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對國際貿易有何影響
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對發展中國家貿易有積極的影響。世界貿易組織 體制對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給予了特別的關 注,主張通過實際有效的計劃來確保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增長中的份額, 以與它們的經濟發展相適應。因此,世界貿易組織體制對發展中國家貿易將 產生積極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1)從關稅壁壘方面看,二戰之後,經過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幾輪談判, 發達國家的關稅已大大降低,從表面來看似乎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貿易的影 響不大。但是,許多發達國家仍存在著許多結構性高關稅,例如,歐共體對 原材料進口的關稅為 3.4%,製成品為 8.1%,服裝為 19.9%,這就阻礙了 發展中國家製成品的出口,迫使它們出口初級產品或原材料,從而使之無法 優化出口商品結構。世界貿易組織體制運作後,無論是發達國家的平均關稅 還是結構性高關稅都將大為降低,尤其是發展中國傢具有比較優勢的紡織品 和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進口關稅將逐步降低,這對改善發展中國家的出 口商品結構是極為有利的。
(2)從非關稅壁壘來看,「戰後,採用進口許可證、進口配額、關稅配
額、進口保證金和附加稅、市場秩序協定、自動出口限制、反傾銷等非關稅 措施來限制商品進口,是發達國家最主要的貿易保護主義手段。非關稅壁壘 措施的實施使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受到嚴重限制。據估算, 1988 年發達國家 的非關稅壁壘使發展中國家出口收入減少了 46 億美元。其中,影響最為嚴重 的是來自多種纖維協定(MFA)。多種纖維協定的配額限制,再加上關稅的影 響,使發展中國家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價格上升了 25%,大大抵消了發展中 國家的成本優勢,使其出口受阻。在世界貿易組織體制中,來自發達國家的 非關稅壁壘也將大大減少,按照「烏拉圭回合」達成的協議,所有與互惠和 平等原則相背離的非關稅壁壘都將被逐步削減和取消,許多非關稅措施實行 關稅化,並不得再恢復為非關稅措施,這將使發展中國家從中受益。
(3)從爭端解決的機制來看,盡管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也有一整套自己的
爭端解決機制,但很不健全,存在諸如專家小組權力有限,爭端解決時間長, 制裁機制缺乏約束、監督力度不大等,從而使爭端解決中「公平」掉價,「強 者得利」屢屢發生,致使締約方尤其是發展中的締約方普遍對關稅與貿易總 協定的爭端解決機制感到失望。世界貿易組織體制建立了新的爭端解決機 制,強化了專家小組和其它監督機制的權力,嚴格了爭端解決的程序和時間 的限制,明確了具體的補救措施,同時,爭端機制賦予了發展中國家更大的 權力,以便同發達國家相抗衡。例如,爭端解決機制規定,以發展中國家為 一方的爭端中,爭端解決機構必須有發展中國家的成員參加,這就可以避免 發展中國家隨意被欺的現象。
4.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對建立與維護國際經濟貿易新秩序有重要作用。 世界貿易組織在各個多邊貿易協議中擴大了多邊紀律,制訂了若干國際
競爭的規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保護主義的重新抬頭,加快世界逐步實現貿 易自由化的進程,重申反對貿易歧視措施,強化了處理貿易爭端的機制,使 一些發達國家單方面以國內法來干擾公認的多邊貿易規則受到一定的限制。 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單邊主義和利用「灰色區域」的猖獗,並在一定程度上 重視和維護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利益,所有這些都表明新的世界貿易組織對 維護國際經貿新秩序起著積極的作用。
當然,世界貿易組織是由被人稱為「富人的俱樂部」的關稅與貿易總協 定演化而來的,不可能一夜之間真正實現富國和貧國之間的真正平等。就現 有的情況看,世界貿易組織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也有消極的一面,例如,削 減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上的義務,會對本來就落後的、沒有競爭力的發展 中國家的出口帶來極大的沖擊;農產品貿易自由化所造成的價格上漲將給進 口農產品的發展中國家帶來沉重的負擔等等。發展中國家只有努力發展本國 經濟,增強產品競爭力,同時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的各種活動,提高自己 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的地位,才能真正維護自己利益。
❷ 國際貿易 在當今國際貿易中,應該注意哪些非關稅壁壘對出口的影響
般說來,進口國加強非關稅壁壘,特別是實行直接的進口數量限制,固定了進口數量,將使出口國的商品出口數量和價格受到嚴重的影響,造成出口商品增長率下降或出口數量的減少和出口價格下跌。
由於各輸出國的經濟結構和出口商品結構不同,其出口商品受到非關稅壁壘措施的影響也可能不同。同時,各種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的不同,其價格所受的影響也將不同。一般說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許多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較大,這些商品的價格受到進口國的非關稅壁壘所引起的價格下跌將較小;反之,許多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某些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較小,其所引起的價格下跌將較大。因此,發展中國家或地區蒙受非關稅壁壘限制的損失超過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利用非關稅壁壘對各出口國家實行差別和歧視待遇,因而各輸出國所受的影響也有所不同。例如,以絕對進口配額為例,由於進口配額的實施方式不同,各輸出國所受到的影響也將不同。如果進口國對某種商品實行全球性進口配額,則進口國的鄰近出口國家的出口就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可能增加該種商品出口,而距離進口國較遠的國家的出口就處於較為不利的地位,可能減少該種商品出口。如果進口國對某種商品實行國別進口配額,其採用的配額分配方法不同,各出口國的商品出口所受到的影響也將不同。如配額採用均等分配法,則實施配額以前該商品出口較多的國家將可能減少出口,而過去出口較少的國家將可能增加出口;如配額參照出口國過去的出口實績按比例分配,則各出口國所分到的新額度也將不同;如配額按雙邊協議分配,各出口國出口將由於協議配額的不同而各有差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往往採取歧視性的非關稅措施嚴重地損害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利益。
在非關稅壁壘加強的情況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一方面採取各種措施鼓勵商品出口;另一方面採取報復性和歧視性的措施限制對方商品進口,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它們之間的貿易摩擦和沖突。
❸ 非關稅壁壘的經濟效應有哪些
非關稅壁壘(Non-tariff barrier),又稱非關稅貿易壁壘,指一國政府採取除關稅以外的各種辦法,對專本國的對外貿易活動屬進行調節、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與手段的總和。
