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中印貿易公司

中印貿易公司

發布時間:2020-11-27 14:26:33

❶ 中印吸引外資

中印確定重啟邊境貿易古道的具體時段

新華網拉薩6月19日電(記者馮雷 李建敏)中國和印度將於7月6日重新開放連接西藏和印度錫金段的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恢復兩國中斷40多年的邊境貿易。

中印兩國官員18日在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舉行會談,會後簽署的會談紀要公布了重啟乃堆拉山口邊境貿易的時間。

根據會談紀要,此次重新開放的乃堆拉山口還屬臨時邊貿市場,即位於乃堆拉山口16公里左右山路上的洞青崗臨時邊貿市場,開放時間為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之間的周一至周四,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6點。

「兩國邊境貿易的發展將成為改變邊境地區經濟封閉狀態、發展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並帶動交通、建築、服務等產業的發展,為兩國實現連接南亞貿易大通道的構想創造條件。」西藏自治區主管商務工作的副主席郝鵬說。

「通過雙方邊境貿易合作,將實現以貿易帶動兩國政治外交關系的穩定和發展,改善雙邊的貿易環境、疏通貿易渠道。這是中印兩國政治外交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印兩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兩國邊境地區人民的需要。」他說。

參加會談的印度代表團團長、印度商工部輔秘克里斯緹·費爾南德斯表示:「乃堆拉山口貿易通道和邊貿市場的恢復是一件偉大的歷史事件,它揭開了印中經貿關系的新篇章。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擴大雙邊貿易,而且有助於兩個偉大國家之間建立更加良好的雙邊關系。」

乃堆拉山口位於西藏日喀則地區亞東縣與印度錫金段的交界處,海拔4545米,距拉薩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爾各答約550公里,曾是中印之間主要的陸路貿易通道。

20世紀初,這里的年交易額最高時達到上億銀元,占當時中印邊境貿易總額的80%以上。但自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後,兩國相繼撤銷了原邊貿市場的海關等機構,乃堆拉山口由軍隊把守,邊貿通道被鐵絲網隔離。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將會對構建中國通向印度及南亞陸路大通道,擴大中印邊境貿易,造福兩國人民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亞東口岸雖未正式恢復開放,但邊民互市貿易近年趨於活躍。亞東縣政府部門統計數字顯示,每年到亞東經商的邊民達5000多人次,民間互市貿易額達360多萬元。2004年,中印兩國簽署了經由乃堆拉山口進行邊境貿易的備忘錄;2005年,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准了西藏在亞東縣建設邊貿市場的總體方案,亞東口岸恢復開放的事宜進入組織實施階段。

郝鵬說,亞東邊貿市場的開放,將大大促進中印貿易發展。從印度進口鐵礦石、農畜產品可通過這個便捷的陸路通道,中國的羊絨、家電、中葯材也有望通過這個口岸進入印度市場。

「去年西藏進出口總額才兩億美元,中印亞東邊貿開通後,即使中印貿易額的10%通過這個山口,西藏的外貿額也會增加十幾億美元,這對西藏的帶動太大了。」他說。

目前中印貿易大部分通過海運,而西藏的外貿絕大部分經由天津港,兩地相距數千公里。「由於青藏鐵路即將於7月1日通車運行,因而一旦走乃堆拉山口,拉薩經亞東至加爾各答等印度港口的距離就可縮短至約1200公里,這將有利於促進從中國西藏和內地通往南亞陸路大通道的形成。」郝鵬說。

中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印貿易額去年達187.3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7.5%,預計今年將會突破20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印度第二大貿易夥伴。

