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現象

國際貿易現象

發布時間:2020-11-26 08:14:22

1. 【絕對優勢理論】在解釋國際貿易現象中,存在力所不能及的領域嗎

絕對成本說是科學成分與非科學成分的混合,其正確的方面,是深刻指出了分工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巨大意義。各國之間根據各自的優勢進行分工,通過國際貿易使各國都能得利。其錯誤主要表現在,認為交換引起分工,而交換又是人類本性所決定的。事實上,交換以分工為前提,在歷史上分工早於交換。同時,交換也不是人類本性的產物,而是社會生產方式和分工發展的結果。
絕對成本說解決了具有不同優勢的國家之間的分工和交換的合理性。但是,這只是國際貿易中的一種特例。如果一個國家在各方面都處於絕對的優勢,而另一個國家在各方面則都處於劣勢,那麼,它們應該怎麼辦?對此,斯密的理論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的解決是大衛·李嘉圖的功勞。

2. 當代國際貿易有哪些新現象現有的國際貿易理論是不是能解釋這些現象

新現象:第一,國際貿易結構趨向高級化,技術貿易與服務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第二,產業內貿易出現若干新形式,公司內貿易和跨國公司供應鏈網路內部交易越來越重要。第三,國際貿易的利益實現愈來愈受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跨國金融業務成為各國密切關注的風險領域。 第四,區域內貿易不斷發展,加深了世界貿易發展的不平衡。

3. 一帶一路是一種國際貿易現象嗎

更准確的來說,是一種國際營銷活動,就像絲綢之路一樣!

4. 幾個國際貿易的問題

第一題的話可以參考書本的
第二題、1、出口信貸
是一國的銀行為了鼓勵商品出口,加強商品的競爭力,對本國出口商或外國進口商提供的貸款。
分為買方和賣方信貸兩種形式。
2、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制
國家為了擴大出口,對於本國出口商或商業銀行向國外進口商或銀行提供的貸款,由國家設立的專門機構出面擔保。
3、出口補貼
是一國政府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價格,增強其在國外市場的競爭力,在出口某商品時給予出口商的現金補貼或財政上的優惠待遇。
分為直接補貼和間接補貼兩種。
4、商品傾銷
是指商品以明顯低於公平價格的價格,在國外市場上大量拋售,以打擊競爭對手,佔領或鞏固國外市場。
分為偶然性、間歇性、持續性傾銷三種
5、外匯傾銷
是指降低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匯價,使本幣貶值,達到提高出口商品競爭力和擴大出口的目的。
6、促進出口的組織措施
具體有:成立專門機構,研究與制定出口戰略;建立商業情報網;建立貿易中心;組織貿易代表團出訪或接待來訪;組織出口商的評獎活動。
第三題、答案肯定是機遇和挑戰,下面的材料自己可以整理一下,比較多:
中國入世後的十大利與弊
一、中國入世將形成「三贏」的結局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實際上可以看做是中國、美國和世界貿易組織「三贏」的結果。眾所周知,盡管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其經濟總量在全球排第7位,並已經成為世界第十大貿易國,21世紀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將更為顯著,沒有中國加入的世界貿易組織將是不完整的,其作用必將受到很大影響,中國入世是WTO實現其普遍性的必需。對美國來說,中國加入WTO實現了中美雙邊貿易發展的格局和利益關聯的一般需要,並可逐步解決對華貿易巨額赤字問題。

對於中國來說,經過13年的艱苦談判,終於實現了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WTO的目的,中美雙邊協議的內容充分體現了這一根本原則。中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意義十分重大,它意味著中國可以依法享受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安排,幼稚工業的保護、出口補貼、關稅制度的彈性規定。上述緩沖的機會只有發展中國家才有權利享受。在中美協議中沒有出現類似禁止中國引用WTO例外條款,客觀上承認了中國所具有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意味著中國可以引用幼稚工業保護這樣的例外條款。在國內市場受到外來的強烈沖擊而招致損害時,可以採取臨時措施加以補償。

