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技術

國際貿易技術

發布時間:2020-11-25 03:18:21

A. 在國際貿易中,技術接受方一般採用 什麼方式進行技術貿易標的物的作價原則

利潤分成的方式
在國際技術貿易中,技術接受方一般採用利潤分成方式進行技術貿易標的物的作價原則。

B. 國際貿易保護技術秘密可以援引哪個法

一、貿易保護技術
貿易保護技術是指通過關稅和各種非關稅壁壘限制進口,以保護國內產業免受外國商品競爭的國際貿易理論或政策。

二、貿易保護產生的原因
雖然國際貿易有各種好處,然而很多國家還是採取各種措施限制貿易,製造貿易壁壘。 在對外貿易中實行限制進口以保護本國商品在國內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競爭,並向本國商品提供各種優惠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的主張和政策。在限制進口方面,主要是採取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兩種措施。

三、貿易進出口國的得失
1、貿易進口國的得失
(1)出口貿易使得本國總剩餘擴大了;
(2)出口使生產者總剩餘擴大了。增加的部分大於消費者剩餘減少的部分;
(3)出口使消費者總剩餘減少了。因為國內商品價格偏低,導致國內商品數量減少,最終 使得國內價格趕上世界價格。也就是國內該物品的生產者狀況變好,而消費者狀況變壞。 2、貿易進口國的得失
(1)進口貿易使得本國總剩餘擴大了;
(2)進口使消費者總剩餘擴大了。增加的部分大於生產者剩餘減少的部分;
(3)進口使生產者剩餘減小了。因為國內價格過高,使得消費者樂於接受進口商品,最終
拉下國內生產者的銷售價格來。也就是國內該物品的消費者狀況變好,而生產者狀況 變壞。

四對貿易保護的應對策略
1、拋棄低價產品的戰略,提高產品技術含量與價格,防止發達國家使用反傾銷。
2、通過建立自己的標准體系,破除發達國家的標准壁壘,便利自己的產品進入世界市場,並提升國家地位。
3、加強技術創新,可以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加快經濟增長,同時可以促進對本國產品的需求程度。根據現有經濟增長理論,技術進步對產出的增長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技術進步帶 來的產出增長就可以直接表現為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
4、加強民族企業的技術創新,可以有效提高對本國產品的需求。根據市場原理,產出如果沒有相等的需求,供過於求,或者說產品沒有銷路,就會通過價格的下降逐漸減少,直至
與相對的需求量相等,也就是說這種缺乏相應需求的產出是不能持久的。因此,保證本國產品有相應需求量對於一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來說是十分關鍵的。
5、全力提高企業自身技術、管理水平和品牌營銷能力。企業要努力貫徹實施「創新型國家」戰略,廣泛推廣國際認證標准和發達國家的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按照國際標准安排生產,以更好的攻破技術性貿易壁壘。同時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品牌」的價值,在品牌培育、營銷、保護等方面要捨得投入,著眼長遠。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 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 6、應把WTO 規則作為遏制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手段。盡管WTO 規則及實施機制遠未臻完善,或者處於灰色地帶,難以成為遏制保護主義的「速效葯」。但毋庸置疑的是,WTO 體制仍是各國默認的保護主義底線。根本而言,全球化下的復雜性相互依賴是確保WTO 規則效力的真正基礎, 因為任何國家過度短視的保護主義行為均可能適得其反。
7、盡量分散出口市場。以往的外貿實踐證明,出口商品的批量越大,地區越集中,受到保護主義的打擊就越嚴重。因此, 應該盡量避免在一個短期內向某一個國家或地區大量出口同類產品。同時應拓展新的海外市場,改變以往集中同少數幾個國家和地區做生意的狀況。
8、提供各種便利條件,支持有能力的企業走出去,繞開貿易壁壘,建立本身的全球生產體系和營銷體系,開辟新市場。應制定措施,鼓勵各地企業到海外投資設廠,特別到保護主義嚴重的國家去投資設廠,就地生產和銷售。到發達國家設廠既有利於提高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還可以將一些國內銷售市場已趨飽和的諸如機械加工、機電等部門的企業轉向海外,以延續生機。