❷ 古代中印糖棉貿易是如何興起,又是如何衰落的

古代中印糖棉貿易是如何興起,又是如何衰落的,論證起來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

根據《中國食文化講座舌上一點是為甘——中國古代製糖史簡述》簡單分析如下:
糖的原產地是印度。
中國在唐代天地人圈長達千年的中印文化交流史。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是在不斷交流中成長的.不能說世界上的文化是由哪一個民族創造的。文化一經發現,人們感到了這對於他們有好處.就必然有相互學習與交流。
可以說,從古至今在世界上還找不到一種文化是不受外來影響的。但是這種交流是復雜的.比如印度製糖是先進的.但東學中國的。白糖」 叫。ci ni 」 .西學埃及。冰糖」 叫。m i sri 」 。如此文化交流才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印度的製糖歷史悠久。所以我們不斷地引用印度為例。印度糖的名稱、種類不同,排列的順序之前就已經能夠自製蔗糖了。
當時,唐太宗派人到印度學習製糖法,說明印度在製糖技術的某個方面有高於中國之處。中國經過學習後自己在製糖方面。又色味逾西域遠甚」 。
在季老的另一篇文章《ci ni 問題——中印文化交流的一個例證》中又講了中國白沙糖傳入印度的問題。而且指出。明代鄭成功家就是做白沙糖出El的。外貿」 生意。如此看來,糖本身雖然是個小東西.然而卻馱著也不同,這絕不是任意為之.而是越往下排,純潔度越高。

❸ 如何正確處理中印經濟貿易關系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印兩國政治外交關系的不斷改善和發展,兩國領導人及人民的友好往來更加頻繁,中印雙邊經貿合作關系得到了較大發展。但從歷年的外貿統計數據中可以發現,中印貿易額佔中國的對外貿易總額的分量卻不到2%,佔印度的對外貿易總額分量不到6%,這反映了中印雙邊經貿關系發展制約因素多。

交通通道條件制約

6月5日,300餘名來自中國和南亞各國的商務官員、企業家和學者在雲南省昆明市共同商討擴大區域經貿合作。面臨貿易逆差、經濟欠發達等困難的南亞國家堅信,抗擊當前金融危機的一大機會就是開拓中國市場,吸引來自中國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中印貿易額自2002年以來增長了10倍,2008年達518億美元。印度商會高級副主席維薩姆哈爾·薩蘭恩表示,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中印貿易必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對南亞有一定研究的學者李麗說,中印兩國雖然陸路相接,但目前兩國貿易還主要是依靠穿越馬六甲海峽的海上運輸,運距長,時間長,大大增加交易成本。中印間遙遠的運輸路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兩國經貿合作發展。

盡管史迪威公路得以重修,乃堆拉山口已經開放,中印陸上運輸路程已大大縮短,但由於路況不好等原因,中印貿易通道建設問題還需要雙方積極探討。同時,能大大縮短中印貿易距離的陸空線路必須經過印度的北部或東北部各邦,這些地區比較貧窮,基礎設施落後,交通系統本身就不發達。這里也是印度內部難以治理的地帶,同時也恰恰又與中印邊境有爭議的地區接壤,這些因素都成為了制約中印經貿陸空線路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進而影響了中印經貿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中印雙方政治互信度有待提高

中印貿易關系發展是個經濟問題,但政治和安全上的因素也對其產生間接影響。從總體上看,中印雙方的交往不多,相互了解不夠,除近年來少數互訪過的官員、商人、學者外,兩國廣大民眾對對方的國情和政策缺乏基本了解,互信程度較低。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印度人擔心中國同巴基斯坦的合作會影響印度的安全,對中巴的密切關系依然懷有戒備心理,這使中印在政治上的互信度降低,影響兩國政治經濟合作的發展。其次,「中國威脅論」的影響,使印度對中國的快速發展產生畏懼心理,對中國商品產生抵制情緒,使得中國在印度的市場縮小,中印貿易發展受挫。另外,中印邊界和西藏問題也對邊境貿易的發展和貿易的便利運輸業產生很大的影響。

中印貿易不平衡問題突出

長期以來,中印貿易合作水平雖然不高,但基本保持平衡,中國盈餘有限。然而到2006年,印度對華貿易出現赤字由2005年的八億美元順差變為逆差41.2億美元。進入2007年,印度對華貿易赤字繼續上升,這一現象在印度引起了強烈反響。

