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當代國際貿易理論的假設前提創新有哪些特徵
國際貿易理論在於揭示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結構以及貿易利益的分配問題。在經濟發專展的不同時期,國屬際貿易理論也在不斷發展。二戰後,國際貿易表現出新的特點與格局,傳統國際貿易理論無法或不能全部解釋這些現象,新貿易理論因此得以涌現發展。新貿易理論主要是指二戰結束後,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解釋新的貿易現象而產生的一系列國際貿易理論學說。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迪可西特、克魯格曼、赫爾普曼、斯賓塞和布蘭德等。其中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克魯格曼。
❷ 什麼是國際貿易當代二戰後國際貿易的特徵是什麼
國際貿易是指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在商品和勞務等方面進行的交換活動。它是版各國(或地區)在國權際分工的基礎上相互聯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國(或地區)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關系,是由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構成的。從一個國家的角度看國際貿易就是對外貿易(Foreign Trade)。區別「對外貿易」概念的定義一種觀點:有的專家認為從某種角度,對外貿易或國際貿易都是指世界各國之間商品、服務和要求交換的活動,國際貿易是各國之間分工的表現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國在經濟上的相互共存。特徵是:(1)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
(2)商品結構復雜化。
(3)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
(4)跨國公司迅速發展。
(5)市場競爭激烈化。
❸ 論述題:當今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是什麼
答案: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1、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2、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3、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4、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5、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6、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對於我們科學決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
伴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展,當前國際貿易增長明顯加速,已經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2004年,全球貨物貿易名義增長21%,創下25年來的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國際市場對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貶值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全球貿易的高速增長既是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國際分工深化的共同結果,同時它又促進了世界生產。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的增長率連續超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導致世界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
美、歐、日三大經濟體既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國際貿易中也居於主導地位。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占據世界貨物出口70%以上的份額和服務貿易90%以上的份額,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通過開展區域貿易合作和控制多邊貿易體制來主宰國際貿易秩序,並在國際交換中獲得了大部分貿易利益。
中國是近年來國際貿易增長中顯眼的「亮點」,表現為中國不僅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份額和排名不斷攀升,而且對全球貿易增量的貢獻也更為顯著。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額達到11548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德國的第三大貿易國,佔全球貨物貿易總額和增量的比重分別達6.4%和20%。
(三)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2004年8月1日,世貿組織147個成員就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框架達成了協議,但協議的內容較為原則和籠統,各成員在農業、非農市場准入等問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談判的關鍵一年,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將在12月香港部長會議上就主要議題的實質內容進行談判。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各種區域貿易協定紛繁多樣、成員交叉重疊,一些貿易協定已超出傳統的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范圍,這對多邊貿易體系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同時,以區域貿易安排為主要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加速發展,並呈現出不少新的趨勢:一是區域貿易安排迅猛發展。二是主要貿易大國都在追求區域貿易安排的主導權。三是區域貿易安排成員間的貿易比重進一步上升。2004年,區域內貿易總量占國際貿易總量的比重已超過50%。四是國家之間的競爭正在向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競爭轉變。區域貿易安排已經成為各國爭取市場資源、擴大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地位的戰略手段。