C. 技術差距理論在當代的國際貿易中給我們的啟示

技術差距理論(TechnologicalGapTheory),又稱技術差距模型(TechnologicalGapModel),是把技術作為獨立於勞動和資本的第三種生產要素,探討技術差距或技術變動對國際貿易影響的理論。 由於技術變動包含了時間因素,技術差距理論被看成是對H-O理論的動態擴展。由於技術變動包含了時間因素,技術差距理論被看成是對H-O理論的動態擴展。
技術差距理論產生於1961年,代表人物為美國學者波斯納(M.V.Posner)他在《國際貿易與技術變化》一文中,提出了國際貿易的技術差距模型。 技術差距理論產生於1961年,代表人物為美國學者波斯納(M.V.Posner)他在《國際貿易與技術變化》一文中,提出了國際貿易的技術差距模型。 該理論認為,技術實際上是一種生產要素,並且實際的科技水準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個國家的發展水準不一樣,這種技術上的差距可以使技術領先的國傢具有技術上的比較優勢,從而出口技術密集型產品。該理論認為,技術實際上是一種生產要素,並且實際的科技水準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個國家的發展水準不一樣,這種技術上的差距可以使技術領先的國傢具有技術上的比較優勢,從而出口技術密集型產品。 隨著技術被進口國的模仿,這種比較優勢消失,由此引起的貿易也就結束了。隨著技術被進口國的模仿,這種比較優勢消失,由此引起的貿易也就結束了。
技術差距論認為,工業化國家之間的工業品貿易,有很大一部分實際上是以技術差距的存在為基礎進行的。 技術差距論認為,工業化國家之間的工業品貿易,有很大一部分實際上是以技術差距的存在為基礎進行的。 通過引入模仿時滯(Imitation Lag)的概念來解釋國家之間發生貿易的可能性。通過引入模仿時滯(ImitationLag)的概念來解釋國家之間發生貿易的可能性。 在創新國(Innovation Country)和模仿國(Imitation Country)的兩國模型中,創新國一種新產品成功後,在模仿國掌握這種技術之前,具有技術領先優勢,可以向模仿國出口這種技術領先的產品。在創新國(InnovationCountry)和模仿國(ImitationCountry)的兩國模型中,創新國一種新產品成功後,在模仿國掌握這種技術之前,具有技術領先優勢,可以向模仿國出口這種技術領先的產品。 隨著專利權的轉讓、技術合作、對外投資或國際貿易的發展,創新國的領先技術流傳到國外,模仿國開始利用自己的低勞動成本優勢,自行生產這種商品並減少進口。隨著專利權的轉讓、技術合作、對外投資或國際貿易的發展,創新國的領先技術流傳到國外,模仿國開始利用自己的低勞動成本優勢,自行生產這種商品並減少進口。 創新國逐漸失去該產品的出口市場,因技術差距而產生的國際貿易量逐漸縮小,最終被模仿國掌握,技術差距消失,以技術差距為基礎的貿易也隨之消失。創新國逐漸失去該產品的出口市場,因技術差距而產生的國際貿易量逐漸縮小,最終被模仿國掌握,技術差距消失,以技術差距為基礎的貿易也隨之消失。
1963年,哥•登•道格拉斯(Gordon Douglas)運用模仿時滯的概念,解釋了美國電影業的出口模式。 1963年,哥•登•道格拉斯(GordonDouglas)運用模仿時滯的概念,解釋了美國電影業的出口模式。 即一旦某個國家在給定產品上處於技術領先的優勢,該國將在相關產品上繼續保持這種技術領先的優勢。即一旦某個國家在給定產品上處於技術領先的優勢,該國將在相關產品上繼續保持這種技術領先的優勢。 1966年,蓋•瑞•胡佛鮑爾(G..C.Hufbauer)利用模仿時滯的概念,解釋了合成材料產業的貿易模式。1966年,蓋•瑞•胡佛鮑爾(G..C.Hufbauer)利用模仿時滯的概念,解釋了合成材料產業的貿易模式。 即一個國家在合成材料出口市場的份額,可以用該國的模仿時滯和市場規模來解釋。即一個國家在合成材料出口市場的份額,可以用該國的模仿時滯和市場規模來解釋。 當他按照各國的模仿時滯對國家進行排序時發現,模仿時滯短的國家最新引進新合成材料技術,並開始生產和模仿時滯長的國家出口,隨著技術的傳播,模仿時滯長的國家也逐步開始生產這種合成材料,並逐步取代模仿時滯短的國家的出口地位。當他按照各國的模仿時滯對國家進行排序時發現,模仿時滯短的國家最新引進新合成材料技術,並開始生產和模仿時滯長的國家出口,隨著技術的傳播,模仿時滯長的國家也逐步開始生產這種合成材料,並逐步取代模仿時滯短的國家的出口地位。 對技術差距理論的經驗研究,支援了技術差距論的觀點,即技術是解釋國家貿易模式的最重要的因素。對技術差距理論的經驗研究,支援了技術差距論的觀點,即技術是解釋國家貿易模式的最重要的因素。
對外貿易是世界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是各國加速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各國經濟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推進器」,進出口也從原來的逆差轉變為順差,豐厚的外匯儲備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定心丸」。當然,隨著貿易順差大量產生,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海關統計是國民經濟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一張一張進出口報關單累加、審核、統計出來的,其准確性、權威性國際公認。通過對海關統計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可以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和貿易順差問題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有力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增強。1988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達到1027.9億美元。此後,經過6年的發展,於1994年再邁一個千億美元的台階。1997年,外貿總值突破3000億美元,並首次躋身世界10大貿易國行列。