非關稅壁壘名目繁多,涉及面廣,效應有:
非關稅壁壘對國際貿易發展起著很大的阻礙作用。
關稅壁壘對進口國來說,可以限制進口,保護該國的市場和生產,但也會引起進口國國內市場價格上漲。
進口國加強非關稅壁壘措施,特別是實行直接的進口數量限制,固定了進口數量,將使出口國的商品出口數量和價格受到嚴重影響,造成出口商品增長率或出口數量的減少和出口價格下跌。
非關稅壁壘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的變比。
❹ 國際貿易專業可以寫什麼畢業論文題目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畢業論文參考選題
1、 電子商務與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研究 2、 入世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3、 綠色壁壘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分析 4、 跨國公司在華擴張模式透析
5、 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現狀及發展探析 6、 對外貿易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7、 對外貿易與我國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8、 我國對外貿易的現狀與問題研究
9、 我國的亞洲區域合作戰略研究
10、 自由貿易與「綠色壁壘」——中國的外貿與環境保護 11、 綠色壁壘對出口產品競爭力的影響分析 12、 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13、 我國服裝出口的優勢與問題 14、 中美經貿關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5、 國際貿易中動植物衛生檢疫對我國畜產品出口的影響 16、 無配額時代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對策研究
17、 外資商業資本進入中國市場的狀況及影響研究 18、 歐洲經濟一體化對國際貿易模式的影響研究 19、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的影響 20、 中國與東盟產業機構互補性研究
21、 當前中國面臨的國際經濟摩擦與對策 22、 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
23、 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現狀及影響 24、 外國對華反傾銷問題探析
25、 中美貿易摩擦初探(淺議) 26、 論綠色壁壘對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影響
27、 WTO農業協定與歐盟及美國的農業政策的比較研究 28、 關於非關稅壁壘的歷史、現狀及前景的分析
29、 WTO反補貼協議對我國政府補貼制度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30、 跨國公司從國際貿易轉向國際直接投資的原因分析 31、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機電行業出口的影響和策略 32、 中國企業應訴反傾銷爭端的法律准備研究 33、 WTO國民待遇原則與我國的企業制度改革分析
34、 東盟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關系
35、 環境與綠色貿易壁壘 36、 SA8000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影響
37、 中國水果出口貿易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38、 新型國際貿易壁壘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39、 經濟結構調整背景下加工貿易的升級對策研究 40、 國際貿易中信用證風險的防範對策研究
41、 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所面臨的市場風險分析 42、 加入WTO對中國汽車業的影響
43、 跨國公司並購對中國企業出口環境的影響 44、 WTO框架下的新貿易保護主義評析
45、 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風險分析 46、 中國企業在國際工程招標中的競爭力分析 47、 軟條款信用證研究 48、 跨國公司避稅的形式分析
49、 我國對外貿易中的貿易術語選用問題 50、 取消紡織品配額對中國紡織出口企業的影響研究
51、 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研究 52、 中國屢遭反傾銷的根源分析
53、 「綠色壁壘」: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新形式 54、 「技術壁壘」: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策略
55、 貿易保護主義的新趨勢及我國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56、 試析「新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特點與理論基礎 57、 中國外貿結構的現狀和對策研究 58、 我國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評價與調整。
59、 淺析我國頻遭國外歧視性反傾銷的原因及應對之策。 60、 國際貿易實務中貨款拖欠產生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61、 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本質透析及對策研究。 62、 對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問題的分析與思考。
63、 對「出口導向」和「進口替代」兩種外貿發展戰略的再認識。 64、 我國出口退稅政策機制的構建與完善。
65、 我國出口低價競銷的原因及治理對策。 66、 中國加工貿易管理模式探析。
67、 淺析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中國的對策。
68、 淺析我國加工貿易政策調整。
69、 我國外貿企業L/C風險的防範對策研究。 70、 中美貿易摩擦日趨激烈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71、 非關稅措施與國內產業保護。 72、 淺析貿易自由與反傾銷的關系。
73、 淺析貿易自由與保障措施的關系。 74、 淺析入世對我國補貼制度的影響。
75、 淺析我國關稅的有效保護。 76、 我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戰略探析。
77、 WTO發展中成員優惠待遇探析。 78、 我國外貿企業盈利能力探析。
79、 經濟全球化與我國企業跨國經營。 80、 淺論綠色貿易與多邊規則。
81、 《鹿特丹規則》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 82、 對報關有關問題的思考。
83、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對我國加工貿易為主的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84、人民幣升值壓力過大和貿易順差過大對我國外貿出口產生的影響。 85、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外貿企業的影響和利弊以及應對措施。 86、我國對外貿易模式研究
87、國際貿易合同履行中的違約問題研究
❺ 非關稅壁壘的措施包括哪些內容對國際貿易有哪些影響