(四)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國際貿易結構的高級化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互為依託,其變化趨勢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一是伴隨著各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猛。近20多年來,國際服務貿易規模已經從1980年的3600億美元擴大到目前的2.1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的19%。在行業結構上,服務貿易日益向金融、保險、電信、信息、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傾斜,傳統的運輸業、旅遊業所佔份額持續下降;在地區分布上,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所佔份額繼續擴大,東亞地區的增長尤其顯著。二是高技術產品在製成品貿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訊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最快。同時,由於跨國公司紛紛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佔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生產要素特別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更加自由地流動,跨國公司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生產和營銷網路,推動了貿易投資日益一體化,並對國際經濟貿易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是跨國公司已成為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國公司已達6.2萬家,它們不僅掌握著全球13的生產和70%的技術轉讓,更掌握著全球23的國際貿易和90%的外國直接投資。二是國際貿易競爭從以比較優勢為主,轉變為以跨國公司數量和在國際范圍內整合資源的能力為主。這就意味著,一個國傢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越多,就越可以在國際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別國的資源。三是國際貿易格局由產業間貿易轉向產業內貿易、公司內貿易為主。主要表現為,中間產品、零部件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國公司產業轉移不斷加快,加工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持續提高,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增長點。
(六)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愈加頻繁,貿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但是隨著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摩擦產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當前,各國經濟景氣的不均衡性、區域貿易集團的排它性、貿易分配利益的兩極化等都是造成貿易保護主義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當前世界已進入貿易爭端的高發期,並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基於戰略利益考慮而引發的貿易摩擦增多。二是貿易保護的手段不斷翻新。各種技術壁壘成為貿易保護的新式武器,知識產權糾紛成為國際貿易爭端的重要方面。三是摩擦從單純的貿易問題轉向更為綜合的領域。社會保障問題、匯率制度問題等已成為摩擦的新領域,資源摩擦與貿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四是中國已成為國際貿易保護的最大受害國。從1995年開始,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
我國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對策思考
(一)處理好、發展好大國經貿關系,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空間。美、歐、日、東盟、俄既是全球的貿易大國(集團),也是我國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2004年,我國與歐盟、美國、日本和東盟的貿易額均超過1000億美元,分別達到1773億美元、1696億美元、1679億美元和1059億美元,占據我國外貿總額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貿易規模雖然相對較小,但雙方在油氣和礦產資源、高技術等領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深入推進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貿關系向更高層次和更廣領域發展,事關我國對外經濟工作的大局。
(二)積極發展區域經濟合作和多邊經貿關系,推動建立有利我經濟發展的全球自由貿易體制。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具有重大的經濟政治意義。我們要認真落實中國—東盟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繼續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在經貿合作方面取得新進展。一個更具開放性的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符合包括中國在內的世貿組織各成員方的長遠利益。我們要積極推動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在多邊經貿體制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做好世貿組織首次對華貿易政策審議的應對及與世貿組織申請加入方談判的工作。積極參與聯合國等多邊國際組織的活動,進一步發揮我在聯合國貿發會議、開發計劃署等機構中的作用。
(三)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著重推進高技術產品和服務出口。我國以數量增加為主的增長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制約,必須加快外貿從數量增長為主向以質取勝轉變。要繼續落實和完善出口退稅等各項政策,在確保出口穩定增長的同時,下大力氣轉變出口增長方式。狠抓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結構調整;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抓好高新技術產品、軟體和醫葯出口基地建設,重點支持汽車及零配件、船舶、鐵路設備、通訊產品、生物醫葯等產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術產品帶動機電產品出口,機電產品出口帶動外貿出口的格局;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著重引進高端加工增值環節。同時,組織協調好國內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關鍵技術和重大設備的進口。
