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基礎是

國際貿易基礎是

發布時間:2020-11-26 17:54:12

1. 國際貿易的基本類型和特徵是什麼

國際貿易范圍廣泛,性質復雜,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主要的分類有七種:
1、按商品流向劃分:出口貿易、進口貿易、過境貿易、轉口貿易、復出口、復進口
出口貿易(Export Trade)出口貿易是指一國把自己生產的商品輸往國外市場銷售,又稱輸出貿易。如果商品不是因外銷而輸往國外,則不計入出口貿易的統計之中,如運往境外使館、駐外機構的物品,或者攜帶個人使用物品到境外等。
進口貿易(Import Trade) 進口貿易是指一國從國外市場購進用以生產或消費的商品,又稱輸入貿易。如果商品不是因購入而輸入國內,則不計入進口貿易。同樣,若不是因購買而輸入國內的商品,則不稱進口貿易,也不列入統計,如外國使、領館運進自用的貨物,以及旅客攜帶個人使用物品進入國內等。
過境貿易(Transit Trade) 某種商品從甲國經由乙國輸往丙國銷售,對乙國來說,這項買賣就是過境貿易。在過境貿易中,又可分為直接過境貿易和間接過境貿易。直接過境貿易是指A國的商品進入本國境內後不存放 海關 倉庫而直接運往B國;間接過境貿易是指A國的商品進入C國境內後存放倉庫,然後再運往B國。在過境貿易中,由於本國未通過買賣取得貨物的所有權,因此,過境商品一般不列入本國的進出口統計中。
轉口貿易(Entreport Trade)是指本國從A國進口商品後,再出口至B國的貿易,本國的貿易就稱為轉口貿易。轉口貿易中的貨物運輸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轉口運輸,即貨物從A國運入本國後,再運往B國;另一種方式是直接運輸,即貨物從A國直接運往B國,而不經過本國。
復出口(Re-export) 從國外輸入的商品,沒有在本國消費,又未經加工就再出口,稱作復出口或復輸出。如進口貨物的退貨、轉口貿易等。
復進口(Re-import)輸往國外的商品未經加工又輸入本國,則叫做復進口或再輸入。產生復進口的原因,或者是商品質量不合格,或者是商品銷售不對路,或者是國內本身就供不應求。從經濟效益考慮,一國應該盡量避免出現復進口的情況。
2、按商品形態劃分:有形貿易和無形貿易
有形貿易(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買賣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有物質形態的商品(如糧食、機器等)的交換活動。為了便於統計和分析,聯合國秘書處於1950年公布了《國際貿易標准分類》(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簡稱SITC)。1960年、1975年、1985年還分別對其作過三次修訂。在這個標准分類中,把有形商品分為10大類(Section)、67章(Division)、261組(Group)、1033個分組(Sub-group)和3118個項目(Item)。SITC幾乎包括了所有的有形貿易商品。每種商品都有一個五位數的目錄編號。第一位數表明類,前兩位數表示章,前三位數表示組,前四位數表示分組,五位數一起表示某個商品項目。例如,活山羊的標准分類編號為001.22。其中,0表示類,名稱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00表示章,名稱為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001表示組,名稱為主要供食用;001.2表示分組,名稱為活綿羊及山羊;001.22表示項目,名稱為活山羊。
無形貿易(In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買賣一切不具備物質形態的商品的交換活動,例如運輸、保險、金融、文化娛樂、國際旅遊、技術轉讓、咨詢等方面的提供和接受。無形貿易可以分為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一般來說,服務貿易(Trade in Services)是指提供活勞動(非物化勞動)以滿足服務接受者的需要並獲取報酬的活動。為了便於統計,世界貿易組織的《服務貿易總協定》把服務貿易定義為四種方式:(1)過境交付,即從一國境內向另一國境內提供服務;(2)境外消費,即在一國境內向來自其他國家的消費者提供服務;(3)自然人流動,即一國的服務提供者以自然人的方式在其他國家境內提供服務;(4)商業存在,即一國的服務提供者在其他國家境內以各種形式的商業或專業機構提供服務。技術貿易(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de)是指技術供應方通過簽訂技術合同或協議,將技術有償轉讓給技術接受方使用。有形貿易與無形貿易有一個鮮明的區別,即有形貿易均需辦理 海關 手續,其貿易額總是列入 海關 的貿易統計,而無形貿易盡管也是一國國際收支的構成部分,但由於無須經過海關手續,一般不反映在海關資料上。但是,對形成國際收支來講,這兩種貿易是完全相同的。