界貿易組織自1995年1月1日成立以來,始終貫徹通過互惠互利的安排,減少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取消國際貿易關系中的歧視性待遇來實現全球貿易的穩定協調持續發展。WTO中現有近80%是發展中國家,為了避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存在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WTO強調只能通過關稅來保護其成員的生產,在不允許數量限制等政府行政干預的同時允許存在例外條款的貿易政策。本文著重論述WTO背景下各成員國對相關非關稅措施的創新運用,同時分析這些措施產生的原因,進而指出某些非關稅措施的濫用對WTO框架下貿易保護機制的影響。
一、世貿組織背景下非關稅壁壘措施的新形式
由於在世貿組織背景下貿易保護具有形式統一、措施公開、差別待遇合法等特點,各成員國在運用非關稅壁壘措施保護本國市場及產業時必然會進行創新,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遭他國報復的可能性,並最大限度地達到保護的目的。
1.保障措施。WTO繼承了關貿總協定的第十九條實施保障措施條款——對某種產品進口的緊急措施。保障措施通常的形式為提高關稅、實施數量限制或是採取關稅和數量限制相結合的形式,如關稅配額等。事實上,各國在實施過程中也並未全部出於臨時性保護國內產業的需要。
2.灰色區域。灰色措施是指優惠性原產地規則和政府采購政策等游離於WTO多邊約束規則之外並被大多數成員作為貿易保護手段而被廣泛運用的非關稅壁壘措施。原產地規則是指各國政府為了確定商品原產國和地區而採用的法律、規章和普遍運用的行政命令的總稱。政府采購措施,按照國際上演算法,各國每年的政府采購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至15%,占財政支出的30%左右。政府采購直接關繫到國內供應商的經濟利益,它對本國產業發展和對外貿易會產生重大影響。
3.貿易技術壁壘。20世紀後期以來,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為了規范各成員國制定、採用和實施技術法規、技術標准和合格評定程序的行為,GATr在1979年4月簽署了《貿易技術壁壘協議》,而後烏拉圭回合對其進行了修改,從而保證了WTO關於技術性壁壘的效力將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廣泛性。
4.環境壁壘。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尖銳和重要,環境保護運動給國際貿易帶來的影響程度在加深。WTO在成立之初就正式設立了貿易和環境委員會,將貿易政策與環境保護政策同可持續發展作為世貿組織優先考慮的任務。WTO處理和貿易有關的環境問題的一般原則有《貿易技術壁壘協議》《衛生和動植物檢疫措施協議》及《農產品協議》等協議條款。
5.勞工標准。由政府、僱主和工人代表組成的國際勞工組織大會每年召開一次,討論或通過有關勞工權益的問題,其成果以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的形式記錄下來,形成公認的「國際勞工標准」。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權利、人格尊嚴、禁止勞動歧視、下一代成長、工人工作條件等有關人權方面的問題,以及與貿易效益相關的社會福利待遇標准。
6.地區主義。WTO繼承並發展了1947年關貿總協定允許例外的原則,即不承擔和履行已承諾的義務。這些例外就包括經貿集團之間相互的優惠可以不給予集團外的其他成員。這種對區域外成員採用種種顯性或隱性的保護措施而進行的排斥,嚴重阻礙了多邊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進程的發展,影響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經濟技術合作的進一步拓展。
二、世貿組織背景下非關稅壁壘盛行的原因
1.新貿易保護主義促使非關稅措施頻繁使用。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束後,作為主要貿易壁壘形式的關稅逐步降低,同時傳統的非關稅壁壘也逐步拆除,因而使用關稅和傳統的貿易壁壘來限制進口的餘地已經很小。盡管明知是貿易保護,但因一些國家是在世貿組織允許的范圍內行事,因此較難對付。
2.競爭的壓力迫使各成員國不斷尋求非關稅壁壘措施的幫助。為了在競爭中取勝,世貿組織成員,尤其是發達國家成員,憑借其在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優勢,在世貿組織協議允許的范圍內有意利用某些間接非關稅壁壘措施作為競爭手段,在現在和將來的技術標准、環境規則的制定和實施中,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更容易處於有利的地位。
3.世貿組織規則本身的實施使一些非關稅措施打上了合法的烙印。在各國關稅已普遍降低的形勢下,WTO規則對成員實施非關稅措施作了一些限制,使得各成員只能採取一些合理措施以保護國內市場。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就是世貿組織賦予其成員在產業發展受到進口產品損害時可以動用的合法保護措施。而且,世貿組織對正當的「綠色貿易壁壘」持肯定態度。 4.科技水平的差異導致某些非關稅壁壘(如技術壁壘)措施的強化。隨著技術密集型產業產品佔世界貿易額的比例進一步上升。國際貿易所涉及的各種技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科學技術發展導致工業發達國家技術法規、標准、認證制度及檢驗制度的制定水平和內容居於領先地位,而發展中國家出口商品往往達不到發達國家的規定。因此,對外貿易受到了嚴重影響。
5.區域貿易協定使地區主義的消極影響擴大。區域貿易協定成為規避WTO多邊貿易體制中最惠國待遇義務的有效工具,削弱了多邊貿易體制的多邊性。認可參與區域貿易協定的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方均可以區域貿易協定為由,不將給予區域貿易協定內其他成員的優惠給予協定外的成員方。因此大大削弱了WTO的多邊貿易體制的多邊性,並成為許多國家尋求地區保護主義的理由。
三、世貿組織背景下非關稅壁壘措施對其貿易保護機制的影響
WTO的每個成員,不僅要充分利用WTO所推動的貿易自由化機制發展自己的經濟,而且要能有效利用WTO的貿易保護機制降低自由化帶來的負面效應。然而,非關稅壁壘措施的濫用,嚴重影響了WTO貿易保護機制正常作用的發揮。
1.濫用保障措施,「灰色區域」導致的貿易爭端擴大。關貿總協定第十九條規定的關於實施保障措施過程的透明度不高,隨意性大,比如對「嚴重損害」沒有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定義,給進口方自行解釋留下了太大的餘地;進口方採取保障措施的國內程序透明度不夠;關貿總協定針對保障措施所規定的通知和磋商程序不適宜;選擇性的「灰色措施」完全逃避了關貿總協定的規則和紀律等等。這使成員國並不能很好地運用保障措施對國內相關產業合理、有效地保護,而由實施保障措施引發的貿易爭端呈上漲態勢。
2.環境壁壘的濫用削弱了發展中成員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一方面,發達成員利用「綠色壁壘」,迫使發展中成員在短期內迅速提高環保標准,否則就實施貿易限制。由於各國在制定綠色環保等方面的標准或措施不一致,導致各國在與國際接軌時出現國家間損益的不公平現象。另一方面,能夠構築綠色壁壘的發達工業化國家希望憑借自身在環保技術方面的優勢,通過制定嚴格的環境標准來達到貿易保護的目的。而廣大發展中成員國家在環保技術上處於劣勢,面臨貧困與環境惡化的雙重挑戰,無力承擔改善環境的高昂費用。這樣使得發展中國家要麼失掉進入世界市場的機會,要麼被迫採納超出其資源償付能力的環保標准,其國際貿易地位的降低,使其經濟增長和發展受到影響。因此,用這些措施解決國際貿易中的環境外部性問題存在著不公平性。
3.《貿易技術壁壘協議》在實施過程中影響了世貿組織貿易保護機制的公平性的發揮。形成貿易障礙的技術壁壘扭曲了技術規則的本來面目,使原本有利於國際貿易發展的技術標准變成了阻礙國際貿易正常運行的有效手段。例如,歐盟各國共有10萬個產品技術法規和標准,其中不少都比較苛刻復雜:還有些國家打著「維護消費者利益」的幌子,對進口產品採取雙重標准,遏制外國產品進入本國市場。商品在進口過程中所產生的爭議常常會導致復雜的、曠日持久的調查、取證、辯護、裁定等程序。在履行了這一系列復雜的程序後,即使認定有關商品符合規定而准許進口,但大大增加的成本使得該商品失去與本地產品的競爭能力。
