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際經濟與貿易論文怎麼寫,求相關題目和參考文獻
國際經濟與貿易論文,輕風論文網有很多的哦
我當時也是找他們幫忙的,很快就給我寫好了,非常專業的說
建議你看下
Ⅱ 急求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畢業論文選題和7篇參考文獻
想要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畢業論文選題和7篇參考文獻,你可以到淘寶網搜索店鋪:職稱畢業論文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服務論文下載店 老闆人很熱情的,是遼寧阜新的。我的同學都是在他那裡下載或者寫作的。Zjj36
Ⅲ 國際貿易理論參考文獻目錄
《國際貿易》參考文獻目錄(1)Steven Husted, Michael Melv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M], (the fifth edition),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影印版(2)Dominick Salvator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M], (the fifth edition),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影印版(3)保羅.克魯格曼.黃勝強譯.克魯格曼國際貿易新理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4)邁克爾.波特.李明軒,邱如美譯.國家競爭優勢[M].華夏出版社,2002(5)陶明,吳申元等.服務貿易學[M].山西經濟出版社,2001(6)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M].商務印書館,1981(7)大衛.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M].商務印書館,1981(8)B俄林.地區間貿易與國際貿易[M].商務印書館,1986(9)朱彤.發展中國家在WTO中的地位和利益[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10)溫思美.農產品國際貿易[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11)陳同仇、薛榮久.國際貿易(1997年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第一章(12)李岳雲.國際貿易基礎.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第一章(13)楊全發.新編國際貿易.中山大學出版社.第一章(14)《世界經濟》雜志(15)《世界經濟研究》雜志(16)《國際商報》(17)《國際貿易》雜志(18)《國際貿易問題》雜志(19)《WTO導刊》雜志
Ⅳ 急求一篇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論文選題和參考文獻,大概方向是講國際貿易和B2B網站之間的聯系啊什麼的。謝謝
呵呵,我也在煩惱這個呢,我不打算寫這方面,下面這論文給你參考下吧,。
試論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創新的發展
論文摘要:隨著網際網路在全球范圍的應用,電子商務成為了全球商務的創新支撐點。一個全新的國際貿易時代正展現在我們面前。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從很多方面進行了創新,並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未來將如何應對,本文通過對分析研究對此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電子商務概述
1997年1O月1日至3日在ISO和TTU的倡導和支持下,歐洲經濟委員會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辦了全球信息社會標准大會,會議首次提出了「電子商務」這一概念,即將信息技術滲透到商業貿易服務活動的整個過程,通過對信息流的利用和管理來控制其他物流和能量流的運動,以減少其運動過程中的各種損耗。電子商務通常是指是在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買賣雙方不相謀面的情況下,實現交易達成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電子商務的開放性、全球性、地域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內在特徵,使其不僅符合商業經濟的內在要求,還超越了其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所具有的價值。它的出現增加了貿易機會、降低了貿易成本、提高了貿易效益,給傳統的國際貿易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推動了國際貿易的創新。
電子商務屬於國際貿易工具創新,近年來在國際貿易領域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作用,並且在推動經濟全球化方面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在國際貿易中它的的主要特點有:
1.現代信息技術服務。作為電子商務的支撐體系的現代信息技術服務包括計算機軟體程序設計、信息處理和傳輸服務、計算機系統及其網路的建設維護等。它主要是指與計算機以及通信手段有關的服務體系。它就像座橋梁連接著買賣雙方,使雙方達到各自的目的。
2.電子虛擬市場。與傳統的國際貿易實體空間不同,電子商務環境下其運作空間為電子虛擬市場。電子虛擬市場指的是商務活動中的生產者、中間商和消費者在某種程度上以數字方式進行互動式商業活動的市場。電子虛擬市場是傳統實物市場的虛擬形態。
3.全球化市場。傳統的市場是實體市場,它的低速度決定了商品交易的市場規模和范圍的有限性,而在電子商務這種虛擬化的商品市場中,由於商務的數字化帶來的虛擬特性使信息的傳遞以極高的速度快速流轉,在這種環境下,商務主體之間的距離被無限的縮短了,商務交易的時間限制和空間限制被突破了,商務交易的范圍也從有限的區域性小市場走向全球化的大市場了。因此,相對於傳統商務而言,電子商務的市場被深深的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的創新
1.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政策創新
據統計,1996年,美國的軟體銷售已高達1000億美元,其中47%銷往海外,與此同時軟體產業創造了多達60萬人的就業機會,軟體產業正成為美國的支柱產業。1998年5月19日至21日世界貿易組織132個成員國的貿易部長在內瓦召開了為期三天的電子商務會議,達成一項至少一年內對通過網際網路銷售的軟體和貨物免徵關稅的協議。該協議的達成對永久性禁止徵收電子商務關稅產生推動作用。網路貿易實施零關稅對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雖然矽谷的許多公司都說他們對以在線方式從事商務的規則仍然是若明若暗,但是世界貿易組織對Intemet商務暫時不征關稅的決定。還是給加利福尼亞的矽谷帶來了一絲寬慰。那麼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講,這項協議所帶來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呢?從客觀上講,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正在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免除網路貿易關稅能導致計算機相關產品特別是軟體產品進口價格一定程度上的下降。而且,有些發展中國家的軟體產業呈上升之勢,出口量不斷增加。從這個意義上說,零關稅方案對發展中國家也有利的。WTO的這項政策只適用於完全國際電子商務,而不適用於不完全國際電子商務。這項禁征關稅的政策可能會給諸如在線旅遊和數據業務等這些涉及信息或無形貨物的交易的國際電子商務行業帶來好處。因此,從全球范圍來看,電子商務是未來25年內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驅動力,在當前電子商務發展的搖籃時期。給予各國免關稅扶持,無疑有助於促進「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
2.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管理創新
全球電子商務的在不斷的發展,這必將給國際貿易帶來新的挑戰。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了國際貿易的宏觀管理的創新。主要表現在:
(1)出口商品配額實行電子招標
電子招標。就是在招標采購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提高招標采購的規范化程度,增強招標采購過程的科學性和專業性,更好地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2001年5月,商務部為應對我國加入「WTO」和加強國際招標的管理,開發建立了中國國際招標網。這是我國招標投標事業的一項重大進步,同時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實行電子招標,使中國外經貿管理機關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企業投標資格的確定,可以及時檢查、跟蹤、反饋、調整招標商品使用配額情況。投資企業每一個月通過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向各地外經貿委報送配額情況。各地外經貿委每月匯總報外經貿部。外經貿管理機關可以實行對招標商品配額的動態管理,解決配額使用率不高以及浪費等問題。可以實行網上抽查,取消違規企業投標資格,做好技術支持,提高配額使用率,使同等數量的商品賣價和出口額增加,規范貿易秩序,凈化經營環境,外經貿部將擴大電子招標。
(2)實現網上申領發放許可證
為全面實現進出口許可證簽發與管理的網路化,在2002年啟用新的進出口許可證管理系統、實現網上發證的基礎上,外經貿部決定自2003年1月1日起,在全國推廣使用企業網上申領許可證系統。它通過網路技術。連接各級配額管理機關、許可證發證機構、海關及進出口企業,對進出口配額的分配、進出口許可證網上申領、審批、同海關的聯網核查等整個進出口業務和管理的各環節實現全面監管,形成全國進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閉合網路。網上申領發放許可證可以幫助實行全面的進出口許可證核查:海關憑許可證驗收,銀行憑許可證結匯。這樣可大大減少不必要的單證和中間環節。提高效率節省費用。