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對外貿易更是煥發出勃勃生機,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2004年對外貿易進出口規模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2006年對外貿易進出口高達1.76萬億美元,進一步縮小了與第二大貿易國的差距。入世5年間合計進出口總值已超過從改革開放到「入世」之前23年的總和。2006年外匯儲備突破1萬億美元,達到10663億美元。

對外貿易的良好發展,對於解決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矛盾,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乃至對世界經濟的推動,都產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改善我國經濟結構,加速了工業化進程。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外向型經濟不斷壯大。通過擴大出口,利用獲得的資金,引進工業生產所必需的資本品、原材料、技術等,改變了傳統產業格局,推動了產業結構優化,提升了我國在國際上的總體競爭力。

二是推動國內技術進步,體現了「後發優勢」。對外貿易是我國獲得技術的重要渠道,知識產權的跨國交易本身就構成了現代國際貿易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先進生產線,實現了產品出口結構的不斷優化,推動了國內技術進步,這種「後發優勢」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是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增強了經濟的抗風險能力。通過出口國內生產相對過剩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可以緩解國內供求矛盾,提高經濟效益。當前我國手機、電冰箱、電視機、摩托車、服裝鞋帽類的出口依存度均在5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70%以上。而國內經濟發展所需的緊缺原料,也能夠通過對外貿易得以補充,2005年我國已成為世界鐵礦砂、氧化鋁進口第一大國和原油進口第三大國。進出口的良性運作,不僅彌補了我國國內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結構失衡,提高了總產出水平,而且逐步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增強了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四是促進資本積累,提升了規模效益。多年來,我國貨物貿易的順差一直是外匯儲備快速上升的重要來源。2001年底我國的外匯儲備超過2000億美元,2006年底突破1萬億美元,同期貨物貿易順差累計達到3675億美元,相當於同期外匯儲備增量的43%。貿易順差為企業的資本積累提供了資金來源,提高了生產廠商對未來市場的預期,刺激了投資需求,提升了企業的規模效益。

五是促進經濟增長,帶動了國內就業。外向型經濟的日趨活躍,帶動了國內就業水平的提高。據有關專家分析,2006年我國外貿依存度達到70%左右,有效帶動了國內就業。2006年,我國新增城鎮就業人口1184萬人,是近年來新增就業人數最多的一年。

六是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產生了積極作用。與許多國家相比,中國的發展更具開放性,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帶動效應更大,多年來無論進口還是出口都能保持高速增長。據有關專家分析,2003—2005年間,中國對外貿易增長對世界貿易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對全球經濟的全面復甦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貿易順差是我國積極利用外資政策和特有貿易結構的必然結果,也是國內經濟長期健康快速發展的正常表現

長期以來,我國擁有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近幾年世界經濟全面增長,則為我國積極利用外資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要貿易方式、以外商投資企業為進出口主體的我國特有的貿易結構。這是我國對外貿易長期保持順差的主要因素。

