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的國際貿易中,常用的術語有哪些
主要貿易術語:
(1)FCA (Free Carrier) 貨交承運人
(2)FAS (Free Alongside Ship) 裝運港船邊交貨
(3)FOB (Free on Board) 裝運港船上交貨
(4)CFR (Cost and Freight) 成本加運費
(5)CIF (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 成本、保險費加運費
(6)CPT (Carriage Paid To) 運費付至目的地
(7)CIP (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運費、保險費付至目的地
(8)DAF (Delivered At Frontier) 邊境交貨
(9)DES (Delivered Ex Ship) 目的港船上交貨
(10)DEQ (Delivered Ex Quay) 目的港碼頭交貨
(11)DDU (Delivered Duty Unpaid) 未完稅交貨
(12)DDP (Delivered Duty Paid) 完稅後交貨
主要船務術語簡寫:
(1)ORC (Origen Recevie Charges) 本地收貨費用(廣東省收取)
(2)THC (Terminal Handling Charges) 碼頭操作費(香港收取)
(3)BAF (Bunker Adjustment Factor) 燃油附加費
(4)CAF (Currency Adjustment Factor) 貨幣貶值附加費
(5)YAS (Yard Surcharges)碼頭附加費
(6)EPS (Equipment Position Surcharges) 設備位置附加費
(7)DDC (Destination Delivery Charges) 目的港交貨費
(8)PSS (Peak Season Sucharges) 旺季附加費
(9)PCS (Port Congestion Surcharge) 港口擁擠附加費
(10)DOC (DOcument charges) 文件費
(11)O/F (Ocean Freight) 海運費
(12)B/L (Bill of Lading) 海運提單
(13)MB/L(Master Bill of Lading) 船東單
(14)MTD (Multimodal Transport Document) 多式聯運單據
(15)L/C (Letter of Credit) 信用證
(16)C/O (Certificate of Origin) 產地證
(17)S/C (Sales Confirmation)銷售確認書(Sales Contract) 銷售合同
(18)S/O (Shipping Order)裝貨指示書
(19)W/T (Weight Ton)重量噸(即貨物收費以重量計費)
(20)M/T (Measurement Ton)尺碼噸(即貨物收費以尺碼計費)
(21)W/M(Weight or Measurement ton)即以重量噸或者尺碼噸中從高收費
(22)CY (Container Yard) 集裝箱(貨櫃)堆場
(23)FCL (Full Container Load) 整箱貨
(24)LCL (Less than Container Load) 拼箱貨(散貨)
(25)CFS (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 集裝箱貨運站
(26)TEU (Twenty-feet Equivalent Units) 20英尺換算單位(用來計算貨櫃量的多少)
(27)A/W (All Water)全水路(主要指由美國西岸中轉至東岸或內陸點的貨物的運輸方式)
(28)MLB(Mini Land Bridge) 迷你大陸橋(主要指由美國西岸中轉至東岸或內陸點的貨物的運輸方式)
(29)NVOCC(Non-Vessel Operating Common Carrier) 無船承運人
② 請問我國最大的外貿公司是哪個
已先後14年被評為世界500強的國有大型骨幹企業———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將更名為中國中化集團公司。這是國務院授權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中首家外貿企業更名,反映出我國傳統外貿企業立足於市場化的要求,從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尋求經營資源和發展空間,加緊進行戰略轉型的大趨勢。 中化公司是新中國最早成立的全國性外貿專業公司之一,多年來一直位居我國企業進出口額排行榜前列,是我國最早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之一。從1999年開始,中化公司大力推進市場化戰略,實施管理改善工程,培育面向市場的核心競爭能力,推進主營業務向上下游和國內外延伸,建立能源、農業投入品及化學品三大核心業務,開始由外貿代理型向產業服務型轉型。
③ 我國外貿政策存在的問題
第一,拉動GDP增長。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首先表現為凈出口對GDP的直接貢獻。按照支出法GDP核算公式,凈出口越大,對GDP的直接貢獻越大。2005年,我國凈出口將接近1000億美元,創造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最大順差,對GDP增長的貢獻將介於3%~4%之間,作用巨大,給經濟增長帶來了充沛動力。
第二,擴大就業。凈出口擴大,主要表現在出口連續第四年高速增長,而進口增速放緩。出口的高速增長直接擴大了出口部門的就業工作,間接地擴大了國內相關配套行業的就業。
