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際貿易】DAF指賣方將貨物運到指定邊境(frontier )。這個邊境指比如有哪些地方
比方說我國廣西與越南交界的憑祥友誼關、東興口岸。類比其他,如俄羅斯等國。DAF意為邊境交貨,一般是指領土交界處的邊境貿易,所以海港、機場一般不是交貨地點。
⑵ 邊境貿易與國際貿易的區別
邊境貿易包括邊民互市貿易、邊境小額貿易和邊境地區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其中邊民互市貿易指邊境地區邊民在邊境線20公里以內、經政府批準的開放點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過規定的金額或者數量范圍內進行的商品交換活動。
際貿易亦稱「世界貿易」,泛指國際間的商品和勞務(或貨物、知識和服務)的交換。它由各國(地區)的對外貿易構成,是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
⑶ 中國邊貿口岸都有哪些
中國邊貿口岸有:滿洲里口岸、綏芬河口岸、浦寨口岸、瑞麗口岸、河口口岸等。
1、滿洲里口岸
滿洲里口岸是全國唯一設在縣級市、緯度最高的直屬海關。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西部,處於中俄蒙三角地帶,北接俄羅斯,西鄰蒙古國,是第一歐亞大陸橋的交通要沖,是中國通往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和歐洲各國重要的國際大通道。
2、綏芬河口岸
綏芬河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東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總人口10萬(包括5萬流動人口)。1992年國務院批准為中國首批沿邊擴大開放城市。
3、浦寨口岸
浦寨口岸位於中越邊境的15號界碑,與越南諒山省文朗縣接壤,西南連接越南諒山省新清口岸經濟區,距廣西憑祥市區13公里,距越南北部門戶諒山省府30公里。
(3)國際貿易邊境擴展閱讀:
口岸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類,常用的分類方法有:
1、按批准開放的許可權劃分。按照批准可將口岸分為一類口岸和二類口岸。
一類口岸是指國務院批准開放的口岸(包括中央管理的口岸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的部分口岸)。
二類口岸是指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開放並管理的口岸。
2、按出入境的的交通運輸方式劃分。按照出入境的國境的交通方式劃分,可將口岸分為港口口岸、陸地口岸和航空口岸。
港口口岸是國家在江河湖海沿岸開設的供貨物和人員進出國境及船舶往來掛靠的通道。
陸地口岸是國家在陸地上開設的供貨物和人員進出國境及陸上交通工具停站的通道。
航空口岸是國家在開辟有國際航線的機場上開設的供貨物和人員進出國境及航空器起降的通道。
⑷ 廣西邊境小額貿易是只能和越南做進出口嗎,和別的東盟國家做,算不算邊境小額貿易
不算的喔,只能跟越南有才算,廣西東興市越南語翻譯考察旅遊為你解答。
⑸ 小額邊境貿易在外貿上有什麼優惠
為鼓勵我國邊境地區積極發展與我國毗鄰國家之間的邊境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國務院自1996年初開始下發了一系列旨在促進新疆發展邊境貿易的優惠政策。
1、邊境小額貿易企業出口本地自產的11種屬國家重點管理的商品,外經貿部根據新疆具體情況,專項給新疆下達一定數量的出口配額,並授權新疆外經貿主管部門發放出口許可證;出口除國家實行重點管理商品實行統一招標,監控化學品、易制毒化學品以外的其它商品,一律免領配額和許可證。
