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歐盟國際貿易

歐盟國際貿易

發布時間:2020-11-26 09:40:00

㈠ 歐盟進出口貿易的關系是———和——————

我也不知道 ,知道的回一下

㈡ 對外貿易中歐盟28國指哪些國家

歐洲聯盟成員國
▪ 法國 ( 1950年 ) ▪ 義大利 ( 1950年 ) ▪ 荷蘭 ( 1950年 ) ▪ 比利時 ( 1950年 )
▪ 盧森堡 ( 1950年 ) ▪ 聯邦德國 ( 1950年 ) ▪ 愛爾蘭 ( 1973年 ) ▪ 丹麥 ( 1973年 )
▪ 英國 ( 1973年 ) ▪ 希臘 ( 1981年 ) ▪ 葡萄牙 ( 1986年 ) ▪ 西班牙 ( 1986年 )
▪ 奧地利 ( 1995年 ) ▪ 芬蘭 ( 1995年 ) ▪ 瑞典 ( 1995年 ) ▪ 波蘭 ( 2004年 )
▪ 拉脫維亞 ( 2004年 ) ▪ 立陶宛 ( 2004年 ) ▪ 愛沙尼亞 ( 2004年 ) ▪ 匈牙利 ( 2004年 )
▪ 捷克 ( 2004年 ) ▪ 斯洛伐克 ( 2004年 ) ▪ 斯洛維尼亞 ( 2004年 ) ▪ 馬爾他 ( 2004年 )
▪ 塞普勒斯 ( 2004年 ) ▪ 保加利亞 ( 2007年 ) ▪ 羅馬尼亞 ( 2007年 ) ▪ 克羅埃西亞 ( 2011年 )
請參考!

㈢ 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是不是國際貿易

是國際貿易,只要是國家或地區間的貿易就都屬於國際貿易范疇,只不過每個地方統計國際貿易數量和金額時,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已,在歐盟內部採用關境作為統計標准,在中國或美國,我們按照國境統計貿易規模,由於香港、台灣和澳門的特殊性(他們都是單獨關稅區),所以對於我們大陸和他們的經貿交往,也是國際貿易范疇。不知道這樣說,你是否滿意?

㈣ 歐盟所實行的對外貿易政策在具體內容上與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有何不同

歐盟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政策

隨著歐洲一體化的深入發展,歐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共同政策,其中主要的有關稅同盟、共同農業政策、共同漁業政策、共同地區政策、共同社會政策、共同貨幣政策、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保護消費者政策以及共同外貿政策等。體現了歐盟一體化進程中在經濟領域、政治領域以及安全和防務領域已經實現聯合的歐洲格局。

歐盟的政策體現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統一性。歐盟經濟一體化進程以關稅同盟為起點,通過實施共同市場、統一大市場而最終向全面的經濟貨幣聯盟邁進。歐盟於1968年7月1日取消了各成員國之間的所有關稅,建立了統一的海關稅則,初步建成了關稅同盟,對來自區外的第三國產品實行共同的關稅政策,以促進區域內貿易和經濟的發展。共同農業政策是歐盟內實施的第一項共同政策。其基本目標是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確保農業人員的「公平」收入、穩定農產品市場、保持農產品合理的銷售價格以及確保農產品的供應。其主要內容是對內建立共同農業基金、統一農產品市場和價格、對農產品出口予以補貼,對外則設置隨市場供求變化而調整的差價稅、配額等貿易壁壘,使歐盟農業免遭外部廉價農產品的競爭。地區政策的目標是「促進歐盟整體的協調發展」、「加強其經濟和社會統合」以及「降低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差異、消除最不發達地區或島嶼及農村地區的落後狀況」。歐盟社會政策和地區政策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的目的均是促進歐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除上述共同政策外,歐盟近年來還逐步加強在就業、交通、公共健康、環保、科研以及司法和內政等方面採取共同行動,與各成員國在這些領域所採取的國別措施互為補充。

㈤ 歐盟內部國家之間的貿易是否能叫對外貿易

是對外貿易。因為對外貿易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

對外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對運進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進口;對運出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這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開始產生和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更加迅速。其性質和作用由不同的社會制度所決定。

(5)歐盟國際貿易擴展閱讀:

從對外貿易政策的內部構成看應包括三個層次:

1、對外貿易總政策,其中包括進口總政策和出口總政策

根據本國國民經濟的總體情況,本國在世界舞台上所處的經濟和政治地位,本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和本國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以及本國的資源、產業結構等情況,制定的在一個較長時期內實行的對外貿易基本政策。