(四)提高貿易摩擦和「入世」後過渡期的應對工作水平,營造有利於發展的外部環境。積極妥善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國內產業安全和企業利益。完善貿易摩擦應對機制,做好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貿易壁壘應對工作。繼續爭取更多國家承認我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針對全球紡織品貿易取消配額後的新形勢,認真做好紡織品一體化應對。及時發布紡織品出口和紡織業投資信息,引導企業有序出口,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鼓勵行業自律。推動紡織業開拓國際市場從出口為主向出口與「走出去」相結合轉變,減少貿易摩擦。注重研究用好世貿組織規則,主動做好入世後過渡期應對工作。依法運用各種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國內產業。密切跟蹤貿易救濟措施實施後對國內上下游產業的不同影響,指導企業及時調整結構、增強競爭力。研究借鑒其他世貿組織成員相關法律和案例,科學規范案件調查與裁決程序。
❹ 當代國際貿易的格局
一、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呈現出六大趨勢
(一)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凸顯
伴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當前國際貿易增長明顯加速,已經進入新一輪增長期。2004年,全球貨物貿易名義增長21%,達到25年來的最高水平。在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和國際市場對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的帶動及美元貶值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量2004年近11萬億美元,增速達到20%,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全球貿易的高速增長是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國際分工深化的共同結果,同時它又促進了世界生產。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的增長率連續超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導致世界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崛起力量
美、日、歐三大經濟體既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國際貿易中也居於主導地位。2004年,德國、美國和日本在世界貨物出口中的份額已分別達到10%、9%和6.2%。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占據世界貨物出口70%以上的份額和服務貿易90%以上的份額,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通過開展區域貿易合作和控制多邊貿易體制來主宰國際貿易秩序,並在國際交換中獲得了大部分貿易利益。
中國是近年國際貿易增長中最顯眼的「亮點」,表現為中國不僅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份額和排名不斷攀升,而且對全球貿易增量的貢獻也更為顯著。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排名以年升一位的速度上升。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額達到11548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德國的第三大貿易國,分別佔全球貨物貿易總量的6.4%和增量的20%。
(三)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WTO新一輪談判自啟動以來進展緩慢,2003年坎昆會議失敗後,談判一度陷入停滯狀態。2004年8月1日,世貿組織147個成員就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框架達成了協議,但協議的內容較為原則和籠統,各成員在農業、非農市場准入等問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談判的關鍵一年,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將在12月香港部長會議上就主要議題的實質內容進行談判。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各種區域貿易協定紛繁多樣、成員交叉重疊,一些貿易協定已超出傳統的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范圍,對多邊貿易體系帶來了較大的沖擊。
與此同時,以區域貿易安排(RTA)為主要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加速發展,並呈現出不少新的趨勢。一是區域貿易安排迅猛發展。截至2005年1月,實際有效的區域貿易安排共有162個,其中80%以上是近10年內建立的。二是主要貿易大國都在追求區域貿易安排的主導權。美國在推動建立美洲自貿區的同時,還在與韓國、南非等10多個國家商談自貿區;歐盟在2004年5月實現東擴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區域貿易集團,並擬與所有拉美國家和東盟商簽自由貿易協定;日本已經與新加坡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正在與韓國、泰國商談自貿事宜。三是區域貿易安排成員間的貿易比重進一步上升。2004年,區域內貿易總量占國際貿易總量的比重已超過50%。四是國家之間的競爭正在向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競爭轉變。區域貿易安排已經成為各國爭取市場資源、擴大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地位的戰略手段,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四)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國際貿易結構的高級化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互為依託,從其變化趨勢看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一是伴隨著各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猛。近20多年來,國際服務貿易規模已經從1980年的3600億美元擴大到目前的2.1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的19%。在行業結構上,服務貿易日益向金融、保險、電信、信息、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傾斜,傳統的運輸業、旅遊業所佔份額持續下降;在地區分布上,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所佔份額繼續擴大,東亞地區的增長尤其顯著。二是高技術產品在製成品貿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訊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最快。與此同時,由於跨國公司紛紛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佔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已經從1985年的16.6%上升到2000年的35.4%。