然而,無形貿易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已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的貿易額在最近幾年接近於國際商品貿易額的1/4。不少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額已佔其出口貿易額的相當比重,有的(如美國)已達一半左右。近年來,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明顯快於有形貿易的增長速度,且繼續保持著十分強勁的勢頭。特別是烏拉圭合通過了《服務貿易總協定》,規定把服務貿易納入國際貿易的規范軌道,逐步實現自由化。這將促使各國進一步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我國提出的發展大經貿的工作思路,實際上就強調了發展無形貿易的重要意義。
3、按境界標准劃分:總貿易和專門貿易。這是由於國境和關境不一致所產生的統計標准。
總貿易(General Trade)是以國境為標准統計的進出口貿易。凡因購買輸入國境的商品一律計入進口,凡因外銷輸出國境的商品一律計入出口。總貿易可以分為總進口和總出口。總進口是指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內)跨國境進口的總額。總出口是指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內)跨國境出口的總額。將這兩者的總額相加,即總進口和總出口之和,稱作總貿易(General Trade)額。世界上某些國家,如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採用總貿易方式來統計。
專門貿易(Special Trade)是以關境為標准統計的進出口貿易。凡因購買輸入關境的商品一律計入進口,凡因外銷輸出關境的商品一律計入出口。專門貿易可以分為專門進口和專門出口。專門進口是指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內)跨關境進口的總額,專門出口是指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內)跨關境出口的總額。專門貿易(Special Trade)額就是專門進口額與出口額的總和。這樣,外國商品直接存入保稅倉庫(區)的一類貿易活動不再列入進口貿易項目之中。顯然,專門貿易與總貿易在數額上不可能相等,但兩者都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時(如一年)對外貿易的總額。世界上某些國家,如美國、法國、義大利、德國、瑞士等,採用專門貿易方式來統計。
各國都按自己的統計方式公布對外貿易的統計數據,並向聯合國報告。聯合國公布的國際貿易統計數據一般註明總貿易或專門貿易。過境貿易列入總貿易,不列入專門貿易。
$page$4、按貿易關系分:直接貿易和間接貿易
直接貿易(Direct Trade)是指商品直接從生產國(出口國)銷往消費國(進口國),不通過第三國轉手而進行的貿易,這兩國之間的貿易稱為直接貿易。
間接貿易(Indirect Trade)是指商品從生產國銷往消費國中通過第三國轉手的貿易。對生產國和消費國來說,開展的是間接貿易;而對於第三國來說,則進行的是轉口貿易。
直接貿易和間接貿易的區別是以貨物所有權轉移是否經過第三國(中間國)為標准,而與運輸方式無關。直接貿易可以是生產國的商品通過第三國轉運至消費國,間接貿易可以是生產國的商品直接運往消費國。
5、按貿易國數目劃分:雙邊貿易、三角貿易和多邊貿易
雙邊貿易(Bilateral Trade)是指兩國政府之間商定的貿易規則和調節機制下的貿易。兩國政府往往通過簽訂貿易條約或協定來規定貿易規則和調節機制,要求兩國在開展貿易時必須遵守貿易條約或協定中的規定。雙邊貿易所遵守的規則和調節機制不適用於任何一個簽約國與第三方非簽約國之間開展的貿易。例如,在《中美貿易條約》下開展的中美貿易就是一種雙邊貿易。
多邊貿易(Multilateral Trade)是指在多個國家政府之間商定的貿易規則和調節機制下的貿易。同樣,多個國家政府之間也需要通過簽訂貿易條約或協定來規定貿易規則和調節機制,而且這些貿易規則和調節機制也不適用於任何一個簽約國與其他非簽約國之間的貿易。例如,世界貿易組織中的國家所開展的貿易就屬於多邊貿易。
6、按清償工具劃分:自由結匯貿易和易貨貿易
自由結匯貿易(Free-Liquidation Trade)指的是以國際貨幣作為清償手段的國際貿易,又稱現匯貿易。能夠充當這種國際支付手段的,主要是美元、英鎊、馬克、法郎和日元這些可以自由兌換的貨幣。反之,以經過計價的商品作為清償手段的國際貿易,則稱易貨貿易(Barter Trade),或叫換貨貿易。它的特點是,進口與出口直接相聯系,以貨換貨,進出基本平衡,可以不用現匯支付。這就解決了那些外匯匱乏國家開展對外貿易的困難。加上現在各國之間經濟依賴性加強,有支付能力的國家有時也不得不接受這種貿易方式,因此,易貨貿易在國際貿易中十分興盛,大致已接近世界貿易額的1/3。
必須注意,倘若兩國間簽訂了貿易支付協定,規定雙方貿易經由清算帳戶收付款,則一般不允許進行現匯貿易。因此,從清償工具的角度看,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國際貿易。
7、按經濟發展水平劃分:水平貿易和垂直貿易
經濟發展水平比較接近的國家之間開展貿易活動,叫做水平貿易(Horizontal Trade)。例如,北北之間、南南之間以及區域性集團內的國際貿易,一般都是水平貿易。相反,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之間的貿易,稱為垂直貿易(Vertical Trade)。這兩類國家在國際分工中所處的地位相差甚遠,其貿易往來有著許多與水平貿易大不一樣的特點。南北之間貿易一般就屬此類。區分和研究這兩者的差異,對一國確定其對外貿易的政策和策略具有重要作用。