一是加工貿易發展勢頭迅猛。一方面,因為我國擁有良好的工業配套能力和大量廉價勞動力,使得全球製造業加速向我國轉移;另一方面,由於加工貿易實行保稅政策,對於外資投入加工貿易具有較大的吸引力,長期以來加工貿易成為我國外貿的「半壁江山」,中國因此被稱為「世界加工廠」。加工貿易是一種增值的貿易形式,必然產生貿易順差。2006年我國貿易順差總額為1775億美元。其中,進出口為逆差的貿易方式有:外商投資企業設備進口逆差278億美元,保稅區、保稅倉庫進出口逆差600億美元。此外,還有其他貿易方式也有部分逆差。進出口為順差的貿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貿易進出口順差831億美元,而加工貿易進出口順差則高達1889億美元,超過了貿易順差總額。由此可見,當前加工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順差中的最主要因素。

二是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持續增長。2006年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達630億美元,已經連續3年保持在600億美元以上的水平,其中近7成投到了製造業。目前來華投資的國家和地區超過190個,全球500強已有480多家在華投資,我國已成為一些重要工業品全球製造業的中心。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鞏固。一方面,外商投資企業面向國內市場生產,替代了部分進口需求。鋼材、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設備、消費類電子產品、尿素等產品進出口態勢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另一方面,由於國內市場有限,外商投資企業自身存在巨大的出口需求。近年來,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占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成左右,而且呈逐年增加的態勢。

除上述兩個長期因素外,我國貿易順差問題也與下面3個短期因素有較大關系。

一是部分企業在出口退稅率調整前突擊出口。近兩年,國家對「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相繼調低或取消出口退稅率。企業往往根據政策調整日期提前出口或突擊出口。如2006年鋼材、服裝等產品集中突擊出口現象較為明顯。

二是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促使企業加快出口步伐。截至今年1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相比匯改前累計升值幅度已達6%。從長遠看,人民幣升值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擁有高流動性或巨額人民幣資產的行業將會帶來好處,而對以出口為主、外幣資產高或產品國際定價的行業則會帶來沖擊,如電子、紡織、機械等行業。為了減小或避免人民幣繼續升值的沖擊,許多企業紛紛加快出口步伐,而對進口采購則持觀望態度。

三是出口成本上升提高了出口商品價格。由於近年來國內土地、原材料、勞動力等價格上升,導致企業出口成本上升,許多企業通過提高出口價格轉嫁部分成本。與2005年相比,2006年我國出口價格總體上升4.2%,而進口價格總體僅上升3%。需要指出的是,隨著國家打擊出口騙稅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企業守法自律意識的不斷加強,企業出口騙稅違法行為逐步減少。導致出口價格總體水平提升的直接因素是人民幣小幅升值和出口成本總體上升。因此,從海關統計角度分析,所謂「大量出口高報價格以騙取出口退稅,導致巨額虛假貿易順差」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除此以外,少數發達國家或地區對我國實行高精技術及其產品出口封鎖,導致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所急需的技術及其設備進口不足,這也是造成大額貿易順差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必須正確對待和妥善處理貿易順差大幅增長帶來的新問題

我國積極利用外資的政策和特有的貿易結構,決定了我國貿易順差現象將長期存在。國際上判斷貿易是否平衡,通常用貿易順(逆)差額與當年進出口總額相比,在10%以內的為基本正常,這個「10%」也可稱為貿易失衡「警戒線」。2006年我國貿易順差1775億美元,約占當年進出口總額的10.1%,剛剛觸及「警戒線」。從當前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德國的情況來看,自1952年到2005年(2006年統計數字尚未公布)的54年間,對外貿易均為順差,2002年貿易順差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2004年和2005年均超過1900億美元。其中貿易不平衡度超過10%的年份就有12年,最高達12.7%,超過我國目前的貿易不平衡程度。因此,我國目前存在的大額貿易順差基本是正常的。

但是,大額貿易順差也給我們帶來新的問題。如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摩擦加大,出口企業遭遇國際貿易壁壘的風險增大;我國外匯管理面臨更加放開的國際壓力;國內經濟面臨通貨膨脹的潛在風險等。對此,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既積極又穩妥的辦法,確保經濟健康發展。