(五)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生產要素特別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更加自由地流動,跨國公司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生產和營銷網路,推動了貿易投資日益一體化,並對國際經濟貿易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是跨國公司已成為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國公司已達6.2萬家,它們不僅掌握著全球1/3的生產和70%的技術轉讓,更掌握著全球2/3的國際貿易和90%的外國直接投資。二是國際貿易基礎已由比較優勢轉變為以跨國公司數量和在國際范圍內整合資源的能力為主的競爭優勢。這就意味著,一個國傢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越多,就越可以在國際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別國的資源。三是國際貿易格局由產業間貿易轉向產業內貿易、公司內貿易為主。主要表現為,中間產品、零部件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國公司產業轉移不斷加快,加工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持續提高,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增長點。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第三大貿易國,中國加工貿易占貿易總額的比重已達48%,占據了半壁江山。
(六)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愈加頻繁,貿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但是隨著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摩擦產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當前,各國經濟景氣的不均衡性、產業和貿易結構的競爭性、區域貿易集團的排它性、貿易分配利益的兩極化以及經貿問題的政治化都是造成貿易保護主義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當前世界已進入貿易爭端的高發期,並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基於戰略利益考慮而引發的貿易摩擦增多。2004年美國和歐盟就航空業補貼問題相互指控,並最終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二是貿易保護的手段不斷翻新。各種技術壁壘成為貿易保護的新式武器,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爭端。三是摩擦從單純的貿易問題轉向更為綜合的領域。社會保障問題、匯率制度問題等已成為摩擦的新領域,資源摩擦與貿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四是中國已成為國際貿易保護的最大受害國。從1995年開始,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2005年世界紡織品貿易開始實現一體化,中國面臨的紡織品貿易摩擦可能成為一個新的焦點。
❺ 請問下當代國際貿易的形式是怎麼樣的~謝謝
當代國際貿易的創新
提要 進入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領域發生了許多深刻的變化。創新就是當代國際貿易發展最為顯著的
特徵。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形成不僅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也有其深厚的現實基礎。全面地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和條件,有利於把握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同時也有利於對中國外經貿發展的更進一步思考。
一、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概述
創新是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最顯著的特徵。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就是對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全面的立體式的創新現象的集中概括。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標明國際貿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如果把當代國際貿易創新作一簡單的概括,我們就會發現,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包含了國際貿易發展的各個方面。
(一)觀念創新 它具體包括:(1)把貿易開放看成是對外開放的起點和基本方面;(2)客觀地估價 對外貿易在一國經濟發展中的實際作用,把經濟發展與貿易發展的平衡、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協調看成是發 展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3)把對外貿易看成是處理國家關系的越來越重要的外交手段。
(二)格局創新 它具體包括:(1)以地緣經濟為特徵的貿易集團取代了以政治聯盟為基礎的貿易聯盟 ,貿易集團化格局基本確立;(2)區域貿易集團具有強烈的對外擴展趨勢,全球一體化步伐正在加快;(3)國際貿易重心已從單一的歐洲重心過渡到了多重重心並存的狀態,並正在形成以亞太為重心的新單一重心的格局。
(三)制度創新 它具體包括:(1)具有真正法人地位的、擁有更強約束性和更高運轉效能的世界貿易 組織逐步取代關貿總協定;(2)區域性協調機制的迅速建立和不斷加強;(3)國別的「管理貿易」制度的 推廣和普遍化。
(四)政策創新 它具體包括:(1)有限制的可調節的自由貿易政策逐步抬頭,保護主義開始相對地退 入低潮;(2)直接的貿易限制措施逐漸被間接的貿易限制措施所取代,新型的更靈活和更隱蔽的貿易限制措 施正在不斷地被創造出來;(3)貿易政策趨向於和其它經濟政策甚至外交政策的更大程度上的溶合;(4) 區域內「共同貿易政策」開始形成。