(3)運用電子商務進行海關管理
1998年9月1日,中國海關總署通過中國電信公眾多媒體網向全國各外匯管理部門、各外匯指定銀行提供了報關聯網核查功能。從而告別了過去人工二次核對報關單的做法。在海關管理中運用電子商務,不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還可以在促進企業進出口,給企業提供方便的同時杜絕逃稅現象。
(4)運用電子商務進行進出口商品檢查
進出口商品檢驗是國際經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與外貿經營單位、運輸部門、銀行、保險、出口商品生產企業以及國內外其它檢驗機構有著緊密的業務聯系,各種單證交換頻繁且傳遞量大。目前我國商檢業務初步實現檢驗、檢驗出證的計算管理,初步建成了系統內數據通信闞。今後,我國商檢電子商務應用的兩個主攻方向:一是受理報驗和簽發商檢證書;二是進口貨物流向信息傳遞。
(5)實現外貿業務全過程管理的電子化交易
雙方可通過網際網路進行信息的溝通與交流,洽談業務,電子付款和貨物運輸及跟蹤,從而可以實現業務全過程管理的電子化。在我國,對外貿易運輸的電子化管理已率先發展起來。國際貿易實現電子化管理,可以促進企業實現規模經營、專業化、現代化的管理。
3.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運行機制創新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以信息交換為媒介的網上虛擬市場逐漸成為新的國際貿易運行機制,這將促進以信息網路為紐帶的世界市場一體化進程。電子商務使各國緊密聯系,促進了經濟貿易的發展和國際貿易的創新。
(1)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一種新型企業組織形式——電子公司應運而生。電子公司把網際網路和企業經營有機結合起來,利用網際網路改變企業進入市場的方法並通過它和客戶直接溝通和交流。具有電子公司功能的國際貿易企業在外貿業務經營中可實時獲取商情動態,與客戶進行實時雙向溝通,提高了國際貿易效率。電子公司的產生和發展將對國際貿易管理組織的改革產生深遠影響,同時給全球經營活動帶來迅速的變化。
(2)電子商務促進國際貿易管理組織的改革和創新在傳統國際貿易中,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分公司每天的經營情況,包括財務、物資報表等(如出庫單、入庫單)都是人工操作,企業領導很難准確地知道公司的相應數據,這樣就很難和其他公司及時准確地洽談業務。但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內部數據通過網路准確、自動地匯總到總公司的資料庫中,實現企業內部數據匯總的自動化。因此企業領導層迅速把有關指示和工作安排下發到下屬各部門、各分公司,從而可以提高整個企業的經濟效率。跨國經營的國際貿易企業可以在網上進行原材料、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的調度控制,優化各國資源配置。由此可見,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電子商務正在使國際貿易走上一種新的電子化軌道。
(3)在電子商務中,產品和服務都表現為數字信號,有形貿易和無形貿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4)在傳統國際貿易中。如果交易雙方要達成一筆交易,必須經過一定的時間到達同一個地方進行洽談。但是電子商務超越時間和地域限制,解除了傳統貿易活動中物質、時間、空間對交易雙方的限制,使國際貿易變得簡便快捷。
(5)傳統國際貿易中,交易雙方存在很多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對稱的情況。貽誤了商機。但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世界市場上的信息充分性進一步增強,為世界市場中資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充分而優良的信息服務,減少了國際貿易交易的不確定性,校正了世界市場發展的盲目性,為減少國際貿易決策的時滯和失誤創造了條件。促進國際貿易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動態的資源優化配置。
6)電子商務將使各國國際貿易之間的競爭進一步加劇。電子商務推動了世界生產和服務的全球化,加速了全球市場一體化和生產國際化的進程,促使商家與供應商和客戶更緊密地聯系,讓商家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最佳供應/銷售商,從而使世界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4.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營銷創新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全球經濟正在迅速發展。傳統的國際貿易營銷方式已不能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此時,相應地產生了新的市場營銷形式——電子營銷。電子營銷是指電子商務在市場營銷上的應用。也就是通過電子信息網路進行市場營錆。與傳統國際貿易營銷方式比較國際電子營銷的主要特點是:
(1)網路互動式營銷——電子營銷的顯著特點。與傳統國際貿易營銷中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不同,電子營銷幫助企業同時考慮客戶需求和企業利潤,尋找能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和最能滿足客戶需求的營銷決策。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可以和客戶隨時隨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根據客戶的意願設計和生產產品,使客戶的地位有所提升,同時也促進企業的發展。
(2)網路整合營銷。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和客戶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甚至牢不可破,這就形成了「一對一」的營銷關系。這種營銷框架稱為網路整合營銷,它始終體現了以客戶為出發點及企業和客戶不斷交互的特點,它的營銷決策過程是一個雙向的鏈。
(3)網路定製營銷。定製營銷就是指企業在大規模生產的基礎上,將每一位顧客都視為一個單獨的細分市場。根據每一個人的特定需求來安排營銷組合策略,以滿足每一位顧客的特定需求。區別於傳統定製營銷,網路技術的發展改善了企業與顧客的關系,一方面溝通渠道的便利使得企業了解客戶個性化的需求成為可能;另一方面。企業越來越多地將生產、管理的過程數據化、網路化也使得在經營中有可能針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生產。我們已經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營銷的發展趨勢是將大量銷售轉向定製銷售,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定製營銷」被美國著名學者科特勒譽為21世紀市場營銷最新的領域之一。
(4)網路「軟營銷」。傳統營銷中最能體現強勢營銷特徵的是兩種促銷手段;傳統廣告和人員推銷。傳統廣告是企圖以一種信息灌輸的方式在客戶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它根本不考慮你是否需要這類信息:人員推銷也根本不事先經過推銷對象的允許或請求,推銷人員就「主動她「敲」開客戶的門。這就是傳統營銷中的「強勢營銷」,其主動方為企業。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營銷方式為「軟營銷」。網路軟營銷是指在網路營銷環境下,企業向顧客傳送的信息及採用的促銷手段更具理性化,更易於被顧客接受,進而實現信息共享與營銷整合,其主動方為客戶。
三、存在的問題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的國際貿易取得了巨大到發展,但同時一些問題也應運而生,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達國家正在加緊利用電子商務構築新的壁壘。發展中國家家短期內尚無力充分享受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種種好處。發達國家欲憑借其在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等方面的優勢來制定統一的標准。在這個標准下,只有像美日歐等發達國家才能享受到網上交易的優惠待遇。而我國電子商務應用基礎及環境尚不完善,仍需花費相當長時間及相當高成本。同時,發達國家阻礙發展中國家發揮電子商務的「後發優勢」,使其貿易條件進一步惡化。因此喪失了其很多貿易機會。
2.網路基礎設施建設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相對於發達國家來說相對落後。
3.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對外貿易還沒有引起我國廣大企業的普遍重視.特別是在傳統的非外貿企業和廣大的中、小企業中.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對外貿易還搜有提到議事日程。
4.電子化交易與傳統的紙上交易相比存在著風險。電子商務中若由於合同當事人發送錯誤,則無法撤消。並且還存在著安全、信用等問題。
5.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缺少相應的法律環境。特別是在國際貿易中,各國的法律規定有所差別,但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尚不完善,在處理爭端等一些問題時必然難以占據主動地位。
四、應對策略
1.在應對發達國家的電子商務壁壘中應充分發揮外貿企業的核心作用。有競爭實力的大公司應該有步驟地完成向電子商務的轉型,盡快加入世界電子商務圈。在此基礎上帶動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
2.加快建設信息基礎設施的步伐。我國的信息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只有採取積極措施加快發展,才能給網路用戶提供優良的運行環境及服務。
3.提高廣大企業的電子商務意識。目前,在我國。電子商務仍處於起步階段,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弓l導和促進作用,使廣大企業提高電子商務意識,促進企業的長足發展。
4.加強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建設。在電子商務這種新的貿易環境下,傳統的貿易法律法規已不再適用,必須建立新環境下的法律、法規.才能使電子商務和對外貿易在法制軌道上健康有序地發展.
