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際貿易是在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才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是—個歷史范疇的概念。下面是自
(1)中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農業和手工業發達,是世界的經濟中心,新航路開辟後,世界聯系為緊密的整體,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交通便利;明清時期廣州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橋頭堡,政府實行海禁政策,只留廣州一處對外通商,清明時期在廣州設「十三行」同意經營對外貿易。
(2)特徵:國際貿易迅速增長,商品就夠發生重大變化,歐洲的機器紡織品取代了手工紡織品,殖民地農產品取代了傳統的茶葉和香料;英國成為世界的商貿中心。 原因:工業革命後英國大機器生產取代了手工勞動,首先成為工業化國家,西方領先於東方;新交通工具的出現使世界各地的聯系更為便捷;資產階級開拓世界市場,搶占殖民地,19世紀中期以歐美只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世界市場基本形式。 (3)特徵:國際貿易幾乎停滯,國際貿易的增長落後於工業生產的增長;貿易保護主義盛行。 原因: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放棄自由貿易政策,實行貿易保護;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促使各國政府加強貿易保護。 (4)①二戰後相對穩定的國際局勢和科技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和國際組織的建立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貿總協定」和各種國際組織的建立,促進了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和國際貿易的自由化,也使制度化和規范化的世界貿易體系逐漸確立起來③信息技術和交通運輸技術的迅猛發展;兩極格局的瓦解;絕大多數國家實行了市場經濟。 B. 國際貿易專業發展歷史和現狀是什麼
1.發展歷史國際經濟與貿易類專業設置的歷史比較長。建國初期,我國部分高校就設置了國際貿易類專業,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從事外貿工作的人才。然而,由於我國對外貿易工作長期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外貿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很小,往往只是國家對外創匯的手段,因此,相應地外貿高級人才的培養規模也比較小。1979年改革開放以後,為了適應經濟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搞活的需要,一些高校陸續設置了國際經濟、國際商務、工業外貿等專業,這些專業很快成為熱門,為社會提供了大量急需的人才。 C. 中國紡織品國際貿易發展歷程 簡單說幾點供參考: 1、紡織是組合名詞。「紡織」的「紡」是指紡紗,「織」是指織布。都是勞動密集型生產的典型。 2、紡織品國際貿易的大宗主流交易集中於「兩紗兩布」。分別是指純棉紗、滌棉紗、純棉布、滌棉布。 3、織機設備的發展歷史:近代從鐵木織機、電力織機、到當今的高速無梭織機的歷程。 4、產業的轉移。英國首先完成的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方式的主要產品之一是毛紡織品。二戰以前部分工業國家以及日本都是紡織品生產大國。隨著這些國家步入發達國家,勞動力昂貴致使成本增加,紡織工業在全球范圍內向勞動力相對低廉的國家轉移。我國是當前產能與產量最大的國家,其次有巴基斯坦等一些國家。 5、優質的高支紗和高支棉布需要長絨棉為主要原料。長絨棉主要出產國家是埃及,我國新疆也有生產。 D.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的發展歷程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最初名稱是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機關,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國進出口版商權品交易會的常設機構,負責承辦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1957年-1979年間是外經貿部直屬事業單位。 E.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分析國際分工、國際貿易、世界市場之間的關系 一、國際分工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國際貿易發展的基礎是國際志工。國際專業化可以從各個方面提高勞動力的生產效率,從而導致單位時間內成品的增加,這間接導致了國際交流的必要性,促進了國際貿易的快速增長。 二、國際分工對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有重要影響 國際分工的細化程度決定了國際貿易發展的規模和速度,也可以從側面決定國際表彰的結構和內容。隨著科技革命的不斷深入,國際分工也在深度和廣度上進一步發展,使得製成品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不斷上升,技術貿易得到迅速發展。 (5)國際貿易的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各國的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以及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密切相關。第三次科技革命後,發達國家的工業部門成為國際分工的主導形式,這導致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迅速發展,而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呈現下降趨勢。 如果國際分工的地位是確定國際貿易政策的基礎,那麼隨著國際分工的不斷深化和細化,誰佔主導地位,誰在國際貿易中就會有更大的話語權。 F. 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發展的狀況及其特點 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①秦漢時期,對外貿易主要以陸路為主。 ②隋唐時期,水、陸並進。 ③兩宋時期,陸地商路中斷,海外貿易發達。遼、夏、金政權將歲幣西運。 ④元朝時期,水、陸兩條商路並進。 ⑤明朝,海運發達,遠達東非和紅海。 ⑥清初,閉關鎖國,只准廣州一地接待外商。 目的:①貿易不以營利為主,而以加強友好往來或者宣揚國威為主。例如鄭和下西洋。 ②貿易與文化交流同步進行。例如絲綢之路。③外貿促進了民族融合。如回族的。 特點: ①先陸路貿易,後海路貿易。②外貿政策由開放到閉關。 拓展資料: 中國古代對外貿易思想,包含了中國從先秦至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歷代思想家及典籍中關於對外貿易的看法和主張。 從先秦至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歷代思想家及典籍中關於對外貿易的看法和主張。古代對外貿易在先秦時期主要指諸侯國間的貿易;秦統一中國以後,指對中國境外的陸路與海上貿易,以及境內各民族(如漢與匈奴)間的貿易。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由於自然經濟佔主要地位,對外貿易在社會產品中所佔的份額很小,人們一般對外貿很不重視。特別在建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以後,中國已成為泱泱大國,經濟文化發展水平高於周圍國家,自然容易產生中國「百產豐盈,無物不有」的優越感,把對外貿易看成無足輕重之事。 誠然,在封建時代商品貨幣經濟比較發達的王朝,也有一些思想家主張開放對外貿易,但多強調由官府控制,直到封建社會的後期,才有人主張開放海禁,允許民間進行海上貿易。 漢武帝時開通的「西北絲綢之路」,可以說是中國對外貿易興起的重要標志。漢朝時,中國對外貿易以陸道為主,兼行海市。當時的對外貿易通道已是四通八達,除了西北絲綢之路外,在西南有更早的「永昌道」,取道緬甸、印度半島,與中亞大陸的古老商道相交會,稱為「西南絲綢之路」。 往東北朝鮮半島有「樂浪道」,不僅運往朝鮮半島的貨物行經此道,轉口日本的商品也由此道轉運南行,被稱為「東北絲綢之路」。兩漢時,中國國際貿易業務是當時世界上走得最遠的。《後漢書·西域傳》記載:「於是五十餘國悉納質內屬,其條支、安息諸國至於海瀕四萬里外,皆重譯貢獻。」可見,中國當時國際貿易能力之強大。 古代中國對外貿易長期採用「朝貢」方式,外國來的商品稱為「貢」或「獻」,中方交換出的商品則叫「賜」或「賞」。這實際上是一種不等價的官方貿易行為,中國的「賜」遠遠大於海外的「貢」。如張騫出使西域,雖然帶有軍事、政治目的,事實上卻是一次大規模的對外經貿活動。 G.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發展過程
專業前景 國際經濟與貿易是研究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國際貿易政策、國際貿易實務以及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關系的一門學科。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中國加入WTO,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堅實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基礎、熟悉國際貿易實務、熟練掌握外語的高級專門人才,該專業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H. 從國際分工、國際貿易、世界市場的發展歷程分析說明三者的關系
①分工與貿易和市場之間的基本關系: I. 世界貿易組織的歷史沿革 前身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47年10月30日在日內瓦簽訂,並於1948年1月1日開始臨時適用),是全球性的,是聯合國相關組織 。被稱為「經濟聯合國」。 與國際貿易的發展歷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