2. 規模經濟如何成為國際貿易的基礎

規模經濟貿易理論是由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與艾瀚南(Helpman Elhanan)合著的《市場結構與對外貿易回》(1985)一書中答提出的學說。其主要觀點為:規模收益遞增為國際貿易直接提供了基礎,當某一產品的生產發生規模收益遞增時,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單位產品成本遞減而取得成本優勢,由此導致專業化生產並出口這一產品。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企業由於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 由於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隨著產量增加而下降,企業面對的是市場需求曲線,市場需求量會隨著價格的下跌而增加。在參與國際貿易以前,企業所面向的只是國內的需求。由於國內市場需求有限,企業不能生產太多,從而使生產成本和產品價格不得不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如果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產品所面臨的市場就會擴大,國內需求加上國外需求,企業生產就可以增加。由於生產處於規模經濟階段,產量的增加反而使產品的平均成本降低,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增加了競爭能力。規模經濟效應使資源稟賦即使無差異的國家之間也能憑生產規模大的優勢形成競爭力,取得貿易利益。

3. 什麼是國際交往的基礎 國際貿易的條件

國際交往禮儀基本原則
(一)基本要求

國際交往中的基本要求即基本禮儀包括五方面的內容:

1、講究儀表與衣帽整潔,面、手、衣、履要潔凈。男子的頭發、胡須不宜過長,應修剪整齊。指甲要經常修剪,一般與指尖等長,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潔,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著要整潔筆挺,不能有褶皺,鈕扣均應整齊,褲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場合整理。襯衣一般為白色、硬領,袖與下擺不長於外套,且放入褲內。要按交際場所或交際需要著裝,禮服、領帶或領花應結好,佩帶端正,並備潔凈手絹與梳子。皮鞋應擦亮。不得在人前做不雅的小動作,如刷牙、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搔癢等等。

2、舉止大方得體、態度和藹端莊,精神飽滿自然,言行檢點。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規,略嚴肅些,因為任何失禮或不合禮儀的言行都會被視為有失體面。