2、邊境小額貿易企業進口原產於毗鄰國家實行進口配額和限量登記管理的商品(除汽車及關鍵件外),由國家從年度進口計劃總量中切塊下達進口配額或限量登記額度,並授權新疆簽發進口許可證和進口商品登記證。
3、邊境貿易享受特殊的稅收政策。根據國務院國發[1996]2號《關於邊境貿易有關問題的通知》及海關總署[1998]外經貿政發844號《關於邊境貿易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的有關規定,邊境小額貿易享受一般貿易出口退稅政策,按一般出口退稅辦法辦理出口退稅手續。
4、邊境小額貿易企業通過指定邊境口岸進口原產於毗鄰國家的商品,除煙、酒、化妝品以及國家規定必須照章征稅的其它商品外,在2000年底前,實行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按法定稅率減半徵收的政策。
5、通過互市貿易進口的商品,每人每日價值在人民幣3000元以下的,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對超出部分按法定稅率照章征稅。
6、邊境地區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項下換回物資的進口,在2000年底前,執行邊境小額貿易的進口稅收政策。
備註:現行的邊境小額貿易優惠政策2000年年底到期,在新的邊貿政策尚未下發之前,繼續執行原邊貿政策。
⑹ 邊境貿易和外貿是一個意思么還是說邊境貿易是外貿的一個部分
邊境貿易顧名思義,是發生在邊境的對外貿易,它僅僅是指相鄰的兩個或多個國家之間的貿易,所以它只能算是外貿的一個部分。因為廣義的外貿是指本國跟外國之間的貿易活動,不局限於是同邊境國家。
⑺ 如何界定一個貿易行為是國際貿易
邊境貿易是指邊境地區,在一定范圍內邊民或企業與鄰國邊境地區的邊民或企業之間的貨物貿易。有兩種形式:一是邊民互市貿易。它是基於邊民個人之間買賣行為的一種貿易方式,兩國雙方邊境居民在規定的開放點或指定的集市上,以不超過規定的金額,買賣准許交換的商品。二是邊境小額貿易。指邊境地區的外貿公司,與鄰國邊境地區的貿易機構或企業之間進行的小額貿易。
⑻ 地理:我國陸上邊境口岸對外貿易的基本情況
回答這個問題要先對我國與鄰國的貿易關系談起。中國最大的邊境貿易夥伴是俄羅斯,針對俄羅斯的口岸主要是黑河.滿洲里.遜克等。其他的像越南.蒙古都是零散的一些口岸沒有太集中的。以下是轉載的
二戰以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固有的政治、經濟格局被打破,世界新的政治格局雖尚未形成,但世界政治多元化與經濟一體化、集團化、區域化的步伐不斷加快,毗鄰國家的關系也已由過去的以地緣政治為主,轉變為以地緣經濟為主,並以地緣經濟促進地緣政治,形成了兩者互動的局面。
中國22800公里的內陸邊界線,自東北鴨綠江口至北部灣北侖河河口分別與朝鮮、俄羅斯、蒙古等15個國家接壤[3]。周邊國家實施對外開放政策, 有效地促進了我國沿邊境地區口岸體系的形成。繼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後,俄羅斯、蒙古、哈薩克、緬甸等周邊國家也相應實施對外開放政策。周邊國家對外開放程度、制定對外經貿政策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等外部條件對中國邊境口岸的設置均有一定影響。
1.2 中國內陸沿邊地區條件分析
進入90年代以後,中國沿邊開放與沿海開放相呼應,已形成「海陸同開,東西互濟,南北共興」的格局[3]。勿庸置疑,沿邊對外開放戰略的實施,從根本上促進了沿邊帶狀口岸體系的形成。
從城鎮體系形成的角度看,邊境地區口岸最初由主要從事邊民互市貿易的邊境隘口、渡口和集鎮逐漸向從事小額貿易、地方政府貿易,至國貿的有計劃的口岸體系方向發展,乃至向轉口貿易、過境貿易和國際貿易領域擴展,與鄰國合作共建跨國自由經濟區。
2 中國沿邊帶狀口岸體系現狀分析
2.1 邊境口岸的分布狀況