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不但要在外貿領域做工作,也要在其他領域動腦筋;不但要在轉變出口增長方式上下功夫,也要在擴大進口、增加內需上做文章。首先,要大力發展國內消費市場,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刺激內需,改善國內消費不振的局面。其次,要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通過擴大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的產品目錄,對「兩高一資」等產品的加工貿易進行政策調整。再次,對利用外資政策進行必要的調整,由「招商引資」轉為「選商擇資」、「養商育資」等。第四,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合理引導升值預期。第五,在調整出口結構和擴大進口方面做一些具體的工作,特別是要促使少數發達國家或地區放鬆高精技術及其產品對我國出口的限制,使進出口結構更趨優化,緩解順差上升過快的壓力。

總之,面對大量貿易順差產生的新形勢,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既要高度重視貿易順差問題帶來的外部失衡和內部影響,也要正確認識貿易順差的客觀必然性。只要我們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積極穩妥地處理問題,我國對外貿易就能始終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D. 技術進步對國際貿易有什麼影響

技術進步與國際貿易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技術進步影響到國際貿易產品的結構和貿易的格局。 貿易出口國基本上是發達國家和新型工業化國家,而初級產品生產國在國際貿易中處於越來越不利的地位。

E.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國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技術性貿易壁壘作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新形式,正以較快的速度在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盛行),對我國的對外貿易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處理不好,將會使我們的對外貿易利益受到嚴重的損失;另一方面,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於保護資源、環境和人類健康確實有很大的作用。客觀上有利於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正反兩方面作用的認識的基礎上,我們應結合其對我國外貿交易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影響,以積極的態度進行研究,並採取正確的對策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其基本原則是:限制其不利的一面,盡量減少其對我國對外貿易的損害;利用其積極的一面,變壓力為動力,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從政府宏觀角度看,我們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1、我國是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WTO的,所以在對外貿易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WTO給予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考慮到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的實際情況,《WTO協定》下的許多協議都規定應給予發展中締約方特殊的和差別的待遇。如《貿易技術壁壘協議》第12條的規定,各成員在履行該協議的過程中,應給予發展中國家成員方更優惠的待遇。如「經某一發展中國家成員方請求,貿易技術壁壘委員會可以決定免除該國履行《貿易技術壁壘協議》規定的全部或部分義務,但應同時加以具體說明和時間限制。」考慮到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生產力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所以我們應積極展開外交行動,爭取到相關的優惠待遇。從而為我國的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更大的迴旋餘地。

2、根據《貿易技術壁壘協議》第11條的規定,各成員方有義務向其他成員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擬訂技術法規、建立標准化機構、合格評定等方面的技術援助。因而,我國應該加強與各國(尤其是發達國際)的技術交流,爭取他們在技術上的幫助,建立起適應各締約方的技術法規、技術標准和合格評定製度。並在此基礎上建立相互認證制度,從而降低貿易成本。

3、在現有國際標准上,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國的標准體系。我們不能被動地應付他國的技術壁壘,而應主動出擊,根據WTO賦予我們的權利和相關優惠的、放寬的條款制訂出能夠得到各國承認的技術標准,建立起自己的標准體系。考慮到我國資金和技術的限制,我們應先抓住重點,建立起事關我國對外貿易生命線的產業的標准體系,如家電、紡織品、茶葉等。一者,這些商品在對外貿易中具有相對優勢,出口較多,利潤較高,資金雄厚,再加上技術成熟,所以具有制定標準的各種條件;二者,這些商品在我國對外貿易中佔了很大的比重,若受到技術貿易戰的沖擊,將會給我國的出口帶來致命的打擊。就以我國的紡織品出口為例,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纖維加工總量達到世界的1/4,紡織品服裝出口佔世界的1/8以上,加入WTO後,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面臨著綠色壁壘的強烈挑戰,若受到國際制裁,則國內許多生產紡織品的企業將倒閉。最近,我國制定了與國際2000版OKO—TEX100等同的JBZ30—2000標准,這是我國第一個與國際接軌的生態紡織品標准。該標準的制定大大促進了我國紡織品對外貿易的發展。多家企業獲得了通向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

4、積極展開「合縱」外交。在參加世貿組織舉行的各種多邊協定和標準的制定中,團結其他第三世界的國家,盡量爭取多一些有利於我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協議和標准。同時拒絕接受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各種條約。