3、說話客氣,注意身份。說話時神情衿持和藹,面帶微笑,對萍水相逢之人不要輕易開口,應在有人介紹後方可交談,隨便與人攀談也被視為有失體面。

4、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攪、影響別人,尊重別人。不隨意指責別人,不給別人造成麻煩或不便。發議論與指責別人會被認為缺乏教養。

5、守約遵時。與人約會不能有失約,不能超時。失約超時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承諾別人的事情不能遺忘,必須講「信用」,按時做好。失信或失約有損自己的人格,是很丟面子的事情。

(二)禮貌用語

禮貌用語是禮儀的表現形式,能傳達愛心與禮節,使說話人更被人敬重。現在,我國正在提倡的禮貌用語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在國際交往中,使用頻率極高的有其中八個字禮儀語言:

1、「請」。幾乎任何需要麻煩他人的事情,都應該說「請」。例如,如果你有疑難需人指點,你應向他人說:「我想請教一個問題」;在另一種情況下,你可以說:「請順便幫我發一封信好嗎?」在商店裡買東西,你應當對營業員說:「請拿這枝筆給我看看」;你要問路,一定要以「請問」開頭。「請」也是人際交往中尊重對方的禮節用語。當你開門迎接來賓時應說:「請進」。客人走進房間應示意「請坐」。客人坐定後應說:「請問,你喜歡喝點什麼飲料?」飲料備好後應對客人說:「請飲用。」

2、「謝謝」。西方通行的禮節是:只要別人為你做了什麼,都應該說聲「謝謝」,包括家人或關系親密的朋友。行走時別人為你讓路,必須說:「謝謝」。在商店裡買東西,要對售貨員說:「謝謝」。在某些特定交往場合,常常是交往的雙方都互說「謝謝」。當你對別人說「謝謝」兩個字時,就意味著你已充分認識到別人為你提供的幫助。而忽略這一點,則是非常失禮的行為。

3、「對不起」。西方人的習慣是:凡是不小心妨礙或干擾了別人,都要說「對不起」。如在公共場所無意中碰了人,就要說「對不起」;當你需要打斷別人的談話時應該說:「對不起,請允許我打斷一下好嗎?」與別人共用餐時,無意中咳嗽一聲或打個飽嗝,要說聲「對不起」;與客人一起聚會時,臨時需要離座一下,也應說:「對不起」。否則別人會認為此人缺乏教養。

4、「再見」。「再見」不僅是同事、家人之間相互告辭時的禮貌用語,在西方社會也是陌生人之間接觸後互相告辭時的禮貌用語。最常見的情況是在商店裡,售貨員與顧客交易後,相互說「再見」。乘坐計程車,司機與乘客結帳後,也相互說「再見」,這是很平常的禮節。

(三)尊重隱私

西方國家很尊重每個人的「隱私權」。所謂隱私權是指個人私生活不受他人干擾、窺視的權益。在國際交往中,尊重隱私也是重要的規范。

1、尊重隱私,要堅持以個人為交往對象的禮儀原則。如:你給一家人中的某個人幫了忙或送了一份禮物,這行為本身也僅是對某個人而方才有意義,除受惠人會表示感謝,其他家人一般不會因此而致謝,這是很正常的。

2、尊重隱私,不能侵犯屬於個人的空間與領域。一家人同住一棟房子里,各自的房間便是各個成員自己的天地,不敲門,不經允許,便不能突然闖入。拜訪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辦公室洽談,都須預先約定。

3、尊重隱私,在交談中應迴避涉及個人隱私的任何話題。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五不問」:一不問年齡;二不問婚否;三不問去向;四不問收入;五不問地址