中國內陸九省區構成有機帶狀邊境口岸體系的整體,即地處邊境,有接壤鄰國,沿邊界線內部幾乎環抱我國整個東北、西北和西南帶狀邊境地區。在內陸邊界線上,有國家一類口岸數十個,包括公路口岸、鐵路口岸、內河航運口岸[5](見表1)。
表1 中國沿邊帶狀口岸體系——一類口岸 口岸
省區
公路口岸 鐵路口岸 水運口岸
遼寧省 丹東 丹東 丹東
東 吉林省 開山屯、南坪、三合、臨江、琿春、圈河 集安、圖們、琿春 大安港
北 黑龍江省 綏芬河、東寧、密山、虎林 綏芬河 黑河、遜克、同江、漠河、
區 饒河、撫遠、蘿北、嘉蔭、
內蒙古 滿洲里、甘其毛道 滿洲里 孫吳、呼瑪室韋、黑頭山
內蒙古 二連浩特、啊日哈沙特、珠恩嘎達布其 二連浩特
西 甘肅 馬鬃山
北 新疆 老爺廟、烏拉斯台、塔克什肯、紅山嘴 阿拉山口
區 口岸、阿黑土別克、吉木乃、巴克圖、
阿拉山口、霍爾果斯、木扎爾特口岸、
吐爾尕特、伊爾克什坦口岸、紅旗拉
甫口岸、都拉塔
西藏 普蘭、吉隆、日屋
西 雲南 瑞麗、畹町、河口、磨憨、金水河、天 河口 思茅、景洪
南 保、猴橋
區 廣西 友誼關、水口、東興 憑祥
此外,還設置若干個二類口岸,這些口岸的分布與邊界走向一致,因邊界走向不同,各省區口岸體系分布形態、格局各異,黑龍江省邊境口岸的分布成倒放的「V 」形「雁陣」式格局,即以撫遠為「雁頭」頂點,漠河、東寧口岸為「兩翼端點」的格局,新疆、雲南的口岸則近似於「C」形格局,西藏口岸呈「一」字形格局。
中國毗鄰有15個國家,因而形成許多不同國別的口岸,這些不同國別的口岸往往成對出現,相對應的口岸即有距離上的差別又有數量上的差別,其規模大小也是不一樣的。
(1)從中外對應口岸距離遠近來看,新疆、內蒙古、 西藏三省區的口岸與鄰國對應口岸相距數十至數百公里, 如中蒙邊界的老爺廟口岸距蒙方布爾嘎斯台口岸223公里,而憑祥口岸、黑河口岸與其相對應的口岸則距離最近,僅數百到2000米。
(2)因國別而異,形成不同數量的中外對應口岸,中俄、中蒙、中哈、 中朝口岸數量較多;中巴、中吉、中塔、中老口岸各一對;中尼、中印口岸有兩對;中越口岸數量居中。
(3)從規模上看,邊界線兩側對應口岸的合作規模也是不同的。 一些主要的口岸隨著開放力度的加大,不僅鐵路過境運輸不斷,而且均實現了公路過境運輸,還實現了國貿、邊貿、勞務、過客旅遊、轉口等多功能的綜合性的口岸業務。一些邊境口岸城鎮如滿洲里、黑河、綏芬河等被中央和地方給予許多優惠政策,被批為沿邊開放城市,並相應地設立了邊境經濟技術合作區。
從地貌類型條件來看,沿邊地區的口岸有處於高山隘口處如吐爾尕特口岸;有的處於山間盆地如瑞麗、塔克什肯;有的僅次於河谷平原如霍爾果斯口岸。
2.2 邊境口岸的特徵
對鄰國的強烈依賴性。雙邊互補互惠性,例如:西南中緬邊境的中國口岸,面對的是經濟落後發展中國家緬甸,出口商品大多是工業製成品,進口則主要是我國緊缺的原料初級產品,相比之下,我國是處在經濟的高位;與雲南中緬邊境口岸進出口商品的取向相反,我國東部沿海水運和航空口岸則主要面對發達國家和地區,進口商品主要是高價值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則主要是附加價值低的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商品,相比之下,我國處在經濟的低位。內陸邊境口岸比沿海水運口岸投資少、易開發、見效快。與鄰國邊境口岸的有嚴格的對應性,而海運口岸和航空口岸則沒有對應性。具有多種貿易功能,毗鄰國家通過邊境口岸進行邊境商品貿易、邊境服務貿易等國際邊境經濟合作活動,其內容之豐富,交換之廣泛,聯系之密切,參與人數之多是沿海口岸所不能相比的。進出口商品傳遞快,交通運費低廉。毗鄰國家邊境口岸,因彼此距離近,例如,黑河口岸碼頭距布拉戈維申斯克口岸僅2.5公里,使經過該口岸的進出口商品交貨迅速,傳遞快且運費較低 2.3 邊境口岸的職能
邊境口岸的職能多種多樣,主要有:對外貿易職能包括現匯貿易、易貨貿易、轉口貿易、過境貿易、技術貿易及服務貿易等職能[6];對外運輸職能即擔負進出口商品及過境人員的運輸任務;管理職能包括為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對出入境客、貨流及運輸工具行使管理。監督、檢查職能和對口岸自身機構如海關、商檢衛檢、動植檢的管理等;服務職能包括口岸各種基礎設施如倉貯、郵電、通訊、銀行、保險等為進出口貿易服務業務等。