5.提高成功運用電子商務的企業的示範作用。通過運用電子商務走上成功之路的先進企業。必然有他們的成功經驗,通過提高示範作用,帶動我過中小企業運用電子商務,從而普及電子商務的應用,形成良好的環境,促進企業的發展。
Ⅳ 國貿專業論文參考文獻
[1] 楊建成, 孟菲, 李子豪. 我國家電產業出口發展戰略淺析:比較優勢還是競爭優勢[J]. 特區經濟 , 2008,(02)
[2] 艾海功. 家電產業即景分析[J]. 經濟視角 , 2005,(05)
[3] 黃國雄. 家電產業的發展關鍵在於流通[J]. 中國經貿導刊 , 2002,(12)
[4] 台灣家電產業紛紛轉型[J]. 廈門科技 , 1997,(05)
[5] 韓樹明, 張立君. 西部經濟發展戰略選擇[J]. 財貿研究 , 2002,(03)
[6] 馮濤. 內陸省份的農業比較優勢戰略選擇[J]. 當代經濟科學-陝西財經學院學報 , 1995,(04)
[7]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比較優勢戰略與金融危機[J]. 江西財經大學學報 , 1999,(04)
[8] 劉濤. 中國外貿風險機理分析與對策[J]. 浙江金融 , 2005,(12)
[9] 韓樹明. 趕超戰略與比較優勢戰略:比較與思考[J]. 當代經濟研究 , 2003,(04)
[10] 匡遠鳳, 龍方, 匡遠配. 中國「三農」問題的出路——基於比較優勢戰略的理論思考[J]. 中國農村小康科技 , 2004,(11)
Ⅵ 國際貿易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e-國際貿易與企業實施問題的分析 姚鍾華 張濤 文獻來自:經濟問題 2004年 第08期
跨國經營企業國際市場進入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研究 宋亞輝 郭繼鳴 李勝歌 文獻來自:河北工業大學學報 2004年 第06期
跨國公司無國籍化的發展趨勢及其政策含義 邱巍 巫寧耕 文獻來自:經濟科學 2001年 第02期.
東亞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 吳先明 文獻來自:世界經濟文匯 2002年 第04期
淺析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國際競爭力 蔡筱霞 文獻來自:林業財務與會計 2004年 第08期
論中國企業跨國並購 武勇 譚力文 文獻來自:經濟問題探索 2004年 第08期
有關跨國公司與國際技術轉移的理論分析 王學鴻 文獻來自: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年 第03期
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動因——兼談鄧寧國際生產折衷理論在發展中國家跨國並購中的適用性 李金環 文獻來自:黑龍江對外經貿 2004年 第09期
現代西方跨國公司理論的發展 林丹明 文獻來自:南開管理評論 1997年 第02期
風險感知與國際市場進入戰略決策的互動研究——兼論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風險防範 許暉 文獻來自:經濟問題探索 2004年 第10期
創國際名牌做跨國企業 肖瑩 文獻來自:中國紡織報 2006年
國際貿易發展趨勢與我國企業的策略 王方 全偉 文獻來自:國際經貿探索 2002年 第01期
國際貿易中企業國際營銷戰略階段研究及中國企業國際營銷戰略的演變
徐頔 林媛 楊翠平 文獻來自:財經界(下半月) 2007年 第02期
跨國零售集團采購會:國際貿易方式的創新 汪素芹 文獻來自:國際貿易問題 2002年 第11期
我國跨國經營企業實施國際稅收籌劃策略分析 楊惠芳 文獻來自:國際貿易問題 2003年 第08期
巧用國際資本 加快我國企業跨國經營 張菁 文獻來自:冶金財會 1996年 第04期
我國企業海外投資戰略淺談
張凌 2002 (頁數: 3) 中文期刊
經濟前沿
中國跨國企業的形成與發展特徵
史彧 2002 (頁數: 3) 中文期刊
黑龍江對外經貿
跨國企業並購與中國企業的對策
何茂青 2001 (頁數: 2) 中文期刊
中國信息導報
國際灰市場對跨國經營企業的經濟影響分析
周宏 1996 (頁數: 7) 中文期刊
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跨國並購的盈利可能性:對稱與非對稱兩種情況的分析
胡峰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1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對策研究
杜建耀 改革與戰略 2003/10
Ⅶ 關於國際商務(國際貿易)的畢業論文3000字左右包括:題目摘要內容參考文獻(5個)11月1日之前必須要,好的加分
這個我能幫你的
Ⅷ 急需國際貿易論文參考文獻
我的是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很有用
《國際服務貿易》 李小牧
電子工業出版社
《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與規則》
何茂春
世界知識出版社
《國際服務貿易》
程憲 程大中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對外貿易研究》
王文舉 安廣實 經濟日報出版社
《國際服務貿易》
汪素芹
機械工業出版社
《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賈建華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及動因分析》 劉紹堅
《國際服務貿易》
張漢林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服務業跨國轉移的趨勢、影響及對策》 王子先,王雪坤,杜娟.