2、對外貿易國別(或地區)政策

根據對外貿易總政策及世界經濟政治形勢,本國與不同國別(或地區)的經濟政治關系,分別制定的適應特定國家(或地區)的對外貿易政策。

3、對外貿易具體政策,又稱進出口商品政策

在對外貿易總政策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產業的發展需要,不同商品在國內外的需求和供應情況以及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分別制定的適用於不同產業或不同類別商品的對外貿易政策。

㈥ 歐盟與世界貿易組織有什麼區別

歐盟是歐洲國家聯盟,以經濟為主體。世貿組織是全球性的!

㈦ 歐盟對外貿易發展概況

內容比較多,發不全,你要看全部內容就打開參考資料裡面的鏈接就可以了.

歐盟是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區域經濟集團,同時又構成了我國出口貿易三個主要的區域市場之一歐洲市場的主體。世紀之交,美國經濟的減緩,日本經濟的下滑,使得與歐盟貿易成為關系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本課題研究試圖從戰略高度對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關系做一探討,以把握其長期發展的脈絡。

一、中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政策

(一)中國與歐盟貿易的總量分析。

第一,中國對歐盟貿易的發展。中國與作為一個區域性經濟集團的歐共體及歐盟的貿易關系,經歷了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雙邊貿易有了長足的發展,見表1。

21年中,我國對歐盟的進出口總額增長了13倍,出口增長了15倍,進口增長了12倍,凈出口從逆差2億多美元到順差近50億美元。可以說,這段時間對歐盟貿易的發展使歐盟成了我國對外貿易三大市場之一。

第二,中國對歐盟貿易的階段性發展。我國對歐盟的貿易在過去的21年中顯示出明顯的階段性發展。

從總量上看,我國與歐盟的貿易發展形成三個階段,1985年以前進出口總額在百億美元以下徘徊,1986~1992年在百億美元階段逐步走高,向上發展,1993年以後,增長速度明顯加快,短短九年間,在高水平上實現了翻番。此外,如果與歐盟在這一期間擴張的進程結合起來,1986年和1995年的數字分別與上一年相比,增長率分別達到39%和28%,可以主要看做是歐盟吸納了新的成員所產生的影響。

從進出口的對比關繫上看,以1997年為界可以分成兩個階段。之前我國對歐盟的貿易表現為逆差,其間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84年以前,雙邊貿易基本持平,逆差不大;1984年以後,貿易的增長伴隨著逆差的擴大,1989年達到峰值,入超接近43億美元;其後的七年中有五年維持在20億-30億美元之間。自1997年開始,我國對歐盟貿易長期的入超現象得以改變,這一現象在1996年已經顯現徵兆,該年逆差接近為零,並在1997年迅速轉變為數十億美元的順差。

第三,中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地位。在我國對外貿易中,歐盟與美國和日本並列為三大市場。

在出口方面,我國的三大主要出口市場依次是美國、日本和歐盟,1999年分別占我國出口額的比重為21.5%、16.6%和15.5%,三者共計53%,如果考慮到經香港轉口這三大市場的份額,則比重還會上升。歐盟位居美國和日本之後,為我國出口第三大市場。

在進口方面,我國的主要貨源地依次為日本、歐盟和美國,1999年分別占我國進口額的比重為20.4%、15.4%和11.8%,三者合計47%,加上香港的轉口,也可以達到50%以上。歐盟位居日本和美國之間,為我國進口商品的第二大來源地。

從進出口兩方面來看,我國與這三大市場的進出口額超過了我國進出口總額的一半。1999年我國對這三個市場的依存度分別為,日本37%,排名第一;美國33%,排名第二;歐盟31%,排名第三。這一位次與1997年的日本、美國和歐盟的排序相比,歐盟的地位沒有發生變化,仍排在第三。但是,從依存度的動態發展來看,對日本的依存度基本未變,對美國的依存度提高了近4個百分點,對歐盟的依存度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到美國自2001年國內經濟開始減緩,日本經濟長期不振的國際大環境,歐盟經濟的相對平穩發展,使得我國對與歐盟的貿易關系具有了更大的依賴性,歐盟市場對我國出口貿易的穩定與增長具有了更為重要的意義。