4.發達成員國將貿易與勞工標准掛鉤,為解決發達成員國內部所普遍存在的高失業率,進而保護國內市場。各國社會制度和經濟文化發展階段、水平等情況不同,而勞工標準是取決於一國社會經濟發展階段水平、民族傳統、宗教信仰、自然條件和法律環境的,因此必然會存在勞工標準的差異,特別是發達成員與發展中成員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發達國家借「公平貿易」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這背離了WTO的宗旨,為發達國家成員實現強權政治和強權經濟創造了條件。
從GATT到WTO背景下各成員所採取的行為可以看出,一方面各成員國充分利用成員間的多邊優惠機制或正常貿易機制,推動對外經貿和經濟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分享貿易利益;另一方面,又盡可能地利用WTO背景下的貿易保護機制,甚至創造性地轉換保護形式,加強對本國產業的保護。降低自由貿易的負面效應。作為WTO的新成員,我國將面臨非成員地位時不曾有的貿易和經濟發展環境,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經濟貿易關系將更加密切,貿易摩擦和沖突也會增多。如何借鑒他國經驗,充分利用WTO背景下貿易保護機制及非關稅措施保護國內市場,同時應對其他國家的非關稅壁壘措施,完成擴大出口任務,就成為我國政府和企業面臨的嚴峻任務。一方面,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只有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投身貿易自由化潮流,才能增強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另一方面,只有在WTO允許的范圍內適當採取保護性措施,才能培育企業及產品的競爭優勢,維護國家利益。
非關稅壁壘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非關稅壁壘措施種類繁多,涉及面較廣,常常牽涉到各國國內經濟政策和對外政策。各種非關稅壁壘措施的影響有所不同,當某些情況發生變化時,非關稅壁壘措施的影響也將發生變化。因此,非關稅壁壘措施對國際貿易和有關的進出口國家的影響程度較難估計,現從幾方面簡述如下:
一、對世界貿易的影響
(一)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
一般說來,非關稅壁壘對國際貿易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世界性的非關稅壁壘加強的程度與國際貿易增長的速度成反比關系。當非關稅壁壘趨向加強,國際貿易的增長將趨向下降;反之,當非關稅壁壘趨向緩和或逐漸拆除時,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將趨於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50年代到60年代初,在關稅大幅度下降的同時,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大幅度地放寬和取消了進口數量限制等非關稅措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從1950年到1973年間,世界貿易量年平均增長率達到7.2%。但從70年代中期以後,非關稅壁壘進一步加強,形形色色的非關稅壁壘措施層出不窮,形成了一個以直接進口數量限制為主幹的非關稅壁壘網,嚴重地阻礙著國際貿易的發展。1973-1989年,世界貿易量年平均增長率僅為4.5%,1980-1985年降為3%左右。
(二)對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的影響
非關稅壁壘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的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70年代中期以來,農產品貿易受到非關稅壁壘影響的程度超過工業製成品,勞動密集型產品貿易受到非關稅壁壘影響的程度超過技術密集型產品;同時,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和社會主義國家對外貿易受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非關稅壁壘影響的程度超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本身。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際貿易商品結構與地理方向的變化,阻礙和損害著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
與此同時,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以及不同的經濟集團之間相互限制彼此的某些商品進口,加強非關稅壁壘,加劇了它們之間的貿易摩擦和沖突。
二、對進口國的影響
非關稅壁壘和關稅壁壘一樣,起到限制進口、引起進口國國內市場價格上漲和保護本國的市場和生產的作用。例如,美國通過「自限協定」,限制日本汽車進口,結果在美國市場上每輛日本汽車價格在1981-1983年間分別提高185美元、359美元和831美元,美國國內生產的汽車價格也上漲了。
在保護關稅的情況下,國內外價格仍維持著較為密切的關系,進口數量將隨著國內外價格的漲落而有所不同。但是如果進口國採取直接的進口數量限制措施,情況就不同了。如實行進口數量限制,固定了進口數量,超過絕對進口配額的該種商品不準進口。當國外該種商品價格下降時,對進口國這種商品的進口數量的增長無影響。在限制進口引起進口國國內價格上漲時,也不增加進口,以減緩價格的上漲。因而兩國之間的價格差距將會擴大。
一般說來,在一定的條件下,進口數量限制對價格的影響還可由於下列的情況不同而有所不同:
1.外國商品的供給受進口限制的數量愈大,進口國的國內市場價格上漲的幅度愈大;
2.進口國的國內需求量愈大,而外國商品進口受到限制的程度也愈大時,其國內市場價格上漲的幅度將愈大;
3.進口國國內需求彈性愈大,其國內市場價格上漲幅度愈小;
4.進口國國內供應彈性愈大,其國內市場價格上漲幅度也愈小。
進口數量限制等措施導致價格的上漲,成為進口國的同類產品生產的重要的「價格保護傘」,在一定條件下起到保護和促進本國有關產品的生產和發展的作用。
但是,非關稅壁壘的加強使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由於國內價格上漲,進口國的消費者必須以更高價格購買所需的商品,而有關廠商,特別是資本主義的壟斷組織卻從中獲得高額利潤。同時,隨著國內市場價格上漲,其出口商品成本與價格也將相應提高,削弱了出口商品競爭能力。為了擴大出口,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採取了出口補貼等措施鼓勵出口,增加了國家預算支出和加重了廣大人民的稅收負擔。
三、對出口國的影響
一般說來,進口國加強非關稅壁壘,特別是實行直接的進口數量限制,固定了進口數量,將使出口國的商品出口數量和價格受到嚴重的影響,造成出口商品增長率下降或出口數量的減少和出口價格下跌。
由於各輸出國的經濟結構和出口商品結構不同,其出口商品受到非關稅壁壘措施的影響也可能不同。同時,各種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的不同,其價格所受的影響也將不同。一般說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許多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較大,這些商品的價格受到進口國的非關稅壁壘所引起的價格下跌將較小;反之,許多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某些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較小,其所引起的價格下跌將較大。因此,發展中國家或地區蒙受非關稅壁壘限制的損失超過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利用非關稅壁壘對各出口國家實行差別和歧視待遇,因而各輸出國所受的影響也有所不同。例如,以絕對進口配額為例,由於進口配額的實施方式不同,各輸出國所受到的影響也將不同。如果進口國對某種商品實行全球性進口配額,則進口國的鄰近出口國家的出口就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可能增加該種商品出口,而距離進口國較遠的國家的出口就處於較為不利的地位,可能減少該種商品出口。如果進口國對某種商品實行國別進口配額,其採用的配額分配方法不同,各出口國的商品出口所受到的影響也將不同。如配額採用均等分配法,則實施配額以前該商品出口較多的國家將可能減少出口,而過去出口較少的國家將可能增加出口;如配額參照出口國過去的出口實績按比例分配,則各出口國所分到的新額度也將不同;如配額按雙邊協議分配,各出口國出口將由於協議配額的不同而各有差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往往採取歧視性的非關稅措施嚴重地損害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利益。