《國際服務貿易》 饒友玲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國際服務貿易》 程憲
立信會計出版社
《國際服務貿易》 劉東升 中國金融出版社
國家統計局 (www.stats.gov.cn)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0
Ⅸ 急求國貿論文參考文獻!!
e-國際貿易與企業實施問題的分析 姚鍾華 張濤 文獻來自:經濟問題 2004年 第08期
跨國經營企業國際市場進入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研究 宋亞輝 郭繼鳴 李勝歌 文獻來自:河北工業大學學報 2004年 第06期
跨國公司無國籍化的發展趨勢及其政策含義 邱巍 巫寧耕 文獻來自:經濟科學 2001年 第02期.
東亞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 吳先明 文獻來自:世界經濟文匯 2002年 第04期
淺析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國際競爭力 蔡筱霞 文獻來自:林業財務與會計 2004年 第08期
論中國企業跨國並購 武勇 譚力文 文獻來自:經濟問題探索 2004年 第08期
有關跨國公司與國際技術轉移的理論分析 王學鴻 文獻來自: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年 第03期
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動因——兼談鄧寧國際生產折衷理論在發展中國家跨國並購中的適用性 李金環 文獻來自:黑龍江對外經貿 2004年 第09期
現代西方跨國公司理論的發展 林丹明 文獻來自:南開管理評論 1997年 第02期
風險感知與國際市場進入戰略決策的互動研究——兼論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風險防範 許暉 文獻來自:經濟問題探索 2004年 第10期
創國際名牌做跨國企業 肖瑩 文獻來自:中國紡織報 2006年
國際貿易發展趨勢與我國企業的策略 王方 全偉 文獻來自:國際經貿探索 2002年 第01期
國際貿易中企業國際營銷戰略階段研究及中國企業國際營銷戰略的演變
徐頔 林媛 楊翠平 文獻來自:財經界(下半月) 2007年 第02期
跨國零售集團采購會:國際貿易方式的創新 汪素芹 文獻來自:國際貿易問題 2002年 第11期
我國跨國經營企業實施國際稅收籌劃策略分析 楊惠芳 文獻來自:國際貿易問題 2003年 第08期
巧用國際資本 加快我國企業跨國經營 張菁 文獻來自:冶金財會 1996年 第04期
我國企業海外投資戰略淺談
張凌 2002 (頁數: 3) 中文期刊
經濟前沿
中國跨國企業的形成與發展特徵
史彧 2002 (頁數: 3) 中文期刊
黑龍江對外經貿
跨國企業並購與中國企業的對策
何茂青 2001 (頁數: 2) 中文期刊
中國信息導報
國際灰市場對跨國經營企業的經濟影響分析
周宏 1996 (頁數: 7) 中文期刊
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跨國並購的盈利可能性:對稱與非對稱兩種情況的分析
胡峰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1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對策研究
杜建耀 改革與戰略 2003/10
The geography of trade in goods and asset holdings
Antonin Aviat; Nicolas Coeurdacier 2007 (頁數: 30) 西文期刊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roction, trade, prices, exchange rates and equilibration in large experimental economies
Charles Noussair; Charles Plott; Raymond Riezman 2007 (頁數: 28) 西文期刊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World commodity trade in the globalisation processes.