第三,促進技術進步。近年來加工貿易結構正在發生著一定的改變,產品結構從最初的初級低附加價值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逐漸走到了包含更多的IT產品、機械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這幾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速度很快,其中90%左右是靠加工貿易出口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外貿特別是加工貿易對促進我國技術進步正在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巨額貿易順差的負面影響逐步顯露了出來,主要表現在:
第一,貿易摩擦增多。與紅紅火火的外貿活動交織在一起的是頻繁的貿易摩擦。較大的貿易順差,成為美歐等國對中國商品設限的主要口實之一。目前對我國紡織、服裝、家電等反傾銷調查此起彼伏,對外摩擦還呈現從貿易領域向投資、金融、匯率等領域延伸的趨勢。對外摩擦的不斷蔓延和升級,不僅會給出口持續發展帶來重大威脅,而且還會對宏觀調控和對外政治外交關系造成嚴重干擾。
第二,進口資源依存度提高。我國出口產業的發展主要依賴粗放型增長方式,由於我國資源十分有限,因此在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必然伴隨著戰略資源對外依賴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國多種戰略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高達40%以上,如對原油、鐵礦石、氧化鋁的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35%、36%和46%,鎳和天然橡膠的對外依存度更是高達55%以上。
第三,貿易條件惡化。低下的出口效益問題可能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我國大多出口商品和石油存在比價關系,但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不斷上升,我國出口商品價格卻不斷下跌,從1998年到2003年,我國出口與進口商品的相對價格下降了14.2%。近年來,我國每出台一項出口鼓勵政策,之後都伴隨著外國企業對中國出口商的壓價,而我國企業為了保住國外市場份額,不得不屈從採取降價措施,使我國政府給予本國企業的優惠轉手讓渡給了國外,貿易條件不斷惡化。
第四,貨幣升值壓力增大。巨額貿易順差導致國際收支嚴重不平衡已經成為宏觀調控面臨的棘手問題。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大量的貿易順差,一方面增加了外匯儲備,另一方面也增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④ 我國對外貿易分為哪些方面
我國對外貿易主要分為:
1、對等貿易
(1)含義:賣方承擔向買方購買同等價值的商品或勞務。例如A國向B國出口價值100萬元的商品或勞務,必須同時從B國進口價值100萬元的商品或勞務。它是目前國際上普遍流行的一種貿易方式,1987年全球有120多個國家要求進行對等貿易,對等貿易額約佔世界貿易總額的1/3。
(2)主要原因: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世界各國之間貿易發展不平衡,發展中國家初級產品價格普遍下跌,外債增多,外匯匱乏。所以,發展中國家為了保持貿易平衡,紛紛要求對等貿易。
(3)范圍:對等貿易范圍十分廣泛,從初級產品到機器設備、飛機、船舶、導彈等,其中交易量最大的是石油。
2、展賣貿易
(1)含義:在本國舉辦和參加國外舉辦的各種國際性博覽會或集市,集中一段時間進行進出口交易,採用這種貿易方式叫做展賣貿易。
(2)作用:可以進行商品購銷;展示各國經濟成就的全貌;交流經濟信息(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3)具體類型:在歷史上著名的國際商業城市舉辦的各種綜合性或專業性的商品博覽會和展銷會,如束比錫國際商品博覽會、巴黎國際商品博覽會等;在出口商品國舉辦綜合性和專業性的商品展銷會,廣泛邀請各國進口商前來看貨,洽談生意。例如我國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以及我國許多省利用各種形式的藝術節所舉辦的商品展銷會。
3、加工貿易
(1)含義:通常稱「三來貿易」,它包括來料加工貿易、來件裝配貿易、來樣加工貿易。
(2)特點和優點:投資少、時間短、見效快、風險小。
(3)意義: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有利於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4)現狀:改革開放以來,加工貿易在中國發展迅速。1998年加工貿易出口已佔中國出口總額的57%,成為中國外貿出口的重要方式。但隨著加工貿易規模的擴大,對加工貿易監管的難度也不斷增大,出現了利用加工貿易走私等一些違法行為。1999年,中國政府在維持加工貿易優惠政策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了加工貿易管理制度,實行加工貿易商品和企業分類管理。
4、補償貿易
(1)含義:我方先以賒購的形式,從國外進口機器設備和技術等,待投產後,用所生產的產品和勞務還貸款的本金和利息。它也是一種利用外資的形式。
(2)優點:既利用了外資,也擴大了商品的銷售渠道,補償貿易與加工貿易結合,通常稱為「三來一補」。
⑤ 2018上半年我國貨物進出口情況如何
根據海關統計,2018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額14.1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7.9%;其中出口7.51萬億元,增長4.9%;進口6.61萬億元,增長11.5%;順差9013.2億元,收窄26.7%。
以美元計,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額2.21萬億美元,增長16.0%,其中出口1.17萬億美元,增長12.8%;進口1.03萬億美元,增長19.9%;順差1396.5億美元,收窄27.5%。