(五)構成創新 它具體包括:(1)國際貿易的內容在比例結構上出現重大調整;服務貿易的比重相對 於貨物貿易正在快速上升;製成品中技術產品特別是高新尖技術產品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原材料產品中具有特 別意義的資源產品的貿易量增長迅速;(2)多邊貿易的內容和范圍大大擴展:烏拉圭回合協議把服務貿易、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和投資措施以及長期游離於關貿總協定體制以外的農產品和紡織品納入到多邊體制的管轄范圍。
(六)工具創新 它具體包括:(1)投資和知識產權成為推動國際貿易的越來越重要的手段;(2)現 代通訊技術為國際貿易提供了新的信息工具;(3)國際貿易慣例、規則的革新更科學地規范了國際貿易的全過程;(4)運輸方式的革命使國際貿易如虎添翼;(5)各國在促進和便利貿易發展方面的一系列新的政策舉措。事實上,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實際內容還遠不止上述這些方面。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已經深入到當代國際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並通過和當代國際金融創新、國際投資創新的日益溶合,產生新的更廣泛的創新,從而推動整個國際經濟的全面創新。
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是近現代國際貿易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當代國際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現象。它呈現出下列一些鮮明的特徵:
首先,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是全面性的和立體性的創新。這個全面的立體式的國際貿易創新局面可以概括為以觀念創新為基礎、以格局創新為突破、以制度創新為實質,通過政策創新、構成創新和工具創新具體體現的包含國際貿易各個方面、貫穿國際貿易全過程的創新。
其次,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具有比較明顯的時間分水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由於它的全面性和立體性,在時間上便呈現出明顯的同步性,並構成了比較明確的劃分國際貿易不同發展階段的時間分水嶺。這個時間分水嶺大致是1990——1995年。盡管國際貿易創新的某些方面可能明顯地早於這一時期,而且,當代國際貿易創新過程尚未結束,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主要過程、方面和內容基本上都發生在當代國際政治格局大轉換後的5年左右的時期內。這一時期同時也是世界經濟、國際關系大調整的時期。當代國際貿易創新預示著國際經濟貿易大發展的時代的來臨。
再次,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突出了開放與自由的主題。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一個鮮明的特點是崇尚開放與自由,努力掙脫70年代中期開始形成的愈演愈烈的全球性的貿易保護主義浪潮對國際貿易自由化發展近20年的禁錮,鮮明地高舉起了開放和自由的旗幟,推動了國際貿易的自由化進程。從觀念創新到制度創新,從格局創新到政策創新,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開放與自由的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是開放的創新、自由的創新,是對長期猖獗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強有力的反擊。它迎來了國際貿易逐步自由化發展的新時代。但是,我們又不能不注意到,這一成就的取得實際上是自由主義對保護主義長期抗爭的結果,而且也是自由主義一定程度上的妥協和退讓的結果。這突出地表現在國際貿易格局創新方面。貿易集團內部的自由化可以被看成是自由主義的勝利,但是,承諾貿易集團成員共同一致的對外保護的合法性本身又標明了這種自由化的淺薄。因此,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決不意味著貿易自由主義的根本性勝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壽終正寢。事實上,當代國際貿易創新不過是相對提高了貿易的自由化傾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勢頭。
最後,發達國家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發動者、主導者和主要參加者。這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又一重要特點。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掀起首先是基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推動。在國際政治發生根本性變遷後,與此關系最為緊密的西方發達國家既出於爭取更大的自身利益又出於維護共同的國際利益才推動了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掀起和深入發展,並直接成為各個創新領域和方面的主要參加者。與此同時,西方發達國家還一直操縱著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全過程,把握著創新的發展方向。這些都保障了發達國家最終成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最大受者。
二、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原因剖析
當代國際貿易創新作為90年代這一特定時代的產物,有其形成的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濃厚的現實基礎。全面地深入地剖析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形成的原因和條件,有利於把握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原因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加以剖析。
(一)當代國際政治格局的急劇轉換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極為寬松的國際政治環境 國際貿易發展史清楚地表明,國際貿易的發展和國際政治環境之間存在著緊密的相關關系。國際政治環境健康穩定的時期往往就是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的時期;國際政治環境動盪不定特別是在大規模的戰爭時期,國際貿易就會停滯甚至萎縮。因此,寬松的國際政治環境是國際貿易發展和創新的前提條件。