Jenicek, V 2007 (頁數: 10) 西文期刊
Agricultural Economics / Zemedelska ekonomika
A political economic analysis of U.S. rice export programs to Japan and South Korea: a game theoretic approach.
Lee, D S; Kennedy, P L 2007 (頁數: 12) 西文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Trade reform and poverty—Lessons from the Philippines: A CGE-microsimulation analysis
Caesar B. Cororaton; John Cockburn 2007 (頁數: 23) 西文期刊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Ⅹ 高分求國貿專業論文英文參考文獻
1. Risk-Based Capital Standards and the Riskiness of Bank Portfolios: Credit and Factor Risks [5.317%]
Steven R. Grenadier & Brian J. Hall
1995 Downloadable (with restrictions)! Bank risk-based capital (RBC) standards require banks to hold differing amounts of capital for different classes of assets, based almost entirely on a credit risk criterion. The paper provides both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such standards. A model outlining a pricing methodology for loans subject to default risk is presented. The model shows that the returns on such loans are affected by the complicated interaction of the likelihood of default, the consequences of default, term structure variables, and the pricing of factor risks in the economy. When we examine whether the risk weights accurately reflect bank asset risk, we find that the weights fail even in their limited goal of correctly quantifying credit risk. For example,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RBC weights overpenalize home mortgages, which have an average credit loss of 13 basis points, relative to commercial and consumer loans. The RBC rules also contain a significant bias agains
2. Pricing Derivatives on Financial Securities Subject to Credit Risk [5.058%]
Jarrow, Robert A & Turnbull, Stuart M
Downloadable (with restrictions)! Author(s): Jarrow, Robert A & Turnbull, Stuart M. 1995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new methodology for pricing and hedging derivative securities involving credit risk. Two types of credit risks are considered. The first is where the asset underlying the derivative security may default. The second is where the writer of the derivative security may default. The authors apply the foreign currency analogy of R. Jarrow and S. Turnbull (1991) to decompose the dollar payoff from a risky security into a certain payoff and a 'spot exchange rate.' Arbitrage-free valuation techniques are then employed. This methodology can be applied to corporate debt and over the counter derivatives, such as swaps and caps. Copyright 1995 by 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
3. The nature of credit risk in project finance [5.057%]
Marco Sorge
Downloadable ! Author(s): Marco Sorge. 2004 Abstract: In project finance, credit risk tends to be relatively high at project inception and to diminish over the life of the project. Hence, longer-maturity loans would be cheaper than shorter-term credits.
4. Valuation of Credit Risk in Agricultural Mortgages [5.056%]
Sherrick, Bruce J & Barry, Peter J & Ellinger, Paul N
2000 Downloadable (with restrictions)! A credit-risk valuation model is developed and empirically implemented to estimate the cost of loss distributions across a broad set of loan-level and pool-level characteristics is used to assess insuring against credit risks in pools of agricultural mortgage loans. Probabilistic information about insurance valuation and solvency likelihood. The effects on the value of credit-risk insurance of pool size, dectibles, timing alterations, premium loadings, adverse loan selection, and changing underwriting standards are also estim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actuarial insurance costs are initially highly sensitive and then become relatively insensitive as pool size increases. Copyright 2000 by America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ssociation
5. Could Regional and Cantonal Banks Rece Credit Risk through 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5.055%]
Bertrand Rime
2007 Downloadable!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rection of credit risk that can be achieved in Switzerland by a 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of bank lending. Using a credit risk model based on corporate default rates, I find that the risk of a nationally diversified loan portfolio is up to 20% smaller than the sum of the risks of regional portfolios. From a financial stability perspective, this substantial risk diversification potential should motivate particular scrutiny on the more than hundred Swiss banks staying on the regional business model.