2018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運行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從商品結構看,機電產品出口4.4萬億元,增長7.0%,佔比58.6%,其中汽車、手機、計算機等分別增長14.9%、10.7%和6.0%。紡織服裝等7大類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出口額1.41萬億元,下降4.1%。機電產品進口2.92萬億元,增長11.4%;其中金屬加工機床、集成電路、計算機進口額分別增長28.0%、22.7%、17.7%。
從經營主體看,民營企業出口3.57萬億元,增長7.6%,佔比47.5%,較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出口第一大經營主體地位。外資企業出口3.12萬億元,增長1.6%,佔比41.5%。國有企業出口8212億元,增長7.1%,佔比10.9%。
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8.33萬億元,增長12.2%,佔全國外貿總值的59.0%,較去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出口3.73萬億元,增長0.5%,佔比26.4%。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1246.9億元,增長5.8%,佔比0.9%。
從國際市場看,我對美國、歐盟、香港等傳統市場出口分別增長5.7%、4.0%和5.8%;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金磚國家等新興市場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其中對越南、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巴西進出口增幅分別達到19.8%、18.8%、16.0%和15.4%。
從區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區進出口增長15.3%,高於整體增速7.4個百分點,佔比提高1個百分點至15.6%。其中,中部地區進出口1.11萬億元,增長13.0%;西部地區進出口1.09萬億元,增長17.8%。東部地區進出口11.92萬億元,增長6.6%,佔比84.4%。
⑥ 我國的外貿依存度
衡量外貿依存度多高合適,理論上並不存在一個普遍接受的標准。因此,要正確認識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必須將中國置於國際背景之下進行分析,通過國際比較得到一個較為令人信服的結論。
第一,中國外貿依存度的持續提高是符合國際趨勢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貿易的發展速度一直高於全球經濟的發展速度。1980至1995年間,國際商品貿易的增長率達到5.6%,而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在1980—1990年和1991—1998年間的平均速度分別為3.1%和2.5%。因此,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與地區經濟的外貿依存度在近幾十年來一直在提高,世界平均的出口依存度從1970年的14%提高到1997年的約25%。從橫向看,人均收入水平越高的國家,外貿依存度也相對較高(參見表1),這從另一個方面證明,我國外貿依存度隨著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是符合國際趨勢的。
第二,目前中國的外貿依存度仍然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除1994年我國由於匯率大幅度貶值使外貿依存度短暫地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外,我國的外貿依存度一直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參見圖2)。
第三,進行外貿依存度的國際比較要考慮各國GDP構成的差異。一般而言,第三產業的可貿易程度較低,因此,GDP中第三產業的比重越高,外貿依存度可能越低。各國GDP結構差異明顯,例如,美國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高達75%,而我國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僅33%。如果不考慮各國GDP結構上的差異,直接比較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就會包含不合理的成分。合理的國際比較,應該充分考慮GDP構成的差異。一種方法是將商品貿易額占商品GDP(即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增加值)的比重與服務貿易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進行加權平均;另一種方法是直接用商品貿易額與商品GDP的比值來衡量各國經濟的開放程度。世界銀行就是用第二種方法來比較的。由於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相對較小,因此可以按世界銀行的方法來分析中國的外貿依存度。1997年,中國的這一比值為53.1%,低於世界上主要的大國經濟,如美國為75.3%,澳大利亞為116.8%,德國為60.4%,俄羅斯為64.4%(參見表1)。更低於所謂的「小國開放經濟」。
第四,研究外貿依存度要考慮匯率的影響。人民幣匯率自80年代以來,大幅度地貶值。國內外多項研究成果表明,人民幣名義匯率比其購買力平價匯率(PPP)低3倍左右。世界銀行計算了各國商品貿易額占購買力平價GDP的比重,結果表明,中國的開放程度遠遠低於世界的平均水平,1997年中國為8.5%,與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相當(8.4%),遠低於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16.7%)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38.7%).