在非關稅壁壘加強的情況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一方面採取各種措施鼓勵商品出口;另一方面採取報復性和歧視性的措施限制對方商品進口,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它們之間的貿易摩擦和沖突。
參考資料:湖連望
❻ 急需國際貿易實務的論文的題目
論文題目 1.貿易保護主義的新趨勢及我國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2.經濟危機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 3.我國出口低價競銷的原因及治理 4.出口退稅在對外貿易中的作用分析 5.知識產權保護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及對策 6.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7.試析美元貶值對國際貿易格局的影響 8.淺析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的不平衡 9.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迅猛增長的思考 10.我國應如何合理利用非關稅措施保護國內相關產業 11.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分析 12.中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 13.經濟全球化與我國企業跨國經營 14.論綠色壁壘對我國蔬菜出口的影響及對策 15.對中國服裝出口創立國際品牌的思考 16.中國出口商品頻遭國外反傾銷調查的原因及對策 17.當前我國對外貿易中存在的隱憂 18.WTO 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影響 19.中國加入WTO對我國信息產業的影響 20.常用貿易術語比較 21.論國際貿易實務中FCR使用和風險防範 22.正確運用國際貿易慣例處理貿易糾紛 23.電子商務為我國外貿企業帶來的商機與挑戰 24.淺談信用證在國際貿易支付中的應用 25.分析海運提單的風險及防範措施 26.提單的運輸合同屬性問題 27.淺論國際海洋運輸中的班輪運輸業務 28.國際貿易結算方式的選擇 29.國際鐵路運輸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的對策 30.論國際貿易電子信用證應用
❼ WTO對中國國際貿易地理的影響
一、加入的利弊得失
加入WTO是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以發展中國家身份加入WTO,對我國經濟發展有利有弊,但總的看,利大於弊。
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出口和吸引外資。加入WTO後,我國將享受成員國擁有的最惠國待遇。這不僅能享受其他國家和地區開放市場的好處,使主要貿易大國對我國的歧視性做法逐步取消,而且會使我國產品擁有比過去更為有利的競爭條件,從而可以促進我國出口貿易特別是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產業出口的發展。加入WTO後,我國要履行WTO規定的義務,逐步開放國內市場,這將進一步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增強我國市場對外商的吸引力,有利於更多地引進外國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
有利於加快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加入WTO,將為實施這一戰略任務營造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通過WTO其他成員方對我國開放市場,可以將我國一些長線產品和產業轉移出去;通過我國對其他成員方開放市場,可以利用外國資金、技術改造我國傳統產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提升我國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有利於繼續深化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世貿組織的規則實質上是市場經濟規則在世界范圍內的運用和發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它的基本要求是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的作用。加入世貿組織,將會推動我國改革的進程。同時,將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還將推動外貿、銀行、保險、證券、商業等方面深化體制改革,以適應這些領域逐步開放的需要。
有利於我國參與國際貿易新規則的制定,維護我國的正當權益,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我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加入WTO,參與多邊貿易規則的制定,可以充分表達和反映我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意見和要求,進一步發揮我國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作用,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同時,我國還可以利用多邊爭端解決機制,減少與其他國家發生正面摩擦和沖突,有效維護我國的正當權益。
有利於中國參與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歷史潮流,而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有機遇,也有嚴峻的挑戰。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我們需要尋求穩定、透明、可預見的多邊貿易機制的保障,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更好地趨利避害,保護和壯大自己。加入WTO,我國與其他成員方均須嚴格按照國際規則辦事,相互開放市場。這將有利於我國全面參與國際競爭和國際合作,充分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同時,加入WTO還有利於我國與跨國公司進行廣泛合作,引進跨國公司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利用跨國公司的銷售渠道和網路,擴大出口。加入WTO也有利於建立我國自己的跨國公司,走出國門,到其他國家設廠辦企業,提高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當然,加入WTO,我們既要享受應有的權利,又要承擔相應的義務,這就免不了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壓力和挑戰。