我國對歐盟的進出口貿易在歐盟的進出口貿易中所佔的地位可以揭示歐盟對華貿易政策的特徵。根據1997年的數據,歐盟向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美國佔19.6%,瑞士佔7.4%,日本佔5%,俄羅斯古3.5%,中國佔2.3%,僅排在第五位,且與排在第一位的美國相差七八倍,就是與瑞士這樣的小國相比,也僅為其1/3;歐盟從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口,美國佔20.5%,日本佔8.9%,瑞士佔6.7%,中國佔5.6%,排在第四位,與排名第一的美國相比,約為其1/4強,與瑞士還有1個百分點的差距。這一狀況決定了我國國內市場在目前雙邊的貿易發展中能夠對歐盟貿易政策產生影響的水平。

綜合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歐盟市場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發展的重要性超出了我國市場對歐盟進出口貿易發展的重要性,顯示出在雙邊貿易政策調整以及貿易談判中,我國處於不利的地位。

(二)中國與歐盟的貿易關系。

貿易政策與貿易發展狀況是平行的兩條線索,相輔相成。貿易政策是以貿易實際為基礎的,同時也會構造貿易發展的實際水平。

第一,我國與歐盟(包括其前身歐共體)貿易關系的回顧。我國與歐盟的經貿關系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在1975年建交之前,雙邊的貿易發展屬於民間交往的性質,由於與歐共體沒有外交關系,雙邊貿易發展也只能通過與各個成員國分別進行。1975年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雙邊貿易關系正式建立,1978年簽署了貿易協定,成立了貿易聯合委員會,並定期舉行年會;1985年簽訂了經濟與貿易合作協定。1994年歐盟開始實施亞洲新戰略,並相繼制定了三個專門針對對華關系的政策性文件,1995年通過了《中歐關系長期政策》,1996年通過了《歐盟對華合作新戰略》,1998年歐盟理事會通過決議,把中國從「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名單上刪除,並通過《與中國建立全面夥伴關系》把歐盟的對華政策提高到與美國、俄羅斯、日本同等重要的地位,標志著中國與歐盟經貿關系進入了一個成熟穩定的發展階段。一系列文件的主導思想是確立了歐中關系為歐盟亞洲新戰略的核心。

歐盟多次表示支持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中美有關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在1999年11取得成果之後,歐盟認為中美談判解決了歐盟80%的問題,中歐談判要解決剩下20%的問題,經過艱苦的談判,雙方最終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的談判在2000年5月19日達成協議,成為中國與歐盟貿易關繫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第二,我國與歐盟貿易關系的特點。雙邊的經貿合作規模與雙方的地位不相稱。歐盟已經在戰略上認識到亞洲以及我國是世界未來的重要市場,亞歐會議機制充分顯示出歐盟各國政府觀點的轉變。但是,從雙邊貿易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相互在經貿方面的依賴程度並不高,沒有上升到主導的地位。根據一項研究成果顯示,1991~1998年,我國與歐盟的貿易強度指數均在1以下,說明我國對歐盟的出口與進口都低於我國在世界市場上的比重,處於平均水平之下。

雙方的貿易地位不平衡。我國與歐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及特點各有千秋。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一個經濟轉型中的國家;而歐盟的成員大多數是OECD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均國民收入水平高,是世界三個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對產品的品質要求較高。這就決定了雙方相互需要在程度上的差異。正如前面的貿易數據所揭示的那樣,歐美之間的貿易是歐盟貿易的主要組成部分,日本等其他非歐盟國家以及歐盟成員國原殖民地國家與歐盟的貿易往來占據著較為重要的位置,與之相比,歐盟與我國的貿易往來處於次要地位。而歐盟市場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的重要程度就要高得多了。這種相互依存的程度差別,決定了在貿易關系中我國尚處於下風,較為被動。貿易關系的基本特徵決定了雙邊貿易關系發展的基本面貌,突出地表現在我國與歐盟之間貿易摩擦的啟動方以及在處理貿易摩擦過程的態度及立場等許多方面。

第三,我國與歐盟間貿易存在的問題。我國對歐盟貿易的主要問題集中表現在反傾銷、單方面數量設限、普惠制框架和市場准入等方面上。

反傾銷調查問題。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最新統計,我國是世界上出口產品受到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自1978年以來,已經有29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出口產品發起了422起反傾銷調查,而其中歐盟佔90起,排名第一。此外,歐共體也是對我國出口產品第一家提出反傾銷調查的經濟體。在歐盟的反傾銷法中對我國的國有企業存在明顯的歧視,認定國有企業享受政府的補貼,不接受相關企業提供的成本數據,而採取所謂的按照市場經濟第三國同類產品成本的方法來判斷與推算我國產品的傾銷事實與幅度。

