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際貿易的利與弊詳細詳細
..WTO是世界貿易組織的.
總的說來中國加入WTO利大於弊
中國和美國15日在這里簽署了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從而結束了雙方長達13年的馬拉松式的談判,為中國早日加入世貿組織鋪平了道路。
中國為什麼要堅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呢?
據權威人士分析,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總的說來有利有弊,但利大於弊。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加入世貿組織將有利於擴大中國的出口。「入世」後,世貿組織的100多個成員都將給中國以最惠國待遇,而且也不必在最惠國待遇問題上遭到美國一年一度的非難,中國的出口有望大幅度增長。
其次,加入世貿組織有利於中國在平等的條件下參與世界競爭,有利於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給外商實行國民待遇後,將有利於改善中國的投資環境,對引進外資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及自身的活力都有好處。
第三,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作為世貿組織的正式成員將可直接參與21世紀國際貿易規則的決策過程,擺脫別人制定規則,中國被動接受的不利狀況,而且參與制定規則,有利於使中國的合法權益得到反映;同時,可把國際貿易爭端交到世貿組織的仲裁機關處理,免受不公正處罰。
第四,加入世貿組織,世貿組織成員中的主要貿易大國將不得不減少、取消對中國的紡織品等商品實行的不同程度的貿易歧視措施。
第五,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的進口關稅將降低,有利於人民提高生活水平。
當然,加入世貿組織,也將帶來一些壓力和挑戰,如會給國內的部分企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但專家們指出,這些壓力將促使企業加速技術改造,改進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在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進入良性循環狀態。
總之,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加入世貿組織是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必然
2. 我外貿公司為什麼會在交易中處於不利
一、當買方稱租船困難,要求我方租船的時候,經辦人必須跟船運代理公司仔細溝通,確認該港口的船運租賃是否真的有困難再答應買方要求。有時候,有些港口的船運租賃是經常會出問題的,買方已經說明他們租船困難,那麼這個條款就不能輕易答應,需核實後才能簽訂。我覺得這個外貿公司存在工作疏忽,合同簽訂草率。
二、既然是CIF條款,那麼出現船期延遲問題,是否要核實下,保險條例中有無保船期的。假如沒有保險的話,那麼有沒有跟船運代理公司簽訂合同,合同中有無要求船期?一般合同中約定到港時間的,賣方應該在簽訂合同時謹慎待之,因為船在行駛過程中,會有很多狀況發生,甚至有可能中轉港國家發生戰中無法中轉都會導致耽誤船期,這個條款是要很謹慎的。
3. 國際貿易的優缺點
一、國際生產網路研究的文獻回顧和評述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國際經濟學家認識到產業內貿易大量存在、相同要素稟賦的國家之間的貿易大量存在,而這種貿易模式是傳統貿易理論所無法解釋的,因而激發了經濟學家對貿易理論的重新探索,並最終產生了以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差別產品為基礎的新貿易理論。國際生產網路是與產業間分工和產業內分工不同的新的分工模式。國際生產網路則有如下3個特點:一是幾個國家參與同一種最終產品的生產;二是在生產過程中,中間投入品按工序在國家之間流轉,中間品的貿易成為這種分工模式的一大特點;三是跨國生產活動,有時候由一個廠商在不同國家投資設廠完成,有時候由不同的廠商共同參與完成。
現在國際生產網路這一新的生產、分工與貿易模式又已經激發了國際貿易理論的研究熱潮。不僅許多在國際貿易理論領域享有盛譽的經濟學者在進行探索,而且也吸引了很多剛剛加入研究隊伍的新生力量。這是目前國際貿易研究領域最活躍的主題。我國是國際生產網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對這一領域的關注和研究還太少。姚枝仲的《國際生產與分工網路:理論與問題》總結了已有的對於國際生產網路這種新的分工模式進行描述和度量的文獻;介紹了其主要的度量方法和度量結果,以及各種度量方法的優缺點;著重指出了目前的分工形態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國際貿易;並指出要理解這一新的分工模式需要解釋的主要問題;還對已有的理論進展和與理論有關的經驗研究進行評述;同時探討了需要進一步理解的問題,以及這個領域未來的主要研究方向。從國際分工和生產網路的角度分析中國在其中的地位,以及這種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本學科關注的另一個問題。宋泓的《國際產業分工格局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分析了國際生產網路發展對中國經濟發展所提供的機遇與挑戰。