二戰後逐漸形成的美蘇對抗的「冷戰」的國際政治格局把整個世界長期籠罩在政治和軍事對抗的威脅之中,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無疑受到了各方面的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和制約。隨著蘇聯的突然解體和東歐國家的劇變,「冷戰」的政治格局終於被打破。但是,由於舊的國際政治格局的打破具有「突發性」,新的國際政治格局無法形成,因此,國際政治格局出現了一個新格局的醞釀和形成的「無格局」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國際政治環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寬松狀態。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由於突然沒有了政治對手而表現出了政治神經從未有過的松馳,國際政治矛盾與對抗被暫時擱置下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為明確。在這個「無格局」時期,各國為了迅速壯大自己的經濟實力,以便在未來的新的國際政治格局中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紛紛把注意力轉向經濟貿易的發展方面。在國際間的雙邊和多邊關繫上,經濟貿易關系逐漸上升到首要的位置。為了推動本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取對外貿易的利益,各國紛紛採取了一系列支持和促進對外貿易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措施,並在健全和維護國際貿易制度、法律和秩序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富有成效的國際合作和努力。所有這些方面都推動和促進了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形成和發展。
(二)當代國際經濟相互依賴關系的日益增強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廣寬的國際經濟舞台和創新壓力當代世界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全球經濟的社會化、國際化進程,社會分工、國際分工日益朝著更廣泛、更深刻的方向發展,整個國際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緊密相聯、不可分割的發展體系。這是當代國際經濟發展中的最顯著的特點。
在相互依賴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國際貿易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首先,國際貿易具有聯結作用。國際經濟從一開始就是通過貿易紐帶聯結的。正是由於國際貿易這一特殊的橋梁作用的存在和發揮,整個國際經濟才被凝合為一個整體。其次,國際貿易具有滲透作用。它通過貿易和與貿易有關的其它國際經濟活動對國際經濟的
全面的滲透,進一步地把整個國際經濟各個組成部分和領域溶合為一個有機的發展體系。再次,國際貿易還具有導向作用。貿易往往是雙邊或多邊經濟關系發展的先遣,貿易關系的健康發展總是能夠推動雙邊或多邊的經濟關系包括其它政治、文化等關系的全面發展。這使得相互依賴的國際經濟建立在更深厚的社會基礎上。最後,國際貿易還起著助動作用。對外貿易對一國國內經濟發展的助動作用實際上還表現為對外貿易對一國更大規模和更大程度上溶入國際經濟體系的助動。這種雙重助動作用是國際經濟相互依賴體系的重要動力來源。 但是,隨著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大規模變遷,當代國際經濟的相互依賴關系無論在其基礎還是在其表現形式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基礎看,單一政治聯盟基礎正在向以地緣經濟聯盟為主的多基礎過渡。從表現形式看,相互依賴關系逐漸表現為包括不同發展水平、不同社會制度的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同時還不斷產生著迫切要求在更廣泛的基礎上協調各國政策與利益的強烈願望。為了適應上述變化,以便能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發揮聯結、滲透、導向和助動作用,國際貿易必須創新。這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當代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和國際生產力的飛速增長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和雄厚的物質基礎以信息革命、生物工程等為特徵的當代科技革命在過去的10年裡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它不僅表現為新技術日新月異的發明,而且更突出地表現在新技術的應用上的突飛猛進。這不僅給國際貿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勃勃生機,而且還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事實上,電子數據交換的日益廣泛的運用和全球范圍「信息高速公路 」計劃的推出,以現代技術服務和信息傳輸為內容的國際服務產品的形成和發展,以高新尖技術產品為交易對象的現代技術貿易的日益壯大,既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基礎,它們本身又構成了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組成部分。
二戰後半個世紀的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帶來了國際生產力的飛速增長。這不僅表現在西方發達國家普遍的經濟衰退程度的下降和期限的縮短上,更表現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民族經濟的振興和繁榮。國際生產力的發展直接帶動了當代國際貿易構成的創新,還推動了當代國際貿易其它領域和方面的創新。為了適應和容納當代國際生產力的日益膨脹的需要,同時又能反過來進一步推動當代國際生產力的更快地增長,當代國際貿易必須在觀念、制度和政策等方面實現全面的創新。
(四)當代各國經濟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的解決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外在強制當各國開始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經濟發展方面以後,那些一直被「冷戰」狀態所掩蓋或淡化的經濟發展問題開始越來越清楚地暴露出來。盡管不同的國家都存在著各自不同的問題,但是它們大都共同面臨著下列問題:其一,如何更有效地實現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的溶合?如何發揮對外貿易對國內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作用?其二,如何保持國際支的基本平衡?如何消除貿易收支的逆差?其三,如何實行各國經濟貿易政策的國際間協調?如何合理地分割國際貿易利益?
上述問題歸結到一點,就是各國迫切希望對「冷戰」後的國際貿易發展的各個方面作出新的安排。這在客觀上對當代國際貿易創新起著外在強制的作用。作為這一強製作用的結果,各國開始了貿易觀念的反思和創新,並就國際貿易制度、格局和政策的國際宏觀安排和微觀實施進行著少有的真誠的國際合作。國際貿易的全面創新得到了各國普遍的強有力的扶持和推動。