單方面的數量限制問題。1994年頒布了對從非市場經濟國家進口的產品進行配額管理的辦法,以歐盟統一的配額管理取代了國別限制,提高了數量限制的力度。對我國出口歐盟的鞋、陶瓷器皿等七大類最優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商品設置了進口數量限制。

非關稅壁壘問題。在我國向歐盟出口的部分農產品中,通過農葯殘留等技術標准限制我國部分農產品對歐盟的出口,如1996年停止了從我國進口禽肉和部分水產品。

普惠制問題。1980年歐共體給予我國出口產品以普惠制待遇,促進了我國對歐共體的產品出口。但是歐盟於1995年開始分三個階段實施為期十年的新普惠制度,旨在限制競爭力強的國家和地區享受這一待遇,只提供給最窮的發展中國家。我國被列入第二類國家即屬於競爭力較強的國家,被劃在不再給予普惠制待遇的范圍內,我國的部分產品已經在第一個階段(1995—1998年)中畢業,如我國出口產品在第二階段(1999—2001年)中的規模繼續擴大,有可能導致國家畢業。

市場准入問題。市場准入是歐盟手中持有的一個重要的談判籌碼,以正在逐漸擴大的歐盟市場的開放為條件,來換取對方國家開放市場。歐盟的貿易壁壘法規是採取市場准入措施的基本法規,據此歐盟可以單方面地暫時停止其所承諾履行的義務,單方面採取提高進口關稅、實施數量限制的措施,作為向對方開放市場的要價。

上述問題相信會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制度性框架可以得到妥善的解決。但是,歐盟市場的開拓仍然是擺在我國企業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第四,中歐貿易關系的原因分析。決定我國與歐盟貿易關系發展的主導原因是雙方在發展貿易上的意願,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的中歐貿易發展新階段主要是由雙方的共同意願推動的。從雙邊貿易地位來看,歐盟對亞洲以及中國的戰略觀點轉變在雙邊貿易關系的改善上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

我國與歐盟貿易的發展,除了地緣及歷史上的原因之外,還在很大程度上受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影響:

1.企業開拓市場的成本。區域性經濟集團的發展水平是影響市場開發成本進而構成影響我國對歐盟貿易的一個重要因素。歐盟在沒有實施統一的對外貿易政策之前,其各個成員的國內市場相對來說是比較狹小的,加上各國市場准入的規則不盡相同,對於我國的出口企業來說,市場開發成本較高,而所能獲得的市場發展潛力又十分有限。因此,歐盟市場的吸引力長期以來遠不如美國和日本那樣誘人。當歐盟的發展進入一個高級階段,實現了統一的對外貿易政策和市場准人要求,對我國的出口企業來說,不僅擴大了市場容量,更重要的是簡化了市場進入的規則,降低了市場開發成本,提高了市場的吸引力。我國對歐盟出口自1997年以來的高度增長,反映出出口歐盟市場的成本隨其一體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在企業態度上的轉變。

2.區域經濟集團的排他性程度。任何一種區域經濟集團,總會在成員與非成員之間勾畫出種種區別,構成一種排他性的制度框架。歐盟的封閉性特徵較之單獨的日本市場以及作為北美自由貿易區成員的美國來說更為明顯,從而影響了我國對歐盟貿易的發展。此外,歐盟組織的雙層結構特徵,也在某種程度上表現為對貿易的制約性。當歐盟成員國進口商品時,從保護國內市場的角度出發,傾向於採取較為固定的歐盟規則;當出口商品時,一方面傾向於採用靈活的成員國標准,可以在成員國之間獲得競爭上的好處,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歐盟的出口指導政策,甚至市場准入政策,幫助其出口產品的推進。這表現為一種區域經濟集團,其行為較單一國家更為復雜,在維持集團內部的利益均衡時往往會以犧牲外部利益為代價。因此,對非成員國來說,構成排他性,提高進入的成本以及形成不穩定的貿易環境。

3.貿易轉移的干擾。歐盟內部各個成員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產品結構不同,比較優勢不同,然而卻要實行統一的對外貿易政策以及市場開放政策,這就必須以中等發達水平甚至是較為落後國家的水平,作為制定對外政策的依據。在敏感的產品上,不同成員國的游說能力,如農產品利益集團,對相應的貿易政策就會發揮較大的作用,使非成員國在相應的產品出口上面對挑戰。