4、女士第一
「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優先,這是國際禮儀中很重要性的原則。 女士優先的核心 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場合、任何情況下,都要在行動上從各個方面尊重、照顧、幫助、保護婦女。在社交場合遵從女士第一的原則,可以顯示男子氣質與紳士風度。
男女同行時,男子應走靠外的一側。不能並行時,男士應讓女士先行一步。在開門、下車、上樓或進入無人領路的場所、遇到障礙和危險時,男士應走在女士前面。乘坐計程車或其他轎車時,應讓女士先上車;下車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後照顧女士下車。在門口、樓梯口、電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應側身站立一旁,讓其先行。在需要開門的場合,男士應為女士開門。
在社交聚會場合,男士看到女士進門,應起身以示禮貌;當客人見到男婦主人時,應先與女主人打招呼。
就餐時,進入餐廳入座的順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隨後,男士「壓陣」。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與別人打招呼,而男士則需起身與他人打招呼。點菜時,應先把菜單遞給女士。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禮讓時,不能過分靦腆與羞怯應面帶笑容道謝。

5、不卑不亢
國際交往中人與人、國與國之間應是平等的關系。中國人與外國人交往時不卑不亢,這也是國際禮儀的重要原則。國際禮儀中的不卑不亢原則,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為「卑」和「亢」都是置對方或置自身於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態度。「卑」有損自身人格甚至國格;「亢」則顯得虛張聲勢,也有傷對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應注意:
不能對對方有金錢與物質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圖。「心底無私天地寬」,寬雙方的人格就平等互利了。我方無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對對方無需戒備則輕松自如,這樣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如果一味希望對方擔保子女出國或獲得其他物質上的好處等,就很難堅持此項原則。
要有為國家和民族爭氣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涉外交往中尤其重要。
實事示是,不過謙,不說過頭話。以宴請為例,中國人請客,即使是相當豐盛的一桌,主人也會對客人說:「今天沒什麼好菜,請隨便吃點」。西方人則相反,不管飯菜質量如何,主人都要自我誇贊:「這是本地最好的飯店」,「這是我的拿手好菜」,目的在於表示誠意。同樣,中國人到別人家作客經常客氣有餘,主人問客人是否再添飯,客人說不用不用,實際上也許並未吃飽。西方人作為賓客赴宴,說不吃不喝時則是真的,絕不是客氣。所以,在國際交往中,客氣與謙虛都不能過分。

6、入鄉隨俗
入鄉隨俗,是國際交往中的一條很重要的禮儀原則。出國或在國內接觸外賓,都要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與禮節。由於不同國家的社會制度差異,文化習俗有別,思維方式與理解角度也往往差別較大。因此,每到一個國家或接待來自某一國的客人,都要事先了解該國的禮俗,即使相當熟悉的友人,也應注意基本禮儀。在交往中相互尊重,謹慎從事不能不拘小節或超過限度。如美國人有三大忌:一是忌有人問他年齡;二是忌問他所買東西的價錢;三是忌在見面時說:「你長胖了」。這是因為:前兩忌是個人私事,不喜歡他人干涉,後一忌是美國有「瘦富胖窮」的觀念。

4. 國際貿易基礎知識是什麼意思

貿易的理論,貿易產生的緣由,貿易的報價,貿易術語,合同的簽訂,商務函電,商務談判等一系列的基礎知識。還有最新的UCP600都是熟練掌握國際貿易的基礎。

5. 國際貿易的幾種主要理論是什麼

幼稚產業保護理論是美國經濟學家A.漢密爾頓(Hlexander Hemilton 1757-1804)提出的,一種對某些產業採取過渡性的保護、扶植措施的理論,是國際貿易中貿易保護主義的基本理論。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指二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該體系,由於此次會議是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的,因此稱之為「布雷頓森林體系。」

要素稟賦理論(Factor Endowent Theory),又稱要素比例說 (Essential Factor Proportion Theory),簡稱赫-俄原理(H-O Theory),是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E.F.Heckscher,1879—1959年)和俄林(Beifil Goffhand Ohlin,1899—1979年)的學說。要素稟賦論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要素稟賦說,是指除生產要素供給比例說之外,還包括要素價格均等化的

內部化理論又稱市場內部化理論,是西方跨國公司研究者為了建立跨國公司理論時提出和形成的理論觀點,是當前解釋對外直接投資的一種比較流行的理論內部化理論強調企業通過內部組織體系以較低成本,在內部轉移該優勢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當作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真正動因。在市場不完全的情況下,企業為了謀求整體利潤的最大化,傾向於將中間產品、特別是知識產品在企業內部轉讓,以內部市場來代替外部市場。

6. 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是什麼啊!