首先,進一步開放市場會使國內一些產品、企業和產業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過去在市場開放方面,我國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自主地決定市場准入、削減關稅和取消非關稅施。加入WTO後,我國必須遵守WTO關於市場開放的規定,這對我們開放市場的速度和步驟會形成一定壓力。隨著市場准入的擴大、關稅的削減和非關稅措施的取消,外國產品、服務和投資有可能更多地進入我國市場,國內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特別是那些成本高、技術水平低和管理落後的企業,程度上受到WTO規則的制約。我國現行有關涉外經濟法律、法規和政策還不完全符合WTO規則的規定,雖然這也是我國深化對外經貿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務,但目前我們在觀念和體制上都存在許多不太適應的地方,政府機關和企業管理人員的工作方式也有相當大的差距。再次,多邊爭端解決的裁決也可能出現對我不利的結果。世貿組織的多邊爭端解決機制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好,受其惠;利用得不好,則受其損。由於我國市場經濟有待完善,還有一些政策規定和企業行為與WTO規則不一致,再加上對WTO規則了解不夠,經驗不足,即使投入相當多的人力和物力,我們還是有可能在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中「打輸官司」。
二、辯證看待利弊得失
怎樣看待我國加入WTO的利弊得失?我們要用全面的、發展的、辯證的觀點看待這個問題,要站在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全局和戰略高度來分析我國加入WTO的利弊得失。既要看單個產業,又要看整個產業;既要看當前,又要看長遠。
分析我國加入WTO的利弊得失,不能只以某一個或幾個產業,而應著眼於整個經濟發展。從單個產業看,加入WTO會給一些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帶來發展機遇,如農業中的水果、肉類和蔬菜等,工業中的一般機電產品、輕工產品、紡織品、消費類電子產品,服務業中的建築、旅遊等,都將獲得更大的國際市場份額。但是,加入WTO也會給國內一些產業帶來一定沖擊與壓力,如農業中的糧食,工業中的汽車,服務業中的銀行、保險等,均將面臨來自發達國家的競爭壓力。從整體產業看,加入WTO給我國產業帶來的機遇要大於造成的沖擊,我國多數產業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加入WTO,不僅對近期經濟增長有積極意義,而且對長期經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從近期看,加入WTO可以擴大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紡織品、機電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資特別是跨國公司,從而有利於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加入WTO雖然暫時會對一些沒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形成一定的競爭壓力,甚至造成一些沖擊,但只要我們應對得當,這些產業也是可以在競爭中求發展的。從長遠看,加入WTO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提高國際地位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我們還要辯證地看待加入WTO的利弊得失。如果對WTO賦予我們的權利利用得好,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擴大出口,更多地吸引外資,更恰當地保護和支持國內產品和產業,更有力地對付某些國家的貿易歧視;如果利用得不好,上述利益就難以充分獲得,有的甚至會喪失。同樣,如果我們在履行世貿組織規定的義務時,變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技術與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產品質量檔次,進一步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就可以減失增得,變弊為利。
三、迎接挑戰,興利除弊
加入WTO對我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要積極推進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推進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發揮比較優勢,努力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這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國參與多邊貿易體制興利除弊、趨利避害的根本途徑。我們要統一思想,未雨綢繆,努力工作,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備。
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加入WTO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一件大事,對中國經濟在新世紀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全國上下特別是各級幹部要對加入WTO的戰略意義有充分認識,對可能帶來的壓力和挑戰要有足夠的思想准備。要把加入WTO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促進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通盤考慮,統一部署。
採取積極措施,主動迎接挑戰。各行各業要根據WTO的要求和我國的承諾,研究和提出有針對性的、可操作的應對措施,迎接WTO給我國帶來的壓力與挑戰。首先,要對農業提供合理的保護和支持。根據WTO《農產品協議》的規定,合理保護國內農業生產,防範和減輕進口農產品的沖擊。要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擴大名特優稀農產品的比重,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加快建立完整的農產品質量標准體系,完善動植物檢疫標准,加強對國內外疫情的監測和檢疫。其次,要努力提高工業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深化企業改革,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和經營機制,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加快企業戰略性改組,形成合理的經濟規模,發展一批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和大集團。加強企業管理,採取現代管理技術、方法和手段,加強成本管理、資金管理和質量管理。同時,合理運用世貿組織允許的貿易補救措施,如緊急進口保障措施和反傾銷措施,確保關系我國經濟安全和重大利益的產業健康穩定發展。第三,有步驟地開放服務貿易市場。按照我加入WTO的承諾,有選擇地逐步地擴大電信、銀行、證券、保險、商業等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積極推進服務行業的管理體制改革,加強管理,改善服務,提高服務行業的競爭能力。同時,要依照中國法律,嚴格審批程序,加強服務行業監督管理。第四,改進文化產品管理。要加強文化產品相關的法規建設,改進和完善行業管理,擴大與各國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積極對外宣傳中國的優秀文化,歡迎國外優秀的文化產品進入中國。同時,對國外文化產品的進口要嚴格審批,防止不良文化的侵入。在國內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繁榮優秀的民族文化,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按照經濟規律辦事,提高國產文化商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轉變觀念,轉換機制。WTO的行為規則和運作機制的很多內容對我們來說都是新的,我們必須轉變觀念、轉換機制,才能適應WTO的要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各類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以市場經濟觀念取代傳統計劃經濟觀念,遵守市場規則,講究商業信譽,堅決克服尋求行政保護、追求壟斷特權的觀念。要盡快建立既適應WTO運作機制要求、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點的政府運行機制和企業經營機制,特別是在人事勞動管理、工資收入分配、生產要素流動等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嚴格的約束機制。