印度媒體曾專門撰文建議印方採取措施,積極尋求並擴大對中國的出口產品種類,以縮減正在擴大的印方逆差。兩國貿易不平衡主要源於貿易結構的不合理。從進出口結構分析,印度對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級產品,其中礦產品和農產品占其對中國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而印度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主要是機械製品、化學製品、金屬製品、纖維及紡織製品。印度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多為資源密集型或勞動密集型產品,而中國對印度出口的產品主要為附加值較高的工業製成品,這種進出口結構使得印度產品在中國的市場有限,也容易產生貿易逆差。印度方面的媒體認為,如果不解決快速增長的中印貿易赤字問題,巨大的貿易失衡將會給兩國的經貿合作帶來障礙。

印度保守的市場准入政策也在客觀上阻止了中印經濟關系的進一步發展。首先,盡管印度已經推行了很多年經濟改革,但其內向型經濟特質十分明顯,整體的對外開放度並不高。其次,印度的貿易保護水平之高在全球的開放經濟體中位居前列,除了近30%的製成品平均關稅之外,印度還對進口維持著一系列的額外收費,各種非關稅措施紛繁復雜,貿易爭端立法不規范,解決程序也缺乏透明性。近年來印度關稅已陸續下調,但仍居較高水平。高關稅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國商品的進入,阻礙了中印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另外,印度政府的行政干預較多,辦事程序繁瑣,效率低下等欠佳的國內投資環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中印經貿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中印貿易摩擦頻繁

貿易不平衡帶來的最直接後果就是貿易摩擦。中印兩國雙邊貿易雖然在各方貿易額中所佔的比重都不大,但兩國的貿易摩擦不斷。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印度針對中國玩具的禁令,以及為了控制湧向印度的中國商品,新德里對中國商品發起了14起反傾銷訴訟,並對中國鋁屏等產品徵收保障性措施稅。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自2008年10月到2009年2月,印度對中國產品發起了17項貿易救濟調查———其中包括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涉及工業鹽、鋼鐵、汽車零部件、煤炭產品、瓷器、紡織品和橡膠製品等,這意味著中國產品和商人蒙受了總計超過15億美元的損失。頻繁的貿易摩擦給中印兩國貿易開展造成了障礙,也阻礙了兩國自由貿易區談判的進程。

來自中國商務部的消息顯示,近七年以來,中印兩國之間的貿易額年均增幅都在45%,但同時在中國主要的貿易夥伴中印度同中國的貿易增長速度也是最快。印度中國商會首席執行官拉馬倉德拉也表示,中印經濟協同作用一直處於上升趨勢,包括雙邊的經濟往來。中國方面已經顯示出近期的經濟形勢會對加強兩國間的經貿合作提供良好機遇,這對雙方都有利,這種態度對印度以及其他南亞國家都是一種鼓舞。同時,中國和印度已經開展了定期的貿易對話,以便在出現貿易爭端時解決矛盾。加上由於經濟交往在拉近中印關系中是建立信心的可靠措施之一,所以兩國高層政治領導人在相互示好時仍將把它置於優先位置。兩國將期待擴大貿易關系,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內外建立貿易同盟,尋求在新興的國際經濟秩序中增加自身分量。只有中國和印度尋求支持、維持和提升兩國當前經濟交往的層次,兩國才會達成一項互利協議。因此,有足夠理由預計未來中印貿易關系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❹ 中印貿易不平衡問題突出,我們將如何正確處理中印經濟貿易關系

以國家外交手段促使雙方打開大門,以市場經濟手段擴大貿易市場。以雙方急需物資、技術貿易為先導,先行突破貿易難點。以多方面合作為輔助,逐步擴大民用品貿易市場。

❺ 中印對外貿易

中印確定重啟邊境貿易古道的具體時段

新華網拉薩6月19日電(記者馮雷 李建敏)中國和印度將於7月6日重新開放連接西藏和印度錫金段的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恢復兩國中斷40多年的邊境貿易。

