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還將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嗎
1978年到2017年,復我國進出口制總額從206.4億美元提高到4.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4.5%,佔全球進出口比重從0.77%提升到10%左右,在全球貨物貿易中的排名由第30位躍升至第1位。自2009年起,我國已連續9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地位。
在剛剛結束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又宣布了一系列新的改革開放重要舉措。例如,在主動擴大進口方面,今年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同時降低部分其他產品進口關稅,努力增加人民群眾需求比較集中的特色優勢產品進口等。「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主動開放市場,支持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黃頌平說,「相信未來我國對外貿易的開放程度將不斷加大,貿易協調、可持續發展前景可期。」
B. 在新的國際貿易下怎樣擴大國貿規模
1建立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反對舊的不公正的貿易機制;
2充分發揮WTO的協調機制和發展中國家在其中的話語權;
3消除貿易壁壘,警惕貿易保護主義迴流;
4加強金融體制和金融風險的監管;
5鼓勵新技術的應用和新商業模式的推廣;
6降低交易成本,促進信息和物流的溝通
7以籃子貨幣代替單一貨幣(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主導地位
自己寫的,希望對你有用。
C. 為什麼發展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是在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才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是一個歷史范疇。國際貿易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基本的條件,一是要有國家的存在,二是產生了對國際分工的需要,而國際分工只有在社會分工和私有制的基礎上才可能形成。這些條件不是人類社會一產生就有的,而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社會分工的不斷擴大而逐漸形成的。
原始社會的貿易
在原始社會初期,人類的祖先結伙群居,打魚捕獸,生產力水平極度低下,人們處於自然分工狀態,勞動成果僅能維持群體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沒有剩餘產品用以交換,因此談不上有對外貿易。
人類歷史的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即畜牧業和農業的分工,促進了原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產品除維持自身需要以外,還有少量的剩餘。人們為了獲得本群體不生產的產品,便出現了氏族或部落之間用剩餘產品進行原始的物物交換。當然,這種交換還是極其原始並偶然發生的物物交換。
在漫長的年代裡,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繼續發展,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部門,形成了人類社會第二次大分工。由於手工業的出現,便產生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生產—商品生產。當產品是專門為滿足別人的需要而生產時,商品交換就逐漸成為一種經常性的活動。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擴大,出現了貨幣,於是,商品交換就變成了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流通。這樣就進一步促使私有制和階級的形成。由於商品交換的日益頻繁和交換的地域范圍不斷擴大,又產生了專門從事貿易的商人階層。第三次社會大分工使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進一步擴大。商品生產和流通更加頻繁和廣泛,從而階級和國家相繼最後形成。於是,到原則社會末期,商品流通開始超越國界,這就產生了對外貿易。