加強立法,嚴格執法。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我們要以加入WTO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立法和執法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要深入研究WTO規則,對我國現行的涉外經濟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充實、調整和完善,加快建立健全我國經濟貿易法律體系,充分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我國的正當權益。要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全面提高執法水平。總之,要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我國在對外開放過程中的主動權,提高自我保護、自我發展的能力。
培養WTO專門人才,掌握國際規則。加快培養一大批熟悉我國國情,具有很好的外語水平、豐富的專業知識、精通WTO規則和國際經濟法律的專門人才,掌握和運用有關WTO的基本知識和規則,有效參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制定,充分利用多邊規則和國際通行手段發展我國對外貿易,維護我國的正當權益。同時還要大力培訓國內企業經營管理者,使他們盡快熟悉國際經貿活動的規則,增強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適應加入WTO以後的新形勢,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改變管理方式,大力推進政企分開,減少直接的行政干預,改進工作作風,增強政府服務意識,簡化機關辦事手續,全面提高辦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❽ 國際貿易新形勢指的是
(一)與我國相關的貿易摩擦的總體情況
(1)我國運用貿易救濟措施情況
面對激烈的國際貿易摩擦形勢,貿易救濟手段也成為中國應對貿易摩擦的手段之一。截至目前,中國對進口產品共發起反傾銷調查43起,保障措施調查1起。案件涉及化工、鋼鐵、輕工、紡織、電子五大行業共35類產品,其中2/3以上的案件集中在化工行業。國內參與案件申請的企業已近200家,遍布全國25個省區市。在國際貿易摩擦中,我國政府和產業界以及中介組織等逐漸學會了運用國際通行規則,加強了對自身的合法保護,同時也有效地遏制了國外對我國發起的貿易摩擦。
(2)我國遭受國外貿易救濟措施情況
近10年來,中國已經連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而且一些國家還越來越多地利用技術壁壘、知識產權壁壘等貿易壁壘對中國出口商品設限。根據世貿組織統計,1995~2004年,中國始終是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1979~2004年,已有30多個國家(地區)發起了700起涉及我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特保調查案件,其中,反傾銷調查近600起,反補貼調查5起,保障措施調查50餘起,特保調查10餘起,涉及商品4000多種。2004年,共有17個國家(地區)對我國出口產品發起了59起「兩反一保」(包括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調查。10年來,累計涉及我國出口近3000億美元,而且影響還在積累和擴大。
(二)我國2/3的機電出口產品將受到歐盟環保雙指令影響
2003年2月13日,歐盟頒布了ROHS指令和WEEE指令,並於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下半年開始實施。歐盟雙指令的實施將對我國2/3的機電出口產品造成重大影響。我國政府也於2005年7月28日正式發布《電子電器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檢測行業標准》,該系列標准於2006年1月18日起實施,以幫助我國企業盡快提高和適應新的國際貿易環境。這是國際上首批發布的應對歐盟兩指令的行業標准。該系列標準的發布,有利於規范我國出口產品的檢測工作,促進和優化電子電器產業的技術更新和產品出口結構。由於該系列指令的干預度不大,主要依靠企業自主應對,因此出口企業應聯合起來,集體委託歐盟特別是東歐國家的回收企業代理回收,以降低報廢設備回收成本。
(三)美國將收緊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
美國商務部透露,依照近期將出台的新出口法,美國將收緊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的禁運范圍,同時「出口許可證」的受限范圍也將從目前佔全部出口的1。5%升至10%以上。
(四)中美鋼鐵業爭端
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剛結束,中國鋼鐵又因對美出口激增而被列入美國貿易「黑名單」。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前不久向中國鋼鐵企業發出美國可能採取「貿易保護措施」的預警。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05年1~4月,中國對美鋼鐵出口同比增長247%。在中國等7個有「傾銷」嫌疑的國家中,巴西、加拿大已經受到傾銷指控。美國商務部開始就中國鋼材「擾亂」美國市場搜集證據。
(五)中美知識產權保護爭端
知識產權壁壘是阻礙中國產品出口的另一隻「攔路虎」。以打擊知識產權侵權為主的美國「337條款」已顯示出越來越大的威力,2005年上半年,已有7種中國產品被立案調查,包括DVD、拖拉機、葯品、汞電池、油墨列印機等。337調查耗時短、打擊面廣、應訴復雜、訴訟費用高(一般都在百萬美元以上),單個中國企業應訴難度較大。而不應訴就視為敗訴,產品將受阻於美國市場。
(六)反傾銷應訴不斷有新成果,這將增強我國企業反摩擦的信心
最近,歐盟對我國的鑄鐵產品,主要是井蓋類鑄鐵產品作出反傾銷終裁。我國河北等地有5家企業獲得了市場經濟地位並得到零稅率。另有5家企業獲得了18%~37%的單獨稅率。涉案企業積極應訴取得了良好效果。
(七)總體貿易摩擦態勢仍在加劇
在我國進出口貿易繼續快速發展的同時,與美、歐等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摩擦也越來越多。2005年上半年,我國遭受的貿易救濟措施已經超過了2004年同期。而且總體貿易摩擦態勢仍在加劇,形勢更加復雜化,花樣也不斷翻新。技術標准、檢驗檢疫、環保要求、社會責任、勞工福利、動物福利等都成為國外對我國產品設置貿易壁壘的借口。貿易摩擦除了針對產品及其價格外,已經開始涉及到中國的體制和制度,最突出的是美國對人民幣匯率的攻擊,體現出貿易摩擦有深入和升級的趨勢。這些摩擦從表面看是競爭激烈引起的貿易摩擦升級,深層次看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受制約程度加深,因此,國內企業應有充分的思想准備。大環境並不完全是機遇,還有挑戰、遏制和限制。中國企業了解這種環境是非常必要的。
❾ 中國加入WTO有什麼意義
中國人世對經濟全球化有何意義?