二、國際收支失衡及其影響、中國貿易不平衡的性質、內涵以及特點
姚枝仲、齊俊研的《全球國際收支失衡及其變化趨勢》以及姚枝仲的《全球國際收支失衡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兩篇論文重點討論了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內在穩定性和不可持續性,失衡的變動趨勢和可能的調整方向,以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文章認為,提高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以改善國內資源配置效率為目標調整對外經濟政策,是我國應對國際壓力、克服外部不平衡以及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最佳選擇。姚枝仲、劉仕國的《中國的國民對外貿易差額》,從所有權角度分析了國民貿易的含義,提出了國民貿易統計的一個嚴格的核算方法,並粗略估算了中國的國民對外貿易額,揭示了現有的海關統計難以顯示的許多事實。
宋泓的《美國的霸權地位與中美經貿關系》,從以美國為核心的國際經濟體系出發,指出,歷史地看,美國實際上從70年代開始在推行一種有意識的擴大和維持國際貿易逆差的戰略,並逐步建立起美元—美國政府債券等為主導的國際經濟體制。因此,「對本國的巨額貿易逆差和赤字」作為分析國際失衡以及中國貿易不平衡的一個預設的前提是不存在的。李向陽的《全球經濟失衡與中國》則從規范的宏觀經濟框架出發系統分析了全球經濟失衡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三、加入WTO後,尤其是「入世」過渡期結束以後的進口管理體制以及服務貿易管理體制的研究
隨著我國出口的快速增長,原有國際貿易利益格局發生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部分國家濫用「特保調查」等針對中國的歧視性做法,導致我出口商品遭遇各類摩擦和壁壘不斷增多。當前我可採取的反制措施較少,反制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性有待提高。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建立新的符合WTO規則的進口管理體系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大戰略議題。
2006年,社科院世經政所承擔「中國進口風險防範管理體系」課題,旨在深入研究WTO後過渡期中,即「十一五」期間我國的進口管理體系。在我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情況下,根據WTO一般例外條款和外貿法第十六條等有關法律規定,針對可能對環境保護、消費者健康、幼稚產業發展、農牧漁業發展等造成不利影響的進口風險,建立公開、透明、有效的防範和管理制度,充實、完善現有進口管理體系,該課題的實施和完成將對我國新型進口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起到很好的指導和參考作用。
社科院世經政所科承擔的「國際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課題,為我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發揮了非常重要的指導和參考作用,其研究報告是我國國內第一份系統研究國際服務貿易管理體制的報告。該研究報告對WTO、美國、加拿大、歐盟、英國、日本、中國香港等國際組織、主要服務貿易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管理體製做了詳盡的分析和研究,填補了該項研究的空白。該課題不僅研究了上述國家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還對這些國家有關服務貿易的法律法規、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方法以及採用的服務貿易統計方法等都做了詳細的闡述,這對完善我國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促進服務業的發展以及完善我國的服務貿易統計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新一輪談判進展、影響和前景的分析