二、中國入世標志著改革開放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20多年的實踐證明,愈是改革開放較早的行業,發展就愈快;改革開放是一條必由之路。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處於十分關鍵的時刻:國企改革問題、市場疲軟問題、失業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等等,中國經濟遇到的所有困難全部都涉及到社會政治經濟穩定的大局,處理不好這些關鍵問題,不進則退;加入WTO,從改革開放的邏輯上講,可以藉助外資和外在的推動力,促進改革進一步發展,突破改革進程中的瓶頸問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成功入世,標志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三、中國入世將有助於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中國以一個有巨大潛力和龐大的經濟體系的發展中國家身份加入GATT/WTO這樣一個世界性經貿組織,可以在運作規則上發揮影響力,參與規則的制定,而不僅僅是被動地予以執行,從而可以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提高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討價還價中的分量,促其盡快融入世界經濟的主流,參加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和與世界經濟的互接互補;與此同時,有助於打破國內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壟斷,促進借鑒各成員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經驗,加速完善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其法治建設。

四、中國入世將會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和提高綜合國力

據本研究報告測算「分報告之一」,中國到完成各項加入WTO的承諾之後的2005年,其GDP和社會福利收入將分別提高1955億元和1595億元人民幣

5. 國際貿易理論是如何解釋國際貿易實踐的

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經歷了古典、新古典、新貿易理論以及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四大階段。
古典和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以完全競爭市場等假設為前提,強調貿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釋了產業間貿易。二戰後,以全球貿易的新態勢為契機,新貿易理論應運而生,從不完全競爭、規模經濟、技術進步等角度解釋了新的貿易現象。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則以專業化分工來解釋貿易。 但當代國際貿易的變化主要表現為產業內貿易迅速增長。同一產業內的產品之間的貿易,即一個國家既進口又出口同一類產品,對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提出了挑戰。由此,產生了新國際貿易理論,其核心是建立了更符合實際的前提假設。這種新的理論,主要包含六個方面:
(1)從供給角度:揭示了規模經濟性和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下的企業的壟斷競爭行為成為貿易產生的重要動因與基礎。
(2)強調需求因素對貿易產生和貿易結構的影響。從需求角度進行探索,填補了貿易動因研究視角上的一大空白。
(3)技術差距論以不同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為分析前提,認為技術差距和模仿時滯決定了現實的貿易格局。
(4) 提出了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即應當對對本國經濟有重要促進作用的戰略性產業進行扶持補貼。
(5)提出了參加貿易並不總能得到利益的論點。
(6)開始注重國際貿易理論與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的融合

6. 比較優勢原理解釋國際貿易現象上的解釋

要有絕對優勢的話, 第一得獨立一家,可以服務到它家做不到的一切!! 比如說國際進倉報關,在美國有家客戶需要進口機械配件到中國,一切流程能滿足客戶要求就是絕對優勢!! 相對就是多家都可以服務,但是自家可以做的比較好! 簡單就這個意思吧!! 個人多年空運服務體會的理解!

7. 重疊需求理論是如何解釋國際貿易現象的

重疊需求理論是建立在以下三個基本命題之上的。一.一種產品的國內需求專是其能夠出口的前提條件屬; 二.影響一國需求結構的最主要因素是平均收入水平;三.貿易國之間存在重疊需求。 歐盟各國基本都是發達國家,平均收入水平普遍較高。這些高收入國家都對技術水平高、加工程度深、價值較大的高檔商品的需求較大。歐盟各國消費偏好相似度很高,需求結構很接近,需求結構重疊的部分很大。由於各國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的差異,各國都會生產並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並進口本國的比較劣勢的產品,這種貿易的結果就是多方盈利,同時達到利益最大化。又因為歐盟各國之間貨幣統一,貿易壁壘很小,所有更加有利於各國之間貿易的進行。因此,歐盟貿易頻繁是理所當然的。