一、幸福是什麼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以計算機科學理論為基礎,系統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知識、培養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管理、法律和現代物流的基本理論及,主要課程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及信息安全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計算機應用具備從事高級護理及管理的國際型護理人才。主要課程,本書主要介紹公共關系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與實務。什麼樣的顧客才能成為回頭客?客戶只關注價格該怎麼辦支付與結算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環節之一,為適應對外貿易,學校的培養模式是理。 二、什麼是國際貿易 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理論的主指是絕對優勢理論,指各國在生產同樣產品時,勞動生產率的絕對差異所導致的各國之間生產優勢的不同,因此各國應專門生產本國勞動生產率較高的產品。亞當·斯密是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理論的創始者。在其代表著作《國富論》中,他提出了國際分工與自由貿易的理論。在對其理論的論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在他看來,適用於一國內部的不同職業之間、不同工種之間的分工原則,也適用於各國之間。他認為,每一個國家都有其適宜於生產的某些特定的產品的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去進行專業化生產,然。 ,商務談判等一系列的基礎知識。還有最新的UCP600都是熟練掌握國際貿易的基礎。即,國際貿易是泛指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之間所進行的以貨幣為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

7. 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中國,比較優勢理論,國際競爭理論,產業內貿易 關於指導中國對外貿易理論的爭論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對外貿易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逐步上升,日益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與投資、需求一起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的三支重要力量。然而,探索出指導中國對外貿易的理論思想顯得十分緊迫。在這一過程中,圍繞比較優勢理論能否指導中國對外貿易的實踐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出現了三種有代表性的觀點:第一,中國的對外貿易應該以亞當·斯密的地域分工學說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作為指導。第二,指出亞當·斯密的地域分工學說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存在科學合理的成份,中國可以借鑒其中的「合理內核」,但並不主張把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作為指導中國對外貿易的指導思想。第三,有人認為比較優勢理論長期指導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給這些國家帶來了破壞性的影響。如果也照搬照抄,中國必將長期處於國際分工中的劣勢地位,因此不應該借鑒比較優勢理論。 從理論的探索到形成共識是需要時間作為代價的,當人們對此莫衷一是,還沒有形成新的共識之前,比較優勢理論被經濟學界所默認。20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貿易發展迅猛,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人們更有理由相信比較優勢理論在中國的成功。改革開放的前十幾年,人們對比較優勢理論在中國的實踐深信不疑。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中國外貿體制改革的步伐加快,中國的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明顯削弱,外貿出口開始出現了明顯的趨緩,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大幅縮減,出口貿易的後勁嚴重不足等問題凸現。嚴峻的形勢又迫使經濟學界重新思考比較優勢理論在中國的適用性問題,其中有代表性的觀點有「比較利益陷阱」論和「國際競爭優勢」論。 「比較利益陷阱」理論的主要內容 該理論認為,比較利益理論是不能指導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基本理論的。因為比較利益結構的本質是一國產業的比較優勢,按照這種格局來進行分工的結果是,發達國家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雖然從理論上分析,勞動或資本密集型主要不是用產品本身來區分的,而是按照投入要素來區分的,但「比較成本」是相對於本國的產品進行比較的,它並不代表勞動密集型產品在世界市場就有競爭能力。所以建立在比較優勢基礎上的對外貿易雖然能獲得利益,但不能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而且在現階段,一個國家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主要取決於產業競爭力。在國際貿易中,如果單純根據資源稟賦來確定自己的國際貿易結構,企圖通過勞動密集型的出口來發展國內經濟,不僅不一定具有競爭優勢,而且還可能陷入「比較利益陷阱」,即以勞動密集型和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國家總是處於不利地位,它進一步強化了該國低水平的產業結構,同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越拉越大。該理論的實質是要告訴人們不要靜止地看待比較利益理論,它並沒有完全否定比較利益的思想,而是要求人們應當動態地看待比較利益理論,並不能以此作為長期發展戰略。 「國際競爭優勢」理論的主要內容 這里所指的「國際競爭優勢」是指一國在參與國際競爭的過程中,要從全局的高度入手,根據一國范圍內可以調度的資源,並以最終在國際市場上確立本國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為目的的競爭能力。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國際競爭已不僅僅是單獨的企業行為,而是各個領域共同的力量才能實現。「國際競爭優勢」理論的代表邁克爾·波特認為,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的形成,不僅僅是因為一國的比較優勢,更關鍵在於能否使主導產業具有優勢,優勢產業的建立有賴於提高生產效率,而提高生產效率的源泉在於企業是否具有創新機制。進一步說,競爭優勢主要取決於一個國家的創新機制、企業的後天努力和進取精神。 根據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創造「國際競爭優勢」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貿易結構導向的轉變,過去參加國際競爭主要是依據自身的供給條件,以資源稟賦為導向,現在則要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二是有效地進行由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的轉變。為了使比較優勢成為競爭優勢,世界各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爭相採用高新技術,以新技術產品打進國際市場