(五)當代國際貿易發展自身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的解決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內在動力當代國際貿易發展受到了來自兩個方面的阻撓。第一個方面是國際貿易長期以來一直面臨的而又無法消除的障礙。這些障礙中最突出的有兩個:一是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的兩難選擇。各國對外貿易政策和制度的搖擺不定人為造成了國際貿易發展的無序性和非周期性動盪。二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功能殘缺與低效能。關貿總協定無法管轄所有的貿易行為,而且僅有的管轄能力還表現為「軟約束」。這更加劇了國際貿易發展的無序性和非周期性動盪。第二個方面是國際貿易同時又面臨著新的國際環境的挑戰。具體體現在:一是如何適時地變更有關國際貿易的一系列的思想和觀念;二是如何調整「冷戰」後的國際貿易格局;三是如何在現有的基礎和框架上改革和完善國際貿易制度;四是怎樣在國際貿易的構成、手段和工具上充分體現當代科技革命的最新成就和現代經濟貿易理論的最新發展。
當代國際貿易發展自身所面臨的上述兩個方面的問題和困難嚴重地阻礙著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和其對國際經濟的推動作用的正常發揮。它們從國際貿易的內在的最深層次上驅動著國際貿易自身的全面創新。這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內在動力之所在。正是由於這一內在動力的驅動,當代國際貿易才發生了從觀念到格局、制度 、政策、構成和工具的全面的深刻的創新。
三、幾點啟示
從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原因的初步剖析,可以得出下列啟示性的結論,它們能夠引發人們對中國外經貿發展的更進一步的思考。
第一,寬松的政治環境不僅有利於經濟貿易的發展,還可能成為經濟貿易振興與騰飛的前提條件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得益於國際政治格局的實質性轉換,得益於和平與發展時代的真正到來。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大發展同樣離不開中國政治環境的穩定。這是保證中國改革開放最終取得成功的根本前提。
第二,只有堅決地把中國經濟更大程度地溶入國際經濟的發展體系,中國經濟貿易才會有真正起飛的明天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建立在當代國際經濟相互依賴關系日益加強的基礎之上。沒有這種依賴關系,國際貿易創新就難以形成。事實上,如果一國經濟脫離這種相互依賴的國際經濟關系,那麼它也就不可能從這種相互依賴中獲得利益。盡管溶入相互依賴關系體系需要付出代價和作出犧牲,但對於長期實行封閉經濟的中國來說更應如此。從長遠利益看,這乃是一個民族立於世界強國之林的基本出路。
第三,科技發展是經濟貿易發展的基本生長點科技進步和廣泛應用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重要基礎,它直接影響和制約著當代國際貿易創新中的構成創新和工具創新,並通過各種途徑對整個國際貿易產生作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同樣離不開科技基礎。因此,不僅要在觀念上,更應該在實踐中,真正地把科技看成是經濟貿易發展的強支撐,甚至是根本支撐。
第四,經濟貿易發展的內在動力在於自身發展的不適應性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各國經濟貿易發展面臨的問題對國際貿易發展所造成的壓力;二是國際貿易自身存在的缺陷對自我完善的驅動。後者是更重要的創新推動力。因此,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不應該依賴於外部動力的供給和推動,更應該從對外經濟貿易發展自身所存在的問題上找到改革、創新的動力。
第五,對外貿易創新是中國外貿發展的根本出路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在當代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中國對外貿易要求得發展,必須實現從對外貿易觀念的創新,到對外貿易戰略、政策、體制的創新,直到對外貿易法制制度、貿易構成和貿易工具的全面創新。
❻ 簡述當代國際貿易的基本特徵(簡答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分工深入到行業內部不同產品之間、甚至同一產品的不同生產過程
隨著服務業的迅速發展,各國就業結構業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在那些比較發達國家,其總體趨勢是:就業人口從農業和工業向服務業轉移
隨著服務業的迅速發展,各國的就業結構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在中國目前的總體趨勢是:就業人口從農業向服務業和工業轉移。
❼ 當代國際貿易具有哪些特點
國際貨物貿易屬商品交換范圍,與國內貿易在性質上並無不同,但由於它是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間進行的,所以與國內貿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2.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
3.國際貨物貿易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4.國際貨物貿易除了交易雙方外,還需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過程較國內貿易要復雜的多
❽ 什麼是綠色壁壘在當代國際貿易中它有什麼特點和影響
綠色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領域,一些發達國家憑借其科技優勢,以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為目的,通過立法,制定繁雜的環保公約、法律、法規和標准、標志等形式對國外商品進行的准入限制。
影響: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市場份額、貿易機會、企業和商品信譽等方面都產生了不利影響,導致國外消費者對我國部分產品尤其是農產品食品信心下降,對我國出口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從企業的出口成本和出口效益來看,由於綠色貿易壁壘多數是以環境標准和標志的形式出現,要想實現其環境標准、獲取其環境標志,就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進行技術改造,改善環境質量;同時還將增加有關的檢驗、測試、認證和公關等手續以及相關的費用,從而使企業出口產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價格優勢大大削弱,喪失了國際市場競爭力,企業的出口效益日漸下降。從我國的對外貿易關系來看,由於遭遇了越來越多的綠色貿易壁壘,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稍有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到雙邊或多邊貿易關系,因此,必須恰當處理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產生的沖擊。