5、要熟悉WTO規則及相關法律和各種國際貿易條約及國際慣例,並以之為斗爭的武器。對進口國以環保、檢疫等為借口單方面設置的歧視性技術壁壘,或進口國將其國內的相關技術法規實施到境外,或進口國以隱蔽形式做出的各種技術貿易歧視。我國要依據WTO有關規定通過外交途徑與進口國進行談判,或向世貿組織的爭端機構(DSB)提出起訴,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

6、在抓緊制訂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挑戰的措施的同時,要從我國的長遠利益出發,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如生產力發展水平、科學技術水平、環境情況等)認真擬訂對內進行改革的政策,實施「以開放促改革[1]」的戰略。從而為實現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條件。

(1)、加強宣傳工作,提高「標准」意識以及採用「標准」的緊迫感。民眾意識的提高離不開廣泛的宣傳和教育。在對國際貿易和技術壁壘方面的宣傳上,特別要注重WTO的相關協議和規定以及各國關於技術標准方面的法律法規。讓企業清楚認識到國際貿易中「標准」的重要性和「標准」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從而主動地採取措施去應對與其切身利益相關的技術壁壘。

(2)、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問題,加快立法,嚴格執法,將有利於我國社會健康發展和符合人民大眾利益的相關「標准」納入到我國國內法體系中,通過國家強制力量進行推廣,迫使企業、生產商改變大量消耗資源、能源、污染環境的傳統發展模式,推行以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綠色增長模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這樣同時也可使我國企業生產的產品逐漸達到國際標准,有利於保護我們的對外貿易利益。據《國際經貿消息》報道,從2002年5月1號起,我國新的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正式開始實施。這是我國為了適應入世要求,兌現入世談判承諾,積極應對國際上技術標准挑戰,適應國際貿易發展潮流,實現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和促進我國社會健康發展的重大舉措。

(3)、運用宏觀調控手段,鼓勵企業及各產業部門採用國際標准。2002年7月份,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科技部、財政部、外經貿部、國家標准委等多個部門聯合下發通知,《通知》指出,截至2001年底,我國已經批准發布的19744項國家標准中,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準的佔43.7%。標准體系不完善,標准水平偏低是我國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阻礙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要求各級政府和部門對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準的項目和產品,實行鼓勵措施。其中包括,在制定行業和地方的發展規劃時,對采標項目盡可能優先安排。在確定重大技術和設備引進、技術改造和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時,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準的項目和產品優先。這一決定有利於引導各行各業採用國際相關「標准」,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競爭力。國家以後應進一步採用法律、經濟、行政等調控手段引導企業使用各種「標准」。從而為我國的企業進軍國際市場打下基礎。

(二)、從企業微觀角度上看,尤其是以外貿為主的企業更應抓住中國入世的良機積極去應對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1、制訂長遠的企業戰略計劃時,從傳統的數量擴張轉到質量提高上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僅有數量規模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都將難以生存。而且現在的質量標准除了包含傳統的標准內容外,更傾向於環保、衛生和安全等方面。因而,建立綠色生產體系,大力提高自己的環保標准和衛生標准,生產綠色產品,進行綠色營銷,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要求。有關專家認為,未來10年,綠色產品將主導世界市場。有資料表明,2001年全球綠色消費超過3000億美元,比1998年猛增50%以上。在一些發達國家,綠色生態服飾已開始成為消費的首選,喜歡購買綠色產品的人超過50%。更有國際經濟專家預測,在以綠色消費為消費主流的21世紀,不出50年,非綠色產品將被逐步淘汰出局。因此,綠色意識強化與否關乎企業未來命運,此說並非危言聳聽。面對綠色需求的中國企業應該警覺,跟上「綠色經濟的時代」。這樣,既有利於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站穩腳跟,不斷開拓,又利於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箭雙雕之舉。