二、促進對歐盟貿易的戰略對策

(一)對我國與歐盟貿易關系的基本判斷。

第一,我國與歐盟貿易將在一個穩定的體制框架內獲得積極的發展。我國已經明確把歐盟作為出口的三個主要市場之一,國內的相關政策及運行體制也納入了這一基本判斷的軌道。歐盟推出了亞洲新戰略,對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進行了重新定位,雙邊的貿易磋商機制已經建立起來並經過了十多年的運行,證明是有效的。

第二,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有望在「十五」期間保持較高的增長,出口競爭力繼續提高,美國和日本市場潛力在近期內發展的空間受其國內經濟運行狀況的限制,國際經濟形勢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這一基本格局將有可能持續5—10年,從而提高了歐盟市場在我國發展出口貿易中的戰略地位。

第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與歐盟的貿易關系提供了國際化規則的框架,有利於克服歐盟實施的不正當貿易政策,但是也有可能會帶來更為嚴重的反傾銷調查問題,前景主要取決於雙方的政策意願,其結果直接影響我國對歐盟出口的發展。

(二)影響我國對歐盟貿易的因素。

第一,歐盟擴展的貿易轉移效應。歐盟的擴張,不斷地吸納新的成員,就會不斷地出現所謂的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圍繞歐盟市場的貿易格局就會不斷地進行調整,對非成員國來說,肯定是一種不利的因素。任何一種區域性經濟集團,在成員國與非成員國之間都會形成貿易機會上的落差,歐盟作為一種還在不斷擴大之中的集團,也在所難免。從理論上講,新成員與第三國在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資源稟賦等方面越是相近,產生貿易轉移和貿易創造的幾率就越大,通過貿易實現的國際分工格局就會作出調整。在歐盟計劃發展的新成員中,在勞動力的比較優勢、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都介於歐盟原有成員與我國之間,而且具有地緣上的優勢,對我國的貿易發展構成了一定的競爭威脅。

第二,歐盟的戰略目標在於我國的國內市場。歐盟視點轉向亞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進入我國市場。歐盟對華政策的轉變主要是由於21世紀全球經濟的增長點向亞太地區轉移,其中我國的經濟增長以及巨大的市場潛力是引起這種政策調整的決定性因素。從歐盟與我國經貿關系發展的主體內容來看,自1993年以來,歐盟跨國公司對華投資迅速增長,從投資項目、協議外資和實際投資等方面都較改革開放的前14年提高了10倍,在我國項目數、合同外資和實際投資三個方面所佔的比重分別從2%的水平上升到5%、9%和8%的水平。

歐盟重視亞洲市場,其基本利益在於進入我國國內市場,分享我國對外開放為發達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投資帶動我國出口歐盟的機會並不大。據資料顯示,歐盟在華投資的企業有15%完全沒有出口,出口比重低於產值50%的企業佔78%,超過50%的僅佔7%。這顯示出歐盟對華投資的基本目標是我國的國內市場。據該報告援引的國家計委投資研究所的調查資料顯示,歐盟在華投資企業的產品以中國國內市場為主要市場的佔59%,以歐盟為主要市場的僅佔19%。如果考慮到出口比例要求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會予以取消;歐盟投資帶動向歐盟出口的比重還會下降。投資帶動貿易的機會,尤其是雙邊貿易的機會不是投資的主導方面,對提高我國向歐盟的出口作用有限。

這種現象可能是由於下述原因造成的,一是我國國內市場是吸引外商投資的主要動因;二是歐盟對內部市場的保護或封閉性較高,導致對外投資的企業在市場選擇方面形成了進入外部市場的傾向,這從一方面可以看出,作為一種區域性的經濟集團,在內外部的市場上面,顯示出保護內部市場,擴張外部市場的傾向。這為我們在理論上認識這種區域性經濟集團的特點提供了較好的佐證。

第三,歐元進入流通的潛在影響。歐元進入流通的最大受益方當然是歐盟各個成員國,最大受益領域是在歐盟內部市場。但是,歐元的啟動為我國開展與歐盟成員國的貿易往來也創造了一定的有利條件。

歐元的全面啟動為我國企業提供了貿易的便利。從技術上講,一種統一的貨幣,不論其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如何,總是會比十多種貨幣具有貿易結算上的便利。

