮羽絨製品等多數紡織輕工行業,以及部分建材產品、部分家電產品、部分機電產品、部分化工產品及部分鋼鐵產品也是有很強的競爭能力的,具有相對的比較優勢。加入世貿組織,短期內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型企業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可以利用國外市場配額和其他非關稅壁壘的消除,使生產這些產品的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些產品大多數已屬於發達國家不生產或很少生產的。
我國的紡織服裝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典型代表,它占我國工業增加值的8%,是中國傳統的支柱產業,是我國38個行業中的第二大行業,又是我國最大的創匯產業。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生產國,纖維加工總量達到了一千萬噸;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出口國,出口額佔世界紡織品出口貿易額的百分之十三,同時,也佔中國商品出口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三。中國紡織品出口在近幾年在產品的結構,出口的附加值等方面也有了較大的進展,中國紡織行業在加入WTO後,中國有相對勞動力和資源的優勢,有比較齊全的行業加工基礎,這些均為中國參與競爭提供了有利條件。
我國的輕工產品在國外受到廣泛歡迎。特別是對已具規模和技術成熟的自行車、玩具、制筆業、文教用品、食品罐頭等行業在國外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我國洗衣機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4%,冰箱佔16%,空調器佔30%,中國家電產品已進入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對美、日、英、德、法等發達國家的年出口額已超過1億美元。中國輕騎摩托車,既銷往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還向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出口。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亞洲國家,中國生產的輕工產品由於「價廉物美」,非常受當地消費者的歡迎。很多產品價格只是當地產品的一半,而且與不少當地產品比起來,更經久耐用。隨著阿富汗反塔利班戰爭結束,阿富汗戰後重建工作將很快進行,恢復正常生活的阿富汗人將會陸續添置日用品,而中國生產的輕工產品成了他們的首選,大到彩電、冰箱,中到自行車、收音機,小到毛巾、肥皂,中國產品在這里都有市場。中國生產的自行車性能價格比在全球遙遙領先,因此中國的自行車成為中國具有相當比較優勢的產品。2000年中國的自行車產量是5000萬輛,其中出口3280萬輛,佔65.6%,中國生產的自行車出口量佔全球自行車貿易量的60%以上。在阿富汗等國家,自行車是他們目前最適用也最急需的消費品,只要他們能消費得起,中國生產的自行車就會成為他們的首選。中國的自行車廠家預測,如果世界局勢穩定,很多自行車廠家明年出口可以增長30%到40%。
5、製造業的優勢
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表明,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石,也是增強國家競爭力的基礎。無論今後科學技術如何發展,製造業將永遠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產業。但21世紀的世界,製造業正進行著一場深刻的戰略性重組,在世界范圍內進行著新一輪製造業資源的優化配置。由於中國的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加之有豐富的土地資源,使很多跨國公司逐步將製造基地移往中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中心。這就為我國的製造業帶來了相當大的比較優勢,而我國的製造業也有一定的基礎。
一是生產能力在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建立了強大的製造業體系,已形成若干領域的製造業基地。我國的鋼鐵、集裝箱、水泥、平板玻璃以及電視機、鍾表的總量已居世界第一位,造船業位居世界前位。我國已經建成門類比較齊全、具有較大規模的製造業體系,產值、利稅、企業數目、職工人數等指標均處於主體地位。
二是掌握了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經過技術改造、引進和自主開發,我國製造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大大縮短,產品總體技術水平有較大提高。我國基礎工業部門80%以上的生產能力是由國內設備提供的,農業裝備幾乎全部由國內提供。我國為電力、石化、冶金、交通等部門的生產的大型成套設備和重要機械產品中,有相當數量達到國外80年代中末期水平。
三是對外開放程度較高。我國的製造業在利用外資和對外貿易方面已居全國領先地位,近20年來,製造業進出口的增長速度,均高於全國出口和進出口總額的增長速度。一些行業的產品如一般機電產品、日用機械等,佔有較大的國際市場份額,製造業產品已成為我國對外出口的支柱產品。
四是企業的規模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我國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加大了重組和整合的力度。即使國際競爭力差的汽車行業,通過兼並重組,從過去的100多家組裝廠組裝100多萬輛汽車的分散狀態集中到目前的13家整車廠,佔到總產量的90%,並將進一步形成上汽、一汽和東風為核心的三大汽車集團,大大提高企業規模經濟和競爭實力。
6、本土化優勢
要進入一個國家的市場,除了要有產品優勢以外,還要充分了解該國的文化和消費習慣。在中國的市場上,我國企業同樣具有相當的比較優勢。中國企業除了感情之外,還最了解中國人的消費水平、特點、購買心理、價值觀與審美觀。一些中國企業提出的「量體裁衣」、「設計思想本土化」的方針,就是基於對我們這方面優勢的認識與把握。
一是中國企業熟悉中國人的口味愛好。洋飲料、洋快餐在中國可以說風行一時,對我們的企業有一定沖擊,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主要是迎合青年人和小孩,廣大中國成人並不都喜歡。而中國的快餐企業經過深刻反思和深化改革,逐漸取得市場優勢。全聚德烤鴨、狗不理包子、蘭州拉麵已開始在快餐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全聚德烤鴨已打出國門,在十幾個國家注冊或開設分店。