2、積極參加各種標准認證,爭取到國際市場的通行證。現在國際市場中實行的認證各種各樣,有國際統一標準的(如ISO9000、ISO14000、OKO—Tex Standard 100[1] 等)、有區域性的(如歐盟的CE認證)、還有各國自己制定的各種標准認證。企業應根據自己所面對的市場盡快申請相關的認證,從而取得通往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國際認證是自願性的,由於我國的許多企業對國際認證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企業認證工作遠遠滯後於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到1999年4月,中國大陸通過ISO14001認證的只有110餘家,而同期獲得認證的企業在日本有1960家,德國1300家,英國800家,韓國462家,中國台灣省423家。這些不僅是數字上的差異,更預示著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差距,直接關繫到企業在國際商戰中的成敗。所以,我國企業應該加快步伐,在改進企業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上,積極爭取通過國際上的相關認證。

3、積極參與國家的技術標准制定工作,建立起保護自己的盾牌。根據WTO的有關規定,每個國家都可以在依據國際現有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國的標准,並向國際公布。企業(尤其是大型骨幹企業)作為技術的直接應用者和研究者,在制定具體的技術標准時應更具優勢。參與國家技術標準的制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讓技術標准反映自己的技術狀況而不至於超越自己的技術承受范圍。從而有利於自己的產品走向市場(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

F. 做技術的如何能快速轉為一個外貿業務能手

做外貿推廣,選擇合適的產品很重要!下面是一米軟體精準外貿郵件開發系統,你可以了解一下

1,無需vpn獲取國外站點

一米獨有的VVPN技術使您不需要藉助第三方的VPN即可直接獲取國外任意站點如Google等數據,穩定高效,保證獲取數據的實時性。

2,全球海量精準客戶信息提取

可根據多個關鍵詞及郵箱類型及公司後綴自動組合提取全球多個主流搜索引擎及地區性搜索引擎精準搜索結果。

3,深度分析提取客戶郵箱

智能矩陣演算法模擬蜘蛛深度爬取結果頁,獲取真實有效的客戶郵箱、電話等信息。

4,實用的有效性過濾

可以對獲取的郵箱進行批量驗證有效性,防止發送大量無效郵箱造成的損失,並可自動過濾去重。

5,批量郵件發送

內置郵件批量發送平台,可支持自定義郵箱smtp介面群發郵件。

6,批量小語種翻譯

自帶谷歌翻譯介面,可一鍵翻譯多個國家小語種。

G. 國際貿易發展趨勢如何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1、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2、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3、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4、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5、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6、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對於我們科學決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

伴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展,當前國際貿易增長明顯加速,已經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2004年,全球貨物貿易名義增長21%,創下25年來的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國際市場對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貶值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全球貿易的高速增長既是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國際分工深化的共同結果,同時它又促進了世界生產。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的增長率連續超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導致世界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

美、歐、日三大經濟體既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國際貿易中也居於主導地位。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占據世界貨物出口70%以上的份額和服務貿易90%以上的份額,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通過開展區域貿易合作和控制多邊貿易體制來主宰國際貿易秩序,並在國際交換中獲得了大部分貿易利益。

中國是近年來國際貿易增長中顯眼的「亮點」,表現為中國不僅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份額和排名不斷攀升,而且對全球貿易增量的貢獻也更為顯著。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額達到11548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德國的第三大貿易國,佔全球貨物貿易總額和增量的比重分別達6.4%和20%。

(三)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2004年8月1日,世貿組織147個成員就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框架達成了協議,但協議的內容較為原則和籠統,各成員在農業、非農市場准入等問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談判的關鍵一年,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將在12月香港部長會議上就主要議題的實質內容進行談判。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各種區域貿易協定紛繁多樣、成員交叉重疊,一些貿易協定已超出傳統的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范圍,這對多邊貿易體系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同時,以區域貿易安排為主要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加速發展,並呈現出不少新的趨勢:一是區域貿易安排迅猛發展。二是主要貿易大國都在追求區域貿易安排的主導權。三是區域貿易安排成員間的貿易比重進一步上升。2004年,區域內貿易總量占國際貿易總量的比重已超過50%。四是國家之間的競爭正在向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競爭轉變。區域貿易安排已經成為各國爭取市場資源、擴大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地位的戰略手段。