中印兩國官員18日在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舉行會談,會後簽署的會談紀要公布了重啟乃堆拉山口邊境貿易的時間。

根據會談紀要,此次重新開放的乃堆拉山口還屬臨時邊貿市場,即位於乃堆拉山口16公里左右山路上的洞青崗臨時邊貿市場,開放時間為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之間的周一至周四,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6點。

「兩國邊境貿易的發展將成為改變邊境地區經濟封閉狀態、發展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並帶動交通、建築、服務等產業的發展,為兩國實現連接南亞貿易大通道的構想創造條件。」西藏自治區主管商務工作的副主席郝鵬說。

「通過雙方邊境貿易合作,將實現以貿易帶動兩國政治外交關系的穩定和發展,改善雙邊的貿易環境、疏通貿易渠道。這是中印兩國政治外交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印兩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兩國邊境地區人民的需要。」他說。

參加會談的印度代表團團長、印度商工部輔秘克里斯緹·費爾南德斯表示:「乃堆拉山口貿易通道和邊貿市場的恢復是一件偉大的歷史事件,它揭開了印中經貿關系的新篇章。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擴大雙邊貿易,而且有助於兩個偉大國家之間建立更加良好的雙邊關系。」

乃堆拉山口位於西藏日喀則地區亞東縣與印度錫金段的交界處,海拔4545米,距拉薩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爾各答約550公里,曾是中印之間主要的陸路貿易通道。

20世紀初,這里的年交易額最高時達到上億銀元,占當時中印邊境貿易總額的80%以上。但自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後,兩國相繼撤銷了原邊貿市場的海關等機構,乃堆拉山口由軍隊把守,邊貿通道被鐵絲網隔離。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將會對構建中國通向印度及南亞陸路大通道,擴大中印邊境貿易,造福兩國人民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亞東口岸雖未正式恢復開放,但邊民互市貿易近年趨於活躍。亞東縣政府部門統計數字顯示,每年到亞東經商的邊民達5000多人次,民間互市貿易額達360多萬元。2004年,中印兩國簽署了經由乃堆拉山口進行邊境貿易的備忘錄;2005年,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准了西藏在亞東縣建設邊貿市場的總體方案,亞東口岸恢復開放的事宜進入組織實施階段。

郝鵬說,亞東邊貿市場的開放,將大大促進中印貿易發展。從印度進口鐵礦石、農畜產品可通過這個便捷的陸路通道,中國的羊絨、家電、中葯材也有望通過這個口岸進入印度市場。

「去年西藏進出口總額才兩億美元,中印亞東邊貿開通後,即使中印貿易額的10%通過這個山口,西藏的外貿額也會增加十幾億美元,這對西藏的帶動太大了。」他說。

目前中印貿易大部分通過海運,而西藏的外貿絕大部分經由天津港,兩地相距數千公里。「由於青藏鐵路即將於7月1日通車運行,因而一旦走乃堆拉山口,拉薩經亞東至加爾各答等印度港口的距離就可縮短至約1200公里,這將有利於促進從中國西藏和內地通往南亞陸路大通道的形成。」郝鵬說。

中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印貿易額去年達187.3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7.5%,預計今年將會突破20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印度第二大貿易夥伴。

❻ 中印貿易政策,中國對印度的政策和印度對中國的政策,分析下,謝謝!

印度從10年時間發展到發展中國家的行列都是靠美國和歐盟的關系才有現在,和版中國沒有太大的經濟往來,權中印只是表面而已而倆個最大國家人口都眾多。美國看好印度。印度要超越中國 所以沒有什麼好分析的 保持表面關系即可 重大投資牽扯不上

❼ 中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出口和進口各主要商品是什麼

中國對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塑料及橡膠、陶瓷及玻璃製品等,中國自印度主要進口鐵礦砂、鉻礦石、寶石及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等。

同期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中大部分是工業品、高科技產品。比如,「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其零附件」、「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有機化學品」,三大類就佔到了62.5%。