中國飲料工業「十強」中的健力寶、娃哈哈、椰樹、樂百氏、露露等產品面對國外品牌的沖擊,通過發揮比較優勢、深入了解中國消費者特點與國外產品展開競爭,並逐漸取得競爭優勢。尤其是我們的年青產品「娃哈哈」和「健力寶」,通過發揮比較優勢勇於與跨國企業同類產品展開競爭。眾所周知,世界第一飲料是「可口可樂」,「可口可樂」與它的同胞兄弟「百事可樂」多年來一直在世界飲料市場上稱王稱霸,在中國市場也佔有重要地位,我國企業與其相比實力上的確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我們的年青產品「娃哈哈」和「健力寶」不畏強手,敢於發揮比較優勢與其競爭。「娃哈哈」在穩定乳酸飲料、純凈水、八寶粥產品的基礎上,進軍可樂型碳酸飲料「非常可樂」,向「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發起了沖擊,短短兩年時間產品已佔全國碳酸飲料市場的10%。很多省份已超過洋可樂的份額。「健力寶」通過發揮自己比較優勢,找准自己的市場定位,不但勇於在家門口與「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並且敢於西渡太平洋殺入美國本土,並通過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策略,逐步站穩腳跟,並向北美、拉美、東歐、南歐和東南亞市場進軍。在美國超市,美國可口可樂由於受到來自中國名牌飲料的競爭壓力,不得不開始降價。
二是中國企業熟悉中國人的文化底蘊。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中華文化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的服裝服飾強調古樸、典雅,崇尚自然、和諧,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款式、造型、風采,非但深受國人歡迎,也贏得了海外消費者的青睞,在國際服裝市場上作為一種流派呈現在世人面前。
中國的化妝品市場是相當大的,全球知名公司寶潔公司和聯合利華紛紛前來搶攤設點。跨國公司規范的經營,先進的管理方式、全球標准化的產品特色和鋪天蓋地的廣告促銷,短短幾年席捲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主要產品飄柔、潘婷、海飛絲、舒膚佳、汰漬、玉蘭油等中國老百姓沒有幾個不知道的。上海家化針對跨國公司的挑戰,充分發揮企業對本土文化和當地市場非常了解的優勢,把目標對准了長期青睞傳統產品的消費者,把中葯材治療的作用引入化妝品中,圍繞自己的名牌產品「六神丸」開發出「六神花露水」,有提神醒腦、祛痱止癢的特殊功效,產品上市後很快獲得了60%的市場佔有率,隨後推出的「六神沐浴露」也非常受市場歡迎。
三是中國傳統習慣使我國相關行業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如中醫葯行業在中國和世界市場具有獨特的優勢。中國的中醫葯有幾千年的優良傳統,「有病吃中葯,保健吃中國補品」已成為很多中國人的傳統習慣。盡管西醫西葯具有診斷精確、療效快的特點,也被很多中國人接受。但是由於西醫設備和西葯價格昂貴,再加西葯主要是化學合成品,副作用大,引起許多葯物源性疾病,所以不僅在中國中醫中葯受到重視,連一向歧視中醫中葯的美國,也在大力開展以天然療法為特點的中醫葯的研究。因此,以中醫為基礎的我國中醫葯產業大有發展前景。
四是中國農村市場特點決定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中國有近十億的農民,是相當大的消費群體。國內外很多企業已經看好中國的農村市場,開拓市場的重點也著眼於啟動中國農村市場。與外國企業相比,我們自己更了解中國農村市場的特點。中國農村由於受經濟基礎和文化水平的限制,更需要價廉、耐用、操作簡便的產品。還有很多農村地區電壓不穩定,交通不便,山區地形地貌變化大,對於一些精確度高、功能多、操作復雜、電壓要求穩定的進口設備和家電,很不適應,更歡迎功能簡單、操作方便、電壓適應性強、維修容易、價格便宜的中國產品。
㈦ 國際貿易的比較優勢理論的內容。
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在19世紀初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認為決定國際貿易的因素是兩個國家產品的相對生產成本,而不是生產這些產品的絕對生產成本。只要兩國之間存在生產成本上的差異,即使一方處於完全的劣勢地位,國際貿易仍會發生,而且貿易會使雙方獲得收益。
㈧ 國際貿易中: 1.簡述比較優勢理論的基本思想 2.簡述小國徵收關稅的影響 3.簡述相似優勢理論
大衛·李嘉圖在其代表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提出了比較成本貿易理論回(後人稱答為「比較優勢貿易理論」)。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是生產技術的相對差別(而非絕對差別),以及由此產生的相對成本的差別。每個國家都應根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的原則,集中生產並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其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比較優勢貿易理論在更普遍的基礎上解釋了貿易產生的基礎和貿易利得,大大發展了絕對優勢貿易理論。
㈨ 國際貿易理論 相對優勢問題
你好,是可以交換的
國際分工中若兩國生產力不等,甲國生產任何一種商品的成本 都低於乙國,處於絕對優勢,而乙國相反,其勞動生產率在任何商品的生產中均低於甲國,處於絕對劣勢。這時,兩國間進行貿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為兩國間勞動生產率的差距並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樣,這樣處於絕對優勢的國家不必生產全部商品,而應集中生產在本國國內具有最大優勢的商品,相應地,處於絕對劣勢的國家也要集中力量生產那些不利較小的商品,然後通過國際間的自由交換,在資本和勞動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增加生產總量,提高生產率,節約參與交換的國家的社會勞動,增加產品消費。如此形成的國際分工對貿易各國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