(四)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國際貿易結構的高級化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互為依託,其變化趨勢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一是伴隨著各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猛。近20多年來,國際服務貿易規模已經從1980年的3600億美元擴大到目前的2.1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的19%。在行業結構上,服務貿易日益向金融、保險、電信、信息、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傾斜,傳統的運輸業、旅遊業所佔份額持續下降;在地區分布上,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所佔份額繼續擴大,東亞地區的增長尤其顯著。二是高技術產品在製成品貿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訊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最快。同時,由於跨國公司紛紛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佔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生產要素特別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更加自由地流動,跨國公司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生產和營銷網路,推動了貿易投資日益一體化,並對國際經濟貿易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是跨國公司已成為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國公司已達6.2萬家,它們不僅掌握著全球13的生產和70%的技術轉讓,更掌握著全球23的國際貿易和90%的外國直接投資。二是國際貿易競爭從以比較優勢為主,轉變為以跨國公司數量和在國際范圍內整合資源的能力為主。這就意味著,一個國傢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越多,就越可以在國際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別國的資源。三是國際貿易格局由產業間貿易轉向產業內貿易、公司內貿易為主。主要表現為,中間產品、零部件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國公司產業轉移不斷加快,加工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持續提高,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增長點。

(六)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愈加頻繁,貿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但是隨著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摩擦產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當前,各國經濟景氣的不均衡性、區域貿易集團的排它性、貿易分配利益的兩極化等都是造成貿易保護主義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當前世界已進入貿易爭端的高發期,並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基於戰略利益考慮而引發的貿易摩擦增多。二是貿易保護的手段不斷翻新。各種技術壁壘成為貿易保護的新式武器,知識產權糾紛成為國際貿易爭端的重要方面。三是摩擦從單純的貿易問題轉向更為綜合的領域。社會保障問題、匯率制度問題等已成為摩擦的新領域,資源摩擦與貿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四是中國已成為國際貿易保護的最大受害國。從1995年開始,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

我國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對策思考

(一)處理好、發展好大國經貿關系,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空間。美、歐、日、東盟、俄既是全球的貿易大國(集團),也是我國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2004年,我國與歐盟、美國、日本和東盟的貿易額均超過1000億美元,分別達到1773億美元、1696億美元、1679億美元和1059億美元,占據我國外貿總額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貿易規模雖然相對較小,但雙方在油氣和礦產資源、高技術等領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深入推進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貿關系向更高層次和更廣領域發展,事關我國對外經濟工作的大局。

(二)積極發展區域經濟合作和多邊經貿關系,推動建立有利我經濟發展的全球自由貿易體制。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具有重大的經濟政治意義。我們要認真落實中國—東盟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繼續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在經貿合作方面取得新進展。一個更具開放性的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符合包括中國在內的世貿組織各成員方的長遠利益。我們要積極推動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在多邊經貿體制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做好世貿組織首次對華貿易政策審議的應對及與世貿組織申請加入方談判的工作。積極參與聯合國等多邊國際組織的活動,進一步發揮我在聯合國貿發會議、開發計劃署等機構中的作用。

(三)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著重推進高技術產品和服務出口。我國以數量增加為主的增長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制約,必須加快外貿從數量增長為主向以質取勝轉變。要繼續落實和完善出口退稅等各項政策,在確保出口穩定增長的同時,下大力氣轉變出口增長方式。狠抓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結構調整;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抓好高新技術產品、軟體和醫葯出口基地建設,重點支持汽車及零配件、船舶、鐵路設備、通訊產品、生物醫葯等產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術產品帶動機電產品出口,機電產品出口帶動外貿出口的格局;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著重引進高端加工增值環節。同時,組織協調好國內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關鍵技術和重大設備的進口。

(四)提高貿易摩擦和「入世」後過渡期的應對工作水平,營造有利於發展的外部環境。積極妥善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國內產業安全和企業利益。完善貿易摩擦應對機制,做好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貿易壁壘應對工作。繼續爭取更多國家承認我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針對全球紡織品貿易取消配額後的新形勢,認真做好紡織品一體化應對。及時發布紡織品出口和紡織業投資信息,引導企業有序出口,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鼓勵行業自律。推動紡織業開拓國際市場從出口為主向出口與「走出去」相結合轉變,減少貿易摩擦。注重研究用好世貿組織規則,主動做好入世後過渡期應對工作。依法運用各種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國內產業。密切跟蹤貿易救濟措施實施後對國內上下游產業的不同影響,指導企業及時調整結構、增強競爭力。研究借鑒其他世貿組織成員相關法律和案例,科學規范案件調查與裁決程序。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貿易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