對WTO爭端解決機制的研究。田豐的《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效率》從對WTO成員違反協定行為的預防作用、WTO成員使用爭端解決機制的成本、爭端的早期解決情況、專家小組/上訴機構裁決的公正性和爭端的政策效果等5個方面對WTO爭端解決機制的運行效率進行了全面的考察。結果顯示,與關貿總協定(GATT)時期相比,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效率總體上有所提高,但是並沒有改變缺乏實施能力的舊有缺陷;在實際操作中,改革並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目標;而且改革帶來的收益也沒有被所有WTO成員平等分享。
田豐的《從WTO爭端解決機制角度分析多邊貿易體系和區域經濟組織的互動》則從WTO爭端解決機制這一視角出發,對多邊貿易體系和區域經濟組織的互動關系進行了分析。該文認為,多邊爭端解決機制缺乏直接實施能力這一特性導致小國試圖通過組成或進入區域經濟組織來提高解決爭端時的討價還價能力。而區域經濟組織的發展以及其內部爭端解決機制的建立造成了與多邊貿易機構的司法管轄權重疊問題,為GATT/WTO成員解決相互間的貿易摩擦提供了選擇法庭以獲得最有利裁決的機會。
李向陽《國際規則的形成機制》專門分析了國際規則的形成機制。作者從國際經濟規則的外部性與非中性出發,分析了規則制定權的收益來源、一國對規則制定過程影響力的決定因素以及規則形成的具體機制,從而得出一個基本結論,即作為全球化時代的霸主,美國仍然主導著國際經濟規則的制定過程,並從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4. 對外貿易帶來的風險或不利因素是什麼
對外貿易的風險:
1.信用風險:在國際貿易中,買賣雙方從接洽開始,要經過報價、還價、確認而後訂約,直到履約。在此期間,買賣雙方的財務狀況可能發生變化,有時危機履約,出現信用風險。
2.商業風險:因貨樣不符、交貨晚期、單證不符等,進口商往往拒收貨物,從而給出口商造成商業風險。
3.匯兌風險:交易雙方必有一方要以外幣計價。如果外匯匯率不斷變化,信息不靈,就會出現匯兌風險。
4.價格風險:貿易雙方簽約後,貨價可能上漲或下跌,對買賣雙方造成風險。而對外貿易多是大宗交易,故價格風險更大。
5.政治風險:一些貿易國家因政治變動,貿易政策法令不斷修改,常常使經營貿易的廠商承擔很多政治變動帶來的風險。
6.運輸風險:國際貿易貨物運輸里程一般超過國內貿易,在運輸過程中發生的風險也隨之增多。
5. 當前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政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差異性,導致很多企業進入他國市場時容易陷入法律盲區,導致經營的不順甚至是失敗。
外交:進行對外投資時,對被投資國的政治、經濟等環境估計不足,如在利比亞的投資就因為爆發內戰而遭受了巨額損失。
生產:過度依賴廉價勞動力所帶來的貿易優勢,出口產品大多為附加值低的初級產品或科技含量不高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一方面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也為許多國家以反傾銷為借口而進行的貿易保護主義提供了口實。
全球:全球范圍來看,經濟危機的沖擊導致全球市場需求的萎縮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貿易摩擦增多,各種隱性非隱性貿易壁壘加強。
6. 單一產品經濟對國際貿易中不利的方面
單一產品經濟形勢,雖然能達到一定的規模經濟,可是面臨的國際國內雙重競爭壓力,抵禦風險的能力不強,產品容易被一步步淘汰,最終消失在國際貿易中。
7. 我們學到了國際貿易的好處。國際貿易有什麼不利因素嗎
國際貿易當然也有不利因素,因為國際競爭比較激烈。所以在國際貿易中容易收不到貨款。
8. 貿易限制措施增加為何會對世界經濟不利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7月25日表示,貿易限制措施增加不利於世界經濟增長及創造就業,各方需以開放態度支持世貿組織更好發揮作用。
阿澤維多說,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的統計期截至5月中旬,而此後兩個多月來,又有諸多貿易限制措施出台,這意味著當前國際貿易關系的惡化程度可能比這份報告估計的還要嚴重,並將對所有國家的經濟增長構成嚴重威脅。
阿澤維多呼籲各方盡快改變做法,找到解決方案。他表示,在這一過程中,世貿組織會加強同各方磋商,闡明各種貿易措施將會帶來的後果,並在達成一致的基礎上在框架和規則方面提供協助。
9. 為什麼單一商品經濟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
「單一商品經濟」,只依賴少數幾個發達國家的采購,出口商品價格在國際市場上波動很大。這就嚴重地制約了本國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