8. 1. 比較優勢原理與要素稟賦理論在解釋國際貿易現象上存在哪些共同點和哪些差異

要素稟賦理論是比較優勢理論的一種發展,一種完善。兩者認為國際貿易與生產要素有密切關系。但是比較優勢理論是建立在單個生產要素生產效率的國別比較基礎之上的。而要素稟賦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是生產資源配置或要素儲備比例上的差別。要素稟賦理論認為,各國的資源條件不同,也就是生產要素的供給情況的不同,是國際貿易的基礎,從而進一步解釋了比較優勢理論,使得比較優勢理論更加完善和更加有說服力。

9. 什麼叫國際貿易風險

有人認為國際貿易風險是國際貿易流程中存在的風險,也有人認為國際貿易風險是指在國際貿易中,與國際貿易有關的某些因素在一定的時間內發生始料未及的變化,導致國際貿易主體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或實際成本與預期成本發生的不一致,從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信息不對稱是國際貿易風險產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以國際貿易海上貨物風險為例,在CIF價格屬於成交的進口業務中,通常會遇到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以及運輸欺詐等風險。 自然災害是指惡劣氣候、雷電、海嘯、地震、火山爆發等;而意外事故則是指船舶擱淺、碰撞、沉沒、失蹤等現象;運輸欺詐是指貨物運輸的過程中,由於合同一方當事人或承運人或其代理人,故意隱瞞事實,而是另一方當事人造成損失或失去其收益的行為。 可見,在地球上某一海面發生自然災害的信息對於一家從事進口的企業來講,基本上是不能確切掌握的。運輸貨物的船隻會在何時何地擱淺、碰撞、沉沒、失蹤同樣也是難以掌握的信息;而是否船方簽發了假提單、是否會無單放貨,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賣方是否裝運了劣質貨物、是否與承運人合謀,這些情況對於一個善良的合同當事人無法得到充分、必要的信息。 但是對於賣方和承運人來講,信息較為充分。具有豐富經驗的船長會了解很多的與航線有關的自然、氣候、地理條件、航線狀況、船舶性能等,承運人或其代理人會通過堆場、運輸公司、倉庫等渠道了解到貨物、裝運、船舶行駛狀況,賣方會很了解產品的質量、包裝、通關、結匯等情況。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買方所能掌握的信息很少,而賣方和承運人掌握的信息較多,信息出現了不對稱現象,而恰恰是這種信息的不對稱導致了國際貿易中的風險。 將國際貿易風險從風險的不同角度進行了分類,如從本身性質角度,分為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從產生原因角度,分為自然風險、社會風險和經營風險;從表現形態角度,分為有形風險和無形風險;從作用強度角度,分為高度風險、中度風險和低度風險。等等。 還有人將國際貿易風險分為國家性風險、市場性風險和欺詐性風險三個大類;也有從市場風險角度進行深入分類的:國際市場區域選擇與進入時機風險、價格波動風險、匯率波動風險、政治局勢風險。針對出口業務的經營風險,一般認為應分為:交貨風險、收匯風險、付款風險、市場風險、國內客戶資信風險、國外客戶資信風險等六類。 國際貿易風險應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國際貿易風險進行劃分。從宏觀層面看,國際貿易風險應包括本國和目標市場國家的政治風險、社會風險、政策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和文化風險,即營銷環境中PEST結構化的風險。從微觀層面看,國際貿易風險則應包括企業經營戰略和經營策略方面的風險,後者最為常見,如合同風險、運輸風險、結算風險、價格風險等。 對國際貿易風險的管理 1、識別國際貿易風險。首先要通過國際貿易中的風險分析和因素分解,將國際貿易中復雜的現象分解成為構成風險影響的一系列要素,並找出這些要素對國際貿易帶來的風險大小。在識別國際貿易風險過程中常用的方法有故障樹、決策樹等,還可以採用德菲爾法、專家會議法、情景分析法等。 2、度量國際貿易風險。首先使用概率來度量風險可能性,其次度量風險後果的嚴重程度。當然風險發生的概率主要是靠主觀估計來確定的。 3、制定應對措施。國際貿易風險的識別和度量的目的就是為制定應對措施服務的,因此在對國際貿易風險進行識別和度量後,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制定應對措施。在制定應對措施的過程中,通常採用效用理論、雙因素集成控制方法與多目標決策等方法,還要用到成本效益分析等經濟分析法。 4、控制國際貿易風險。國際貿易風險控制工作應根據市場和業務的發展與變化的情況,不斷重新對風險進行識別和度量,不斷尋找、發現和更新風險應對措施,以保證業務的順利進行和不斷發展擴大。 國際金融風險管理的最主要目標是,在識別與衡量金融風險的基礎上,對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進行控制和准備處置方案,以防止和減少損失,保障貨幣資金跨國籌集與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國際金融風險管理的目標一般包括兩部分,即損失發生前的管理目標與損失發生後的管理目標,兩者結合在一起,才形成風險管理的完整目標。 1.損失發生前的管理目標 (1) 管理成本最少的目標,又稱經濟目標,是指風險管理者用最經濟節約的方法為可能發生的風險做好准備,它要求風險管理人員用最合適的、最佳的技術手段來降低管理成本。同時,嚴格核算成本和費用支出,注意成本與效益的分析,保證經濟目標的實現。 (2)減少憂慮心理和恐懼心理,提高安全保障。風險給參與者帶來精神上、心理上的緊張不安,而這種心理上的憂慮和恐懼會嚴重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甚至無效率。損失前的管理目標之一就是要減少人們這種焦慮和不安情緒,提供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有利生產生活的寬松環境。 (3) 履行有關義務。與其他各種管理一樣,實施風險管理也必須履行有關責任和義務。這包括必須遵守政府法令和規則及各種公共准則,履行必要的社會責任,全面實施防範計劃,盡可能消除風險損失的隱患。 2.損失發生後的管理目標 (1)維持生存的目標。這是損失發生後風險管理的首要目標。為了使跨國經濟主體乃至整個社會不致因金融風險的發生而倒閉、破產和發生大的震動,維持生存成為風險損失發生後管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標。一項成功的風險管理,有助於涉外經濟主體在損失發生後承受住打擊並度過難關,繼續生存下去。 (2)盡快恢復正常的資金籌集和經營活動秩序。很顯然,風險事件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給涉外經濟主體以至整個社會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和危害,而實施風險管理則能提供經濟補償,並為恢復資金的籌集和經營活動秩序提供條件,從而使涉外經濟主體在損失發生後迅速恢復正常的借貸和投資活動。 (3) 盡快實現穩定的收入。在成本費用不增加的情況下,盡快實現穩定的收入有兩種方式,即維持經營活動和提供資金以補償因經營活動的中斷而造成的收入損失。 (4) 實現資金籌集與經營業務的規模和范圍持續增長。實施風險管理,不但使經濟組織在遭到損失後能夠求得生存,恢復原有水平;而且應促使其在受損後,採取有效措施,繼續堅持並盡快實現持續增長的計劃,以求得經濟組織的連續發展。 (5)履行對社會的職責。國際金融風險常常會對一國乃至世界經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道德責任觀念和社會意識要求是上述風險事件對其他人員或地區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實施風險管理時,應盡可能減輕損失給其他經濟主體和整個國際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以保持經濟組織在公眾中的良好聲譽。 國際金融風險對中國的影響 第一,中國面臨的外部經濟、金融壓力在逐步擴大。近期,多邊國際機構的態度轉變值得注意,它們開始指責發達國家的金融問題引起了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幷缺乏金融監管的透明度。但是,它們卻對包括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給予了更多的肯定。 這種肯定也增加了中國經濟在未來應當承擔責任的壓力,同時也引起了外部世界高度關注對中國的投資與投機機會。其實,全球性流動性過剩風險,導致未來中國所面臨的風險不是在減小反而在上升。因為,當前中國的一些經濟現象有點類似於1994年墨西哥爆發金融危機前夕的某些特徵,即國際經濟、金融機構對墨西哥經濟模式和貢獻的過度追捧和贊揚。 因此,當目前中國已獲得國際輿論肯定和贊揚時,包括關注和認可中國經濟發展勢頭、經濟發展作用及對全球經濟的帶動作用等,中國所面臨的國際輿論壓力反而也在擴大。例如,隨著美元貶值和歐元升值,從歐元區13個國家到G7大國聯手指責,這預示著未來中國的金融壓力將更為顯著。 第二,對未來中國金融風險不可掉以輕心。從當前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狀況來看,盡管中國經濟仍處於較高增長周期,經濟增長質量也得到了快速提升,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的貢獻與影響都已得到了外界的高度關注。但是,目前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幷非是一個經濟發展強國。這主要體現為:中國經濟平均水平低於發達國家,在市場機制、市場運行及市場規模上,也難以形成對發達國家的競爭格局。這就是當前中國經濟的一些基本特徵。 但是,正是由於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成熟特徵,也容易吸引外部資金進入,以獲得更多的投資收益。從這個角度分析,易於獲取財富及投資收益的特徵,也賦予了外部資金更多的投資與投機機會。但這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卻意味著它們所面臨的未來風險在擴大。泰國、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的教訓值得吸取。 第三,國際金融風險也值得提防。當前,中國經濟、金融改革開放的趨勢是難以改變的,幷且有跡象顯示國內外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普遍表示樂觀。然而,面對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存在較大變數,特別是難以預期和駕馭由美國次級債危機引發全球金融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我們在樂觀預期中也依然應當保持足夠的理性。 對此,我們應該理性認識中國經濟所面對的各種機遇與挑戰。例如,美國次級債危機的爆發,雖然反映了美國自身經濟結構的矛盾與壓力,但經濟全球化又促使這一危機波及到國際金融市場中。在這一外部經濟金融背景下,我們如何才能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政策與策略,來應對美國次級債危機可能構成對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的諸多挑戰,幷根據中國經濟和金融的利益要求與經驗積累,來實現中國經濟、金融的自身調整目標。這要求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來認知當前與未來中國經濟金融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看清自己的位置,把握住自身的發展機遇,以規避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