人類社會三次大分工,每次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剩餘產品的增加,同時也促進了私有制的發展和奴隸制的形成。在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初期,隨著階級和國家的出現,商品交換超出了國界,國家之間的貿易便產生了。可見,在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發展的基礎上,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擴大,以及國家的形成,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必要條件。
奴隸社會的國際貿易
在奴隸社會,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其特點是自給自足,生產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消費,而不是為了交換。奴隸社會雖然出現了手工業和商品生產,但在一國整個社會生產中顯得微不足道,進入流通的商品數量很少。同時,由於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和生產技術落後,交通工具簡陋,道路條件惡劣,嚴重阻礙了人與物的交流,對外貿易局限在很小的范圍內,其規模和內容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奴隸社會是奴隸主佔有生產資料和奴隸的社會,奴隸社會的對外貿易是為了奴隸主階級服務的。當時,奴隸主擁有財富的重要標志是其佔有多少奴隸,因此奴隸社會國際貿易中的主要商品是奴隸。據記載,希臘的雅典就曾經是一個販賣奴隸的中心。此外,糧食、酒及其他專供奴隸主階級享用的奢侈品,如寶石、香料和各種織物等也都是當時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商品。
奴隸社會時期從事國際貿易的國家主要有腓尼基、希臘、羅馬等,這些國家在地中海東部和黑海沿岸地區主要從事販運貿易。我國在夏商時代進入奴隸社會,貿易集中在黃河流域沿岸各國。
對外貿易在奴隸社會經濟中不佔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它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奴隸貿易成為奴隸主經常補充奴隸的重要來源。
封建社會的國際貿易
封建社會時期的國際貿易比奴隸社會時期有了較大的發展。在封建社會早期,封建地租採取勞役和實物的形式,進入流通領域的商品並不多。到了中期,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封建地租轉變為貨幣地租的形式,商品經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封建社會晚期,隨著城市手工業的發展,資本主義因素已孕育生產,商品經濟和對外貿易都有較快的發展。
在封建社會,封建地主階級占統治地位,對外貿易是為封建地主階級服務的。奴隸貿易在國際貿易中基本消失。參加國際貿易的主要商品,除了奢侈品以外,還有日用手工業品和食品,如棉織品、地毯、瓷器、穀物和酒等。這些商品主要是供國王、君主、教堂、封建地主和部分富裕的城市居民享用的。
在封建社會,國際貿易的范圍明顯地擴大。亞洲各國之間的貿易由近海逐漸擴展到遠洋。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開辟了從長安經中亞通往西亞和歐洲的陸路商路——絲綢之路,把中國的絲綢、茶葉等商品輸往西方各國,換回良馬、種子、葯材和飾品等。到了唐朝,除了陸路貿易外,還開辟了通往波斯灣以及朝鮮和日本等地的海上貿易。在宋、元時期,由於造船技術的進步,海上貿易進一步發展。在明朝永樂年間,鄭和曾率領商船隊七次下「西洋」,經東南亞、印度洋到達非洲東岸,先後訪問了30多個國家,用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銅鐵器等同所到的國家進行貿易,換回各國的香料、珠寶、象牙和葯材等。
在歐洲,封建社會的早期階段,國際貿易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東部。在東羅馬帝國時期,君士坦丁堡是當時最大的國際貿易中心。公元7—8世紀,阿拉伯人控制了地中海的貿易,通過販運非洲的象牙、中國的絲綢、遠東的香料和寶石,成為歐、亞、非三大洲的貿易中間商。11世紀以後,隨著義大利北部和波羅的海沿岸城市的興起,國際貿易的范圍逐步擴大到整個地中海以及北海、波羅的海和黑海的沿岸地區。當時,南歐的貿易中心是義大利的一些城市,如威尼斯、熱那亞等,北歐的貿易中心是漢撒同盟的一些城市,如漢堡、盧卑克等。
綜上所述,資本主義社會以前的國際貿易是為奴隸主和封建地主階級利益服務的。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以及社會分工和商品生產的發展,國際貿易不斷擴大。但是,由於受到生產方式和交通條件的限制,商品生產和流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剝削階級奢侈生活的需要,貿易主要局限於各洲之內和歐亞大陸之間,國際貿易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經濟中都不佔有重要的地位,貿易的范圍和商品品種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貿易活動也不經常發生。那麼,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及由此產生的歐洲各國的殖民擴張則大大發展了各洲之間的貿易,從而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貿易」,而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國際貿易才獲得了廣泛的發展。