特點:綠色貿易壁壘措施具有動態性的特點。一國實施立即會引起其他國家的紛紛效仿,由一個設限國快速擴散到多個設限國,給出口國造成重大的打擊。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綠色貿易壁壘在當今國際貿易領域的廣泛使用,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國際貿易的正常開展以及各國經濟的順利發展。對於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像我國這樣的外向型經濟發展中大國來說,綠色貿易壁壘無疑是一把"溫柔"的利刃,"溫情脈脈"地刺向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命脈。
❾ 簡述當代國際服務貿易的特徵。
(1)服務業FDI的發展來直接推動了國源際服務貿易發展;
(2)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有所提高;
(3)伴隨著服務貿易快速增長,國際服務貿易的結構也在發生變化;
(4)發達國家是國際服務貿易的主體,但各國發展不平衡;
(5)發展中國家在世界服務貿易中所佔比例較小,且發展不平衡;
(6)國際服務貿易直接促進貨物貿易的發展;
(7)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和發展提升了服務對一國經濟增長與發展影響力;
(8)服務市場開放難度大,貿易利益沖突嚴重。
❿ 當代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戰後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一) 服務業在各國經濟中的地位上升
(二)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服務業日益專業化
(三) 世界貨物貿易的增長和貿易自由化促進了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
(四) 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加強了服務的國際化
(五) 國際服務合作的擴大促使服務貿易擴大
(六) 國際旅遊業的興起與迅猛發展加快了服務貿易的發展
(七) 發展中國國家積極發展服務貿易
(八) 各國政府的支持是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催化劑
戰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要特點
(一) 生產性服務在國際服務貿易中已上升為主體,成為國際化大生產的必要條件
(二) 服務貿易已成為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三) 國際服務貿易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調節器
(四) 國際服務貿易的地理分布不平衡
(五)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國際服務貿易結構存在差異
(六) 國際服務貿易市場呈多元化方向發展
(七) 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加劇,保護主義盛行
影響國際服務貿易產生和發展的因素
一、會生產力是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二、自然條件是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的重要來源
三、各國參加國際服務貿易競爭的比較優勢
四、跨國公司對國際服務貿易的影響
五、社會需求結構變化對國際服務貿易的影響
六、各國政府政策對國際服務貿易的影響
(一) 鼓勵國際服務貿易的政策
(二) 限制國際服務貿易的政策措施
戰後國際資本移動的特點
(一) 國際直接投資迅速發展並佔主導地位,投資規模迅速擴大
(二) 國際資本移動中的主體是發達國家,但發展不平衡
(三) 國際資本移動的國別地區流向發生了較大變化
(四) 國際資本移動的部門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
(五) 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對外資本移動的持續穩定地發展
(六) 國家壟斷資本在國際資本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戰後國際資本移動迅速發展的原因
(一) 生產國際化的發展,國際經濟相互依存度提高
(二)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新技術革命的興起
(三) 國際市場競爭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四) 國家壟斷資本的輸出促進了私人資本的輸出
(五) 跨國銀行和區域性金融投資機構的興起,促使國際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為資本移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六) 貨幣升值、貶值的影響
(七) 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八) 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南南合作的發展促進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資本輸出
戰後跨國公司迅速發展的原因
1. 科技革命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 國際市場競爭日益尖銳
3. 發達國家政府的積極推進
4. 跨國銀行的發展
5. 放寬對外資的限制
戰後國際技術貿易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1. 戰後科技革命為技術貿易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各國的科學技術水平發展不平衡
2. 通過技術貿易可獲得很大的經濟利益
3. 外部壓力不斷地促使跨國公司向外部企業轉讓技術
(1)技術產品的生命周期
(2)新技術替代的壓力
4. 戰後各國都將引進技術作為本國科技、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
地區經濟一體化加強的主要原因
(一) 美國與原蘇聯在歐洲的對峙迫使西歐聯合
(二) 發展中國家維護民族經濟權益與發展的需要
(三) 發達國家維護自身經濟、政治利益的需要
(四) 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
(五) 經濟一體化區域內部經濟發展的需要
(六) 加強集團對外談判力量的需要
戰後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一) 服務業在各國經濟中的地位上升
(二)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服務業日益專業化
(三) 世界貨物貿易的增長和貿易自由化促進了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
(四) 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加強了服務的國際化
(五) 國際服務合作的擴大促使服務貿易擴大
(六) 國際旅遊業的興起與迅猛發展加快了服務貿易的發展
(七) 發展中國國家積極發展服務貿易
(八) 各國政府的支持是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催化劑
(九)和南南合作的發展促進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資本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