外貿發展為我國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積累了巨大物質財富,是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之一。從現實情況看,外貿依存度不等於經濟風險度。首先,國際組織從來沒有把外貿依存度與經濟風險掛鉤,德國、韓國、加拿大等國外貿依存度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但不能就斷言這些國家存在經濟風險。其次,從國內情況看,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依存度不斷上升,但累積形成的綜合實力也逐漸提升,經濟抗風險能力相應增強。
我們一方面要抓住機遇,利用我國比較優勢,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鞏固貿易大國地位;另一方面,又要正視外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外貿結構,促進外貿協調發展,推進貿易強國進程。
⑦ 我國國際貿易現狀如何分點概括
首先、以下不是復制的、 詳細的數據我有 你也可以自己總結分析。 我國國際貿易的現狀我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進出口總額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進出口總額為5090.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2661億美元,進口額為2435.5億美元;2007年全年進出口總額為21738.3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12180.2億美元,進口額為9558.2億美元。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增長速度連續六年保持在20%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了4.27倍,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居於第三位。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影響我國出口的一些問題。1.貿易順差大幅度增加,並且有持續擴大的趨勢上個世紀80年代,進出口貿易1年平衡,兩年順差,其餘7年逆差。合計為42.9億美元逆差。而從1990年起,情況就完全改變了,除1993年外,我國對外貿易持續順差,抵消1993年的逆差121.2億美元,1990-2005年,累計順差達3977.5億美元,其中2000-2005年累計順差額為2291.7億美元,2005年為1020億美元, 2006年全年貿易順差達到1775.17億美元,2007年貿易順差為2624.84億美元,2008年貿易順差達2958.44億美元,2009年上半年,我國國際收支總順差1955億美元。①2.技術性貿易壁壘嚴重阻礙我國商品的出口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一國或區域組織以維護其基本安全,保障人類及動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等為由而採取的一些強制性或自願性的技術性措施。 (1)我國有60%以上的出口企業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每年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貨物金額已超過25%,約為450億~500億美元。(2)已經從生產流通領域擴展到生產加工領域,不僅包括貨物商品,還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務領域,已經成為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第一大非關稅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我國的貿易成本,引發了貿易爭端,造成地區產業發展不平衡3.貿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貿風險加大 近年來,中國的對外貿易實現了快速增長,在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過程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日漸增多的貿易摩擦也阻礙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國已連續12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已連續5年成為遭受337調查最多的國家。貿易摩擦給我國出口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導致我國產品在出口市場受到擠壓,對我國產品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響。
⑧ 中國國際貿易的現狀及特點是什麼
商務部4月30日發布了春季《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報告指出,從今年一季度情況來看,我國進出口仍處於正常范圍,對外貿易運行總體良好。同時,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國內外環境趨緊,不確定因素還在進一步增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