D. 經濟貿易會在怎樣的基礎上有所擴大
建立在生產資源比較占優勢基礎上的貿易不斷擴大,會導致成本不斷增加,而貿易交換又內會使原有的相對優容勢均等。因此,他比較詳細地分析了生產要素供給的反應、進口關稅對貿易的影響以及規模經濟對於貿易的作用,論證了國際貿易及國際勞動分工的形式,生產資源對分工的作用及對貿易交換的影響。
E. 政府怎樣支持企業擴大對外貿易
舉措一:加快產品及市場結構調整。外貿企業要對現有的產品及市場作出充分的評價與比對,逐步收縮邊際貢獻率低、市場風險大的產品,將資金騰挪至那些邊際貢獻大、利潤率高、市場風險相對較小的產品和市場上。 舉措二:統籌管理,加快資金周轉速度。企業應加強資金流量的預測及控制分析,加強收款、付款、貸款及出口退稅申報等資金流轉各個環節的管理,盡可能減少資金流轉環節中的不必要佔用,加快資金流轉速度。有條件的企業可建立集團資金管理中心,以實現資金集中使用與運作。 舉措三:適時進行企業轉移或擴張。如向我國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以借力於中西部地區相對較為寬松的金融環境;走出國門興辦實體,積極利用國外資金,發揮自有資金的財務杠桿作用;借機收購國內外關聯性企業,延長產業鏈,控制資金風險等。 舉措四:加強工作聯絡與信息溝通。如盡早將企業資金需求信息傳遞給銀行,同時聯絡多家銀行,堅持「貨比三家」;與銀行結成「戰略夥伴」,達成雙向優先、優惠等相關協定,以獲得較優惠的利率和及時周到的銀行服務等。此外,要主動向相關部門反映經營中遇到的困難,爭取獲得相關部門的支持。 舉措五:用好各項政策性融資和直接融資工具。一是用好出口退稅質押貸款及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融資。這兩項融資業務是專門為外貿企業創設的金融品種,資金保障性相對較強,銀行風險較低。二是用好進出口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的政策性貸款,符合條件的企業還可獲得較低的貸款利率。三是大型外貿企業要利用自身優勢,採用直接借貸、發行股票或債券等方式直接融資,中小外貿公司則可尋求創業投資公司的支持,以獲取風險投資。 舉措六:完善資金風險管理。如建立資金風險控制機制,對新客戶實施必要的資信調查,對重點客戶、重點項目要經常進行資金風險評估,加強合同管理及收付款控制,增加對客戶經營狀況的關注;積極投保出口信用保險、進口信用保險及國內貿易信用保險等。
F. 內資企業增加國際貿易經營范圍的問題
進出口業務是國際貿易的業務形式,經營范圍中在工商執照中只接受寫進出口業務,與國際貿易本質沒有區別。不過,在執照中增加進出口業務,工商局沒有問題,但要從事該業務,還需到當地商務廳,或商務局登記備案,取得進出口經營資格證。之後到海關,商檢,外管局,銀行,稅務局等相關部門備案,才可開展相關國際貿易業務。
G. 阻礙國際貿易發展擴大的因素
當初中世紀中期的時候,由於國際結算方式對落後,曾一度阻礙國際貿易的發展版
如今,國與國之間的貿權易摩擦是阻礙國貿發展的最大因素之一,
還有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在擴張中也會無意地造成國貿行業的摩擦,從而阻礙發展
經濟環境的不穩定和不景氣以及個別國家的貿易保護政策是阻礙國貿發展的一個根本性因素
H. 為擴大本國產品出口有哪些對外貿易措施
擴大對外出口,採用擴大式的全面出口策略。
求個採納,謝謝你了哦!
I. 運用經濟常識知識, 簡要說明中國擴大對外貿易有何作用
作用:
1.發展對外貿易,可以互通有無,調劑餘缺,調節資源的優化配置。
2.發展對外貿易,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3.發展對外貿易,可以吸收和引進當代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本國的經濟實力。
4.發展的對外貿易,接受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和挑戰,可以促進國內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5. 協調再生產的比例關系,保證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
6. 利用國際分工,節約社會勞動,提高經濟效益
7. 增加外匯收入、擴大國內就業機會
8. 提高技術、管理水平,增強國家經濟實力
9 活躍國內市場,改善人民生活
J. 如何增加國際貿易利益,避免國際貿易損失
過去抄的十年中國在國際貿易襲市場一直是賺的是生產的錢,因為我們生產成本低,現在如果想獲得出口的豐厚利潤的話,那麼就從服務和技術下手。
例如:台灣之前也是做生產,現在轉型做技術和服務,目前仍然有多國從台灣購買產品,而台灣的代工廠也都在大陸,中國通過這么多年的生產經驗,完全有能力做研發,轉型賣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