2.4 邊境口岸與腹地的經濟聯系
邊境口岸的腹地是指與邊境口岸保持密切聯系的經濟輻射地。腹地與邊境口岸的關系實質上是區域與樞紐的關系,口岸的實際價值取決於它們與腹地的這種關系,而這種關系的疏密程度又與地理距離、運輸方式及其能力相關。一般說來,地處經濟重心地理或交運干線上的口岸功能最強,腹地系統經濟實力越強,口岸城鎮的發展潛力越大;腹地系統的中心城市越發達,其作用范圍越大,對口岸城鎮的帶動能力也越強;口岸城鎮距腹地系統中心城市的距離越近,越容易接收到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目前,中國沿邊地區邊境口岸在其腹地系統已形成一批具有相當經濟實力且距離較近的中心城市。例如,哈爾濱、長春、沈陽、呼和浩特、烏魯木齊、昆明、南寧等。這些腹地中心城市以及其他一些工業城市,有力地支持和帶動了邊境口岸的建設和發展。
從宏觀上看,對邊境口岸產生影響的腹地系統應由國內外兩大腹地區域系統構成。與中國邊境口岸相對應的境外口岸與境外腹地系統的構成,在理論應與我國腹地系統相對應,依層次包括鄰國邊境口岸城鎮所在地區級區域構成的核心腹地;由口岸城鎮所在省(州、邊區)構成的近域腹地;由大經濟區或大區(如俄羅斯遠東經濟區)以及全國范圍構成的遠域腹地系統等。
3 邊境口岸體系的形成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邊境口岸的設立,帶動了中國沿邊地區經濟和社會的超前發展,然而這種口岸超常規的發展,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特殊的政策環境,採取特定的貿易形式與方式等有利的國際地緣經濟環境下實現的。以中俄邊境口岸的吞吐能力為例,黑龍江省邊境口岸從1988年到1993年進出口總額增長了90倍,1993年達到21億美元,該指標使占該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例由1987年的2.4%增加到69%, 也使佔中國對(蘇)俄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987年的0.8%增加到27%,居中國各省邊貿之首[7]。產生這種形勢的特殊歷史環境條件是80年代中蘇剛剛恢復邊境貿易,口岸體系初步完善,蘇聯的解體與俄羅斯的獨立,因其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消費品嚴重短缺,鋼材、木材、水泥、化肥、機械設備等生產資料相對過剩。中俄雙方都存在外匯短缺、兩國都採取了特殊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邊境地方貿易發展,以特定的易貨方式進行商品交換,中國以其商品優勢即以日用工業品、農副產品換取俄方生產資料,形成了高額差價而獲得令人滿意的比較利益。然而時過境遷,中俄邊境貿易獲得的高額差價的特定歷史條件已不復存在,俄方可供易貨的長線商品貨源急劇減少,加之其它條件與因素的變化使中俄邊境貿易1994年出現急劇滑坡,邊境口岸的發展受到限制[8]。這種狀況迫使我們思考制約中國邊境口岸體系發展完善的復雜區域經濟因素,既有境內區域經濟因素又有境外因素,同時還存在著中外雙方共同的制約因素。
3.1 制約邊境口岸發展的境外因素
(1)邊境貿易風險性的存在使邊境口岸的發展受限。獨聯體國家國內政局動盪、經濟狀況惡化使中國與獨聯體國家的邊境貿易存在著風險,這種風險主要集中表現在對改革措施、方法上的分歧。尤其是這些國家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某些限制邊境貿易的政策或通貨膨脹,有可能將邊境貿易的利潤減少到所剩無幾,從而限制口岸的完善與發展。