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放緩是首要因素
「世界經濟和貿易形勢的變化將是今年我國出口形勢所面臨的最大的不確定性。」商務部綜合司副司長劉海泉在媒體發布會上說。
根據《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美國次貸危機還在進一步加深和蔓延,已經開始向消費、投資等實體經濟縱深發展。「如果美國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長下滑的態勢還將持續。」
2007年,歐盟、美國、日本為我國前三大貿易夥伴。據劉海泉介紹,目前美國占我國直接出口額的17.5%,算上轉口貿易在內,我國對美國出口仍要佔到我國出口額的五分之一以上。從世界貿易結構看,如果美國經濟陷入衰退,那麼歐盟、日本的經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將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4.1%調降至3.7%,為2002年以來最低增速。其中預計美國經濟增長今年將回落至0.5%,歐元區和日本回落到1.4%。
我國成為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主要承擔者
《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說,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進口成本,構成通脹壓力。同時,也將使出口企業的經營壓力繼續增加。通常情況下,受國際市場需求低迷、競爭激烈制約,工業製成品價格漲幅遠遠落後於初級產品,靠提價轉移原材料成本上升會越來越困難。
「作為製造業大國和貿易大國,中國成為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主要承擔者,出口企業利潤空間將受到擠壓,盈利水平將下降,經營壓力增加。」報告說。
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原油、成品油、鐵礦石、大豆、食用植物油的進口價格分別增長了66%、60.6%、80.6%、77%和69.3%。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說,我國勞動密集型行業、小企業的利潤不斷下滑,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到的壓力非常大。他認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應當通過技術改造、產品升級換代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國內人民幣升值加快等影響更加明顯
目前國內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人民幣升值加快、原材料漲價、勞動力和環保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以及去年外貿政策調整等因素產生疊加。
報告稱,從近期來看,企業結構調整和消化成本上升需要一個過程,短期內可能影響企業利潤。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步伐加快,今年1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超過4%。同時,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9.8%,比去年同期加快5.7個百分點。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和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越來越多的進出口企業感受到流動資金緊張和資金成本壓力增加。
許多企業反映,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間相當有限,在國際市場低迷的條件下通過提價轉移成本越來越困難,出口利潤率下降甚至虧損。許多出口企業出現了有單不敢接或長單改短單的情況,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行業尤為明顯。
報告指出,由於紡織輕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利潤率較低,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間非常有限,調低輕紡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這些行業的出口競爭優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⑨ 我國國際貿易形成於什麼時候
中國國際貿易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四五世紀,
但通常認為中國對外貿易始於秦朝,興於漢代。
漢朝時期的對外貿易中,
貿易國家:先是羅馬,後為阿拉伯帝國,還有朝鮮、日本、印度等國家。
貿易商品:中國輸出絲織品、皮毛、鐵器及其它金屬製品,輸入香料、葯材、玻璃、各種織物和寶石等。貿易通道:主要是陸路」絲綢之路「,也有海路。著名人物:張賽、班固。
⑩ 我國外貿企業的現狀如何
我國的外貿企業是從改革開放以來才得到真正發展的,雖然速度比較快,但由於時間比較短,競爭不充分,再加上保護主義的掣肘,使得外貿企業的數量非常多,但規模卻普遍比較小,治理結構不完善,網路不通達,相應的技術水平不過硬,專業化分工協作不發達,缺乏核心競爭力。結果大家都在低層次水平上進行殊死搏鬥,往往出現一家公司經營成千上萬種商品,成千上萬家公司經營同一種商品的經營雷同化局面,普遍達不到規模經濟要求,經營費用居高不下,實業化、集團化、國際化經營步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