10. 對於國際貿易的看法

當前世界上國際貿易摩擦增多,是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經濟萎縮、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結果。石廣生認為近來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已經抬頭,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世界經濟全球化高速發展,二是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特別是去年以來,全球經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主要的經濟體都發生了經濟衰退或增長遲緩。
我認為當前中國所遇到的貿易摩擦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沒有必然的聯系。中國如果不加入世貿組織,同樣會遇到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制約。
中國是世界上受貿易保護主義之害最深的國家之一。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遇到了480多起反傾銷指控。最近就分別遇到來自歐盟關於動物產品的指控和美國關於鋼鐵的「201案」。去年還遇到日本對我國農產品的限制等。
對這些現象不能孤立地來看,而應把它放在世界經濟困難、新貿易保護主義產生的背景中來分析。去年多哈會議上新一輪談判啟動的時候,大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對此反映強烈。大家認為,許多發達國家利用世貿組織規則即烏拉圭回合條款中部分模糊含混的反傾銷條款,對發展中國家進行了不正確的反傾銷。因此,在新的一輪談判中,廣大發展中國家強烈要求對反傾銷條款進行認真的修改和界定。
中日貿易平衡互利.中日貿易發展是正常的,符合兩國的經濟利益。但日本國內一批持「中國威脅論」者認為,中國大量商品進入日本市場,日本企業大量到中國投資,使得日本經濟出現空洞化。石廣生說,日本國內的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首先,中日之間的貿易為800億美元,基本上是一個平衡的貿易,不存在只有中國的大量商品進入日本,而沒有日本的大量商品進入中國的情況。它是一個雙向的、平衡的貿易,因此是有利於雙方的。
中美貿易也是一種互利的夥伴關系。中美之間實際上已經彼此成為了最大的貿易夥伴。中美兩國之間確實有一些貿易不平衡,存在著一些貿易差額,中國方面有一些順差,但並沒有美國的一些新聞媒體所炒作的那麼大。這個貿易上的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計算口徑不同所導致的。
美國也是中國最大的投資夥伴之一。美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得到了很大的中國市場份額。這對美國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同樣是雙贏的、互利的。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貿易現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