(2)周邊的政治經濟環境對沿邊口岸的發展直接影響也很大。 如東北地區的沿邊口岸的發展受俄羅斯、朝鮮、蒙古國的影響。俄羅斯的政治形勢不夠穩定,而遠東又是俄經濟的後進地區,原有的邊境管理體制變化緩慢,因而,在邊境口岸的建設方面缺乏規范化。朝鮮的羅津——先鋒地區早已開辟為自由經濟貿易區,為對外開放已制定了近30部法律,但是,由於多年來經濟的嚴重衰退和朝鮮半島的形勢仍不明朗,影響了口岸經濟的發展。蒙古國東北地區基本未開發,因而口岸的經貿活動還很有限[9]。
3.2 制約邊境口岸發展的境內因素
盲目開放新口岸,80年代末與90年代初,受國內對外開放大環境的影響在邊境地區形成了沿邊開放熱潮,許多新口岸應運而生,各種商品競相出口或進口,從而使沿邊口岸數量猛增,僅東北地區就達到40多個口岸,分散了建設資金,且各口岸相互爭腹地爭貨源,嚴重影響了口岸的整體效益。此外,口岸發展中的短期行為等因素也成為制約條件。
3.3 雙方共同的制約因素
雙邊貿易政策的調整和提高關稅稅率等嚴重製約了口岸的發展,琿春口岸禁止進口整車與鋼鐵和禁止出口糧食等限制了口岸規模的擴大。另外一些毗鄰國家因受各自特定的自然地理環境、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生產要素稟賦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邊界線兩側產業結構的互補性,從而影響了口岸的規模和職能(見表2)。
表2 東北邊境毗鄰地區資源要素及產品優勢互補簡表 輸出方 中國東北 朝鮮 俄羅斯遠東 蒙古
吸納方
中國東北 B2B3B4 A2A3B2B3 B2
朝鮮 A1A2B2B4B5B6 A2A3B2B3 B2B5
俄羅斯遠東 A1A2B1B4B5B6 B1 B2B5
蒙古 A1A2A3B1B4B6 A2A3
資料來源:袁樹人,黃岩君,東北亞國際經濟合作與中國東北產業開發前景,東北師大學報,1995年。
表中符號為:A1資本,A2高技術,A3冶金、機械、化工產品等,B1勞動力,B2能源與礦物原料,B3建材與木材,B4以農畜產品為原料的輕工紡織工業產品,B5鮮活農畜產品,B6糧食。
從表2 中可以看出:賦存的資源要素以及以此為基礎形成的工農業產品在本區可大體分為兩類。其中,A類屬於資本和高技術資源要素及其工業製成品;B類包括勞動力和依託勞動力以及礦、林、草、土等自然資源要素而形成的初級產品。在東北邊境毗鄰的國家地區中,這兩大類的資源要素及其產品的賦存就總體而言,均相當豐富。各類資源要素的賦存及其比較優勢分布在各國各地區極不平衡,B類資源集中於朝鮮、蒙古,而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兩種資源均豐富,但俄遠東以A類資源占優勢、中國東北以輕工業及糧食資源占優勢。形成了東北邊境兩側資源賦存的互補性[4]。
在政治、經濟及區位條件優越的地區組建跨國邊境自由經貿區,把邊境地區經濟納入雙向循環之中。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在亞太地區,由於各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不同,不可能在大的范圍內形成區域經濟一體化[6]。但在某些邊境地區, 可利用邊境兩側互補的生產要素組建次區域性或雙邊跨國邊境自由貿易區。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成長三角為多國邊境地區的經濟合作提供了一個發展模式。圖們江三角地區的合作正在積極的醞釀中。在西南地區由中、泰、老、緬四國的結合部構成的「金四角」跨國經濟貿易合作區也正在逐漸形成。
綜上所述,中國與鄰國的沿邊對外開放,為中國邊境口岸體系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而邊境口岸的形成、發展與不斷完善,推動了內陸邊境地區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的振興。通過邊境口岸體系的職能作用的發揮,更加密切了中國與鄰國的地緣經濟聯系,無疑會促進中國與鄰國邊境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