http://www.wtolaw.gov.cn 2002-05-09 21:08:33
首先,中國需要加入WTO,參加世貿組織對中國具有廣泛的積極意義。世貿組織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際性多邊貿易機構,加入這樣一個組織本來就是中國的權利,而且在多邊體制中解決各類貿易糾紛遠較雙邊體制更公平也更具靈活性,對中國自己比較有利、比較主動。WTO擁有135個成員方,還有30個積極申請加入的國家和地區,其貿易投資佔到了全球的97%以上。它不僅管轄所有貨物貿易,也管轄所有服務業的國際交易及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與投資措施。根據世貿組織的章程,中國只要加入WTO,就可以無條件的得到該組織成員方相互提供的最惠國待遇(1999年改稱正常貿易待遇)。所以說,盡早加入WTO有利於推動中國市場經濟建設,有利於中國掌握先進的管理經驗,使中國的經濟能與世界經濟接軌。
其次,WTO需要中國。中國的經濟規模已佔世界第7位。外貿總額已佔世界第10位,1999年的貿易額超過了3600億美元。而且,近20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位居世界前列,是一個具有巨大潛力並迅速擴大的大市場。國際輿論認為:沒有中國的加入,世貿組織便徒有虛名。如果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就將有助於擴大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出口商將較少承受不確定因素之苦,因為與中國的貿易將受國際准則的約束。當出口商覺得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可要求世貿組織出面裁決。中國加入WTO,意味著中國市場將更加開放,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美國、日本、歐盟、東盟等將得到巨大的經濟利益。因此,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不是世貿組織對中國的恩賜,而是"中國需要世貿組織,世貿組織也需要中國"。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中國可藉助於加入WTO之勢而加快融入全球經濟,使國內資源進入國際優化配置的總渠道,以國內諸如勞動力、土地自然資源、政府宏觀調控等優勢資源,跟外國資金、技術及先進管理等優勢資源進行優勢互補,使中國經濟獲得騰飛。 由於進一步降低關稅與逐步取消進口配額和許可證制度等非關稅壁壘,必然會使外國商品更多地湧入中國市場,這樣洋貨與國貨就會進行激烈的競爭,迫使中國企業為了生存而不斷地改進經營管理,改進技術,降低成本。
另外,加入WTO不僅意味著我國市場的開放,也意味著其他國家對中國的開放,可以使中國享受多邊永久的最惠國待遇,消除別國的歧視性待遇,使中國商品可以更多的出口,佔領國際市場。
❿ 非關稅壁壘對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有什麼樣的影響
非關稅壁壘名目繁多,涉及面廣,所以,它對國際貿易和有關的進出口國家的影響較難估計,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看:
(一)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
非關稅壁壘對國際貿易發展起著很大的阻礙作用。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世界性的非關稅壁壘加強的程度與國際貿易增長的速度成反比關系。例如,在第二次世關稅或非關稅壁壘的變化對進口的影響界大戰後的50年代到70年代初,關稅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同時,各發達國家還大幅度地放寬和取消進口數量限制等非關稅措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從1950年到1973年間,世界貿易量平均增長率達到7.2%。相反,在 70年代中期後,許多國家採取了形形式式的非關稅壁壘措施,影響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從1973年到1979年,世界貿易量年均增長為4.5%,1980年到1985年,更降為3%左右。
(二)對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的影響
非關稅壁壘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的變比。二戰後,受非關稅壁壘影響的產品的總趨勢是:農產品貿易受影響的程度超過工業品,勞動密集型產品貿易受影響的程度超過技術密集型產品,而受影響國家則是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比發達國家要多,程度也更嚴重。這些現象,都嚴重影響著國際貿易商品結構與地理方向的變化,使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受到重大損害。
(三)對進口國的影響
關稅壁壘對進口國來說,可以限制進口,保護該國的市場和生產,但也會引起進口國國內市場價格上漲。例如,如果進口國採取直接的進口數量限制措施,則不論國外的價格上升或下降,也不論國內的需求多大,都不增加進口,這就會引起國內外之間的價格差異拉大,使進口國內價格上漲,從而保護了進口國同類產品的生產,這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起到保護和促進該國有關產品的生產和發展的作用。
但是,非關稅壁壘的加強會使進口國消費者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他們要付出更多的金錢去購買所需的商品,國內出口商品的成本與出口價格也會由於價格的上漲而提高,削弱出口商品的競爭能力。為了增加出口,政府只有採取出口補貼等措施,從而增加了國家預算支出和加重人民的稅收負擔。
(四)對出口國的影響
進口國加強非關稅壁壘措施,特別是實行直接的進口數量限制,固定了進口數量,將使出口國的商品出口數量和價格受到嚴重影響,造成出口商品增長率或出口數量的減少和出口價格下跌。一般來說,如果出口國的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較大,則這些商品的價格受進口國的非關稅壁壘影響而引起的價格下跌將較小;反之,如果出口國的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較小,則這些商品的價格受進口國的非關稅壁壘影響而引起的價格下跌將較大。由於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產品供給彈性較小,所以,世界性非關稅壁壘的加強使發展中國家受到嚴重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