6. The Credit Risk Transfer Market and Stability Implications for U.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5.052%]
Li L. Ong & Jorge A. Chan-Lau
Downloadable ! Author(s): Li L. Ong & Jorge A. Chan-Lau. 2006 Abstract: The increasing ability to trade credit risk in financial markets has facilitated its dispersion across the financial and other sectors. However, specific risks attached to credit risk transfer (CRT) instruments in a market with still-limited liquidity means that its rapid expansion may actually pose problems for financial sector stability in the event of a major negative shock to credit market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quantify the exposure of major U.K. financial groups to credit derivatives, by applying a 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 model to publicly available market price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use of credit derivatives does not pose a substantial threat to financial sector stability in the United Kingdom. Exposures across maj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ppear sufficiently diversified to limit the impact of any shock to the market, while major insurance companies are largely exposed to the
7. Ratings versus equity-based credit risk modell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5.052%]
Pamela Nickell & William Perraudin & Simone Varotto
Downloadable ! Author(s): Pamela Nickell & William Perraudin & Simone Varotto. Abstract: Banks have recently developed new techniques for gauging the credit risk associated with portfolios of illiquid, defaultable instruments. These techniques could revolutionise banks' management of credit risk and could in the longer term serve as a more risk-sensitive basis for calculating regulatory capital on banks' loan books than the current 8% capital charge. In this paper, examples are implemented of the two main types of credit risk model developed so far: ratings-based and equity-based approaches. Using price data on large eurobond portfolios, the paper assesses, on an out-of-sample basis, how well these models track the risks they claim to measure.
8. Comparing mortgage credit risk policies : an options-based approach [5.050%]
Buckley, Robert & Karaguishiyeva, Gulmira & Van Order, Robert & Vecvagare, Laura
Downloadable ! Author(s): Buckley, Robert & Karaguishiyeva, Gulmira & Van Order, Robert & Vecvagare, Laura. 2003 Abstract: Buckley, Karaguishiyeva,Van Order, and Vecvagare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approaches to mortgage credit risk that are now being used in a number of OECD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 The authors'basic approach is to show how option pricing models can help measure and evaluate the risks of various schemes. They find that mortgage default insurance can be a cost-effective tool for both improving housing affordability and efficiently addressing some of the rationing that characterizes this market. When correctly structured, as it is in a number of transition and market countries, this kind of program can be expected to rece nonprice rationing at an actuarially fair price. At the same time, considerable care must be exerci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instruments. Geographical risk diversification, particularly across borders, can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success of these programs.
9. Quadratic Portfolio Credit Risk models with Shot-noise Effects [5.049%]
Gaspar, Raquel M. & Schmidt, Thorsten
2005 Downloadable!<BR> We propose a reced form model for default that allows us to derive closed-form solutions to all the key ingredients in credit risk modeling: risk-free bond prices, defaultable bond prices (with and without stochastic recovery) and probabilities of survival. We show that all these quantities can be represented in general exponential quadratic form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intensity is allowed to jump procing shot-noise effects. In addition, we show how to price defaultable digital puts, CDSs and options on defaultable bonds. Further on, we study a model for portfolio credit risk where we consider both firm specific and systematic risks. The model generalizes the attempt from Duffie and Garleanu (2001). We find that the model proces realistic default correlation and clustering of defaults. Then, we show how to price first-to-default swaps, CDOs, and draw the link to currently proposed credit indices.
10. Macro stress testing with a macroeconomic credit risk model for Finland [5.049%]
Virolainen , Kimmo
Downloadable ! Author(s): Virolainen , Kimmo. 2004 Abstract: In the discussion paper, we employ data on instry-specific corporate sector bankruptcies over the time period from 1986 to 2003 and estimate a macroeconomic credit risk model for the Finnish corporate sector. The sample period includes a severe recession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than-average default rates in the early 1990s. The results suggest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ector default rates and key macroeconomic factors including GDP, interest rates and corporate indebtedness. The estimated model is employed to analyse corporate credit risks conditional on current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Furthermore, the paper presents some examples of applying the model to macro stress testing, ie analysing the effects of various adverse macroeconomic events on the banks』 credit risks stemming from the corporate sector. The results of the stress tests suggest that Finnish corporate sector credit risks are fairly limited in the current ma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