8. 求國際貿易基本知識和術語

一、國外費用主要有:

1.國外運費(自裝運港至目的港的海上運輸費用);2.國外保險費(海上貨物運輸保險);3.如果有中間商,還包括支付給中間商的傭金。

計算公式如下:

FOB價=進貨成本價+國內費用+凈利潤

CFR價=進貨成本價+國內費用+國外運費+凈利潤

CIF價=進貨成本價+國內費用+國外運費+國外保險費+凈利潤

FCA、CPT和CIP三種貿易術語的價格構成適用范圍廣。在價格構成中,通常包括3方面內容:進貨成本、費用和凈利潤。

二、國內費用有:

1.加工整理費用;

2.包裝費用;

3.保管費用(包括倉租、火險等);

4.國內運輸費用(倉至碼頭);

5.拼箱費(如果貨物構不成一整集裝箱);

6.證件費用(包括商檢費、公證費、領事簽證費、產地證費、許可證費、報關單費等);

7.銀行費用(貼現利息、手續費等);

8.預計損耗(耗損、短損、漏損、破損、變質等);9.郵電費(電報、電傳、郵件等費用)。

三、國外費用主要有:

1.外運費(自出口國內陸啟運地至國外目的地的運輸費用);2.國外保險費;3.如果有中間商,還包括支付給中間商的傭金。

計算公式如下:

FCA價=進貨成本價+國內費用+凈利潤

CPT價=進貨成本價+國內費用+國外運費+凈利潤

CIP價=進貨成本價+國內費用+國外運費+國外保險費+凈利潤

1、FOB:是Free on Board 或 Freight on Board 的英文縮寫,其中文含義為「裝運港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

使用該術語,賣方應負責辦理出口清關手續,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港和規定的期限內,將貨物交到買方指派的船上,承擔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之前的一切風險,並及時通知買方。

本條中風險轉移規則已經《201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修改,裝運港貨物裝運上船後,風險轉移給買方。(由於2000年解釋通則規定之越過船舷風險轉移,是否越過船舷不便於舉證,故而修改。)

2、C&F:即「Cost and Freight" 的英文縮寫,其中文含義為」成本加運費「使用該術語,賣方負責按通常的條件租船訂艙並支付到目的港的運費,按合同規定的裝運港和裝運期限將貨物裝上船並及時通知買家。