印度對中國出口的商品中大部分是資源產品、初級產品。比如,「礦物燃料、礦物油及其產品;瀝青等」佔比達到了19.1%。

「棉花」達到了9.3%,「礦砂、礦渣及礦灰」達到了6.9%,「鹽;硫磺;土及石料;石灰及水泥等」達到了4.9%,「銅及其製品」達到了4.5%,「動、植物油、脂、蠟;精製食用油脂」達到了2.7%。

(7)中印貿易公司擴展閱讀

未來前景

印度成為中國在南亞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就全球來說,可以列入第12大貿易夥伴。從這樣三個概念可以看出,中印之間的經濟聯系是多麼的密切,而且考慮到世界經濟下行的大背景、復甦很乏力的情況下還有這樣的規模,更能說明兩國經濟有內在的密切聯系,互相離不開。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基礎,我們兩國經貿關系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為適應中國與南亞各國經貿合作發展需要,搭建中國與南亞各國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合作平台,促進中國雲南省向西南開放發展戰略的實施,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南亞國家商品展自2013年起正式更名為中國—南亞博覽會,簡稱南博會。

❽ 如何正確處理中印經貿關系

中印貿易關系發展是個經濟問題,但政治和安全上的因素也對其產生間接影響。從總體上看,中印雙方的交往不多,相互了解不夠,除近年來少數互訪過的官員、商人、學者外,兩國廣大民眾對對方的國情和政策缺乏基本了解,互信程度較低。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印度人擔心中國同巴基斯坦的合作會影響印度的安全,對中巴的密切關系依然懷有戒備心理,這使中印在政治上的互信度降低,影響兩國政治經濟合作的發展。其次,「中國威脅論」的影響,使印度對中國的快速發展產生畏懼心理,對中國商品產生抵制情緒,使得中國在印度的市場縮小,中印貿易發展受挫。另外,中印邊界和西藏問題也對邊境貿易的發展和貿易的便利運輸業產生很大的影響。
長期以來,中印貿易合作水平雖然不高,但基本保持平衡,中國盈餘有限。然而到2006年,印度對華貿易出現赤字由2005年的八億美元順差變為逆差41.2億美元。進入2007年,印度對華貿易赤字繼續上升,這一現象在印度引起了強烈反響。

印度媒體曾專門撰文建議印方採取措施,積極尋求並擴大對中國的出口產品種類,以縮減正在擴大的印方逆差。兩國貿易不平衡主要源於貿易結構的不合理。從進出口結構分析,印度對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級產品,其中礦產品和農產品占其對中國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而印度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主要是機械製品、化學製品、金屬製品、纖維及紡織製品。印度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多為資源密集型或勞動密集型產品,而中國對印度出口的產品主要為附加值較高的工業製成品,這種進出口結構使得印度產品在中國的市場有限,也容易產生貿易逆差。印度方面的媒體認為,如果不解決快速增長的中印貿易赤字問題,巨大的貿易失衡將會給兩國的經貿合作帶來障礙。

印度保守的市場准入政策也在客觀上阻止了中印經濟關系的進一步發展。首先,盡管印度已經推行了很多年經濟改革,但其內向型經濟特質十分明顯,整體的對外開放度並不高。其次,印度的貿易保護水平之高在全球的開放經濟體中位居前列,除了近30%的製成品平均關稅之外,印度還對進口維持著一系列的額外收費,各種非關稅措施紛繁復雜,貿易爭端立法不規范,解決程序也缺乏透明性。近年來印度關稅已陸續下調,但仍居較高水平。高關稅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國商品的進入,阻礙了中印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另外,印度政府的行政干預較多,辦事程序繁瑣,效率低下等欠佳的國內投資環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中印經貿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❾ 【急】有沒人有中印雙邊出口貿易額的數據啊,要2001--2010的最好了,尤其是印度對中國出口貿易額方面的。

01年:392億美元
02年:423億美元
03年:489億美元
04年:562億美元
05年:578億美元
06年:637億美元
07年:692億美元
08年:782億美元
09年:862億美元
10年:923億美元

閱讀全文

與中印貿易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