歐元匯率的穩定性會高於以往各國貨幣匯率的穩定性。在歐元啟動之前,各國貨幣的匯率是以各國國內的經濟為背景的,歐元啟動之後,歐元匯率開始以歐元區的經濟為背景;以國內經濟為基礎的匯率運行機制有可能會誘使各國出於國內經濟的考慮調節本國貨幣匯率,向外轉嫁消極影響。而歐元匯率以歐元區國家的經濟為基礎,一方面是歐盟經濟相對於各國經濟會較為穩定,另一方面調節歐元匯率有可能在各國間產生利益的此消彼長,匯率變動的可能性會由於內部的力量而抵消,從而保持較為穩定的趨勢。這給我國與歐盟開展貿易往來提供了較為穩定的匯率環境。

歐元的成長會在多大程度上代替美元,參與國際結算貨幣的市場份額,都會為歐盟的貿易夥伴提供一種新的選擇。增加歐元的貿易結算量,不僅對歐貿易,也會對其他國家的貿易結算帶來穩定的因素。

(三)促進我國對歐盟貿易的戰略對策。

第一,從戰略高度上認識並重視對歐盟的貿易。歐盟是我國出口的三個主要市場之一,其動態的組織發展一方面在深化經濟集團的組織化水平,另一方面在不斷地擴大其市場容量的規模與潛力,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市場中令人矚目的一個經濟體……

㈧ 歐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積極影響:發展了國家之間的經濟,強化了歐洲各國家的經濟關系,提高了國際合作水平。區域經濟一體化也活躍了國際經濟貿易,有利於社會生產的擴大和國際分工的細化。同時促進成員國合方面的提高,國際地位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消極影響:歐盟的各種優惠措施都僅針對成員國,對外依然維持貿易壁壘,從而阻礙了成員國與非成員國之間的經濟交流和貿易擴大,以及資本的吸收和引進。歧視性政策,關稅壁壘都使國際貿易很難發展。
樓主我是很認真的回答噢!希望採納!

㈨ 歐盟和美國之間國際貿易主要經過的海洋是什麼哪個海洋

地球上第二大洋。位於歐洲、非洲與南、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以冰島-法羅島海丘和威維爾-湯姆森海嶺與北冰洋分界,南臨南極洲並與太平洋、印度洋南部水域相通;西南以通過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經線同太平洋分界,東南以通過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經線同印度洋分界;西部通過南、北美洲之間的巴拿馬運河與太平洋溝通,東部經歐洲和非洲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通過地中海,以及亞洲和非洲之間的蘇伊士運河與印度洋的附屬海紅海溝通。大西洋的赤道區域,寬度最窄,最短距離僅約2400多千米。

大西洋在世界航運中處於極為重要的地位,它西通巴拿馬運河連太平洋,東穿直布羅陀海峽、經地中海、蘇伊士運河通向印度洋,北連北冰洋,南接南極海域,航路四通八達、十分便利。同時大西洋沿岸幾乎都是各大洲最發達的地區、經濟水平較高的資本主義國家,貿易、經濟交往頻繁,是世界環球航運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和樞紐。在全世界2000多個港口中,大西洋沿岸佔有3/5,其中不少是世界知名港口。每天在北大西洋航線上的船隻平均有4000多艘,擁有世界2/3的貨物周轉量和3/5的貨物吞吐量,是世界航運最發達的大洋。有5條主要航線:①歐洲與北美間的北大西洋航線;②歐洲與亞洲、大洋洲間的遠東航線;③歐洲與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間的中大西洋航線;④歐洲與南美間的南大西洋航線;⑤從歐洲沿非洲大西洋岸到開普敦的航線。其中北大西洋航線最繁忙,世界商船的1/3以上航行在這條航線上。海運的主要貨物是石油和石油製品,其次是鐵礦石、穀物、煤炭、鋁土及氧化鋁等。米,其中16條是連接西歐與北美間的海底電纜。大西洋的上空是聯系西歐、北美、南美和非洲間的交通要道。

㈩ 歐盟服務貿易的進出口流向地區

國際服務貿易(InternationalServiceTrade)是指國際間服務的輸入和輸出的一種貿易方式。貿易一版方向另一權方提供服務並獲得收入的過程稱為服務出口或服務輸出,購買他人服務的一方稱為服務進口或服務輸入。國際貿易狹義的概念是指傳統的為國際貨物貿易服務的運輸、保險、金融以及旅遊等無形貿易。而廣義的概念還包括現代發展起來的、除了與貨物貿易有關的服務以外的新的貿易活動,如承包勞務、衛星傳送和傳播等。我就負責這個行業

閱讀全文

與歐盟國際貿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