3、CIF:即」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的英文縮寫,其中文含義為「成本加保險費、運費」。使用該術語,賣方負責按通常條件租船訂艙並支付到目的港的運費,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港和裝運期限內將貨物裝上船並負責辦理貨物運輸保險,支付保險費。

4、FCA:即「Free Carrier" 的英文縮寫,其中文含義是「貨交承運人」。使用該術語,賣方負責辦理貨物出口結關手續,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和地點將貨物交由買方指定的承運人處置,及時通知買方。

5、CPT:即 「Carriage Paid to」 的英文縮寫,其中文含義為「運費付至指定目的地」,使用該術語,賣方應自費訂立運輸契約並支付將貨物運至目的地的運費。在辦理貨物出口結關手續後,在約定的時間和指定的裝運地點將貨物交由承運人處理,並及時通知買方。

6、CIP:即 「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的英文縮寫,中文含義為「運費、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使用該術語,賣方應自費訂立運輸契約並支付將貨物運至目的地的運費,負責辦理保險手續並支付保險費。在辦理貨物出口結關手續後,在指定的裝運地點將貨物交由承運人照管,以履行其交貨義務。

7、EXW:即 「EX Works 的英文縮寫,其中文含義為「工廠交貨(指定的地點)」。使用該術語,賣方負責在其所在處所(工廠、工場、倉庫等)將貨物置於買方處置之下即履行了交貨義務。

8、FAS:即"Free Alongside Ship" 的英文縮寫,中文含義為「船邊交貨(指定裝運港)」。使用該術語,賣方負責在裝運港將貨物放置碼頭或駁船上靠近船邊,即完成交貨。eliv

9、DAT:即「Delivered At Terminal (insert named terminal port or place of destination) 其中文含義」運輸終端交貨「。使用該術語賣方在合同中約定的日期或期限內將貨物運到合同規定的港口或目的地的運輸終端,並將貨物從抵達的載貨運輸工具上卸下,交給買方處置時即完成交貨。

10、DAP:即"Delivered At Place"(insert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目的地交貨(插入指定目的港)。

使用該術語,賣方必須簽訂運輸合同,支付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或指定目的地內的約定的點所發生的運費;在指定的目的地將符合合同約定的貨物放在已抵達的運輸工具上交給買方處置時即完成交貨。

9. 什麼是國際貿易和世界市場的基礎

國際分工是國際貿易和世界市場的基礎,其形式有垂直型國際分工、水平型國際分工和混合型國際分工。國際分工經歷了萌芽、形成、發展和深化四個發展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分工的特點是: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過渡,工業國之間的分工居於主導地位;產業內部分工逐步增強。社會生產力,自然條件,人口、勞動規模和市場,資本流動,上層建築等因素都會影響國際分工的發展。當代國際分工的特點深刻影響著國際貿易的發展。

10. 國際貿易的三個基本理論問題是什麼

1、亞當·斯密的絕對利益理論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利益理論。

2、赫克歇爾-俄林的"要素比例說"和里昂惕夫反論。

3、保護貿易理論。

國際貿易理論試圖解釋為什麼有國際貿易,以及作為一個國家應當如何對待國際貿易。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古典、新古典、新貿易理論以及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四大階段。

古典和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以完全競爭市場等假設為前提,強調貿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釋了產業間貿易。

(10)國際貿易基礎是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的作用:

一、國際貿易對國民的作用

1、增加國民福利。

2、滿足國民不同的需求偏好。

3、國際貿易提高國民生活水平。

4、國際貿易影響國民的文化和價值觀。

5、提供就業崗位。、

二、國際貿易對企業的作用

1、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

2、在產品品質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3、有利於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

4、有利於企業自我改進能力的提高。

5、有效地避免產品責任。

三、國際貿易對單一國家的作用

1、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

2、延續社會再生產。

3、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

4、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

5、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6、增加財政收入。

7、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

四、國際貿易對世界的作用

1、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實現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

2、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間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途徑。

3、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進行政治、外交斗爭的重要工具。

4、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

5、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中「傳遞」的重要渠道。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貿易基礎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